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

举报
开通vip

田野调查报告Documentserial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田野调查报告解读陕北山村——清涧县王宿里村住户调查前言2009年7月24日,由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名学生组成的陕北调研小组,坐上了前往西安的列车,在走过2110公里后到达西安。然后,他们于次日转车前往清涧县老舍古镇,再入住到王宿里村,与当地的陕北农民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其中六人被分成两组,分别对刘仕强和刘进军两户农家进行调查。通过对两户人家经济、耕作和生活等各种情况进行记录,以及对其他村民进行采访...

田野调查报告
Documentserial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田野调查报告解读陕北山村——清涧县王宿里村住户调查前言2009年7月24日,由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名学生组成的陕北调研小组,坐上了前往西安的列车,在走过2110公里后到达西安。然后,他们于次日转车前往清涧县老舍古镇,再入住到王宿里村,与当地的陕北农民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其中六人被分成两组,分别对刘仕强和刘进军两户农家进行调查。通过对两户人家经济、耕作和生活等各种情况进行记录,以及对其他村民进行采访,从而对该村和农户的状况进行记录和调查。一、自然环境王宿里地处清涧老舍古乡,在黄河和无定河交界处,是少有的盆地地形,四围崇山峻岭连绵起伏,底部绿树葱茏,鸟语花香。许多山坡,风化非常严重,半山腰以下的沟侧面都有一种被冲刷过的痕迹,经常可以见到残留的坍塌体。在山沟中,经常可以看见长势繁茂的沙柳和狼牙刺。而山坡上面分散地点缀着一些绿色,显得既单薄又无助。该村参天古树特别多,不仅有成片的千年枣树,还有老槐树、桩树等。绿树掩映之中,一排排原汁原味的旧窑洞,一座座古风犹存的四合院,一条条静谧的村中小路,一片片果蔬飘香的农家田园,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风情。村口山上筑有山寨,寨中有多个烽火台。王宿里属于山坡型,村庄建设在一条较长的山梁上,很多农户窑洞建在山峁一侧,建设基本上是呈扇形展开。二、历史典故王宿里的村名是有典故的。相传秦王李世民曾带兵经过此地,并在此地夜宿。他躺在村边石崖下的一块石头上看书,但蚊子叮咬不断,于是他让人点燃艾草熏蚊子,果然石头上再也没有蚊子出现。后来这块石头便被命名为“无蚊石”,至今这块久经风雨侵蚀、斑驳沧桑的石头仍静静地伫立在路旁。当然,这块石头其实已经不是当年的无蚊石,曾经的无蚊石已经被破坏掉了,现在放那的只是后来找来的,没有什么防蚊神效。李世民第二天出发离开时还种下一棵枣树,后来此树开花落仔,经历千年而不倒,而种子洒落的周围也生长出新树,现在成了当地着名的千年枣树林。当地村民为了纪念秦王,遂将村名改为王宿里,因得此名。当年此地寇匪盛行,当地人为了抵御寇匪在山上修建了寨子,取名为秦王寨。后来李自成带着起义军也到过这里,村里至今还有他用过的拴马桩、下马石、坐朝砵等。这些传说其实都无从考证,不过清代士子王庆纶曾作有《王宿里》一诗,隐隐透露着该村与帝王之间幻渺的渊源。诗云:谷狭云深曲径通,秋原萧索夕阳中。松涛翻翠摇青峰,枣实凝丹映彩虹。大石尚留王者迹,荒村饶有古人风。国人沙碛寒烟乱,旋雁飞飞芦荻丛。三、风俗习惯地处黄土高原东麓的陕北,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主要融合带,绵延纵横近千里的黄土高原和起伏上下近千米的沟壑峁墕不仅孕育了华夏古文明,而且至今仍保藏和储存着许多优秀文化传统,奔腾不息的黄河及其支流无定河哺育和滋养着这方水土的人民。自然地理上的隔绝,让陕北这块土地上可以幸运地保存下来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俗仪式,这些已在中华大地几近消迹的活化石般的礼俗仪式在陕北这里却生根发芽,深深地之植根于陕北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到陕北大地的黄土中。1.婚礼陕北民间的婚礼由择亲、相亲、定亲、送日子、迎亲等五礼组成,前四礼与周秦“六礼”中的前五礼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相当,而迎亲则增加了许多仪式内容。陕北人结婚一般不喜欢攀高就富,门当户对好过日子。择亲时,传统要通过媒人了解对方情况,但如今很多年轻人也不通过媒人这一道道了,但择亲还是或多或少地需要考虑四个方面的情况。一为嗅门色,所谓门色,即对方家族有没有狐臭史,尤其是对方有无;二为探人气,所谓人气,即本人的人品和家庭在当地的地位;三为考八字,即考察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配;四为算“倒问骨学”,不过这已慢慢淡化了。经过择亲的程序之后,如果双方应下了,即可进行相亲。一般先是男方主妇到女方家去看一下,如果觉得满意,男方便邀请女方到家里会面,女方看一下男方家住的窑洞、了解一下家庭收入和看一下公婆待人接物如何。男方给女方做饸饹面,如果女方吃了饸饹,就表示答应了,如果不吃,则说明相亲觉得不满意。相亲就相当于古代“六礼”中的问名和“纳吉”。经过相亲,如果双方同意婚事,则择日定亲定亲时要请喝定亲酒,男方还要给邻居送礼,成为“和庄礼”,现在年轻人喜欢称为“公证费”。定亲的时候,男方双方要互送礼物,被称为“递把柄”,一般多为金银饰物。定亲之后,双方家长商定结婚吉日,称为“商话”,,送日子那天还要商定彩礼的数量。陕北人称迎亲为“引人”,有“等亲”和“迎亲”两种形式。“等亲”就是新郎官本人不亲自去接新娘,而是呆着家里等家人和亲友把新娘接回来。“迎亲”则是新郎和迎亲队伍一起去接新娘。启程前每人一般要喝一碗红豆小米粥,寓意和美幸福。出发时,鼓乐手在前,紧跟着的是手捧着10个催妆馍馍的送礼者,新郎在中间,后面是抬着彩礼的帮手。出门时,一般要鸣炮三响,鼓乐班奏乐,一路上不停地吹打。到达女方家之后,女方要过目彩礼,而新年则坐在男方送来的被褥上脱下娘家的旧衣裳,穿上婆家的新衣物。新娘洗漱打扮好后,新娘母亲端来一盆蒸好的饽饽,放在新娘面前,将饽饽一个个地堆放在新娘的周围,此举称为“围饽饽”,寓意多子多福。酒席过后,男方接新娘回去,如果很近则一般步行,稍远则骑驴或者坐花轿,少数较富有的坐轿车。但坐车有一个缺陷,汽车速度较快,难以向路人和街坊邻居展示排场,所以一般汽车进村,新郎、新娘以及迎亲、送亲队伍都下车步行。在迎亲途中如果遇到其他的迎亲队伍,由于当地的路都很狭窄,所以会发生“抢花路”的现象。两支队伍相遇,往往会友好地互换花朵或发夹之类的小首饰,表示互相祝福。当迎亲队伍进村,路经一户人家,如果这户人家支持并祝福这场婚礼,则在门前放鞭炮,放的鞭炮越大,炮响越久,则表示越支持。如果迎亲队伍进村,炮响不断,炮声连天,则意味着这一人家在当地声望很高。快到家门时,就会进行“背新娘”仪式。新郎背起新娘往家走,而亲朋好友则戏玩他们,三三两两站在新郎面前轻轻地将他们往后推,或几人成圈,将其围在中间不得动弹。新郎则要努力地冲出重围将新娘背回家,虽离家不足百步,但新郎往往被拖上半个来时辰,直至筋疲力尽,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会累到气喘嘘嘘不得不把新娘放下。以前老一辈的,当新郎把新娘背回家当即进行“拜天地”,但渐渐这一步被取消了,新郎直接把新娘背入洞房。这里的“入洞房”不是行房礼,而是指入新婚窑洞房。在洞房内,由婆婆主持仪式:首先是“抓四角”,新郎新娘争抢预先放在炕席四角下的红枣、花生和糖果等,然后,新娘要坐在炕上,名曰“坐帐”,婆婆新娘又进行一次“围饽饽”,接着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婆婆为两位新人“上头”,即老者手持木梳,把新郎新娘的头发搭在一起,有的地方称其为“结发”。当所有的这些仪式完成,新郎和新娘就喝交杯酒,完后开席。下面我们将以刘叔家的大儿子刘程飞的婚礼为例子,叙述婚礼的大概过程,以及整个婚礼举办过程中的各项开销。结婚之前,要定亲,定亲的礼金依男方家庭条件决定,刘叔家给了3000元。到了结婚的日子,要给正式礼金,至少是8800元以上。这个结婚的过程还要请来专门的摄像师进行拍摄,记录整个过程,我们也是看着视频跟刘叔他们一起回忆。女方出嫁前,专门请化妆师到家里好好打扮一番,男方要给女方准备三金(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一银(手镯),还要给女方亲戚每人一百(这个也是由家庭条件决定)。男方到女方家里接亲,要用轿车,而且这里的风俗是至少八辆以上。女方在出门之前,要吃十个大馍馍,两个离母糕,在床的被子的两侧,还要各放一个红枣和两个鸡蛋。女方还要为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刘叔家媳妇的嫁妆有:一台洗衣机,两个皮箱,一个柜子,五床铺盖(男方也准备了四床。这里被子之类的是嫁妆的重点,可能是因为这里冬天寒冷气候的缘故),一个电磁炉。女方还要大肆宴请亲戚。出门后,需要专门的乐队一路吹唱。到了男方所在村口,汽车开不进去,新郎要背着新娘一直走到家门口,而新郎的朋友们会设置重重障碍。一路阻挠,拉住新娘,甚至推搡新郎。一路上,村里人可以放男方准备好的鞭炮,放得越多,代表男方越有人缘。这次12家人放了。到了新郎家门口,新娘要与婆婆相互喂菜喝酒,预示以后的生活和气美满,此外,还要把头贴在一起梳头发,这也是预示着以后生活的和谐。进了家门,会有两个小孩送上热毛巾给新郎新娘洗脸。在视频里,新郎还跟自己婶婶扭起了秧歌,现场气氛极为热烈。接着男方也要宴请宾客,菜肴至少八大碗。当然也有传统的闹洞房。花费一览表项目价钱(元)定金3000礼金8800烟约10000租车1800摄像4003金1银约3000炮竹400乐队1000酒席约2500其他4000总计349002.丧礼陕北丧礼依旧保持着许多古代丧礼的礼仪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一般的丧礼包括以下环节和过程:初哭。初哭是确认亲人已经去世的时候爆发性的大哭。老人断气后身边的子女亲人要痛哭,而不在身边的亲人接到死讯之后也要痛哭,陕北人称此为“送终”。据说,如果亲人不嚎啕大哭,死者来生将转世为哑巴。装殓。装殓有小殓和大殓之分。小殓指的是为死者洗发、洗脸、剪指甲等一系列梳洗整理和为死者换上寿衣。寿衣的数量为单数,要把单衣、夹衣、外套穿齐全,外面还要穿上罩袍,齐齐整整。大殓一般在第二天举行,指的是把死者的遗体放进棺木。遗体入棺后,要用香、纸和谷禾等把棺材四周填满,再放置一个装有木炭、五谷、铁块的小白布口袋,用作辟邪。入殓后,棺材盖先虚掩着,一般按照阴阳先生算定的时辰用棺钉把棺盖钉上封死,称其为“严殓”。严殓前,亲人们最后一次瞻仰死者遗容,这时候是最为悲伤的。而且,如果死者是女性,则必须等娘家亲属看过遗容之后才能进行严殓。严殓过后,棺材盖就不得再打开了。报丧。死者小殓之后,子女及其亲属要迅速将死讯通知亲属和邻里乡亲,此举称为“报丧”。当地人在报丧的同时,一般还向邻里乡亲散发孝巾,所以报丧又称“散孝”。散孝一般由“揽头”负责,揽头按照亲属给的名单,逐家散孝,散孝者不得入家门,而是站在门外,高声喊:“某某人老客了!”然后,将孝巾递给接待者。孝巾是用白布做成的布条,吊唁时扎在头上或者系在腰间。孝巾的尺寸是按照死者与生者的辈分亲疏制定的,一共有五个等级:(1)丧礼办事人员为8寸;(2)左邻右舍为1尺2寸;(3)死者的干儿子、义弟妹、亲家侄子为1尺8寸;(4)死者的孙女婿、侄女婿、外甥女婿、姨外甥、叔伯外甥为2尺4寸;(5)死者的外甥、亲侄子、女婿为2尺8寸。散孝名单上有的是根据死者生前的遗嘱拟定的,有些亲属可能关系比较疏远或者紧张而未被列入。所以,其实散孝实际上就成为了亲属关系亲疏的一次认证。守灵。即孝子们在临时搭建的灵棚里坐守死者的灵柩和牌位。守灵时,孝子们要定时烧纸焚香,使得灵棚内香火不断。如果有人前来吊唁,守灵者还得跪拜还礼。守灵当夜,鼓乐班的奏乐不得挺断。如果需要将新死者和已下葬的人合葬就还得举行“请灵“,即将两者的牌位并列供奉祭奠。吊唁。即家人、亲朋好友、邻里乡亲携带香纸祭品前来给死者致哀祭奠。吊唁有两日和三日之分,单葬则两日,合葬则需三日。开始吊唁之日,事主家需设礼房,接收吊唁者送来的祭礼和礼金。吊唁时,吊唁者到灵前焚香、烧纸、叩拜,如果是身份尊贵的同辈或者长辈则行作揖礼,然后家属回拜谢礼。开祭。开祭是家人们的祭奠仪式。通常开祭九次,分别为:早祭两次、晚祭两次、午祭、路祭、河祭、坟祭以及祖祭各一次。开祭时,祭礼的主持一般由4至8名有名望的长者担任,称为礼生。祭奠时礼生们齐声诵读祭文,在礼生“尚飨”、“孝子哭灵”等口令下,孝男孝女依次上祭、叩头、烧香、哭泣,鼓乐手同时奏乐。迎纸火。“纸火”是指纸和植物秸秆扎糊的冥器。买纸火回来时,众孝男孝女同样要跪拜迎接,鼓乐班奏乐,然后摆放在灵前,出殡时一起送至坟前焚化。顺灵。下葬前一晚,走手独奏长号,丧礼的执事把亡人的牌位掀动一下,意即告诉亡灵,一切仪式已经完成了,明天就可以下葬了。出殡。出殡一般在黎明时举行,通常要赶在太阳下山前落土埋葬。出殡前要给亡灵洗浴梳妆,而孝子们除去一部分的孝饰,梳理一下头发。然后抬棺出殡,出殡队伍的顺序依次为长子(或长孙)扛着引魂幡走在最前面,次子捧着牌位,接着是一队的鼓乐手,跟随棺材后的是各类纸火、挽联和花圈,紧跟着的是孝男孝女和送葬亲朋好友。下葬。下葬前,用铁勺盛少许油,在篝火上炸一两块油糕,阴阳手持铁勺在墓内走上一圈,此举被称为“呛葬”。然后将棺木缓缓放入墓穴,推入墓窑内安放,众人抢前拥土填穴,孝子们哭成一片,然后安葬结束。3.安土神安土神也就是祭土神,祈求土神降平安,陕北地处黄土高原,举目四望就是黄土。黄土土质松软,山体滑坡、崩塌、,土窑决顶时常发生。灾难发生时,难免人畜伤亡,财产受损也甚为严重。所以,陕北人,尤其是居住在黄土丘陵沟壑上陕北南部如清涧县的人,对土神甚是敬畏。由于黄土就是这个地区的根,陕北人生活的一切都是或多或少地和黄土地扯上了关系。这样,当庄稼歉收、家畜不旺,甚至如久病不愈等情况发生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安土神”。安土神时,先写好土神的主牌位,然后焚香、烧纸、叩拜、念咒,阴阳先生手摇铜铃在窑洞内外手舞足蹈,蹦蹦跳跳。4.祈雨祈雨是陕北民间最常见的一种祭礼,有抽签问卦探知下雨的;有为神灵唱戏的;有放生猪羊以感动神灵下雨的。祈雨歌的歌词:巳时布云午时里下哟,下了海雨救万民哟;你要显功就要今个儿显哟,下了海雨救万民哟;风娘娘调来南风雨哟,下了海雨救万民哟;调来南风下海雨哟,下了海雨救万民哟;天高黄旱无处藏哟,下了海雨救万民哟;午羊无处吃那草哟,下了海雨救万民哟;南海龙王下海雨哟,下了海雨救万民哟。5.剪窗花陕北剪窗花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春节时用于营造节日气氛。春节正是当地妇女们显示剪纸技艺的好机会,一般妇女都会非常积极地准备,节日前不少农户正窑就成了剪纸展览室,剪纸多为寓意吉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保平安的内容;第二类,用于嫁娶时装饰洞房。寓意最深的是窗子中间的囍花和窑洞顶的坐帐花,一般是蛇兔图;第三类,用于宗教礼仪活动的装饰。一般过年都要给神台剪一个门帘贴上。图案上,常用的贯钱、福连万字、鸡、鱼等;第四类,用于制作刺绣、布玩具的底样。常见的有绣花样、鞋花样、针扎样等。6.节日过年:扭秧歌,吃年糕。元月初六:转圆灯。灯由三根高粱秆做成,全村每家每户的灯会集中起来,村民在灯间行走,闹灯会,预示去除病魔,永保健康。正月十五:村里组织秧歌队到清涧县城表演,吃饺子。二月二:龙抬头。每人都在那天剪头发,每家每户炒黄豆,但是现在的人们基本都不炒了。清明节:弄生肖形状的糕。扫祭先人。六月六:吃白馍。八月十五:没有拜月亮的习俗。九月九:吃“疙头”(当地的一种食品)。四、窑洞1.王宿里的窑洞王宿里属于山坡型,村庄建设在一条较长的山梁上,很多农户窑洞建在山峁一侧,建设基本上是呈扇形展开。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十分适宜居住生活。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1进3开,从外面看4孔要各开门户,走到里面可以发现它们有隧道式小门互通顶部呈半圆形,这样窑洞就会空间增大。窑洞建造。窑洞一般窑壁用石灰涂抹,显得白晃晃的,干爽亮堂。窑洞内一侧有锅和灶台,在炕的一头都连着灶台,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炕周围的三面墙上一般贴着一些绘有图案的纸或拼贴的画,陕北人将其称为炕围子。炕围子是一种实用性的装饰,它们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与粗糙的墙壁直接接触摩擦,还可以保持清洁。为了美化居室,不少人家在炕围子上作画。这就是在陕北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炕围画。陕北窑洞的窗户比较讲究,窗户分天窗、斜窗、炕窗、门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纸装饰。它们根据窗户的格局,把窗花布置得美观而又得体。窗花贴在窗外,从外看颜色鲜艳,内观则明快舒坦,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光、色、调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阳光可以自由地透进来。厚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当地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靠崖式窑洞(崖窑):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楼房。下沉式窑洞(地窑):下沉式窑洞就是地下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没有山坡、沟壁可利用的地区。这种窑洞的作法是: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然后再向四壁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人在平地,只能看见地院树梢,不见房屋。独立式窑洞(箍窑):独立式窑洞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窑洞,也有砖拱石拱窑洞。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能自身独立,又不失窑洞的优点。可为单层,也可建成为楼。若上层也是箍窑即称“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房屋则称“窑上房”。窑洞按照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土窑,一种石窑。所谓土窑即是直接在黄土地上开挖成的窑洞,石窑则是在土窑的基础上利用类似建筑拱桥的技术把窑洞的天花板用石头垒起,完全不用水泥,垒好后再进行涂刷形成。一般两三个人的话半个月可以完成一口新窑洞。窑檐一般都是用青石板压起,牛棚猪圈鸡窝就搭在窑畔或院墙外边。这时令,窑沿垴畔坡洼上,已开始矗起一垛垛拱形轮廊的金色的干草堆,像一幅幅康斯泰布尔笔下的风景画。窑洞两侧,挂着一串串红辣椒,黄烟叶。门桩上,交叉风晾着束束选作种子的谷穗、糜穗子,给人新颖别致的韵味。明亮精细的窗户上,贴着红艳艳的剪纸窗花,显得和谐而自然。我们调查时入住的就是相当于独立式的窑洞,具体情况如下:三间主窑洞彼此相挨,与左侧的三个小窑洞一起形成一个庭院,共长12.75米,宽10.65米,主窑正面看呈拱形,洞长8.11米,宽3.51米,外高4.24米,内高3.33米。窑洞门高0.75米,宽0.88米;每口窑洞间隔0.52米,与边角相距0.60米。炕长4.3米,宽1.82米,高0.70米;灶长1.71米,宽1.35米,高0.75米;灶口长0.24米,宽0.22米,高0.25米;侧窑洞三间彼此相挨,长8.47米,宽3.00米,高2.37米,分别为厨房、驴口粮库存、驴圈,每口窑洞宽1.95米,高1.88米;窑洞左侧三个窑洞向外还有一系列组间,呈梯形状,分别为厕所、浴间、猪圈,下底长,上底长0.74米+1.59米,高1.74米,宽3.67米,短高0.86米,斜长1.88米,门高1.67米,宽0.59米;院子门宽2.67米。窑洞不仅可以防火、防噪音,而且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一些农民原本建了新的平顶房,但是不但造价较贵,而且冬冷夏热,很不舒服。2.刘叔家的窑洞俯视图立体图院子四号房厨窑3.家居布置(缺)五、种植在王宿里,土豆是冬天的主粮,而且也拿到市场上出售,红薯一般不会拿出去出售,只留自用。此外粮食作物还有高粱和玉米,一般不能实现粮食自给。而油类作物主要是靠种植向日葵提供,也种有少量花生和芝麻。豆类其他村会种绿豆,但王宿里村民很少种植豆类。蔬菜基本上都能自给,几乎每家每院都有菜园子,七月份菜园子里种着西红柿、茄子、韭菜、芹菜、辣椒、黄瓜等,品种较为丰富,春东时节还会种着菠菜、菜花等。1.土豆土豆的种植时间为每年的四至五月,视当年的降水情况及劳动力的空余时间而定。冬天存放土豆种,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春天深耕平整土地;一般来说,土地是经过了冬耕的,但来年最好还是进行一次深耕,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土豆根系的发展,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之一。春末夏初播种,播种前把大个的土豆切成四至五块,并拌上草木灰(防止切开的土豆接触到氧气水分等从而霉烂),事先在地里挖下一排排的小坑,坑内放适量的肥料,主要是农家肥,也有放磷肥的。一般来说一个坑埋下一两块土豆即可,二十天左右土豆就会发芽。平常不需要太多照看,适当浇水便可。八月份就可以收获了。土豆是当地的主粮,整个冬天的主要食物就是土豆。农户很少会把土豆拿到市场上去卖,同时因为家家户户都种土豆,买不起什么价钱,销量也不高。所以在当地市场土豆的正常价格是每斤五毛钱左右。2.红薯红薯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当地的红薯品种以紫心红薯为主,红薯一般交杂着种在枣林里边,而沙土地最适合种植红薯。三月底四月初就可以开始种红薯了。红薯要先挑种薯,种薯要提前发芽,等到种薯完全长开了再把种薯的枝条(连叶子一起)剪十五厘米长短,再把这些枝条埋到之前翻好并有施肥的地里。3.高粱高粱是听得很多的粮食作物,从小学的课本上就开始接触,但是亲眼见到还是头一回。陕北的高粱一般是农历三月份就种下,种子一部分是上一年的留种,还有一部分是到集市上选购的优良品种。高粱长势很快,到一尺高的时候就可以施肥,通常下雨过后就可以淋尿素。到了农历的六月份,高粱开始结穗,到了八月份,一般的高粱都基本长到了三尺三高,这时,高粱穗达到最饱满的时候,可以收成。刘叔家种有一亩多的高粱,一季高粱能收到两麻包,市场的价格一般是元/斤,但是刘叔家的高粱一般是自留。4.玉米玉米的播种时间与高粱一样是在三月份,如果用之前的老种子,玉米的产量会很低,所以,一般都会买市场上专门栽培的种子。玉米播前应施好基肥,主要是有机肥(在生产中应用较少),也可利用前茬小麦实行秸秆直接还田(应配施适量氮肥,调节碳氮比,加速秸秆腐熟)。种肥主要是速效氮、磷、钾化肥,如磷酸二铵(亩施5公斤——10公斤左右),硫酸钾型复合肥料(45%含量的亩施10公斤——15公斤左右)等。刘叔家的玉米地大概有两亩,去年是种西瓜的地。今年收成了2000多斤,但也同样自留作为储备粮。5.小米小米又名粟,古代叫禾。我国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小米通常在四月份芒种的时候种下,种下不久后就要锄地,以促进其生长。小米的生长中,对尿素的要求较高,刘叔家一亩的小米地,要至少二十斤的尿素。小米的抗旱能力超群,它既耐干旱、贫瘠,又不怕酸碱地。所以在打理上极其方便。而且产量也颇高,一亩地能有两麻袋的收成。6.小麦刘叔家种小麦已是十年前的事情,现在由于红枣的经济效益更好,所以在十年前就把所有的小麦地改种了红枣。7.向日葵在陕北这里,向日葵也是常见的作物。它的种植期短,一般一个月后就可以收成。播种的时间也比较随意,一般在伏天之前都可以种。而且种植极为方便,只需要简单的一两次施肥和浇灌。刘叔家只种了三四分地的向日葵,但是收了两袋,大概一百六十斤左右。同样作为自留食用,我们到刘叔家的时候,他就是用自炒的瓜子招待我们。以下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的收购价格:作物名称价格(元/斤)玉米土豆黄豆~粉条红薯小米小麦8.蔬菜刘叔家的菜园子里一年四季都种着各类的蔬菜,不同蔬菜成熟错落,一地多种,寸土不闲。春前芹菜、韭菜;春后菠菜、白菜;麦前黄瓜、番茄;麦后茄子、豆角;入秋菜花、卷心菜,可谓种类繁多,不让地空。去年刘叔家种植的蔬菜收成如下:蔬菜品种数量(市斤)西红柿60茄子70黄瓜20南瓜150韭菜60芝麻45辣椒全部病死,没有收成9.粮食储备:当地人们由于历史传统,历来以红枣为主要经济作物,一般拿去交易的往往只是红枣,日常食用的基本靠自家种植积累;由于当地土壤、气候、水土等因素,那里特别适合各种旱地作物的生长,尤其是高粱、谷子(小米)、小麦、黄豆、土豆、红豆、米子、绿豆、角豆、向日葵、西瓜、玉米、花生、棉花等。再加上当地生活习惯,每家每天主食基本是以面条+馍馍,所需要的物资基本能够自给,而这些粮食的生产还主要是在枣林的边边角角种植,并没有专门为之留出土地,种植带有随机性(因为几乎所有的土地都种上红枣了),收成后的粮食一般自家消化,只有在产量特别好的时候自家消化不了又怕保存太久会烂掉时才在赶集的时候拿去交易。唯一要购买的便是面粉、食盐以及一些基本的调料。所有的粮食各按各地分别被藏放在当地特色的土瓷缸里,大小不一,下小上大,呈鼓状,在重重的缸盖下保鲜还是比较理想的。以下是以我们调查的老刘家的粮食储备情况:高粱:两百多斤,部分用来养猪;谷子:也就是小米,四百多斤,年有损耗、补益,具体存储时间不明;小麦:1999年种的还有两百多斤,后来因为这种植物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需要的养分比较多,不利于枣树的生长,所以没有再种植,估计还能吃上2-3年;黄豆:存有七八百斤,去年卖掉五百多斤,每斤22元;土豆:存有几十斤,土豆的存量比较少是因为土豆作为一种日常食品消耗比较大,例如当地一天吃两顿,大部分都是洋芋叉叉,或者面条,洋芋就是土豆了,而面条的汤底也是用土豆和辣椒、茄子等做成的,所以尽管每年都会种植土豆,但基本储存不多。再加上土豆保鲜时间有限,时间久了会抽芽;红薯:一百来斤,也是像土豆一样在较大块的枣林空地上种植,甚至在路旁的空地、斜坡上种植;红薯的食用比较灵活,可以作为主食,也可以作为副食;红豆:存有一百斤左右,一般存储以备一些特殊需要,比如一些节日、婚丧等的特别需求;绿豆:所存不多;角豆:两百斤左右,这种往往是在农户家的小菜园里种植,也作为类似土豆的面条佐料;向日葵:还剩二三十斤,元每斤,基本是自家用来炒干当零食待客、食用;玉米:存有两百多斤,主要用来喂养驴;花生:半袋子,大约三四十斤,基本用来榨油食用;棉花:存有十多斤,通过自家纺织制成各种各样的布匹等;面粉:买了六七袋,还剩一袋,50斤/袋,面食在当地基本等同于南方的米饭,消耗量也就相当的大了。六、牲畜1.驴刘叔家里养了一头驴,是和村里的另外一户人家共有的。这头驴现在已经24-25岁了,刘叔养了18年,买的时候两家人花了1300元。这份花费由两家分摊,一共分成10份,刘叔家摊2份,另一家摊8份。这头驴由两家轮流养,轮流用,刘叔家用2天,另一家用6天。这头驴的毛色已经很苍老了,大腿处有些脱毛。我们在2009年7月29日和刘叔一起赶着这头驴去枣林地里犁地,这是它的日常劳动。2.猪刘叔家里养了两头猪,公猪买的时候花了210元,母猪180元。村里的公猪一般比母猪贵,因为公猪的用途多。譬如,村里的老人过世,要杀猪,只能用公猪,不能用母猪,而且公猪的肉也更好吃一点。家里的猪一般要从年头养到年尾,不用饲料,一天喂两次,只是用家里的玉米、糠和草料养,一些剩饭剩菜也会拿来喂。家里的公猪和母猪都搞“计划生育”了,由刘叔自己动手给它们结扎的,据说是不能让它们生小猪仔。公猪平常不挑食,但母猪比较挑食,所以母猪也难养一点。猪一般要养到年底,卖一只半,留半只自家吃。一只卖给杀猪户,另外一只杀了留一半给自己用,另一半卖给村里的其他人,去年杀的猪有240斤。平常家里很少吃肉,只是在过节过年时吃肉,而家里的半只猪的肉就是要留着儿女回来过年吃的。3.鸡刘叔家里养了只母鸡,前后养了2年,小鸡买的时候是5块钱。鸡平常都是放养,不喂养饲料,只是喂一点玉米粒,鸡自己也能找到吃的。母鸡养得好的时候,一天能下一个蛋。刘叔把蛋收藏好,子女来的时候,或者自己去他们那的时候,就把蛋都给他们,自己一般是不吃的。七、经济支柱——红枣枣树起源于黄河中下游的陕西、山西河谷地带的黄河东西两岸,清涧县的枣树种植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而王宿里至今仍保存着千年老枣树群落。红枣是清涧县的支柱产业,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当地的一切农业生产活动几乎都是围绕红枣的种植周期展开的。除了在农业学大寨那一段特殊的时期,枣林被毁掉,换成粮地,其余时间,这一地区从来没有离开过红枣这一主旋律。1.红枣种植品种、温度、湿度、光照、风沙和土壤都深深地影响着红枣的质量和产量。栽植时,首先要选择适宜当地各种条件的红枣品种,要求品种纯正、苗木健壮、根系发达完整的优良苗木。栽前要把根系进行修剪,然后用1-3号ABT生根粉50-100毫克/千克水溶液浸泡1-3小时,这样利于受伤的根系愈合,从而使得枣树发芽早,成活率高。像在清涧县这种土壤气候环境中,要不时地使用加肥更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改良土地,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刘叔一般会施加一些磷肥和农家肥。红枣的生产周期(农历)如下:时间(月)主要工作工作说明一、二月铰枝把影响产量的枝干去掉,一旦留下的枝干过多,枣树开花就会过多,导致幼枣营养供给不足,最后影响枣的产量和质量。三月打农药、去活芽、松土枣树在二月底三月初开始发芽,发芽后不久便开花。在枣树话含苞待放时,需要对枣树喷打农药,以防害虫滋生。同时要去活芽,有选择地去掉一些嫩芽,以免它们抢走枣子的营养,从而影响到红枣的质量和产量。四至八月锄草、松土和追肥尽量清除地表的杂草,保持土地表面的疏松和裸露状态,从而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促进土壤有机物质的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以及减少杂草对水分和养分的竞争。在五月中旬和七月中旬需要在枣树的花期和幼果期各需要追一次。在花期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以提高座果率;幼果期主要施加磷肥,促进果实的增大。其余时间要完成日常性的锄草和犁地松土,偶尔施加一点农家肥。八月底至十月初收枣、晒枣红枣不时同时一起熟的,而是陆陆续续地成熟,所以收完树上所有的枣子一般要持续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左右。打枣时农民都是带点干粮一整天都待在枣林里赶收枣子,收完马上放到院子里晒。红枣是边收边晒,边晒边卖的。枣子晒干后农民的主要农活就完成了,只要找好销路就可以了。十月下旬施肥、秋翻在果实采收后至土壤结冻前要施加一次基肥,并把枣树根部周围的地表翻一下,形成一个半月形,开口向地势高处,这样可以拦蓄雪水,增加土壤含水量。2.红枣收购当地农民收好的红枣销路有三:外地收购商,当地加工厂以及自销外地。自销外地,售价最高,风险最大;外地收购商,价格次之,分级苛刻;当地加工厂收购价最低,但安全便捷。一般卖枣时会把红枣分为五个等级,最高级的枣是特等枣,最次的枣是四等枣。当地的收购价格大概如下:红枣等级红枣价格特等枣10元/斤(500g)一等枣5元/斤(500g)二等枣3元/斤(500g)三等枣元/斤(500g)四等枣元/斤(500g)当地的红枣以一等枣和二等枣居多,特等枣是极少数个大、饱满、质量上乘的枣子,产量很少。一般农民会把大多数较好的枣子卖给外地来的收购商,因为他们的出价比当地的加工厂高。不过他们分级苛刻,经常把很多一级枣作为二级枣收,把很多二级枣作为三级枣收,近年来很多农民都开始另谋销路,不愿意被他们盘剥。哪怕是当地的三级枣,也是非常好的,在很多城市超市里的所谓上乘枣子也只是这里三级枣的水平。刘叔说,我们那些不产枣子的地方吃的很多干瘪小个的枣子其实都是一些收购商来这里收走的不入等的枣子。对于一些质量较差的枣子,收购商出价很低,农民们就选择就近卖给当地的加工厂。3.刘叔种红枣从1980年成家开始,刘叔一直都是主要种枣树、卖红枣。家里的一些坡地上的枣树是很早就有的老枣树,一些是从粮地改回来种枣子之后种上的,还有一些是种子掉在地上自生的。1981年家里的枣树最少,而杂粮种得最多。之前家里收获的枣子都是直接卖给当地收购站,但最近几年,刘叔开始尝试着自己拉红枣出去买。枣子收得差不多的时候,刘叔就把枣子按质量分类,然后雇一辆卡车,卡车吨位视枣子数量而定,拉到外地城市去卖。刘叔也可以说是走遍了大江南北,他把枣子拉到大连,拉到西安,拉到长沙,拉到各个大大小小的城市。找到市内宽阔处,枣子一卸,就在那里开始自己买起来。刘叔到外地卖枣子,一般是不雇人的,自己能忙得过来,不管多么辛苦都可以。之前拉到很多城市都很难卖,有些甚至连路费都赚不回来。后来刘叔把枣子拉到长沙卖,没想到长沙人很喜欢这种枣子,销路很好,于是这几年都是在长沙卖。现在在长沙已经有熟客了。每年车到前联系好,当车刚到,熟客就等着买,一般都是一些批发商。当车把枣子卸下来,刘叔就坐小凳子上,等着人来买。刘叔不但卖批发,也做零售,不过批发价要低于零售价一些。只要有人来买,无论十斤还是八两,刘叔都会卖。一级枣子,也就是最大的,清涧的收购站收购价是5元每斤,在长沙可以买到7元每斤;中等枣子收购站出价3元每斤,而在长沙可以买到卖4-5元每斤;三等的枣子,如果在村里卖给收购站,只能卖到元每斤,而在长沙可以卖到3斤10斤。八、其他兼业——捕蝎陕北这里的蝎子很多,主要分布品种是东亚钳蝎,蝎子的毒蛋白不仅含量高,而且还具有独特的生理活性,临床上主要用于神经系统、脑血管系统,对恶性肿瘤、顽固病毒病和艾滋病等有特殊疗效。在农业生产中,蝎毒主要用于制造绿色农药。所以最近几年,在陕北地区才慢慢兴起了捕蝎。蝎子在白天温度高的时候,会躲在石头缝和洞穴里,到了晚上天气稍凉就会出来活动。所以在夜晚,就能看到拿着捕蝎等工作的村民。捕蝎等能发出一种特殊的白色光,蝎子被光照到就停住不动,这时就可以轻易抓住。捕蝎子是个苦力活,通常要工作整个晚上,一个村民一个晚上一般能抓到四五两,但是因为抓到的蝎子个头一般很小,所以几两的重量,可能都是好几百只的数量,可见这份工作的艰辛。但同时,回报也不错。原来,一斤能卖到155元左右,我们去的七月份是最多的时候,但也还能卖到130元/斤。九、家庭经济收支状况刘进军家近20年来家庭收入主要都是依靠种植红枣,偶尔种点粮食,除此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去年的前面五年收入非常低,平常开支很小,每年能剩下的不足500元。去年收成非常好,9月底至10月用承载量12吨的货车把红枣拉到湖南长沙卖,卖了近9000元。王宿里通电40多年,4毛9/度。水泵用电2毛/度。刘叔家一个月用电基维持在5块一个月。因为白天基本都在地里干活,晚上再看下电视,点的也是一盏小灯泡,有时晚上还经常到树底下聊聊天。这里属于黄土高坡中心地带,属于半干旱地区,比较缺水。像刘叔家一天要用两担水,猪就要用去一担。以前基本都是喝无定河的水,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开始合资装水管引山泉水,每个人交上50元一年,就可以用上山泉水,并可以在家旁边挖水窖储水。刘进军家去年的家庭支出状况:支出项目费用(元)面粉800小米950调味料850香烟1200礼金1000电费100水费50其他800总计5750去年总收入是16700元,总支出是5750元,所以去年的总剩余是10950元。十、刘叔家庭人物1.勤劳的刘叔刘叔,全名刘进军,初中毕业,于1980年与白清连结婚,结婚后不久搬出独立成家,现已53岁。从1980年开始家里就是种24亩地,基本没有改变过。自从初中毕业以来,刘叔都是在家里务农,从来没有出去做过其他工作。而且从1980年开始,刘叔就一直以卖红枣为主要收入方式,除了偶尔几年基于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整,譬如枣子收卖都不好时,刘叔就增加粮食的种植,平时精力放多一点在粮食种植上,枣林子照看的时间减少一点,这样最后粮食多收而红枣少收。1980、1981、1982年三年间每年修一口窑洞,1983年修了院子,至此,现在所住的房子正式完工。在1994年,刘叔又修建了三口窑洞,在房子对面山下,平常少住,一般家里的人都回来没地儿住的时候才会住那里。2.刘叔的儿女身份姓名情况大女儿刘丽丽1981年10月(阴历)出生,初中未毕业便退学。2002年结婚,现有1个6岁女儿,住在清涧县石咀驿,暂时失业。大儿子刘程飞1983年11月出生,初中毕业,现在在清涧县恒安集团做送货司机,每月收入1千多,时有波动。三年前结了婚,现有一2岁儿子。二女儿刘乐1986年12月(阴历)出生,高中未毕业就出来工作了,现在在榆林制衣厂裁衣,每收入1300-1400元。小儿子刘程永1990年3月出生,初中毕业后出外打工,现在在北京做装修工,每月收入维持在1500元。四个儿女每年至少回家一次,而且一般都是过年回来。大儿子刘程飞由于回家方便,所以更常回来。大女儿没有工作收入,一般不给家用,只是回来的时候给二老买些衣服和酒。大儿子虽然工资最高,但每月入不敷出,还得刘叔补贴。二女儿一般也不给家用,只是给家里人买东西,每年过年回来都会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衣服,绝对一个不落。小儿子是唯一一个给家用的,每年回来时一般会给1000元作为家用。3.刘叔和白阿姨各自的家人刘叔父亲名为刘佳海,至今已经去世28年,母亲贺玉娥现已82岁,还健在。家里有四个兄弟和五个姐妹,刘叔排老四。家里的九个兄弟姐妹按岁数排名依次为:刘进堂、刘进连、刘翠兰、刘进军、刘必兰、刘前兰、刘奋军、刘奋兰和刘军后。白阿姨全名为白清连,现年50岁,在家里四姐弟中排名老大。父亲名为白崇祥,现年71岁。母亲名为韩国珍,已去世。二妹名为白改连,三妹名为白爱连,四弟名为白爱强。
本文档为【田野调查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Jack
资深教育工作者
格式:doc
大小:12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1-09-04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