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中的美育

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中的美育

举报
开通vip

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中的美育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中的美育   在学校进行美育,必须重视,因为艺术教育是美育中最主要的内容和手段。艺术教育内容丰富,其中,造型艺术是一大门类,绘画、雕塑、艺术摄影等都属于造型艺术。   应该说,确立人自身的美是学习造型艺术的根本目的,而源泉是外部世界。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你一旦能面对美发出惊叹,你心灵里也会有美开放。”   所以,教师与孩子们一起欣赏绘画与听音乐是一样的,都是情感教育的一种方法。但是,由于童年时期思...

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中的美育
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中的美育   在学校进行美育,必须重视,因为艺术教育是美育中最主要的内容和手段。艺术教育内容丰富,其中,造型艺术是一大门类,绘画、雕塑、艺术摄影等都属于造型艺术。   应该说,确立人自身的美是学习造型艺术的根本目的,而源泉是外部世界。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你一旦能面对美发出惊叹,你心灵里也会有美开放。”   所以,教师与孩子们一起欣赏绘画与听音乐是一样的,都是情感教育的一种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但是,由于童年时期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我们在给学生讲授造型艺术的内容时,他们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还需要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加以训练。   直接观察大自然   理解绘画作品最初的训练,应该是直接观察大自然。为了让每个学生能看懂,并能喜欢上绘画作品,就必须让他们在自然界接受长期的情感教育。在童年期,每个人应该去学习发现大自然的美,通过这个过程,儿童的精神生活与大自然之间似乎被一条条智力的、情感的、审美的、创造的纽带联系在一起。   比如,一位老师多次带领学生到植物园去参观,学生有时候会在远处专门欣赏茂密的树林,有时候会在近处集中欣赏花蕊和叶脉。这样做的结果是:即使是一棵普普通通的树,学生也会发现这棵树在任何一个季节、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种天气的情况下,最富于细微差别的美。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了。他们开始发现,每天匆匆路过的道路两旁的树木,一棵棵原来都是那么美;在家里,平时司空见惯的盆花,竟然也那么鲜艳夺目。于是,学生们个个都好像拥有了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每天都会兴高采烈地向老师汇报他们对美的新发现。   观赏绘画等艺术作品   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学生对大自然产生了感情,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这时,他们会带着欣赏大自然美的记忆,再去观赏绘画等艺术作品。组织学生观赏绘画,就是为了让他们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尤其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情感世界的体验和认知。   学生的每一次观赏,都能从中看到某种新的东西。对绘画作品的反复观赏,能丰富和发展情感记忆,培养对美的感知的敏锐性。正是由于反复地感知,造型艺术才逐步渗入了学生的精神生活。   三进馆   北京优秀班主任张德庆,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曾经连续三次带学生到美术馆参观。当张老师第一次宣布要带学生去美术馆时,孩子们欢呼雀跃,兴奋极了,因为大多数孩子还只是从远处看过这宏伟秀丽的艺术建筑。   但是,让张老师没有想到的是,兴高采烈跑进这个有着丰富展品的美术馆的孩子们,东跑西窜,十几分钟,一个个都“参观”完毕。当张老师问到他们“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喜欢”时,他们一个个目瞪口呆,谁也说不清楚。   张老师没有灰心,回校以后又安排时间专门讲解了美术馆中的世界著名壁画——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的复制品。他娓娓地讲述着这个动人的故事:耶稣静静地对他的13个门徒说,你们当中有人出卖了我。这时正在进晚餐的13个门徒,有的惊诧,有的愤怒,有的悲伤,也有的想表白,而表情最复杂的就是叛徒犹大……听了老师的讲述,孩子们惋惜地说,我们在美术馆怎么没有看到这些?   于是,张老师又带他们第二次走进美术馆。这次孩子们在《最后的晚餐》前静静地欣赏了很久,他们个个都被这幅名画的魅力征服了。   第三次,张老师又带他们走进美术馆。这次,每个孩子都默默地从一幅画踱向另一幅画,仔细品读,久久不愿离去。   怎样通过这样的艺术作品去揭示真正的人类的美?这种美怎样使人的情感得到升华?   肖像画赏析是对学生进行智力教育、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一种特别有力的手段。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项工作,就是培养学生去感受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就是用自己的心去感觉他人心灵的最细微的变化,善于从他人的眼睛中看到他的痛苦、委屈、忧患、不安、孤独。而最重要的是,必须善于从自己亲人的眼睛中看到和感觉到他需要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欣赏绘画与教师的语言   在赏析达·芬奇等人的名画时,教师必须善于把感知的审美修养与语言联系起来。教师的每一句话应成为一种情感的刺激因素,能激发出富有诗意的思维。只有有了富有诗意的思维与语言,才能对美产生深刻的审美感。   1951年,我在北师大附中读初一,由于酷爱画画,我就报名参加了邓海帆老师组织的美术小组。一天,我们7个中小学生,由中国少年报社的编辑带领去拜访著名画家齐白石。   齐白石的住宅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最引人注意的是,不大的院子里满是水缸、花盆,房檐上挂着大大小小的鸟笼,墙角摆满了虫罐,不时传来鸟叫虫鸣声。齐白石的弟子告诉我们:老师在这里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就是为了近距离仔细观察它们,以便更好地创作。   过了一会儿,齐白石爷爷就教我们画画了。只见他拿起一杆像小笤帚似的大笔,蘸饱了墨汁,刷!刷!刷!大笔迅速地在画纸上扫过。在那一刹那,一个93岁的老人,利索得像个小伙子。当时,我们都看傻了。没想到,画画竟像练武术,有这么大气魄!落在纸上一大片有浓有淡的墨迹,我们一时看不出是什么。接着,齐白石爷爷轻轻地加了几笔,几片硕大、多汁的荷叶立刻显现出来了。由于我小时候生活在四川农村,住在荷塘边,因此对荷叶十分熟悉,觉得老人家画的荷叶真的太富有生命力了。   接着,齐白石爷爷又教我们画鸳鸯。在画鸳鸯眼睛的时候,他停下来,特意告诉我们:“画眼睛的时候,注意不要画得溜圆,要画得有点扁,这样才有神!”我看他画鸳鸯眼珠的时候,的确顿了一下笔,不是一个规则的圆,但画出的眼睛一下子活了起来。齐白石爷爷的那几句话,至今仍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从绘画回到大自然、回到生活   如果学生把在画中所看到的秋天景色,能够与此时此刻大自然中的景色进行对比,这就打开了情感的闸门。这时候,学生往往会萌生一种愿望,想再看一看金色的秋天,但不是在画中,而是在生动的大自然中。   如果一个人不能对周围世界进行细致的情感、审美观察,他就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如果教师对于在学生身边常常发生的许多事情总是漠然置之,这对于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来说是无可挽回的损失。而之所以造成损失,是因为教师没有形成和发展对世界进行审美观察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什么天赋,只有通过生活才能获得、理解、养成和完善,并更灵活地运用这种能力。   有一位美术教师说得好:“课堂的美育是否落实到位,教师的作用是重中之重。”她认为,教师一是对生活的认识要有高度与深度。感知生活、结合生活、感受生活很重要,实现精彩应该是“创作生活”。二是对教材的认识要有高度与深度。在有了对生活的高度认识的基础上,深入地、有高度地研究教材,提取教材信息,根据教学与美育的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重构教材,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美育。三是对学生的认识要有深度。学生的认识、能力与需求是实施美育成功的关键。有了这三点,美术课堂上就不会仅有美,更有美育。
本文档为【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中的美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立人数据
主要集中于数据的整理与发布、行业报告撰写、营销策划方案、PPT模板、分析报告、设计图片素材、教学课件等资料,还可以分享专业话题和教程。
格式:doc
大小:1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9-07-11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