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护理分析

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护理分析

举报
开通vip

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护理分析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血栓患者中的护理方法。方法:将46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对照组在介入治疗完成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23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中部分溶解开通的为12例,完全溶解开通的为4例,介入治疗的有效率仅为69.7%,而观察组23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中部分溶解开通的为15例,完全溶解开通的为7例,介入治疗的有效率达到...

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护理分析
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血栓患者中的护理方法。方法:将46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对照组在介入治疗完成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23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中部分溶解开通的为12例,完全溶解开通的为4例,介入治疗的有效率仅为69.7%,而观察组23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中部分溶解开通的为15例,完全溶解开通的为7例,介入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95.7%,其中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7%,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介入治疗下肢动脉血栓的治疗效果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关键词】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治疗;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25-02 下肢动脉血栓是一种大面积血栓,通常是由血管痉挛或刺激导致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并将动脉堵塞引起的,具有发病急的特点[2]。下肢动脉血栓会使得患者的下肢坏死,严重的甚至会有生命危险。过去对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的治疗方法多为血管外科手术,这种治疗方法不仅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大,而且治愈率较低,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而介入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治疗方法,不仅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而且治愈率较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我科对从2010到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46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对从2010年4月到2013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46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的信息进行了采集,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8岁,年龄最大患者为82岁,平均年龄为61岁。这46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均按照国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来进行诊断,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1.2 方法 将这46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都采用介入治疗。具体方法为:使用改良的Seldinger技术,对患者血栓肢体的动脉进行穿刺,采用5F导管来进行造影,一般造影部位为栓子上方股动脉或髂外动脉,在确定好栓塞部位后,就可以将尿激酶通过导管注入到栓塞部分中,注入速度控制在10000U/min,在血栓部位被溶解开通后,再在血栓内进行溶栓治疗,每天持续进行2小时,持续5天。对照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给予常规护理,而对观察组患者则提供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和并发症均按照我国医学协会的标准进行判断。 1.3 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统计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则使用方差进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在对照组23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中部分溶解开通的为12例,完全溶解开通的为4例,介入治疗的有效率仅为69.7%,而观察组23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中部分溶解开通的为15例,完全溶解开通的为7例,介入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95.7%,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的23例患者中,仅出现了2例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7%,分别为牙龈出血以及黑便;而对照组的23例患者中,共出现了5例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7%,主要包括穿刺部位血肿、造影剂迟发型过敏反应以及消化道出血 等,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n) 3 护理方法 3.1 术前护理 在进行介入治疗手术前,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为后续的治疗做好准备。同时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尿液检查和血液检查,对患者进行碘过敏试验,保证患者以良好的身体状态开始介入治疗。一般来说,患者在手术前都会产生紧张或焦虑等不良情绪,这时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多多交流,详细说明手术过程,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免对手术过程造成影响。 3.2 术中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通过心电监护仪等设备密切监控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身体情况,因为在手术过程中进行溶栓的时间会比较长,这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肠道出血等并发症[1]。若患者出现剧烈疼痛,则可给予患者安定或强痛定,以消除患者的疼痛症状。手术过程中还应当检测患者下肢皮肤的温度,观察其颜色变化及脉搏情况,若出现异常则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3 术后护理 手术完成后,应当压迫穿刺部位20分钟左右,在确认没有出血后再利用绷带进行包扎,包扎完成后用沙袋压迫患者穿刺部位8小时左右,让患者平卧在床上。在术后要随时观察患者足背动脉的波动、皮肤的颜色等是否正常,同时在溶栓后要对患者进行凝血常规检验,监测其血溶和纤溶等指标。 4 讨论 下肢动脉血栓作为一种常见的老年人疾病,具有发病急和症状严重等特点。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方法,可以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到血栓部分,使得溶栓药物迅速发挥作用,大大提升了治疗效果[3]。而且介入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对患者造成的痛苦较小,而且可以很好地避免出血过多的情况,若是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则可以大大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组实验通过将46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提供优质护理,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结果为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7%,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7%,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9.7%,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7%,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提供优质护理的观察组在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上都优于对照组,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晓娟.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与护理[J].当代医学,2012(36):120. [2]千艳红,张玮,赵巧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手术治疗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05):314-315. [3]凌蓉,陈云涛,李立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J].四川医学,2013(03):446-448. [4]李莲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置入术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104.
本文档为【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护理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732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KB
软件:Word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5-01
浏览量: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