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播哲学家和间接先行者_论杜威对传播学研究的贡献

传播哲学家和间接先行者_论杜威对传播学研究的贡献

举报
开通vip

传播哲学家和间接先行者_论杜威对传播学研究的贡献 新闻大学 春 传播哲学家和间接先行者 —论杜威对传播学研究的贡献 许加彪 约翰 ·杜威 即 , 一 在哲 学 、伦理学 、 社会学 、政治学 、 教育学 、 心理学等诸多 领域都有过卓越贡献 , 一生为世人留下 部专著和 篇论文 , 赢得了国内外学者的垂 目。 近年来 , 我 国传播学者逐渐走出由施拉姆推广的传播学 “ 四个 奠基人的神话 ” 之圈子 , 扩大了传播学研究的视角 , 关注到米德的 “ 象征互动论 ” 和库利的 “ 镜中自我 ” 等理论 。 但杜威作为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他 ...

传播哲学家和间接先行者_论杜威对传播学研究的贡献
新闻大学 春 传播哲学家和间接先行者 —论杜威对传播学研究的贡献 许加彪 约翰 ·杜威 即 , 一 在哲 学 、伦理学 、 社会学 、政治学 、 教育学 、 心理学等诸多 领域都有过卓越贡献 , 一生为世人留下 部专著和 篇论文 , 赢得了国内外学者的垂 目。 近年来 , 我 国传播学者逐渐走出由施拉姆推广的传播学 “ 四个 奠基人的神话 ” 之圈子 , 扩大了传播学研究的视角 , 关注到米德的 “ 象征互动论 ” 和库利的 “ 镜中自我 ” 等理论 。 但杜威作为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他 的著作中间杂的传播学智慧火花以及对后来传播学 研究的影响 , 还鲜有论及 。 这与杜威的学术研究特色 有密切的关系 。 按照切特罗姆的观点 , 现代传播对于 杜威漫长丰富的一生事业来说是个次要的小题 目 , 而且他是一个专注于传播过程玄奥复杂之处的传播 哲学家 。 【 罗杰斯则认为 , 除了帕克 , 芝加哥社会学 家都没有指出今后传播研究要选择的特定方向 , 是 遭忽略的原因 他还进一步提出 , 杜威的作品远远高 于许多传播学者的视野 , 以致使其影响不能为他们 所认识 , 而且 , 他的许多思想的确只是当代传播学的 间接先行者 。 其实 , 杜威有其独到的传播观 , 对传播学的形 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李金锉认为 , 芝加哥学派如日 当中时 , 与拉扎斯非尔德为代表的哥伦比亚派分庭 抗礼 , 但后来芝加哥学派的影响在传播研究 “ 失传 ” 了 。 【 杜威在密歇根大学曾是库利和帕克的老师 。 杜威赴芝加哥大学任哲学系系主任时 , 邀请在密歇 根大学作教员的米德同行 , 他俩在芝加哥成为了好 朋友 , 学术上互相影响 。 以杜威为核心的这些学者成 为芝加哥学派的主力军 。 作为关注生活的哲学家杜 威在其著作中也论及传播和大众媒体等社会问题 , 发表了自己的深刻见解 。 本文不揣浅陋 , 就此谈谈杜 威对传播研究的贡献 , 以期抛砖引玉 。 传播 活动参与和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共享 传播的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 无时不有 , 但给 传播下定义是困难的 , 学者们都用 自己的话语理解 传播为何物 。 按照人与人之间心灵之墙的阻碍作用 可 将 传 播 定 义 大 体 上 分 为 两 类 “ 通 灵 论 ” 和 “ 唯我论 ” 。 “ 通灵论 ” 认为 , 传受双方通过传播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 借助 意义共享和情感交流等手段达到主客一体的无我境 界 , 换句话说 , 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之墙可以穿透 , 拉 斯韦尔 、 霍夫兰 、 施拉姆等人的传播观即为此类 。 “ 唯我论 ” 坚持传播中传受双方的心灵之墙无法穿 透 、无法打通 , 对传播能达到主客一体的可能抱悲观 绝望的态度 。 卡夫卡的《城堡 》形象地反映了此类传 播观 。 杜威在他的《经验和 自然 》一书第五章起始表 达了自己的传播观 “ 在所有事物中 , 就数沟通最为 奇妙 。 ⋯⋯沟通的果实应该是活动参与和经验分享 。 简直就像奇迹一般 , 即使化体论 加现 也黯然失色 。 ” 』基督教认为 , 圣餐中的面包和酒会 变成耶稣的肉和血 , 这是神奇的事 但杜威认为 , 化 体论中物质塑造的只是血肉之躯 , 沟通 即传播 却 新闻大学 春 使灵魂得以形成 , 使经验成为共享的东西 , 使人认识 自然 、 理解本质 , 人类的沟通显然比化体论更奇妙 。 杜威又在《民主主义和教育 》中说 “ 这种教育首先 就是通过传达进行传递 。 传达乃是一个参与经验的 过程 , 直到个人经验变成公共所有为止 。 它能改变参 与双方的倾向 。 ” 正如皮特士所言 , 杜威是把传播 视为参与和分享这种观点的理论家的最佳典范 , 实 际上杜威认为传播就是行动的合作 。 【 杜威的传播观显然深受他的哲学观影响 。 杜威 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黑格尔的社会有机论的思 想 , 经过实用主义的改造 , 建立了经验 自然主义的哲 学理论 。 杜威并不把经验当作知识 , 而是当作行动 、 “ 实践 ” 、 过程 。 杜威说 “ 经验既在 自然之内 , 也是 关于 自然的 。 被经验到的并不是经验 , 而是 自然 —石头 , 植物 , 动物 , 疾病 , 健康 , 温度 , 电力等等 。 以某 些方式起着相互作用的事物 , 乃是经验 它们是被经 验到的东西 。 当它们以另一些方式与另一种 自然现 象 —人的机体 —发生联系的时候 , 它们也是事 物怎样被经验到的情况 。 ” 』杜威反对 “ 二元论 ” 的 哲学 , 即反对把主体与客体 、意识与物质以及经验和 自然两种实体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 , 他主张进行一 次根本的 “ 哲学的改造 ” , 把割裂的经验和 自然联系 起来 。 杜威认为 , “ 作为有机体的人与环境的这种作 用就是经验 。 生活 、 经验是活动着的人和他的环境 自然和社会等等 之间的一种主动和被动的过程 , 是一种 ‘贯通作用 ’ 。 这种经验使主体和对象 、 有机 体与环境 、经验和 自然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 或 者说在它们之间确立了连续性 。 ” “ 相互作用的 有机体 ” 这一概念成为杜威哲学的 “ 主导概念 ” 。 “ 在他的整个学术生涯中 , 他都不断回到这一主题 , 通过对这一基本概念的阐述来分析人们的经验世 界 , 并从这一角度来抨击他所深恶痛绝的 、僵化的 、 形式的 、 二元对立的哲学观以及资本主义政治 、 经 济 、 社会与文化生活赖以合理化的 ‘原子个人主 义 ’ 。 ” 杜威正是从这种经验 自然主义哲学观出发 , 形 成了自己对传播的理解 活动参与和经验共享 。 传播 观中的 “ 唯我论 ” 和 “ 通灵论 ” , 都有一个主客二分 的 “ 二元论 ” 前提 , 杜威的传播观显然有别于它们 。 如前所述 , 杜威认为经验把主体和客体 、 有机体和环 境连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 同理 , 传播的贯 通 、 交涉 、 共享作用也会把传者和受者连成一个不可 分割的整体 , 换句话说 , 传者和受者在传播活动中对 立统一 、 生死与共 。孙有中说 , 同后现代诸家相比 , 杜 威对人与人之间建立共享的经验与充分的交流基础 上的共同性及其相互理解的可能性 , 寄予了更大的 信心和更多的关注 。 【川更有学者认为 , 杜威终结了 围绕 “ 通灵论 ” 和 “ 唯我论 ” 之间的一对论争 。 【 实际上 , 杜威的哲学观从本质上看仍然是唯心主义 的 , 与其说他终结了传播观上的 “ 二元论 ” , 倒不如 说杜威对传 、 受双方互动作用和对等地位的关注对 传播学研究更具有启迪意义 。 拉斯韦尔的 “ 五 ” 传播模式和香农一韦弗的线形传播模式都忽视了传 播 “ 互动 ” 的环节 , 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 才出 现了奥斯古德一施拉姆传播模式为代表的重视反馈 的循环型模式 。 杜威认为 , 传播能改变活动参与的双 方 , 使经验共享 , 使行动合作 。 显然 , 杜威的传播观不 仅关注 “ 互动 ” , 实际上 , 己经超越狭隘人际的互动 , 直达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生存 , 从更广和更深的层面 上解读传播这一社会现象 。 所以 , 杜威 “ 经验共享 ” 的传播观和通常意义上 “ 共享说 ” 传播观不一样 。 后 一种传播观指传者和受者两方对符号意义和信息的 共享 。 杜威所言的 “ 经验共享 ” 和 “ 活动参与 ” , 不仅 有意义的共享 , 还有经验的共享 , 更重要的是把传播 视为人们共同从事社会实践活动 。 这种活动包括有 机体与 自然以及有机体之间的互相作用 , 它对有机 体和 自然都发生社会作用 , 正是这种作用使人从动 物进化到人 , 即人的社会化过程 。 三位一体 传播 、 个人和社会 人对环境会发生作用 , 动物对环境也会发生作 用 , 但作为有机体的人的这种作用显然高于一般性 动物 。 杜威说 “ 为要维持生命 , 活动就要连续 , 并与 其环境相适应 。 而且这个适应的调节不是全然被动 的 , 不单是有机体受着环境塑造 。 ⋯⋯生命的形式愈 高 , 对环境的主动的改造就愈重要 。 ” 在人和动 物的区别中 , 杜威认为分享经验的传播是其主要方 面 。 他说 “ 沟通是明确地区别人与其他动物的特 征 它是文化存在的先决条件 。 ” 〔 儿童因其体力 的不足 , 不可能充分地接触 自然 , 他们从长辈那里学 习了许多经验 , 语言在其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 杜威 说 “ 事物来到他 指小孩 面前 , 是 以语言作外衣 披着的 , 不是赤裸着身体的 , 这个传达的服饰使他参 与了他周围的人所怀抱的信念 。 这些信念以许多事 实的姿态构成他的心意 , 并做了他安排 自己的阅历 和见闻的中枢 。 ”【 传播使人脱离动物的藩篱 , 人 类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语言 而在语言成形 后 , 人类凭借它能极大地提升和促进 自己的传播 , 杜 威把语言形象地比喻为 “ 传达的服饰 ” 。 新闻大学 春 杜威认为 , 正是由于人和 自然 、 人和人之间互 动作用即传播的存在 , 人的心灵得以发育生长 。 杜威 继承了詹姆士《心理学 》中的观点 , 认为心灵并非是 脱离环境的一个实体 , 而是有机体与外在世界互动 的一个客观过程 。杜威认为 , 个体只有在与其他人的 联系中才能发现 自我意识 。 这种观点与米德的 “ 象 征互动论 ” 类似 , 米德认为 , 作为社会意识的心灵不 是物质的产物 , 也不是自然的产物 , 而是社会行为的 产物 , 社会行为即生物有机体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 用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 自我传播也具有社会性意 义 , 非纯个体的无社会性之行为 , 诚如杜威所言 “ 自言自语是与他人谈话的产物和反映 、 但社会传 播不是唯我论作用的后果 。 ”【 博哲斯提出 , “ 在杜威看来 , 实质上每个人都 具有社会性 , 都能觉察一切有关伦理的事情 , 都固然 充满好奇心 , 都希望与他人交往 。 个人选择和他在社 会上与别人的相互关系这两个事实 , 历来都是部落 进展的基点 , 甚至在一个可靠的变化着的世界里 , 人 类争取更加文明的社会也是可以成功的 。 ”【 个人 具有社会性 , 社会也是个人的联合 。 杜威认为 , “ 我 相信接受教育的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 , 而社会是众 多个人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 ” 他还说 “ 社会 意即结合 , 即在共同的交往和行动里合成一气 , 以便 更好地实现因共同参与而扩大和强 固的经验形 式 。 ” 杜威笔下的社会 “ 包括人们由合群而共同享受 经验和建立共同利益和 目的的一切方式 , 如流氓群 、 强盗帮 、徒党 、社团 、职工组合 、股份公司 、村落 、 国际 同盟等 ” 。 【 显然 , 从单个的个人转变到集合的社会中 , 传 播极富重要性 , 在某种意义上 , 社会是一 币之两面 。 杜威在 巧 年写作的《民主和教育 》中说 “ 社会不 仅通过传达 、通过传递而继续生存 , 而且可以公正地 说 , 在传递中 、在传达中生存 。 共同 ” 、社会 加 和传达 这三个词 , 不 但字面上有联系 , 而且人们有了共同的东西 , 才能生 活在一个社会里 而传达乃是他们获得这些共同东 西的方法 。 ” 传播能社会化人 , 使社会得以形成 , 这与杜威的教育观一致 。 他在《我的教育信条 》说 “ 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 行的 。 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出生时就在无意识中开始 了 。 ” 杜威认为 , 不但社会生活和传达是一件事 , 而且一切传达 因此一切真正的社会生活 都具有 教育意义 , 接受传达的人和传达的人在传播活动中 都会收到影响 , 即都具有教育意义 。 传播的这种教育 功能是大众传播的教化功能的萌芽 。 传播对人的社 会化教育意义到拉斯韦尔已明确化了 , 他于 年 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一文中提出 传播 “ 传承文化 ” 的功能 , 传播是确保社会遗产代代 相传的重要机制 。 、 更为巧合的是 , 在 年出版的 《传播学概论 》中施拉姆也说过类似的话 “ 传播是 社会得以形成的工具 。 传播 翻口刘口 一词与 社区 一词有共同的词根 , 这决非偶然 。 使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社会的主要区别是人类传播 的特定特性 。 ”【 没有证据表明施拉姆的此话受到 了杜威的启发 , 但杜威从哲学的高度对传播和社会 之间关系的阐述可以说是高屋建瓶 。 刺激 —解释 —反应 年 , 美国《心理学评论 》杂志第三卷发表了 杜威著名的《反射弧概念 》一文 。 十九世纪 , 刺激一 反应模式在学派中占据统治地位 。 刺激一反应模式 有其理论不完善的地方 , 它不太注意个人的社会关 系 , 而且刺激与反应被认为是一个过程的并列阶段 , 前者被认为是个体外的 , 后者被认为是个体的 。杜威 向当时反射弧概念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解释发出挑战 。 杜威认为 , 流行的反射弧概念存在着物理刺激与心理反应关系 下的身一心二元论 , 而实际上刺激与反应的联系应 该被理解为有机的而不是机械的关系 此外 , 刺激一 反应模式忽略了在刺激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有机 体之状态 , 应该改为刺激 —解释 —反应的模式 。 刺激和个体的经历密不可分 , 个体这种对刺激 的解释也牵涉到对于反应的决定 。 当小孩第四次喊 “ 狼来了 ” , 狼真的来了 , 但村民不再相信小孩的话 。 从某种意义上 , 还可以说是反应在寻找刺激 , 甚至在 寻找 “ 恰当的 ” 刺激 。 【 人们读报纸总是找自己感 兴趣的文字阅读 , 忽略无兴趣的部分 。 所以 , 反射弧 应该换为反射圈 。 个体对刺激的 “ 解释 ” 和信息接收者 “ 解码 ” 的 功能大体相当 。 诚如罗杰斯所言 , 他们 指库利 、杜 威 、米德 、 帕克 强调人类传播的主观主义 —就是说 , 信息的接收者以某种为其特有的方式解释信息 的内容 而不是如同信源所意图的那样 , 这种主观 主义后来被香农的数学传播模式所淹没 。 【 】而传 播学界在二十世纪三 、 四十年代仍然很流行机械的 刺激一反应论 。 这种理论在传播学上又叫 “ 魔弹 说 ” , 认为传播好比子弹 , 受众就是靶子 , 受众一经 传播的子弹射中就会纷纷倒下 , 效果直接而明显 。 事 实并非如此 , 传播学的发展也证明“ 魔弹说 ” 的荒谬 之处 。 年 , 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鲍比提 新闻大学 春 出 “ 顽固的受众 ”概念 , 认为受众不是被动的 , 不是 束手待毙 , 被人当作靶子射击的 相反 , 受众是主动 的 、积极的 、活跃的 。 学者们还发现 , 认知不和谐理论 中受众对信息的寻求和躲避表现为选择性接触 、选 择性注意和选择性记忆 。 这些受众理论和杜威对反 射弧概念质疑的思想有天然的联系 。 民主共同体的幻想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 美国经历着 政治 、 经济 、社会和文化的转型 , 工业化 、城市化和移 民等问题威胁着美国的农业民主 , 杜威恰好生逢其 时 , 他的思想也触及此点 。 杜威为之开出的药方是传 播和教育 , 传播的功能是使个人 自由和社会责任相 协调 。 具体而言 , 杜威作为社会改造手段的民主 , 究 其根 本 , 就 是 “ 探究 ” 访 卿 与 “ 交流 ” 丽 。 杜威为此 造了一个民主共 同体的社会 , 他声称 “ 由蒸汽和电创造的大社会 耽 邝 可能是一个社会 , 但是它不是一 个共同体 。 ⋯⋯直到大社会被转变成一个大的共同 体 比 。 , 公众仍然处于被遮蔽之中 。 仅凭传播就能够创造一个大的共同体 。 ” “ 共同 体 ” 在西方话语体系中是常用的 , 但 又是语义模糊的术语 , 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同住于一 地 、一地区或一国的人所构成的社会或社区 , 也可指 由同宗教 、 同种族 、 同职业或其他共同利益的人所构 成的团体 。 在杜威那里 , 共同体一词更被提到 “ 民 主 ” 的高度 民主与共同体成为同义词 。 在他的民主 共同体内 , 杜威写道 “ 由一种能量的联合体转换成 意义的联合体 , 其意义为参与联合行动的成员们彼 此意会而又言传 。 ” 在杜威的眼里 , 对于民主制 度来说 , 共同体乃是基本的 。 共同体中 , 个人和社区同样重要 。 杜威说 “ 正 因为社会是个人所组成 , 个人和结合个人的共同关 系似乎就必须是同等重要的 。 没有强而有力的个人 , 构成社会的绳索纽结就没有东西可以牵缠得住 。 离 开了相互间的共同关系 , 个人就彼此隔离而凋残零 落 , 或互相敌对而损害个人的发展 。 ”【 在民主共 同体中 , 个人和个人之间也是平等的 。 杜威在《民主 与教育行政 》中写道 “ 没有一个人或有限的一群人 是十分聪敏和十分善 良的以致无需乎别人的同意就 去统治别人 这句话的积极意义是 凡为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所 影响的一切人们都必须共同参与在创造和管理这些 制度之中 。 ”【 」被压抑的群众中的个人也许不是很 聪敏 , 但在一件事上他们 比任何人都聪敏 , 那就是 当靴子太紧窄的时候 , 使他们感到受罪 。 杜威因此被西方思想界称为 “ 民主和 自由的哲 学家 ” , 他特别不赞成李普曼的 “ 全能个人 ” 的观 点 。 后者认为普通人由于 “ 固定的成见 ” 的影响 , 对 外部世界的了解是盲 目的 , 这也是传统民主政治的 难题 。 所以 , “ 不论是在通常所谓的政界还是在产业 界 , 也不论有没有选举的基础 , 只要没有一个独立的 专家组织为那些必须进行决策的人物挑明种种无形 的事实 , 代议制政府就不可能成功运转 。 ” 杜威 与之针锋相对 , 他在《公众及其问题 》说 “ 李普曼 所谓的 ‘全能 ’ 个人观念 有能力 了解在一切要求政治行为的场合中有利于 自己的东 西 , 并有能力实施自己的利益观和以此对付反对力 量的意愿 。 随后的历史证明 , 此种假定包含着幻想 。 ⋯⋯实际的观察 、 思考与欲望的能力 , 都是在社会的 文化与制度影响下获得的习惯 。 ” 〔 杜威对报刊和公众出版也作过 自己的批评 。 他 在 期 年《凭借 自然与凭借艺术 》说 “ 印刷品能 够把原来仅仅局限于直接知觉的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和那些在空间 和时间上天地广阔的题材联系起来 。 ” 书本上经 验是间接的 , 杜威提醒大家 , 注意用 “ 此时此地 ” 的 材料加以“ 支持 、刷新和检验 ” , 也就是实用主义的 检验 。 杜威在《教师和他的世界 》中反对灌输教育 , 也涉及到他对公共报刊功能的看法 , “ 在一个以谋 求利润的商业企业为根据的经济体系中 , 报刊是这 个体系中的一部分 , 它本身也应该是一个谋求利润 的企业 , 所以也就为这个经济体系进行广泛而坚定 的灌输教义 , 这是没有什么奇怪的 。 ⋯⋯目前学校的 一个大的任务就是培养免疫性 , 使不受报纸和无线 电的宣传影响 。 ” 习文章发表于 年 , 当时电视 台尚未出现 , 杜威认为报纸和无线电是灌输群众偏 见的两种最有力的手段 , 表现了报纸和无线电对民 主共同体恶劣影响的警觉 。 杜威虽然发现资本主义 报业存在的问题 , 但他认为还是要维护这种 自由主 义报业制度 , 在这个悖论中他没有指出一条资本主 义报业发展的健康之路 。 在《新旧个人主义 》中 , 杜威注意到 “ 广播 、 电 影 、 汽车 , 这一切都促成一种共同的 、 集中的思想与 情感生活 。 出版是专为匆忙的闲暇时间提供消遣的 手段 , 它通过规模化的方式反映并推进集体主义思 想的形成 只是在一些特殊的出版物中和报纸的某 些部分 , 才有些专业性的例外 。 ⋯⋯我们生活着 , 每 日暴露在纷至沓来的建议的洪流面前 , 这是任何人 都不曾经历过的 。 联合行动的需要以及统一观念与 情感的假定的需要 , 是由组织化的宣传与广告来满 新闻大学 春 足的 。 广告商也许是我们当代社会生活最有意义的 象征 。 有人想抵制 , 但至少在一段时期内 , 可以通过 大众传播的方式为几乎是任何个人或任何事由制造 情感 。 ” 』实际上 , 在密歇根大学执教的后半期 , 杜 威对陈腐的孚院气氛的强烈不满和对参与社会改造 的强烈愿望 , 和游说他一 同办报的福特 一拍即合 , 想创办《思想新闻 》报纸 。 福特提 出 ,’清报社会化 ” , 通过报纸把科学与新闻工作者组 织起来为社会提供专门的知识服务 杜威把它理解 为 “ 智慧社会化 ” 英语中 可以指 “ 情 报 ” , 也可指 “ 智慧 ” 福特说的是情报 , 而杜威理解 为他终身倡导的 “ 智慧 ” , 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 , 学者与社会结合 。 【 福特对外界过分吹嘘这份 报纸 , 《底特律论坛报 》曾发表社论攻击杜威 。 杜威 退却了 , 他向记者表明自己的意图 “ 不是要通过向 报业引进哲学来改变报业 , 而是要通过向哲学引进 一点报业来转化哲学 。 ” 虽然《思想新闻 》胎死 腹中 , 但杜威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 一生仍然坚持 此项工作 。 杜威说 “ 民主也意味着以智慧为基础的 自由的选择 , 这种智慧是和别人 自由联合和交往的 结果 。 ” 杜威的民主共同体思想 , 虽然倡导社会民主 、 个人平等 , 但它缺乏根本制度上的保障 , 杜威对此无 能为力 , 并没有指出实现的途径 。 如同杜威创办《思 想新闻 》报纸一样 , 民主共同体只能是个幻想 , 但这 个幻想对社会的冲击和思想的启发是巨大的 。 综上所述 , 我们可以发现杜威对传播认识的主 线 在其经验 自然主义哲学观的影响下 , 杜威认为人 类在传播中延伸 , 传播是经验的共享 , 即人类的合作 行动 , 传播活动中传者和受者是平等的 、 一体的 。 以 此为基点杜威对美国社会中大众媒体对农业民主的 恶劣影响进行强烈批评 , 树立了自己民主共同体的 社会理想 , 反对李普曼的 “ 全能个人 ” 的精英政治 观 。 今天重温杜威的传播观 , 可以加深对传播活动的 理解 , 拓宽传播学的研究范畴 。 注释 【 丹尼 尔 · 杰 · 切特罗姆 《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 》 第 页 , 第 页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年 月 第一版 · · 罗 杰 斯 传 播 学 史 》第 一 页 , 第 页 , 第 页 , 第 页 , 第 页 , 上 海译文出版社 年 月第一版 。 【 李金栓 《大众传播理论 》第 垃 页 , 台北 三名 书局 年版 。 口 美国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年版 转引 美国大众传播思潮 第 页 , 台湾远流出版公司 , 年 月 日版 。 【 」【 」【 」杜威教育论著选 》第 页 , 第 、 页 , 第 页 , 第 页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 月第一版 」【 , 一 , , , 美国 芝加哥 大学出版社 年版 杜威 《经验与 自然 》, 见洪谦主编 《现代西方哲学论 著选辑 》 上册 第 一 页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年 月第一版 刘放桐等编著 《现代西 方哲学 修仃本 》》第 页 北京 人民出版社 年 月第二版 。 」【 」 」 」【 」孙有中 美国精神的象征 》, 第 页 , 第 页 , 第 页 , 第 一 页 , 第 页 , 上海人 民出版社 年 月第一版 【 」【 」杜威 哲学的改造 》, 第 页 , 第 页 , 第 一 页 , 第 页 , 商务印书馆 年 月第 一版 。 【 」【 」 约翰 · 杜威 人的 ’题 》, 第 页 , 第 页 , 第 页 , 第 一 页 , 上海人民 出版社 年 月第一版 。 【 」查尔斯 · 博哲斯 《美国思想渊 源 》, 第 一 页 , 山西人民出版社 年 月第一版 艺 正 新 旧 个人主义 —杜威文选 , 第 页 , 第 一 页 , 第 一 页 , 上海社会科学院 出版社 年 月第 版 比 威 尔伯 · 施拉姆 威廉 · 波特 《传播学概论 》, 第 一 页 , 新华出版社 年 月第一版 。 【 李日章 《杜威 》, 第 页 , 允晨文化公司 年版 【 李普受 《公众典论 》, 第 页 , 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 月第一版 。 转引 丹尼尔 · 杰 · 切特罗姆 《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 思想 》, 第 页 。 本文作者 复旦大学新闻学博士生 , 邮编
本文档为【传播哲学家和间接先行者_论杜威对传播学研究的贡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6394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1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5-05
浏览量: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