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植物生产与环境名词解释

植物生产与环境名词解释

举报
开通vip

植物生产与环境名词解释植物生产与环境名词解释1.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2.原生质体:是细胞壁以内的细胞结构。3.减数分裂:是指植物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4.组织:是形态、结构、功能和来源相同的细胞群。5.器官:由多种组织组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特定生理功能,并易开区分的部分。6.纹孔:细胞壁不均匀增厚所形成的许多较薄区域。7.胞间连丝:连接两个纹孔的丝状细胞质。8.维管束:由纤维、导管、管胞、筛管或伴胞及薄壁细胞聚集在一起而构成的束状结构。9.主根:由种子里的胚...

植物生产与环境名词解释
植物生产与环境名词解释1.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2.原生质体:是细胞壁以内的细胞结构。3.减数分裂:是指植物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4.组织:是形态、结构、功能和来源相同的细胞群。5.器官:由多种组织组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特定生理功能,并易开区分的部分。6.纹孔:细胞壁不均匀增厚所形成的许多较薄区域。7.胞间连丝:连接两个纹孔的丝状细胞质。8.维管束:由纤维、导管、管胞、筛管或伴胞及薄壁细胞聚集在一起而构成的束状结构。9.主根:由种子里的胚根生长发育而成的根。10.侧根:是由主根产生的各级大小分枝。11.不定根:根的产生没有固定的位置,除定根以外,从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长出来的根。12.须根系:主根早期停止生长或死亡,在茎基部产生很多粗细相似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13.直根系:主根和侧根区分明显,主根发达,垂直向地生长,主根上生出的各级侧根细小的根系。14.凯氏带:在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的皮层细胞的侧壁和横壁上有部分木化和栓化增厚,形成带状的现象。15.髓:根维管柱中央的薄壁细胞。16.周皮:是木栓形成层、木栓层和栓内形成层的合称。17.单轴分枝:主茎和枝条比较直立,顶芽生长始终占优势的分枝方式。18.合轴分枝:枝条比较弯曲,顶芽生长一段时间后由邻近的腋芽代替生长,并依次发展的分枝方式。19.叶痕:木本植物的枝条,其叶脱落后,在节上留有一定形状的疤痕。20.叶迹:是指木本植物的枝条上,叶脱落后,在节上留下的痕迹。21.年轮:在植物的次生木质部中能够看到一圈圈的同心圆环,把这些同心圆环称之为。22.皮孔:枝条的外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可以看到的一些突起。23.完全叶: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具全的叶。24.平行脉:叶片中间有一条中脉,中脉两侧的叶脉大都互相平行的叶脉。25.栅栏组织:是指位于植物叶子表皮下方排列整齐的一层或多层柱状细胞。含叶绿体多。26.海绵组织:是指位于叶子下表皮处与栅栏组织间由疏松而不规则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的细胞组织含叶绿体较少。27.运动细胞:是指叶片上表皮中的一种大型的细胞,细胞壁较薄,有较大液泡,认为它与叶片的卷曲和开张有关,也称泡状细胞。28.气孔:是指植物茎叶表皮层中由成对保卫细胞围成的开口。系植物与环境交换气体的通道。29.完全花:通常是指具有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花。30.雌蕊:是指位于花的中央部分,由1至多个具繁殖功能的变态叶——心皮卷合而成。31.花序:植物的花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花轴上。32.无限花序:花轴在开花期能继续延长,花由下向上开或由边缘向中央开的花序。33.两性花:一朵花中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34.花粉败育:花粉粒并未经过正常的发育,不具务生殖功能的现象。35.开花期:一株植物第一朵花开放到最后一朵花开放所经历的时间。36.传粉:植物开花后,花药破裂,成熟的花粉传到雌蕊柱头上过程。37.双受精:到达胚囊的花粉管,管的顶端膨大破裂,管内的精子和内容物散出。其中一个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以后发育成胚,另一个精子与中央细胞结合,以后发育成胚乳的现象。38.受精作用:雌雄配子相互融合的过程。39.无融合生殖:有些植物不经过精卵结合也能形成胚的现象。40.真果:单纯由子房生长发育而来的果实。41.假果:除子房以外花的其他部分也能生长发育成果实的一部分。42.分蘖:禾本科植物,从靠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分枝,并在基部产生不定根的特殊分枝方式。43.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染色质浓缩成较大的棒状体。44.心皮:组成雌蕊一个或几个变态的叶。45.生长:是指植物在体积和体重上的增加,是通过细胞分裂、伸长来体现的。46.发育:是指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的质变化过程,是通过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成来体现的。47.生殖生长:是指植物的生殖器官——花、果实和种子的生长。48.种子发芽:是指植物种子萌动后,胚根生长扎入土中形成根,胚轴伸长生长将胚芽推出地面,当根与种子等长,胚芽等于种子一半时的过程。49.种子休眠:是指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内在原因,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仍不能萌发的现象。50.发芽率:是指植物测试种子发芽数占测试种子总数的百分比。51.发芽势:是指在发芽过程中日发芽种子数达到最高峰时,发芽的种子数占供测样品种子数的百分率。52.植物生长大周期:是指植物初期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生长达到高峰会,又逐渐减慢,以致完全停止,形成“慢—快—慢”的规律。53.极性:是指植物某一器官的上下两端在形态和生理上有明显差异,即上端生芽下端生根的现象。54.植物再生现象:是指当植物失去某一部分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逐渐恢复所失去的部分,再形成一个完整的新个体的现象。55.顶端优势:是指由于植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56.春化作用:是指植物在其营养生长期必须经过一段低温诱导,才能转化为生殖生长的现象。57.光周期现象:是指植物在开花之前的一段时期,要求每天要有一定的昼夜交替,才能开花的现象。58.春化的解除:是指若把春化作用未解除的植物放回30℃以上的温度下,可使春化作用处理的效果解除的现象。59.春化效果的积累:是指若植物中途停止低温处理,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低温处理时不必从头开始的现象。60.土壤:是指覆盖在地球表面上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61.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所必需的水、肥、气、热等物质和能量的能力62.土壤质地:又叫土壤沙黏程度,是指土壤中各种粒级的组合比例。63.土壤有机质:是指来源于生物且经过土壤改造的有机化合物。64.田间持水量:是指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66.土壤保肥性:是指土壤具有吸收各种离子、分子、气体和粗悬浮体的能力,即吸收养分、保蓄养分的特性。67.土壤缓冲性:是指土壤具有抵抗外来物质引起酸碱反应剧烈变化的性能。68.土壤密度:又叫土壤容重,是指单位体积原状土壤(包括土壤空隙在内)的干土质量。69.土壤孔隙度:是指土壤空隙总量及大小空隙的分布。70.土壤结构:是指土壤中相互团聚成形状、大小、数量和稳定程度都不同的土团、土块或土片等团聚体。71.土壤耕性:是指耕作时土壤所表现的性质以及在耕作以后土壤的生产性能。72.肥力四要素:是指与土壤肥力关系密切的水、肥、气、热四要素。73.肥料三要素:是指在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中,植物对N、P、K的需量对多,而土壤中含量一般都低,常通过施肥来补充才能满足植物营养的需要。74.反硝化作用:是指通过反硝化细菌作用,硝态氮还原为气态氮的过程。75.渗透作用:是指植物细胞膜两侧溶液浓度存在差异,造成化学势能差,在势能差的驱动下,溶剂穿过对溶质不透膜的过程。76.质壁分离:是指植物细胞在高渗液环境中,液泡内水分外渗出质膜,原生质体收缩,部分质膜与细胞壁脱离的现象。77.质壁分离复原:是指去除高渗溶液后质壁分离的细胞回复原状的现象。78.根压:是指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79.吐水:是指植物通过水孔、吐水组织、排水毛等以水滴的形式排出水分的现象。80.伤流:又称为溢泌,指早春根系开始活动后(一般根标地温达6—9℃),即树液开始流动至萌芽前后这段时间,树液从枝蔓上的新鲜剪口或折伤口、碰伤口大量流出的现象。8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散失到大气中去的过程。82.水分临界期:是指植物对水分不足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83.蒸腾系数:是指植物每制造1g物质所消耗水分的克数。84.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段内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水层厚度。85.绝对降水变率: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之差。86.降水保证率:是指降水量高于或低于某一界限降水量的频率的总和。87.水汽压:是指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力。88.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89.饱和差:是指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和实际水汽压之差。90.**温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与气压不变时,气温降到空气饱和时的温度。91.径流:是指降雨超过土壤入渗量时产生的地表水流。92.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或容积土壤的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93.土壤导热率:是指在单位厚度(1cm)土层,温差为1℃时,每秒单位断面(1cm3)通过的热量。94.土壤温度年较差:是指一年内最热月平均温度与最冷月平均温度之差。95.气温:是空气温度的简称,一般指距地面1.5m高的空气温度。96.三基点温度: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最适温度三个温度基本点。97.农业界限温度:是指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志着某些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转折或终止的日平均温度。98.有效温度:是指活动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99.有效积温:是指植物生育期内有效积温积累的总和。100.保护地:是指在露地不适于作物生长的季节或地区,采用保护设备,创造适于作物生长的环境,用来获得稳产高产的栽培环境。101.活动温度:是指高于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102.活动积温:是指植物生长发育期间的活动温度的总和。103.积温:是指植物的各生育期或全生育期需要的温度总和。104.长日照植物:是指在长日照(每天连续黑暗的时数短于一定限度)条件下才能开花或开花受到促进的植物。105.短日照植物:是指在短日照(每天连续黑暗的时数大于一定限度)条件下才能开花或开花受到促进的植物。106.植物的环境:是指植物体周围的生存空间,包括各种自然环境条件及其他生物有机体。107.生存条件:是指植物生存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108.耐性范围:109.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体内合成的、通常从合成部位运往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微量生理活性物质。111.蹲苗:是指作物栽培中抑制幼苗茎叶徒长、促进根系发育的技术措施。112.原初反应:是指叶绿素分子被光激发而引起的最初发生的反应。113.同化力:是指由于ATP和NADPH用于碳反应中的CO2同化,所以把这两种物质合成为同化力。114.CO2的同化:是指植物利用光反应中形成的NADPH2和ATP将CO2转化为稳定的糖类的过程。115.光合磷酸化作用:是指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一部分高能电子的能量被释放,其中一些能量推动ADP转化为ATP。116.光合强度:又叫光合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2吸收量或O2的释放量。117.光合生产率:又叫同化率,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积累的干物质克数。118.光饱和点: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度增而增加,但当光照度达到一定值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温度。119.光补偿点:是指当光照度低于一定数值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处于平衡状态的光照度。120.CO2补偿点:是指当光合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量相等时的外界的二氧化碳浓度121.CO2的饱和点:是指在辐射能充分满足的条件下,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时的二氧化碳浓度。122.有氧吸呼:是指有O2参与的呼吸作用。123.无氧呼吸:是指植物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呼吸作用。124.糖酵解:是指葡萄糖在细胞质内经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脱氢氧化,逐步转化为丙酮酸的过程。125.呼吸强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单位植物材料干重或鲜重所放出的CO2质量(或体积)或所吸收的质量(或体积)。126.经济系数:是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127.光能利用率: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的植物体内有机物贮存的化学能能占该土地日光投射辐射能的百分数。128.叶面积系数:是指一定土地面积与该土地上绿叶面积的比值,表示叶面积的大小。129.拮抗作用:是指一种养分的存在抑制植物对另一种养分的吸收的作用。130.协同作用:是指一种离子的存在帮助和促进植物对其他离子的吸收或相互促进吸收的作用。131.肥料:是指为植物提高必需营养元素兼有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功能的物质。132.主动吸收:是指植物利用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吸收养分的过程。133.铵态氮肥:是指氮素以氨或NH4+形态存在的氮肥。134.难溶性磷肥:是指养分标明量大部分只能溶于强酸的磷肥。135.复合肥料:是指含有N、P、K三要素中两种或三种养分的肥料。136.掺混肥料:又叫BB肥,是指含有N、P、K及其他营养元素的原料肥料按一定比例掺混而成的混合肥料。137.有机肥料:又叫农家肥料,是指农村中利用各种有机物质,就地取材,就地积制的一类自然肥料。138.厩肥:又叫土粪、圈粪,是指家畜粪尿和各种垫圈材料混合积制的肥料。139.绿肥:是指栽培或野生的植物,利用其植物体的全部或部分作为肥料。140.生物肥料:是指人们利用土壤中一些有益微生物制成的肥料。141.配方施肥:是指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植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以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提出各种营养元素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及相应的施肥技术。142.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某种养分的需要虽然绝对数量不一定很多,但很迫切的时期。143.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在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养分绝对数量最多、吸收率最快、增产效果最显著的时期。144.肥料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养分量占肥料中该养分总量的百分数。145.硝化作用:是指土壤中氨或铵离子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硝态氮的过程。146.氨化作用:是指土壤中含氮有机物经过微生物的分解转化为氨或铵态氮的过程。147.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过程。148.太阳辐射总量:是指任一特定时段内水平面上太阳辐射强度的累积值。149.太阳辐射度:又叫太阳辐照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150.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151.地面反射辐射:是指到达地面的总辐射中,有一部分被地面反射回大气。152.地面反射率:是指向上的反射辐射总通量与入射辐射总通量的比值。153.大气逆辐射:是指大气向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154.地面有效辐射:是指地面辐射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逆辐射(δEA)之间的差值155.地面辐射差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地面吸收太阳总辐射与地面有效辐射之差值,又称地面净辐射或地面辐射平衡.156.大气降水:是指从天空的云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水或固态水157.气压:是指大气的压强。通常用单位横截面积上所承受的铅直气柱的重量表示。158.焚风:又叫干热风,是指由于空气下沉,使空气温度升高、湿度下降而形成的又干又热的风。159.农业气象灾害:是指农业体系运行中所发生的各种不利天气或不利气候条件的总称。160.气候:是指某地区多年天气的统计情况。161.农业气候:是指对一定区域内农业气象条件长期统计所总结出的气象特征。162.下垫面:是指地球表面好状况。163.气候带:是指围绕地球表面呈纬向带状分布、气候特征比较一致的地带。164.气候型:是指在同一气候带内或在不同的气候带内,由于下垫面的性质和地理环境的近似,往往会出现一些气候特征相似的气候形式。165.小气候:是指在具有相同大气候特点范围内,局部地区由于下垫面性质不一致,在近地气层和突然上层形成的小范围内的气候。166.农业小气候:是指在植物生产中,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结果,特别是一些农业技术措施的人为影响,各种下垫面的特征常有很大的差异、有不同的分布和组合,形成小范围的性质不同的气候特征。167.活动面:是指由于辐射作用直接吸热和放热,从而影响其上下物质层(包括气层、土层、水层、作物层等)热状况的表面。168.农业气候资源:是指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所提供的自然物质和能源。植物与生产环境简答题1.什么叫生物膜?简述其结构和功能。细胞膜和细胞内膜,包括核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膜,统称为生物膜。结构:生物膜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按液态镶嵌模式构成生物膜。两列液态的磷脂分子构成膜的骨架,蛋白质分子镶嵌在磷脂层中,整个膜可以自由地作半液体流动。功能:(1)生物膜为选择性透过膜,这样就保证了活细胞能与外界进行正常的物质交换。(2)生物膜把细胞中的细胞器与其他部分隔开,使细胞器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生命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3)细胞膜占原生质体干重的70%~80%,增大原生质表面积,使各种酶分布在一定位置上,为各种生理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场所。2.液泡具有哪些作用?(1)液泡与细胞吸胀与萎蔫有关,液泡中的溶液可使细胞保持一定的形态,以利于植物各种生命活动的进行。(2)贮藏各种养料和生命活动的产物,贮藏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3)含有水解酶,参与细胞内物质的分解。3.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丝分裂是一种最普遍的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导致植物的生长,而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核分裂1次,同一母细胞分裂成2个子细胞,子细胞有着和母细胞同样数量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2次,但染色体只复制1次,同一母细胞分裂成4个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只有母细胞的一半。4.根尖有哪几个分区?各区的特点是什么?根尖可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1)根冠:根冠形似帽状,套在根的顶部,是根尖的保护结构,根冠由薄壁细胞组成。能分泌黏液,起润滑的作用,便于根尖向土壤深处伸进。(2)分生区:分生区位于根冠上方,长1-2mm,属分生组织。此区细胞体积小、壁薄、质浓、核大、排列紧密,具有强烈的分生能力。(3)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的上方,是由分生区产生的新细胞分化而成的。该区细胞剧烈伸长,成为根在土壤中向前推进的动力。(4)根毛区:位于伸长区的上方,由伸长区细胞进一步分化而来。细胞不再纵向生长,已分化出各种成熟组织,外表密生根毛,此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5.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有何不同?根的初生结构(根毛区的结构)从外到内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中柱鞘、维管束、髓)三部分。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都是由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而成的次生分生组织,由它们所形成的结构叫次生结构。根的次生结构从外到内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韧皮部(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和射线等部分。有些植物的根还有髓。6.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有何不同?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自外向内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维管柱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部分组成。初生结构形成不久,内部便出现了束间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木栓形成层多数由皮层薄壁细胞转变而来,由它们进行分裂活动形成茎的次生结构,自外向内分为: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皮层(有或无)、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髓(有或无)和维管射线。7.禾本科植物的茎结构有何特点?禾本科植物茎在形态上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内部结构特点有:(1)多数没有次生结构;(2)表皮细胞常硅质化,有的还有蜡质覆盖;(3)皮层和维管柱之间没有明显界限,维管束分散排列于茎内.没有形成层,茎增粗受到一定的限制。8.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与双子叶植物有何不同?禾本科植物的叶与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相比,不同之处是:(1)表皮细胞的外壁除角质化外,还充满硅质,使叶表面形成许多粗糙的小突起,所以叶较利;(2)上表皮有许多扇形的薄壁细胞,称为运动细胞;(3)它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两侧有副卫细胞;(4)叶肉细胞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5)叶脉为平行脉;(6)维管束也是木质部在上,韧皮部在下,无形成层,外面尚有一层或两层维管束鞘。9.种子对农业生产有何意义?它由哪几部分构成?种子是作物的繁殖器官,是农作物繁殖后代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物质条件,又是一切粮油作物的收获对象。果皮与种皮种子胚乳胚(胚芽胚轴子叶胚根)10.以小麦为例,说明禾本科植物花的结构特点。禾木科植物花的形态和结构与前面所叙述的花不很一样,如小麦:花集中在麦穗上,构成复状花序,又常以小穗为单位,每小穗外是两个颖片,内包括2~5朵小花,小花又由稃片、浆片、雄蕊3个、雌蕊1个组成,柱头羽毛状,花柱不明显。11.异花授粉和自花授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1)自花授粉由于精子和卵来自同一个体或同一朵花,遗传差异小,后代生活力低,适应性弱,但遗传性较纯。(2)异花授粉由于精子和卵来自不同个体,遗传差异较大,后代有较强生活力和适应性,但性状变异的概率比较大,遗传稳定性差。(3)无论自花授粉还是异花授粉,都各自分别保留着一定的异花授粉率和自花授粉率。12.什么是双受精?有何生物学意义?双受精:花粉管到达胚囊后,其末端破裂,释放出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细胞结合,成为二倍体的受精卵,另一个与两个极核融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卵细胞、极核同时和2个精子分别完成融合的过程叫做双受精。双受精作用不仅把双亲的遗传物质传给了胚,而且为胚萌发提供了营养物质——胚乳(3n)同样也具有了双亲的遗传性。这样产生的子代生活力更强,适应性更广。双受精作用是植物界有性生殖中最高级的形式,是被子植物所具有的特性。13.简述种子与果实的形成过程。受精以后,子房逐渐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花柄发育成果柄,花萼凋谢或宿存,花托或花被也可成为果实的一部分。整个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合子发育成胚,受精的中央细胞发育为胚乳。14.植物开花结果与根、茎、叶的生长关系是什么?根、茎、叶的生长即营养生长,开花结果即生殖生长,两者的关系是:(1)营养生长是植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2)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存在矛盾:①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关系协调;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关系不协调:营养过旺,生殖不良;③营养生长限制了生殖生长:营养不良,生殖抑制15.简述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1)内部条件:①种子的休眠;②种子的成熟度;③种子的寿命。(2)外部条件:①适当的水分;②适宜的温度;③充足的氧气。16.植物营养器官生长有哪些特点?(1)植物生长的周期性:①生长大周期;②昼夜周期和季节周期。(2)植物生长的极性现象。(3)植物的再生现象。(4)植物的衰老。17.什么是顶端生长优势?试述顶端生长优势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植物的顶芽生长快,而侧芽生长较慢或处于潜伏状态,这种顶端生长占优势的现象叫顶端优势。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果树栽培中常利用顶端优势进行合理的整形修剪,使枝条均匀合理分布,以形成较为理想的树形。②棉花生产中打顶、去尖,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并减少蕾铃脱落。③茶、桑生产上去掉顶端,促进侧枝和叶生长,有利于提高产量。④在用材林生产上,去掉部分侧枝,以保持其顶端优,使树干挺直。⑤在蔬菜移栽时,往往切断部分主根,促进侧根形成,扩大根系的吸收面积,提高移栽成活率。18.对不同类型的幼苗,播种时应注意什么?:①幼苗的类型;②对于子叶出土的种子宜浅播;③对于子叶留土的种子可稍深播,但深度应适当。19.什么是生态因子?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有哪些?植物的的环境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植物在环境中一切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生命活动的环境要素称植物的生态因子。如温度、水分、光、氧气、二氧化碳等。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有:(1)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4)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5)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20.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植株调整?举一实例。①平衡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生长;②抑制非产品器官的生长,促进产品器官的生长并提高品质;③调节植物体自身结构,使之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④可适当增加单位面积内的株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⑤减少病虫危害和机械损伤。如在棉花栽培上,在生育期过程中进行的打叶枝、摘心、打杈等;在果树栽培上,进行的整枝修剪、疏花、疏果等,都是为了使植物体各器官布局更为合理,充分利用光能,使光合产物更多地运输至产品器官(花蕾、果实),从而提高产品器官的质量和品质。21.土壤质地分哪几类?各种质地对植物生长的特性如何?(6)重复间在最大容许差距内,两次结果平均,即为红墨水测定有生活力的种子百分率。4.简述用称重法和杯量法测降水量的原理和方法。(1)称重法:根据物体的质量等于其密度与体积的乘积的原理,又因水的密度近似于1,而雨量器口面积又是已知的,于是,在称出水(或固体降水)的质量后,可以根据下式换算成降水量。H=10×W·S其中:H——降水量,mm;W——水的质量,g;S——雨量器口的面积,cm2。(2)杯量法:根据雨量筒内水的体积和倒入杯内的体积相等的原理,计算出单位厚度雨量筒内的水相当于量杯的高度。H=SS′×H′其中:H——降水量,mm;S——雨量筒口面积,cm2;H′——雨量筒内水深,mm;S′——杯口面积,cm2。5.简述空气湿度的测定原理。原理:干湿球法测空气湿度是根据干球和湿球温度的差值而测定空气湿度的。干球温度和湿度温度差值越大,则说明空气湿度越小,反之越大。6.简述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的原理和步骤。原理:在(105±2)℃温度下,水分从土壤中蒸发,将样品烘至恒重,通过烘干前后质量之差,计算出土壤水分含量的百分数。步骤:(1)取有盖铝盒,洗净,烘干,称重(W1);(2)用土钻或土铲取土样,放入铝盒中,约占铝盒体积的2/3为宜,盖上盒盖,实验室称重(W2);(3)将盒盖打开,放入烘箱中,(105±2)℃温度下烘6小时左右;(4)取出盖上盒盖,冷却后称重;(5)打开盒盖,放入烘箱再烘2小时,冷却,称至恒重(W3);(6)计算:土壤含水量(W)=(W2-W3)/(W3-W1)×100%7.植物长期淹水会死亡。由于植物进行无氧呼吸时:①释放的能量少,要维持植物正常的生理活动,势必消耗自身大量有机物质;②其产物是酒精或乳酸,会造成细胞中毒,导致植物死亡。8.种子收获后长期堆放会发热并产生酒味。种子堆放时,仍然进行呼吸作用和物质的转化,从而使粮堆发热;长期堆放,内部易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出现酒味。9.新鲜果品贮藏要保持低温和一定湿度。新鲜果品的贮藏既要抑制其呼吸作用,推迟呼吸高峰的出现,又要保持香味和新鲜状态,所以要保持低温和一定湿度。
本文档为【植物生产与环境名词解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王淇
热爱文库,热爱新浪。
格式:pdf
大小:50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23-05-11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