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一地理必修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试题

举报
开通vip

高一地理必修试题高一地理必修1试题精选(中图版)江西省崇仁县第一中学杨庚仁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2008年9月25日21时许,神舟七号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8分钟。中国航天员迈向太空的“第一步”,将引领一个时代,开辟一个新世纪。据此完成1-2题。1.在“神舟七号”飞行的这一时段内,地球位于图1公转轨道中的()图1A.①附近B.②附近C.③附近D.④附近2.一位家住旧金山(西八...

高一地理必修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1试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精选(中图版)江西省崇仁县第一中学杨庚仁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2008年9月25日21时许,神舟七号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8分钟。中国航天员迈向太空的“第一步”,将引领一个时代,开辟一个新世纪。据此完成1-2题。1.在“神舟七号”飞行的这一时段内,地球位于图1公转轨道中的()图1A.①附近B.②附近C.③附近D.④附近2.一位家住旧金山(西八区)的华侨叶先生,准备在家准时收看北京时间9月27日下午4点43分航天员出仓过程这一盛况的现场直播,他打开电视机的准确时间应该是()A.9月26日上午0点43分B.9月26日下午12点43分C.9月27日下午12点43分D.9月27日上午0点43分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荣幸地印上了它们的背面。读图2回答3-4题。甲乙丙丁图23.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甲图上的景观B.乙图上的景观C.丙图上的景观D.丁图上的景观4.乙图上雄伟壮丽的景观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B.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图3C.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D.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5.下图3中甲为“某大陆局部地域自然带现状图”,乙是“该地区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预测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结合两图信息,该地区所处大陆可能是南美大陆B.甲图中自然带可以反映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从甲图向乙图变化时,阿尔卑斯山雪线将降低D.从甲图向乙图变化时,我国西北地区将更加干旱6.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位于北回归线之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下列说话正确的是()A.一年有一次阳光直射B.夏至日受到阳光直射C.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D.春分、秋分时受到阳光直射7.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D)图48.如图,北半球高空一架飞机向西飞行,左侧是高气压,右侧是低气压,叙述正确()A.飞机逆风飞行B.飞机顺风飞行C.风从北侧吹来D.飞机在信风带中飞行图59.读右图6“地球外部圈层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图6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0—12题。图710.图中A、B、C三个箭头所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的辐射依次是…………………………………()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11.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1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和图中对应的字母主要是………………()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图中字母“A”B.大气的反射作用——图中字母“D”C.大气的吸收作用——图中字母“B”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图中字母“C”读针阔叶混交林在3个不同地点的山地上海拔高度分布表,回答13—14题。 地点 纬度 经度 高度 ① 22°N 116°E 1500—2000米 ② 42°N 118°E 600—1000米 ③ 41°N 90°E 2200——2600米13.造成①②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光照C.坡向D.降水量14.造成②③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光照C.坡向D.降水量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15—16题。15.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A.从高纬到低纬的地域分异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16.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A水分B.光照C.土壤D.热量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8,回答17~19题。17.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是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18.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是A.人类不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B.黄赤交角的变化C.太阳活动的周年变化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19.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读自然环境某物质循环的局部示意图9,完成20-21题。20.若该图是水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其中椭圆表示海洋,则箭头②可能表示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C.大气降水D.蒸发21.若该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其中椭圆代表沉积岩,则①表示A.岩浆活动B.变质作用C.外力作用D.地壳运动某地理考察队沿图10AB一线对澳大利亚大陆进行科学考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22-23题。22.沿AB一线,自然带先后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有规律更替,这反映了A.经度地带性规律B.纬度地带性规律C.垂直地带性规律D.山地地带性规律23.引起其自然带更替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海拔D.地形24.下列四幅风带图中,能正确反映西风带的是(AD)图1125.一艘行驶于大洋的帆船,下列各处线速度最大的是()A、船最前端 B、船帆 C、船底 D、桅杆顶端某日早晨7时36分,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国旗与日出同升),完成26题。26.这一天可能是()A.国庆节 B.劳动节 C.清明节 D.元旦27.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正确的是图12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②④下图为某一河段的剖面,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读图13回答28–29题图1328.此河流位于A.南半球B.北半球C.赤道上D.回归线上29.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它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A.南岸B.北岸C.东岸D.西岸30.图3所示河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图14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探究题31.在一个六面封闭的透明的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和一大碗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薄纸片B(如图15)。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10分)图15(1)该实验验证的是原理。(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填左或右)偏,纸片B向(填左或右)偏。(3)这个环流形成过程各个环节发生的顺序按从先到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空气受热不均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④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空气密度的差异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④③②(4)如果右图中的曲线表示等压面,比较图中A、B、C、D四点气压值的高低顺序。32.模拟实验法是探究地理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下面是关于“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的探究学习过程,请你根据有关地理知识,完成相关实验项目(10分)。实验过程(1)研究方法:模拟实验法。(2)研究目的: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通过模拟实验感悟地质变化过程。(3)实验材料:4cm×30cm的“竹片”2片(也可以用“木片”、“三合板”替代)。(4)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内力作用过程,是一个受力的过程;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竹片的受力形变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形变过程比较相似。(5)实验过程和现象:在方框内画出相对应的地质构造示意图16(每图2分,共4分)竹片褶皱两手握住竹片两端加力弯,竹片产生形变断层继续用力,先慢后快,竹片折断竹片折断瞬间两只手虎口有震感火山(地震)水平岩层图16(6)研究结论①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都属于作用。(2分)②背斜容易成谷的原因是。(2分)③地球上最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部位是。(2分)三、综合题33.读中纬度某假想地域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17,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10分)(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根本因素是????????。(2)图中所示地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性。(3)试简要分析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演变的过程及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图17(4)根据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物质与能量流动关系,分析图15中字母所示的地理要素,将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完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物质与能量流动纲要图。①水汽②无机物③O2④降水⑤水A.????B.?????C.?????D.?????E.??????图1834.阅读资料,完成各小题。(10分) 资料1:中国80年代开始,由于社会政治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成本低、产业配套能力强和现代物流发展快等优势,成为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阵地。而珠江三角洲又处于中国的前沿阵地,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资料2:珠江三角洲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示意图。(图19)珠江三角洲第二次产业转移第一次产业转移香港A欠发达的相邻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资源密集型产业图19(1)在第一次产业转移中珠江三角洲作为产业转入区的原因是:A是珠江三角洲在第一产业转移过程中接受的产业,主要为产业。(4分)(2)第一次产业转移对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有何影响?(6分)非选择题参考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31.(1)热力环流(2)右左(3)D(4)ABCD32.(5)(给分要求:褶皱要体现出“岩层连续”和“弯曲变形”,如只画一个背斜或向斜给1分,断层要体现出“断裂”和“上下错动”,如果没有在褶皱的基础画断层只给1分)(每2分,共4分)(6)①内力(2分)②背斜顶部因张力作用,岩石比较破碎,容易被外力侵蚀成山谷(2分)③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的断层处)(2分)33.(1)地壳运动(或地形抬升)(2)整体(3)①该地地形平坦,距海近,常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湿润,大陆东、西两岸植被都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②由于地壳运动,使中部地形隆起,从海洋吹来的湿润西风受到阻挡,大陆东岸降水减少,植被演变为草原;③随着海拔的进一步升高,地形对西风的阻挡作用越来越显着,大陆东岸的降水进一步减少,最后演变为荒漠。(4)④①③②⑤?34.(1)原因: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优惠的政策劳动密集型产业。(2)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缩短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进程。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其他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一体化。改变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环境,使部分珠江三角洲地区由原来的乡村变成高度工业化的地区,同时使部分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加重。改变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劳动力转向第二产业。
本文档为【高一地理必修试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小莲
喜欢讲课
格式:doc
大小:36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0-10-04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