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策划专题:图书出版策划

策划专题:图书出版策划

举报
开通vip

策划专题:图书出版策划策划专题:图书出版策划 策划专题:图书出版策划 1、印前工艺的设计环节 (一)封面设计   ◆开本   开本是表示书页幅面的大小,因为幅面是一定规格的全张纸按不同方法开出的。书页幅面面积相当于全张纸单面面积的多少分之一,即把全张纸平均切成多少同等尺寸的小张,就称多少开。如一个全张纸经过4次对折后幅面为全张的1/16,这样幅面大小的开本就称16开本,5次对折称32开本。   同样的开数,不同规格的纸张,开本尺寸也不同。一般幅面为787毫米×1092毫米纸张的开本为小开本,而幅面为850毫米×1168毫米纸张的开本为大...

策划专题:图书出版策划
策划专题:图书出版策划 策划专题:图书出版策划 1、印前工艺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环节 (一)封面设计   ◆开本   开本是表示书页幅面的大小,因为幅面是一定规格的全张纸按不同方法开出的。书页幅面面积相当于全张纸单面面积的多少分之一,即把全张纸平均切成多少同等尺寸的小张,就称多少开。如一个全张纸经过4次对折后幅面为全张的1/16,这样幅面大小的开本就称16开本,5次对折称32开本。   同样的开数,不同规格的纸张,开本尺寸也不同。一般幅面为787毫米×1092毫米纸张的开本为小开本,而幅面为850毫米×1168毫米纸张的开本为大开本,880毫米×1230毫米纸张的开本为特大开本。   全张纸幅面不同,同样的开数,开本尺寸也不同   ◆图书开本及其幅面尺寸的国家标准   我国1999年发布了《图书和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国家标准(GB/T788-1999)   ◆装订方式   平装:也称“简装”,由软质纸封面、主书名页和书芯(有时还有其他非必备部件)构成,可分为普通平装与勒口平装两种。一般采用的订书方式有骑马订、平订、锁线订、无线胶订和锁线胶背订等。   精装:一般由纸板及软质纸或织物制成的书壳、环衬、主书名页、插页(也有无插页的)和书芯构成,因为比平装考究、精致,故称“精装”。   线装:是将均依中缝对折的若干书页和面封、底封按顺序叠合后,在右侧适当宽度处用线穿订起来的装订样式。主要用于我国古籍类图书,也为其他图书的装帧设计所借鉴。   散页装:图书的书页以单页状态装在专业纸袋或纸盒内。实际上是一种卡片式或挂图式图书,多具欣赏或示意功能。   ◆封面特殊工艺   (1)覆膜   将塑料薄膜涂上粘合剂,与封面纸经橡皮滚筒和加热滚筒加压后粘合在一起,形成纸塑合一的印刷品。(可以增加厚度)种类分为光膜(亮、活泼、价格便宜)、亚光膜(稳重、价格高)。          (2)上光(又名UV)   整体上光:在印刷品表面涂或喷上一层无色透明的涂料,经流平、干燥、压光后,在印刷品表面形成一层薄且均匀的光亮层(由于上光涂料缺乏弹性,上光后封面易产生死折,目前很少采用)。   局部上光:原理与“整体上光”一样,只是在所需的局部区域上光,可提高和着重部分文字或图片的视觉效果。设计封面时需增加一张上光制版胶片。   (3)压纹   在封面印后或印完覆膜后,用机械力在封面压上凹凸不平的各种花纹,起到美化封面的作用。   (二)正文设计   印张:印张即印刷用纸的计量单位。全张纸有两个印刷面即正、反面。规定以全张纸的一个印刷面为1个印张,全张纸两面印刷后就是2个印张。   图书版权页上标注的“印张”是用除去封面、插页后的累计总页码计算得出的:        印张 = 总页码 ÷ 开数   应注意的问题:   ◆ 计算印张时,页码不能为奇数。   ◆印张不能四舍五入。   ◆ 装订方式选择骑马订时总页码应为4的整倍数,否则,编辑加有用的内容,印制加白页;选择锁线订时(精装书和印张为30个以上的)——总页码应为4的整倍数,如有单页(插页),最好凑为4个页码,否则需要粘页,影响美观。   书帖:按页码顺序折叠成帖的书籍印张,是组成书籍的基本单位。   书芯:书籍封皮以内或上封之前已经订在一起的书帖。   页:书刊开本幅面的1张为1页,1页有正反2个页码,正面为奇数页码,反面为偶数页码。   面:指书刊开本幅面的一面。一面占1个页码。   版面:印刷成品幅面中图文和空白部分的总和。   版心:印刷成品幅面中规定的印刷面积,一般用每行字数乘以行数确定。   版口:版心边沿至成品边沿的空白区域。上版口称天头;下版口称地脚。         订口:书页装订部位的一侧,从版边到书背的白边。   切口:书页(除线装书)除订口边外的其他三边称切口。   出血:图片在版面上的位置突破版心的,称为“超版心”;超出版面的,则为“超版面”,俗称“出血”。   护封:套在书籍封皮外面,印有书名和装饰性图案的封套,也称外包封。   勒口:书籍封皮沿书口向里折叠的部分。勒口处可印“作者简介”、“内容提要”等内容。   环衬:精装书连接书芯和封皮的衬纸。有时用在平装书做装饰用。   插页:书芯中插入的不成帖的零页。   使用插页的原因:   ◆ 插页所用纸与正文用纸不同(如:彩色插页);   ◆ 插页所用纸张幅面与正文开本幅面不同。   应注意的问题:   ◆ 版权页上插页的标注方法:“插页:1”(以页计算);   ◆ 插页不记入全书印张;   ◆ 某些图书的扉页、版权页使用与正文不同的纸张也视为插页;   ◆ 核红时应注明插页放在何处:“此插页放在20~21页之间”。   蝴蝶页:将一幅图从中间裁开,分别放在一个双页码和下一个单页码上,当打开书时,拼合成一幅整图,这种版面设计称为合页图(又称“蝴蝶页”)。     印前工艺的出片环节      (一)什么是“CMYK”   CMYK是表示青、品红、黄、黑四种颜色的英文缩写,即cyan、magenta、yellow、black。我们知道,色彩是靠红黄蓝三种颜色调和而成,即RGB图像。印刷时三色按比例相叠压能产生成千上万种颜色,为什么要增加黑色呢?对,当三色比例相等时就能产生黑色,但是要三种油墨生成一种色,从经济角度看是行不通的,而实际上在设计的过程中黑色的运用是非常多的,这其实就是为什么要用四色印刷。还有一点,RGB生成的黑色与用油墨直接调配而成的黑色(可在黑色油墨中加入30%的蓝墨)相比,前者有一种虚浮感,而后者就感觉较沉实。        输出时CMYK分别体现在四张胶片上,亦相当于PHOTOSHOP里面的channels中的四条通道,我们处理图像时对通道的修改,实际就是对最终胶片的改变。      (二)出片前应该注意的问题   (1)确认文档中是否有全部必需的文件,确认图像文件一定已包含在文档中。有时图像虽然可以在显示器里呈现,但出片后却表现为缺图或者分辨率较低,所以请确认图像的植入并提供足够精度的图像文件在文档中。(图片分辨率不低于300像素/英寸)   (2)别忘了拷入必需的字体,有些字体虽然显示,但仍需拷入可出片的字体方可输出胶片。只有保证可显示又可输出的字体才能不会浪费时间。   (3)别忘记把所链接图片的颜色从RGB转为CMYK,否则输出后的胶片会出现色彩混乱的现象。   (4)当Pantone专色转成CMYK颜色后,请确认是否会达到同样的效果。Pantone专色转成CMYK后,二者一般会产生一定的差异,部分Pantone专色转成CMYK后,按照输出经验可达到同样效果,但那些Process Pantone Color肯定是CMYK所不能达到的,那么就只能用增加专色的方法来解决了。   (5)图片双倍扫描,单倍输出,可以提高图片的扫描质量。   (6)作为出血处理的文件是否设好出血3mm。   (7)排版软件中的色彩是否按色标值设定好?      (三)出片后的打样   (1)为什么要进行打样?   打样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已组版的图文信息制作出样张的过程。是检验印前制作质量和保证大批量印刷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2)打样的种类有哪些?   ① 机械打样(模拟打样):机械打样是使用打样机,在与印刷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把印版上的图文经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印取小批量样张的方法。这种打样的方法完全模拟了印刷方法,是以压力原理实现图文油墨的转移,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印版与印刷过程中的性能特征,样张与印刷品基本一致。 ② 光化学打样:光化学打样是一种不用印版,在晒版之前通过软片原版,利用曝光成像原理制样张的方法。这种打样方法是利用某些感光材料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粘着性或溶解性变化,在片基上留下对应分色片颜色的网点图像。光化学打样目前有重氮片打样法、色粉打样法等。   ③ 软打样(屏幕打样):软打样样张是在显示屏上显示图象效果,以预测印刷时图像的色彩和内容。显示屏的显示色域与印刷工艺十分不同,所以这种打样形式是一种不精确的色彩交流工具。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计算机显示屏使用RGB色光相混合的方式显示图像的效果,符合色光加色理论;而印刷样张使用黄、品、青三色油墨在纸张上进行叠印,符合色料减色理论。   ④ 位置打样:位置打样样张是从分色软片或数字文件得到,基本上用于检测活件的组版情况。这些样张用于对内容、套色、色彩突变和专色位置进行检测。位置样张包括照片效果的连续调样张、蓝样张和套色样张。只用于显示色彩,而不必具有精确预测印刷机印刷结果能力的数字打样系统也可以用于位置打样。这些系统一般具有速度和成本的优势。   ⑤ 数字打样:数字打样是由电子文件通过数字打印机的输出方式输出样张,不用输出胶片。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打样设备的质量已经进步到可以较真实地呈现色彩的程度,可以与模拟系统相匹敌,完全可以模拟半色调网点的效果。数字打样有一些众所周知的益处,包括对时间、材料和工作量的节省,和在工艺中的设计、打样和制版步骤中使用同样精确的数字信息。 2、印后工艺的设计环节      (一)印刷   1.拼版   ◆手工拼版:把书刊的多页胶片根据印刷条件、版式规格的不同(如,印刷机印刷幅面的大小:全开、对开;装订方式:开本、横开、竖开的不同等),在片基上拼制成供晒版用的原版。   ◆计算机拼版:计算机拼版是通过页面拼组软件完成的,它不仅可以将图像与录入的文字按版式拼到同一页面(即图文合成),而且可以按版式规格的要求,把数页拼在一个整版(如对开版)上通过出片机输出整版胶片。   ◆应注意的问题   编辑发胶片时,要明确说明图书的装订方式。因为精、平装书的拼版方式是不同的。   如果是精装书,其印张小数点后面不能出现(16开)3位数的情况,如0.125、0.375等;或小数点后面不能出现(32开)4位数的情况,如0.0625、0.1875等。   编辑发胶片时,要将装订顺序写在核红样的首页上。印刷厂就是按照装订顺序进行拼版的。   2.晒、上版   ◆版材:PS版(预涂感光版)——用铝材做版基,并对版基表面进行处理,使其具有亲水斥油性能,在版基上预先涂布感光层(而感光层具有亲油斥水的能力)制成的。   ◆晒版:晒版即用接触曝光的方法,把原版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PS版上的过程,需经过曝光-显影-后处理三道工序。   ◆曝光:将拼好的原版与PS版的感光层贴合,放置在专用的晒版机内曝光,非图文部分的感光层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光分解反应。          ◆显影:用还原剂把PS版上非图文部分感光层溶解,PS版版面上露出亲水版面,没有被曝光的图文部分显现出来。   ◆后处理:对PS版面上图文以外的脏点、划痕、胶片边缘的影印等进行除脏、修补等处理。晒版完成。   应注意的问题:   ◆晒版:是以整块版为单位晒制的,如果一块版的几张胶片深浅不一,那么,晒版后同样深浅不一,造成出书后全书墨色不一致。所以,印前的胶片输出质量是保证印刷质量的前提。   ◆上版:印版要固定在印刷机上才能印刷。把晒有文字图像的印版,按规定的位置,固定在印刷机的印版滚筒上。   3.印刷机分类   ◆按印版种类分   (1)凸版印刷机:使用凸版完成印刷过程的机器。(2)平版印刷机:使用平版完成印刷过程的机器。(3)凹版印刷机:使用凹版完成印刷过程的机器。(4)丝网印刷机:使用丝网版完成印刷过程的机器。   ◆按使用纸张形式分类   (1)单张纸印刷机:使用单张纸的印刷机。(2)卷筒纸印刷机:使用卷筒纸的印刷机。   ◆按压印结构形式分类   (1)平压平印刷机。(2)圆压平印刷机(平台印刷机)。(3)停回转印刷机。(4)一回转印刷机。(5)二回转印刷机。(6)往复转印刷机。(7)圆压圆印刷机。   ◆按印刷色数和面数分类   (1)单色印刷机。(2)双色印刷机。(3)多色印刷机。(4)双面单色印刷机。(5)双面多色印刷机。 3、编辑组稿方法的理性思考        编辑人员的作为是多方面的,诸凡思想意识、道德规范、法律秩序、文化品位、科学知能、学术功底、文字技巧、社交表现……都能够有所体现,而在日常业务工作中首先在组稿上表现出来。本文就先谈谈编辑的组稿。   组稿包含两个前提,第一个是确定选题,第二个是选定作者。这两件事办好了,然后才进入组稿的具体操作。   选题关系着出什么书、书的品位、读者对象、体现出版方针政策等诸多重要问题,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才能确立。选题一经确立,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系列的执行选题的步骤,这时组稿便成了第一要务。   向谁组稿?实际上伴随着选题的确立,编辑在脑海中就已经初步具有了这本书的形象、主要内容、表达形式、编排顺序、装帧式样,甚至字数多少等都有了一定的设想,同时也就在自己积累的“作者档案”中酝酿和挑选适宜于写作这本书的作者(个人或群体)了。这就有如导演选择演员一样,编辑要选择好作者,这是出好书的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可能很好的选题,由于作者挑选不当而造成这本书失败的例子并非少见。   像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出版事业作者队伍建设问题,也是有着其内在规律的。只要我们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到理性,从个别到一般,去研究去分析,去总结去归纳,就一定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符合自身工作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就一定能够反映出客观实际的规律来。笔者在总结多年从事编辑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组稿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理性分析与思考,归纳了以下几种组稿的方法。   第一,“立竿见影”法。   根据选题立意,按照作者所长,单刀直入地商请有关专家、学者或其他有所专长的人员为出版社写书。通常情况下,只要我们把握情况准确,时机得当,就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在选择《中国铁路成本计算》一书的作者时,我们就毫不犹豫地直接选定了在铁道部长期从事财务工作的清算中心技术人员为作者,收效甚佳。该书按预定周期及时出版,深受铁路财务工作人员的欢迎,被中国铁道出版社评为优秀图书。        第二,“背靠大树”法。   为了落实某个大型重要选题的组稿任务,编辑工作者在自己的周围除拥有众多的一般作者外,还必须“靠大树”以“好乘凉”,就是应保持与一些重量级的顶尖专家、学者的联系,以备“派上用场”。比如,对于《世界高速铁路技术》这样一部大型工具书,我们选择的主编是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名誉首席专家,他组织的参加编写人员均是长期从事高速铁路技术研究的各专业的资深专家和技术人员,作者队伍水平高,为该书的权威性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保证了该书的高质量和高水平。《世界高速铁路技术》一书被推荐参加第14届中国图书奖评选。   第三,“细水长流”法。   为了保持与特定的作者或作者群进行长期的、全方位的、有效的合作机制,编辑人员应不断挖掘并疏通通向作者的“渠”,让作者的“水”经过“渠”源源不断地流向出版社。此举实乃为“多产”图书产品及“高产”图书产品而为。比如,大量多品种的铁路行车、货运、客运、经济规章制度在中国铁道出版社的出版发行,均为“细水长流”的工作。多年来,编辑人员与有关主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与有关作者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有组织地做到细水长流,可使宝贵的作者资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   第四,“分析观察”法。   分析观察法,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静态”分析,一是“动态”观察。按照选题意向,为年内或一两年内要完成组稿任务的图书选题选择作者时,用“静态”分析法。也就是说,在图书选题所涉及的专业知识领域,或相关与相近的知识领域内,将编辑人员已经掌握的包括本地和外地在内的一切适合撰稿的专家、学者逐一进行分析,选择几个预备人选,逐一分别去联系,落实对方是否能够合作。   按照选题意向,为三五年内或更长时期成书的选题物色撰稿人时,在瞄准适当人选后,还要进一步观察,作“动态”追踪以便最终确定作者,故谓之“动态”观察法。有些图书的出版从选题策划到成书,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可谓“十年磨一剑”也。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铁道百科全书》正是应用“分析观察”法的成功范例。        此外,还有“台账点将”、“专业交流”、“会议辐射”和“链式反应”等组稿方法,由于篇幅所限,不再一一赘述。 4、好编辑的六个特征         第一,书卷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出版做的是一种文化的生意。文化的生意的好坏决定于我们对文化的理解,而对文化的理解植根于我们对文化的兴趣,对书要有一种真正的热爱,如果只把它当个饭碗来应付,就不一定能做好,而且也会越做越没灵感越做越苦闷。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所以看一个人像不像一个编辑,不是看他八小时在干什么而是看他八小时之外在干什么。   书卷气来源于对书天生的兴趣。这种兴趣就是一种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终生盘桓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很多编辑班上得很诚恳,但聊天喝茶吃饭喝酒从不谈书,平时从不逛书店也从不买书,也不关心新京报的图书销售排行榜,跟文化学术界从来没有朋友,他们身上透露出来的气质,没有一点书卷气,这样的同志跟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机关公务员没有什么区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出版做的是一种文化的生意。文化的生意的好坏决定于我们对文化的理解,而对文化的理解植根于我们对文化的兴趣,对书要有一种真正的热爱,如果只把它当个饭碗来应付,就不一定能做好,而且也会越做越没灵感越做越苦闷。知之不如好,好之不如乐之。所以看一个人像不像一个编辑,不是看他八小时在干什么而是看他八小时之外在干什么。   如何培养书卷气?一是广泛的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做编辑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作者,每个人的学识和专业都不一样,而每个人一谈到自己的专业都好为人师口沫飞溅,这个时候我们编辑为了不显得尴尬让谈话继续,我们还得强打精神来应付,这个领域你不一定很精通,但起码要了解一个大概。这就要考验我们平时的知识积累和阅读视野,比如做人文图书的编辑不能因为你学的是文学就可以对历史和哲学不闻不问,不能因为你学的是历史就可以对常备的的文学经典没有涉猎,相反你对文史哲都应该有常识性的了解。在知识结构上上海少儿出版社社长王一方先生算得上是一个全能型编辑,十余年前我第一次见他时他是湖南科技出版社的中医编辑,他谈起马王堆的性医学来让我面红耳赤又大开耳界,接着大谈周作人,接着大谈曾国藩,让我一个中文系出来的在他面前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二是广泛的交往,听君一席言胜编十年书。与作者交往,与同行交往,与书界媒体的交往等等都可以让我们广开思路,获益良多。每当我没有选题感觉的时候,为一个选题做与不做而犯愁的时候,为一句广告词而冥思苦想的时候,我会走出来选择跟一个朋友聊聊天吹吹牛。江西教育出版社早年出过一套很有影响的科学人文丛书“三思文库”,其中“三思”这个绝妙的书名(把西方的“赛先生”和中国儒家的“三思而后行”结合起来)就是当年刚出道的黄总与刘兵、吴国盛等科学史名家在一个茶馆聊出来的。这方面三联原老总沈昌文先生做的非常出色,他每周会找一个作者来三联韬奋中心喝咖啡聊天,从与作者的交流碰撞中激发灵感捞到点子,早年的《读书》办得那么好,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激情。   要做好编辑,还需要激情。我在很多新编辑身上看不到这种由内而发的激情。这种激情表现在发现好书稿时的拍案叫绝,在找到好作者时的相见恨晚感动莫名,在与作者讨论书稿时的当仁不让,在策划选题方面的绞尽脑汁,在办事效率方面的雷厉风行。   激情对编辑的组稿非常重要。一种光明向上的心态,一个热情开朗的表情,一种做不好事情决不罢休的执着,才能给作者一种信心一种力量,要他接受你的组稿,首先要他接受你这个人。现在书稿市场竞争很厉害,如果你慢条斯理或者暮气沉沉,你肯定抢不到好书稿,一个有激情的人才能感动作者,才能让他放心把自己的心血之作交到你手上;其次激情还表现在对编辑工作的投入,我们公司不怎么提倡加班,但是我们还真该有一种努力的自觉,不用扬鞭自奋蹄,今天的事就该今天做完,没做完通宵达旦也要完成;再次,激情还表现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韧性”上,克服困难最需要的是这样的激情。我们在组稿的时候经常会遭遇打击,名人的架势往往会挑战我们自信心,此刻我们就得要用激情来重树我们的信心,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也要“搞定”他。我有一个朋友,早年做编辑的时候,非常认死理,每次冬天来北京组稿,遇到作者不在家,那时没有电话更没手机,他就坐在楼梯口傻等,等到半夜作者回来,他已经是饥寒交迫形容枯槁。作者见到这样的编辑没有不感动的。      第三,亲和力。   很多很老练的编辑能拿到别人拿不到的稿子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种能力是让别人由喜欢你而信任你。我们是在做事,更是在做人。   编辑上天入地的组稿能力来源于自身的亲和力。台湾的朋友讲到编辑的十种能力,我对编辑的亲和力特别有感触。首先,我们的年轻编辑都出身名校,做事的能力应当不差,但我要特别提倡一种共事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合作特别需要的亲和力;其次就是对外与作者的交往能力。很多很老练的编辑能拿到别人拿不到的稿子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种能力是让别人由喜欢你而信任你。我们是在做事,更是在做人。有的编辑出去跑了一圈可能什么都拿不到,但有的编辑就能马到成功满载而归。曾经有个著名文学编辑名叫梅朵,作家圈里叫他“没法躲“,他的亲和力太强了,只要他看上的作者就没有跑掉的。有的人天生就有亲和力,俊朗周正,光明笃实,作者们第一次见面没有不愿交付的;尖嘴猴腮,小鼻小眼,第一眼要让别人交付于我,恐怕就有些困难。所以我必须在后天培养上下功夫。   亲和力如何培养?   一,在陌生拜访时要学会与作者聊天。聊天并不是马上进入主题,你首先要营造宽松友好的谈话氛围,先走“农村包围城市”,然后方可“武装夺取政权”。   二,在讨论书稿时,要采取“同意挺进法”,就是先肯定对方后才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以退为进。作者们往往自视才高八斗,你个小编辑如意气用事针尖麦芒吵起来,后果肯定是鸡飞蛋打不欢而散。   三,学会赞美。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成功学上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是“赞美使人进步”。人们都不拒绝好话,与别人打交道时,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不吝赞美。尤其是作者们十年磨一剑,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写就一部书稿,你能夸到点子上,他会引为同调,感君知遇之恩。   四,学会幽默。幽默是一种风度更是一种涵养。在许多交际场合,幽默能化解尴尬打破僵局,加深印象赢得人缘。        五, 学会微笑。   第四,眼力。   编辑在泛读的同时还得有一个精读,而且在读了之后还得形诸笔墨写写书评,只有写了,别人的东西才会变成你自己的东西。否则阅读变成别人的思想在自己的脑袋里跑马,尽信书不如无书。老出版家锺叔河先生说过“名编辑是编出来的也是写出来的”。所以啊,编辑除了阅读生活还得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批评生活。  怎么让作者认可你?光放下架子厚着脸皮、生拉硬扯是不够的,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你对作者的定位,对作品的理解。这就要考验编辑的判断力也就是眼力了。你能不能指出作品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能不能在与作者交流中产生碰撞、擦出火花,敢不敢在那些盛气凌人的名人大家面前说“不”。你的勇气来源于你的水平。这跟平时的读书很有关系。“观千剑而后识器”,编辑读书怎么读呢,沈昌文先生说“非浅尝则止不可”,我则主张编辑在泛读的同时还得有一个精读,而且在读了之后还得形诸笔墨写写书评,只有写了,别人的东西才会变成你自己的东西。否则阅读变成别人的思想在自己的脑袋里跑马,尽信书不如无书。老出版家锺叔河先生说过“名编辑是编出来的也是写出来的”看看我们业界几位出版界名流,如李庆西、王建辉、王一方、俞晓群等哪一个的笔下功夫不是如何了得。所以啊,编辑除了阅读生活还得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批评生活。   这方面我经常给同人们讲的一例子:我刚当编辑的时候,到北京来组稿,取法乎上,斗胆拜访作家社的副总编龙先生。此公何许人也,《林海雪原》《青春之歌》之责任编辑也。我一进门他就跟我说,一个好的编辑看一个书稿的时候就象老中医把脉,手往病人手脉上一探就知道病症在哪里。同样,一个编辑去看稿子的时候,只要翻几页就知道作者水平之高下,知道他的长处短处在哪里。此等功夫,令人向往,但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培养出这种职业的直觉能力。       第五,文字感悟力。   舒婷说“汉语对我们的征服,有时是五脏俱焚的痛,有时是透心彻骨的寒”。汉字简约优雅而极富想象力,是当今世界其他任何一种文字没法比肩的;中国的古典文学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足以让今天的身体写作小资情调望洋兴叹。我觉得对汉字有不有品鉴把玩的能力,是能不能做好中文编辑的一个入门标准。   台湾我识出版社的王总编跟我说过,有些编辑的文案一稿就能到位,而有些编辑做了好几稿还是欠火候。为什么,我觉得就是我们的文字感悟力不逮是也。舒婷说“汉语对我们的征服,有时是五脏俱焚的痛,有时是透心彻骨的寒”。汉字简约优雅而极富想象力,是当今世界其他任何一种文字没法比肩的;中国的古典文学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足以让今天的身体写作小资情调望洋兴叹。我觉得对汉字有不有品鉴把玩的能力,是能不能做好中文编辑的一个入门标准。我给我们的编辑改文案的时候,往往是做减法,普遍的毛病是文字太罗嗦,而且言不及意。原因出在哪,我以为是古典修养的欠缺。   每个责编把书的文案作为一个功课来做,我觉得有必要把我们的唐诗宋词元曲重新背一遍,把《论语》《庄子》《史记》《红楼梦》再啃一遍。韩少功说中国作家正在丧失两种能力:一是形容的能力,一是解析的能力。以我见,我们新一代编辑与戴文葆、朱正、钟叔河等老一代比起来,不但学养差距大,文字的的“形容“和”解析”能力也相差不以道里计也。   浙江文艺出版社著名编辑李庆西先生的审稿意见不做修改就可以直接拿出去发表,可见他本身文字功底之好,我现在还记得十余年前他给自己策划的“学术小品丛书”(因为这套书带动了当时的散文小品出版热)写的前言的最后一句“区区小品以期蔚为大观”,通篇只有两三百字,简明扼要而又风雅洒脱,当时让我眼红得发晕。有心的同人还可留心上海的《书城》杂志,每期封四的“每月书偈”就出自他的手笔。公司图书给业界的印象是“干净”,这个主要得力于我们文案的讲究。今后我建议我们每一个编辑的文案都要拿到编辑部来讨论,在切磋中培养文字的感觉;在公司的网上加强编辑荐书,不能抄书,必须用自己的话来写;鼓励编辑就我们自己的书写书评,发表后公司再奖励一次稿酬。       第六,核心价值的把握能力。   考验编辑对书稿把握的第一关就是撰写内容提要,用自己的话说,不能抄书里已经已有的前言后记;其次是在提要的基础上,提炼书腰的广告语;第三关也是最重要的是给书起名字,书的核心价值、读者的胃口、市场的卖点都要结合起来一并考虑。   台湾的蒋社长说对一本书的核心把握不能超过20个字。这对书腰广告语的撰写尤其严格:既把握全书又要言不繁,既通俗易懂又余音袅袅。第一要吃透书稿,第二要恰如其分地表述。考验编辑对书稿把握的第一关就是撰写内容提要,用自己的话说,不能抄书里已经已有的前言后记;其次是在提要的基础上,提炼书腰的广告语;第三关也是最重要的是给书起名字,书的核心价值、读者的胃口、市场的卖点都要结合起来一并考虑。……这样的书名让人读后有叩击灵魂欲罢不能的功效。我小结三点:1。要简要约;2。要狠要准;3。要实要虚。究竟如何写,得失之道存乎一心。自家好自揣摩去吧。   5、全程策划 传统的编辑工作职能是指对外载知识的智力加工,包括组稿、修订、审校,编辑是社会精神产品生产流程中的一个环节。   随着实践的发展,编辑工作有了新的内涵,编辑是一种以一定的文字、音像材料为基础,进行创意、选择、加工、美化等综合性、阶段性的精神生产过程。编辑不仅要对书稿的内容和形式负责,而且要对图书进入市场后的结果负责。   出版是一个流程,编辑工作的基本内容分为三个阶段:选题规划与设计阶段,文字加工与审校阶段,图书成书与推介阶段。   编辑要在工作中发挥能动作用,对书刊的策划设计、宏观构思和微观控制都是不可缺少的。要实现图书出版的最佳境界,编辑就要对出版进行全程策划。全程策划包括:   选题策划:信息筛选,选题设计,市场定位,作者选择。选题要有创新的视角和较高的文化含量,并能准确定位于相关读者群,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出版策划:编辑校对,装帧设计,印刷用料,防盗版措施。注意将丰富的文化积累与优美形式和谐统一。   宣传策划:图书出版前、中、后三个阶段定位准确的宣传推介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选择有效的传媒。   发行策划:定价,初版印数,上市时间,发行区域、渠道和方式,创造市场,培育市场。   编辑要将视野扩展到图书生产的整个流程,注意、熟悉各个环节,做到全程策划,并在出版流程中不断落实,整体推进,协同配合。   对图书出版进行全程策划,是编辑工作的基础。而要使图书从编校质量、装帧设计、版式版面、印刷装订、出版周期、宣传营销等各方面都达到和谐、完美,编辑要主动关心图书生产的各个环节。一本书能否为图书市场所接受,能否为读者所喜爱,取决于编辑的整体设计和全程协调。   与市场的沟通:精确分析市场形势,研究读者需要,把握学术前沿状况,产生最佳创意。   与作者的沟通:物色合适的作者,编辑要参与提纲拟定,审读样稿;在作者著述过程中予以动态管理,了解进程;与作者签定出版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了解作者对图书装帧形式的意向,达成一致。   与装帧设计部门的沟通:图书的整体设计,包括内容和外在表现形式,外在表现形式包含:开本,版式,封面,扉页,插页,用纸。编辑应与美编充分沟通,向美编介绍图书内容、类别、读者对象、范围,共同策划图书的整体设计,向美编提供有关资料,使开本、版式、封面、扉页、插页、用纸等各个设计要素和谐统一,使图书产生最佳的视觉效果,以利于营销推介。   与校对部门的沟通:共同发现技术加工时的疏漏并加以弥补,对出版物雏形进行最后的审定。校对只对原稿负责,但他们在通读的过程中,常常能发现一些编辑在审读原稿时未能发现的问题,和校对一起答疑、解疑,也是编辑再学习的机会。同时,编辑还应与校对协商,共同把握出版周期。   与出版部门的沟通:在图书定价、印数、出版周期、成本确定和控制过程中,与有关人员协商,注意有关费用的发生,以求实现最恰当的定价、最合适的印数、最适宜的出版时间和最低廉的成本。   与营销部门的沟通:介入营销,让营销人员充分了解选题设想、图书内容、读者对象、市场行情,让他们参与意见,共同策划营销策略,制定营销手段。      与媒体的沟通:撰写宣传文章,组织书评队伍,联系相关媒体,落实宣传策划中的有关内容。   与读者的沟通:听取读者反馈,组织读书会。   一个优秀的编辑,应该具备一一选题策划的创新能力,文字加工的案头功夫,全程关注的沟通技巧。只有提升图书生产流程中编辑的智慧和创造力的含量,图书出版才能提高效益,实现目标,达到最佳境界 6、图书策划的五个定位          一、市场定位   目前,我国总人口12.9亿,其中家庭户3.4亿户,0~14岁人口2.89亿,接受初中教育的人口6.15亿,城镇人口5.1亿。图书市场容量非常巨大,但不同年龄、职业、教育背景、文化结构、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的读者,其购买和阅读图书的方向也不一样,所以在做选题策划时一定要进行市场细分,确定图书的目标读者。   就工作性质来分,读者可分为职工读者、干部读者、学生读者、专业人员读者和农村读者。职工读者需要更多的是能够提高劳动技能,增强竞争能力方面的书;干部读者需要更多的是能够提高其政治素质、思想观念、改革意识、市场意识,增强决策能力、管理水平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书;学生读者需要更多的是各种教材、教学辅导图书,以及各种课外读物;专业人员需要的则是有利于其专业研究或教学工作方面的信息和资料;而农村读者,有7.8亿之巨,他们需要学习科学致富技术、提高思想文化水平、了解依法维权知识、改变陈旧思想观念。所以这方面的图书,是其所需。   就年龄特征来分,读者可分为少儿读者、青年读者、中年读者和老年读者。少儿读者是社会之未来,是家庭和社会教育关注的重点,也是图书读者年龄梯度的起点。但由于少儿读者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还很不成熟,处于被动受教阶段,所以出版社要促进家长和社会为其提供综合智力开发、良好习惯养成、基础素质提高方面的图书。青年读者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精力旺盛、思想活跃、求知欲强,是组成未来社会主流的生力军。他们除了需要正常教育所需图书外,还渴望了解更多的关于社会、人生、艺术、亲情、友情、爱情等方面的知识,需要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补充。中年读者在知识方面已经有了丰厚的积累,事业、生活和思想也基本成熟,但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责任的扩大,其在处理社会关系,调理家庭生活,辅助少儿教育方面的知识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老年读者一般都已经完成了自己的社会使命,有大量的时间阅读更多的图书,以弥补过去忙碌生活状态下未能尽读的知识缺憾。而且我国有1亿多老年读者,他们在以往经历中形成的读书、买书和藏书习惯,必然创造出一个很大的图书市场空间。         就文化程度来分,读者可分为高层读者、中层读者和低层读者。高层读者指知识面较广,在个别方面有突出认识的专家读者,人数较少,对新理论、新进展、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等方面的图书较为关注;中层读者一般接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的知识面,人数相对较多,比较喜欢思想性、知识性、技能性较强的图书;低层读者人数最多,比较喜欢普及类、实用类、生活类以及消遣娱乐类图书。   在进行图书选题策划的时候,需要对读者市场进行细分,确定目标读者,并进一步研究读者市场的分布,分析市场容量,摸清市场特征。只有这样,才能知道选题有没有市场,市场有多大,竞争如何,是黄金市场、金牛市场、瘦狗市场还是鸡肋市场;才能把握替代市场、竞争市场以及潜在市场;才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正确的市场策略以确保选题成功。   二、读者定位   目标读者确定以后,就要从工作性质、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以及当前流行趋势等各个方面,研究其购买和阅读的需求状况、心理特征、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读者是挑剔的,尤其是在选择空间越来越大的今天,他们可以从几种、十几种,甚至上百种图书里选择符合自己个性的来买、来读。读者又是善变的,今天感兴趣的样式,明天未必还感兴趣;今天喜欢的色彩,明天可能已经不喜欢。但读者又是可塑的,尤其是潮流影响越来越广泛的今天,每一次个性的选择都必须有其时代和潮流背景。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做选题策划的时候,要对目标市场的主流意识、流行趋势以及读者结构属性有非常充分的了解,并且把这些潜在的和附带的感性需求体现在图书中。鸡皮疙瘩》(四册)是接力出版社引进的一本将传统幻想和惊险手法与当代科幻相结合的小说,该书自 2002年3月23日在全国统一上市,到6月23日短短三个月内,重印了5次,共计发行115000套,46万册,加上四本首版8000套,共计发行78万册,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和可观的经济效益。该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接力出版社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发现《哈里·波特》成功登陆中国市场以来,引进版儿童惊险幻想小说成为图书市场的新亮点,在国内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于是选择引进《鸡皮疙瘩》,并召集各方面的人士、中小学生读者反复论证图书的开本、版式、印张和装帧,进行明确的产品定位,以“勇敢者读的书”为基调进行广泛的宣传。   所以,进行广泛的读者调研,挖掘其潜在的感性需求,把握准确的读者定位,并实施恰当的促动和激励,是图书选题策划成功的关键。   三、作者定位   为了做出适合市场和读者的优秀图书,必须选准作者。只有合适的作者,才能充分把握选题的实质内涵和读者的实际需求,写出适合读者购买心理和阅读习惯的书稿。所以,一个合适的作者一般应具备以下几项基本条件: (1)要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只有具备这一点才能把握住社会的主流方向,恰当描述和解释各种社会现象,使书稿既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又避免给读者以牵强附会之感。同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和阐述问题的能力,以及思想是否敏捷、思路是否清晰、思维是否符合逻辑,也都会直接影响书稿的质量,而这些问题又都与作者的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有密切关系。  (2)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比较广博的知识。撰写本专业书稿的作者,需要有本专业较高的学术水平,这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要求有比较广的知识面,起码要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相邻学科的知识,这是因为学科之间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一部书稿会涉及多学科知识,如果作者知识面狭窄,很难完成写作任务。  (3)要有较高的文字修养和写作能力。一般书稿要求论点严谨、文句通顺、叙述简明、条理清晰。科普读物要求文笔流畅、语言通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翻译书稿不但要求译者有较高的外文水平,还要求有较高的中文水平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如果作者缺乏这方面的素养,撰写的书稿将很难满足读者的需求。  (4)要熟悉和了解目标读者的情况,尤其是其意识潮流和社会心理。如果作者对读者的需求状况、心理特征、行为习惯以及兴趣爱好等不是非常熟悉、非常了解,或不熟悉、不了解,就很难写出符合读者心理的书稿。 (5)要有比较充裕的写作时间和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在知识迅速膨胀、信息高速传播、竞争日趋严酷的今天,出版行业正面临着“快鱼”吃“慢鱼”的激烈角逐,如果作者没有比较充裕的写作时间和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不能集中写作、一次成书,不能保时保质地将书稿写出,就会给出版社带来很大的损失,因为,这意味着前期的宣传与准备工作将无功而返,甚至会贻误市场“战机”。   四、装帧定位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书籍装帧对图书策划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装帧是图书给读者的第一印象,装帧好坏,与图书主题衔接得如何,是否贴近读者、符合读者的审美心理,直接影响着读者是否决定购买。所以,在进行图书选题策划的时候,尤其要注重图书内容、结构、书名、封面、封底、勒口、版式、开本、纸质甚至书脊、套封等的设计。   有人曾经这样描述图书的几个装帧要素:意象语言——切合身份的市场亮相;开本语言——破除常规的立体展现;文字语言——简洁明了的导购视点;色彩语言——视觉冲击的个性张扬;材料语言——理性选择的亲密触感;工艺语言——精心物化的品质检验。这充分反映了装帧对图书的重要意义,它不但是图书质量层次的反映,是读者阅读口味的象征,而且还是读者选购图书的“导购员”。所以在进行图书选题策划时,必须突出图书的装帧定位,使图书装帧充分符合读者的心理需求、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充分体现读者的层次特征。   五、营销定位   要实现图书的价值,就必须促使它完成交换。图书营销定位的目的就是促成这种交换。具体讲,就是根据读者和市场情况,确定渠道组合、渠道激励策略、读者激励与引导策略和定价策略,以此推动图书商品交换过程的实现。   随着图书市场经营方式的集团化和销售渠道的多元化,涌现出了一大批购书中心、图书城、发行大厦和图书批销中心等大型图书发行机构,以及国有书店、民营书店、个体书店、超市书店、地铁书店、机场书店、车站书店、网上书店、读者俱乐部、书报摊等图书销售终端。这些渠道的进入极大地活跃了图书市场,但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图书市场的风险。所以,在进行图书的选题策划时,必须综合其市场特性、读者特性以及图书自身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并进行最优组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以较低的销售成本实现图书的最大销售。 但是,即使渠道设计得再好,也不能放任自由、不加监控。渠道成员通常经营多家出版社的图书,它一般不会特意地主动推广某一出版社的图书。特别是对于在发行商经营品种中不占优势的出版社,假如不采取必要的促进措施,很难保证自己的图书能够通畅地、有效地与读者见面。因此,加强渠道管理、适当地进行渠道激励也非常重要。所以,在进行图书选题策划时,也要制定相应的渠道管理和激励策略,通过建立渠道数据库、加强渠道信息反馈、给予发行商适当折扣、适当评估渠道成员工作、定期召开渠道会议交流发行经验、额外对优秀渠道给予奖励等,促进图书发行和推广工作的顺利完成。   渠道对于图书的发行、销售、宣传和引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渠道也不是万能的,它不是市场的直接代表,最终的市场决定者还是读者。所以,要实现图书的最终销售,还必须加强对读者的宣传和引导,以提高图书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一般,图书推广的手段包括作者秀、广告宣传、现场宣传、新闻炒作和价格刺激等。  一本图书,从一个信息或者灵感开始,到责任编辑的市场调研、市场预测,再到目标读者的研究、分析和定位,作者的挑选、甄别与确定,以及营销策略的制定、宣传手段的选择、发行渠道的适配,都必须精心策划、认真执行,并根据操作实践及时调整和修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图书系统工程的完整、完善和完美实施。   7、如何筹划新书发布会        如今,新书发布会已被出版商广泛采纳运用,并由针对媒体逐渐扩大参会对象,如读者、经销商们都被纳入邀请行列,而在不同背景下的告知对象和目的也各有侧重,如订货会主要是针对经销商、书市则瞄准终端读者、博览会更多的是品牌宣传,因而不同的发布会,会议目的是什么、要吸引谁过来、请谁讲、讲什么、如何打动人心,便成了新书发布会主办者必须考虑的问题。而在平时,越来越多的新书发布会成为图书营销关键的一步,让策划人员费尽心机,结合新书首发式渐成趋势,针对特定读者群结合活动一起搞成为很多出版商的选择,真可说是,形式花样翻新、细节运作见功力。   给个开会理由   众所周知,并非所有的图书都有必要开新书发布会,一来成本过高得不偿失,二来不管重点图书还是一般图书,动不动就举办新书发布会,即便场场都有特色和新闻点(相信没有可能),久而久之也会让新闻媒体失去兴趣甚至疲乏不堪,迟早会乏人捧场,经销商也会因此而不知哪些图书是重点产品,最终眉毛胡子一把抓,哪种图书也推广不力。 那么,哪些图书值得或者需要举办新书发布会呢?专业人士认为,具有新闻价值是办会的最高指导原则。这也就是说,首先是那些图书内容应涉及社会受众兴趣点、新闻敏感点,或其作、译者/推荐人本身就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有新闻价值,或者在同类产品中有其独特之处;其次应是出版社的重点图书,或代表出版社的出版方向和品牌形象的品牌图书,或在某个领域有其重要的学术地位、价值。即从出版商角度是有炒点,从媒体角度是有新闻点,从经销商角度是有卖点好图书。      营造天时地利人和     在决定举办新书发布会后,随之而来的便是确定发布会的目标、性质和主题。只有明确了上述三点,才能创造出“天时(新书发布最佳时机)、地利(合适的地点场所)、人和(恰当的参会嘉宾和媒体)”,最终圆满实现新闻诉求。目标无非就是新书发布、编读互动和营销造势,“天时”的选择也就更多的在于出版时机,如果有突发事件能加以利用,当然美上加美。     因此,事前确认新书发布会的性质、主题,就成了寻找场地和场景布置的先决条件,因为这些后续工作都是以此为出发点,而适当的环境地点,不仅可让整个新书发布会有个合适的氛围,切合新书发布会的主题,还可省下可观的会场布置费用。如果是签售、购书赠礼或抽奖性质的,书店肯定是新书发布会场所首选;如果是学术研讨会性质,书店和高档酒店都不是最佳场所,而国际会议厅、大学会议室、图书馆等应属不错的选择;如果是娱乐性质的,许多有特殊装潢设计的酒吧、餐厅应该是首选。当然,为了达到新闻的最大效应,现在的新书发布会已经开到了监狱、戒毒所、游船、街头(露秀)、作者出生地,以及开展一些户外活动如攀岩等,或结合文本和作者特点举办阅读特色活动。   “地利”的选择除了要符合新书发布会的特性外,参加人数的多少也要事前准确估算,免得空间太小记者们像挤沙丁鱼一样窝在一个小会议室里,或是空间太大显得零零落落,其中还要考虑摄影记者的需要,一定要为摄影记者预留席位,以便取镜和避免挡住他人视线,同时还要考虑到交通和停车的便利性,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在预算范围之内。        在“人和”方面,也即邀请嘉宾和媒体时,一定要注意嘉宾是否与新书发布会的主题有关,否则会使新闻重点“失焦”。而拟出正确的媒体名单也是有效沟通、达到“人和”的必经之路,因为正确的版面和名单,不但可以决定新闻的主题和特性,还可以让新闻直接与有此需要的记者接触,避免绕一大圈,降低新闻曝光的机会。一般情况下,应在新书发布会活动前7天左右寄发、传真或mail邀请函给与会嘉宾和媒体记者,并在寄发之后隔1—2天联系对方收到与否,若未收到立即传真并确认。同时咨询有否跟其他发布会和活动撞期,若嘉宾或记者透露当天有数个会轧在一起,可能无法出席,立即报告主管应变。此外,为了更进一步确认和掌握出席状况,还要在会前1天进行确认,善意提醒赴约及开会时间、地点。    准备资料多角度     充足的资料准备也是成功的新书发布会必备的条件之一,首先是要准备新闻性强、主题明确的参考性新闻稿,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媒体所侧重的分众市场和读者需求的多样化,提供辅助资料可以让记者各取所需。基本上,辅助资料可从出版商、图书、作者以及参与嘉宾等四个方面入手。     因这些资料是新书发布会当天要提供给记者的相关数据,应全部都装在一个资料袋中,内容包括新闻稿、辅助资料、稿件及相关图片软/光盘、照片和小礼品等。会前一定要检查确认,避免资料袋中缺少任何一样东西,免得记者产生误会。     新书发布会举办后,后续的媒体追踪也很重要,有时还可酝酿出更多更大的媒体曝光,如安排记者专访,或提供不同诉求重点的素材和照片,以及补充其他数据。对于未出席新书发布会的媒体,还要将新书资料邮寄/快递或发mail给相关记者。同时还要做好剪报工作,并和媒体建立朋友般良性互动。 8、图书出版流程         1. 选题介绍。与责任编辑联系,使出版社方面明了选题,列入出版登记表。具体要求作者提供书稿简介、作者简介,以及应责任编辑之请提供其他相应材料,以便深入了解书稿详情。   2. 书稿审读。在初步认可(题材内容适合出版,但质量细节需要进一步求证)前提下,经责任编辑要求,作者方提交全稿,由责任编辑组织审阅,并就书稿质量拟就《审读报告》,评估以专业学术性、内容创新性、结构完整性、题材丰富性以及是否符合出版方向等为基本依据。此《审读报告》由责任编辑负责,并提交社选题论证会、二审、终审参考。   3. 选题论证。 二审环节就此书出版动议是否开会讨论,由业务、营销、财务、编辑、行政等部门依不同角度讨论决定此书出版与否。如出版,在何种出版条件(或评判此前由责任编辑与作者方达成之出版条件是否成立) 之下开展。         4. 出版意见。专门会议之后出台“出版意见”,责编据此“意见”拟出《二读报告》,并负责提交《一读报告》及《二读报告》,报总编辑审批,确定出版社关于此书出版的正式意见。纳入业务手续办理流程。   5. 出版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一旦决定正式出版,由出版社与作者方签订《图书出版合同》,以法律文书形式确认关于此书出版的合意行为。        6. 进度规划。包括正式交稿时间、交稿形式、发排要求、作者返校、回稿时间、纳入二、三校对安排等等。   7. 图书编辑。完成新书内容之后,对图书版面编辑、校对、美编等进行统筹协调。   8. 封面设计。同步进行,编作沟通,共臻完善。   9. 印务制作。三校完毕,最后一次核对校检,确认后出片,再次核片确认后,领导签字,送印制部门下印。       10. 样书检查。印制工厂先期出品样书,交责任编辑、印制部门核查,确认无误后批量生产、包装、发货,仓管。     9、现代图书编辑需要具备十种意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正迅猛地介入我国的图书出版业,大面积地渗透到我国图书出版流程的各个环节,引发了一场深刻的变革。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旧有的出版机制和运作规律处于转换和重新整合的阵痛之中。在这种新旧更替的转型期内,作为图书出版主体力量的编辑群体,是否能够适应新时期出版行业的需要,就成为了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图书编辑,在出版界的主要作用几乎是"纯技术型"的,即主要解决出版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对其业务素质的考察也主要集中在编辑技术上,但是,这种类型的图书编辑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出版产业的需要。也就是说,作为图书出版行业的主体力量,这种"技术型"的图书编辑,不可能在出版行业起到应该起到的主体作用。 适合新时期需要的图书编辑,除了基本的编辑业务素质之外,笔者认为,还要具备以下十种意识:   1.现代意识   图书编辑现
本文档为【策划专题:图书出版策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7458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7KB
软件:Word
页数:25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1-30
浏览量: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