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溶血性贫血检查(1)

溶血性贫血检查(1)

举报
开通vip

溶血性贫血检查(1)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1)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加速,超过了骨髓造红细胞的代偿能力而出现贫血,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血循环中正常红细胞的寿命约120天,衰老的红细胞被不断地破坏与清除,新生的红细胞不断由骨髓生成与释放,维持着动态平衡。溶血性贫血时,红细胞的生存时间有不同程度的缩短,最短只有几天。当各种原因引起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过多、溶血增多时,如果原来骨髓的造血功能正常,那么骨髓的代偿性造血功能可比平时增加6~8倍,可以不出现贫血。这种情况叫“代偿性溶血病”。如果骨髓的代偿造血速度比不上...

溶血性贫血检查(1)
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1)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加速,超过了骨髓造红细胞的代偿能力而出现贫血,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血循环中正常红细胞的寿命约120天,衰老的红细胞被不断地破坏与清除,新生的红细胞不断由骨髓生成与释放,维持着动态平衡。溶血性贫血时,红细胞的生存时间有不同程度的缩短,最短只有几天。当各种原因引起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过多、溶血增多时,如果原来骨髓的造血功能正常,那么骨髓的代偿性造血功能可比平时增加6~8倍,可以不出现贫血。这种情况叫“代偿性溶血病”。如果骨髓的代偿造血速度比不上溶血的速度,那么就会出现贫血的表现。  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衰老时,红细胞酶的活性降低,正常的能量代谢降低,细胞膜表面发生变化,这样失去功能的红细胞在脾、肝、骨髓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容易被吞噬。只有极小一部分衰老红细胞在血循环中被破坏。  在溶血性疾病时,溶血病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血管外溶血,主要发生在脾、肝等器官的单核巨噬系统中,红细胞过早地被吞噬细胞破坏消灭。另一种是血管内溶血,指发生在循环血液中,红细胞被破坏后其内容物直接释放入血浆。溶血性贫血分类一、按发病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第一类 红细胞内在缺陷所致溶血性贫血:意思是说红细胞被破坏的机制是正常的,但由于红细胞本身存在着缺陷,以致容易遭破坏。可以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其中以先天性或遗传性为多见。  先天性红细胞内在缺陷主要与红细胞膜缺陷、与红细胞能量代谢有关酶缺乏和血红蛋白分子异常、卟啉代谢异常四种因素相关。这些溶血性贫血都是遗传性的,临床上较少见。 (1)由于红细胞膜先天性异常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包括: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棘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2)由于红细胞酶缺乏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包括: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所致溶血性贫血、丙酮酸激酶(PK)缺乏所致、其他酶(如己糖激酶)缺乏所致; (3)由于血红蛋白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包括血红蛋白病,如镰形细胞贫血、其他纯合子异常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S病、血红蛋白C、D、E)、不稳定血红蛋白病;海洋性贫血,包括纯合子β海洋性贫血、血红蛋白H病。(4)卟啉代谢异常,包括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  获得性红细胞内在缺陷主要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不是先天遗传所致。临床较为多见。 第二类 细胞外因素引发溶血机制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就是说红细胞本来是正常的,但因异常溶血机制的作用,使红细胞发生某种改变而被破坏。这种红细胞以外的免疫、机械和其他化学、物理、生物以及脾功能亢进等因素是后天获得的。 免疫溶血性贫血,如温抗体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素病、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药物诱发的免疫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机械损伤的溶血性贫血,如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创伤性心源性溶血性贫血;其他化学物质、物理和机械因素、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贫血,如化学物品及药品所致溶血性贫血、感染所致溶血性贫血、生物毒素所致溶血性贫血、烧伤所致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少数病例可见红细胞内在缺陷与外来溶血因素两类原因同时存在,这时贫血将特别严重,如红细胞内葡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或有不稳定血红蛋白的患者,平时可以无贫血现象,但在服用对正常人无影响的氧化剂药物后突然发生急性溶血。其它分类二、按溶血发生部位分类1.血管内溶血2.血管外溶血 三、急慢分类 1.急性溶血2.慢性溶血四、按遗传学1.先天性缺陷2.后天获得性 红细胞被破坏后,血红蛋白就在巨噬细胞内分解成珠蛋白和血红素。珠蛋白被进一步水解为氨基酸后进入全身的蛋白质代谢池。血红素在巨噬细胞内血红素加氧酶的作用下,降解为一氧化碳、铁和胆绿素。一氧化碳以碳氧血红蛋白的形式被输送至肺排出。铁游离出来,大部分被转输到骨髓,重新被利用,合成新的血红素分子;小部分以铁蛋白或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在巨噬细胞内。胆绿素在胆绿素还原酶作用下很快变成胆红素后,由血浆转输到肝脏。发生血管内溶血时,血红蛋白分解为αβ二分体。2个αβ二分体可与1个结合珠蛋白结合,结合后大部分迅速被转输至肝脏,小部分至脾脏及骨髓,转变为胆红素。血浆结合珠蛋白由肝脏产生,溶血发生时,其浓度降低。血浆结合珠蛋白浓度降低或消失常常被看作溶血(特别是血管内溶血)加重的反映,但还不能用来准确判断溶血的程度。这是由于低浓度的血浆结合蛋白也可出现于肝细胞疾病,而高浓度者则可以出现于炎症、感染、恶性肿瘤等疾病,以致发生轻中度溶血时,血浆结合珠蛋白浓度可以正常,甚或高于正常。血浆结合珠蛋白浓度不降低并不能排除溶血的存在。所以,血浆结合珠蛋白浓度变化对于诊断溶血没有特异性,只可作为参考。   游离血红蛋白大量出现在血浆中是血管内溶血的直接依据,正常值<0.6mg/dl,大量血管内溶血时高达100~200mg/dl。游离血红蛋白由于数量多,不能全部被结合珠蛋白结合,所剩部分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然后再分解为高铁血红素和珠蛋白。  溶血时,分解后的血红素与血结素及白蛋白结合。血结素不能直接与血红蛋白结合,而能与高铁血红素1:1结合,从而防止了血红素经肾脏排出。高铁血红素-血结素复合物被肝细胞摄取而清除。  高铁血红素与血浆白蛋白结合而成的复合物——高铁血红素白蛋白,一般在溶血后12~48小时出现,而且还能在血循环中存在较长时间,如一次急性血管内溶血发生后多天还能检出,临床上可用作为急性溶血的诊断。1.增生性贫血表现  血象:1.一般的贫血实验室表现2.正常细胞性贫血的表现,即MCV、MCHC正常3.网织红一般来说是升高的4.血片中有特殊形态的RBC。5.一般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多,但某些溶血性贫血或脾机能亢进时亦可减少。急性大量溶血时,可出现类白血病反应。 骨髓象:骨髓穿刺物涂片显示有核红细胞显著增多,脂肪减少,粒、红细胞比例缩小或倒置。幼红细胞有丝分裂象增多。如果同时有叶酸缺乏,则无巨幼红细胞。注意长期大量溶血和骨髓代偿性增生非常旺盛时,可出现叶酸缺乏。如发生再生障碍,可见红细胞显著减少。 2.Hb的释放血管内溶血可引起以下变化:(1)血红蛋白血症;(2)血浆结合珠蛋白(Hp)降低 由于Hp-Hb易被清除;(3)血红蛋白尿 超过肾阈;(4)含铁血黄素尿 在肾小管上皮形成含铁血黄素;(5)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血症 Hp结合外Hb可变成高铁Hb,分解成珠蛋白和高铁血红素,高铁血红素与白蛋白结合转变成高铁血红素白蛋白;(6)血红素和血红素结合蛋白(Hx)结合,故可导致血浆Hx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增多,一般很少超过80mg/L。但在初生儿中,由于肝功能尚不健全,可以很高,与贫血的程度不相称。尿内尿胆原和尿胆素增多,但胆红素试验阴性;如同时有阻塞性黄疸或肝病时,则可见胆红素试验阳性。 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步骤 一、确定是否溶血性贫血1.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这一发现是溶血性贫血最直接、最确实的证据,但由于放射性核素试验的技术操作不够简便,观察时间又长,故临床工作中很少应用。2.红细胞破坏过多的表现 包括以下几点:(1)血清间接胆红素增多,临床出现黄疸(2)尿内尿胆原的排泄量增多。因肝功能不全时有同样发现,诊断价值稍低。如为血管内溶血尚有以下发现(3)血浆结合珠蛋白显著减少或消失。血管外大量溶血时也可减少。有感染、炎症、恶性肿瘤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可以增多,因此在解释结果时须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4)血浆内出现游离Hb或高铁血红素白蛋白。(5)尿内出现Hb或高铁血红蛋白(急性溶血)或含铁血黄素(慢性溶血)。 3.红细胞代偿性增生加速的表现(1)网织红细胞增多。这是溶血性贫血临床诊断最重要证据之一,但须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者,例如急性出血等(2)骨髓内幼红细胞增生显著增多,有丝分裂像多见。这一点对诊断亦有重要意义。(3)其他血象改变,如红细胞多染性、嗜碱性点彩细胞增多,大小不匀、异形,出现有核红细胞(也可出现于白血病、MDS、骨髓转移癌等非溶血性疾病)4.红细胞损坏的表现,如出现小型球形细胞、盔形细胞或碎裂细胞,或将活细胞作甲紫染色后能见到Heinz小体。1.有明显感染、化学毒物接触、服用某些药物、大面积烧伤等病史和发现者,诊断基本上已经很明显。 2.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表示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可进一步作:a.血清免疫学试验以明确抗体的性质;b.查明原发病的性质。(1)Coomb’s试验阴性而血片中出现球形细胞:考虑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2)红细胞形态有特殊改变者:靶形细胞提示海洋性贫血、血红蛋白病等,椭圆形细胞增多症,机械性贫血可出盔形或碎裂细胞,镰形细胞贫血可出现镰刀形。(3)红细胞形态无异常,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这一类还有多种溶血性贫血,常需作进一步特异性或筛选试验。如PNH可蔗糖溶血试验阳性;异丙醇试验或表示不稳定Hb;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阳性表示G-6-PD缺乏。1.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2.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3.血浆高铁血红素清蛋白检测4.含铁血黄素尿试验(Rous试验)5.红细胞寿命测定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检测(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1.参考值<50mg/L(1~5mg/dl)2.临床意义(1)血管内溶血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增高;(2)血管外溶血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不增高;(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可轻度增高。(二)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1.参考值0.7~1.5g/L(70~150mg/dl)2.临床意义(1)各种溶血时血清结合珠蛋白均有减低,血管内溶血时减低显著;(2)肝脏病、传染性单个核细胞增多症、先天性无血清结合珠蛋白血症等可减低或消失;(3)感染、创伤、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糖皮质激素治疗等可有结合珠蛋白增高。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检测(三)血浆高铁血红素清蛋白测定1.检测方法生化法、电泳法2.正常值阴性3.临床意义阳性表示为严重血管内溶血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检测(四)含铁血黄素尿试验(Rous试验)1.原理铁离子在酸化的亚铁氰化钾溶液中生成蓝色的亚铁氰化铁,即普鲁士蓝反应。2.正常值阴性3.临床意义(1)慢性血管内溶血可呈现阳性,并持续数周;(2)常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在溶血初期可阴性。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检测(五)红细胞寿命测定1.原理用51Cr标记红细胞检测红细胞半衰期。2.正常值正常红细胞半衰期为25~32天。3.临床意义溶血性贫血时常小于15天,这是确定溶血性贫血的可靠方法。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检测
本文档为【溶血性贫血检查(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4.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奉献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20-06-22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