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古代的自然规律观念

中国古代的自然规律观念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古代的自然规律观念 第二十三卷 总134期 自 然 辩 证 法 通 讯 2 0 0 1 第 4 期 』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 RE Vol 23.Sum N0 134 No 4.2o0l ·科学技术史 · 中国古代 的 自然规律观念 胡 化 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 史与科技考古系 .台肥 23~26) 关键词:中国古代 自然规律现念 常 道 理 数 则 摘 要:有无 明确的 自然规律观念,是衡量古代一个 民族科学认识水平 的基本标 志之一。 中国古代有无 自然规律...

中国古代的自然规律观念
第二十三卷 总134期 自 然 辩 证 法 通 讯 2 0 0 1 第 4 期 』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 RE Vol 23.Sum N0 134 No 4.2o0l ·科学技术史 · 中国古代 的 自然规律观念 胡 化 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 史与科技考古系 .台肥 23~26) 关键词:中国古代 自然规律现念 常 道 理 数 则 摘 要:有无 明确的 自然规律观念,是衡量古代一个 民族科学认识水平 的基本标 志之一。 中国古代有无 自然规律观念?学术界对此 尚无明确 的认 识。本文通过对古代“常”、“道”、 “理”、“数”、“别”等基本概念的内涵及其运用情况的系统考察得 出结论:虽然中国古人对 一些 自然规律 的具体 内容 了解并 深刘,但他们很早即认识到 自然万物的运动交化是有规律的,具 有 明确的 自然规律观念 ,并且深刻认识到遵 循和利用 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NO9 [文献标识码]4 [文章编号]』∞0—0763(2∞ )04—0058—07 自然规律是 自然界事物发展过程中所显示的本质的必然 的联系,是事物运动变化所遵循 的法则。严格科学意义上的 自然规律观念是随着近代科学的建立而逐 步形成的。但在此之 前 ,中国和西方古人都对 自然界的规律性有所认识。李约瑟(J N~dham)指出,在近代科学产 生之前,西方文明主要 以自然法则概念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事物的规律性 ;西方传统观念认为 ,正如人间帝 王 立法者制定了成文法为人们所遵守 一样 ,至高无上的有理性 的造物主也为自然万物制定 _『一 系列必须遵守的法则 此即西方古代的自然法则观念。这种观念反映了西方古代 的自然规 律神创思想 ,是神学 自然观的表现。 由于中国古代不存在类似于西方的那种具有人格性和创造性的造物 主观念 ,固而也就不 存在上帝为 自然界立法的观念,从而也就不存在上帝创造意义上 的自然法则观念。李约瑟在 其《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中用一章的篇幅专门论证中国古代缺乏 自然法则观念 ,并认为这 或许可以看成是“中国文明中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在本土上成长的因素” ([1],552页)在他 看来 ,自然法则观念对西方人认识 自然规律有相当的启发作用 ,因而对近代科学的产生有重要 帮助 也正 固如此 ,他认 为中国由于缺乏这种观念而不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关 于影响近代 科学在中国产生的原因,是个相当复杂的学术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本文无意于讨论 本文所要强调的是 .尽 管李约瑟关于中国古代缺乏 自然法则观念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 ,但却易使人产生误解 ,误认为 中国古代也缺乏 自然规律观念。关于中国古代有无对 自然规律的认识 ,是否形成 了明确的 自 [收稿日期)2000年 1月 17日;[收到稿修稿日期]20oo年 11月 5臼 [作者简介)胡化凯(1954一 )男.科学史博士、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然规律观念 ,以及在这方面的认识水平如何 ,关系到中国古代科学认识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基本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问题 ,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事实表明,尽管 中国古代缺乏西方那种上帝创造意义上的自然法则观念 ,但并不等于缺乏 科学认识意义上的 自然法则观念 ,亦即并不等于缺乏对 自然事物规律性 的认 汉和由此而形成 的自然规律观念 我国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科学认 识活动中,对 自然万物运动变化的规 律性进行了广泛而持久的探索,取得了许多经验性认识成果 ,创造了 一系列具有规律性内涵的 重要概念。这些概念的产生和运用 ,充分表明中国古人已认识到 自然界是有规律的,已具有明 确的 自然规律观念。中国古代有许多这类概念和理论 ,现举其要者分析如下。 一 、天 行 有 常 “常”是我国古代表示事物的不变性和规律性的基本概念之一。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重复出现 ,明显且常见,最易为远古先 民所认识。因此 观察 自然天象 变化 ,对于早期古人认识 自然规 律很有帮助。早 在西周时 ,古人 即问道 :“悠 悠苍 天,曷其有 常?”l2 J- 常”是常规 、正常秩序和法则。春秋时古人 已认识到:“天道皇皇,日月以为常。” J-‘天 道”有天体运动规律的吉义。古人发现 ,日月星辰的运行 ,宇宙天象的变化有其不变的秩序和 规则 《左传》在讨论天象变化时也指出:“天事恒象”。 4 Jl‘恒象”即常象、常态。天体的运行呈 现某些不变的常象.正是这些常象显示了其具有某种规律性。《左传》引述《夏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日:“唯彼陶 唐,帅被天常。”_5,“陶唐”即尧帝 ,“帅”即遵循 ;“天常”指天之常道 ,具 有一定 的自然规律或自 然法则含义。 “天”概念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既指 与地相对应 的天空及其 中的一切 .也泛指与人类社会相 对应的自然界 古人常把 自然所成而非人力所为的因素称作 天。“常”指事物的常态 、秩序和 法则等 因此 ,上述资料说明.至迟在春秋 时期 ,我国古人已初步认识 到,自然界存在某种法 则,事物的运动变化遵守一定 的常规。由此反映了先秦古人初步的 自然规律观念。战国苟子 明确指出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 以治则吉 ,应之以乱则凶。” 6 苟况认 为,自然 万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性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这是我国古人对事物运 动的规律性及 自然规律的客观性的绝好概括。 《逸周书·常训篇》强调:“天有常性 ,人有常顺。顺在不变,性在不改 ,不改可因。”“常性”, 是事物恒常不变的基本属性,即事物内在必然性和规律性的表现。古人认为:“性者 ,万物之本 也,不可长,不可短 ,因其固然而然之。此天地之数也。 J万事万物都有其基本属性。正因事 物的属性 ,不可长 ,不可短,是恒常不变 的,因而人类 能够认 识它 ,因循它 ,用它为 自己服务 。 《管子·形势解》指出:“天覆万物,制寒暑,行日月,次星辰,天之常也⋯⋯天不失其常,则寒暑得 其时,日月星辰得其序。”古人发现,日月运行有序 ,寒暖更迭有时,这是天有其常的表现。正因 天不变其常 ,地不易其 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 ,人类才能认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并 用其为农业生产服务。因此 ,认识事物的常性 ,就是在探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我国古代用“常”表示事物的不变性和规律性的论述很多。除上述 之外,还如《管子·君臣》 指出:“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礼;”《苟子·天论》强调:“天有常道矣 ,地有常数矣 ,君子有 常礼矣;”《庄子·天道》也指出:“天地固有常矣;”《周易 ·系辞传》也强调:“动静有常,刚柔断 矣。”常象 、常形 、常道 、常数 、天地之常 、动静之常等等都是表示事物的某种不变性或 规律性。 以上仅列举了先秦一些典型论述,秦代 以后的文献中这类论述也很多,此不赘述。 一 59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先秦古人以常表不事物的不变 和规律性 。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古人根据事物的不 变状态探讨其基本规律的经骑认识过程;另 一方面也说明当时人们对 自然规律的认识还 是模 糊的 、初浅的,还难以明确区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 、常态与常规。尽管如此 ,战国古人已认识到 “天行有常”.已初步认 |只列 自然万物的运动变化具有规律性 ,这一点则是可以肯定的。 二 、天 地 之 道 在中国传统科学文化中,“道”是应用最广泛的一个表示事物规律的概念 “道”之本义是道路。人欲到达某个 闩的地 ,必须沿着某条道路行进。由此引申,古人把人 或物所必须遵循的法则或规律统称为“道” 《尚书·泰誓》强调“天有显道”,《尚书·汤诰》认 为 “天道福善祸淫” 齐国政治家晏 婴认为“天道不谄 , 其 中的“天道”都具有一定 的 自然法 则 或规 律 的含 义 。 春秋时期,老 将道概念提升为最高的哲学范畴,创立 了道家学说。《老子》指出:“无之 道 ,不争而善胜 ,不言而善应,不召而 自来 ,觯然而善谋。天同恢恢 ,疏而不失 ”“天之道”,即自 然规律 老子强调了 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他举例说 .自然万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余 者损之 ,不足者补之,”这是一条 自然法则 ,“天之道.损有余 而补不足。”道家学说 的创立和发 展,促进了“道”作为事物基本规律性概念在 占代科学文化中的广泛应用。古人认为 ,日月星辰 的运行,阴阳寒暑的变化 ,山川草木的枯荣,家族邦 国的兴衰 ,都具有某种规律性 ,它们分别被 称 为“天道 ”、“地道 ”和“人道 ”。 汉代《淮南子一谬称训》认为:“道者.物之所导也,”即“道”引导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 此也可以说“道”是事物运动所遵循的秩序和规律。董仲舒《春秋繁露》指出:“天之道 .有序而 时 ,有度而节,变而有常。”汉代郭象也强调:“所 以取道,为有序。”_9 J.‘有序”、“有度 ”、“有常”都 是说明天道的规律性 内涵 宋代石介说:“夫三光代明,四时代终 天之常道电;”“五岳安焉,阴渎流焉,地之常道也。”_1。 张载说:“天地之道,唯有 日月寒暑之往来,屈伸 ,动静两端而已。”_1“理学家程颐更 明确地说:“天 之法则,谓天道。”_I1I这些宋代学者认为 ,月 日经天 .江河流地 ,寒暑往来 ,万物生灭.都有一定的 规律或法则 .此即所谓道 这种认识代表了中国古代以道表示 自然规律的基本思想。 道作为中国古代的 自然规律概念,内涵相当丰富 ,兹举两例加 以讨论。 其一 ,天地 之道 .一 阴一 阳。 《周易》是我国古代富有影响的重要典籍。《周易-系辞·下传》指出:”《易》之为书也.,’ 大 悉备 ,有天道焉 ,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何谓天、地 、人之道?《周易·系辞上传》说 :“一阴一阳之 谓道。”古人认为,阴阳变化决定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一阴一 阳是 天地万物的根本之 道。在古人看来 ,《周 易》作 者观变 于 阴阳而立 卦,因此 “《易》与天地 准 ,故 能 弥纶 天地之 道。 I 从形式上看 ,《周易》是 筮之书,但从实质内容上看 ,它是运用阴阳概念以思辨的方式 讨论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 ,是讨论天地阴阳之道的书 《易传》作者对《周易》阴阳之 道所作的阐释和强调,反映了战国古人的阴阳规律观念。 中国古代用 阴阳概念说明事物规律的论述很多 ,除《周易》外 ,还如《管子 ·网时》说 :“旧阳 者,天地之大理也;”《吕氏春秋·大乐》说:“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离则复 合,合则复离 ,是谓灭常;”《黄帝内经 -阴阳应象大论》说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变 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 ”如此等等,都是强调阴阳在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决定作用 , 一 60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部把刚阳作用看件天地 J物之道。阴阳是中国古人从大量事物 中抽象概括出的一对 自然哲学 范畴,表示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根本因素或属 性。 其二 .天地之道 ,极 而反 ,终 则始 。 我国古人发现 .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走向其反面,最终完成一个循环运动,这是一种 自然规 律 《周易·泰卦》说:“无往不复 ”“复”是反本复初,更新有始,表示事物的循环运动 《老于》说: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1静 ,是谓复命 .复命 日常 ”老子认为,万物的生死变化都采取原 始反终,复归本根的形式.这是 自然常规。事物盛极而衰,终则有始,这是 自然万物生生不息 、变 化发展的普遍形式和基本规律 中国古人对此有着广泛地认识。《管子·宙合》明确指出: 天道 之数,至则反,盛则衰;”《庄子·则阳》强调:“穷则反,终则始,此物之所有;”战国军事家吴起说: “夫道者 ,所以反本复始;”-l 《苟子·王制》也指出:“万物始则终,终则始,与天地同理 ;”《吕氏春秋 · 似顺论》也强调 :事物的发展变化“至长反短 .至短反长,天之道也;”《淮南子》也认为:“灭地之 道.极则反,盈则损;”《老子帛书·四度》说 :“极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这类论述在古代文献 中还可找出许多,它们都表达 r古代对物极必反、原始反终的规律性认识。 由上述可见 ,“道”具有明确 的规律性内涵 ,是中国古代重要的 自然规律概念。古人认为一 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代表一对决定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因素 ,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因此古人 所说的阴阳之道 .很接近于现代所说的对立统一规律 古人反复强调物极必反 、原始反终的观 念 ,这种观念揭示了事 物的循环发展规律,也 含有朴素 的辩证认识思想 这些都表明,虽然 “道”的规律性内涵仍是宽泛 的,一般性的,但却 比“常”的规律性 内涵更为明确,反映 了我 国古 人关于事物规律性认识水平 的提高。 三 、万 物 之 理 “理”也是中国古代一个内涵丰富的重要概念,其基本含义为治玉、治理、文理 、条理 、道理等。 因此古人常用其表示事物的道理和规律。《周易·系辞上传》说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天下之 理”,即指万事万物的基本道理。《管子·四时》有:“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 ”古人把阴阳变化看作 天地万物最大的道理,“大理”也即基本规律。《孙膑兵法·奇正》说:“天地之理,至则反,盈则败;” 其中的“理”即指事物循环变化的规律性..《庄子》中有多处讲到“理”,如《秋水》篇有“明天地之 理”、“论万物之理”.《刻意》篇有“循天之理”,《知北游》篇有“万物有成理”、“达万物之理”,《则阳》 篇有“万物殊理”,《天道》篇有“顺之以天理”等等,其中的“理”都有自然规律的含义。 在古代科学认识活动中,人们常用“理”表示事物的道理及其 内在必然性。战国秦汉时期 . 古人对乐器共鸣、磁石引铁 、琥珀抬芥 、潮汐涨落 以及水生动物生理变化与月相变化 同步等 自 然现象进行 了大量观察和思考 .认为这些现象都是事物之问相互感应的结果,符合 自然常理 , 有其必然性。对于这类现象,《庄子》用“固灭之理”加以解释;唐代孔颖达用“冥理自然”予以说 明;_] 一宋代陈显微认为其中的“隔碍潜通之理 .岂能测其端倪 清代俞思谦则认为,物类相 感“皆理之常,无足多异。” ”J虽然古人未能正确说明关于这些现象的具体道理 ,并且有人认为 其理深奥 、难以认识.有人认为其理常然 ,无足多异 ;但大家都承认其中含有一定的道理和必然 性。这 同样 反 映 了古人 的 自然 规律意 识 宋代学者对 万物 之理 的强调最为 充分 程颢程 颐指 出:“凡眼前无非 是物 ,物物 皆有 理 ” 1 8 欧阳修强调 :“万物有 常理 ”¨ 王 安石认为,万物 春夏生 长,秋冬凋零 ,是“物 理之 常”。 0J沈括认为 ,十二律相生 ,“听其声.求其义,考其序 ,无毫发可移 .此所谓天理也 ”L2。。这 一 6I 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些都反映了古人以理表示事物的道理或艇i#的思想认识 古人认为 ,“理者 ,物之固然 ,事之所以然也。 、 理是事物的道理或必然性。“物无妄然, 必 由其理。”[23宇宙万物各有其道理和规律 『F所谓 天地有大美而不青,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L j人类认识事物 ,就是要 “原天地之美 ,而达万物之理 ” 认识万物之 理 ,就能对其“统之有宗 ,会之有元 ,故繁而不乱。众而不惑。”12 我国古代一直重视对万物之理 的认识。从先秦儒家主张“致知在格物”,到宋明学者提出“格物穷理”,部是强涮认识物理 的重 要性 。 在中国古代科学文化中 ,理具有规律性内涵 ,但在表示 自然规律方面,理与道是有区别的。 《庄子·则阳》说:“万物珠理,道不私。”义 万物各有 自己的特殊之理,但道则是普遍的,是行于 万物、统会一切殊理的大理。关于理与道的区别致联系,《韩非子》论述的最为透彻,其中《解 老》篇指出;“道者,万物之所然也,厅理之所稽也 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 ⋯ ⋯ 万物各异理 ,而道尽嵇万物之理。”韩非子视道为万物存在的共同根据和普遍规律,视理为 具体事物的形态特征和特殊规律;认为具体事物各有其形态及属性差异 ,其具体规律也各不相 同,因此,“万物各异理”;道作为万物的普遍规律,与万物的特殊规律相一致 ,所 以说,“道尽嵇 万物之理”。韩非子对道和理 的区别,反映 r战国后期古人对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初 步认识。这种认识被后人所继承和发展 南宋朱熹说:“道是统名 ,理是细 目;~道字宏大 理 字细蜜。” 明末王夫之也认为:“道者 ,天地人物之通理也。” 拍,这些论述都说明,道是一般, 理是个别,二者表示事物不同层次的规律性。 理所具有的规律性 内涵及其与道的区别,表明我 国古人已基本认识 到字宙万物具有 不同 层次的规律性 ,反映了古代 自然规律观念的发展。 四、自然之数和 自然之则 数是事物量的量度 .是事物数量属性的反映。由于事物的数量变化有一定限度 ,超过限度 即会引起性质变化,成为新的东西。因此事物的数量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事物的基本届 性或变化规律 ,给人以必然性 的感觉 。基于这种认识 ,中国古人也用数概念表述事物的必然性 或规律性 《尚书·大禹谟》记载舜对禹说 :“天之历数在汝躬。”其中“历数”是历运之数,指天象季节变 化所显示的必然性。《管子 ·重令》有:“天道之数,至则反 ,盛则衰。”“天道”是 自然规律 ,“天道 之数”指自然规律表现出的必然性 《苟子》说:“天有常道矣 ,地有常数矣 ”其中“常数”是指与 “常道”对应的地的运动规律。《淮南子-原道训》指出:“万物之至腾踊欷乱,而不失其数。”汉高 诱对此作注时认为 ,“不失其数”即“各应其度”。此处“数”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限度。 古人认为,“天道之动,则当以数知之。数之为用也 ,圣人以之观天道焉。"[27j事物运 动的 某些规律性可以通过其数量的变化表现出来 ,因而由数可认识事物的有关属性和规律 。《淮南 子-本经训》指出:“天地之大,可以矩表识也。星月之行,也以历推得也。雷震之声,可以鼓钟 写也。风雨之变,可以音律知也。”矩表可测知天地之大,历数可推算 H月之行,音律可测度气 候之变,钟鼓可模仿雷震之声。在这些活动中 ,古人 主要是利用数量关系去认识事物的性质 我国在战国时即发现了乐器共鸣现象 ,由于古人不了辫其中的道理 ,长期对之有神秘感 针对 这种情况 ,董仲舒指出:“五音比而 自鸣,非有神 ,其数然也 ” ,他认为 ,宫商角徵,羽同声相 应,是 由其“数”所决定的。这个“数”即表示乐器共鸣现象的内在道理和必然性。古代的灭文 一 62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观测和历法推算.是以数认识事物运动规律的典型例子 古人认为 .天体运动的快与慢 、显与 隐等都“有形可验,有数可推 .”“非出神怪 .” 唐代刘禹锡强调 :“夫物 之台并 ,必有数存乎其 间焉。”【 清代颜元认为 ,宇宙问气机消长 、万物流变,都是“理数使然 ”。这一切都说明,数也 是古人用以描述事物的必然性和规律性的~一个基本概念。 “则”同样是我国古代经常使用的一个表示事物法则或规律的基本概念。《诗经·大雅》有 “天生熏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汉代毛亨注日:“则,法 ;彝,常 ;懿 ,美也。”把“有 则”与“秉彝”联系看,其中的“则”应有规范、准则、法则之义。《管子·形势解》指出:“天不变其 常 ,地不易其则 ,春秋冬夏不更其节 ,古今一也 ”“常”和“则”是天地 变化过程 中显示 出的不变 性,即某种秩序和规律性。《管子-七法》也强调:“未尝变也,谓之则。”《易经》有“乾元用九.乃 见天则 ”“天则”即指自然法则。汉代贾谊在讨论天地万物演化过程 时曾问道 :“天地为炉兮 , 造化为工 :阴阳为炭兮 ,万物为铜 ;台散消息兮 ,安有常则?” ] 这里的“常则”当指天地造化 、万 物生灭的基本秩序和规律 《后汉书》张衡传有:“经纬历数 ,然后天步有常则。”其 中的“常则” 也 是指规律 性 “则”与“法”合成“法则”一词,在古代也较常用。《管子-七法》说:“尺寸也,绳墨也,规矩 也 ,衡石也,斗斛也 ,角量也 ,谓之法 ”显然 ,法是古人制定的衡量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人们必须遵守这种标准 才能正常进行有关活动。在此基础上,古人常用“法则”表示社会活动的规范和 自然事物的规 则。前者如《苟子-王制》有 :“本政教.正法则 ,兼 听而时稽之⋯⋯冢宰之事也 ;”《苟子 ·王霸》 有 :“加义乎法则度量,著之以政事;”其 中的“法则”均指有关社会活动的规则。后者如《庄子· 山术》说:“物物而不物于物⋯⋯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周易程氏传》也说:“天之法则谓天 道 ;”其中的“法则”均指 自然事物的运动规律 古人以数和则表示事物的必然性 和规律性,同样反映 了中国古代对事物规律性 的认识。 类 似概念还 有一些 ,此 不俱述 。 我国古人不仅认识到事物是有规律的 ,而 且反复强调认识 和利用 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老 子》指出:“知常日明,不知常,妄作 ,凶。”《庄子 一渔父》也指出: 道者 ,万物之所 由也,⋯⋯为事 逆之则败 ,顺之则成。故道之所在 ,圣人遵之一”人类认识了事物 的属性 和规律 ,就能有效地用 其为自己造福;了不解事物的规律,胡作妄为.则会导致失败,甚至造成灾难。《管子·形势解》 认为,如果人的行为“上逆天道 .下绝地理 .则会造成,天不予时.地不生财”的恶果。因此认识 和遵循 自然规律对于人类 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所 以古人强调要“行天道 ,出公理。”苟子指 出:“大天而思之 ,熟与物畜而制之 ;从天而颂之,熟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 ,孰与应 时而 使之;因物而多之 ,孰与骋能而化之 ”L 一面列威力无 比的自然界 ,敬畏它,赞颂它 ,被动地因时 守节 ,期望物产 自然丰富;如何主动地认识 自然,改造 自然,制天命为我所用 ,使贤骋能 ,积极创 造财富。苟子并且指出,人类有认识和驾驭 自然的能力,“天有其时 .地有其财,人有其治 .“ 因此人类也有抗御 自然灾害的能力 ,即所谓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 病;修道而不二,则天不能祸。”【 ]既承认 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又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利 用 自然规律为人类造福。苟子这种科学认识思想是十分可贵的 ,代表 了中华民族积极有为 、勇 于进取的精神。这些论述表明,中国古人已认识到遵循 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具有很强的顺应和 利用 自然规律 的意识。重视探索 自然规律 ,自觉遵循自然规律,积极利用 自然规律为人类服 务,主张制天命而用之。这是中华民旗几千年形成的重要思想观念,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 义 一 6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五 、结 语 由上述分析可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 其一 ,中国占代很早即有明确的 自然规律观念 。“常”、“道”、“理”、“数”、 则 ”等一系列具 有一定程度规律性内涵的概念在先秦的产生和广泛运用 ,即充分说 明了这~点 其二 ,中国古代对 自然规律的认识总体上是初浅的、经验性的 我国古人虽然很早即认识 到天地万物各有其故 ,各有其必然的道理和基本规律,树立了明确的自然规律观念 ,但对天地 万物之道、之理 、之数 、之则的探讨却不够深八,对这些规律 的具体 内容认识不足,长期停留在 初浅的经验认 |只水平上 正因如此 ,古代许多关于事物规律性的陈述都是“但 言其所当然,而 不复强求其所以然。"33/ 其三,中国古代的自然规律观念是建立在朴素的经验认识基础之上的。按照李约瑟的说法 , 如果说由于受神学观念的影响,西方古人把 自然法则或 自然规律看作是上帝赋予宇宙万物的,是 外在的;那么中国古人则把 自然规律看作事物 自身所固有的 .是内在的。中国古人认为,自然乃 物“普遍的和谐并不是来 自某个万王之王在上天拄布命令 ,丽是来 自宇宙万物遵循其 自身本性的 内在必然性而实现的自发的协作。”([1j,596页)正是在对事物长期观察认识的基础上,我国古人 逐步发现“天行有常”、“物物有理”,自然万物的运动变化遵循一定的内在规律性。因此 ,中国古 代自然规律观念的建立 .是古人对宇宙万物长期认识和探索的 自然结果,与宗教神学无关 有无明确的 自然规律观念 ,是衡量古代一个民旗科学认识水平 和文明程度的基本标志之 一 。 中国古代关于自然规律的认识 ,是与其悠久而发达的古代文明相一致的。不可想像 ,一个 古代科技文明先进的民族会缺乏对 自然规律的基本认识。 【参 考 文 献] [J] 李约瑟(J N }nm):《中国科学技术史》第 二 [17]俞思谦 :《海潮辑说》: 卷,第551页,科学出版杜,1991年胚 [18]程颗:《河南程氏遗书》卷八 [2] 《诗经·唐风》。 [19]《欧田文忠公集·笔说一物有常理说》。 (3] 《国语-越语》 (2o]王壹石:《老子注辑率·天地不仁章》 [4] 《春秋左传正义》卷四}八。 [21]沈括:《梦溪笔谈 一乐律》。 [5 《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十八: [22]王夫之:《张子正蒙注·至当》。 [6] 《苟子一天论》。 [23]王弼:《易略例》 [7] 《吕氏春秋·不苟论》: 24]《庄子·知北游》。 [8]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25]《朱子语娄》卷六。 【9] 《庄子注·天遭》 [26]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一太和》: [10 石介:《徂徕先生集一怪 |兑上》。 [27 《旧五代史一所志》 [11]张载:《横渠易说一下经》。 [28]《春秋繁露·同类相动》。 [12]程颐:《周易程氏传》卷一。 29]祖冲之:《辨戴法兴难新所》。 [13]《周易·系辞上传》 [3O]刘禹锡:《天论》。 [14]《吴子兵法一圈国》: :31]司马迁:《史记一屈原贾生捌传》。 [15]孔颖达:《周易正义·乾卦》。 [32j《苟子一天论》。 [16]陈显微:《吉文周易参同契笺注集解》。 [33]阮元:《畴』、传》序。 [责任编辑 李克敏] 64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本文档为【中国古代的自然规律观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3773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6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0-20
浏览量: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