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共卫生的历史、现状和挑战(二稿)PPT课件

公共卫生的历史、现状和挑战(二稿)PPT课件

举报
开通vip

公共卫生的历史、现状和挑战(二稿)PPT课件公共卫生的历史、现状和挑战苏州市卫生局浦俊兴.公共卫生的概述17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时期。欧洲大量的农民从乡村涌向城市,工业生产从小作坊过渡到大工厂。居住密集,超时劳动,营养不良,饮水污染,粪便垃圾堆积如山,蚊蝇孽生,造成伤寒,霍乱,痢疾等疾病流行,肺结核等蔓延,居民健康状况下降,人口死亡率上升,平均寿命降低,城市卫生成了一大社会问题。.历史上欧洲人的生活卫生状况――全球传染病大流行恐怖催生公共卫生一、从男女混浴到百年禁浴: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1世纪),骑士们把土耳其蒸汽浴带回欧洲,百年内土耳其浴室在意大利境内就达...

公共卫生的历史、现状和挑战(二稿)PPT课件
公共卫生的历史、现状和挑战苏州市卫生局浦俊兴.公共卫生的概述17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时期。欧洲大量的农民从乡村涌向城市,工业生产从小作坊过渡到大工厂。居住密集,超时劳动,营养不良,饮水污染,粪便垃圾堆积如山,蚊蝇孽生,造成伤寒,霍乱,痢疾等疾病流行,肺结核等蔓延,居民健康状况下降,人口死亡率上升,平均寿命降低,城市卫生成了一大社会问题。.历史上欧洲人的生活卫生状况――全球传染病大流行恐怖催生公共卫生一、从男女混浴到百年禁浴: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1世纪),骑士们把土耳其蒸汽浴带回欧洲,百年内土耳其浴室在意大利境内就达600余家,很多医生自己开澡堂子,干脆把理发、放血治疗等也在浴室中完成。数百年间无论是德国乡下的简陋浴室,还是神圣教堂的浴室都是男女混浴制。尽管人们视其为自然行为,很多贵族的浪漫猎艳就是各个城市的泡澡沐浴之旅,到15世纪公共浴室已经具有情欲色彩。随着宫廷礼仪的推广,人们的体面意识和廉耻观渐渐发生转变,男女分浴的原则缓慢确立。15世纪,由于浴室寻欢带来频繁的暴力事件,城镇政府难以容忍,颁布禁令规定分浴,但其后,中世纪著名瘟疫——黑死病,让沐浴渐渐绝迹于欧洲两百年。.禁浴两百年1347年,蒙古人用病死的尸体当炮弹打入热那亚城中,把鼠疫带到欧洲!短短三个月,这场来自大草原的鼠疫夺走了欧洲1/3人的生命。导致16到17世纪人们卫生观念的退步。面对肆虐的瘟疫,束手无策的医学界认定,水会渗入皮肤,热气和水会使皮肤产生裂纹,导致鼠疫病毒乘虚而入。因此到了十六、七世纪,沐浴的危险在人们头脑中定格。认为沐浴不仅会导致鼠疫、梅毒等传染病侵入体内,更因为它让皮肤张开,人体的体液和精气就随着毛孔流失,所以有损健康,会让人反应迟钝,体力大量消耗,身体虚弱!一旦沐浴需要不断小憩,浴后马上穿衣、卧床休息。官方开始有计划关闭浴室。长期下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实行关闭浴室的禁令,欧洲禁浴达两百年.当时甚至出现男子沐浴后的水会让女子怀孕等荒谬观点。所以除非不得已的医疗手段,人们尽可能避开水,贵族与水最大接触也不过每日以水洗手。法王路易十三7岁之前双腿从未洗过。太阳王路易十四重病,在出血八次后,不得已御医用水润湿一下国王的身体,随即马上停止这种“副作用”太多的治疗。他的同行还讽刺说:御医用水摧残可怜的病人!维多利亚女王在1837年在英国登基时,白金汉宫内没有一个洗澡间。直到1750年,也只有6%的巴黎宫殿房屋中才配有卫生间。.这一个时代人们以出汗后频繁更换衬衣,在头发上扑上香粉、身体洒香水等来象征干净。曾经沐浴过人体千载的清澈流水,就此被引入庭院、化成瀑布和喷泉的景观韵律。沐浴归来黑死病和传染病多年肆虐的结果,在欧洲催生了海关检疫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及城市卫生防疫机构。随着这些机构的发展,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得以建立。到18世纪后期,医生们才开始建议人们每天洗手、洗脸和洗脖子。到1870年,有洗澡间的家庭也是极少数,后来,法国人发明带有下水管的洗澡盆。1790年这种澡盆传到美国。1880年后,西方才有家庭从厨房的炉子上接通管道把热水引到卫生间,才开始有洗热水澡的习惯。此后,人们开始研制用铁铸造的浴盆。.1832年巴黎的一场霍乱,人们发现水的稀缺程度与霍乱死亡成正比。于是公共卫生法令正式将“温水浴”视为一种疾病防治的手段。随着冷水浴对中暑病人的疗效的证明,以及肥皂出现,在市民中广泛普及热水浴成为可能。在不断蔓延的疾病面前,医生的数据分析加上政府政令支持,巴黎和外省各国又出现了定期沐浴的习惯。至此,正式确定了流传应用至今的卫生沐浴观点:热水浴是最好的清洁身体的方式。沐浴才终于完成了它在欧洲大陆百年沉寂后的回归。1830年,伦敦的大部分居民已经实现供水到户,.二、食品卫生:  在中世纪后许多年里,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用手从公用的盘子里拿食物吃。喝汤时只用一只器皿,而且共用一个酒杯喝酒。19世纪前叉子和勺子还没有进入普通家庭,直到18世纪后期,西班牙的富人们才开始普遍使用单独的餐具、盘子和杯子。   为了延长水果、蔬菜和肉类食品的保鲜时间,先是腌制和风干食品,由于都不新鲜,到18世纪想到冷藏食品,人们在户外挖坑,里面放上冰雪,覆盖稻草,来贮存食品。19世纪时,卖冰成为一种产业,挪威的冰工厂每年甚至可卖出55万吨的冰。1913年世界上第一批电冰箱在芝加哥首先上市销售。.三、厕所:在18世纪前城镇形成后几百年的时间里,人们把大小便拉在便桶中,而且把小便通过窗子直接泼到大街上。后来巴黎在街头设置粪便槽,需要靠人定期清理,传染病的流行,舆论哗然,指责政府忽略公共卫生,巴黎政府开始正视水循环处理城市垃圾的方式。当时,在巴黎和西班牙楼房中一层才有1个厕所,一些富人家修建了与卧室相连的卫生间,把粪便排放到地沟或化粪池中。在公共居住区内,则修建了公共厕所。.发明排放式卫生洁具的先驱是英国人哈林顿。他在1597年研制出活塞式马桶,并且安装在伊丽莎白女王的宫殿里。1775年,卡明斯为他发明的带有蓄水池的马桶申请了专利,1778年这种马桶又被普罗瑟加以完善。到1855年,英国公共卫生部门要求所有住房都安装卫生洁具。到1890年,卫生洁具才开始在全欧洲普及开来。从19世纪起,在普遍接通下水道之后,欧洲许多家庭开始安装抽水马桶,但不是所有家庭都安装得起。.四、洗衣  在18世纪前,肥皂十分昂贵。当时西方人常常在水中加入一些碳灰或尿(据说可以漂白衣服),妇女到河里或是公共洗衣池去洗衣服。当18世纪肥皂工业从意大利和西班牙进入法国时,肥皂是用羊的脂肪和山毛榉的灰制成的。后法国人开始利用橄榄油代替动物脂肪制作肥皂。19世纪,出现手动洗衣机,可以洗涤和甩干衣服。第一台电动洗衣机1901年问世,洗衣机的普及是在电力供应进入千家万户之后才逐渐开始。. 五、内衣  18世纪时,在巴黎只有3.5%的高贵妇女和1.16%的女佣穿内衣,西方大部分妇女在裙子或衣服里面不穿内衣。带有吊带的内衣被认为是只有妓女和演员才穿。欧洲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从6世纪起开始使用裤衩,直到14世纪时,欧洲男子的内裤其实就等于是外面的裤子,男子在长裤衩外面有个护身。.六、吃、睡在地  16世纪时,除了达官显贵们有家具,有点钱的家庭把衣服和值钱的东西放在篮子里,平民百姓的家里空空荡荡。19世纪后,东西被放在木箱里,木箱还当椅子用。18世纪前,椅子和桌子还没有普遍使用。西方人席地而坐,并在地上摆上东西吃饭。当时有床是奢侈,穷人睡在稻草垫子上,富人们往往在床上接待客人,以显示富有。.七、取暖12世纪前,欧洲人取暖一般都使用木柴、煤炭、泥煤、稻草,穷人则使用牛粪,气味难闻。12世纪时,意大利人开始用木柴通过烟道取暖,在中欧和北欧,人们使用烧炭和木柴的火炉子取暖,晚上坐在炉子周围睡觉。后来使用放上烧红木炭的铜炉子,在睡觉前烫热床垫。讲究的家庭把床的周围弄上帷帐或帘子,起到保温作用。而农民则习惯同牲畜同睡取暖。.八、医疗 当“黑死病”在欧洲各地蔓延时,人们想出了各种方法企图治愈或缓和这种令人恐惧的瘟疫,医生使用通便剂、催吐剂、放血疗法、烟熏房间、烧灼淋巴肿块甚至把干蛤蟆放在上面,或者用尿洗澡。当时法国的一位医生曾经夸口自己的医术如何高明,通过17次放血疗法终于治好了一位律师朋友的病,“他倘若落入江湖医生之手,恐怕早就一命呜呼了。”。而法国另一位德高望重的外科医生古依-乔亚克建议,医生可以通过凝视受害者的简单方法来捉住疾病。.三次鼠疫大流行 首次鼠疫大流行发生于公元6世纪,起源于中东,公元542年经埃及南部塞得港沿陆海商路传至北非、欧洲,几乎殃及当时所有著名国家。这次流行持续了五六十年,流行高峰期每天死亡万人,死亡总数近1亿人。大流行导致了东罗马帝国的衰落。.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14世纪(1346—1351),历史上称为“黑死病”,起源众说不一。 但现代科学表明:许多城市鼠多成灾,最终导致全欧洲鼠疫大流行。鼠疫泛滥,在很大程度上因为鼠类的天敌——猫在中世纪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教会的淫威和鼓动下,人们对待猫像仇敌格杀勿论,使猫几乎濒临灭绝,导致鼠害泛滥。此次流行此起彼伏持续近三百年,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北海岸,欧洲为甚,死亡2500万人,占人口的四分之一;意大利和英国死者达人口的半数。到1665年8月,每周死亡达两千人,一个月后竟达八千人。后英国发生“伦敦大火灾”,烧毁了大部分建筑和老鼠,鼠疫才平息。. 第三次大流行始于19世纪末(1894年),突然暴发,至20世纪30年代达最高峰,总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个国家,死亡达千万人以上。此次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这次流行的特点是疫区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家养动物中也有流行。.愚昧和残忍欧洲中世纪被宗教统治的文化使人们把瘟疫发生的原因归结为是由于人类自身的罪孽引来了上帝的愤怒。在德国一些狂热的基督徒认为是人类集体的堕落引来了愤怒神明的惩罚,他们穿过欧洲的大小城镇游行,用镶有铁尖的鞭子彼此鞭打,不断地哼唱着“我最有罪”。而在德国的梅因兹,有1.2万犹太人被活活烧死。在斯特拉斯堡则有1.6万犹太人被杀。.发现了“隔离”有效面对瘟疫,米兰大主教无意中找到了一种阻挡瘟疫蔓延的有效办法:隔离。当瘟疫快要蔓延到米兰时,大主教下令,对最先发现瘟疫的三所房屋进行隔离,在它们周围建起围墙,所有人不许迈出半步,结果瘟疫没有蔓延到米兰。在随后的几百年中,地中海沿岸,隔离已经成为了人们司空见惯的事情。.国际上把对鼠疫等传染病的防治称为“第一次卫生革命”。在18世纪前后,欧洲各国积极加强基础卫生设施的建设,如上下水道的改进,并且重视对垃圾的处理,加上普遍进行杀虫和消毒,使鼠疫等一度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传染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9世纪,医学界的话题开始集中于“卫生”,学者们的关注范围从个人健康普及到了公众,逐步产生了公共卫生。.公共卫生的概述十八世纪,瑞典人首次使用公共卫生概念开展人群健康状况的调查十九世纪,现代公共卫生的开始1840—1890年环境卫生期的“工程措施”爱德华·琴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挤奶女工手上的牛痘给琴纳以启发。公共卫生人员告诉这家主人,厕所距水源太近容易引起传染病流行。.1890—1910年病原生物期的“医学措施”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是荷兰眼镜商詹森(HansJanssen)在1604年发明的1665年,英国的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Hooke,1635~1703)用自己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并制造的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时发现其中有许多小室,状如蜂窝,称为“cella”,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巴斯德(1822-1895)——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微生物理论(germtheory)主张改革临床实践,减少微生物相关疾病的传播开发了鸡霍乱、炭疽、猪丹毒疫苗减毒的微生物可以用作免疫提出狂犬病是由一种显微镜看不到的物质传播的(即病毒),并开发疫苗治疗和预防狂犬病巴斯德杀菌法.罗伯特·科赫(德国科学家1843-1910)病原微生物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确定了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190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确定了水净化在疾病预防过程中的重要性确定微生物为致病因子时,Henle-Koch提出4条原则...国际公共卫生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公众健康的需求决定或引导公共卫生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或制约公共卫生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或影响公共卫生的发展人类社会的文明体现或反映公共卫生的发展.公共卫生PublicHealth公众健康,群体健康.传统的公共卫生实践健康教育预防医学措施:免疫接种、疾病筛查和治疗卫生执法.现代公共卫生概念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努力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和促进健康和效益的科学和艺术。有组织的社区努力包括改善环境卫生,控制传染病,教育每个人注意个人卫生,组织医护人员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提供服务,建立社会机构来确保社区中的每个人都能达到适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标准。组织这些效益的目的是使每个公民都能实现其与生俱有的健康和长寿权利。(Winslow1932年).现代公共卫生概念通过保障人人健康的环境来满足社会的利益。强调各种影响健康的环境因素,明确公共卫生领域的无所不包,以及公共卫生与社会、经济、政治和医疗服务不可分割的关系。(美国医学研究所1988年).(吴仪2003)公共卫生就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现代公共卫生概念.现代公共卫生并没有摒弃传统公共卫生的内容,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强调了把改善物质和社会环境、个体预防和适宜的治疗结合起来,通过多部门的合作和社区的参与,在多种场所开展健康促进,从而实现公共卫生所肩负的使命。现代公共卫生(newpublichealth)的要素包括:公平地获得有效的医疗保健、以社区参与为基础的伙伴式健康公共政策、多部门间的合作等。..公共卫生1、最终目标:促进健康,延长寿命2、对象:以人群为工作重点3、实质:公共政策,要有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4、公共卫生是一个社会问题而非单纯技术问题,公共卫生的实施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应加强医防结合和多部门协作,强调社区行动和人人参与5、应有受过良好教育和多学科背景的公共卫生队伍作为技术支撑和保障.公共卫生是一种公共政策是一种公共产品是一种社会效益回报周期相对较长的服务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积极干预在公共卫生工作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各级政府在公共卫生中的责任都应有明确的规定,以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并有利于监督和评估。.政府在公共卫生中承担的职责政府对公共卫生必须负有责任政府在公共卫生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承担责任,但承担责任不同政府有决策者职能、管理者职能、执法者职能、出资者职能、社会协调者职能、社会动员者职能、服务提供者职能.通过艾滋病防治的工作实践了解公共卫生的特征.爱滋病的流行与预防控制中得到启示1981年7月3日,《纽约时报》报道:42名同性恋患罕见癌症1981年8月29日,《纽约时报》再次报道:两种致命性疾病正在调查之中美国CDC介入调查:与男性同性恋相关的免疫缺陷综合症(GRID).爱滋病的流行与预防控制中得到启示1982年,发现血友病患者中出现GRID,新生儿也出现GRID将GRID改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当时媒体报道提示爱滋病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接触在家庭中传播,引发公众恐慌,因缺乏准确及时的爱滋病信息而反应过度.爱滋病的流行与预防控制中得到启示法国巴斯研究所的蒙塔尼尔教授于1983年报告,自艾滋病前期患者的淋巴腺分离出一种病毒,命名为淋巴腺病相关病毒。1986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将此新病毒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简称为艾滋病毒,英文名为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简称为HIV。.截止2002年底全球各大洲成人和儿童仍存活的HIV/AIDS估计数西欧57万北非和中东55万次撒哈拉非洲2940万东欧和中亚120万南亚和东南亚610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5万北美98万加勒比海地区42万拉丁美洲150万合计:4200万东亚和太平洋地区120万.爱滋病的流行与预防控制中得到启示最有效的方法: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引发伦理道德和政治问题:保护少数可疑患者的隐私权和个人自由保障大多数无辜者免除被感染的危险保护公众的利益优先于保护个人的权利宣传教育面临两难窘境:坦率地与高危人群沟通和妥协误认为政府在纵容非法和淫秽行为.爱滋病的流行与预防控制中得到启示爱滋病治疗新法激发了关于公共卫生、医学、伦理学和经济学方面的新一轮争议药物强烈的副作用——社会如何公正地满足患者的需要?复杂的服药计划——谁来决定哪些人该服药?价格昂贵:每年1.5万美金——谁有能力支付?.公共卫生特征社会公正政治内涵专业的动态扩展与政府的密切关系科学性预防第一多学科和学科交叉.现代公共卫生实践的内容原则以健康为中心,把健康看成是一种能力或资源,而不仅是一种状态从影响健康的因素来考虑预防策略强调整合性服务,但更应突出预防人人应参与决策必须循证适时的监测与评估.基本方式个人、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预防是实现公共卫生实践的基本方式。新公共卫生的策略强调综合性,具体表现为:从以群体预防为主转向个体、家庭和群体相结合;从生物预防扩大到心理行为和社会预防;从独立的预防服务转向防治结合;从被动预防转向个体和社会要对健康负责的主动预防。.(1)个体化预防个体化预防的最佳形式是临床预防服务(clinicpreventiveservice)。指防治机构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的病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实施个体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内容有:求医者的健康咨询、健康筛检、免疫接种和化学预防等。开展临床预防服务必备条件:一是医务人员除要具备临床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备预防知识;二是必须要有政策的支持和合理的补偿机制。.个体化预防的另一种形式:自我保健。自我保健:是指自己掌握健康的主动权,自觉地减少自身创造的健康危险性,积极地参与决策自己的保健行为,以及主动地进行自我医疗照顾。.(2)家庭预防家庭是由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组成的社会生活基本单位。家庭对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对遗传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心理情绪和性格的影响;对卫生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对疾病传播的影响;对晚年生活质量的影响等。.(3)群体预防群体预防是以社区为单位,以群体为对象,根据社区的具体情况和可用的资源,确定优先的健康问题、决定干预目标和策略,为社区人群提供综合性的预防服务。群体预防的关键是社区参与。...公共卫生的基本功能(WHO西太区2001)1、公共卫生监测与分析,2、流行病学调查/疾病预防与控制,3、公共卫生政策制定与筹划,4、对卫生系统和服务的战略管理,增进居民的健康,5、保护公共卫生的规定及其执行,6、公共卫生方面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筹划,7、健康促进、社会参与和提高认识,8、确保对个人和人群为本的卫生服务质量,9、对创新的公共卫生方案的研究、开发和实施。.中国公共卫生的历史、现状与挑战.1中国公共卫生的历史上医治未病—中国公共卫生的哲学思想公共卫生的早期实践—河北定县的经验新中国公共卫生的发展与特点苏联公共卫生模式的引入及局限我国公共卫生的成就与特点.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临渴而掘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上医治未病—中国公共卫生的哲学思想.陈志潜公共卫生学家。他提倡公医制度,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先后参与陶知行和晏阳初分别在南京郊区和河北省定县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农村卫生实验区建设。在定县创立了他构想多年的农村三级保健网,开展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公共卫生的早期实践—河北定县的经验.建立完善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公共卫生改革与发展20世纪以前20世纪20-30年代20世50-70年代80-90年代21世纪中国公共卫生发展时间轴传统中医的预防的哲学思想陈志潜为代表的早期公共卫生实践新中国公共卫生建立.苏联公共卫生模式的引入及局限流行病学专家、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饶克勤: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是国家成立之初按照苏联的模式建立起来的,曾经有过光荣的过去,成功地控制了疟疾、霍乱、天花、小儿麻痹和麻风等老的传染性疾病。然而在国家从计划经济过度到市场经济的时候,对于由城市化和人口流动的加剧导致的许多新型或变异的传染性疾病,这个体系就缺乏预见和应急能力.我国公共卫生的成就与特点90年代全国传染病报告发生率稳定于200/10万以下,比1970年下降了95%。各类传染病的总死亡率由1990年的25.44/10万下降到1994年的15.64/10万,传染病和结核病的死亡人数只占死亡总数的4.8%传染病的死因顺位已从1952年的第2位降到1993年的第8位平均期望寿命由35岁增长到70岁.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健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过去40年世界经济增长的8-10%归因于人群健康(世界银行)——亚洲经济奇迹大约30-40%是源于人群健康(哈佛大学).健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印度劳动力人口死亡率比中国高出16%,如果中国劳动力人口按照印度的成年人死亡率,则中国经济发展应该比目前低15%-20%(世界银行前行长詹米逊)——我国人均期望寿命每增长1倍,由此创造的经济价值为2.5万亿人民币,相当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22%(我国专家).预防控制疾病的投入效益比——预防传染病爆发流行投入—效益比1:100~1000防止社会不安定——预防慢性非传染病投入—效益比1:10~50遏制医疗费用过度增长.2、中国公共卫生的现状中国公共卫生的现状卫生防疫机构与人力的发展农村三级卫生保健网的建立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健康城市国民健康素质普遍提高.中国公共卫生的发展中国公共卫生的经验政府重视政策支持立足社区面向人群预防为主经济适用全民参与卫生运动.经济全球化知识信息化人口老龄化农村城镇化人口流动化恐怖蔓延化药物滥用化……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医学敏感人口的健康问题医学弱势人口的健康问题生命全程的卫生保健问题3、中国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人口学的改变.1980~2025年中国人口结构、抚养比、医学敏感人口变化趋势.疾病流行规律Omran的流行病迁移理论(EpidemiologicTransitionTheory)中将人类的健康与疾病史分为4个时期:(1)瘟疫和饥荒;(2)传染病大流行的减弱;(3)退行性疾病和人为引起的疾病;(4)衰老、慢性疾病、新发传染病(如HIV/AIDS)、古老传染病的死灰复燃(如结核)。这4个时期可以顺序出现(如在发达国家),也可以表现出很大的重叠(如在发展中国家)。另有学者将人类疾病谱的迁移归纳为:传染性与感染性疾病→慢性疾病→社会-文化疾病→传染性与感染性疾病。.中国人的疾病谱变化“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变化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经血与性传染病.传染病构成改变的原因计划免疫——减少呼吸道传染病中国从1978年开始实施儿童计划免疫的20多年来,共减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6种传染病的发病3亿多人次,减少死亡400多万人,减少住院费用400多亿元。公共卫生设施(饮食、饮水、厕所)——减少肠道传染病爱国卫生运动——减少虫媒传染病不安全的行为(性开放、吸毒)——增加经性、血传播疾病医源性感染——增加经血传播疾病.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没有主次之分传染病的危害依然严重新发传染病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大肠杆菌O157∶H7出血性肠炎、SARS死灰复燃病STDTB固有传染病鼠疫、麻疹肝炎、霍乱.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没有主次之分生物恐怖不是天方夜谭全世界有十余个国家具有生产生物武器的能力9·11向人类展示了生物武器的威胁及效力公共卫生领域的应急反应能力是如此脆弱.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没有主次之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在降低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在造成巨大的社会负担NCD是人类疾病负担的首位NCD是威胁劳动力人口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NCD将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呈上升趋势公共卫生领域对NCD的防治还十分陌生.2000年全球各地区疾病负担(DALY)DALY=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755025非传染性疾病s伤害传染性疾病,妇女及围产期死亡,营养不良非洲东地中海欧洲美洲东南亚西太.COPD患病年龄构成慢性病死亡年龄构成慢性病患病年龄构成资料来源:1998年全国疾病监测哨点资料COPD死亡年龄构成(慢性阻塞性肺病)NCD威胁劳动力人口健康.NCD威胁劳动力人口健康资料来源:1998年全国疾病监测哨点资料恶性肿瘤死亡年龄构成恶性肿瘤患病年龄构成心血管疾病死亡年龄构成心血管疾病患病年龄构成.烟草消耗增加膳食结构迅速改变体力活动减少酒精消耗增加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在世界各地增加生活方式改变对健康影响.全球吸烟情况WHO分区吸烟率(%)吸烟人数男女非洲34970mil7000万美洲3324163mil1.6亿中东35761mil6000万欧洲4822206mil2.0亿东南亚567317mil3.17亿西太区636428mil4.28亿.中国烟草生产及销售情况资料来源:中国烟草发展报告.饮酒1982~1989:年增长率为13.3%1990~1995:年增长率为13.1%中国酒年销售量统计1952~1978:年增长率为5.3%预计2000年将达4726.24万吨.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没有主次之分精神卫生将成为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精神卫生疾患已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2%抑郁、药物滥用、酗酒将是主要问题导致精神卫生疾患的危险因素呈上升趋势公共卫生领域应对的能力很弱.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城市化与现代化环境污染生活与工作压力伤害移民.1.环境污染: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生活燃料已成为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城市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噪声均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2.生活与工作压力:岗位竞争,待业与就业人口的竞争,高节奏工作,都会导致紧张与压力,从而使与之相关的疾病增加,如胃溃疡、精神疾患、脑血管病等.3.伤害:交通事故是男性第一位死因,其他也会逐渐增加,如慢病所致残疾等4.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易感人群,其健康状况、职业保护、卫生服务都将成为新的公共卫生问题.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害火灾食物中毒检验检疫安全.我国伤害流行病学的分布特征全国死亡的11.15%是伤害死亡1998年伤害死亡率已达到69.22/10万全国每年约有80余万人死于伤害城市与农村的伤害死亡均排在死因顺位的第5位城市伤害死亡的原因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意外坠落、中毒、他杀、溺水、火灾和烧伤;农村伤害死亡的原因依次为:自杀、交通事故、溺水、意外坠落、中毒、他杀、火灾和烧伤.2002年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比例图消防火灾1.7%工矿企业9.3%水上交通0.4%铁路路外6.5%道路交通79%.2002年全国煤矿共死亡6995人,其中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56起。我国煤矿百万吨煤死亡率约为美国的150倍(2002年)、印度的12倍。冶金行业死亡165人,百万吨钢死亡率是美国的20倍中国美国俄罗斯波兰德国澳大利亚英国印度乌克兰.特大型火灾频繁发生2002年火灾损失15.4亿元衡阳火灾2003年,20名消防战士牺牲中百商厦火灾2004,死亡53人我国1992-2002年火灾直接损失情况亿元二十世纪最后10年世界上一次死亡超过300人的特大火灾只有两次,均发生在中国.食品中毒每年食物安全突发事件报告案例约为2万-4万起,食品安全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就食物中毒而言,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公开数据:1999年食物中毒报告591起,中毒人数为17941人,死亡108人;2000年共报告696起,中毒18362人,157人死亡;2001年共报告611起,中毒人数增至19781人,死亡人数135人。当前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十分严重。根据质检总局2002年对全国米、面、油、酱油、醋等五类食品的质量抽查和质量保障条件调查,发现64%的出厂产品检验不合格或没有进行检验,25%的厂家没有相关标准或不执行标准。其中,酱油合格率仅为31%,醋的合格率仅为47%左右,植物油合格率79%,大米合格率为85%。.检验检疫安全不容忽视2002年外来有害生物安全状况:各种传染病3000多人次传染病媒介物1037批次动植物有害生物1310多种22448批次“白色粉末”等可疑恐怖物品上千批传入有毒有害物质多达数十种、万余批次.中国公共卫生的重点与难点卫生问题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卫生服务体系与机制的影响卫生人员业务素质和结构的改善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农村卫生.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社会经济转型政府投入资源的缺乏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卫生服务公平性的下降居民疾病经济负担的加大.中国卫生总费用支出构成(1980-1999).卫生经费变化情况(1980-2002)个人支出上升最快1980年2002年2010年预测人均卫生经费将从目前的442.55元上升到1024.74元.卫生经费变化情况农村总费用:居民支出占九成1991年2000年.防治防疫经费占卫生事业费、防治防疫经费财政总支出比例变动趋势.卫生资源城乡配置的不合理1997年卫生资源配置百分比(%)53.529.970.146.7人口百分比(%)城市农村.卫生发展不平衡婴儿死亡率(‰)传染病死亡率(1/10万)西部中部东部.WHO成员国卫生系统绩效排名(2001)国家绩效效能卫生水平(DALY)反应性水平筹资公正性按健康水平评估卫生系统整体效能美国24154-557237瑞典41012-152123日本168-11910中国8288-8918861144泰国10033128-13010247.我国未来公共卫生的走向21世纪是“信息网络化、全球一体化、科技高新化、环境多样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和共享性强。1、信息网络化1)建立完善的中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并形成双向利用;2)利用网络信息系统,开展全民健康教育;3)建立公共卫生网络教育系统。.2、全球一体化(1)加强公共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同时,应注重提高人员素质和创新工作能力,增加人才交流;(2)发展或建立国际卫生专业,关注和研究全人类所面临的健康需求,以应对全球一体化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3)加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科研工作,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及技术支撑和技术储备能力;(4)参与各种新发传染病防制的国际合作项目,并建立疾病与疫情信息交流、共享系统。.3、科技高新化有学者认为,21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信息科学和以核酸、基因为代表的生物信息科学的结合。基因筛检、诊断、治疗技术,转基因食品,DNA系统技术、人类胚胎干细胞技术、纳米技术。.1)科学辩证地认识高新科技与疾病、健康的关系,特别要辩证地分析疾病控制中遗传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影响;2)在保证健康效益和坚持公平性原则的前提下,谨慎地选择高新技术的应用领域与范围;3)重点研究,如开展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弥补以往人类基因研究未以人群为基础,已有的人群流行病学研究的大多数未检测其遗传学危险因素的两方面的不足;4)积极开展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代替传统的防病、治病措施,使大众享受到高科技的成果;5)进行高新技术产品的卫生学标准的研究,以及医学伦理学的研究等。.4、环境多样化1)加强公共卫生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2)调整公共卫生知识结构;3)建立政府领导重视、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疾病预防控制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谢谢.
本文档为【公共卫生的历史、现状和挑战(二稿)PPT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爱赢
公司经营范围:网络软件设计、制作、图文设计、影视制作(编辑)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21-02-24
浏览量: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