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毛泽东实践论导读

毛泽东实践论导读

举报
开通vip

毛泽东实践论导读毛泽东《实践论》导读《实践论》是毛泽东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紧紧抓住实践和认识这一认识过程的基本矛盾,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经验,系统阐述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具体分析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科学揭示了认识运动的总规律,揭露了中国共产党内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的认识论的根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一、历史背景和写作原因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经历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在这段革命历史进程中,革命道路艰难而曲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

毛泽东实践论导读
毛泽东《实践论》导读《实践论》是毛泽东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紧紧抓住实践和认识这一认识过程的基本矛盾,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经验,系统阐述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具体分析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科学揭示了认识运动的总规律,揭露了中国共产党内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的认识论的根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一、历史背景和写作原因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经历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在这段革命历史进程中,革命道路艰难而曲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而在诸多经验教训中,最根本的是能否从中国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具体实践经验,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找到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和革命方法,这是关系到中国革命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可是,教条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无视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唯上”、“唯书”,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只言片语,动辄搬用“国际指示”借以吓人。王明就是这种教条主义的主要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人物。在教条主义盛行的同时,党内还存在着经验主义倾向。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是主观主义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曾经使中国革命遭受极大损失。因此,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中国革命正处于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国内外各种矛盾纷繁复杂,斗争尖锐曲折的局面,集中精力来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探索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以便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创中国式的革命道路。首先是通过总结土地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从政治上和军事上批判了“左”倾路线的错误,系统阐述了中国革命和战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原则问题。接着,又从哲学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特别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经验,从思想路线的高度清算党内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以便提高全党同志和广大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帮助大家掌握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学会观察、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科学方法,从而为迎接和指导抗日战争的伟大斗争,并争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毛泽东把这些思考写成《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并于1937年7、8月间为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讲授。《实践论》是其中的一个部分,1950年12月29日在《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二、逻辑结构和基本原理《实践论》的篇幅并不太长,但条理清晰,内容十分丰富。毛泽东开宗明义指出:“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这不仅指出解决认识和实践关系问题的重要性,而且指明研究认识和实践关系问题的基本思路。首先,系统阐述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人类社会发展史和中国革命实践历程,提出以人类生产活动作为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随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人的认识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判断人的认识是否正确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正确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其次,通过对实践和认识矛盾运动过程的考察,全面论述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回到革命实践,这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两次能动的飞跃。最后,揭示认识运动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科学地概括出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和总规律。毛泽东说:“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学习《实践论》要掌握的基本原理有:(一)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自己的哲学体系,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他们把自己称作“实践的唯物主义者”,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特征。列宁也曾强调:“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毛泽东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实践的基本观点,并根据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发挥。对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作出完整的概括。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当然,“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在毛泽东看来,社会实践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领域是非常广泛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则是三种基本的实践形式。毛泽东的这个认识,不仅对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给予明确的概括,而且深刻揭示了社会实践最重要的内容,使实践作为哲学基本概念的内涵更加丰富、深刻和具体。系统阐述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社会实践是人的认识的基本来源。毛泽东指出,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在没有阶级的社会中,每个人以社会一员的资格,同其他社会成员协力,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在各种阶级的社会中,各阶级的社会成员,则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这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其次,社会实践是人的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毛泽东指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一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再次,社会实践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毛泽东强调,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是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因此,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最后,毛泽东在论述认识过程第二个飞跃的过程中,反复强调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他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充分地表现在列宁说过的一句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然而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当然,毛泽东在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的同时,并没有否认学习书本和接受间接知识的重要性,问题在于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当下的实践和前人的实践的关系。他强调指出:“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二)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列宁运用辩证方法考察人类认识的运动过程,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对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作了具体而深刻的分析,进行了科学的抽象和概括。他认为,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回到革命实践,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两次能动的飞跃。毛泽东以较多的篇幅说明感性认识和理论认识及其辩证统一关系。所谓感性认识是对于事物的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属于感觉和印象的阶段。所谓理性认识是对于事物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认识,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又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实现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和合于实际,而不是零碎不全或某种错觉;二是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人们逐步认识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也就实现了第一个飞跃。毛泽东特别强调理性认识回到革命实践,即认识过程的第二个能动飞跃的伟大意义。毛泽东认为,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飞跃。但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末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来说,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那一半。”“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的这一飞跃。”这是因为,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才能够达到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并且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毛泽东说,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所以,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飞跃,既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毛泽东认为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意义更伟大。(三)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认识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如果能够在实践中达到预期的结果,那么对这一具体过程的认识运动就算完成了。但是,一般说来,要获得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多次的反复才能达到。毛泽东说:“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是因为,人们在认识的过程中,常常受到来自许多方面的限制,主要受到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客观条件和人的认识能力、知识水平、价值诉求等主观条件的限制;所以要获得一种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在反复中经过成功和失败的比较,不断总结经验,纠正错误,坚持真理,才能得到。正是在这种多次反复的认识过程中,人们才能获得对于客观事物真理性的认识。毛泽东说:“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客观过程的发展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人的认识运动的发展也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一切客观世界的辩证法的运动,都或先或后地能够反映到人的认识中来。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根据于一定的思想、理论、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以从事于变革客观现实的实践,一次又一次地向前,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深化。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毛泽东在全文的结论中用十分简洁明晰的语言,科学地揭示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和总规律。(四)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毛泽东以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为理论基础,揭露和批判了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指出“唯理论”和“经验论”是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教条主义者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认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觉经验是靠不住的;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奉“本本”为圭臬,导致闭目塞听,不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反而把亲身参加革命实践而有着丰富直接经验的同志诬为“狭隘经验论”。经验主义者认为,认识可以停留在低级的感性认识阶段,认为只有感性认识可靠,而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在革命实践中,表现出满足于自己局部的、片面的经验,不了解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性,否认理性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毛泽东指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都不懂得认识的历史性或辩证性,虽然各有片面的真理,但在认识论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这种人如果指导革命,就会引导革命走上碰壁的地步。”因此,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各种错误思想。毛泽东的这个结论是对中国革命乃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于指导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三、当代启示和重要意义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今天读来依然感到春风拂面,令人掩卷深思。(一)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毛泽东在研究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基础地位,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判断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的崭新的事业。尤其是在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发展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和挑战。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深入发展所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是,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许多复杂的事物需要认识,许多重大问题需要解决,许多未曾认识的领域需要开拓。这样一种复杂的局面必然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一个尖锐问题:是从书本或经验出发,还是从实际出发;是坚持“本本”第一的观点,还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从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进程来看,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什么时候我们的力量就发展壮大,事业就取得胜利;什么时候坚持从书本出发,坚持“本本”第一的观点,什么时候我们的力量就遭到削弱,事业就受到损害。这已经成为一个基本规律。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概括新观念,创造新理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在实践中汲取营养,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二)遵循唯物辩证的知行统一观,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学风。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批判,并深刻揭示其认识论根源。邓小平指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江泽民同志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始终做到两条: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绝不允许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二是必须紧密结合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发扬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胡锦涛同志提出:“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已被实践证明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而迷失方向。同时,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发展的科学。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某个具体问题而作出的某些个别结论和具体论断,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犯过一些错误,甚至遭受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我们党能够纠正错误,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战胜一次次困难和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所以,“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当代中国社会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积极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本文档为【毛泽东实践论导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6.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丹丹陪你去流浪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思想政治
上传时间:2021-10-27
浏览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