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周朴园私生活及其典型性——对传统学术观点的批判

论周朴园私生活及其典型性——对传统学术观点的批判

举报
开通vip

论周朴园私生活及其典型性——对传统学术观点的批判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 11卷第 3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 1 1 No, 69 文学研究 论 周 朴 园私 生 活 及 其 典 型 性 — — 对传统学术观点的批判 杨青苗 (重庆巴蜀中学,重庆 400013) 摘要:对于话剧《雷雨》中的周朴园,大多只把他作为资本家看待,认为他集冷酷、虚伪、自私、奸诈狡猾、残忍狠毒于一身,尤 其是冷酷和虚伪;然而,他不仅是一个资本家,还...

论周朴园私生活及其典型性——对传统学术观点的批判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 11卷第 3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 1 1 No, 69 文学研究 论 周 朴 园私 生 活 及 其 典 型 性 — — 对传统学术观点的批判 杨青苗 (重庆巴蜀中学,重庆 400013) 摘要:对于话剧《雷雨》中的周朴园,大多只把他作为资本家看待,认为他集冷酷、虚伪、自私、奸诈狡猾、残忍狠毒于一身,尤 其是冷酷和虚伪;然而,他不仅是一个资本家,还是儿子、恋人、丈夫、父亲,他又有热情、执着和真实的一面。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关键在于,是 站在封建主义的立场看还是时代发展的立场看;是孤立地看待个人,还是联 系地分析社会。无论如何,应该从私生活看到典型 性,从剧 中人物看到现实意义。 关键词:周朴园;私生活;典型性 中图分类号:I20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05)03-0069-05 On Zhou Puyuan’S Private Life and Its Typicalness — — Cn廿cism of Some Traditional Viewpoints YANG Qing—miao (Chongqing Bashu Middle School,Chongqing 400013,China) Abstract:Zhou Puyuan,a character in the modem drama“Thundemtorm”,is mostly only regarded as a capitalist who collects grim— ness,falsleness,selfishness,fraudulence and cunning,cruelty an d viciousnedd in all his life,especially mness and falseness.Howev— er,he is not only a capitalist,but also a son,lover,husband,father.He has enthusiasm,persistence and sincereness on the other side. The key is standing in the feudalism position to think or the position of era development to watch,is treating individuals in isolation,or analyzing the society by connection.In any csse,we should see the typicalness from the private life,See realistic meaning from the dra— matis pe rsonae. Key words:Zhou Puyuan;private life;typicalness 20世纪 3O年代优秀话剧《雷雨》,曾经历演不 衰,多年来也一直是经典教材之一。剧中人物周朴园 早已“铁案如山”——他“冷酷、虚伪、残忍与奸诈”⋯, 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 ,盖棺论定。 然而,“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人 眼中自然就有一千个周朴园。作为资本家的周朴园, 他奸诈狡猾、残忍狠毒;但作为儿子、恋人、丈夫、父亲 的周朴园,并非一定冷酷、虚伪。为此,笔者就周朴园 私生活及其典型性进行研究。 一 、周朴园之冷酷 一 直以来,普天下知美丑、识善恶的人们都唾弃 喜新厌旧的行为,对《雷雨》中人物周朴园都有这样的 共识:周朴园作为一个封建家庭的少爷,勾引凌辱侍 女鲁侍萍,并有了两个儿子。他为了和一个门当户对 的阔小姐结婚,在大年三十晚上,把鲁侍萍及其才生 下三天且病得奄奄一息的--)L子赶出家门,致使鲁侍 萍走投无路,痛不欲生,跳河 自杀。鲁侍萍遇救后,流 落他乡,讨过饭,缝过衣,当过老妈子,在学校里伺侯 人。这一切都是周朴园所赐。于是认定周朴园对鲁 侍萍始乱终弃,给鲁侍萍造成深深的伤害,带来巨大 的痛苦,毫无血性;而身为父亲的周朴园居然狠得下 心来把自己亲生的、尚在襁褓之中又生命垂危的儿子 也一同踹出家门,致使无辜的鲁大海刚出世就要遭此 磨难——周朴园是冷酷的,是十足的冷血动物。 笔者以为,鲁侍萍母子被赶出家门一事,并不能 孤立地看待,必须联系当时广阔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 收稿 日期 :2005一O1—12 作者简介:杨青苗(1962一),男,重庆铜梁人,重庆巴蜀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中学语文学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文学与艺术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0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 l1卷第 3期 境。大家知道,这件事发生在光绪 2O年,周朴园也确 实是一个封建家庭的少爷。这里,不能只看到他是个 少爷 ,更应注意他那个封建家庭。从当时的普遍情况 看,一个封建家庭的主宰权完全掌握在父母长辈手 里,那时只有 20多岁的周朴园是无法掌控自己的命 运的。而就在这种封建专制之下,周朴园能与一个门 不当、户不对的下人结合并生有二子,站在封建家庭 的角度看,这是逆经叛道;而站在现在的角度看,周朴 园是封建家庭的叛逆 ,是封建礼教的叛逆。“那时 ,他 刚留学回来,年轻侍萍的聪慧、贤良、美丽不能不吸引 和打动他的心扉,而他所受的新派社会思潮的影响, 又为他爱上一个使女提供了可能”。 可以说,这是一 个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青年跨出的勇敢的 一 步,是企图冲破家庭束缚而追求婚姻 自由的个性的 张扬。只是这种个性,如刚出土的嫩芽,被强大的封 建势力残酷地扼杀了。因此,应该更多地给予周朴园 以同情而不是谴责。在周鲁二人结合问题上 ,不能主 观地给周朴园戴上“勾引”、“引诱”等帽子,因为周朴 园是少爷,鲁侍萍是侍女,在那个时代少爷对侍女应 该说是招之即来 ,挥之即去,把你 当人看就已经不错 了,用得着绞尽脑汁去“勾引”?犯得着费尽心思出此 下策?如果仅仅是为了玩弄的话。“从周萍和大海的 出生,从侍萍给他衬衣上绣‘梅花’和‘萍’的细节 ,都 可以窥见当年他们两情相悦的程度”。 可以认为,周 鲁二人是自由恋爱,自由结合,是两情相悦的灵与肉 的结合。我们歌颂繁漪为追求爱情 、个性解放而与继 子“乱伦”,同样应该容忍周朴园与下人结合。 周朴园对鲁侍萍并非“始乱”,而认为周朴园“始 乱”的人,恰恰有意无意地站在了封建阶级的立场上。 同样,周朴园对鲁待萍也并非“终弃”、“喜新厌旧”。 周朴园生活在一个封建家庭,他的婚姻,只能是靠“父 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周朴园和一个门当户对的 阔小姐结婚,这应该不是周朴园的自作主张,更不可 能是周朴园又去“勾引”了一个阔小姐,这应该是父母 的旨意,家庭的安排。在我国历史上,面对父母对 自 己婚姻的横加干涉,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完全屈从 于家庭,忍痛割爱;二是勇敢地与家庭决裂,奔向自由 天地。我们赞美后者,但不能苛求前者。后者之可 贵,在于凤毛麟角;但前者更属普遍现象,这里有时代 的局限,个性的软弱等因素。如果硬要用共产主义思 想去要求他们,则属无聊,正如不能强求焦仲卿断绝 母子关系、祝英台与家庭决裂一样。只是周朴园没有 殉情而已,也没有像贾宝玉那样遁人空门;但不能因 此就断然否认他与鲁侍萍的爱情。周朴园当时才20 多岁,更多的是依附于他那个家庭,父母之命难违;N- /JU_l=他可能或多或少有着孝子贤孙的思想,因而未能 反叛家庭,对此也不宜过多指责。事实上,把鲁侍萍 母子赶出家门的人应该是周朴园的父母,甚至是那个 封建家庭。这从鲁侍萍的话中也可以找到佐证。她 说:“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 门。”L4 从鲁侍萍的激愤之语中可以理智地看出,这个 “你们”的“们”,恐怕主要是指周朴园的父母。她还 说:“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 里”,“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带走 的”o L#J这里更明确地道出了周朴园的家庭。“侍萍向 周朴园诉说不幸遭遇时用‘你们’、‘你们老太太’,其 实潜在地暗示了造成周朴园遗弃侍萍的责任,主要应 归于维护封建规范秩序的母亲”0 L3 3鉴此,完全有理由 认为,在那个封建时代 ,在那个封建大家庭里,站在封 建家长的立场上看 ,少爷玩弄一个或几个侍女没什么 大不了的,生下的子女便是传宗接代的香火,周家把 周萍留下来就是如此,二儿子反正都快死了,自然没 有留的必要 ,而侍女无论如何是成不 了正室的。所 以,周家一旦为周朴园物色到合适人选,自然要把鲁 侍萍赶出家门。金镛《飞狐外传》中福康安与马春花 的经历颇与之相似。 周朴园夹在中间,不管他对家 里为他安排的婚事知晓不知晓,也不管他对家里要赶 鲁出门知晓不知晓,他都无可奈何,就算是他亲 自赶 鲁出门,那也肯定是出于父母的授意,家庭的压力,实 属被逼无奈,身不由己。由此看来 ,周朴园对鲁侍萍 决不是“终弃”,更说不上“喜新厌旧”,因为他对“旧” 从来就没厌过,几十年来时时在怀念她,纪念她;对 “新”也似乎不大喜欢,那个阔小姐早早地死了,剧中 未叙周朴园对她是如何喜爱;与后来的繁漪也说不上 有什么爱情,个 中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曾经为爱 伤透了心,恐怕也是原因之一。这正应验了 “曾经沧 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道理 ,周朴园是一个 值得同情的受害者。历史上很多爱情悲剧,大都是封 建家庭造成的。“封建礼教是不会容忍任何有悖于它 的有序轨道的婚姻存在的”o L3 J周朴园应该不是例外。 在鲁侍萍被赶一事上,他最多只负性格柔弱这一责任 而已,“就周朴园主观方面而言,他的怯懦里本身就含 有与封建营垒及其生活方式难以割舍的精神因 子”。 ] 二、周朴园之虚伪 当然,如果把个周朴园粉饰得精光,责任也推得 一 干二净 ,周朴园的行径似成千古绝唱,肯定是片面 的。不过,人们历来都只承认周朴园对鲁侍萍动过 情,但也只限于此,而且这个“情”里有相当多的水分, 包藏着私心,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虚伪是必然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杨青苗 论周朴园私生活及其典型性——对传统学术观点的批判 71 30年后的种种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即可说明:周朴园看到鲁侍萍很 自 然地关上窗户,又听到她的无锡口音,一个动作,一个 口音便惹得他好生奇怪,忍不住主动提及3O年前发 生在无锡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这是做贼心虚,试探 是否有人知 晓他的丑恶行径 ,是为了掩饰他的罪恶, 以便维护他多情高贵的面子。 其实,任何人为了维护面子,为了掩饰罪恶,都决 不可能主动提及 自己的丑闻,谁都不愿意做“此地无 银三白两”的事。阿 Q也决不可能主动说“光”说 “亮”,避之唯恐不及。周朴园主动提及 3O年前的往 事,这是深情的自然流露,是情不 自禁。想那鲁侍萍 跳河之后,他到河边找过 ;搬家以后,他“问过许多那 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也派人到无锡打听过,可是 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 ,到现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活 着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 这苦苦的追寻, 分明不是怕有人揭他的老底,纯粹是时时在打听侍萍 的下落。3O年过去了,周朴园对鲁侍萍并未淡忘,相 反,相思 日深 ,眼前人 自然的关窗动作,熟悉的无锡 口 音,当然会勾起他对往事的深深回忆。他主动提及 3O 年前的事情,便是他追寻鲁侍萍的继续,他要知道鲁 侍萍的坟的位置,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寄托自 己的哀思,慰藉 自己的相思之苦。关切之情溢于言 表,情不能 自已。 值得关注的是,在鲁侍萍面前周朴园谎称鲁侍萍 是“一个年轻的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鲁侍萍“忽 然地投水死了”。“忽然”一语并非他推卸罪责之词。 他说鲁侍萍跟他只是亲戚关系,他“苦痛”是不是因为 鲁侍萍揭露了他的隐私?他“汗涔涔”是不是鲁侍萍 暴露了他的丑恶?这是周朴园维护 自己身份、面子的 虚荣心在作祟吗? 可以设想一下,在一个陌生人面前,人们不会把 自己的隐私和盘托出。此时的周朴园只知道眼前人 是四凤的妈,是鲁贵的妻子,并不知道就是他 日思夜 想的鲁侍萍,当然不可能把 自己心底的秘密向一个地 位身份远不及他的下人老实交代。假如曹禺给周朴 园这样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台词:“我曾经玩弄、凌辱、抛弃了一个像 你一样的下人,她既不贤慧又不规矩,使她投水而死。 我后悔,我痛苦,我想得到她的宽恕。”显然这并不合 乎常理。所以,周朴园的谎称是一种合情合理的虚 假,而周朴园之“苦痛”、之“汗涔涔”,则是伤心往事的 泛起与重现,一把盐洒在了滴血的伤口上。 值得深思的是,周朴园一次又一次地追问鲁侍萍 姓什么,最后简直是声色俱厉 :“你是谁?”,当鲁侍萍 亮明身份之后,周朴园忽然严厉地责问:“你来干什 么?⋯‘谁指使你来的?”,并冷冷地说:“三十年的工夫 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还说:“好!痛痛快快的!你 现在要多少钱吧!”还扬言:“鲁贵我现在要辞退的,四 凤也要回家。”“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并拿出5 000元来。这些言行是不是翻脸不认人、赤 裸裸的金钱第一思想或者是企图平息鲁侍萍的旧仇 新恨呢? 其实,周朴园追问鲁侍萍姓啥是谁,这不是 心虚害怕,而是盼望,是急切的希望。长达3O年来,都 无人谈及他的往事,而眼前人却知道得如此清楚详 细,他那干涸的心底怎会不泛起激动的浪花?他“抬起 头来”,我们仿佛看到了他脸上疑中带喜的神情;他 “喘出一 口气”,我们便嗅到了他为眼前人不是鲁侍萍 而感到的遗憾惆怅;他“忽然立起”,我们感受到了他 急迫的心情。那一声“哦”,是何等的失望;当鲁侍萍 亮明身份之后 ,那一声“是你?”又是多么的惊喜。 表面看周朴园态度的忽然转变确实让人难以理 解 ,但 当我们把周朴园当时的处境联系起来就豁然开 朗了:周朴园是违心地逼迫鲁侍萍离开 自己,离开周 家。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严厉的态度之下,蕴含着 的却是爱的心酸和无奈,因为周朴园现在已有妻子, 还生有儿子周冲。尽管繁漪很不$11N,儿子对他敬而 远之,家庭生活并不如意,但这毕竟是一个家,在当时 当地是一个有地位有声望的家庭,他要维护这个家 庭 ,要维持现在这个家庭的正常秩序,要维系夫妻、父 子等多种关系,自然只有牺牲鲁侍萍,只有强忍痛苦 , 狠下决心逼迫鲁侍萍离开,又一次地忍痛割爱,尽管 他是多么的不愿。从中看出周朴园是受着怎样的煎 熬:明知与繁漪没什么爱情,又不忍家庭破碎;明明爱 着鲁侍萍,而又硬要逼着 自己违心地赶走鲁侍萍。这 是一个重感情 、懂道义的真君子的唯一选择。 实际上,周朴园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妻妾成群 ,但 是他并不花心,一生自觉恪守着几十年后才实行的一 夫一妻制,我们不说他是先行者,但至少可以说他对 爱是专一的。再者,周朴园赶走鲁侍萍决非刻薄寡 恩、无情无义。他想到了鲁侍萍今后的生活 ,拿钱给 她养老,甚至路费、用费都归他负担,也算仁至义尽。 我们不要听到“钱”就说它臭 ,是金钱第一,是拜金主 义。应该认为,不管在当时还是在现在,弥补愧歉的 最有效方式恐怕只有对今后的生活作妥善安置。鲁 侍萍说“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4 J,实在 是误解了周朴园的良苦用 t5。当然也可以说周朴园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把子女教育好是对鲁侍萍的最 好补偿,但这实在是不切实际的空谈,是柏拉图式的 理念。如果周朴园不拿钱出来对鲁侍萍有所安顿 ,而 只是作些 口号式的承诺,那才是彻头彻尾的虚伪。因 此,周朴园从维护现在的家庭出发 ,违心地赶走鲁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2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 l1卷第 3期 萍,有他不得已的苦衷 ,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人们 不能只看到他表面的严厉冷漠,看不到他内心的酸楚 无奈;不能只看到他表面的冷酷无情,看不到他内心 滴淌着血。周朴园很痛苦,痛苦得只能作痛苦的选 择。为了弥补,为了补偿,他真心实意想帮鲁侍萍,这 是大丈夫所为。可叹他为爱的付出并未得到鲁侍萍 及世人的理解,真是冤枉。 三、周朴园之典型性 传统的观点是:作为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少爷,周 朴园30年前为了和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结婚,在 大年三十风雪交加的夜晚,极其残忍地把遭受自己凌 辱的鲁侍萍及其襁褓之中的婴儿赶出家门。鲁侍萍 为找女儿四凤再到周家,30年后又见到了给 自己造成 莫大痛苦的周朴园。她关窗的举止和无锡口音,使周 朴园感到奇怪,由此引出了30年前的往事。周朴园 听着鲁侍萍叙述的遭遇,心中阵阵隐痛,因自以为最 隐秘的丑恶行径有人知晓而冷汗涔涔,感到害怕紧 张,因为在他看来 ,同“下人”有一些什么关系是有损 门第的,所以他对欺凌鲁侍萍的卑鄙行径必须掩饰。 于是30年来,一直保留着鲁侍萍喜欢的家具,保留着 鲁侍萍因生周萍受了病要关窗户的习惯,喜欢使用那 时的旧雨衣、旧衬衣,甚至“破格”提拔鲁侍萍这个 丫 头为“前妻”,他打听鲁侍萍的坟墓,表示要为她修墓, 似乎在深情地怀念已死的鲁侍萍。并提醒世人要清 醒地认识到,周朴园因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 到寂寞孤独,所以“他对鲁侍萍的思恋、怀念,便成了 他后半生用来 自欺欺人、经常咀嚼的一种感情了。这 既可填补他丑恶空虚的灵魂,又可显示他的多情、高 贵” ,既使他的精神得到了解脱,又维护了他的名声 地位。他的怀念也许是真的,但是十分廉价而自私 的。他为了逃避鲁侍萍的谴责,口口声声表白自己不 忘旧情 ,可当鲁侍萍试探他是否想见一见,他连忙说 : “不,不,不用。” 这就把他人性的冷酷,灵魂的丑恶 暴露得淋漓尽致。当他知道眼前的鲁妈就是鲁侍萍 时,立即翻脸不认人,声色俱厉,以至于最后凶相毕 露,辞退四凤、鲁贵,声称“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 家来”,最后拿出5 000元支票,希冀平息鲁侍萍的旧 恨新仇。颇为自豪的是,经过30年悲惨遭遇、痛苦经 历的磨练而变得坚强勇敢的鲁侍萍,对残酷的现实有 清醒的认识,她看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在周朴园面前 不亢不卑,没有哭哭啼啼的乞求怜悯,她把支票毫不 犹豫地撕了,她撕得好!撕碎了周朴园虚伪的面具, 撕碎了资本家人生的信条,撕出了鲁侍萍刚强的性 格,撕出了鲁侍萍30年风雨中磨练出来的不屈精神, 也撕出了中国劳动妇女的骨气和尊严。 笔者以为,对周朴园人性认识的传统观点大有偏 颇。苏轼说过:“不识庐山真面 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 作为当事人的鲁侍萍,确实受到了很大的伤 害,一生遭遇也很悲惨,值得同情。但同情代替不了 事实,感情不能代替理智,人们不能因同情鲁侍萍而 不顾事实真相。应该理智地看到,鲁侍萍是处在巨大 的感情漩涡之中,难免感情用事,把一切责任归咎于 周朴园是自然而然的。但旁观者清,人们要把谴责的 锋芒对准那个时代,周朴园那个封建家庭,以及以他 那个家庭为代表的封建社会,免伤无辜,使周朴园负 屈衔冤。而凡看《雷雨》的旁观者,对周朴园恨之入 骨,大都基于这样一个认识:作为资本家的周朴园心 狠手辣,不择手段 ,赚昧心钱,发昧心财,集残忍与狡 猾于一身,毫无仁义道德可言,于是认定他在家庭、爱 情上不可能有多好一 反动的阶级本性决定了一切。 其实这种认识是自《雷雨》问世以来相当长一段时期 内阶级斗争是社会的主要矛盾的产物,是以阶级斗争 为纲、政治挂帅的产物,而忽视人性的一面,显然有失 偏颇。社会与家庭 、政治与爱情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生 活领域,如果混为一淡,来个同理可证,是不合逻辑, 也是不合实际的。如果说反动阶级绝没有真正的爱 情,显然是滑稽可笑的。 一 般说来,大凡在外与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 人,比一般人更希望有温暖的家庭,以此作为他们憩 息疲惫身躯的港湾,养精蓄锐的驿站,这是符合心理 学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希望在外打拼,在家还要打 斗。如果家庭生活不如意,他们大致会出现两种情 况,一是咀嚼回味过去,特别是到了晚年;二是出外寻 求安慰或刺激。而过去之值得咀嚼回味,必然有值得 的地方。那么什么才是值得的呢?就其本人而言,应 该是美好的,有价值的,自己特别珍视的,由此可以推 出这样的结论:周朴园怀念过去,纪念鲁侍萍,那么他 与鲁侍萍结合的过去,在他心 目中是美好的,有意义 的,也是他特别珍视的,是在他的心灵深处烙下了深 深的印迹的。可见,周鲁二人的结合是发乎真情,两 情相悦,不可能是玩弄欺辱。 再说,周朴园要填补他空虚的心灵,使精神得到 解脱,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是很多的。周朴园如果妻妾成群的话,这 “群”中完全可以有一个与周朴园感情相通、百头偕老 的“芳草”。可周朴园把自己深深地埋在了对往事的 追忆之中,因为他深深地爱着鲁侍萍,“而周朴园对侍 萍的怀念 ,又直接成为他在感情上排斥另一个女人的 潜在的心理基因”o L41人世间有百媚千红,他只爱鲁侍 萍那一种,于是几十年如一日地保留着鲁侍萍留下的 习惯,几十年如一日地保留着鲁侍萍喜欢的东西,几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杨青苗 论周朴园私生活及其典型性——对传统学术观点的 73 十年如一日地喜欢使用那时的旧雨衣、旧衬衣,甚至 不顾繁漪的感受,公然把鲁侍萍的相片摆在柜台上端 详咂摸,显然这不是矫情,也决不是他知道鲁侍萍会 回来才故意伪装的,即使是矫情而能坚持长达 3o年 , 也可以说比很多人都高尚得多。 从另一方面看,如果周朴园仅仅为了填补或者解 脱心灵的空虚,完全可以把第一个正宗的妻子(那个 门当户对的阔小姐)的习惯保 留下来,甚至把她的遗 物摆出几样来,可是周朴园没有这样做。这不仅说明 了封建门第观念、包办婚姻害了鲁侍萍,害了阔小蛆, 也害了周朴园,而且更说明了周朴园曾经沧海 ,与阔 小姐难以碰撞出爱情的火花。曹禺先生在谈《雷雨》 时说,周朴园“结过两次婚,第一次是个阔小姐,抑郁 而死⋯⋯”¨ 阔小姐之抑郁,值得我们思考,或许从侧 面证实了周朴园对鲁侍萍用情的专一执着。同理,周 朴园要在世人面前显示他多情高贵,要维护他的名声 地位,应该怀念那个阔小姐才合情合理、名正言顺 ,为 什么偏偏找到既不能显示多情高贵,又不能维护名声 地位的“下人”鲁侍萍呢?如此说来,周朴园不但坏, 而且很笨,笨到要用丑恶行径来掩盖罪恶 ,笨到要用 有损门第声誉的事情来维护名声。其实周朴园并不 笨,他是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人,资本主义本身较之 封建主义就前进了一大步,而且周朴 园也没有精神 病。所以传统的看法实际上是陷入了逻辑推理的二 难尴尬境地 ,即是说周朴园怀念鲁侍萍必然有损名声 地位,要掩盖罪恶就必然不会向世人显露他与下人鲁 侍萍的关系。也就是说,周朴园如果认为与下人有什 么关系是有损门第的话,那么他就决不可能去怀念有 损名声地位、又暴露他丑恶行径的鲁侍萍,更不可能 怀念几十年。事实上,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周朴园与鲁 侍萍是情相通、心相印,在强大的封建势力笼罩下自 由结成的连理,并且他为此付出了一生的爱。这爱是 真挚的、纯洁的、可贵的,并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 的。如果囿于事件本身,而不管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一 叶障目就横加指责,甚至连别人坚持不懈、持之以 恒长达30年如此执着的那一点追忆、仅有的那一点 安慰也不放过,那就太残忍了。 当然,爱不等于拥有,更不等于长久占有。3o年 前,周朴园拥有过又失去了;30年后,似乎可以失而复 得,他没有得,不是他不想不愿,而是不能得。因为周 朴园当时以为鲁侍萍已死,他已经娶妻生子。他有再 娶的自由和权利,我们不能要求周朴园从一而终,正 如不能要求鲁侍萍也从一而终一样,但是,一旦重组 了家庭,就责任在肩,道义在身,哪怕他的家庭并不如 意都要死守,委屈自己,负责到底,这是有责任感的大 丈夫所为。人们可以说他迂腐,但他迂腐得可爱。所 以当鲁侍萍再次来到身边的时侯,他痛下决心,赶鲁 出门,爱的反常也显出至爱。《雷雨》中周朴园得知鲁 妈就是鲁侍萍之后那“半晌” ,便是他思想上激烈的 矛盾斗争的过程,也是他作出痛苦的选择的过程。他 最终选择了道义,当然这种道义有别于政治上 的道 义。就是这一选,也只因这一选,便使周朴园万劫不 复,今后还要永远地“遗臭”下去。如果周朴园选择了 爱情而不顾道义,我们又会怎样评价他呢?看来周朴 园难逃遭受谴责的厄运,即使他采取逃避政策,也难 逃懦夫的骂名。 笔者以为,审视周朴园,首先应把他当作人 ,一个 自然的人和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有七情六欲、食人间 烟火的人,是生活在封建家庭 、封建社会的人 ,其次才 看他的阶级属性,看他是资本家。如果摈弃了作为特 定时代的人性的因素,将有失公理,有违逻辑,有悖事 实,文学也就远离了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室 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M] 北京:人 民教育出版社,1986.115,l19. [2]中学语文室.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学参考书[M] 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l996 65 [3]刘艳,刘俊.曹禺剧作《雷雨》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 ,1996.126. [4]中学语文室.高中语文第四册 ·雷雨(节选)[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119—124. [5]苏轼.题西林壁[A].宋诗鉴赏辞典[c].上海:上海辞书出 版 社 .1998.42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本文档为【论周朴园私生活及其典型性——对传统学术观点的批判】,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8314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8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5-10
浏览量: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