首页 公共财政概论材料分析题

公共财政概论材料分析题

举报
开通vip

公共财政概论材料分析题公共财政概论材料分析题.如何理解我国进入新时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功能定位(1)财政既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2)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新论断,意味着财政提升到国家治理层面,放在国家治理的总棋局中定位,使其功能和作用得到全面提升和拓展。.怎样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标志?中国特色...

公共财政概论材料分析题
公共财政概论材料分析题.如何理解我国进入新时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功能定位(1)财政既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2)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新论断,意味着财政提升到国家治理层面,放在国家治理的总棋局中定位,使其功能和作用得到全面提升和拓展。.怎样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特色,主要表达在以下四个方面。(1)是人民性与公共性相统一的财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财政是人民性与公共性相统一的财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就要求财政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共同需要,充分表达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最大目的及“公共性”的本意和宗旨,即符合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广泛愿望和最根本利益。(2)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财政。经过改革探索,中国放弃了传统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体制模式,开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系。原有的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全能型、包揽型、建设型及统收统支的计划财政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开展的需要,其僵化的体制机制必须加以改造和改革,因此,我们确定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目标模式就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3)是与国家治理相适应的民主法治财政。财政乃庶政之母,是政府履行职能的基础所在,财政与政府、财政与国家治理如影随形、密不可分。国家治理中的资源汲取与配置、公共产品提供、资源再分配、收入分配关系协调、公共管理与社会治理以及调控能力行使等都与财政密切相关,公共财政承当着现代国家治理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的职责,在治国安邦中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4)是开放包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财政。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中国财政,是具备了国际视野和融入世界开展潮流的开放型财政,是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的大国担当财政,是促进世界多极开展与和平开展的包容财政,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勇立潮头的责任担当财政。.市场失效的主要表现(1)市场低效,它是指现实市场中存在不符合完全竞争假定条件的方面,而由于这些方面的存在,使市场机制无法实现对资源的高效配置。主要表现在竞争失灵或垄断、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等方面。(2)市场无效,即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失效。主要表现在偏好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失调等方面。.如何区分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并举例说明答:区分或区分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标准通常是受益的排他性或非排他性,消费的竞争性或非竞争性。纯粹的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纯粹的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产品的例子,比方国防、天气预报、普通公路等;私人产品的例子,私人产品的例子不胜枚举,只要是符合定义的就好了,比方苹果、梨子等。.举例说明负外部性及其主要治理方式(1)政府管制。或称公共管制,即对生产消费行为做出某些限制,主要适合对负外部性的矫正。限制的形式可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比方,为了控制污染,政府可将污染物排放限制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或直接禁止有污染物的生产,等等。(2)法律手段。对于因权利界限不明确而造成的外部性问题,可通过立法来解决。根据科斯定理,如果交易本钱为零,在产权明确界定的情况下,在相关交易方之间将既定的权利自由交换是有效率的,政府仅通过设定初始权利归属就可以使外部性内在化。这其实是通过法律确定产权归属,借助市场机制的作用来矫正外部性。(3)实行一体化。实行一体化意味着经济主体边界的扩展,从而将之前不曾考虑的外部收益或本钱纳入决策考量范围。比方,养蜂和果园可互为对方带来外部效益,如果果园的主人同时经营养蜂生意,外部收益就得到内在化。(4)政府征税。政府征税主要是用来矫正负外部性。矫正性税收着眼于私人边际本钱的调整。⑸政府补贴。.政府失效的原因(1)信息失灵。一方面使政府在决策时难以制定出完全符合公众偏好的计划,另一方面即使政府可以获得决策所需要的所有信息,但是由于政府对其活动作用于私人经济可能产生的反响难以完全控制,无法对所有政府行为的结果进行准确的预测,从而导致决策结果最终难以到达预期。(2)决策程序失灵。即难以解决偏好显示和利益集团的问题。(3)时滞的存在。主要有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执行与生效时滞。(4)执行过程的低效。因为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般不是同一个政府机构.财政的三大职能答:财政的三大职能为:政府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开展。(1)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资源的配置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就是通过财政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提供财力,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外部效应,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效,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2)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就是要求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到达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举例说明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包括: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经济增长效应、挤出效应、收入分配效应。⑴财政支出的收入效应是指财政支出会增加企业或者居民的收入水平。如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对某些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与减税、免税待遇,实际上增加了企业收入;对居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际上增加了这些居民的收入。⑵财政支出的替代效应是指财政支出会相对降低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消费者就可以花更少的钱用于该产品或者服务的购买,进而将增加对其他产品或者服务的购买。如政府对蔬菜进行补贴,可能使得消费者增加对水果的购买。⑶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是指财政支出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财政支出的增加,能够促进经济成倍增长。例如,经济危机发生后,政府往往会增加财政支出,正是利用了财政支出的这一效应。(4)财政支出的挤出效应指财政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例如,财政支出增加,意味着纳税人的税负增加,从而可能会减少纳税人的消费水平。⑸财政支出的收入分配效应是指政府的财政支出可能会导致利益转移的现象,从而使财政支出带来的利益产生再分配。如住房补贴支出的目的在于补助穷人,但其在短期内会造成住房需求的增加从而引致房价的上涨,以致真正获益的是富人而不是穷人。.简要分析目前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结构和提供方式⑴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支出逐年稳定增长,直到2012年终于有了质的飞跃,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首次突破4%,达4.12%,而且此后连续4年保持在4%以上。教育投入的显著增长,意味着中国正从简单粗放的增长模式转向由知识和教育支撑的高附加值的开展阶段。⑵中国目前教育支出中仍然存在着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三级教育投入结构不合理,高等教育急剧扩张,初等教育却相对萎缩;随着收入差距的加大,不同地区之间教育投入上的差距日益明显;投入经费多侧重于教学设施等硬件的建设和规模扩张,对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质量等软件的投入远远缺乏等。⑶教育投入的显著增长,意味着中国正从简单粗放的提供方式转向由知识和教育支撑的高附加值的开展阶段。.简述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现状、问题以及进一步完善的思路。(1)现状与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作出了开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战略决策,建立了学科齐全的独立开展的科技体系,造就了一支庞大的科技队伍,拥有了一定的科学技术攻坚能力,在某些领域已到达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同兴旺国家相比,我国的总体科技水平仍然不高,对经济增长也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其主要原因便在于我国的科技投入严重缺乏。从绝对额看,我国的科技支出虽然在不断增长,但是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GDP的比重却不高,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80年的5.26%下降到2016年的3.50%,占GDP的比重从1980年的1.41%下降至IJ2016年的0.88%,这种变化显然与世界科技支出的开展趋势不相符合。此外,长期以来我国科技支出结构也不甚合理,没有正确处理好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关系,忽视了对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支持。有限的财政科技投资大量被吸纳在高精尖工程上,而没有注重相关工程之间的配套,没有发挥和利用财政投资聚集社会资金的作用,导致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2)完善思路:第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引导企业科技创新。政府的科技投入作为一种“诱导性投资”,可将企业资金吸引到高新技术产业上来,并使国民收入的创造到达一个较高的水平,从而带来高新技术产业中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第二,扶持科技风险投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当逐步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资金投入,这其中包括增加专项拨款,保证专款专用,也包括设立专门基金,投入重点工程;提供贷款担保,即由政府组织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公司,或者设立贷款担保基金,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等等。第三,制定税收优惠政策,赋予创新激励机制。可进一步降低高新技术产业的所得税税率,同时实行延长免税期限,增加抵扣基数等,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第四,全科技法规体系,加速科技市场进程。要有一整套有效规范风险投资企业行为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以及严格的政府监管程序,才会划清风险投资业与“乱集资”等活动的界限,创造其健康成长的环境。.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答: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因素有:⑴经济开展水平。经济开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最基本因素。经济开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如GNP、人均GNP等从总体上反映了一国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率水平。经济开展水平高,国民生产总值就多,一般而言,那么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较高。⑵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指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程度,又可称之为技术进步。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一方面是由于技术进步导致生产速度加快和产品质量提高,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带来物质消耗的降低和经济效率的提高。(3)收入分配体制。在国民收入既定的前提下,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决定剩余产品价值占整个社会产品价值的比重,进而决定财政分配对象的大小;第二,财政分配政策决定财政集中资金的比例,从而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4)价格水平。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它是在一定的价格体系下形成的,又是按一定时点的现价计算的,所以,价格变动必然会影响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及其效应。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主要有三种,即现收现付制、完全基金制和局部基金制。(1)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是指当期的缴费收入全部用于支付当期的社会保险开支,不留或只留很少的储藏基金。这种方式表达了社会保险互助互济的调剂职能,简便易行,也可防止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但由于只以现实收支平衡为基础,因此,该模式不仅对被保者的权利义务关系缺乏数量上的长期规划,时间与空间上的调剂能力也较差,而且当保险费用逐年增加、提取比例不断上升后,还可能导致在职职工、企业和国家负担过重的困难。(2)完全基金制。完全基金制又称完全积累制,是指当期缴费收入全部用于为当期缴费的受保人建立储藏基金,而建立储藏基金的目标应当是满足未来向全部受保人支付保险金的资金需要。该模式要求劳动者在整个就业或投保期间,采取储蓄积累方式筹集社会保险基金。这种方式表达了社会保险的储藏职能,使社会保险能有一个较为稳定的经济保证,但由于时间跨度大,储藏基金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基金的保值与增值的压力就非常大。(3)局部基金制。局部基金制亦称局部积累制,是介于现收现付制和完全基金制之间的一种筹资模式,即期的缴费一局部用于应付当期的社会保险开支,一局部用于为受保人建立储藏基金。局部基金制是建立社会保险基金较灵活的模式,兼容了以上两种筹资模式的优点。.如何理解税收替代效应、税收超额负担和税收中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税收替代效应是指政府课税后,纳税人的替代行为选择。税收超额负担是国家征税给纳税人造成的超过税款的那局部负担。税收中性是指税收不影响或不干扰人们的经济选择。税收替代效应、税收超额负担和税收中性三个概念是紧密相关的:一种税如果不产生替代效应,就没有超额负担,同时就是中性的;而如果一种税在产生收入效应的同时也产生替代效应,那么一定会带来超额负担,同时也一定是非中性的。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所以不需要税收处处都起调节作用,因此税收在多数情况下应当保持中性。但由于市场是不完善的,存在缺陷和失灵,所以政府有时也需要利用税收的非中性来调节经济。.如何看待我国的宏观税负?如何看待我国的宏观税负,需要从下几个方面考虑。(1)税负轻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首先要看宏观税率,比率越高,税负往往就越重。(2)税负的高低要看税负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如果税收负担主要由中低收入者承当,那么绝大多数人就会感觉税负重;反之,如果主要由高收入者负担,而高收入者有负税能力,其占人口的比重也低,这时大多数普通百姓就会感觉税负不重。(3)考察税负轻重,还要结合税收收入的使用方向。如果税收收入的使用效率很高,真正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即使宏观税率较高,但公众从政府那里得到的公共服务水平也较高,那么他们也不会感觉税负过重;反之,如果税款的使用不尽如人意,广大的纳税人和负税人的获得感不强,那么即使宏观税率不高,公众也会普遍感到税负重。党的十七大以后,“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深入人心,国家财政开始向“民生财政”的模式转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所占比重逐年加大。从这一角度分析,近年来我国的税负状况是不断改善的。.试结合有关衡量指标,分析当前中国的公债风险。(1)公债负担率,当年公债的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它是衡量经济总规模对公债的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用于反映公债规模的主要指标之一。①首先,虽然我国目前的国债负担率比国外兴旺国家低不少,但西方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国家财力集中程度高。而中国作为一个开展中国家,不仅经济开展与外国比拟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国家财力集中程度也要低得多,因此,从总体上讲,我国债务的承受能力要相对弱一些,国债负担率不能简单地和国外进行比照。②其次,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兴旺国家,其国债的积累规模之所以能到达这样高的水平,是经过上百年时间积累下来的结果。而我国举债的历史不长,从1981年算起也只有30多年,但假设按目前的势头开展下去,我国国债的积累规模将十分可观,甚至可能赶上有着较长举债历史的西方兴旺国家。③最后,如果考虑地方政府债务,那么我国的公债负担率将到达37%以上的较高水平。(2)公债依存度,当年公债发行额与当年财政支出额的比值,用以说明财政支出对公债的依赖程度,它是控制公债规模的重要指标。除个别年份外,我国的国债依存度基本维持在20%〜27%,超过了国际公认的控制线(15%〜20%),但并未超出太多,但由于我国政府债务基本上是中央政府债务,我国中央债务依存度一直都比拟高。(3)偿债率,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20世纪90年代,国债偿债率与中央财政偿债率上升较快,进入21世纪后,这两个指标稳步下降。2008年,国债偿债率与中央财政偿债率跃升至20.88%和39.18%,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值。此后开始以逐年下降,2013年最低至7.80%和16.74%。.我国分税制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还存在哪些问题?(1)主要成效:分税制改革是一次改革力度大、涉及范围广、影响深远的财政体制创新,基本上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要求的财政体制框架,并且在运行过程中已显示出较为良好的政策与经济效应。主要成效包括:①规范了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②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国家财政实力显著提高;③中央调控能力增强,促进了地区协调开展;④增强了地方加强收支管理的主动性和自主性。(2)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可否认,现行财政体制与规范的分级财政体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财政体制运行中还存在一些比拟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政府间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有待完善。第二,政府间收入划分不够规范。第三,政府转移支出制度中存在问题。第四,省以下财政体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如何看待不同的财政赤字口径?试结合中国财政赤字口径的变化进行分析(1)赤字口径:根据是否将债务收支作为正常的财政收支,可以有两种计算财政赤字(或结余)的口径:硬赤字(结余):(正常收入+债务收入)一(正常支出+债务还本利息支出)软赤字(结余):正常收入-(正常支出+债务还本利息支出)第一种计算方法将债务收支视为正常的财政收支。如果把年度债务收支计入正常财政收支范围,仍然收不抵支而存在差额,那么这个差额就称为财政硬赤字。第二种计算方法那么不把年度债务收支计入正常财政收支范围,在此前提下,收支相抵形成的差额,叫做财政软赤字,担在这种计算方法下,债务利息的支付是列入经常支出的。第二中计算方法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或组织所采用,如美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2)中国1953-1993年都基本上采用硬赤字口径方法。从账面上看财政收支很容易实现平衡,但它掩盖了财政赤字的真实情况,大大缩小了赤字的数额,会使人们对财政困难认识缺乏,从而导致财政支出的扩张,也就难于分析财政支出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1994年-1999年,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中国政府支出核算制度做了一些修正。财政赤字(或结余)口径为:财政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经常支出这一口径与当今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软赤字口径相比,仍有一定的差异。虽然1994年—1999年的债务收入不在列作正常收入,债务本金也不再作为正常支出,但债务利息支出也未列入正常预算支出。这样,财政支出不反映公债的利息支出,认为地压低了赤字规模,还本利息和付息支出不恰当地捆在一起,借新债还旧债的本息和利息,有可能导致债务规模越滚越大。2000年之后,国债利息支出被列入正常的预算支出,中国的财政赤字(或结余)口径已完全与国际通行的做法接轨。将公债利息支出列入财政支出中,有助于正确估算出赤字规模,便于财政政策的正确运作,同时有利于财政监督。18.请分析1998年以来中国财政政策的变化以及原因1998年-2004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受金融危机叠加中国经济周期低估、市场化改革引致过剩经济、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导致大量下岗分流和失业压力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货币政策连续密集运用,政策效果不明显,1998年以后,中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增发国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防范金融风险,充实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调整税收政策,增加社会保障、救灾和科教支出等。2005-2008年,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2005年年初,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中国及时调整财政政策取向,实施了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2008年下半年以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面对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中国把宏观调控的着力点转到了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上来,2018年10月份后进一步明确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减免税费,增加中央政府公共设施投资和重点支出。
本文档为【公共财政概论材料分析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贤阅网络信息
信息咨询服务,软件咨询服务,整理模板范文等。
格式:doc
大小:23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6-23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