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数学 二年级上册 错题集已调整

小学数学 二年级上册 错题集已调整

举报
开通vip

小学数学 二年级上册 错题集已调整二年级错题【题目描述】1米-20厘米=( )厘米【错例】1米-20厘米=19厘米【错误分析】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换算不熟练,少数学生20-1来解决。【解决对策】这是学生对单位的认识不够强烈,要强调统一单位后相加减,多做一些单位换算的提加以强化【题目描述】3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错例】3+5=8【错误分析】因为之前学过加法,对“和”字比较敏感,看到和就会想到加法,加上读题不认真就直接写成3+5=8.【解决对策】强化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3个5相加”是表示5+5+...

小学数学 二年级上册 错题集已调整
二年级错题【题目描述】1米-20厘米=( )厘米【错例】1米-20厘米=19厘米【错误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换算不熟练,少数学生20-1来解决。【解决对策】这是学生对单位的认识不够强烈,要强调统一单位后相加减,多做一些单位换算的提加以强化【题目描述】3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错例】3+5=8【错误分析】因为之前学过加法,对“和”字比较敏感,看到和就会想到加法,加上读题不认真就直接写成3+5=8.【解决对策】强化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3个5相加”是表示5+5+5=5X3,是我们最近学习的乘法,并列出表示“3+5”的题目“3与5的和是多少”形成对比,帮助学生理解题意。【题目描述】计算一下一个月(30天)有多少小时?【错例】30×60=1800(小时)【错误分析】原因1:没理解一天是24小时而不是60小时。【解决对策】要求学生认真对题,并且强化一天24小时这个概念,还可以出个题目:“一天又多少分钟”对比强化。【题目描述】【错因分析】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透彻的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列综合算式,哪里改打括号,为什么有些地方不用打括号。有些学生不知道哪里要打括号直接所有的地方都打括号,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综合算式。(最主要的原因是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太熟,老师要让学生明白打不打括号是根据运算顺序来确定的)【解决对策】在前面混合运算的运算习中打好基础,老师要让学生明白打不打括号是根据运算顺序来确定的。在此基础上,老师多几次完整的示范操作。【题目描述】【正确解答】50÷8=6(天)……2(个)6+1=7(天)【典型错例】50÷8=6(个)……2(天)【错因分析】(1)单位容易混淆,像上题中有些学生不知道商和余数的单位是天还是个。(2)不明白为什么六天还要加上一天,有些题目也不用加1,学生会加1。比如:一辆汽车有4个轮子,30个轮子最多可以安装()辆车。【解决对策】在上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课时时应该着重强调单位:50÷8=6(天)……2(个)就是50个灯笼每天做8个,做6天后还剩两个没做完,所以剩下的两个还要花一天的时间去做6+1=7(天)。【题目描述】有一排棋子,按照“四黑两白”的顺序排列起来,第30颗棋子是()色,第五十颗棋子是( )色。【错因分析】1)不列除法算式,直接写颜色。2)当余数为0时,学生会认为与第一颗的相同。3)余数不为零的情况,学生容易觉得是跟商有关。【解决对策】老师在学生做这类题时要求学生一定要列出除法算式:30÷6=5(组),50÷6=8(组)……2(颗)。老师应该让学生体会整除时(余数为0时)应该与每组的最后一个相同,有余数的情况下是与余数的颜色相同,而与有几组(商)没有关系。【错题3描述】【错因分析】学生认为余下的3颗是要减去的。没有想到余下的是在小红手里的糖。因此不是减少,不能用减号,而是加上。 【解决对策】平时要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好好分析题目条件。【题目描述】妈妈买一盏52元的台灯。(1)如果妈妈付的全是10元,她最少要付()张10元。(2)如果妈妈带的钱正好够买这盏台灯,她最多带了()张10元。【错因分析】第1题:学生可能受数的组成的影响,52里有5个十和2个一忽视给出的条件“妈妈付的全是10元”即妈妈不可能有零钱,而错误地填成最少要付5张;第2题:学生可能忽视给出的条件“正好”和“最多”即妈妈除了2元以外其余的都是10元,而错误地填成最多要付6张。【解决对策】小朋友们仔细读题,你就会发现两道题不同:第(1)题,妈妈付的全是10元,而没有零钱,所以最少要付6张10元才够。第(2)题,妈妈带的钱正好够买这盏台灯,证明妈妈带的钱就是52元,所以她最多带了5张10元。【题目描述】下面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1)∠(2)∠【错因分析】1.学生一开始凭感觉,直观理解,认为图形大,角就大。2.学生操作能力不强,虽然在题目中写着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但学生不知用哪个角去做比较,而且用三角板重合时也有可能出现差错3.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的知识,教师也没有强调,所以导致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欠缺。【解决对策】一开始,教师应该让学生读题目,找出关键句。题中要求用三角板比一比,那就要求每个学生拿出三角板找出和图中相同的角。2.然后,用三角板中角与图中顶点与顶点重合,相同边再重合,在操作中让学生自己发现两个角是一样大。3.最后再一起讨论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题目描述】一本书278页,小明第一天看了55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18页。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错例】55+18=73(页)、278-73=205(页)。【错因分析】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学生容易受干扰条件“278”影响,没看完所提问题问的是什么。【解决对策】应告诉学生,有些题的条件是没有实际用处的(干扰条件),应充分理解题意后再列式。【题目描述】一张课桌62元,比一把椅子多34元。一套课桌椅多少元?【错例】62+34=96(元)、96+62=158(元)。【错因分析】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学生容易混淆了谁多谁少。【解决对策】可以让学生把“比一把椅子多34元”前面补充完整,再来反复读题理解究竟是谁的价钱高。【题目描述】18片钙片装一瓶,小辉每天坚持吃,早晚一次,每次三片。一瓶药够吃几天?【错例】18÷3=6(天)。【错因分析】 因为在审题的时候,学生没理解“早晚一次,每次三片”中包含乘法的意义2×3。【解决对策】先让学生把题目看一遍,问学生通过阅读题目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再强调题目中的条件“早晚一次,每次三片”,让学生明白是一天要吃两次,一次吃三片,从而学生便会列出式子2×3,这样便很容易算出答案。【题目描述】一辆小轿车上有4个轮子和一个备用轮,现在有38个轮子,能装几辆这样的车?还剩几个轮子?  【典型错例】  38÷4=9(辆)......2(个)    【错因分析】 没有弄清一个车上有多少个轮胎,只是根据生活来进行计算。没有考虑备胎。 【解决对策】 让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明白一个车上有几个轮子。【题目描述】20+5-20+5【错例】25-25=0【错因分析】对于混合运算规则掌握不到位,对于加减法混合运算应该从左到右一次计算。【解决对策】在教学中要特别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将混合运算牢记于心,从左到右一次计算,不可以为了方便随意改变运算顺序,加强此类题目的练习。【题目描述】有三根绳共长60米,其中一根比最短的一根长5米,比最长的一根短5米,最长的一根长多少米?最短的一根长多少米?【错例】 最长的60米,最短的5米【错因分析】 没有认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认为最长的越长越好,最短的越短越好,没有考虑清他的限定条件。【解决对策】平时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理解题意。假设3根绳子一样长,60÷3=20,则最长:20+5=25最短:20-5=15【题目描述】小兔造房,请了三头大象帮忙。有12条木棍需要搬几次?【典型错例】12÷3=4【错因分析】学生做题时只关注文字信息,忽略了每头大象一次能运几根木棍。总的来说学生在审题时没有将文字与图有效结合,从而造成审题的漏洞出现信息不完整。【解决对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将图文有效结合。【题目描述】荡秋千是平移()【典型错例】荡秋千是平移(√)【错因分析】很多学生不能理解,认为荡秋千的运动表面上好像没有经过旋转(360°旋转),不像其他的电风扇的转动、钟表上的分针、时针的转动,因此就认为属于平移现象。主要还是对平移现象理解不够。【解决对策】要让学生说说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比较典型的平移和旋转运动有哪些。结合平时容易搞错的几项运动进行分析:荡秋千、跳远、摩天轮等运动的分析。【题目描述】写出下面各数。(1)新华电影院有座位一千三百零九个()。(2)从小明家到学校要走二千零三米()。【错因分析】学生从写100以内的数到写万以内的数,数位比较多,学生对数位顺序表不清晰,因此学生容易出现不用“0”占位的错误。【解决对策】  针对学生出错的原因,进一步强调“先想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是几位数?再写,写完后检查位数对不对,另一方面加强改错练习,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对于还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先在计数器上拨数,再对照计数器写数。【题目描述】植树小组昨天栽了105棵树,今天比昨天少栽了28棵树,两天一共栽了多少棵树?【典型错例】105-28=77(棵)【 错因分析】读题不完整,建议学生读完题后简述出“2个条件,一个问题”。【题目描述】把两根长都是45毫米的铁条焊接为一根,焊接头用去了5毫米。焊接后铁条长多少毫米?【典型错例】45+45=90(毫米)90-10=80(毫米)【 错因分析】把两根长都是45毫米的铁条焊接为一根,只有一个焊接头。【题目描述】小明做操;从前后左右数小明都是第三个,问一共有多少位同学做操?【错因分析】对于这种题,学生会先从前后数,因为是第三个,所以前后共有5人,但是数左右的时候,误以为刚才数了本身小明自己,就减掉一个刚刚本身,即左右的人数5-1=4(人),所以就是5×4=20(人)。【解决对策】对于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化抽象为表象,通过画图的方法,即:前面有2人,后面有2人,前后共有2+2+1=5人左面有2人,右面有2人,左右共有2+2+1=5人做操的同学共有5×5=25人【题目描述】李大伯去年收获稻谷5120千克,比今年少收获768千克,今年收获多少千克稻谷?【典型错例】5120-768=4352(千克)【错因分析】这类题目很常见,学生做错主要有两个原因:1、做题时不细心,把题目条件看错;2、题意模糊,搞不清楚两个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看到“少”想都不想就用减法。【解题策略】在讲解这类题目时,主要就是让学生理解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题目中的关键句就是“比今年少收获768千克”这句话,把这句话单独拿出来,让学生比较今年和去年到底哪个多,则很容易知道去年比今年少,故为去年﹤今年。此时已知少的,要求多的,从而学生容易理解为什么是5120+768。同时列出变式题,将关系句改为“今年比去年少收获768千克”,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解决同类型题。小明有10朵花,需要把它装到花瓶里。(1)现在有5个花瓶,每个花瓶里要装几朵?(2)现在有2个花瓶,一个花瓶里装了5朵,另一个花瓶里要装几朵?【典型错例】(1)105=2(朵)(2)105=2(朵)或102=5(朵)【错因分析】学生在才开始进行除法的学习的时候,不能对除法和减法进行很好的区分。且第二问中有干扰数据。小朋友不能很好地进行辨别。【解决对策 】在小朋友不能确定题目中数据哪些是有用数据,哪些是干扰数据时,可以反复读题,并且在读题的同时,将题中的数据写在草稿本上。至于如何区分减法和除法,可以采用画图法。【题目描述】校园里有24盆菊花,水仙花比菊花多15盆,两种花一共多少盆?【典型错例】24+15=39(盆)答:两种花一共39盆。【错因分析】从这道题中可以分析到,学生出错的原因大致两个:1、学生审题不仔细,对问题也没有仔细分析,就想当然的将题中两个数字24和15相加便完事。2、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明确,没有弄懂已知条件和问题就直接解答,即“月季花比菊花多15盆”这个条件没有分析透彻,从而不明其意,强行计算解答。【解决对策 】1、从学生读题方面入手,即引导他们反复阅读题目,提高审题能力,不要出现粗心等引起的不必要错误,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2、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多读几次题目,将题意弄清,即认真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在这道题中,要求出两种花一共多少,就必须分别知道是多少,从而从已知条件中找到菊花和水仙花的数量关系,即“月季花比菊花多15盆”,得出水仙花的数量可以用式子“24+15=39”得到,于是两种花的数量就可以表示为:24+15+24=63(盆)。从这里可以看出,解题的关键在于读懂题意和理清其中的数量关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题目描述】9+18÷3=【典型错例】9+18÷3=27÷3=9【错因分析】在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专门的章节讲解混合运算,可在实际作业中,仍有学生会受到原来的定势影响,即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这表明他们受到了前面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的这类单一运算的负迁移影响,尽管在新课中教师会有所强调两者混合运算的差别,但学生仍没有完全弄清两步运算的计算顺序。【解决对策 】1、加强学生对两步这一类混合运算的知识掌握,即有乘除和加减的混合运算中,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一定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2、削减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运算的计算顺序——从左往右的顺序对乘除加减混合的运算的负迁移影响,即首先一定要区分这两类运算的形式和运算顺序,再加强形式对混合运算的相关练习,让他们真正知道“只有加减或乘除,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时,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题目描述】做一道加法算式,小明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看作9,把十位上的1看作7,得到604,正确得数是()。     【典型错例】 588【错因分析】没有理解个位、十位分别看错的数实际是多余的数,而直接减掉了16。【解决对策】在教学中要特别引导学生认真审题,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每一个条件;个位上的6看作9就是个位上增加了3,十位上把1看作7就是增加了60,所以总共是增加了63,用604减去63就是总的答案了。【题目描述】 小军拍球拍了31下,小丽拍的比小军拍的3倍少20下。小丽拍了多少下? 【典型错例】31×3=93(下)93+20=113(下)【错因分析】 比多(比少)的叙述方式,学生不太适应。【解决对策】  解释清楚多少的问题,是谁比谁多,从而知道到底谁多谁少;小军拍的3倍就是31*3=93(下),而小丽比3倍要少20下,所以应该是93-20=73(下),则小丽拍了73下【题目描述】在()里填上“千克”或“克”。一包大米重5()一瓶牛奶重500()一只香蕉重150()一只母鸡重2()【典型错例】一只母鸡重2(克)【错因分析】作为物体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多的,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在的学生实际接触的并不多。而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学生未清晰地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对克和千克的实际“大小”未能形成鲜明的表象,因此学生不能正确地选择应用这两个质量单位。【解决对策】可以借助一个1角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1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课后还可以让学生收集各种不同类型的物品,亲自测量或是从物品的包装上找到物品的质量,并用手掂一掂,促使真正达到对不同质量的物品有感性的认识。【题目描述】张爷爷收黄豆810千克,比收的玉米多190千克。收黄豆和玉米一共多少千克?【典型错例】810+190=1000(千克)810+1000=1810(千克)【错因分析】这是和差关系混合一起的题目,其中前面的相差关系是逆叙的,这就增加了难度。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逆叙说法需要学生“脑筋转个弯”,需要学生进行反向思考。【解决对策】在学生熟练掌握顺向相差关系的基础上,适当补充逆叙的相差关系题目,并要进行直观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注意比较两种不同的叙述方法。同时要在平时的练习中适当增加对比练习量,使学生对这两类题目都比较熟悉,并能注意辨别。教学中注意避免学生思维僵化,注意打破一些不良的思维定势,着重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的数量后再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题目描述】【典型错例】(2)个(3)【错因分析】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生的感知特征不够精细,比较笼统,不会更深层次的思考。在这道题中,学生只感知到了3组的“3”和每组2只熊猫的“2”,并没有再次去思考是2个3还是3个2,也就没有去感知整体特征,只要自己填写的有“2”和“3”两个数字,就认为自己填写的是正确的。【解决对策】由于低学段的学生常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所以在教学此类题目的时候,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边数边记录数据,再数一数数据的个数。如有三组熊猫,每组2只,在图画上记录下3个2,然后再数一下数字2,在数的时候要求说完整:1个2,2个2,3个2。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时候,应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引导学生多说,多练习,强调首次对“几个几”的感知。由于学生不会经常用记录的方法,所以在题目中可以借助小括号来引导孩子完成记录数据。让孩子进行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等游戏,从而得到强化。【题目描述】爸爸、妈妈和我分别掰了9个玉米,小弟弟掰了6个。问我们全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错因分析】学生可能没有清楚的理解题目条件信息,将9个玉米看成是爸爸、妈妈和我一共摘的,弟弟是6个,算出一共摘了9+6=15(个)【解决对策】首先将题目进行分析,注意理解题目中“分别”是指爸爸9个,妈妈9个,我也是9个,是3个9个玉米即3个9是27,再加上弟弟的6个,全家一共摘了33个玉米。【题目描述】小明做了18面绿旗,又做了32面红旗。送给幼儿园14面,小明现在还有多少面?【错因分析】学生出现此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审题不够仔细,学生对已知条件的分析还不到位,14面旗没有颜色说明,学生会认为是送14面绿旗和14面红旗。【解决对策】首先要理解送14面旗是所有的旗中一共送14面,它可能是只送红旗或只送绿旗,也有可能是红旗绿旗都有,但颜色没有固定只要是在所有的旗中送14面就可以了,一共有18+32=50,还剩下50-14=36面旗。 【易错题案例】我今年8岁,爸爸今年35岁,爸爸50岁时你多大?【典型错例】我今年8岁,爸爸今年35岁,爸爸50岁时我27大?【错因分析】学生对已知条件的分析还不到位,没明确题目信息,看到数字就进行计算【解决对策】  先让学生明确题目信息,明白爸爸50岁时离现在15年,即我再长大15岁,15+8=23【题目描述】9减2乘3等于多少?【典型错例】【错因分析】 (9-2)*3=21本道题目,通过询问学生写出(9-2)*3=21的原因以及对这道题目的综合分析,学生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审题不够仔细。以及对四则运算顺序不够熟练【解决对策】在教学中要特别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加强四则运算练习,尤其是乘除法和加减法的结合。【易错题案例】3个8相加,和是()。【错例】3个8相加,和是(11)。【错因分析】(1).学生对“3个8相加”理解不到位。学生只从表面找数字,看到“相加”就以为是3和8相加,这是理解错误导致。(2).学生对相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认识欠缺。【解决对策】(1).首先可以复习“3和8相加,和是多少?”这里只是求两者的和。(2).其次充分利用直观手段,让每位学生主动探究,学生动手写出“3个8”,那就是8、8、8三个相同加数再求出和。这样让学生直接动手理解有助于理解。【题目描述】小红问妈妈多大年龄,妈妈说:“把我的年龄加10,然后乘5,减25,再除以2,恰巧是100岁。”小红妈妈的年龄是多少?【典型错例】 25【错因分析】做口算时贪快、看错计算符号、该退位减法没有减去1,或者进位加法没有加上进位1。【解决对策】多进行口算训练,减少犯错几率。【题目描述】 3个8相加,和是()。【典型错例】11【错因分析】 学生对“3个8相加”理解不到位。学生只从表面找数字,看到“相加”就以为是3和8相加,这是理解错误导致。学生审题欠缺。只从单个字或词去断定用什么方法做,看到“和”就马上想到两数相加。学生对相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认识欠缺。【解决对策】  首先可以复习“3和8相加,和是多少?”这里只是求两者的和。其次,充分利用直观手段,让每位学生主动探究,学生动手写出“3个8”,那就是8、8、8三个相同加数再求出和。这样让学生直接动手理解有助于理解。【易错题案例】一条马路长3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问这条路上可以种多少棵树?【错例】30÷5=6(棵)【错因分析】看到此类问题,学生会非常容易直接用除法来解决问题,不知道或并不了解“植树问题”。【解决对策】教师应适时渗透《植树问题》,让学生掌握棵树=段数+1。教师在讲解这类问题时可以画出线段图,使其更加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易错题描述】()个()HYPERLINK"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undefined&tn=baiduimagedetail&ipn=d&word=%E9%93%85%E7%AC%94%E5%9B%BE%E7%89%87&step_word=&i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683528969,2691931143&os=1163418209,3204649751&simid=4240145298,628842962&pn=41&rn=1&di=163988332750&ln=1978&fr=&fmq=1496635092020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0,0&istype=0&ist=&jit=&bdtype=0&spn=0&pi=0&gsm=0&hs=2&objurl=http://pic.58pic.com/58pic/15/56/01/86A58PICstH_1024.png&rpstart=0&rpnum=0&adpicid=0"HYPERLINK"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undefined&tn=baiduimagedetail&ipn=d&word=%E9%93%85%E7%AC%94%E5%9B%BE%E7%89%87&step_word=&i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683528969,2691931143&os=1163418209,3204649751&simid=4240145298,628842962&pn=41&rn=1&di=163988332750&ln=1978&fr=&fmq=1496635092020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0,0&istype=0&ist=&jit=&bdtype=0&spn=0&pi=0&gsm=0&hs=2&objurl=http://pic.58pic.com/58pic/15/56/01/86A58PICstH_1024.png&rpstart=0&rpnum=0&adpicid=0"HYPERLINK"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undefined&tn=baiduimagedetail&ipn=d&word=%E9%93%85%E7%AC%94%E5%9B%BE%E7%89%87&step_word=&i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683528969,2691931143&os=1163418209,3204649751&simid=4240145298,628842962&pn=41&rn=1&di=163988332750&ln=1978&fr=&fmq=1496635092020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0,0&istype=0&ist=&jit=&bdtype=0&spn=0&pi=0&gsm=0&hs=2&objurl=http://pic.58pic.com/58pic/15/56/01/86A58PICstH_1024.png&rpstart=0&rpnum=0&adpicid=0"【典型错例】(2)个(3)【错因分析】(1)学生对于每份是几(相同加数),有几份(有几个这样的加数连加),不能很好的掌握。总是看到数量后就随意说是几个几,像每组铅笔是2只,有3组,看到数量2和3就随口说是2个3或者3个2,而没有从根本意义上去理解。(2)教师对学生的基础估计过高,认为像这样的形象图片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没有更多的让学生说图意,而是直接让孩子写连加算式,然后再写出乘法。【解决对策】(1)联系有趣的情境和活动,列出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比如在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中提出兔一共有多少只问题。(2)描述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特点,建立几个几相加的概念。【题目描述】自行车厂计划三天生产自行车80台,第一天生产20台,第二天生产35台,第三天生产多少台?【错因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容易在进位加法满二十时仍用过去满十的方法只进1,或者进位对了,但在计算时忘记加进位;减法忘点退位点而出现计算失误。这类应用题是属于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所以在计算的时候也存在不同的解答方法。【解决对策】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用总的自行车台数去减每天生产出的台数,最后得到的就是第三天生产的;另一种方法则可以先用加法计算出两天一共生产出的自行车的台数,最后用计划生产的台数去减已经生产出的台数,得到剩余的部分台数。180-20-35=25(台)280-(20+35)=25(台)【典型错例】填空:一块香皂重100()。小兰体重34()。一个西瓜重4()。一块糖重5()。一袋洗衣粉重1()。一个鸡蛋重50()。【错因分析】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重量并没有概念,所以会在这些题目上会写错。【解决对策】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然后在学生的脑中形成表象,让他们可以对不同的事物在脑中进行着对比,然后判断其单位。一块香皂重100(g)。小兰体重34(kg)。一个西瓜重4(kg)。一块糖重5(g)。一袋洗衣粉重1(kg)。一个鸡蛋重50(g)。【典型错例】有37名战士要过河,河边只有一条小船,船上每次能坐5人,至少要几次才能把37人全部运过河?【错因分析】小学二年级进行除法的初步认识,对于这道题会算,但是会忽略余数为2,在得到答案的时候只会取商。【解决对策】37÷5=7……2,在船坐满7次之后,第八次坐上去只有2个人,所以至少要7+1=8次才能全部运过河。【题目描述】小明买2卷胶卷,每卷36张18元,小红买了3卷胶卷,每卷24张13元。谁买的胶卷合算,为什么?【典型错例】 小红买的合算,13<18【错因分析】没通过计算直接看数据而得出错误结果。【解决对策】先找问题问什么,这题中问的是每张的价格。而后将2卷和3卷排除在计算。【题目描述】3个8相加,和是()。【典型错例】3个8相加,和是(11)。【错因分析】学生对“3个8相加”理解不到位。学生只从表面找数字,看到“相加”就以为是3和8相加,这是理解错误导致。学生审题欠缺。只从单个字或词去断定用什么方法做,看到“和”就马上想到两数相加。学生对相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认识欠缺。【解决对策】首先可以复习“3和8相加,和是多少?”这里只是求两者的和。其次,充分利用直观手段,让每位学生主动探究,学生动手写出“3个8”,那就是8、8、8三个相同加数再求出和。这样让学生直接动手理解有助于理解。【易错案例】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典型错例】✔【错因分析】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学生主要是对角的概念没有正确理解。还有个原因是审题不仔细,没有深入思考。看到有两条射线就以为可以组成一个角,而没有考虑到顶点。【解决对策】(1)根据题意举出反例,让学生知道组成一个角还有一个必不可少条件是有顶点。(2)回忆角的概念。强调要组成一个角必不可少的两个条件:一个顶点、两条射线。(3)教育学生做题前要仔细审题,无论是简单的还是难的题目都要深入多加思考,绝不能掉以轻心。【题目描述】小明和小亮买同一本书,小明缺1元,小亮缺3角,如果用他们两的钱合买这本书,正好够,这本书多少钱?他们各带了多少钱?【 错因分析】对于 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练习题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练习题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小朋友来说,生活经验的欠缺与还在思维逻辑培养期间对隐含信息的处理不能准群把握,导致会出现一看题目就无从下手的感觉。【解决对策】 题目的信息中有正好够这个字眼,那么这本书的价格=刚好两个同时缺的钱。即这本书的价钱是:1+0.3=1.3元,小明带的钱:1.3-1=0.3元,小亮带的钱:1.3-0.3=1元。【题目描述】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4个人,这队一共有多少人?【 错因分析】学生容易出现直接将数字相加4+4=8。而没有把自己给算进去。【解决对策】通过画图来让学生理解,先标注小明,再在小明前面画4个圆表示4个人,再在小明后面画4个圆表示4个人。这样学生就知道加上自己了【题目描述】今年小李和小张年龄和为46岁,五年前小李比小张大6岁,问今年小李和小张各多少岁?【 错因分析】直接用46来除2得出小张为23岁,再用23+6就是小李的岁数。没有正确理解年龄差的概念,一出现总和时,对年龄之间的关系不能理清。还有个问题容易将五年前这个数字对关系造成思维混乱。【解决对策】运用和差法进行求解,小张:(46-6)/2=20岁小李:46-20=26岁或者20+6=26岁。【题目描述】一个院里住着四户人家,老张、小张,老王,小王每家都有一个小孩,他们的名字是小雨,小雪,小晴,和王冰,只知道,王冰不是小王家的,小雨的爸爸不是老张,小雪的爸爸姓王。这4个小孩分别是谁家的?【 错因分析】面对大量的人物关系,容易出现逻辑与思维上的混乱。最后答案出现千奇百怪。【解决对策】用 表格 关于规范使用各类表格的通知入职表格免费下载关于主播时间做一个表格详细英语字母大小写表格下载简历表格模板下载 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小红有一些书,总数不到40本,把这些书摆成5堆多3本。小红最多有多少本书?最少有多少本书?40÷5=7(本)……5(本)【错因分析】:前半部分算式正确,但没理解被除数、商数、余数之间的关系。40÷5=7(本)……5(本),本来应该余3本,但计算中余5本,多出2本,就应在总数40中去掉多出的2本,40-2=38(本),所以最多为38本。最少则当商为1即每堆只有1本时,总数最少为8本。【题目描述】3、小猴家住在游乐园的西北面520米,小狗家住在游乐园的东南面480米。小狗与小猴家相距多少米?【典型错例】520-480=40(米)  【错因分析】:此题学生没有理解方位,学生在分析时最好画草图,理解方位,就非常直观了。【题目描述】吃饭时每人需要一双筷子,8个人需要(    )根筷子。①8      ②2   ③16 【典型错例】     【错因分析】 吃饭时每人需要一双筷子,8个人需要(① )根筷子①8  ②2  ③16 本道题目,学生没有读清题意,混淆一双与一根的区别。或是看题太快,把一根当做一双。【解决对策】 在教学中要特别引导学生认真审题,不要犯低级错误,一双等于2根。【题目描述】 学校合唱队原有64人,毕业了7人,又加入了11人,那么,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典型错例】【错因分析】 64+7+11=88(人):错误的认为毕业了的7人,任然在合唱队里。【解决对策】 毕业的人,应该是原有的合唱队的人,既是在64人中去除7人,既是(64-7)而加入的11人,是新来的队员,既是在去除的基础上加上11个人,也就是说【(64-7)+11】=68(人)【题目描述】一辆卡车一次能运货5吨,38吨货几次才能运完?【典型错例】一辆卡车一次能运货5吨,38吨货7次才能运完。【错因分析】这类型的题目大部分同学能够列对算式,也能计算对这个算式的结果,但不能回答对这个题目的问题。因为他们忽视了生活的实际需要,直接列得算式为38÷5=7(次)......3(吨),最后给出结果7次就能运完。【解决对策】“几次才能运完?”,试商只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最后的答案还要根据生活的实际需要,看看是利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来保留最后的结果。这个题目中运了7次运了5×7=35(吨),还剩下3吨没有运完,所以还要运一次把这3吨运完,即7+1=8(次),也就是,要运8次才能把38吨货运完。【题目描述】   1米—20厘米=( )厘米【错因分析】 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换算不熟练,少数学生20-1来解决。【解决对策】 强调统一单位后相加减。【题目描述】   56—35=11【错因分析】 学生学习了退位减法后,分不清是否需要退位,统一全退位。【解决对策】 强调不够减时再退位。【题目描述】一本书278页,小明第一天看了55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18页。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典型错例】55+18=73(页) 278-73=205(页)【错因分析】受条件“278”页的影响,没有看清题意,没有看清问题所提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解决对策】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告诉学生,在有些题目中,一些条件是没有用的(是干扰条件),我们一定要根据问题的要求,去合理的选择条件。充分理解题意后,在进行列式计算。【题目描述】小风今年10岁,爸爸比他大26岁,去年,他比爸爸小多少岁。【典型错例】去年,他比爸爸小25岁。【错因分析】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忽视了年龄每个人的增长是相同的。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因为没有这一个概念,容易把去年与今年相比,年龄的相差也因此在今年的基础上减少一。【解决对策】举例子来说明问题,将今年爸爸的年龄算出来,计算今年的年龄差。再将去年的爸爸年龄和小风的年龄算出来,计算年龄差。最后的得到年龄差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着一结论。进而得出去年,他比爸爸小26岁这一正确的答案。【题目描述】食堂买来了66棵白菜,吃了56棵,又买来44棵,现在有多少棵?66-56=10(棵)10+44=54(棵)【典型错例】66-56+44=66-100=34(棵)【错因分析】这道题是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于二年级需要理解的一个难点就是“把吃了的转化为减法,买来的转化为加法。”其次计算需要注意下,因为某些同学容易做错,对于学生来说,对于四则运算存在这种运算习惯:就是先计算加法,再算减法,先乘后除。尤其这道题后两个数字加起来等于100,学生更容易错算后一步。【解决对策】老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强调学生读懂题目中解题的先后顺序,注意纠正这种错误的运算习惯。为强化这种教学方式,老师可在讲完这道题后出几道关于运算顺序的题目。强化学生计算要从左到右的顺序(有小括号除外)。【题目描述】有35颗糖,按淘气—笑笑—丁丁—冬冬的顺序,每人每次发一颗,想一想,谁分到最后一颗?35÷4=8(轮)……3(颗)丁丁【错因分析】这道题是有余数除法的应用,在学习了新课之后,计算不是太难。但是这道题难在难找到除数,因为除数是隐含的,学生不善于找到。他们习惯用的基本方法是一个一个地去分,从1分到35,35属于谁就是谁的。这种思维特点简单直观,但是学生这种方法耽误时间,容易错。【解决对策】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思维特点,引出“周期”这个概念,并把周期转化为“除数”这是重点突破口,也是难点,学生难以理解,所以老师在分析题目是一定要利用“淘气—笑笑—丁丁—冬冬的顺序”这个条件,帮助学生理解这就是一个周期,也就是理解35中含有多少个“淘气—笑笑—丁丁—冬冬”,结合画图解答。505+206=()(二年级上册100以内加法)【错题分析】:学生在做这道题时,采用的方法一般是竖式计算,而在竖式计算中,常见的错误是注意力的不集中,把505写成了550,导致计算错误【题目描述】4、最大的三位数加1是()①10②100③1000④10000 【典型错例】选② 【错因分析】这道题目学生容易不看清题目只看到三位数就错误的选择100。【解决对策】在教学中要特别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看完整个题目后在做题,先写出最大的三位数是999,然后加1就变成了1000。所以答案为③1000。【题目描述】2时=()分180秒=()分1分=()秒 【典型错例】20,18,10【错因分析】学生记错时分秒之间的转化进制。记为十进一。 【解决对策】在钟表以及时分秒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熟记时分秒两两转化的进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钟表来加深印象。【题目描述】二年级有3个班。2班比1班多5人,3班比1班多3人。3班人数最少。【错因分析】不能正确理解数量的大小关系【解决对策】先让孩子理解数量的大小关系,多几个东西就是增加几的意思【易错题描述】计算:67×38=【典型错例】6767×38×385365362011917372446【错因分析】 (1)孩子没有真正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2)孩子的粗心、轻视计算题等心理造成学生计算的错误。 【解决对策 】1.在课堂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最好由学生自己探究所得。2.平时要养成计算的好习惯。3.学会通过估算、验算等方法来检验题目。【较难题描述】根据图形算出各图形表示的数量45×☆+200=380【典型错例】(1)45×☆+200=380(2)45×☆+200=380☆=380-200☆=(380-200)×45=180÷45=180×45=4=8100【错因分析】1.孩子没有弄明白等式的意义。2.因为题目的难度系数大,学生不知道解答。【解决对策】(1)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2)不能对孩子要求过高,可以不要求孩子一下子把综合算式列出来,可以慢慢地让孩子做类似于这样的题目:3×★+5=263×★=□○□★=□○□★=□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正确率,还能增强孩子学数学的信心,等到孩子们熟练以后就能列综合算式了。【易错题描述】下面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典型错例】第一个角大【错因分析】(3)学生一开始凭感觉,直观理解认为图形大,角就大。(4)学生操作能力不强,不知道用哪个角去比较。(5)学生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及与什么无关这一知识有欠缺。【解决对策】(3)教师带领学生读懂题,找出关键句。(4)教学生操作三角板进行比较。(5)最后一起讨论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度无关。【易错题描述】2个因数都是5,积是多少?【典型错例】   2×5=10【错因分析】1.学生没有读清楚题目,把2个因数理解为一个因数是2。2.有部分学生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看到题目中有两个数字拿来就做,没有很好地审题,和以前学的知识混淆。【解决对策】1.让学生反复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2.比较这道题目和以前做的题目有什么不同,不同在什么地方?3.独立完成。完成以后和其他同学交流,总结做题的方法。做错的学生找一找自己错误的原因。【易错题描述】括号里最大填几?5×(  )<21  (  )+34<40    37-(  )<28【典型错例】错误1:37-(10)<28 28个占63%错误2:37-(9)<28   2个占5%【错因分析】1.从学生学的角度看:错误1受学生思维定势的影响,第一题是乘法题,( )里最大填5,积20小于21并且最接近21。第二题是加法题,( )里最大填5,和是39小于40并且最接近40。第三题是减法法题,( )里最大填10,差是27小于28并且最接近28。错误2主要是学生把<看成了=,不是很典型。2.从教师教的角度看:之所以学生会出现错误1,主要是教师在平时教学没有充分了解各类学生的基础,对这类练习关注较少,往往只要求学生填出( )里的任意数,没有要求填写最大或最小的数,缺乏集合教学的意识。【解决对策】1.要求学生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看清题意,再计算。2.通过(开火车、判断对错、夺红旗)等多种形式进行训练。3.对于做这些题目,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把结果对入题中再校对一遍。【题目描述】【学生错解】【错因分析】根据学生的错误答案,可以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主要在于对本图的意思以及除法的意义理解的不够深刻。这幅图的本意是:12朵花,每4个圈一份,能圈几份?应该是12÷4=3。但是学生圈完后,看到的就是12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所以列出的算式为12÷3=4。学生没有理解等分除和包含除的区别。【解决对策 】本题原本圈一圈是想帮助孩子理解等分除和包含除的区别,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回顾除法的意义,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会用语言描述出题目的意思是把12朵花平均分,每4个一份,可以分几份?该题目属于包含除的类型。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发现能圈三个圈,再填写算式12÷4=3,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12÷4=3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中被除数12、除数4和商3这三部分各表示的意思。【题目描述】【学生错解】【错因分析】学生不理解一格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数格没有把几何图形的顶点作为出发点,而是直接认为出发点是平移1格,因此少数了一格。【解决对策 】1)分清“上下左右”四个平移方向。2)让学生游戏玩坐公共汽车的到站游戏,理解坐了几个站,从而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一格。3)做题时,先分析每个几何图形有几个顶点。4)以每一个顶点为出发点,向平移的方向数格。5)用直尺每两个顶点连起来。【错题】12÷4=3读作()【错例】12÷4=3读作(12除4等于3)【错因分析】学生在做这个题目时,没有真正理解除和除以的区别,而把÷读作除。12除4应该是4÷12,而12除以4才是12÷4【解决对策】先跟同学们讲清楚“除”和“除以”的区别。一个数除另一个数应该是后面这个数÷前面这个数;而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才是前面这个数÷后面那个数。这里的12÷4=3,应该读作:十二除以四等于三或者四除十二等于三。【错题】用4、8、0、1四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小的四位数是()【错例】用4、8、0、1四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小的四位数是(0148)【错因分析】四个数构成最小的数,学生以为只要把最小的一位数放在最高位上即可,而忽视了0不能放在千位上,这样的话,就变成三位数了。【解决对策】在考虑数的排位的时候,最小的数应该放在最高位,同学们都理解了这一点,但是我们别忽视了一个点,就是0不能放在最高位。这样的话,这个数就变成了三位数了。这里最小的数是0,0不能放在千位上,所以把1放在千位上。而百位上应该是0,十位上是4,最大的一个数8放在个位上。就构成了一个最小的四位数1048.【题目描述】75—75÷5=0      【错因分析】 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通常会寻求简便快捷的解决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如果简便“意图”在我们面前一目了然,我们就有可能被错误引导。【解决对策】 这类题型其实十分简单,只要做题时留个心眼,对于过分简单的题
本文档为【小学数学 二年级上册 错题集已调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1.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缤智天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小学语文
上传时间:2020-10-15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