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级现代汉语 语法

中级现代汉语 语法

举报
开通vip

中级现代汉语 语法第三章 语法 中级现代汉语 语法 一、汉语语法概说:汉语语法和句法一般是汉语的特点 (一)什么是语法: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二)语法单位 1.​ 语素、词、词组、句子 (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3)词组: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 (4)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2.​ 汉语四种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 (1)语素是语言的备用单位。语素可以组合成合成词,有的可以单独成...

中级现代汉语    语法
第三章 语法 中级现代汉语 语法 一、汉语语法概说:汉语语法和句法一般是汉语的特点 (一)什么是语法: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二)语法单位 1.​ 语素、词、词组、句子 (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3)词组: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 (4)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2.​ 汉语四种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 (1)语素是语言的备用单位。语素可以组合成合成词,有的可以单独成词。 (2)词是构成词组和句子的备用单位。一部分差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3)词组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大多数词组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总之:语素可以 = 词; 词组 > 语素 词可以 = 句子; 词组可以 = 句子 (3)​ 汉语语法的特点1.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 1.​ 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2.​ 词组的构造规则和句子的构造规则基本一致 3.​ 有丰富的量词 4.​ 有复杂的补语系统 二、汉语词类 (一)什么是词类——指的是根据词的语法性质分出类别。 (二)词类划分的依据——词的功能(语法功能)、意义和形态。 1、最基本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 三种表现:(1)词在语句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A.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 实词:可以 虚词:不能(了、的、呀…) B.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2)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 (3)虚词依附实词 2、按形态划分(1)构形形态:如:研究——研究研究 (2)构词形态:如:凿——凿子 3、按意义划分:语法意义。如:风、马、牛——“事物” (三)名词1.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1)经常做主语和宾语 (2)大多数名词可以受数量词的修饰 (3)名词一般不能手副词的修饰 (4)汉语中的名词没有“数”的语法范畴,不论单数、复数,形式上是一样的。 (5)少数名词可以重叠,与量词重叠的意义相同。 1.​ 名词的分类 (1)普通名词(2)专有名词(3)集体名词(4)抽象名词 2.​ 时间词、处所词、方位词 (1)时间词经常在句中做状语; (2)处所名词是表示地名、机构的专有名词或可以当作地方来看待的普通名词。 (3)方位名词主要加在别的词语后边组成方位短语,表示处所、时间或数量界限,也可以引申表示方面、范围、条件等比较抽象的意义(例如:主观上),分为单纯方位词和合成方位词。 (四)动词 1.​ 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1)动词在句中主要做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2)动词一般都可以用“不”来否定,多数动词还可以用“没”来否定 (3)多数动词后可以带“着、了、过”等表示时态。 2.​ 动词的几个小类 (1)按能不能带受事宾语可分为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 (2)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不能代名词宾语,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着、了、过” 1)能:表能够、可以 2)会:A。掌握了某种本领、技能(即使可与“能”替换,也有侧重点不同) B.估计会发生。如:我会去的 (3)趋向动词:表示移动的趋向、有单音和双音。 上 去 进 出 回 开 过 起 来 去——简单趋向动词 来 上来 下来 进来 出来 回来 开来 过来 起来 ——复合趋向动词 去 上去 下去 进去 出去 回去 开去 过去 (4)根据所接宾语的性质分为:名宾动词、谓宾动词、名谓宾动词。 3.​ 动词的重叠 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基本形式是单音节AA,双音节ABAB,不能受“很”修饰。 4.​ 离合词——? (1)什么是离合词 (2)离合词的用法 (3)离合词和短语的区别 (五)形容词 1.​ 形容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1)一般形容词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可做定语、补语,有一部分还可以做状语。非谓形容词则只能做定语修饰名词。 (2)性质形容词大多能受程度副词和否定词“不”修饰;状态形容词本身就带有某些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直接由“不”修饰;非谓形容词大多不能手程度副词修饰,且只能用“非”否定。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4)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 2.​ 形容词的基本类别 (1)根据能在句子中充任什么成分,分为一般形容词和非谓形容词(也叫区别词) (2)根据所表示的意义可以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性质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方面的意义 状态形容词:表示事物状态方面的意义。 (3)正向形容词和负向形容词 3.​ 形容词的重叠 (1)单音节是AA(或AA儿) (2)双音节是AABB(AABB的) (3)性质形容词是ABAB 4.​ 名词、动词、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主要区别(动词和形容词合成为谓词) (1)看能不能受“不”的修饰——名词不能;谓词可以 (2)再看能不能带宾语——动词能(也有不及物动词) (3)再看能不能受“很”的修饰(不能同时带宾语)——形容词能 如:很喜欢他:受很修饰同时带宾语。所以,喜欢是“动词” (4)能否经常做主语、宾语——名词能;谓词不能 (5)能否经常做谓语——名词不能,谓词能 (6)能否重叠——名词不能;谓词部分能 (7)能否用肯定否定并列形式(V不V)提问——名词不能;谓词能 (8)概括意义——名词:人或事物;谓词:动作、性状 (六)区别词——表示事物的属性,有分类的作用。 1.​ 区别词的语法功能 (1)能直接修饰名词作定语;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 (2)不能做谓语、主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后可以做主语、宾语 (3)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 2.​ 区别词与形容词的区别 (1)形容词能充当定语,还可以充当谓语、补语和状语,能前加副词“不” (2)区别词只能充当定语,不能充当谓语、补语等,又不能前加“不” (七)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 1.​ 数词的语法功能 (1)数词通常要与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能充任句法成分。 (2)数量短语经常用作定语或补语、状语。 2.​ 数词的分类 (1)基数词包括整数、分数、小数、倍数,还包括概数 (2)序数词一般是在整数前加上“第”,表示次序,有时也可用基数词来表示序数。 3.​ 称数的方法 (1)二、两的用法:当单独用在度量衡量词前时,除“二两”不能说“两两”外,用“二”用“两”都可以。但单独用在其它量词前就只能用“两”不能用“二”。 (2)汉语中概数的表达: 1)×上下 2)一两个,七八天——两个相临数字一起用 3)五十来岁、四十来年——多 4)三十多 5)近六十岁了 6)买几斤水果 (3)“半”的使用。例:三天半,三个半天 (八)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计量单位 1.​ 量词的语法功能 (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做定语、状语或补语。 (2)单音节量词大都可以重叠,重叠后充当定语、状语、主语等。 (3)量词一般不能单独做句法成分 2.​ 量词的分类 (1)物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数量单位的词,与数次合成数量短语后,常做定语。 专用量词 A个体量词:表示个体事物的名词一般都有一个特定的量词与其配合。(汉语独有) B集合量词:用于两个以上个体组成的事物。 C度量衡量词:是专用来计量长度、容量、重量、面积、体积等的量词 D不定量词:“点”、“些” 借自名词或动词的借用量词 (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与数词合成数量短语后,常做补语。 专用动量词 借用动量词 3.​ 量词和名词的搭配——? 4.​ 量词的重叠 单音节量词大都可以重叠,重叠后单独充当定语、状语、主语、谓语,不能做补语。 5.​ 数量词 (1)数量词的语法功能:数量短语可以做定语、状语或补语等。 (2)数量词重叠 “一A一A”式或“一AA”式,做定语时表示数量多;作状语则表示按次序地进行;做主语表示“每一”。 (3)时间量的表达——? (九)代词——具有指示和称代作用的词。 1.​ 代词的分类(按照意义和功能划分) (1)人称代词在句中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包括第一、二、三人称代词(都有单复数之分)和反身代词。 (2)指示代词:这、那。主要作用在于指称人和事物,在句中可以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和表示程度的副词,充任主语、定语和状语 (3)疑问代词主要用途是表示有疑问或无疑而问(分为任职和虚指)。 2.​ 代词的语法功能:与他所代替的词语一致。 3.​ 代词的活用——? (十)副词 1.​ 副词的语法功能 (1)主要语法功能是充当状语。 (2)一般不受另一个词的修饰 (3)有的副词还可以充当补语,但只限于表示程度的“极”、“很”、“坏”、“死”、“透”等。 (4)有的副词可在句中起关联作用,常用来连接两个动词或形容词,也可以连接两个短语或分句。 2.​ 副词的分类(按表示的意义划分) (1)时间副词:已经,刚刚,曾经,马上,常常,渐渐,早晚,又 (2)程度副词:很,极,非常,格外,越发,有点儿,稍微 (3)范围副词:都,总,统统,仅仅,单,一齐,一律 (4)否定副词/肯定副词:必,必须,的确,没有,莫,是否 (5)情态副词:亲自,亲手,赶紧,肆意,悄悄,公然 (6)语气副词:究竟,简直 (7)频率副词:还,再,又,也,再三 3.​ 常用副词辨析 (1)已经、曾经: 意义不同:我已经看了这本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了。——强调完成,和现在关系密切 我曾经看过这本书了。——强调发生,和现在关系不密切 用法不同:搭配:“已经…了”“曾经…过” 否定形式:还没 不曾 (2)还、再、又、也 还:表持续。“他还没来” 再:表重复。“请再说一遍” 又:表添加。“又说了一遍” 也:表类同。“我也去了” (3)不、没 意义不同 不:+ 动词,否定动作:“不去!” + 形容词,否定性质:“不红!” 没:否定发生。“没去” 用法不同: 不:主观不想。表将来或现在 没:客观条件不允许。表过去 例:我不老,走得动。——强调性质 我没老,走得动。——强调完成 衣服不干,不能穿。——强调性质 衣服没干,不能穿。——强调完成 (十一)介词 1.​ 介词的语法功能 (1)介词是虚词,因此不能单说,不能单独充当主语、谓语等成分。 (2)介词不能重叠,也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等 (3)介词的后面必须跟实词或短语(大部分为名词性词语)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明与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对象等。 (4)介词短语的主要语法功能就是在句中做状语,有时也做补语,能充任补语的介词只有“于、向、到、自、在、给、往”等少数几个;有的介词短语可做定语,但一定要加“的”。 2.​ 介词的分类 (1)表示时间、处所、方向 (2)表示方式、方法、依据、工具、比较 (3)表示原因、目的 (4)表示施事、受事 (5)表示关涉对象 3.​ 常用介词辨析 (1)对、对于 凡是能用“对于”的地方都能用“对”,但意义比“对于”大 “对”、“对于”都表示对待关系 但“对”还有别的意思。 例:他对我很好。——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对待关系。不能用“对于” 对我点了点头。——表示方向 (2)对于、关于 都是介词 意义不同 对于:介绍出对待关系的对象 关于:强调关涉的范围 例:关于西湖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对于这个班的同学,我不太了解。 用法不同 对于… + 主 + 动词 关于… 主 + 对于… + 动词 “我对于这个班的同学不太了解” 主 + 动词 + 关于… 的名词 “我正在写一本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书” (3)把、被 把 A处置:A把B怎么样。 如:我把门关上。 B致使: 如:把嗓子喊哑了。 C指出范围: 如:我把北京跑遍了。 我把这本书读完了。 把字句中的动词不能是简单的。 把字句中的名词应是有定语的。 D否定形式:…没把… E能愿动词和否定词放在把的前面。 F把字句中的动词一般都是带宾语的。 例:我们把这些种子都种在山上。 我们要让这些花儿都长好 “被”和“把”基本一样 A把:强调“把”的宾语。 如:我把纸撕了。 B被:强调“被”的宾语。 如:纸被我撕了。 (十二)连词:是用来连接词、词组、分句甚至段落、篇章的虚词。 1.​ 连词的语法功能:连词可用来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多种关系。 2.​ 连词的分类(根据连接成分的不同) (1)主要连接词、短语 (2)主要连接复句中的分句 (3)既连接词语,又连接分句 3.​ 连词与关联副词的区别 (1)连词的位置: 1​ 一个主语时,连词要放在主语的后面。 如:我不但去过颐和园,而且去过三次。——递进 2​ 两个主语时,连词放在主语前面。 如:不但我去过颐和园,他也去过。 (2)就、还、却、也、都、才、又——副词只能出现在第二个分句中主语的后面 4.​ 连词与介词的区别——? (十三)助词 1.​ 助词的语法功能:助词是附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凡是后附的助词都读轻声) 2.​ 助词的分类 (1)结构助词:的、地、得 (2)动态助词:主要附在动词、形容词之后。了、着、过 (3)比况助词:附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后边,表示比喻。 (4)语气助词:常位于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5)其他助词 3.​ 常用助词的辨析 (1)了 1​ 动态助词:用在动词后,宾语前,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实现。 如:吃了饭出去玩儿。 2​ 语气助词:放在句尾 A.表变化:如,花红了。 B.表确定的语气:如,吃饭了。 (2)语气助词: 1​ 是非问句:我们看电视吗? 2​ 表确认:我们看电视吧? 3​ 表不满意:我们看电视啊! 4​ 表进行:我们看电视呢! 5​ 表确认:我们看电视了。 (3)汉语疑问句: 1​ 是非疑问句:是,不是——吗? 2​ 特指疑问句:有疑问代词——呢? 3​ 选择疑问句:…还是… ——呢? 4​ 正反疑问句: 去不去 ——呢? (十四)语气词 1.​ 语气词的特点 (1)附着性强,只能附着在句子或别的词语后面,起一定的语法作用。 (2)语气词常常跟语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所以一部分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 2.​ 语气词的分类 (1)表示陈述语气:的、了、吧、呢、啊等。 (2)表示疑问语气:吗(么)、呢、吧、啊 (3)表示感叹语气:啊 (4)表示祈使语气:吧、了、啊 3.​ 常用语气词的辨析 (1)语气词“的”跟助词“的”区分 看“的”后面你能不能添上相应的名词。能添——结构助词; 看删去“是、的”之后,句子的基本意思改变了没有。改变了——结构助词 (2)语气词“了”跟助词“了“的区分 语气词“了”只能附着于句尾,动态助词“了”可以处于句中 有些句末的“了”兼有语气词和动态助词两种作用。 (十五)叹词 1.​ 含义:是用来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2.​ 结构上常位于句首,只能充当独立成分。 3.​ 既不是实词,也不是虚词。 (十六)象声词 1.​ 含义:是指用语音来模拟事物和自然界的声音以及描写事物情态的词。 2.​ 语法功能:做状语,修饰谓语动词;也可以做定语,象声词后一般要加“的”;还可以做谓语;有时也可做补语,其后一般要加“的”。 三、句法结构 (一)什么是句法结构 句法结构也叫短语或词组,是由一组词按照一定的语法和意义规则组成的语言单位。 (二)五种基本的句法结构 1.​ 偏正结构 (1)含义:由修饰语(位于前)和中心语(位于后)两部分组成。 (2)分类: 定语和“的” 状语和“地” 2.​ 述宾结构(也叫动宾结构) (1)述语和宾语之间的语法关系——前一部分是动词或动词性成分,后一部分表示与动作发生关联的事物,有就是动作支配关涉的对象 (2)述语与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支配、关涉 (3)双宾语:是指一个谓语动词后面带两个宾语。这两个宾语通常一个指人,一个指物,指人的一般为间接受事者,称间接宾语(或近宾语);指物的叫直接宾语(或远宾语),两个宾语分别跟述语发生述宾关系。 3.​ 述补结构(也叫中补结构) (1)述语与补语之间的语法关系——由中心语(前)和补语(后)两部分组成。其中一种中心语为动词,另一种为形容词。有的补语前边要加“得”。 (2)补语的类型:[见笔记四、(一)、1、(6)] (3)补语和宾语的区别 宾语是动作支配关涉的对象,一般为名词性成分,由量词短语充当时一般为名量词。宾语可 以用“把”变换 补语是补充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前一部分,一般为谓词性成分,由量词短语充当时一般为动量词。 4.​ 主谓结构 (1)主语与谓语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谓语为谓词性成分或名词性成分。 (2)主语与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陈述关系。 5.​ 联合结构:由语法地位平等的几个部分组成,其间存在并列、递进、选择等关系。 (三)其它句法结构 1.​ 方位结构:由词或短语带上方位名词后组成,可以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 如:桌上 2.​ 介宾结构:由介词加上名词性成分后组成。如:用钢笔写字 3.​ “的”字结构:由词语加上助词“的”构成的名词性短语。如:你的、我的 (四)几种特殊的句法结构 1.​ 连谓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存在联合、偏正、动宾、中补和主谓关系,其间也没有关键 词语和语音停顿的谓词性成分连用组成。 如:听了很高兴 2.​ 兼语结构:有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叠在一起组成,其中动宾短语的宾语兼做主谓 短语的主语。 如:请他来 3.​ 连锁结构:(?)前后部分语义互相牵连。例:越X越X 4.​ 复指结构:也叫同位短语,由所指相同、语法地位相同的几部分词语组成。 如:首都北京 (五)层次分析法 1.​ 句法结构的层次性:“从大到小,基本二分” 2.​ 层次分析法的分析程序(要遵循结构原则、功能原则和意义原则) (1)理清整个短语的结构层次 (2)标明各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3)分到词为止。 四、句子 (一)句子成分:是短语和句子的组成成分。 1.​ 句子的一般成分 (1)主语——双横线表示 含义:是谓语陈述的对象,一般处在谓语前面的位置,能回答“谁”或“什么”。 语法结构:名词性词语做主语+谓语(不受限制);谓词性词语做主语+形容词或判断动词 分类:(按主语表示的人、事物与谓语表示的动作之间的语义关系) 施事主语、受事主语、当事主语(既非施事,又非受事) (2)谓语——单横线表示 含义:是陈述主语的,一般处在主语的后面,能回答“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语法结构:谓语可以是动词性或形容词性词语。一定条件下可以是名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 分类:动词性谓语、形容词性谓语、名词谓语、主谓谓语、连动谓语、兼语谓语 (3)宾语——波浪线表示 含义:动语关涉、支配的对象 分类 A按组成成分的性质:名词性宾语、谓词性宾语(只出现在某些特定的动语后) B按动语的语义关系: 受事宾语、施事宾语(动词一般为不及物动词,后有助词或补语)、其它宾语 (4)定语——()表示 含义: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之前的修饰、限制成分。 分类: A描写性定语,多由形容词充当,描写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 B限制性定语,主要由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和区别词充当,表示人或事物的领有者、时间、处所、环境、范围、数量等外部联系。 定语是否加结构助词“的” A单音节形容词做定语 不加 B双音节形容词做定语 加 C名词做定语一般加(除非定中短语已经基本固化为一种名称。注:加不加有时意思不同 D人称代词做定语一般加(极个别情况不加) E动词做定语一般加(与烹调有关的不加) F数量短语做定语一般不加 G别的短语做定语一般加 多层定语:定中短语整体加上定语 A分析法:以左统右,即左边的词语修饰右边的词语 B从离中心语最近的位置算,多层定语的一般顺序: a 表示质料、属性或范围的名词 b形容词性的修饰语 c动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 d指示代词或量词短语 e表示时间、处所的词语 f表示领属关系的词语 “谁的+时间地点+多少+怎样的+什么样的+什么+中心词” (5)状语——[]表示 含义: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限制成分。 分类: A描写性状语:主要由表示状态的形容词性成分充当。 B限制性状语:主要由副词、介词短语、时间名词等充当,表示时间、处所、程度、方式、范围、数量等。 位置:一般在主语之后谓语之前,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之前。“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 语只能在句首。句首状语起强调作用。 状语是否加结构助词“地” A单音节副词作状语,一般不加,双音节副词可加可不加 B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大部分不加;双音节形容词大部分可加可不加 C其它词或短语作状语,都不加。 多层状语:状中短语整体加上状语。 层次:从离中心语最远的位置算起 A表示时间的状语 B表示语气、关联句子的状语 C描写动作者的状语 D表示目的、依据、关涉、协同的状语 E表示处所、空间、方向、路线的状语 F表示对象的状语 G描写动作的状语 (6)补语——<>表示 含义: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语法结构:可以由谓词性词语、介词短语、数量短语、部分程度副词充当。 分类: A结果补语: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结果——引起动作者或动作受事的状态发生变化。 B程度补语:表示程度。(没有否定式) C趋向补语:表示趋向的动词充当 如:走进去 D数量补语:有数量短语充当 E可能补语:表示主客观条件是否允许某种结果或趋向发生 最重要的形式:在中心语和结果补语之间或趋向补语之间插入“得/不(轻声)”构成。 F状态补语:动词后用“得”连接的表示动作的状态 如:笑得肚子疼 G时间、处所补语:由介词短语位于动词后形成的补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处所。 2.​ 句子的特殊成分——独立语 (1)含义:也叫独立成分,是由某个实词或短语充当。在句中位置较灵活。 (2)分类: 插入语:用在句首、句中或句末,表示一种附加意义。 称呼语:用来称呼人物的名称,以引起对方注意 感叹语:用于感叹和应答,表示惊讶、感慨、喜怒哀乐等多种感情。 拟声语:模拟事物的声音,以加强表达效果。 3.​ 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短语(静态)和句子(动态) (1)中心成分和附加成分 中心成分(基本成分):主语、谓语 附加成分(非基本成分):定语、状语、宾语、补语 (2)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分析程序 把句子的主要成分分析出来 A划分出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在二者中间划双竖线,并确定所分析的句子属于哪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名次谓语句) B根据各种谓语句的特点进一步分析。 说明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层次关系。 (二)句子的结构类型 1.​ 单句:有具有句调的一个词或句内词语互作句子成分的一个短语构成的句子。 (1)主谓句: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以下为按谓词的类型分类) 动词谓语句 A含义: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主要叙述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 B根据谓语结构特点可分为:动宾谓语句、双宾句、动补谓语句、连动谓语句、兼语谓语句、“把”字句、“被”字句、存现句 形容词谓语句 A含义:形容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B形式: a一般的形容词做谓语,前面常常加上程度副词、某些语气副词或用“比”“跟”“像”等组 成的介词短语 b形容词谓语后边常常带各种补语 c状态形容词做谓语,后面常常加“的”。 名词谓语句 A含义: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B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条件 a只能是肯定居,不能是否定句(否定要加“不是”,成为“是”字句) b只能是短语,不能是长句 c只能是口语句式,不能是书面语句式 d只限于说明时间、天气、籍贯、年龄、容貌、价钱、数量关系等的口语短句。 主谓谓语句 A含义: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B类型(根据大、小主语是施事还是受事以及其间的种种关系划分) a小谓语由动词性词语充当,大小主语之间存在着施受关系 b大主语和小主语在意义上有领属关系,即小主语是隶属于大主语的,小谓语一般由形容词性词语充任。 c大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指成分。 d大主语前暗含介词“对,对于,关于” e小主语是数量词,小谓语也包含数量短语,或本身就是数量短语 (2)非谓语句: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句子。可以分为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叹词句、拟声词句。 2.​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密切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的分句组成。 (三)句子的语气类型 1.​ 陈述句(一般出现在非对话中) (1)含义: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 (2)特点:语调用降调;有肯定、否定之分 (3)分类:叙述体、描写体、说明体、论说体四种语体。 2.​ 疑问句:具有疑问语调表示提问的句子 (1)是非问句 1​ 用语气词“吗”的是非问句 2​ 用“好吗”、“行吗”、“可以吗”等的是非问句 3​ 用语调表示疑问的是非问句 4​ 用语气助词“吧”的是非问句 (2)特指问句 1​ 一般特指问句:用疑问代词提问的疑问句 2​ 用语气助词“呢”的特指问句 (3)选择问句:把要选择的两种或几种可能情况用“是、还是”连接起来,要求答话的人选择其中之一作为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 3.​ 祈使句(一般用降调) (1)含义:命令、要求别人做或不要做某事的句子。 (2)分类:可分为肯定祈使句和否定祈使句。 4.​ 感叹句: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句子。 (四)句子的特征类别 1.​ 是字句:用动词“是”做谓语,表示肯定、判断的句子。 (1)根据“是”字句中主语和宾语的关系,可以划分为: 1​ 表示等同(主宾可以互换)和归类(宾语是类概念,主语是属概念) 2​ 宾语从某个方面对主语加以说明或描述,主语与宾语不是等同或类属的关系。汉语特有 3​ 宾语用来说明、解释主语的原因或目的,多由谓词性短语担任。(可以是无主句) 4​ 表示存在。 “是”表示宾语表示的物体在主语表示的空间里是唯一的。 “有”只表示某一空间存在着某物体,并不说明它是否唯一。 5​ 表示肯定 6​ 若“是”的主语和宾语相同,可以表示肯定主语就是宾语,不是别的;表示界限分明,清清楚楚,端端正正;表示让步,比“虽然”语气委婉,更口语化。 7​ 表示没有例外,有“凡是”的意思,重读。 8​ “是”用在“时候”、“地方”等名词前,表示“合适”、“正好”的意思。 (2)“是”字句的疑问形式 1​ 句末加语气词“吗” 2​ 正反疑问句 3​ 用“是不是”的疑问格式,“是不是”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 (3)“是”字句不能用“了、着、过”等动态助词以及各种补语。 2.​ 有字句 (1)含义:用“有”作谓语动词的句子 (2)动词“有”的语法特点 1​ 不能用“不”否定,只能说“没”或“没有” 2​ 一般不能重叠 3​ 不能带各种补语 4​ 不能单独受程度副词修饰 (3)“有”字句的主要用法和意义 1​ 表示“领有”、“具有”。宾语一般是名词 2​ 表示“存在”。主语是处所词语、时间词语,宾语表存在的事物 3​ 表示“发生和出现”。宾语是动词,一般为双音节 4​ 表示“包括”。宾语往往不止一个,有列举性 5​ 表示“达到”。多表示估计和比较。 3.​ “是……的”句 (1)第一种:带“是……的”标志的动词谓语句。 1​ “是”的作用是强调它后面的成分,指明它后面的成分是全句的表达焦点;“的”的作用是表明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已在过去发生或完成。“是……的”中间一般是状动短语。 2​ 否定式是在“是”前加“不”。 3​ “是”有时可以省略,“的”不能省。 (2)第二种:“是……的”标志的一部分动词谓语句和形容词谓语句。 1​ 这类句子多用来表示说话人对主语的评议、叙述或描写,全句是一种强调的肯定语气。“是”是语气副词,一般用在谓语前;“的”是语气助词,只能位于句尾。 2​ 没有“不是……的”否定式,可以在“是……的”中间用上否定词语,但不改变全句的肯定语气。 3​ 一般可以将“是”和“的”同时省略而不改变句义,但语气没有原来委婉。 4​ “是……的”与“是”字句的句末带“的”的区分: A看能否在“的”后添加与主语有同一关系的中心语。能添是“是”字句 B看是否可以省略“是”和“的”,不能为“是”字句 C看否定式。可以用“不是”否定的为“是”字句。 4.​  把字句 (1)含义:是指谓语部分带有由介词“把”构成的介词短语做状语的动词谓语句。 (2)什么时候用“把”字句 1​ 从表达的功能看,当针对一种事物,命令、叙述或说明对它进行什么动作,使他产生什么结果或叙述说明动作已产生什么变化或有什么结果,同时又指明动作者、责任者的时候,就应该用“把”字句。 2​ 从句子的结构要求来看,当句子主语为施事者,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就必须或多用 A谓语动词后有处所补语时,受事宾语应与“把”结合起来作状语。 B动词本身含有“成”、“为”、“作”或以这些词作结果补语时,要用“把”字句。 C谓语动词为“加以”、“~化”或包含有动词的固定短语,同时又有受事宾语时,要求用 D如果谓语前用“都”“全”一类表示范围的副词来综括受事宾语时,要求用“把”字句。 E如果谓语动词带双宾语,其中一个比较复杂时,直接宾语多与介词“把”结合,放在动词前,间接宾语放在动词后。 F如果谓语动词有宾语,又有形容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充当的表示宾语状态的状态补语时,要求用。 (3)“把”字句的特点 1​ 谓语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动词要有处置性) 2​ 宾语必须是听话人已经知道的、确定的人或事物。 3​ 补语的要求 A结果补语在意义上是指向“把”的宾语的 B趋向补语必须表示实在的趋向意义。 C状态补语应该是指向“把”的宾语的 D只有谓语动词表示的是可持续的动作,才能使用数量补语 E处所补语使用时,主语通过动作行为使处所中原来不具有的事物(“把”的宾语)存留于该处所中 4​ “把”字句中的其它状语 A起关联作用以及表示否定的副词大多位于“把”前。 B能愿动词位于“把”前 C描写性状语位于“把”前 D介词短语位于“把”后 5​ 不能做“把”字句的谓语动词的动词 A表示判断、存在、领有的动词 B能愿动词 C及物动词 D趋向动词 E某些动作者不能控制的表示心理活动或感受的动词。 5.​  (1)什么叫“被”字句 谓语动词前面有一个介词“被”或由“被”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句子。(包含有表示被动意义的介词“叫”、“让”、“给”构成的短语做状语的句子,也属于“被”字句) (2)什么时候用“被”字句 1​ 明确指出动作的受事者是使用“被”字句的前提。 2​ 用来表示受事受到某种动作行为的影响而产生改变,尤其是对受事来说不如意、不希望发生的情况时使用。(不强调动作行为的处置意义时除外) 3​ 书面语里会出现一些没有不如意的意思,甚至受事也没有因为动作行为而改变的“被”字句。 (3)“被”字句的几种格式 1​ 介词“被”后有宾语 2​ “被”后没有宾语,直接依附于谓语动词前 3​ “被……所……”格式中,“被”后一定有宾语,且谓语动词多位没有附加成分的双音节词。 4​ “叫……给……”格式,多用于口语。给在这里是结构助词。 (4)“被”字句的特点——句子的主语是谓语动词的受事(最基本特点) 1​ 谓语是有处置性的及物动词,凡是能用语“把”字句的动词都能用于“被”字句 2​ 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须是有定的 3​ 时间状语、描写主语情态的状语、能愿动词的、否定副词、起关联作用的副词位于介词“被”前。其它状语一般位于介词“被”后。 (5)“被”字句与“把”字句的互换——变换后语境不同,强调的主语不同 1​ 一般情况下,变换时只要改变施事和受事的位置,然后把“被”“把”互换即可 2​ 如果“被”字后没有出现施事或施事是泛指的时候,就要增添一些词才能变 3​ “把”经常表示积极的处置,“被”多表示不如意、不希望的遭遇,所以有时两者不能互换 6.​ 存现句 (1)含义: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的一种句型。句首一般是处所词语,宾语表示存现的主体。 (2)分类: 1​ 存在句:分为静态和动态 A含义:说明某处存在着什么人或物,主要用于描写客观环境、人物的穿着打扮和姿势 B结构:“ 处所词语+动词+名词” a其中动词除了“有”“是”外,还有表示人和物体运动变化的动词;表示人对物体进行安放或处置的动作。 b宾语一般是带有数量短语或其它定语的表示泛指的定中短语 2​ 隐现句 A含义:表示什么地方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 B结构:处所词语(或时间词语)+动词+宾语 其中动词后常加助词“了”或趋向补语;宾语也常常带有数量短语,大多是表示施事。 7.​ 比较句——? (五)复句 1.​ 复句也关联词语 (1)复句中各分句之间的关系有时用关联词语表示,叫关联法;(多用于书面语) (2)有时不用关联词语表示,叫意合法;(多用于口语) (3)关联词语大多是连词,也有少量副词。 2.​ 复句的类型(根据意义上的不同联系划分) (1)联合复句 1​ 并列复句 A含义:是前后分句分别描述有关联的几个事情或同一事情的几个方面。 B分类: a平列式:“又A,又B” ;“既A ,又B”;“一边A,一边B”;“有时A,有时B” b对比式:“不是A,而是B”;“是A,不是B”。 C并列关系的复句往往可以变换顺序 2​ 承接复句(顺承复句):是前后分句按时间、空间或逻辑上的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首先A,然后(后来、又)B”;“一A就B”;“A,于是B”;“A,接着B”。一般不能变换次序。 3​ 递进复句 A含义:表示后一分句比前一分句在意思上进了一层 B分类: a一般递进:“不但A,而且(还)B”;“非但A,反而B”;“不仅A,还(也)B” b衬托递进:“A尚且,何况(更不用说)B”;“别说A,就是B”;“不要说A,连B” 4​ 选择复句 A含义:各分句分别说出几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 B分类: a未定选择:其中有分为数选一和二者选一。 数者选一格式:“或者A,或者B”;“是A,还是B”;“也许A,也许B”; 二者选一格式:“不是A,就是B”;“要么A,要么B” b已定选择:“与其A,不如B”;“宁愿A,也不B” 5​ 解说复句 A含义:分句间有总分、解释或说明的关系 B分类: a单纯的解说:“A,是(那就是)B”;“A,即B”; b总分式:先总后分——“有两个A,,一个是A1,一个是A2” 先分后总——“一个A1,一个A2,两个都是A” (2)偏正复句 1​ 转折复句(包括让步复句在内) A含义: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说出与前一个分句互相矛盾甚至相对立的意思。 B分类: a重转(又叫让步转折):“虽然A,但是B”;“尽管A,也B”;“即使A,也B” b轻转:“A,可是B”;“A,虽然B”;“A,然而B”; c弱转:“A,只是B”;“A,不过B”;“A,倒B” 2​ 因果复句 A含义:偏句说明原因或理由,正句表示结果。 B分类: a说明式:“因为A,所以B”;“由于A,因而B” b推论式:“既然A,就B”;“既然A,那么B” 3​ 目的复句: A含义:偏句说明要达到的目的,正句说明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行动。 B分类: a得到式:“A,以便B”;“A,为的是B” b避免式:“A,以免B”;“A,省得B” 4​ 假设复句 A含义:偏句提出一种假设,正句说出按这种假设所推出的结论。 B分类: a一致性假设:“如果A,那么B”;“要是A,那么(就)B”; b相背式假设:“即使A,也B”;“纵使A,也B”“再A,也B” 5​ 条件复句 A含义:偏句提出条件,正句说出结果。 B分类: a充足条件式:“只要A,就B”;“一旦A,便B” b必要条件式:“只有A,才B”;“除非A,否则B” c无条件式:“无论(不论)A,都B”;“不管A,都(也)B” 五、常见的语法错误分析 (一)搭配不当 1.​ 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2.​ 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3.​ 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4.​ 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 (二)残缺与多余 1.​ 成分残缺: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定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 2.​ 成分多余:主语有多余成分;谓语有多余成分;宾语有多余成分;定语多余;状语多余;补 语多余 (三)语序不当 1.​ 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2.​ 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3.​ 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4.​ 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5.​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四)句式杂糅、关联不当 1.​ 两种说法杂糅 2.​ 前后牵连:把前一句的后半句作后一句的开头,硬把前后两句连成一句。 第四章 汉字 一、汉字概说 (一)汉字的性质——表意文字 (二)现代汉字的特点 1.​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2.​ 汉子一般是表示单音节的语素; 3.​ 汉字记录汉语是不实行连写法的。 注:符号、表意符号和声类非常复杂 二、汉字造字法 (一)古代“六书”: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二)现代汉字的结构方式 1.​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 分合成的意义的造字法。 2.​ 形声:由表示意义类属的行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组成的造字法造的字。 (1)形声字的类型: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外形内声;内行外声。 (2)形旁和声旁的作用 形旁是表示字的意义类属,帮助了解和区别字的意义。 声旁是表示读音。 (3)形声字常见形旁及其所表字意的类属——? (4)形旁和声旁的局限性 形旁的表意功能的局限性 A由于社会的发展,客观事物的变化,有些形旁的意义不好理解。 B字意的演变,假借字的存在,形旁也不好理解。 声旁的局限性:大约有75%的声旁的读音和整个字的读音 不完全相同,还有些声旁在不同的形声字中表示多种读音。 三、汉字的演变与构造 (一)汉字形体的演变 1.​ 甲骨文:殷商时代,3000多年前。特点:刻在龟甲、兽骨上 2.​ 金文:西周。特点:刻在青铜器上,也叫钟鼎文 3.​ 篆书:春秋战国,到秦代变成大篆,小篆(石鼓文) 4.​ 隶书:秦隶,汉隶 5.​ 楷书:汉末魏晋时盛行 6.​ 草书和行书:东汉时已有 (二)汉字的构造 1.​ 笔画: (1)含义:是构成汉字的各种点和线,是构成汉字的最小的单位。 (2)分类: 单一笔画 横、竖、撇、点 复合笔画 折 (3)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永字八法”:书法上讲的用笔规则。点、横、竖、撇、捺+挑(提)、钩、折(曲) 2.​ 部件:构成合体字(1)含义:是传统汉子学采用两分法分析汉字结构得出的构字单位,由笔画构成。(2)部件(偏旁)的构成方式:相离,相接,相交(3)部件类型:成字部件和不成字部件;单一偏旁和复合偏旁(4)部首: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 3.​ 整字(1)独体:囫囵一个字,分析不开。 象形:模拟事物的外部形状造字 指事: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 (2)合体字:两个或更多的独体合成一个字。分为会意和形声。 (三)汉字的书写规则(笔顺)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先中间后加框。 (四)繁体字与简化字 1.​ 繁体字:是简化字的对称,指的是原来笔画较多,汉字简化以后已有简化字代替的字。 2.​ 简化字:是繁体字的对称,指的是笔画较少,汉字简化后代替原来繁体字的字。 3.​ 简繁字之间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 (五)异体字与异读字 1.​ 异体字的读音 异体字是指同音、同义、只是用字不完全相同而在社会上并存并用的词语 2.​ 异读字的读音 对异读字词进行规范,消除异读现象,是定音的主要内容。 四、常用汉语字典、字表及检字法 (一)常用汉语字典、字表 1.​ 字典——《新华字典》、《现代汉语字典》 2.​ 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二)检字法 1.​ 部首检字法 2.​ 笔画检字法 3.​ 汉语拼音字母检字法
本文档为【中级现代汉语 语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140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1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0-12-05
浏览量: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