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4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课件

04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课件

举报
开通vip

04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课件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学习目的和要求(一)深入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二)深入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三)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学习重点和难点(一)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历史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讲授要点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二.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四.掀起大革命高潮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一.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和...

04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课件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学习目的和要求(一)深入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二)深入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三)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学习重点和难点(一)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历史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讲授要点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二.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四.掀起大革命高潮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一.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基础和条件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意义一.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二.发动轰轰烈烈的工农革命运动三.实现国共两党的合作一、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二、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复辟帝制一、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二、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一)中国先进分子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二)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条件(三)中国先进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案“求强”、“求富”的方案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方案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社会改革方案(一)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产业工人:1894年9.8万;1913年117.6万1919年200万左右1.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选择马克思主义奠定了阶级基础(二)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条件 时间 罢工情况 1895—1913 70余次 1914—1918 89次 1919年1-5月 19次在这样一个国家里,10—12岁的童工,在晚上时常被关起来睡在他白天操作的机器之下的破布堆里,人们不必要有锐利的观察力,便可以明白:为什么《共产党宣言》会被这个国家的人民奉为圣经。此外,中国人所遇到的西方民主,只是在其担任了外国警察的角色,以及保护以暴力夺取中国的权利与利益这几方面。因此,人们无需仔细研究,便可以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立即可以接受完全接受马克思对西方民主的伪善所作的藐视性抨击。--斯诺2.新文化运动为选择马克思主义开辟了思想解放的通道(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陈独秀蔡元培(2)新文化运动的阵地(3)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民主、科学民主(Democracy)科学(Science)(4)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题和内容主题:改造国民性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政治上“要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陈独秀:《新青年》1卷6号)民主: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当时主要指向是人权。科学:即用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道德上否定等级制度,否定专制政治,这是“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新道德:“个性解放”,即所谓的“自主的”、“独立的”、“平等的”道德。旧道德:三纲五常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著名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了著名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中国先进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受到了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从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5)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思想启蒙新文化运动后期知识分子队伍的分流:以胡适为代表的一部分人继续沿着资产阶级的道路走下去;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部分人继承了科学和民主的思想,去寻求科学的社会主义来改造中国社会。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的道路;(2)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3)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十月革命所遵循的主义。3.十月革命伟大胜利为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中国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1.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三)中国先进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五四运动爆发爆发原因:首先,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其次,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再次,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毛泽东这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李大钊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到1919年6月4日,以学生知识分子为主体。第二阶段:1919年6月5日起,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的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2)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一,从时代特点和条件来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第二,从领导力量看,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第三,从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来看,在五四时期,已涌现出了一批拥护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成为运动的左翼和领导力量。最后,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场真正的群众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3)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全国新出版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宣传社会主义倾向的报刊,达二百多种。五四运动后,在各地早期共产主义者的领导和推动下,中国社会掀起了一个波澜壮阔的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高潮。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中的论争《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再论问题与主义》问题与主义之争意义:改造中国社会,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才能求得根本解决。《三论问题与主义》《四论问题与主义》 张东荪、梁启超等认为当务之急是发展实业,只能采用资本主义方式,资本主义是不可逾越的阶段。李达、陈独秀等认为,开发实业关键在于采用什么方式.他们提出,资本主义制度不合理,开发实业,只能采用社会主义。实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争通过论争,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大加指责,主张建立无政府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者批判了无政府主义观点,强调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通过辩论,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学说,指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道理.3.中国先进分子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1)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李大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1920年,陈独秀发表《谈政治》一文,明确表示了拥护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革命的立场,标志其成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2)五四进步青年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蔡和森周恩来我第二次到北京时,我读了许多关于苏联的事情,热烈地寻找当时中国所能见到的一点共产主义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籍。三本书特别深印在我的脑子里,并且建立了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它是历史的正确解释后,此后丝毫没有动摇过,这几本书是:《共产党宣言》,这是第一本以中文印的马克思主义书籍,考茨基的《阶级斗争》和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1920年夏,我在理论上和某种程度的行动上,变成马克思主义者,并且自此以后,我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毛泽东中华民族几千年受剥削,到今日才感受到殖民地化的滋味。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瞿秋白1.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三)中国先进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五四运动爆发(3)原同盟会会员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朱德吴玉章董必武“革命发展了,孙中山掌握不住,结果给别人搞去了。于是我们就研究俄国的方式”、“读马克思主义”——董必武“从前的一套革命老办法非改变不可”,“通过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教育,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吴玉章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和思想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历史应当完结了。——毛泽东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一、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历史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和条件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反资本-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历史呼唤新的阶级来领导革命需要坚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中国共产党诞生是历史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基础和条件条件: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李大钊1919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了较全面地介绍。1920年3月,他在北京大学组织了我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团结一批进步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问题。  陈独秀1919年12月,在新青年上发表《本志宣言》,指出“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经造成了无穷的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了”。1920年9月,他在《谈政治》一文中,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指出劳动者“不能不组成一个阶级”,不能不用革命的手段去占领权力阶级的地位,“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毛泽东1918年,和蔡和森、何叔衡等在长沙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1918年8月,他为了组织留法勤工俭学到北京,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学说。1919年7月,他主编以湖南学生联合会名义出版的《湘江评论》并发表《民众的大联合》,宣传社会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1919年冬天,他为了扩大湖南各阶层人民反封建军阀的斗争,第二次到北京,进一步研读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周恩来1919年9月,和郭隆真、马俊、邓颖超等在天津组织了革命团体“觉悟社”,出版了《觉悟》杂志,开展对社会主义思想的讨论。恽代英,学生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五四运动后他在武汉创办了“利群书社”、“共存社”,出版了《武汉星期天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杨匏安,1919年底发表《马克思主义》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等,作了比较确切的阐述。它的发表几乎与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同时,可以说是该文的姊妹篇。另外,瞿秋白在北京创办了《新社会》旬刊。王尽美在济南组织了“励新学会”,出版了《励新》半月刊。阮啸仙在广东组织了“新学生社”。在四川有《星期日》,在浙江还有《教育潮》等。当时,在国外的李达、蔡和森等也积极的研读并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日本,李达积极声援五四运动,并在上海民国日报《觉悟》副刊上连续发表《什么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战前欧洲社会党运动的情况》等十几篇文章,介绍欧洲社会主义运动情况,热烈宣传科学社会主义。他从1918年秋至1920年春回国前,翻译了《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社会问题总览》三部著作,寄回国内发表。(四)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1920年3月共产国际代表魏金斯基(又名伍廷康)来到中国,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讨论了在中国建党的问题。4月,由李大钊介绍,在上海会见了陈独秀,交换了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研究了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8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即我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陈独秀为小组书记,成员有李达、李汉俊、陈望道、施存统、俞秀松等。上海发起组成立后,担负着发起、筹备和组织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上海发起组从1920年9月起,把《新青年》改组为它的机关刊物,由李汉俊、陈望道主编,系统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年11月创办秘密性的党刊《共产党》月刊,由李达任主编,第一次在中国树立起了共产党的旗帜。接着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指导工人运动的通俗刊物《劳动界》周刊。1920年9月,李大钊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其中最早的成员有李大钊、邓中夏、张太雷、何孟雄、高君宇、罗章龙、张国焘、刘仁静等。同年11月,创办向工人进行社会主义宣传的通俗刊物《劳动音》周刊。1920年上半年,毛泽东在北京与李大钊讨论有关共产主义的理论和赴俄留学等问题,在上海与陈独秀等讨论马克思主义和创建中国共产党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问题。回到长沙后立即开展了以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心的活动。9月,建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员有毛泽东、何叔衡、易礼容、彭璜、陈昌、夏曦、郭亮等。1920年夏秋之际,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联系下,武汉成立共产党筹备小组,成员有董必武、陈潭秋、刘伯垂、包惠僧等。1920年下半年,在北京共产党小组的联系下,王尽美、邓恩铭等人在济南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初,成立了共产党的筹备组。1920年秋,陈独秀委托张申府在法国勤工俭学学生中建立共产党小组。张申府到法国后,发展了周恩来、赵世炎、李立三、李维汉、蔡和森等,组成了旅居巴黎的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此过程中,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的知识分子,其思想感情进一步转变到工人阶级方面来;同时,一部分工人由于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而提高了阶级觉悟。这样,就形成了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在中国创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基本具备了。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及意义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最后一天在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代表:李达、李汉俊、张国涛、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二)“一大”的内容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党的工作中心:领导工人运动党的领导机构: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李达负责宣传工作,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阶级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特点(1) 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2) 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3) 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四)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开天辟地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江泽民2006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作出了这样的回答:“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一、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二、发动轰轰烈烈的工农革命运动三、实现国共两党的合作四、掀起大革命高潮一、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有陈独秀、张国焘、李达、杨明斋、罗章龙、王尽美、许白昊、蔡和森、谭平山、李震瀛、施存统。(一)中国共产党“二大”的召开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纲领。大会宣言明确指出:党的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专政,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党在当前阶段的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三)民主革命纲领的意义第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解决了80多年来中国革命末能解决的问题。第二,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途。第三,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国情的初步结合。二、发动轰轰烈烈的工农革命运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1922年1月12日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欢庆罢工胜利京汉铁路总工会罢工工人代表合影右图为广东省农民协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合影左图为赤山农会旧址*海三、实现了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1、共产党方面:(一)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条件党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二七”惨案的发生,教育了党和工人阶级,必须与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必须用武装的革命去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到会代表有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张太雷、向警予、张国焘等30多人,代表党员420人。大会的中心任务是确定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大会就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和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了正式的决定。2、国民党方面:继1917年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于1920年再次发起的以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为号召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于陈炯明的武装叛乱,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这使孙中山认识到,依靠军阀打军阀,革命不能成功,因此必须寻找新的出路。1921年底,在共产党员张太雷的陪同下,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桂林与孙中山进行多次会晤。建议孙中山与共产党合作。(二)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党“一大”旧址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州成功召开,这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1、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2、国共合作的基础大会同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民生主义:阐明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四、掀起了大革命高潮(一)大革命的准备1、“黄埔军校的建立”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校名曾多次变更,但通称“黄埔军校”。它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1924年11月,经孙中山同意,在中共广东区委直接领导下,成立了“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1925年11月,中国共产党决定以铁甲车队和从黄埔军校抽调的一部份人员作骨干,组成一个独立团。全团约两千人,叶挺为团长。团设共产党支部,营设小组。我党直接领导的这支革命武装,在支持工农运动,保卫广东革命政权和北伐战争中,作出了贡献。2、组建武装3、国民政府的建立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在此基础上,举行了胜利的广东战争,征讨地方军阀陈炯明、邓本殷,统一并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二)北伐战争北伐开始:1926年7月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北伐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主要目的: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1、北伐战争的开始2、北伐的主要对象张作霖孙传芳吴佩孚3、主要战场湖南和湖北4、主要战役汀泗桥和贺胜桥战役是北伐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在汀泗桥和贺胜桥的战役中,叶挺独立团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百战百胜的先锋队,为它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称号。1927年1月武汉民众欢庆北伐胜利和国民政府迁都武汉5、国民政府迁都《湖南农民运动考察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1927年初,毛泽东在武汉创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6、工农运动的发展准备第三次起义的工人在操练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邮务工人驱车往闸北参战7、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1)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2)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3)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4)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5)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三)大革命的失败1、帝国主义干涉“南京惨案”“一三”惨案1926年9月,当北伐军兵临汉口时,英国军舰公然援助吴佩孚,炮击北伐军。9月5日,又借口川军扣留英国货轮,炮击四川万县县城,炸死炸伤我军民五、六千人,毁掉民房一千多家,制造了“万县惨案”。2、反革命政变1926年3月,蒋介石策划“中山舰事件”,夺取军权。中山舰事件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右派势力进行反革命活动的信号。第一,蒋介石篡夺革命领导权1926年5月,蒋介石又制造了打击中国共产党、篡夺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组织领导权的“整理党务案”事件。第二,发动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以“清党”为名,在东南各省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927年7月15日,当时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并在其辖区内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搜捕和屠杀。(四)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启示1、大革命的意义:大革命是又一次席卷全国的革命运动。这场革命声势浩大、发动群众之广泛、斗争之激烈,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高潮。第一,从客观上讲是“三个由于”: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中国革命的敌人拉进反革命营垒。第二,从主观上讲是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还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第三,从国际因素讲是大革命后期共产国际错误的指导。2、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正如毛泽东所指出:“一九二七年革命的失败,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共产党内的机会主义路线,不努力扩大自己的队伍(工农运动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而是依仗其暂时的同盟者国民党。其结果是帝国主义命令它的走狗豪绅买办阶级,伸出千百只手来,首先是把蒋介石拉去,然后又把汪精卫拉去,使革命陷于失败。”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包括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关于民族资产阶级问题、关于农民同盟军问题、关于武装斗争问题、关于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3、大革命的启示学习思 考题 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金融学机考题库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思考题答案朝花夕拾考题答案excel基本考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2、怎么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3、中国共产党产生后,中国革命发展出现了哪些新面貌?1.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12)2.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1919年9月)3.毛泽东:《唯心史观的破产》(1949年);4.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5.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五章(2004年);6.张宪文:《中华民国史》第六章(2006年)。四、参考书目*海
本文档为【04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会人会语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9-05-13
浏览量: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