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

举报
开通vip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指南TechnicalGuideforApplicationofManufacturedSandinConcretes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武汉理工大学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2009年3月前言根据湖北省交通厅科技项目《机制砂在山区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研究》(2003570~+~7)的研究成果,课题组经广泛调查研究,在认真总结应用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规程和规范,征求有关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机制砂的生产与检验,机制砂的质...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
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指南TechnicalGuideforApplicationofManufacturedSandinConcretes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武汉理工大学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2009年3月前言根据湖北省交通厅科技项目《机制砂在山区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研究》(2003570~+~7)的研究成果,课题组经广泛调查研究,在认真总结应用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规程和规范,征求有关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机制砂的生产与检验,机制砂的质量标准,机制砂普通混凝土与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及验收等。本指南由主编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负责具体解释。本指南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函寄解释单位。本指南主编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联系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材料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道路材料研究所,邮编:430070。本指南参编单位: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本指南主要起草人员:周明凯、李北星、白云山、曹传林、叶志华、喻业裴、路为。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目录TOC\o"1-2"\h\z\uHYPERLINK\l"_Toc214264227"1总则PAGEREF_Toc214264227\h1HYPERLINK\l"_Toc214264228"2术语PAGEREF_Toc214264228\h2HYPERLINK\l"_Toc214264229"3机制砂的生产与检验PAGEREF_Toc214264229\h4HYPERLINK\l"_Toc214264230"3.1机制砂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PAGEREF_Toc214264230\h4HYPERLINK\l"_Toc214264231"3.2机制砂的检验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PAGEREF_Toc214264231\h5HYPERLINK\l"_Toc214264232"4机制砂的质量标准PAGEREF_Toc214264232\h6HYPERLINK\l"_Toc214264233"4.1分级与规格PAGEREF_Toc214264233\h6HYPERLINK\l"_Toc214264234"4.2质量标准PAGEREF_Toc214264234\h6HYPERLINK\l"_Toc214264235"5机制砂的试验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PAGEREF_Toc214264235\h9HYPERLINK\l"_Toc214264236"5.1  试样PAGEREF_Toc214264236\h9HYPERLINK\l"_Toc214264237"5.2试验方法PAGEREF_Toc214264237\h9HYPERLINK\l"_Toc214264238"6机制砂普通混凝土PAGEREF_Toc214264238\h10HYPERLINK\l"_Toc214264239"6.1原材料PAGEREF_Toc214264239\h10HYPERLINK\l"_Toc214264240"6.2配合比设计PAGEREF_Toc214264240\h11HYPERLINK\l"_Toc214264241"7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PAGEREF_Toc214264241\h14HYPERLINK\l"_Toc214264242"7.1基本规定PAGEREF_Toc214264242\h14HYPERLINK\l"_Toc214264243"7.2原材料PAGEREF_Toc214264243\h14HYPERLINK\l"_Toc214264244"7.3配合比设计PAGEREF_Toc214264244\h18HYPERLINK\l"_Toc214264245"8机制砂混凝土的施工与验收PAGEREF_Toc214264245\h22HYPERLINK\l"_Toc214264246"8.1基本规定PAGEREF_Toc214264246\h22HYPERLINK\l"_Toc214264247"8.2原材料管理PAGEREF_Toc214264247\h22HYPERLINK\l"_Toc214264248"8.3混凝土搅拌PAGEREF_Toc214264248\h23HYPERLINK\l"_Toc214264249"8.4混凝土运输PAGEREF_Toc214264249\h24HYPERLINK\l"_Toc214264250"8.5混凝土浇筑PAGEREF_Toc214264250\h25HYPERLINK\l"_Toc214264251"8.6混凝土振捣PAGEREF_Toc214264251\h27HYPERLINK\l"_Toc214264252"8.7混凝土养护PAGEREF_Toc214264252\h27HYPERLINK\l"_Toc214264253"8.8混凝土拆模PAGEREF_Toc214264253\h29HYPERLINK\l"_Toc214264254"8.9质量验收PAGEREF_Toc214264254\h30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1总则1.1为适应公路建设对机制砂不断增长的需要,促进和规范公路领域机制砂的生产与应用,保证机制砂混凝土的质量,特制订本指南。1.2本指南适用于公路领域各等级机制砂预拌混凝土、现场搅拌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的生产、质量控制和检验。1.3在按本指南配制混凝土和生产混凝土制品时,除应执行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2术语2.1人工砂(manufacturedsand,orsyntheticsand)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的统称。2.2机制砂(manufacturedsand,orcrushed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在4.75mm以下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石的颗粒,亦称破碎砂。2.3混合砂(blendsand)由机制砂和天然砂混合制成的砂。2.4石粉含量(rockfines,microfines,rockdustsorrockfillerscontent)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2.5泥块含量(claylumpcontent)机制砂中原粒径大于1.18mm,经水浸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00μm的颗粒的含量。2.6亚甲蓝MB值(methylenebluevalue)用于判定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颗粒含量主要是泥土还是与被加工母岩化学成分相同的石粉的指标。2.7压碎指标(crushingvalue)用于检验机制砂在自然风化和其它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及控制其颗粒形状的技术指标。2.8碱集料反应(alkali-aggregatereaction)指水泥、外加剂等混凝土组成物及环境中的碱(Na+和K+)与集料中碱活性矿物成分在潮湿环境下缓慢发生并导致混凝土破坏的膨胀反应。包括碱-硅酸盐反应和碱-碳酸盐反应。2.9胶凝材料(cementitiousmaterial,orbinder)用于配制混凝土的硅酸盐水泥与粉煤灰、磨细矿渣、沸石粉和硅灰等矿物掺合料的总称。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配比中的用量,通常以其占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比(质量比)表示。2.10粉体材料(powdermaterial)机制砂混凝土中胶凝材料与石粉的总称。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2.11水胶比(water-binderratio)混凝土配制时的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之质量比。当使用液体外加剂(如减水剂)时,混凝土实际用水量的计算还应考虑外加剂的含水量。在高强或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中,常以胶凝材料用量的概念取代传统的水泥用量,并以水胶比取代传统的水灰比,作为判断混凝土密实性或耐久性的一个宏观指标。2.12水粉比(water-powderratio)机制砂混凝土中水与胶凝材料和石粉质量之和的比值。2.13机制砂普通混凝土(manufacturedsandnormalconcrete)以机制砂为全部细集料配制的强度等级小于等于C45的水泥混凝土。2.14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manufacturedsandhighstrengthconcrete)以耐久性为基本要求,并满足工程其他特殊性能和匀质性要求,用水泥、机制砂、碎石、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和水等配制而成的水泥混凝土。本指南特指C50~C80强度等级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在配合比上特点是掺加优质的矿物掺合料和高效减水剂,采用较低的水胶比和较少的水泥用量,并在制作上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使其达到良好的工作性、均匀性、密实性和体积稳定性。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3机制砂的生产与检验3.1机制砂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3.1.1矿山选择1.新建砂场应做好矿山资源的勘察工作,应避免选用覆盖土层较厚、夹层含泥较多、母岩强度低以及岩石分层成片状等质量差的矿山。2.经现场取样,用于机制砂加工的母岩不应具有潜在碱集料反应活性,抗压强度不宜低于80MPa。宜使用洁净、质地硬质、无软弱颗粒及无风化石的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石英岩、辉绿岩和玄武岩等岩石生产机制砂,不宜使用泥岩、页岩、板岩等岩石生产机制砂。3.石料场确定后,应人工或机械清除表面覆盖土层或软弱风化层,使岩层裸露。在开采时,应防止泥土、风化岩、树根、草皮等杂物混入。3.1.2机制砂生产1.制砂机安装应离采石场爆破区150m~200m以外,确保开采与制砂作业安全。2.机制砂的生产是将块石,经若干次的破碎后,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其粗碎、中碎一般分别采用鄂式破碎机与反击式破碎机或圆锥式破碎机,细碎制砂机宜选用冲击式破碎机、棒磨机等,不宜采用单纯的锤式破碎机。3.机制砂生产工艺参数应按设备的特性进行优化,并应加强设备的维护,及时更换易磨损设备,稳定机制砂的质量。制砂机的进料粒度一般控制为20mm左右,机制砂的细度模数通过调试振动筛的角度和筛孔尺寸进行控制,机制砂中石粉含量按除粉工艺和设备特点,选择合理工艺参数进行控制。4.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应通过干法或湿法除粉工艺进行调整,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除粉设备。干法除粉利用收尘设备可控制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在7~10%,采用选粉设备适用于各级机制砂生产。湿法除粉应选用轮式洗砂机,不宜选用螺旋洗砂机。5.加工好的机制砂在连续10次(每小时抽样1次)抽样检测,至少有9次的细度模数与10次抽样的细度模数平均值相差不大于0.2。6.机制砂应按规格、级别分别堆放,机制砂的堆放场地要求清洁硬化。为防止颗粒离析,出料皮带上宜喷洒适量水,干砂堆料高度不易超过5m,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粉尘飞扬,污染环境,避免泥土等杂物混入。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3.2机制砂的检验规则3.2.1  检验分类1.出厂检验机制砂生产过程中,每批产品应按同规格、同级别进行出厂检验。机制砂的出厂检验项目为:颗粒级配、细度模数、泥块含量、石粉含量(含亚甲蓝试验)、松散堆积密度、压碎指标。2.型式检验机制砂应进行型式检验,同时向有关管理部门备案。机制砂的型式检验项目为:碱集料反应、母岩抗压强度、颗粒级配,细度模数、泥块含量、石粉含量(含亚甲蓝试验)、有害物质、压碎指标、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有下列情况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投产和老产品转产时;b)原料资源或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时;c)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d)国家质量监督机构要求检验时。3.2.2  组批规则按同规格、级别、适用等级及日产量每600t为一批,不足600t亦为一批;日产量超过2000t,按1000t为一批,不足1000t亦为一批。当确认产品质量比较稳定时,可按1000t为一批。3.2.3  判定规则1.检验(含复验)后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本规定的相应类别规定时,可判定该批产品合格。2.检验中质量指标若有一项不符合本指南相应级别的要求时,则应从同一批产品中加倍取样,对不合格要求的项目进行复验。复验后,该项指标符合本指南要求时,可判定该批产品合格;仍然不符合本指南的要求时,则该批产品降级使用或判为不合格。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4机制砂的质量标准4.1分级与规格4.1.1分级机制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Ⅰ级宜用于强度等级≥C60的混凝土;Ⅱ级宜用于强度等级C35~C55及抗冻、抗渗或其它要求的混凝土;Ⅲ级宜用于强度等级≤C30的混凝土。4.1.2规格机制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分为粗砂、中砂二种规格,其细度模数分别为:粗砂:3.7~3.1中砂:3.0~2.34.2质量标准机制砂的质量标准应符合本指南第4.2.1条~第4.2.8条的规定。4.2.1颗粒级配机制砂按60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以质量百分率计,下同)分成二个级配区(见表1),其颗粒级配应处于表4-1中的任何一个区以内。机制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数字相比,除4.75mm、600μ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表4-1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区方孔筛筛孔边长尺寸(mm)9.504.752.361.180.600.300.15累计筛余(%)Ⅰ区010~040~565~3585~7195~75100~85Ⅱ区010~030~050~1070~4192~65100~80注:1)当采用机制砂的颗粒级配不符合表1的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经试验证明能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经相关部门认可后方允许使用。2)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区砂。当采用Ⅰ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3)对于泵送混凝土用砂,宜选用中砂。4.2.2泥块含量和石粉含量机制砂中的泥块含量应符合表4-2的规定;机制砂经亚甲蓝法试验MB值判定后,石粉含量应符合表4-2的规定。4.2.3有害物质机制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沥青等杂物。机制砂中如含有云母、轻物质、有机物、氯化物、硫化物及硫酸盐等有害物质,应符合表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4-3的规定。表4-2机制砂中泥块含量和石粉含量限值项目指标Ⅰ级Ⅱ级Ⅲ级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5≤1.0≤2.01)石粉含量(按质量计,%)MB<1.40或合格≤5.0≤7.02)≤10.03)MB≥1.40或不合格≤2.0≤3.0≤5.0注:1)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机制砂泥块含量应不大于1.0%。2)石粉含量大于7%但小于10%情况下,根据使用部位和用途,经试验证明能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经相关部分认可后方可使用。3)石粉含量大于10%但小于15%情况下,根据使用部位和用途,经试验证明能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经相关部分认可后方可使用。表4-3机制砂中的有害物质限值项目指标Ⅰ级Ⅱ级Ⅲ级云母含量(按质量计,%)<1.0<2.01)<2.01)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1.0<1.0<1.0有机物(用比色法试验)合格合格合格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以SO3质量计,%)2)<0.5<0.5<0.5注:1)有抗冻、抗渗要求的混凝土,机制砂中云母含量不应大于1.0%。2)机制砂中如发现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则要进行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后,方能采用。4.2.4压碎指标机制砂的压碎指标应符合表4-4的规定。表4-4机制砂压碎指标项目指标Ⅰ级Ⅱ级Ⅲ级单级最大压碎指标(%)<20<25<304.2.5岩石抗压强度机制砂母岩强度首先应由生产单位提供,火成岩不应小于100MPa,变质岩不应小于80MPa,水成岩不应小于60MPa。对配制C50及以上混凝土的机制砂,其母岩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1.5。4.2.6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机制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应符合如下规定: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大于1350kg/m3、空隙率小于47%。4.2.7碱集料反应在碱集料反应试验前,首先应采用岩相法检验碱活性集料的品种及所含活性矿物的类型和数量。当检验出集料中含有活性二氧化硅时,应采用快速碱硅酸反应法和砂浆长度法进行碱活性检验;当检验出集料中含有活性碳酸岩时,应采用岩石柱法进行碱活性检验。机制砂不得具有潜在碱活性。4.2.8磨光值路面和桥面混凝土所用机制砂,还应检验砂浆磨光值,其值宜大于35,不宜使用抗磨性较差的泥岩、页岩、板岩等水成岩类母岩品种生产机制砂。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5机制砂的试验方法5.1  试样机制砂的取样、试样数量、试样处理应按《建筑用砂》(GB/T14684)有关规定执行。5.2试验方法5.2.1机制砂的颗粒级配,细度模数、泥块含量,石粉含量(含亚甲蓝试验),有害物质,压碎指标,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等试验应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和《建筑用砂》(GB/T14684)的规定执行。5.2.2机制砂的母岩抗压强度试验应按《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规定执行。5.2.3机制砂碱活性的岩相法、砂浆长度法检验应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的规定执行,快速碱硅酸反应法检验可按《建筑用砂》(GB/T14684)的有关规定执行,碱-碳酸盐活性检验方法应按《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执行。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6机制砂普通混凝土6.1原材料6.1.1水泥1.水泥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11.2.1条的规定;道路硅酸盐水泥应符合《道路硅酸盐水泥》(GB13693)的规定。2.C30及以下混凝土宜选用32.5级水泥,C35~C45混凝土宜选用42.5级水泥。6.1.2机制砂1.机制砂应符合本指南第4章规定;路面混凝土用机制砂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3.4.1条中Ⅱ级以上(含Ⅱ级)砂的规定。2.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宜控制在2.3~3.7范围。3.当采用的机制砂级配不符合本标准4.2.1条技术要求,或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宜考虑采用机制砂与适宜细度模数的天然砂按一定比例掺配的混合砂,以满足不同要求的混凝土。4.不应简单地通过堆积密度或空隙率的大小来判断机制砂级配的好坏,因为机制砂一般级配不良,但由于其中较高的石粉含量,导致其堆积密度增大,空隙率减小。5.配制C30及以下混凝土用机制砂应符合Ⅲ级砂的规定,石粉含量宜控制≤10%(MB<1.4时),压碎指标<30%;配制C35~C45混凝土用机制砂应符合Ⅱ级砂的规定,石粉含量宜控制≤7%(MB<1.4时),压碎指标<25%。6.机制砂中含有5%~10%的石粉,宜作为改善普通中低强度特别是泵送中低强度机制砂混凝土和易性的手段,配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越低、流动性越大,机制砂石粉含量宜控制越高。6.1.3粗集料粗集料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11.2.3条的规定;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机制砂混凝土的粗集料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3.3.1条中Ⅱ级以上(含Ⅱ级)碎石的规定。6.1.4矿物掺合料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机制砂普通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的品种宜为粉煤灰、矿渣粉、磷渣粉等。粉煤灰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中Ⅱ级以上(含Ⅱ级)粉煤灰的规定,矿渣粉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8046-2000《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的规定;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机制砂混凝土的粉煤灰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3.2.1条中Ⅱ级以上(含Ⅱ级)粉煤灰的规定。磷渣粉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1的规定。表6-1磷渣粉的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细度(80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5密度,(g/cm3)不小于2.8比表面积,(m2/kg)不小于300活性指数,(%)7d不小于5028d不小于70流动度比,(%)不小于95含水量,(%)不大于2.0三氧化硫,(%)不大于4.0P2O5,(%)不大于3.5烧失量,(%)不大于3.0安定性合格6.1.5外加剂外加剂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JG/T223)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11.2.5条的规定。6.1.6水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JGJ63-2006《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6.2配合比设计6.2.1基本要求1.机制砂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11.3节的规定,满足设计和施工的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凝结速度及硬化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能等质量要求。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2.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4.1节的规定。3.机制砂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的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6.2.2配制强度混凝土配制强度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3.0.1节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附录F-4的规定进行确定。6.2.3配合比设计参数选取1.机制砂配制混凝土的水灰比仍基于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中天然砂混凝土强度水灰比与强度关系式进行计算。2.机制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仍基于天然砂混凝土根据坍落度要求进行初选。在不掺减水剂下,达到相同坍落度,机制砂混凝土比相应天然砂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宜适当增加,并且石粉含量越高,用水量越大,具体增加量由试验确定。为避免由于机制砂混凝土用水量的提高而增大水泥用量,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宜掺用减水剂,若掺有减水剂,则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有最佳石粉含量范围,一般为7%~10%。3.机制砂混凝土单位水泥用量根据上述计算的水灰比和选取的用水量计算得到。与天然砂混凝土相比,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无需增加水泥用量。特别是配制水灰比较大的中、低强度塑性混凝土或大坍落度混凝土时,机制砂的高石粉含量对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节约水泥用量非常重要,同时可利用机制砂中的石粉解决高强等级水泥配制低强度等级或大坍落度混凝土时的混凝土强度富余过大与和易性较差之间的矛盾。4.机制砂普通混凝土选取“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完全出于和易性考虑时,可代之以“最大水粉比”和“最小粉料用量”的概念。5.与相同情况天然砂配制的混凝土相比,机制砂普通混凝土的砂率宜较天然砂混凝土高2%~4%。机制砂普通混凝土的砂率不宜按天然砂混凝土砂率的选取方法直接选取,而应根据机制砂自身细度模数、颗粒级配、石粉含量,并按所选水灰比(同时参考水粉比)及碎石最大粒径通过试验确定。用于泵送混凝土应相应增加砂率。6.机制砂表观密度一般较天然砂大,导致机制砂混凝土容重高,因此在采用假定容重法进行配合比设计计算时,机制砂混凝土的假定容重应控制约比相应的天然河砂混凝土高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约20~40kg/m3。7.机制砂配制混凝土的减水剂掺量应按机制砂中石粉含量的高低酌情增减,可近似地按混凝土中粉体材料质量(胶凝材料与石粉质量之和)百分比确定。8.机制砂配制对抗冻性有较高要求的混凝土时,应充分考虑机制砂品质的影响,并可通过掺入适量引气剂提高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冻性。9.机制砂配制混凝土时,矿渣粉、粉煤灰等掺合料的掺用可不考虑石粉含量的高低,并且机制砂中的石粉可替代粉煤灰作掺合料使用,其掺量可在胶凝材料质量的10~20%范围通过试验确定。6.2.4配合比的试配、调整1.机制砂配制混凝土的砂率优选试验宜按“五点法”进行,即在砂率范围34%~42%范围内每间隔2%选取一个砂率进行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试验,以混凝土的和易性达到最佳为合理砂率。机制砂细度模数越小、级配越好、石粉含量越大,合理砂率越小。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粘聚性良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取较小的砂率,以保证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干燥收缩。2.机制砂配制混凝土的和易性对用水量的改变和砂率的变化比较敏感。一旦机制砂级配不良、砂率选择不当、用水量偏高、减水剂掺量过高,易造成机制砂混凝土在出机、卸料过程中离析、振后易泌水,在配合比设计和调整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7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7.1基本规定7.1.1高性能混凝土必须具有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必须满足结构的承载安全可靠。关于C50、C55和C6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强度设计值、弹性模量、剪变模量、泊松比等设计指标,可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3.1.3、3.1.4、3.1.5、3.1.6的规定取值。7.1.2高性能混凝土设计应保证结构的耐久使用,应针对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和预定功能进行耐久性设计。应选用适当的水泥品种、矿物掺和料以及适当的水胶比,并采用适当外加剂。7.1.3根据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应符合下列一种或几种技术要求,具体指标见表7-1。表7-1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要求耐久性项目技术要求碱骨料反应无危险早期抗裂(平板试件抗裂性等级)Ⅲ级及Ⅲ级以上碳化深度≤15mm抗硫酸盐侵蚀(5%Na2SO4干湿循环)≥150次抗氯离子渗透性56d龄期的6h总导电量≤1000或28d龄期氯离子扩散系数(RCM法)≤4.0×10-12cm2/s抗冻等级≥F3007.1.4应重视收缩和徐变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关于C50、C55和C6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应变和徐变系数的终极值,可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表6.2.7的规定取值。7.2原材料7.2.1水泥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1.水泥应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P·Ⅰ、P·Ⅱ)或普通硅酸盐水泥(P·O),其中的混合材料宜为矿渣或粉煤灰;配制C50、C55混凝土宜采用42.5级水泥,28d胶砂强度不宜低于50MPa,也可采用P·O52.5级水泥;配制C60~C80混凝土宜采用52.5级水泥,28d胶砂强度不宜低于58MPa。2.高性能混凝土不得采用立窑水泥。为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耐久性,水泥的技术要求除满足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水泥比表面积不宜超过350m2/kg,不得超过400m2/kg;水泥熟料中C3A含量不应大于8%;水泥中碱含量(按Na2O当量计)宜≤0.6%,应≤0.8%;水泥中Cl-含量对于钢筋混凝土应≤0.10%,对于预应力混凝土应≤0.06%。7.2.2矿物掺和料1.高性能混凝土所用的矿物掺和料可为粉煤灰、磨细粒化高炉矿渣粉(简称矿渣粉)、硅灰、天然沸石粉以及复合矿物掺和料等。掺和料必须品质稳定、来料均匀,来源固定。粉煤灰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的规定,磨细粉煤灰应符合《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中5.1条的规定;矿渣粉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规定;硅灰、天然沸石粉应符合《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中5.1条的规定;矿物掺合料还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11.2.6条的规定。2.粉煤灰(包括磨细粉煤灰)在符合标准规定的基础上,还应符合下列规定:粉煤灰来自燃煤工艺先进的电厂;应采用F类粉煤灰,不得采用C类粉煤灰;宜选用Ⅰ级粉煤灰,如达不到,仅应允许细度、需水量比和烧失量三项指标中有一项为Ⅱ级粉煤灰指标,除此之外,不允许采用其它情况的Ⅱ级粉煤灰和Ⅲ级粉煤灰。3.矿渣粉在符合标准规定的基础上,还应符合下列规定:比表面积应≥350m2/kg,但过细的磨细矿渣粉也不利于控制水化热温升和防裂,一般宜≤550m2/kg;需水量比应≤100%;28d胶砂活性指数应≥95%。4.硅灰宜用于配制特殊高强或高耐磨、耐久性混凝土,单掺硅灰会增加低水胶比高性能混凝土的自收缩,并不利于降低混凝土温升,在大体积高性能混凝土中应慎用。在采用硅灰时,一般应与其他矿物掺和料复合使用,复合比例应经试验确定。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5.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掺和料复合而成的磨细矿物掺和料,其效果通常能明显优于单一矿物掺和料。复合掺和料应有合格的产品标准或经过有关部门鉴定的性能检测证明并附有组成成分和使用说明,不得添加对混凝土有害的成分。为避免增加混凝土的自收缩和温升,复合磨细矿物掺和料也不宜过细。7.2.3机制砂1.机制砂宜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质地均匀坚硬、级配合理的中、粗砂,其细度模数宜在2.6~3.2之间。2.配制C50、C55混凝土应使用Ⅱ级及以上级别机制砂,石粉含量宜控制≤7%(MB<1.4时),泥块含量≤1.0%,压碎指标<25%;配制C60~C80混凝土应使用Ⅰ级机制砂,石粉含量宜控制≤5%(MB<1.4时),泥块含量≤0.5%,压碎指标<20%。3.机制砂的其他质量标准应符合本指南4.2节的规定。7.2.4粗集料1.粗集料成型宜采用冲击式反击破碎石机,粗集料应选用质地均匀坚硬、级配合理、粒形良好、线膨胀系数较小的洁净的碎石。2.进行粗集料供应料源选择时,应进行岩石的抗压强度检验。岩石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2。施工过程中碎石的强度可用压碎指标控制,碎石的压碎指标不应大于12%。3.进行粗集料料源选择时还必须对粗集料的碱活性进行检验,应首先采用岩相法检验,若粗集料含有碱-硅酸反应活性矿物,其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10%。不得采用可能发生碱集料反应的活性粗集料。4.配制C50、C55混凝土的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配制C60~C80混凝土的粗集料最大粒级不宜大于20mm。5~20mm粗集料宜分两级(5~10mm和10~20mm)、5~25mm粗集料宜分两级(5~16mm和16~25mm)储存、运输、配合、计量。级配范围应符合表7-2的要求。表7-2粗集料的颗粒级配(累计筛余,%)连续级配公称粒径(mm)方筛孔(mm)2.364.759.516.019.026.531.55~1095~10080~1000~150———5~1695~10085~10030~600~100——5~2095~10090~10040~70—0~100—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5~2595~10090~100—30~70—0~50注:路面混凝土用粗集料级配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3.3.2条的规定。5.粗集料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500kg/m3,紧密空隙率宜小于40%,吸水率应小于2%(用于干湿交替或冻融循环下的混凝土应小于1%)。6.粗集料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循环浸泡法进行检验,试样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率对混凝土结构不应超过8%,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不应超过5%。7.粗集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表7-3的规定。表7-3粗集料的有害物质含量限值(%)序号项目技术要求1针片状颗粒含量(%)泵送≤5,非泵送≤82含泥量(%)不应大于1.0,宜小于0.83泥块含量(%)≤0.254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0.55Cl-含量(%)≤0.02注:粗集料中如含有颗粒状硫酸盐或硫化物,则应进行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满足要求时方可使用。7.2.5化学外加剂1.所采用的外加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的产品,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T8076)、《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JG/T223)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11.2.5条的规定。外加剂用于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还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附录F-2的规定。2.各种外加剂应有厂商提供的推荐掺量与相应减水率、主要成分(包括复配组分)的化学名称、氯离子含量、含碱量,以及施工中必要的注意事项如超量或欠量使用时的有害影响、掺加方法和成功的使用证明等。3.机制砂混凝土宜采用减水率不小于18%的高效减水剂,并具有保证混凝土1h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大于30mm的能力。C55及以上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要求采用低碱、高减水率、保坍效果好、低收缩率比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以降低用水量,增加矿物掺和料掺量,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与耐久性。所用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的减水率应在25%以上,30min减水率不应低于20%。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4.高效减水剂与水泥之间应有良好的相容性,相容性可采用《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方法》(JC/T1083)中净浆流动度法和Marsh筒法进行对比试验,以及采用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力学性能对比试验加以确定,相容性试验结果应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5.当混合使用高效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剂、膨胀剂等外加剂时,应事先专门测定它们之间的相容性。6.应采用具有规模合成外加剂母料能力的外加剂生产厂,并根据外加剂化学成份、产品质量及其稳定性,结合使用环境、施工条件,综合技术、经济性比较确定,不得采用仅有复配能力的生产厂生产的外加剂。7.外加剂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根据使用环境、施工条件、混凝土原材料的变化进行调整。外加剂供应商应提供针对具体工程调整外加剂应用性能的服务。7.2.6水混凝土拌合用水和养护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7.3配合比设计7.3.1基本要求1.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11.9.3条的规定。2.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要求,确保其施工要求的工作性以及结构混凝土的强度、抗裂性和耐久性。3.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单方用水量不宜大于175kg/m3;胶凝材料总量宜采用450~600kg/m3,其中矿物掺和料最大用量对于硅酸盐水泥不宜大于胶凝材料总量的40%,对于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大于胶凝材料总量的30%;宜采用较低的水胶比,不应大于0.38;砂率宜采用37%~45%;混凝土中可溶性碱总含量不宜大于3.0kg/m3;钢筋混凝土中氯离子总含量(包括水泥、矿物掺合料、粗集料、细集料、水、外加剂等所含氯离子含量之和)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5%,预应力混凝土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高效减水剂掺量应根据坍落度要求确定。4.对抗冻性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一般宜采用优质的引气剂或能适量引气的引气型减水剂。当水胶比小于0.30时,可不掺引气剂;当水胶比不小于0.30时,宜掺入引气剂。高性能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混凝土的含气量应根据抗冻等级的要求经试验确定,应达到4%~5%的要求。5.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工程配合比应经计算、试配和调整,对设计和施工要求的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试验验证后,方可确定。7.3.2配制强度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应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1.2倍,不宜高于设计强度等级的1.4倍。7.3.3配合比设计参数选取1.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主要通过水胶比以及选取不同品种和掺量的矿物掺合料进行调节。水胶比宜采用0.24~0.38,并随强度等级的提高而降低。在降低水胶比的同时,必须限制硅酸盐水泥用量,不足的粉料量用矿物掺合料补充。通常C80混凝土以掺有硅粉的复合矿物掺合料为主,C70混凝土以掺磨细矿渣为主,C50~C60混凝土以掺优质粉煤灰为主。2.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可按表7-4,并结合表7-5的规定进行选择。表7-4配合比设计参数表强度等级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kg/m3)砂率(%)外加剂掺量(%)C500.38~0.32450~50037~45试验最佳掺量C550.37~0.31470~520C600.36~0.30490~530C700.32~0.26510~550C800.30~0.24540~580注:①水胶比中的水,应包括液体外加剂中的水。②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取值宜略高,非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取值宜略低。机制砂细度模数越小、级配越好、石粉含量越大,合理砂率越小。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粘聚性良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取较小的砂率,以保证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干燥收缩。③外加剂掺量宜根据外加剂品种,结合试验确定的最佳掺量进行选择。3.不同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通过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高性能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占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率宜按表7-5控制。表7-5矿物掺合料占胶凝材料用量的百分率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矿物掺合料种类水泥品种P·Ⅱ硅酸盐水泥(不大于%)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大于%)粉煤灰(F类Ⅰ级)3020磨细粒化高炉矿渣粉4030硅灰1010沸石粉1010复合矿物掺合料40304.需水量很大的矿物掺和料,如硅灰、沸石粉等不适合于单掺,宜与其他矿物掺和料复合使用。如将大掺量粉煤灰(不小于胶凝材料总重30%)与占胶凝材料总重5%左右的硅粉复合,能明显增强这种混凝土抗氯离子侵入的能力和早期性能。5.如果机制砂的石粉含量或细度模数、级配发生变化,应及时进行砂率的调整。原则是,同一配合比用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范围不宜超过±0.2,石粉含量变化范围不宜超过±2.0%,否则应对配合比中的砂率进行调整。6.由于机制砂的表观密度一般较天然河砂大,导致机制砂混凝土容重高,因此在采用假定容重法进行配合比设计计算时,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假定容重应控制在2500±20kg/m3,约比相应的天然砂高性能混凝土高30~40kg/m3。7.机制砂配制预应力混凝土时,应考虑机制砂及所含石粉对混凝土弹性模量、徐变和收缩值的影响。7.3.4配合比计算、试配和调整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按下列步骤计算(以干燥状态集料为基准;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的掺量均以胶凝材料总量百分率计)、试配和调整:1.核对供应商提供的水泥熟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混合材种类和数量等资料,并根据设计要求,初步选定混凝土的水泥、矿物掺合料、集料、外加剂、拌合水的品种以及水胶比、胶凝材料总用量、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的掺量。2.参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计算单方混凝土中各原材料组分用量,并核算单方混凝土的总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是否满足7.3.1条要求。如不满足,应重新选择原材料或调整计算配合比,直至满足要求为止。3.采用工程中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和搅拌方法,通过适当调整混凝土外加剂用量或砂率,调配出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符合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试拌时,每盘混凝土的最小搅拌量应在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25L及以上。该配合比作为基准配合比。4.改变基准配合比的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矿物掺合料掺量、外加剂掺量或砂率等参数,调配出拌合物性能与要求值基本接近的配合比3~5个。拌合物性能主要包括坍落度、扩展度、坍落度经时损失、凝结时间、抗离析泌水等,试验方法应按《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和《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的规定执行。5.按要求对上述不同配合比混凝土制作力学性能和抗裂性能对比试样,养护至规定龄期时进行试验。其中,抗压强度试件每种配合比宜制作4组,标准养护至3d、7d、28d、56d时试压,试件的边长应采用150mm,试验方法按《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执行。抗裂性对比试验可参照《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附录A2中平板试件法进行。条件许可时,重大工程关键混凝土还宜进行绝热温升试验,并采用温度-应力试验机评价不同配比混凝土开裂敏感性。6.从上述配合比中优选出拌合物性能和抗裂性能优良、抗压强度适宜的一个或多个配合比各成型一组或多组耐久性试件,按规定养护至规定龄期时进行试验。混凝土抗冻性按《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的快冻法进行;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附录B1规定的RCM快速非稳态电迁移法进行;混凝土电通量、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按《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混凝土碳化试验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进行。氯离子扩散系数检测56d龄期,电通量检测56d龄期,抗硫酸盐侵蚀、抗冻性和碳化试验检测28d龄期。7.预应力混凝土还应进行抗压弹性模量、收缩和徐变试验。混凝土弹性模量、收缩和徐变测定值应符合设计要求。抗压弹性模量、自由收缩和徐变试验按《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进行。8.根据上述不同配合比对应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抗压强度、抗裂性以及耐久性能试验结果,按照工作性能优良、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要求、经济合理的原则,从不同配合比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配合比作为理论配合比。9.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拌合混凝土,测定混凝土的表观密度。根据实测拌合物的表观密度,求出校正系数,对理论配合比进行校正(即以理论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乘以校正系数后获得的配合比作为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按下式计算: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校正系数=实测拌合物密度值/理论配合比拌合物密度值10.当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或耐久性能试验结果不满足设计或施工要求时,则应重新选择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或矿物掺合料用量,并按照上述步骤重新试拌和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直至满足要求为止。11.当混凝土原材料、施工环境温度等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12.结合搅拌站试生产,对理论配合比进行生产适应性调整,最终确定施工配合比。8机制砂混凝土的施工与验收8.1基本规定8.1.1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都应对混凝土性能进行检验。8.1.2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和施工的质量控制,除了符合本指南要求外,还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和《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有关规定。8.1.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的规定。8.1.4机制砂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施工要求与天然砂混凝土施工基本相同,但受机制砂特点和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特性的影响,有其特殊之处。8.1.5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应制定严密的施工技术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并采取以下关键措施重点保证质量:结构表层混凝土的振捣密实与均匀性;混凝土的良好养护;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或钢筋定位的准确性;混凝土裂缝控制等。8.2原材料管理8.2.1原材料应按本指南6.1节、7.2节的质量要求采用。宜在相对固定、具有一定规模的供应网点采购。原材料入场前,应提供型式检验报告和批量出厂检验报告。原材料入场后,应经材料管理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取样检验合格,并办理交验手续后方可使用。在工程进行过程中,应实施原材料质量抽检。8.2.2各种原材料应有固定的堆放地点和明确的标识,标明材料名称、品种、生产厂家、生产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或进场)日期。原材料堆放时应有堆放分界标识,以免误用。8.2.3混凝土用水泥、矿物掺和料等宜采用散料仓分别存储。袋装粉状材料在运输和存放期间应用专用库房存放,不得露天堆放,且应特别注意防潮。8.2.4不同品种的外加剂应在专用仓库或固定场所妥善保管,分别存储,并应做好标记,粉状减水剂应注意防潮,液体减水剂应注意防止沉淀和分层。8.2.5集料堆场应事先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混凝土用集料,在运输或工地贮存时,应使其不受污染。如果集料有离析时,必须重新拌和,以符合规定的级配要求。当混凝土采用多级粗集料时,粗集料应实行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使用粗、细集料时,应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引起砂、粗集料含水量的变化。8.2.6机制砂进场时,应按机制砂出厂检验同等批量进行进场复检并进行分级评定。复检的项目包括:颗粒级配、细度模数、泥块含量、石粉含量(含亚甲蓝试验)、松散堆积密度、压碎指标。并应采取措施保证机制砂的质量稳定,并加强机制砂的颗粒级配、细度模数、石粉含量(含亚甲蓝试验)的经常性检测。不同来源的机制砂应分别堆放,同一来源的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范围不应超过±0.2,石粉含量变化范围不应超过±2.0%。否则,应分别堆放,并调整配合比中的砂率后使用。8.3混凝土搅拌8.3.1机制砂混凝土宜采用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拌制,不得使用自落式搅拌机,搅拌时间应比天然砂混凝土延长30s,可控制在90~120s,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可取上限范围。8.3.2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严格按设计配合比要求进行称量,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掺合料等)±1%;化学外加剂(高效减水剂或其它化学添加剂)±1%;粗、细骨料±2%;拌合用水±1%。所有原材料除水可按体积称量外,其余均应按照重量称量。8.3.3混凝土施工前,应采用现场原材料对配合比进行复盘,以验证现场原材料的质量稳定性。搅拌混凝土前,应严格测定粗、细集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引起的粗细集料含水量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一般情况下,含水量每班宜抽测2次,雨天应随时抽测,并按测定结果及时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8.3.4化学外加剂可采用粉剂和液体外加剂,当采用液体外加剂时,应从混凝土用水量中扣除溶液中的水量;当采用粉剂时,应适当延长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30秒。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8.3.5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时,可增加水泥和砂子用量10%,或减少粗集料用量1/3,并保持水胶比不变,以便搅拌机挂浆。在下盘材料装料前,搅拌机内的拌和料应全部卸清。搅拌设备停用超过30min时,应将搅拌筒彻底清洗后才能重新拌和混凝土。8.3.6高性能机制砂混凝土原材料的投料顺序宜为:粗集料、细集料、水泥、矿物掺和料投入(搅拌约30s)→加拌和水(搅拌约30s)→加入减水剂(搅拌约60s)→出料。当采用其他投料顺序时,应经试验确定其搅拌时间,保证拌和均匀。8.3.7冬季施工时,应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低于5℃。炎热夏季施工时,可采取在骨料堆场搭设遮阳棚、采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或采用冰屑部分代替水或在晚间搅拌混凝土等措施,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不高于30℃。8.3.8机制砂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出机混凝土的拌和质量,加大坍落度、扩展度的检测频率。8.4混凝土运输8.4.1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保证浇筑过程连续进行。不得采用机动翻斗车、手推车等工具长距离运送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8.4.2应保持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平坦畅通,并加强调度,减少运输时间,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8.4.3应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转载次数和运输时间。从搅拌机卸出混凝土到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以不影响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为限。混凝土从加水拌和到入模的最长时间,应由试验室根据水泥初凝时间及施工气温确定,并宜符合表8-1的规定。表8-1混凝土拌合物运输时间限值(min)气温T(℃)无搅拌运输车有搅拌运输车20<T≤30306010<T≤2045755≤T≤106090精品精品可编辑可编辑精品可编辑8.4.4机
本文档为【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熊猫图文
公司专注课件、范文、教案设计制作等。用户至上,受到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公司秉着用户至上的原则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格式:doc
大小:289KB
软件:Word
页数:41
分类:
上传时间:2021-11-03
浏览量: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