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燃气锅炉房设计

燃气锅炉房设计

举报
开通vip

燃气锅炉房设计燃气锅炉房设计 1.基本概念 1.1锅炉房:锅炉以及保证锅炉正常运行的辅助设备和设施的综合体。 1.2民用锅炉房:指用于供应人们生活用热(汽)的锅炉房。 1.3独立锅炉房:四周与其他建筑,没有任何结构联系的锅炉房。 1.4非独立锅炉房:与其他建筑物比,毗邻或设在其他建筑物内的锅炉房。 1.5地下锅炉房:设置在地面以下的锅炉房。 1.6半地下锅炉房:设置在地面以下的高度超过锅炉间净高1/3,且不超过锅炉间高度的锅炉房。 1.7地下室锅炉房:设置在其他建筑物内,锅炉间地面低于室外地面的高度超过锅炉间警告1/...

燃气锅炉房设计
燃气锅炉房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1.基本概念 1.1锅炉房:锅炉以及保证锅炉正常运行的辅助设备和设施的综合体。 1.2民用锅炉房:指用于供应人们生活用热(汽)的锅炉房。 1.3独立锅炉房:四周与其他建筑,没有任何结构联系的锅炉房。 1.4非独立锅炉房:与其他建筑物比,毗邻或设在其他建筑物内的锅炉房。 1.5地下锅炉房:设置在地面以下的锅炉房。 1.6半地下锅炉房:设置在地面以下的高度超过锅炉间净高1/3,且不超过锅炉间高度的锅炉房。 1.7地下室锅炉房:设置在其他建筑物内,锅炉间地面低于室外地面的高度超过锅炉间警告1/2的锅炉房。 1.8半地下室锅炉房:设置在其他建筑物内,锅炉间地面低于室外地面的高度超过锅炉间净高1/3,且不超过1/2的锅炉房。 1.9大气式燃烧器:空气由高速喷射的燃气吸入的燃烧器。 1.10人员密集场所:指会议室、观众厅、教室、公共浴室、餐厅、医院、商场、托儿所和候车室等。 1.11重要部门:指机要档案室,通信站和贵宾室等。 1.12锅炉间:指安装锅炉本体的场所。 1.13相对密度: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 1.14安全出口;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出口。 1 ?耗热量计算 2.1采暖热负荷 -3Q=qA?10 hhc 式中:Q—采暖设计热负荷(KW); h 2 q—采暖热指标(W/m),可按下表选用; h 2Ac—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 2 采暖热指标推荐值(W/m) 采暖热指标qh建筑物类型 未采取节能措施 采取节能措施 住宅 58~64 40~45 居住区综合 60~67 45~50 学校、办公 60~80 50~70 医院、托幼 65~80 55~70 旅馆 60~70 50~60 商店 65~80 55~70 食堂、餐厅 115~140 100~130 影剧院、展览馆 95~115 80~105 大礼堂、展览馆 115~165 100~150 注:1.表中数值适用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2.热指标中已包括约5,的管网热损失。 2.2通风热负荷 Q=K?QVVh 式中:Q—通风设计热负荷(KW); a 2 Q—采暖设计热负荷(KW); h K—建筑物通风热负荷系数,可取0.3-0.5。 V 2.3空调热负荷 2.3.1空调冬季热负荷 -3 Q=qA?10 aak 式中:Q—空调冬季设计热负荷(KW); a 2 q—空调热指标(W/m),可按下表选用; a 2A—空调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 k 2.3.2空调夏季热负荷 -3Q=qA?10/COP cck 式中:Qc—空调夏季设计热负荷(KW); 2 q—空调冷指标(W/m),可按下表选用; c 2A—空调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 k COP—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系数,可取0.7-1.2。 2空调热指标、冷指标推荐值(W/m) 建筑物类型 热指标 q 冷热指标q ac 办公 80~100 80~110 医院 90~120 70~100 旅馆、宾馆 90~120 80~110 商店、展览馆 90~120 125~180 影剧院 115~140 150~200 体育馆 130~190 140~200 3 注:1.表中数值适用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2.热指标中已包括约5,的管网热损失。 3.寒冷地区热指标取较小值,冷指标取较大值;严寒地区热 指标取较大值,冷指标取较小值。 2.4加热开水耗热量 3Q=1.163x2n?K (100-t) ?C/T?10 h 式中:Q—加热开水耗热量(KW); 2—每人每天平均饮用2公升水; n—饮用水人数 K—变化系数,取2; h t—冷水温度,取4?; C—水的比热(Kcal/公升.?),取C=1; T—每天用开水时间,取8小时。 故:每人每小时饮用水耗热量55.83W 2.5淋浴喷头用水耗热量 一般概略计算时,一个快速加热淋浴喷头每小时耗气量为30Kg。 故:一个快速加热淋浴喷头每小时耗热量17.5KW。 2.6酒店或宾馆客房洗浴用水耗热量 按全日制(24小时)热水供应方式,宾馆酒店: 1.22KW/床。 按12小时热水供应方式,宾馆酒店: 2.44KW/床。 按8小时热水供应方式,宾馆酒店: 3.66KW/床 2.7游泳池用水耗热量 3初次加热(48小时)每m水需280KW的耗热量,平时运行需 145KW的耗热量。初次水温由4?加热到27?;平时水温由25? 4 加热到27? 2.8医院蒸汽耗量 2.8.1用于病房的高压蒸汽耗量:4.0~5.0Kg/h?床 2.8.2用于厨房的高压蒸汽耗量:0.45~0.5Kg/h?床 2.8.3用于洗衣房的高压蒸汽耗量:0.4~0.6Kg/h?床 故:医院总蒸汽耗热量6.1Kg/h. 床。 以上估算含煮沸消毒器、干式消毒柜、开水器、蒸馏器、蒸饭锅、洗衣机、烘干机、烫平机和生和热水供应设备的医院总蒸汽耗量。 2.9旅馆酒店洗衣房蒸汽耗量 旅馆酒店 一般旅馆酒店 0.083~0.125Kg/h?床 中档旅馆酒店 0.25~0.375Kg/h?床 高档旅馆酒店 0. 5~0.75Kg/h?床 2.10疗养院公寓楼洗衣房蒸汽耗量 疗养院 0.125Kg/h?人 公寓楼 0.025Kg/h?人 2.11厨房蒸汽耗量 一般厨房 0.28Kg/h?人 学校、工厂 0.30Kg/h?人 2.12消毒蒸汽耗量 小型煮沸消毒器 5Kg/h 小型消毒锅 15Kg/h 大型消毒锅 25Kg/h 5 2.1条至2.12条为民用建筑常用耗热(汽)量的简易估算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非常实用,它对确定锅炉房的容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对生产 工艺 钢结构制作工艺流程车尿素生产工艺流程自动玻璃钢生产工艺2工艺纪律检查制度q345焊接工艺规程 用汽本文未涉及,主要是不常用,另外生产工艺性强,用汽量变化大。以后工程中若遇到生产用汽,用汽量大小应要求生产工艺提供。 3.锅炉容量 根据工程规模、用热特点对耗热量进行逐项计算,归类整理。锅炉房设计总容量按下式确定: Q=K (KQ+KQ+KQ+KQ+KQ+……) 112234455 式中:Q—锅炉房设计总热负荷,KW(热水锅炉),t/h(蒸汽锅炉); Q—供暖(空调)热负荷,KW(热水锅炉),t/h(蒸汽锅炉); 1 Q—通风热负荷,KW(热水锅炉),t/h(蒸汽锅炉); 2 Q—生产热负荷,KW(热水锅炉),t/h(蒸汽锅炉); 3 Q—生活热负荷,KW(热水锅炉),t/h(蒸汽锅炉); 4 Q—锅炉房自用热负荷,KW(热水锅炉),t/h(蒸汽锅炉); 5 K至K—分别为上述相应热负荷的同时使用系数。其数值可参15 考下表; 同时使用系数 K K K K K 12345推荐取值 1.0 0.7~0.9 0.7~1.0 0~1.0 0.8~1.0 K—室外热网损失修正系数,其数值可参考下表; 室外热网损失修正系数 类别 架空敷设 地沟敷设 6 蒸汽管网 1.10~1.15 1.01~1.12 热水管网 1.10~1.12 1.05~1.08 注:1.对于计算中已考虑热网损失的热负荷,K值取1. 上面的计算公式适应含燃煤锅炉房在内的所有锅炉房,对一般民用建筑燃气锅炉房来说,通常只有采暖(空调)及生活热负荷。希望大家能够灵活掌握。 4.锅炉房供热介质的种类及参数 锅炉房供热介质的种类及参数,应根据用户的需要,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一般按下述原则考虑: 4.1只有供暖热负荷,应采用热水锅炉。热媒温度:散热器采暖系统宜选用80/55?;地辐采暖系统宜选用55/45?;空调热水系统宜选用50/40?。 4.2既有供暖热负荷,有需供应蒸汽的热用户,要对热负荷进行分析,供暖热负荷占总热负荷60,以上,宜采用热水锅炉和蒸汽锅炉;蒸汽热负荷占总热负荷60,以上,宜采用蒸汽锅炉配热交换器。 4.3只有生产用汽及生活用热负荷,应采用蒸汽锅炉。 4.4蒸汽锅炉的运行压力,应根据用气设备的最大供汽压力,并计 入管网阻力(按每千米0.1MPa估算)来确定。常用设备所需供 汽压力见下表。 常用设备所需供汽压力 用气设供暖及生厨房蒸煮蒸馏水空调加湿洗衣机吸收式医用消备名称活用换热或消毒设制备设用汽 烫平机 制冷机 毒设备 或类别 器 备 备 所需蒸0.02-0.60 0.05-1.0 0.5-0.9 0.4-0.9 0.15-0.25 0.3-0.6 0.3-0.5 汽压力 7 (MPa) 5.燃气锅炉选型一般要求 5.1能满足用户所需要的热介质种类和运行参数(温度、压力)要求。 5.2只有地辐采暖,应优先采用真空相变热水锅炉直联供热,减少中 间换热设备。真空相变锅炉仅适应水温?85?的热水供热系统; 单台出力限定在2.8MW以内;不宜采用一台锅炉内直接供应多个 不同供热参数的系统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单台出力限定在2.8MW以内,这是《全 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第 8.11.10 条的要求,我个人认为锅炉容量可以放宽到4.2MW。事实上,目 前我国已生产出单台14MW真空相变锅炉,并投入使用。 5.3既有地辐采暖,又有散热器采暖,并且为高层建筑,应优先采用 带压热水锅炉。带压燃气热水锅炉容量范围广(?29MW);热 媒温度可以是130/70?,115/70?,95/70?。 5.4既有地辐采暖,又有散热器采暖,并且为多层建筑,应优先采用 带压热水锅炉或常压热水锅炉。常压热水锅炉供水温度?95?, 锅炉的单台出力?2.8MW。 5.5设在地下室二层的锅炉房,应选用常负压锅炉。 5.6对噪声要求严格的场所,尤其设在住宅楼或办公楼屋面上的锅炉 房,应优先采用大气预混式热水锅炉。大气预混式热水锅炉单台 容量?1.86MW,供水温度?95?。 5.7同一锅炉房宜选用型号、容量和燃烧设备相同的锅炉。若必须选 用不同的锅炉时,其种类不能超过两种。 5.8当气源供气压力较低或压力波动较大时,宜选用配置低压燃烧器 8 的锅炉,以便能通过调压装置稳定供气压力。 6.燃气锅炉台数 5.1合理选择燃气锅炉台数和单炉容量,保证锅炉房在设计容量下和 全年热负荷低峰期,锅炉机组均能在良好的工况和效率下运行。 5.2锅炉房的锅炉台数不宜少于2台,但当选用一台能满足热负荷和 检修需要时,也可只设一台。新建锅炉房的锅炉台数不宜超过5 台,扩建和改建时,不宜超过7台。 5.3一般民用供暖的锅炉房或以供暖为主的锅炉房,不设备用锅炉。 5.4常年需要供热的锅炉房和减少供热量会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的 锅炉房,应设备用锅炉。 7.燃气锅炉房平面位置 7.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对燃气锅炉房设置的规定: 7.1.1燃气锅炉宜设置在高层建筑外的专用房间内。当受条件限制 需与高层建筑贴邻布置时,应设置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建筑 内,并应采用耐火墙与高层建筑隔开,且不应贴邻人员密集场所。 7.1.2当与高层建筑贴邻布置受条件限制需布置在高层建筑中时, 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7.1.2.1燃气锅炉房应布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 位,但常(负)压燃气锅炉可设置在地下二层;当常(负)压燃 气锅炉房距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6.00m时,可设置在屋顶上。 9 采用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比值)大于等于0.7的可燃气体作燃料的锅炉房,不得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7.1.2.2燃气锅炉间的门应直通室外或直通安全出口;外墙上的 门、窗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0m的不燃烧体防火 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20m的窗滥墙; 7.1.2.3燃气锅炉房与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50h的楼板隔开。在隔墙和楼板上不 应开设洞口;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窗时,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1.20h的防火门窗; 7.1.2.4锅炉的容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 GB50041的规定;《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单台锅 炉容量?4t/h,压力?1.6MPa;《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规定:单台锅炉容量?7MW,温度?95?。 7.1.2.5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和除卤代烷一外的自动灭火系统; 7.1.2.6燃气锅炉房应设置防爆泄压设施和独立的通风系统。应 有相当于锅炉间占地面积10,的泄压面积;平时通风换气次数 不小于6次/时,事故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时。 7.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年版) 对燃气锅炉房设置的规定: 7.2.1燃气锅炉宜独立建造。当确有困难时可贴邻民用建筑布置,但应采用防火墙与民用建筑隔开,且不应贴邻人员密集场。 7.2.2当与民用建筑贴邻布置受条件限制需布置在民用建筑内时, 10 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7.2.2.1燃气锅炉房应布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但常(负)压燃气锅炉可设置在地下二层;当常(负)压燃气锅炉房距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6.00m时,可设置在屋顶上。 采用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比值)大于等于0.7的可燃气体作燃料的锅炉房,不得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内; 7.2.2.2燃气锅炉间的门应直通室外或直通安全出口;外墙上的门、窗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0m的不燃烧体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20m的窗滥墙; 7.2.2.3燃气锅炉房与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50h的楼板隔开。在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洞口;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窗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 7.2.2.4锅炉的容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的规定;《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单台锅炉容量?10t/h,压力?1.6MPa;《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单台锅炉容量无限制,温度?95?。 7.2.2.5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应设置与锅炉容量和和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 7.2.2.6燃气锅炉房应设置防爆泄压设施和独立的通风系统。应有相当于锅炉间占地面积10,的泄压面积;平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时,事故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时。应选用防爆型事故排风机, 11 机械通风设施应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7.3《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2008年版) 对燃气锅炉房设置的规定: 7.3.1锅炉房宜为独立建筑物。 7.3.2当锅炉房和其他建筑物相连或设置在其内时,严禁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部门的上一层、下一层、贴邻位置以及主要通道、疏散口的两旁,并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室一层靠建筑物外墙部位。 7.3.3住宅建筑物内,不宜设置锅炉房。 8.燃气锅炉房热力系统主要设备选型 8.1燃气锅炉 参考2~7条选择适合本工程的锅炉,本节不再重复。锅炉的设计热效率,居住建筑应满足《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2010年版)的要求,见下表: 锅炉的最低设计热效率(,) 锅炉容量 0.7 1.4 2.8 4.2 7.0 14.0 ,28.0 (MW) 效率(,) 86 87 87 88 89 90 90 公共建筑应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2005年版的要求,锅炉的最低设计热效率为89,。 8.2燃气热水锅炉变频循环水泵 8.2.1循环水量: G=K?Q /1.163?t 3式中: G—单台水泵循环水量m/h 12 Q—单台锅炉供热量(kW) ?t —热媒供回水温差(?)。 K—管网热损失修正系统1.05~1.1 3故:供回水温差25?时,单台0.7MW热水锅炉循环水量为25m/h; 3供回水温差10?时,单台0.7MW热水锅炉循环水量为63m/h。 8.2.2带压热水锅炉循环水泵扬程:H=K?(H+H+H+H) 1234H—循环水泵扬程(m); K—安全系数,一般取K=1.05~1.1 H—热水锅炉内部阻力(m),该值见厂家计算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一般5.6MW1 一下强制循环热水锅炉为8~15m; H—锅炉房内循环水系统的阻力(m),一般为5~8m; 2 H—室外热水管网供回水系统总的压力损失(m); 3 H=?LxR+0.3?LxR=1.3?LxR 3 ?L—室外热水管网供回水管总长(m); R—比摩租,一般为0.006m/m,局部阻力按沿程阻力30%计算; H4—最不利用户单体内部循环系统压力损失(m),一般取5m。 8.2.3常压热水锅炉循环水泵扬程:H=K?(H+H+H+H) 1234 ); H—循环水泵扬程(m K—安全系数,一般取K=1.05 H—循环水泵轴线至循环水系统最高点之间的位差(m); 1 H—锅炉房内循环水系统的阻力(m),一般为6~10m; 2 H—室外热水管网供回水系统总的压力损失(m); 3 13 H=?LxR+0.3?LxR=1.3?LxR 3 ?L—室外热水管网供回水管总长(m); R—比摩租,一般为0.006m/m,局部阻力按沿程阻力30%计算; H4—最不利用户单体内部循环系统压力损失(m),一般取5m。 8.2.4循环水泵的台数通常按热水锅炉台数一对一台多一台备用泵 的原则确定。 8.2.5带压热水锅炉循环水泵安装在低温水侧;常压热水锅炉循环 水泵安装在高温水侧,应采用耐高温热水泵。 8.2.6设计选用的循环泵承压,应符合本工程的要求。 8.2.7公共建筑水泵的耗电输热比(EHR)应符合下式要求: HER=N/Q?η EHR?0.0056(14+α?L)/?t 式中:N—水泵在设计工况点的轴功率(kW) Q—建筑供热负荷(kW) η—考虑电机和传动部分的效率(%) 当采用直联方式时η=0.85,当采用联轴器连接方式时η=0.83 ?t—设计供回水温差(?)。 系统中管道全部采用钢管连接时,取?t=25?;系统中 管道有部分采用塑料管材时,取?t=20?。 ?L—室外主干线(包括供回水管)总长(m) 当 ?L?500m时,α=0.015; 当 500??L,1000时,α=0.0092; 14 当 ?L?1000时,α=0.0069; 8.2.8居住建筑的耗电输热比: 在选配供热系统的热水循环泵时,应计算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EHR),并应标注在施工图的设计说明中。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应符合下式要求: HER=N/ Q?η?A?(20.4+α?L)/?t 式中:EHR—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 N—水泵在设计工况点的轴功率(kW) Q—建筑供热负荷(kW); η—电机和传动部分的效率,应按表1选取 ?t—设计供回水温度(?),应按照设计要求选取; A—与热负荷有关的计算系数,应按表1选取; ?L—室外主干线(包括供回水管)总长度(m); α—与?L有关的计算系数,应按如下选取或计算: 当?L?400m时,α=0.015; 当400??L,1000时,α=0.003833+3.067/?L; 当?L?1000时,α=0.0069; 表1电机及传动部分效率 热负荷Q(kW) ,2000 ?2000 直联方式 0.87 0.89 电机和传动部分 的效率 联轴器连接方式 0.85 0.87 计算系数A 0.0062 0.0054 8.3补给水泵选择 15 8.3.1补水量:G=1%~4%?G循环水量(温差小时取小,温差大 时可以取大)。 8.3.2采暖系统定压高度等于采暖系统充水高度(m)+2m 采暖系统充水高度由循环水泵中心算起。 8.3.3补水泵扬程等于采暖系统定压高度+5(m) 补水泵的台数通常选用二台,一用一备。 8.3.4控制方式:压力控制器控制(YTK-03型);变频控制。 由于采暖系统漏水量少,而且系统不大,补水泵功率小,通常按照压力控制器方式控制。 8.3.5压力控制器(YTK-03型)的压力控制范围: 定压高度为低点值,定压高度+5m为高点值,也就是采暖系统的压力低于定压高度低点时补水泵开启,压力高于定压高度+5m时补水泵停止运行。如一个采暖系统充水高度为50米,那么定压点高度为52m,压力控制范围在52~57m。52,P时,补水系统开启运行,P,57m时,补水泵停止运行。 8.4供热系统安全阀大小及开启压力 8.4.1安全阀规格选用: 安全阀规格选用表 ?DN80DN125~ DN200~ DN350~ DN100 DN450 DN500 主干道 时 DN150 DN300 DN400 DN25 DN40 DN50 DN80 DN100 2xDN80 2xDN100 安全阀规格 8.4.2安全阀开启压力的规定: 安全阀的开启压力=补水泵停止运行时的压力+5m 16 安全阀开启压力P=57+5=62m 8.4.3热水系统应选用封闭式安全阀。 8.4.4安全阀启闭压差(回座压力)一般应为整定压力的4%~7%, 最大不超过10%。 8.5补水箱的计算 8.5.1补水箱的容积为1~1.5h的补水量。补水箱大小有条件时可以尽量选大些。 8.5.2选用更适合本设计的水箱。 8.6全自动钠离子交换器 按照系统正常要求的补水量选用(可取循环水量的3%)。 8.7全自动过滤除氧器 按照系统正常要求的补水量选用(可取循环水量的3%)。 8.8除污器 8.8.1按照系统总循环水量选型,一般与主管同径。 8.8.2优先选用直通反冲洗排污过滤:TFP-400A型。 8.8.3应标明管径(DN400)使用压力(Pg=1.6MPa)。 8.8.4除污器前后应设压力表,便于掌握何时需要除污。 8.8.5采用反冲洗过滤器时,不应再设旁通管。 8.9冷热计量仪表 8.9.1冷热计量以表应齐全,不能漏掉。 冷表:自来水进水管及补水管上均安装旋翼式冷水表。 热表:热水锅炉房总回水管上安装热表;蒸汽锅炉总供汽管上安 17 装蒸汽流量计。 8.9.2根据流量大小选用冷热计量表规格,不应与管道同径。 8.9.3除蒸汽管道外,热表应装在温度较低的回水管道上。 8.9.4冷热表安装位置应便于人员抄表。 8.10气候补偿 8.10.1每个供热系统必须安装气候补偿器,根据采暖期室外温度变化调节供回水温度。 8.10.2气候补偿器分ECL200单控与ECL300多控。 8.11温度计、压力表测量范围选用原则 8.11.1. 温度计:合理的范围上限值为管内介质温度的 1.5~2陪。 8.11.2. 压力表:合理的压力范围上限值为管内介质压力的 1.5~3陪,最好选用2倍。压力表精度为2.5级,表盘工程直径不应小于100mm。 8.11.3. 温度计、压力表型号及测量范围应标注在锅炉房热力系统原理图上。 8.12阀门 8.12.1正确使用锅炉房热力系统各种阀门:一般闸阀、蝶阀功能仅为关或开,无调节功能,因此通常用在各类水泵进水管、水箱进水及泄水管、锅炉排污管、分集水器及除污器泄水管上等不需要调节水量大小的地方;截止阀主要功能除关或开外,还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因此通常用在各类水泵出水管、锅炉进出水管等需要微调水量大小的地方;平衡阀的功能为增大系统阻力,使系 18 统达到阻力平衡,因此通常用在系统阻力较小的分支管上;止回阀的功能为保证供热介质单向流动,因此通常用在水泵出水管、锅炉进水管、防止循环水泵水击的旁通管、几台锅炉合用排污总管时,单台锅炉的排污管上等需要防止水回流的管道上。以上讲地是锅炉房热力系统主要阀门的正确使用问题,希望大家能举一反三,对不同型号同类型的阀门也能正确使用。 8.12.2阀门规格:根据阀门的使用功能,闸阀、蝶阀、截止阀止回阀规格同安装处管径;平衡阀的规格要通过查厂家样本图表或计算确定,平衡阀要标注阀门规格、流量及开度。 8.12.3阀门额定压力:选用阀门的额定压力应比阀门使用压力高一个等级。如阀门使用压力为0.6MPa时,选用阀门的额定压力应为1.0MPa;使用压力为1.0MPa时,选用阀门的额定压力应为1.6MPa;使用压力为1.6MPa时,选用阀门的额定压力应为2.5MPa。 9.燃气锅炉房热力管道水力计算 9.1热力管道应根据每根管道的流量、比摩阻(30~80Pa/m)直接查表确定管径。 9.2补水箱的泄水管按水箱详图采用,补水箱溢流管应比接至水箱最大管道大一号 9.3循环水泵进出水管,应按实际计流量查表确定,不应按水泵进出口管径标注,通常大1~2号。 9.4自来水管、软化水管及除氧水管应根据每根管道的流量、流速 19 (1.5m/s)直接查表确定管径。 9.5应把锅炉房各种管道水力计算结果附在计算书上。 10.燃气锅炉排烟系统 10.1排烟量 31t/h蒸汽或0.7MW热水燃气炉排烟量:1800~2000 m/h 3燃气锅炉房总排烟量:G=N(锅炉吨位)x1800 m/h 10.2烟囱直径 2G=3600x3.14xdxV/4 4G d= 36003.14xxV 3式中:G—燃气锅炉房总排烟量m/h, d—烟囱直径m, V—烟气流速m/s,取10m/s。 10.3烟囱高度 一般应按环评报告书的要求确定烟囱高度,当无环评报告时,独立锅炉房烟囱高度不得低于8m,通常为12m。烟囱高度不宜过高,以免烟囱抽力过大,使锅炉能耗增加。地下室锅炉房当烟囱沿高层建筑敷设时,锅炉烟道出口必须安装烟道闸门。 10.4烟囱的设置原则 10.4.1烟囱宜单炉配置。当多台锅炉共用一座烟囱时,每台锅炉宜采用单独烟道接入烟囱,每个烟道应安装密闭可靠的烟道闸门; 10.4.2燃气锅炉和燃煤锅炉不得合用烟囱; 10.4.3正压燃烧锅炉和负压燃烧锅炉之间,不应合用烟囱; 20 10.4.4合用烟囱出口内径必须满足最高负荷时烟气流速不超过10~15m/s,以免阻力过大; 最低负荷时烟气流速不低于2.5~3m/s,防止空气倒灌;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 10.4.5烟囱的最低点应设置水封式泄水装置; 10.4.6烟囱的构造必须是钢制或钢筋混凝土结构,钢制烟道厚为3~5mm。沿建筑物外墙敷设的烟囱,有条件时,最好选用预制双层不锈钢保温烟囱。 10.5烟道的设置原则 10.5.1烟道一般宜单炉配置,不宜共用总烟道,但当条件限制,多台锅炉共用一座烟囱或一个总烟道时,每台锅炉烟道出口处应装设烟道闸门和防爆装置; 10.5.2在烟气容易聚集的地方,应装设防爆装置,防爆装置的位置应有利于泄压; 10.5.3单台锅炉独立设置烟囱,且烟道自锅炉出口直通大气时(无转弯或只有一个弯头)可不设防爆门和烟道闸门; 10.5.4烟道应采用钢制或钢筋混凝土构筑; 10.5.5烟道最低点应设置水封式排水管道; 10.5.6水平烟道宜有0.01坡向锅炉或排水点的坡度; 10.5.7敷设在室内的钢制烟道应按规定要求进行保温处理; 10.5.8烟道穿墙要预留孔洞,洞内要用石棉绳填充隔热;烟道穿屋面要做好防水处理。 10.6冷凝热回收装置 21 10.6.1《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TSG G0002-2010(报批稿)第二十三条规定:以天然气为燃料的锅炉,宜采用半冷凝或者全冷凝尾部热交换装置,回收烟气中的热量。看来国家对燃气锅炉排烟损失越来越重视。事实上目前我们遇到好的燃气锅炉排烟温度大都在130?以上,有些厂家燃气锅炉排烟温度更高,达到170?,能量损 3失较大。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甲烷), 1m天然气完全燃烧后,可4 33产生2m水蒸气,如果将烟气中的2m水蒸气全部冷凝,可放出的热量约为1023.44W。 10.6.2冷凝热回收装置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气-水换热器,部分锅炉回水经过气-水换热器,降低排烟温度(到80?),吸收水蒸气冷凝热量,提高锅炉回水温度,从而提高了锅炉的运行效率(约10,)。 10.6.3余热回收是燃气锅炉节能的一项重要举措,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大政方针,有条件的工程应尽量使用。 10.7烟道闸门 10.7.1烟道闸门安装在锅炉出烟口垂直或水平支烟管上。 10.7.2烟道闸门通常采用YDL型拉链式烟道蝶阀 拉链式烟道蝶阀型号、规格 烟道公称直径 水平安装型号 烟道公称直径 垂直安装型号 Φ300 YDL-300B Φ300 YDL-300A Φ400 YDL-400B Φ400 YDL-400A Φ450 YDL-450B Φ450 YDL-450A Φ500 YDL-500B Φ500 YDL-500A 22 Φ600 YDL-600B Φ600 YDL-600A Φ700 YDL-700B Φ700 YDL-700A Φ800 YDL-800B Φ800 YDL-800A Φ900 YDL-900B Φ900 YDL-900A Φ1000 YDL-1000B Φ1000 YDL-1000B 10.8防爆门 10.8.1防爆门安装位置:支烟管安装在烟道闸门之后:主烟道安装在易集烟气的地方(尾部烟道)。 10.8.2防爆门通常采用ZM、SM型重力防爆门,该防爆门安全可靠可反复使用,开启压力为3KPa。 重力防爆门型号、规格尺寸表 垂直安装重力防爆门 水平安装重力防爆门 适应烟道公称直径适应烟道公称直径 型号 型号 尺寸/mm DN 尺寸/mm DN Φ400 ZM-200 200 Φ400 SM-200 200 Φ500 ZM-250 250 Φ500 SM-250 250 Φ600 ZM-300 300 Φ600 SM-300 300 Φ700 ZM-350 350 Φ700 SZM-350 350 Φ800 ZM-400 400 Φ800 SM-400 400 Φ900 ZM-450 450 Φ900 SM-450 450 Φ1000 ZM-500 500 Φ1000 SM-500 500 Φ1200 ZM-600 600 Φ1200 SM-600 600 23 11.燃气锅炉房风系统 11.1新风量 31t/h蒸汽或0.7MW热水燃气锅炉需要的新风量:1000 m/h 3燃气锅炉房需要的总新风量:G= N(锅炉吨位)x1000 m/h 一般单台容量?20T/h的燃气锅炉房采用自然进风,但进风口必 须采用消声器或消声风口。 11.2消声器通常安装在锅炉间外墙或屋面上,采用F型阻抗复合 式消声器。 F型阻抗复合式消声器系列规格选用表 外形尺寸(mm) 法兰口径(mm) 通过气使用风量体流速型号 有效长安装长m3/h 外径 内径 外径 度 度 m/s F1-A/B 2000 450 1550 1650 230 350 13.4 F2-A/B 5000 600 1550 1650 340 460 15.3 F3-A/B 8000 730 1600 1700 420 540 16.0 F4-A/B 12000 790 1700 1800 500 620 16.9 F5-A/B 16000 900 1800 2020 580 700 16.8 F6-A/B 20000 950 1900 2140 650 770 16.8 F7-A/B 25000 1000 2040 2270 700 840 18.1 F8-A/B 30000 1100 2150 2400 780 920 17.5 F9-A/B 35000 1180 2200 2500 840 980 17.5 F10-A/B 40000 1330 2250 2500 900 1040 17.5 24 F11-A/B 50000 1420 2350 2650 1000 1140 17.7 注:1.表中A型两端均为法兰可直接安装在墙上或串联于管道中。 2.表中B型下端为法兰,上端为防雨吸声风帽,可安装在屋面上。 3.使用温度200?以下,消声量25分贝(A),阻力损失300Pa。 11.3燃气锅炉房事故排风量 事故排风量:G=S?H?n 3式中:G—事故排风量m/h; 2S—锅炉间面积m; H—锅炉间层高m; n—换气次数,取12次/h 11.4燃气锅炉房事故排风机应选用防爆型壁式或轴流风机,该风机应与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联锁,当浓度达到爆炸下限的1/4时排风系统启动运行。事故排风系统应有通畅的进(补)风装置。 11.5事故通风机,应分别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设置电器开关。 11..6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12.燃气锅炉房设备布置的基本原则 12.1燃气锅炉工艺布置应确保设备安装、操作运行、维护检修的安全和方便,并应使各种管线流程短、结构简单,使锅炉房面积和空间使用合理。 12.2锅炉操作地点和通道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2m。在锅筒及其他发热部位的上方,当不需要操作和通行时,其净空高度可为0.7m. 12.3燃气锅炉 12.3.1燃气锅炉与建筑物的净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25 锅炉与建筑物的净距 单台锅炉容量 锅炉两侧和后 炉前(m) 部通道(m) 蒸汽锅炉(t/h) 热水锅炉(MW) 1~4 0.7~2.8 2.50 0.80 6~20 4.2~14 3.00 1.50 ?35 ?29 4.00 1.08 12.3.2锅炉与锅炉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3000~1500范围内。 12.3.3锅炉间与水泵、水处理间、控制室等应单独布置。锅炉应距柱中布置。 12.4水泵 12.4.1水泵基础之间的距离宜为700mm。 12.4.2补水泵靠近补水箱布置,其基础与水箱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米。 12.4.3水泵进口基础与墙之间距离,补水泵应为1~1.2米,循环水泵应为1.2~1.5米。 12.5水箱 12.5.1水箱通常布置在拐角墙处,其边距墙为200mm。 12.5.2水箱底部需按详图要求的距离设计砖支墩,高度为300mm。 12.6全自动钠离子交换器 12.6.1全自动钠离子交换器后或侧面距墙为500~700mm布置。 12.6.2全自动钠离子交换器操作面要保证大于1.2~2米的空间。 12.7全自动过滤除氧器 26 12.7.1全自动过滤除氧器后或侧面距墙为500~700mm布置。 12.7.2全自动过滤除氧器操作面要保证大于1.2~2米的空间。 12.8燃气锅炉房高度 12.8.1锅炉附属间一般净高为3.8~4米。 12.8.2锅炉间一般净高为锅炉顶部需要操作阀门的平台距地面高度再加2米。 12.9管道布置 12.9.1管道尽量沿墙柱敷设。 12.9.2上下层管道之间的距离按照管道大小确定,但不小于300mm。 12.9.3锅炉房内管道中心距地面高度不小于2.5米。 12.9.4合理选用管道支吊架及支座详图。 12.10排水明沟 12.10.1通常沿设备接管一侧设置排水明沟 12.10.2排水明沟的规格为200x200(起点),由起点按0.003~0.005 的坡度坡向集水坑。 12.10.3.排水明沟上要加铁篦子。 27
本文档为【燃气锅炉房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1359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2KB
软件:Word
页数:24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09-17
浏览量: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