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讲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三讲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举报
开通vip

第三讲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三讲: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2008)最新修订内容之一:金融与保险服务产出核算的改革1.2008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专家对SNA(1993)修订的基本内容1.1什么是联合国SNASNA的英文全称是“TheSystemofNationalAccounts”,中文翻译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又译为国民账户体系。SNA由英国始创,1953年以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名义公布,历经1968年SNA、1993年SNA和2008年SNA的修订,是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核算体系。1.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

第三讲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三讲: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2008)最新修订内容之一:金融与保险服务产出核算的改革1.2008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专家对SNA(1993)修订的基本内容1.1什么是联合国SNASNA的英文全称是“TheSystemofNationalAccounts”,中文翻译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又译为国民账户体系。SNA由英国始创,1953年以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名义公布,历经1968年SNA、1993年SNA和2008年SNA的修订,是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核算体系。1.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2008)最新修订内容1.1什么是联合国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是一套按照基于经济原理的严格核算规则进行经济活动测度的国际公认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建议。这些建议的表现形式是一套完整的概念、定义、分类和核算规则,其中包含了测度诸如国内生产总值(GDP,用来衡量经济表现最常用的指标)之类项目的国际公认的标准。1.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2008)最新修订内容1.1什么是联合国SNA通过SNA的核算框架,经济数据得以按照经济分析、决策和政策制定的要求以一定程式予以编制和表述。这些账户本身以凝缩的方式提供了根据经济理论和理念组织起来的有关经济运行的大量详尽信息。它们详细而全面地记录了经济体内发生的复杂的经济活动,以及在市场或其它地方发生的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不同经济主体组之间的相互作用。1.2008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专家对SNA(1993)修订的基本内容1.1什么是联合国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由一套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宏观经济帐户、资产负债表和表式组成,它们的基础是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概念、定义、分类和核算规则。1.2008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专家对SNA(1993)修订的基本内容1.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组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建立围绕着一套与一定时期内发生的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有联系的、相互关联的流量帐户序列,以及记录机构单位和部门在该时期期初、期末持有的资产和负债存量价值的资产负债表组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1.2008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专家对SNA(1993)修订的基本内容1.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组成流量帐户,如:生产帐户、收入初次分配帐户、收入二次分配帐户、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金融帐户、资产其他变化帐户、国外帐户等。存量帐户,如:资产负债表。每个流量帐户涉及一种特定的活动,如:生产、收入的形成等。1.2008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专家对SNA(1993)修订的基本内容1.3SNA的具体用途:(1).监测经济活动SNA的具体用途之一是监测经济活动。国民经济核算数据提供的信息,既涉及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又涉及经济中的不同部门,它可以监测许多主要的经济流量.1.2008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专家对SNA(1993)修订的基本内容1.3SNA的具体用途:(2).宏观经济分析SNA的具体用途之二是宏观经济分析。国民经济核算也用于研究在经济中起作用的因果机制。1.2008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专家对SNA(1993)修订的基本内容1.3SNA的具体用途:(3).制定经济政策和决策SNA的具体用途之三是制定经济政策和决策。构成中长期经济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大多数成分由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流量所组成,没有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要制定这样的计划是不可能的。各级政府、公营和私营公司都要制定经济政策和决策,为此,他们需要国民经济核算数据。1.2008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专家对SNA(1993)修订的基本内容1.3SNA的具体用途:(4).国际比较SNA的具体用途之四是国际比较。SNA是以一种标准的、国际通行的概念、定义和分类形式向国际组织、超国家组织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体系。这样产生的数据可广泛用于主要总量的物量国际比较。不同国家的人均GDP指标,国际组织也可用它来决定是否有资格得到贷款、援助或资金的条件。还可采用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比较不同国家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全部或部分地用来决定一个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对该组织交纳多少会费。1.2008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专家对SNA(1993)修订的基本内容例:例如:在评价各国社会发展时,也常常要使用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990年5月公布的“人文发展指数HDI”,将改善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的社会持续性目标与经济发展目标相结合,将人生的三大要素,即:过健康长寿的生活、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拥有过体面生活所需的经济资源作为人文发展的衡量重点,分别选择“出生时的预期寿命”表示生活质量,“成人识字率和综合入学率”表示受教育的水平,“按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的实际人均GDP”经适当调整后表示体面生活的必备经济资源。并运用功效系数法将三项指标进行规格化处理后,综合成一个指数,即人文发展指数。1.2008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专家对SNA(1993)修订的基本内容HDI的导向就在于调整当今世界经济收入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强调了人既是发展的手段,更是发展的目的,这无疑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而不是片面追求GDP的增长。1.2008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专家对SNA(1993)修订的基本内容1.4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和回顾1993年SNA是一个因其广泛性和公开性而引人注目的进程的成果。在由欧洲共同体统计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CED)、联合国统计处(UNSTST)和联合国秘书处地区委员会以及世界银行组成的国民经济核算联合工作组(ISWGNA)的主持下,开始了这一长达十年、资源集中的进程。1.2008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专家对SNA(1993)修订的基本内容1.4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和回顾从历史的角度看,1993年的SNA的内容及其审核和修订的过程反映了构成SNA基础的经验和专门知识的拓宽、SNA和其他国际统计标准之间的日趋一致以及不断变化着的研究议程。SNA的历史包括两条主线——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和统计业务的“国际化”。国际化的历史包括对SNA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经济统计的可比性与国际标准和准则的发展。1.2008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专家对SNA(1993)修订的基本内容1.4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和回顾官方对经济统计数据的可比性的兴趣至少可追溯到1928年。在这一年,国际联盟举办了一次有关经济统计的国际会议,旨在鼓励编制这种统计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和采用一致的表述方式。会议的最终决议阐述了国际可比性应当成为一个目标,特别是在拥有发达统计体系的国家之间。它敦促各国考虑扩大官方统计的范围,从而促进定期国民收入估计的编制。1.2008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专家对SNA(1993)修订的基本内容1.4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和回顾1939年,国际联盟首次公布了国民收入估计。在其《世界经济概览》年刊的一张表中,列示了26个国家的1929年到1938年的整个时期或部分时期的估计结果。大约一半国家的估计是作为官方估计进行编制的。其余国家的估计则是作为学术研究或其他私人研究进行编制的。同年,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根据1928年的会议精神决定将国民收入的测算纳入到它的 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访工作计划关于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中职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下载关于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之中。1.2008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专家对SNA(1993)修订的基本内容1.4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和回顾紧随该决定以后的几年是国民经济核算领域至关重要的几年,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国民收入估计对财政和经济决策,特别是对一些国家战时动员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引起官方对该领域的关注。在1944年和1945年,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和北爱尔兰的代表讨论了国际比较问题。其结果是有关国民经济估计的概念方法和表述形式的最早国际协议。1.2008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专家对SNA(1993)修订的基本内容1.4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和回顾当“二战”结束时,迫切需要可比的国民收入计算来作为摊派国际组织费用的基础。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在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之下成立了有关国民收入的统计分会,主要由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直接指导编制国民收入和相关估计的专家组成。分会在1945年12月召开会议,并在理查德·斯通准备的一份备忘录的基础上开始运作。SNA的起源可追溯到1947年公布的分会报告。在此报告的前言中,分会希望该报告及其附录中的指导原则和建议应当最大限度地用于计算每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和编制相关的账户,以便确保与过去相比,具有更大的估计可比性。1.2008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专家对SNA(1993)修订的基本内容1.4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和回顾由理查德·斯通撰写的1947年报告及其附录、“国民收入和相关总量的定义与计算”表明了如何通过选择和合并一个经济体的基本交易来获得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如何展示这些交易的内在联系。该方法后来被称之为社会核算方法。该报告推荐了一套九张表来反映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它描述了对分析十分重要的收入、支出、资本形成和储蓄总量的由来及其相互联系的特征。这套24个账户是以五个机构部门(市场企业、金融中介、保险和社会保障机构、最终消费者和国外)的经常账户(经营和支出)和资本账户(资本和储备)的基本结构为基础的。1.2008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专家对SNA(1993)修订的基本内容1.4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和回顾国民经济核算的经验在战后最初几年迅速积累。到1950年,联合国统计署能够从41个国家的原始资料中为“1938-1948年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搜集国民收入的估计值。1950年,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公布了一套由其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机构编制的账户,这种经验成为了1952年出版的标准化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1952年,由联合国秘书长指定的专家小组在纽约召开会议,其结果是1953年报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辅助表”。1953年SNA提供了一套六个标准账户。这些账户是以三个基本的机构部门(企业、住户和私人非营利机构以及一般政府)的生产账户、支出账户、资本调节账户及对外交易账户的基本结构为基础的。1953年SNA考虑到了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强调了将国际统计标准协调一致的重要性。1.2008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专家对SNA(1993)修订的基本内容1.4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和回顾在1953年SNA第三版问世之际,联合国就召集了一个专家小组,提议扩展和修订SNA。该专家小组在1964年召开了为期两周的会议,会议的讨论主要以理查德·斯通撰写的一篇论文草稿及由联合国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准备的与选定主题有关的补充性论文为基础。作为这些讨论和进一步研究的结果,准备了第二批文献资料。专家小组在其1966年的第二届年会上研究了这些文献资料。随后又作了进一步研究,第三批文献资料由专家小组在1967年第三届年会上研究并提交到联合国统计委员会,1968年获得批准此即1968年SNA。1.2008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专家对SNA(1993)修订的基本内容1.4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和回顾1968年SNA设计了一套20个账户,并分为三类。包括诸如生产、消费支出、收入与支出、资本形成和资本筹集、对外交易账户等;还有一套26张标准辅助表和补充表,如投入产出表、资本交易表等。1.2008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专家对SNA(1993)修订的基本内容1.4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和回顾当统计委员会核准了1968年SNA时,就要求对各国在采用中所取得的进展和所遇到的困难进行总结和通报。到70年代初期,大约有120个国家和地区为载入联合国统计年鉴而上报了资料。1975年,联合国召开了总结各国检验的研讨会,1982年联合国专家小组建议对SNA进行审查修订,1985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年会上,将部署工作计划和安排来自各国国家统计机构和有关国际组织的专家充分参与这一任务交给了国民经济核算联合工作组。在1986年至1989年期间作了广泛讨论由联合国地区委员会举办的一轮会议在1990年举行,一本拥有582页的SNA临时修订草案于1991年提交给统计委员会,该草案是1992年10月举行的研讨会基础,草案和研讨报告于1993年递交统计委员会,即1993年SNA。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一致建议采用1993年SNA。1.2008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专家对SNA(1993)修订的基本内容1.4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和回顾在多年的实践中,SNA(1993)暴露出一些问题,于是,2008年,联合国统计署(UNSTAT)、世界银行(WP)、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欧洲经济共同体委员会(EuropeanEconomicCommunityCommission)对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1993)进行了修订。1.2008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专家对SNA(1993)修订的基本内容1.52008年对SNA(1993)的修订内容2008年联合国以及一些国际组织专家们对SNA(1993)的修订中提出了39个澄清的议题、5个协调一致的议题、17个长期研究的议题和45个核心议题。如:39个澄清的议题:非市场生产者产品的其他补贴;和产品税相关的物量和价格;非市场产出的测算;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基层单位的界定等。如:5个协调一致的议题:决策树;市场与非市场的区别;财产收入的再分配;年金;非营利机构等。1.2008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专家对SNA(1993)修订的基本内容1.52008年对SNA(1993)的修订内容如:17个长期研究的议题:SNA中收入的概念;扩大固定资产界限,以包括其他知识产权资产;再投资收益等。如:45个核心议题:非人寿保险服务;金融服务;商誉和其他非生产资产;经济资产的界定;非正规部门;非法及地下活动;私营/公共/政府部门的划分等。1.2008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专家对SNA(1993)修订的基本内容1.52008年对SNA(1993)的修订内容由于时间有限,这次课程仅讨论: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金融中介服务产出、非市场产出的测算等问题的改进与研究。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金融中介服务及其产出指标2.1.1金融中介服务的含义(P66)(1)金融机构单位与金融业的分类。金融机构单位是指主要从事金融中介以及金融中介密切相关的辅助金融活动和其他金融服务活动的常住单位。▲SNA(1993)将金融公司的子部门分为5个部门▲SNA(2008)按照金融市场单位的活动和其负债的流动性,将金融企业部门分为9个亚部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将金融业分为4个部门。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金融中介服务及其产出指标2.1.1金融中介服务的含义(2)金融中介服务在金融业主要存在三种形式的金融活动:①金融中介服务②金融辅助服务③其他金融服务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金融中介服务及其产出指标2.1.1金融中介服务的含义(2)金融中介服务市场性的金融服务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来收费。SNA(2008)按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和收费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以下4种:直接收费的金融服务,与产生利息的存贷款相关的金融服务,在金融市场中与金融资产和负债的获得,处置相关的金融服务。另外还有与保险相关的金融服务。本节讨论的金融服务仅仅是从银行业角度所讲的金融中介服务,也不包括保险服务,保险服务在下一节专门讨论。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金融中介服务及其产出指标2.1.2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指标(P68)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用来描述金融中介服务产出的指标主要有: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和金融中介服务增加值。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金融中介服务及其产出指标2.1.2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指标▲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服务常住单位从事与产生利息的存、贷款相关的融通资金的金融服务总量,属于金融服务总产出的一个部分。金融服务总产出=间接计算的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实际服务收入。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金融中介服务及其产出指标2.1.2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指标实际服务收入等于手续费收入加其他业务收入(包括金融机构证劵买卖业务、汇兑业务等收入),它主要反映金融辅助服务等产出,采取直接测量方法核算。由于金融中介服务没有采取直接收费的方式,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人们提出了多种关于间接测量的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FISIM)的方法。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金融中介服务及其产出指标2.1.2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指标▲金融中介服务增加值是指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中的固定资本转移价值和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等新创造价值之和。金融中介服务增加值=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金融中介服务中间投入金融中介服务中间投入是指金融中介服务生产中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中间教育服务、中间法律服务、中间广告服务等非固定资本价值,属于劳动对象的消耗。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2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核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P69)2.2.1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的国外核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1969年,戈尔曼(Gorman)提出的计算金融中介服务产出的方法。▲1977年,西利和林德利(SealeyandLindley)认为银行只是资金提供方和使用方的中介,其负债是投入,而资产是产出。▲1983年,戈德史密斯(Goldsmith)提出的间接测量金融中介服务的方法。▲1985年,汉考克(Hancock)提出的计算金融中介服务产出的方法。▲1987年,贝尔格、汉威克和汉弗莱主张通过从外部获得的营业成本分配来确定对银行增加值有重要贡献的资产或负债作为重要产出。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2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核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2.2.1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的国外核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上述这些主张在理论上并不完善,金融中介服务产出的数量和价格如何量化,需要深入的理论研究。为什么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数量可用存款额表示,而产出价格可用平均收益表示?为什么银行的资产就是其金融中介服务产出?金融中介服务产出一定是与占GDP比率成正向变化的吗?都缺乏科学的理论解释。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也难以获得上述有些数据,如:每笔存款的平均收益难以计算,如何甄别利息收益与机会成本的差额大小,如何从外部获得的营业成本分配来确定对银行增加值的贡献重要性也并非易事。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2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核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2.2.2联合国SNA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核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P70)▲在SNA(1968)中,把金融部门从事金融中介服务的净利息收入作为“虚拟服务费”计入金融业总产出。▲存在的问题其他部门的利息净支出也并非全部属于本部门生产中消耗的中间金融中介服务。其他部门在银行的存款额和从银行的贷款额并不一定完全相等,其他部门向银行支付的贷款利息中,既有本部门生产中消耗的中间金融中介服务,也有本部门生产创造的增加值。况且,这个“虚拟服务费用”如何在各部门之间进行分摊,很难找到合理的分摊办法。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2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核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2.2.2联合国SNA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核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在SNA(1993)中,使用“间接计算的金融中介服务”取代SNA(1968)的相应术语“虚拟的银行服务产出”,并提出两种主张。其一是继续使用SNA(1993)的方法;其二是主张:间接计算的金融中介机构服务总值等于这些机构应收的财产总收入与它们应付的总利息之差,但必须扣除它们用自有资金投资所获取的财产收入。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2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核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2.2.2联合国SNA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核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在SNA(1993)中存在的问题:为什么要扣除它们用自有资金投资所获取的财产收入?用自有资金提供金融中介服务获得的利息收入和用居民存款提供金融中介服务所获得的利息收入究竟有何不同?无法解释。而且,在贷款额小于存款额时,这样核算的金融中介服务产出可能为负数。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2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核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2.2.2联合国SNA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核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在SNA(2008)中,对FISIM的计算,采用如下公式:间接计算的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FISIM)=(贷款利率-参考利率)×贷款额+(参考利率-存款利率)×存款额。参考利率(ReferenceRate)代表借入资金的“纯”成本,即一种尽最大限度剔除风险成本和不含任何中介服务的利率。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2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核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2.2.2联合国SNA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核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在SNA(2008)中存在的问题:把利用自有资金单纯存入银行所获得的利息(财产收入)也核算为金融中介服务生产收入缺乏理论依据。究竟采用何种方式确定参考利率,SNA(2008)没有具体说明,采用SNA(2008)推荐的银行间借贷利率作为参考利率也并不适合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的情况,需要研究如何确定参考利率及如何分摊FISIM。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2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核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2.2.2我国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核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P72)▲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2)中的方法是: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利用自有资金获得的利息收入▲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中的方法是: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等于各项利息收入减掉各项利息支出的差额,并特别指出,在利息收支差额中应扣除银行业利用自有资金获得的利息收入。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2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核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2.2.2我国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核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P72)▲存在的问题:在SNA(1993)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核算中也存在。随着中国居民储蓄存款规模的扩大,储蓄利息的增加,按上述方法计算的金融中介服务产出被夸大,有关其他行业的增加值被缩小,不利于以增加值为基础对行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描述和分析。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2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核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2.2.2我国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核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P72)▲2004年经济普查年度FISIM的核算方法是: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租赁收益+金融机构往来收入-利息支出-金融机构往来支出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2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核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2.2.2我国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核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中国经济普查年度FISIM分摊基本采纳了SNA(1993)的建议。但具体分摊时,考虑到中国金融市场的现状,没有运用SNA(1993)推荐使用的参考利率法,而是利用各产业部门和最终使用部门的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和,占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和的比例来进行分摊。因此,同样存在SNA(1993)中存在的问题。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2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核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2.2.2我国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核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例:某银行的资料是存款100万元,存款利率2%;而贷款为0万元,贷款利率为3%;则:按SNA(1993)净利息收入法公式计算的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0×3%-100×2%=-2万元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3SNA(2008)FISIM核算中存在问题的研究(P75)2.3.1参考利率的确定在SNA(2008)中:FISIM=(贷款利率-参考利率)×贷款额+(参考利率-存款利率)×存款额(P76)但是,如何确定参考利率,没有具体说明。参考利率是一个介于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之间的利率,它是反映财产收入的利率,是不包含任何中介服务费的利率,可视为一种资产收益率。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3SNA(2008)FISIM核算中存在问题的研究(P75)2.3.1参考利率的确定SNA(1993)的认为。SNA(2008)的认为。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3SNA(2008)FISIM核算中存在问题的研究(P75)2.3.1参考利率的确定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欧共体统计署EUROSTAT曾经联合提出的计算方法。类似地,韩国使用的方法;美国使用的方法;加拿大使用的方法。日本经济计划部国民经济核算司提出的方法。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3SNA(2008)FISIM核算中存在问题的研究(P75)2.3.1参考利率的确定上述平均方法都有一些条件限制和不适宜之处。因为在计算SNA利息时使用的参考利率介于银行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之间。由于贷款水平和存款水平不会必然相等,计算时不能简单的取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平均数。参考利率应该不包含服务的因素,且能够反映风险和存贷款的期限结构。而上述计算方法都假定了金融机构向存款者和贷款者提供金融中介服务时的服务价格是一样的。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3SNA(2008)FISIM核算中存在问题的研究(P75)2.3.1参考利率的确定在SNA(2008)中,基于参考利率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计算的数量被看作利息,叫作SNA利息,而金融机构实际支付或获得的利息叫做银行利息。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3SNA(2008)FISIM核算中存在问题的研究2.3.1参考利率的确定▲在我国现有金融市场发育条件下,采用银行间拆借利率或中央银行贷款利率作为参考利率的这种方法也不适用。其原因在于:第一,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第二,不论哪种利率都有期限不同之分,难以选择。第三,银行间拆借利率或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并不等价于资产收益率。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3SNA(2008)FISIM核算中存在问题的研究2.3.2中央银行服务产出的计算在SNA(2008)中将中央银行生产的服务分为三大类,即金融中介服务,货币政策服务和监管金融企业的监督服务。SNA(2008)建议,当这些活动的水平对于整个账户意义重大时,将中央银行从事这些不同服务的生产单位作为单独机构,便于区分中央银行的市场和非市场产出。在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这方面的核算也有一些不同的做法。如:加拿大统计专家的认为;联合国国民账户工作组国际秘书处(ISWGNA,1996)的认为;欧盟国家的认为;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3SNA(2008)FISIM核算中存在问题的研究2.3.2中央银行服务产出的计算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按照SNA的机构部门分类,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中国人民银行划归金融机构部门,而没有划入一般政府机构部门。如果将我国中央银行提供的所有服务与其他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那样,采取相同的计算方法核算中国人民银行的服务总产出是不合适的。应该将中国人民银行的服务活动按照金融中介、货币政策服务分别进行核算,将金融中介服务部分按照市场产出方式计算间接计算的金融中介服务产出;将货币政策服务部分按照非市场产出方式计算其产出。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3SNA(2008)FISIM核算中存在问题的研究2.3.3金融机构自有资金利息收入的性质金融机构利用自有资金获得利息收入的活动是不是属于生产活动?目前各国处理的方式不完全相同。SNA(1993)在计算间接计算的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时,强调必须扣除它们用自有资金投资所获取的财产收入。而SNA(2008)则把自有资金从事的借贷活动纳入到金融中介服务中,认为可以记入到FISIM。我国在经济普查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计算间接金融中介服务收入时,指出原则上应扣除银行运用自有资金进行贷款的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和租赁收益。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3SNA(2008)FISIM核算中存在问题的研究2.3.3金融机构自有资金利息收入的性质将银行利用自有资金获得的利息收入不记入间接计算的金融中介服务产出,一般认为这只是单方面的融资活动,而不是中介活动。这种理解是否正确值得商榷。首先必须考察银行利用自有资金获得的利息收入是存款利息还是贷款利息。如果银行获得的只是存款利息,那么此时银行利用自有资金获得的利息与居民储蓄存款获得的利息是一个性质,银行这时候的身份就是一个存款者,而不是金融中介服务者。这时获得的利息性质属于财产收入,当然不能记入FISIM。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3SNA(2008)FISIM核算中存在问题的研究2.3.3金融机构自有资金利息收入的性质如果银行获得的是贷款利息,那么此时金融机构部门利用自有资金发放贷款而获得的贷款利息收入与金融机构部门利用居民存款发放贷款而获得的贷款利息收入具有相同性质,其中都包含属于生产性质的收入(金融中介服务费)。这时的金融机构部门是以金融中介服务者(贷款者)的身份出现。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的计算中应该包括金融机构部门利用自有资金进行贷款而获得的利息收入中属于生产性质的那部分收入(金融中介服务费)。可见,不将银行利用自有资金获得的利息收入计入FISIM,或者将银行利用自有资金获得的利息收入全部计入FISIM,都会导致FISIM失真。2.SNA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3SNA(2008)FISIM核算中存在问题的研究2.3.4FISIM核算其他方面的问题当然,关于间接计算的金融中介服务产出的研究还有许多方面,如:在产生了许多新的金融衍生工具的情况下,如何完善FISIM的核算范围问题。金融创新产生了新的金融衍生工具,新的金融衍生工具通常得到间接报酬。目前的FISIM定义较窄,只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有关,漏掉了其他可能会提供隐含价格服务的金融衍生工具。3.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的改进以及在广东的应用研究3.1金融中介服务费率的确定(P86)如何使选择的参考利率不含有服务因素,只是单纯反映金融资产和负债的风险和结构成熟程度,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这里必须研究的是:在计算金融中介服务产出的时候,如何计算“参考利率”。参考利率的本质是一种“财产收益率”,应该属于反映银行从事金融中介服务以后所获得效益方面的指标,而这里讨论的是如何核算金融中介服务的产出,属于反映金融中介服务工作量的产出指标。3.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的改进以及在广东的应用研究3.1金融中介服务费率的确定在核算金融中介服务的产出时,首先考虑的不是财产收益率即参考利率,而应该是其服务费率。3.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的改进以及在广东的应用研究3.1金融中介服务费率的确定贷款中介服务费=贷款额×(贷款利率-参考利率)存款中介服务费=存款额×(参考利率-存款利率)将上述两块结合起来就是:间接计算的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贷款中介服务费+存款中介服务费=贷款额×(贷款利率-参考利率)+存款额×(参考利率-存款利率)3.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的改进以及在广东的应用研究3.1金融中介服务费率的确定如前所述,在SNA(2008)中,基于参考利率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计算的数量被看作利息,叫作SNA利息,而金融机构实际支付或获得的利息叫作银行利息。隐含服务费的数量等于贷款的银行利息减去相同贷款的SNA利息再加上存款的SNA利息减去相同存款的银行利息。隐含服务费的数量=金融中介服务费3.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的改进以及在广东的应用研究3.1金融中介服务费率的确定中介服务费率只包含中介服务的因素,是反映中介服务费的利率,参考利率是不含任何中介服务的利率,是反映财产收入的利率。这样一来,通过金融机构的存款贷款服务业务工作费用支出(或工作量)计算金融中介服务费率,远比人为确定参考利率要科学和可行,同样能达到间接计算金融中介服务产出的目的。3.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的改进以及在广东的应用研究3.1金融中介服务费率的确定按照中介服务费率法的计算公式计算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即使发生贷款小于存款的情况,也不会出现负数。中介服务费率法是从金融中介服务业务工作费用支出(或工作量)角度(或是从纯服务因素的利率角度)核算金融中介服务产出。3.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的改进以及在广东的应用研究3.1金融中介服务费率的确定例:一个极端的例子是:某银行的资料是存款100万元,存款利率2%;而贷款为0万元,贷款利率为3%;若贷款业务工作费用支出(或工作量)比重为70%,存款业务工作费用支出(或工作量)比重为30%,可计算得金融贷款中介服务费率为0.7%,金融存款中介服务费率为0.3%,则:按净利息收入法公式计算的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0×3%-100×2%=-2万元按照中介服务费率法公式计算的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0×0.7%+100×0.3%=0+0.3=0.3万元3.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的改进以及在广东的应用研究3.1金融中介服务费率的确定根据中介服务费率法的计算公式,可知:(1)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服务业从事与产生利息的存、贷款相关的融通资金的金融服务总量,属于金融服务总产出的一个部分。它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金融常住机构单位从事金融中介服务活动的总成果。它反映的是金融中介服务活动总规模,在存款贷款总额不相等时,并非是金融中介机构所获得的净利息收入。3.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的改进以及在广东的应用研究3.1金融中介服务费率的确定(2)利用金融中介服务费率,可以对贷款企业漏算的企业增加值进行补算,即:贷款额×(贷款利率-贷款中介服务费率)=贷款企业漏算的企业增加值(即SNA利息);也可以对居民部门漏算的金融中介服务消费进行补算,即:存款额×存款中介服务费率=存款居民漏算的对金融中介服务的消费额;或:消费贷款额×贷款中介服务费率=贷款居民漏算的对金融中介服务的消费额;还可以对漏算的金融中介服务出口进行补算,即:外国企业和居民在本国的存款额×存款中介服务费率+外国企业和居民从本国获得的贷款额×贷款中介服务费率=漏算的金融中介服务出口额。(参见P94例3.1、P97例3.2、P101例3.3)。3.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的改进以及在广东的应用研究3.1金融中介服务费率的确定(3)按照中介服务费率也可以计算出参考利率,不论存款贷款额是否相等,其计算结果都一样。如:上例存款贷款额不相等。存款额100万元,存款利率2%;而贷款额为0万元,贷款利率为3%;若贷款业务工作费用支出(或工作量)比重为70%,存款业务工作费用支出(或工作量)比重为30%,可计算得金融贷款中介服务费率为0.7%,金融存款中介服务费率为0.3%,则:参考利率=贷款利率-金融贷款中介服务费率=3%-0.7%=2.3%或者:参考利率=金融存款中介服务费率+存款利率=0.3%+2%=2.3%3.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的改进以及在广东的应用研究3.2金融中介服务费率法在广东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计算中的应用(P106)本例只是说明中介服务费率法的应用原理,以及和净利息收入法的区别,由于资料的限制,仅从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角度介绍。例:广东历年的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资料如下表表1广东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单位:亿元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利率是按存款额和贷款额加权平均计算而得。通过对银行有关费用数据估计:贷款业务工作费用支出比重大约为60%,存款业务工作费用支出比重大约为40%。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存款利率%贷款利率%35783.5720745.272.32715.706040902.7423182.162.59436.111046555.5226776.123.41796.984053591.0630224.013.01826.404466766.4938893.062.28865.45403.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的改进以及在广东的应用研究3.2金融中介服务费率法在广东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计算中的应用(P106)按照两种方法计算的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分别是:第一种方法:净利息收入法,即SNA(1993)的方法。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贷款额×贷款利息率)-(存款额×存款利息率)2009年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38893.06×5.4540%-66766.49×2.2886%=593.21亿元同理计算可得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的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分别为351.01亿元、355.52亿元、278.82亿元、318.18亿元在这里,借款者的全部净利息支出全部被计入对金融中介服务的中间消耗,人为地缩小了借款者生产的增加值(营业盈余),作为对应方则是记入了金融机构单位的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3.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的改进以及在广东的应用研究3.2金融中介服务费率法在广东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计算中的应用(P106)第二种方法:中介服务费率法,即SNA(2008)的方法。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贷款额×金融贷款中介服务费率+存款额×金融存款中介服务费率如:2009年金融存款中介服务费率=40%×(5.4540%-2.2886%)=1.26616%2009年金融贷款中介服务费率=60%×(5.4540%-2.2886%)=1.89924%3.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的改进以及在广东的应用研究3.2金融中介服务费率法在广东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计算中的应用(P106)则:2009年的参考利率=贷款利率-金融贷款中介服务费率=5.4540%-1.89924%=3.55476%;或者:参考利率=金融存款中介服务费率+存款利率=1.26616%+2.2886%=3.55476%类似,可计算得到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的金融存款中介服务费率分别为1.35156%、1.40668%、1.42644%、1.35448%,金融贷款中介服务费率分别为2.02734%、2.11002%、2.13966%、2.03172%,参考利率分别为3.67866%、4.00098%、4.84434%、4.37268%。3.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的改进以及在广东的应用研究3.2金融中介服务费率法在广东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计算中的应用(P106)故有:2009年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38893.06×1.89924%+66766.49×1.26616%=1584.04亿元类似,可计算得到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的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分别为904.21亿元、1064.52亿元、1237.00亿元、1339.95亿元3.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的改进以及在广东的应用研究3.2金融中介服务费率法在广东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计算中的应用(P106)以2009年为例,金融存款中介服务费=存款额×金融存款中介服务费率=66766.49×1.26616%=845.37亿元这笔中介服务费本应由存款者缴纳给金融机构单位,却由借款者以贷款利息支出方式代为支付给了金融机构单位。借款者将这笔利息支出计入了生产中中间消耗的金融中介服务,其实应该属于借款者的增加值(营业盈余),与此同时,存款者应补记一笔对金融中介服务的消费。另外,借款者经金融机构单位转手支付给存款者的利息,也应该属于借款者的增加值(营业盈余),它的对应项是存款者的财产收入。3.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的改进以及在广东的应用研究3.2金融中介服务费率法在广东金融中介服务总产出计算中的应用(P106)以2009年为例,金融贷款中介服务费=贷款额×金融贷款中介服务费率=38893.06×1.89924%=738.67亿元这笔中介服务费本应由借款者直接以服务费方式缴纳给金融机构单位,却由借款者以贷款利息支出方式代为支付给了金融机构单位。借款者将这笔利息支出计入了生产中中间消耗的金融中介服务。4.SNA中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1非人寿保险服务及其产出指标4.1.1非人寿保险服务的含义(P123)(1)保险机构单位与保险服务活动。保险机构单位是指主要从事保险服务活动的常住单位。保险服务活动是指保险机构(承保人)以合同形式,在结合众多被保险人的基础上,由保险人按损失分摊原则,预收保险费,组织保险基金,然后用货币形式补偿被保险人损失的经济补偿制度形式下的一种服务活动。保险服务活动属于广义的金融服务活动。4.SNA中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1非人寿保险服务及其产出指标4.1.1非人寿保险服务的含义(P123)(2)保险服务活动的分类。我国的保险业服务活动包括人寿保险、非人寿保险及保险辅助活动。10、人寿保险服务活动。人寿保险服务活动是指提供养老等人寿保险和再保险的服务活动,其特点是:到期总得支付赔偿金,但具体金额可以固定,也可以根据承保方经营效益的好坏而有所变化(如“分红”性质的寿险)。4.SNA中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1非人寿保险服务及其产出指标4.1.1非人寿保险服务的含义(2)保险服务活动的分类。20、非人寿保险服务活动。非人寿保险服务活动是指提供人寿保险以外的保险和再保险服务活动,其特点是:只有在指定的时期内发生保单所规定的意外事故时,才需要支付索赔,否则无需支付。4.SNA中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1非人寿保险服务及其产出指标4.1.1非人寿保险服务的含义(P123)(2)保险服务活动的分类。30、保险辅助活动保险辅助活动是指保险代理、评估、监督、咨询等活动。4.SNA中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1非人寿保险服务及其产出指标4.1.2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指标(P127)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指标主要有:(1)非人寿保险服务总产出非人寿保险服务总产出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个国家或地区保险服务机构单位从事的非人寿保险服务总量。由于保险机构单位在开展保险服务时没有采取直接收取保险服务费的形式,因此,保险服务产出一般采取间接计算的方式,即通过保费与索赔之间的差额来间接计算。4.SNA中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1非人寿保险服务及其产出指标4.1.2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指标(P127)(2)非人寿保险服务增加值非人寿保险服务增加值是指非人寿保险服务总产出中的固定资本转移价值和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等新创造价值之和,它是从非人寿保险服务总产出中扣除非人寿保险服务中的非固定资本消耗(即中间消耗也叫中间投入)后的余额。非人寿保险服务中间投入是指非人寿保险服务生产中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中间教育服务、中间法律服务、中间广告服务等非固定资本消耗价值,属于劳动对象的消耗。4.SNA中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2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的核算方法4.2.1SNA(1993)的核算方法(P128)在SNA(1993)中,保险服务产出(包括人寿保险和非人寿保险的服务产出)的核算方法为:保险服务总产出=实收保费总额+追加保费总额-到期索赔总额-精算准备金和分红保险准备金的变化(减增加量或加减少量)到期索赔总额是核算期内实际支付的索赔额与未决索赔准备金的变化(增加或减少)之和,它是指引起有效索赔的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索赔额。4.SNA中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2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的核算方法4.2.2SNA(2008)的核算方法(P129)在SNA(2008)中阐述的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的修订公式为:非人寿保险服务总产出=实收保费总额+追加保费总额-调整到期索赔总额调整到期索赔总额是作为正常索赔的代表,是指保险机构单位在一定核算期内预期赔付的损失额。4.SNA中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2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的核算方法4.2.3我国的核算方法(P131)我国的保险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一般没有分别按照人寿保险和非人寿保险来介绍其保险服务产出的计算公式。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的公式是:保险服务总产出=营业收入-赔款支出-退保金及给付-分保费支出-分保赔款及费用支出-提存未决赔款准备金-准备金提转差+投资收益。4.SNA中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2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的核算方法4.2.3我国的核算方法(P131)我国非经济普查年度采用如下公式计算:保险企业总产出=保险业务企业总产出+保险辅助服务企业总产出其中:保险业务企业总产出=保险业务收入-赔偿及给付支出-准备金提转差+投资收益+利息收入-利息支出+买入返售证券收入-卖出回购证券支出+独立账户收益+汇兑收益保险辅助服务企业总产出=保险辅助服务企业业务收入4.SNA中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2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的核算方法4.2.3我国的核算方法(P131)我国经济普查年度采用如下公式计算:保险企业总产出=保险业务收入-赔偿及给付支出-准备金提转差+投资收益目前我国计算非人寿保险服务总产出的方法原理与SNA(1993)的方法原理类似。4.SNA中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3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核算中存在的基本问题4.3.1SNA(1993)非人寿保险服务总产出计算公式的主要问题(P132)保险机构单位在实际从事非人寿保险服务时,有时会发生实际索赔的总额超过实收保费总额的情况。因为在保险服务活动过程中,也有可能发生出现概率很小,一旦出现就会带来巨大损失的巨大灾难风险(catastropherisk)。一旦发生巨大灾难事件,保险公司面临的巨额索赔会使得按照SNA(1993)公式计算的保险服务总产出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负数。负的非人寿保险服务总产出的发生显然有悖常理。4.SNA中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3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核算中存在的基本问题4.3.1SNA(1993)非人寿保险服务总产出计算公式的主要问题(P132)SNA(1993)非人寿保险服务总产出计算公式的主要问题是:(1)这样计算会导致非人寿保险服务总产出波动很大。(2)这样计算使得非人寿保险服务总产出并非是反映非人寿保险服务总规模的指标。4.SNA中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3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核算中存在的基本问题4.3.2SNA(2008)非人寿保险服务总产出计算公式的主要问题(P133)为了避免非寿险总产出的计算受到实际索赔异常波动的影响,真实反映非寿险服务活动的规模,SNA(2008)对SNA(1993)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订。修订思路是,非寿险服务总产出的计算继续采用基于“实收保费和追加保费”与“到期索赔”之差的公式,但公式中的到期索赔须重新定义为“调整到期索赔”。4.SNA中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3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核算中存在的基本问题4.3.2SNA(2008)非人寿保险服务总产出计算公式的主要问题(P133)但是,如何计算调整到期索赔。在SNA(2008)中只是提出了调整索赔的思路,并未详细阐述具体的调整索赔方法。需要我们研究如何计算调整到期索赔。采用SNA(2008)建议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在实际核算工作中,不论采用预期方法或是会计方法调整到期索赔,都存在不少困难。预期方法需要足够多、足够全的历史数据,较难取得,而且估算的结果也容易受到一些人为因素影响,因估算人采用的方法和资料不同导致不同的估算结果。4.SNA中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3非人寿保险服务产出核算中存在的基本问题4.3.2SNA(2008)非人寿保险服务总产出计算公式的主要问题(P133)(2)虽然可以利用总成本加“正常利润”的方法估算非寿险产出,但“正常利润”的测算在本质上与预期方法是一致的,两者存在大体相同的困难。(3)无论预期方法还是会计方法都不能恰当地处理出现重大灾难的极端情况,而是须在估算开始时就预先剔除大灾难损失,然后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分摊这些损失并加以考虑。如
本文档为【第三讲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腐朽的灵魂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385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7-17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