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举报
开通vip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第5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学目标: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4.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5.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6.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教学重难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正确使用显微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5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学目标:1.学习制作洋葱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皮玻片标本。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4.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5.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6.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教学重难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正确使用显微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1.师: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师演示)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2.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三、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或书上13页)2.材料员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大家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四、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1.师:如果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2.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如果学生五年级时已使用过,也可叫学生介绍老师指导更正,具体内容见13页)3.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不会使用的同学可根据13页的提示进行操作。每组的材料员监督大家进行规范的操作,对不规范操作且不改正的同学取消其使用资格。同样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4.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阅读12页的资料,了解胡克发现细胞的故事。让学生谈谈对细胞的认识。)五、课外作业查找资料:细胞的作用第6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教学目标:1.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2.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3.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4.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的重要性。5.发展观察研究生物细胞的兴趣。6.懂得由于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教学重难点:1.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2.能认真细致观察、记录。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几种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显微镜。教师演示器材: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或图片。教学过程:生物细胞的观察1.师: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洋葱表皮,发现洋葱的表皮是由一个个细胞构成的。(在黑板上张贴洋葱表皮细胞的手绘图片,尽量细致,用于给学生做示范,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记录)今天我们要继续用显微镜来观察生物不同部位的结构,看看在显微镜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2.提供给四人小组两张相同的装片,装片上要有生物及部位的名称,组与组之间尽量不同。两人一个显微镜一个装片一张白纸。观察时可先将观察到的图画到科学记录本上,然后再用粗记号笔,画到A4纸上。3.各组将所画的细胞张贴在黑板上。4.如果先画完的组时间充裕,可与其它组交换观察用的装片,以观察更多种类的生物细胞。5.交流我们的发现(1)观察完毕后,各组将观察工具及材料放到规定地点,准备交流观察发现。(2)先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发现。(3)根据自己的观察和黑板上同学们的绘图,说说你有什么发现?(4)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阅读16页资料。二、细胞的作用1.师:不同的细胞对于生命体有什么意义呢?2. 观看课件或21页资料库的内容,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同学讨论并填写16页的网状图。3.集体交流,完成细胞作用的网状图如:血液中的红细胞能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我们身体里的白细胞能和病毒、细菌作战。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细胞具有遗传作用,能使特种的特征延续到下一代。三、小结: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第7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学目标: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2.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4.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5.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2.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课件教学过程:观察水中的微生物1.故事导入: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观察记录里这样描绘:“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一个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而在一滴水中,‘狄尔肯’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繁殖——能够寄生大约270多万个‘狄尔肯”。“狄尔肯”(拉丁文中“细小活泼的物体”的意思)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微生物。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观察对象,他描述到:“我用4天的时间,观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实就是原生动物。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关注的对象,他发现人口腔中竟然躲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他惊叹地记录道:“在人的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动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要多。”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今天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2.制作装片(1)准备好一块载玻片(2)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3)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4)轻轻盖上盖玻片(5)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3.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1)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2)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3)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4)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5)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a.画下观察到的微生物两个学生一组,将观察到的微生物画在科学记录本或18页上。b.辨别认识微生物对照18页,22-24页的资料,辨认所观察到的是什么生物。如果与资料提供的生物不相符,课外再找资料查证。老师也可在课前对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进行观察,并事先寻找相关的资料与图片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4.微生物和我们请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2)它们是如何生存的?(3)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第8课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目标:1.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 流程 快递问题件怎么处理流程河南自建厂房流程下载关于规范招聘需求审批流程制作流程表下载邮件下载流程设计 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3.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4.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教学重难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课前将汇报材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并进行试演示,以节省准备时间。教学过程:一、导入语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师一边解说,一边板书):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使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更多的细节,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而显微镜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1500倍左右,分辨率达到0.02微米。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1000000倍,分辨本领达到30埃。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率可达0.1埃。在人类的不懈努力在观察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请各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nm是纳米,um是微米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纳米=10埃Å)二、各组汇报展示1.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2.资料内容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细胞、晶体、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及对它们的利用。3.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自己所学的专题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以书面或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展现。可以是文字、图片或图文结合。也可以是录音、录相等音像内容。录音、录像及电子作品需当堂展示,书面作品如有时间可以展示。时间紧张的话可在教室里张贴。4.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汇报的小组可与下面的同学进行互动,可以提问或回答在座同学问题的方式进行。三、总结1.听了看了各组的展示内容,大家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感想,感叹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叹人类的不懈努力与聪明智慧)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但目前人类所看到的还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对此我们人类探索的脚步是不会停歇的……教学后记: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1课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目标:1.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2.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3.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教学重难点:1.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2.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教学准备: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教学过程: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二、过渡物质在变化: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三、让物质发生变化: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的思维面不会停留在课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2.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重点在自然产生的变化和人为产生的变化、变化速度的快慢、是否产生新的物质)3.过渡引申: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说出你的依据。四、总结: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些变化只是改变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就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第2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目标:1.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2.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3.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2.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教学准备:每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教学过程:一、明确课堂内容和要求导入:今天我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但需要你细心的观察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保障。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1.实验前的观察: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2.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师简要板书。尽可能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描绘它们的特性。3.引导推测: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是什么?怎么做来证实?建议:留取对比样本。4.混合实验。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5.混合实验后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怎样观察的更清晰?6.分离实验:引导思考,用什么方法分离?怎样分离,根据所想方法选择实验品实验。7.观察比较:分离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们预存的实验前的样本进行比较,观察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对于外部形态上出现的细微变化,教师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导本质上的变化比较)8.小结: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如同上节课我们的易拉罐和水结冰等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板书:物理变化及其特点二、糖的加热实验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观察白糖特点,记录表格中。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在表格中。3.实验:(1)说明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2)从实验盒取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3)教师在巡视中指导观察和记录以及安全事项。4.交流:你们都看到和记录哪些现象?引导明了:白糖在加热以后得到的物质还是以前的白糖么?5.小结并引申: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及其特点  就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来看,是不是从加热那刻开始就是产生黑炭的化学变化的过程呢?(引导比较融化时是物理变化,后期才是化学变化)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6.拓延:我们在对糖加热的过程还是蜡烛燃烧的过程,蜡烛的燃烧是怎样的变化呢?三、总结: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不单纯属于物理或者化学的变化,有时像糖加热和蜡烛燃烧一样同时出现。做个有心人,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究竟属于哪一种。第3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目标: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3.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教学重点:米饭与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教学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教学准备: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自带常见食物教学过程:一、谈生活经验:我们每天都吃的米饭,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学生谈,激起课堂与生活的联系。二、品味米饭:1.要求每位同学都品尝,马上请同学边品边答味道。2~3分钟时间后,请同学说说。2.思考:米饭是甜的么?说明了什么?刚吃的时候怎么不是,后来怎么又甜的呢?3.试尝馒头或面包1~2分钟,什么味道?你觉得它们的甜味与什么原因有关。(一部分同学有这方面的知识)4.阅读课本30页资料。认可淀粉的存在、唾液的作用。三、淀粉实验:1.出示淀粉,观察感受淀粉。2.实验感受淀粉特性: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观察。一定提醒学生滴管头不能碰到实验品。3.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说明了什么?验证了我们的资料。4.思考:蓝色的物质还我们的米饭和淀粉么?是一种新物质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四、食物淀粉鉴别:活动:我们有了碘酒可以鉴别淀粉的法宝,我们就可以鉴别许多的食物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了。推测并验证你们的食物吧,记录在31页表格上。五、激趣拓延:神秘信件活动:在革命时期,需要要写一封无字密信传递信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密信),谁能帮我们解读?课外活动:制作神秘无字信件第4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2.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楷体四号教学过程: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板书:白醋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3.实验:(1)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2)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3)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三、验证产生气体1.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2.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3.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4.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5.小结并延伸阅读:并不是仅仅因为以上我们验证的两个特点就可以断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质,但是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就是二氧化碳,它还存在很多地方。阅读33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的?四、小结: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那么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质会是什么呢?课外搜集。第5课铁生锈了教学目标: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3.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4.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5.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教学准备: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教学过程:一、出示生活实例图片: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1.提出问题,明了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生答。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2.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3.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4.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三、探索铁锈形成成因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3.制定研究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四、总结: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生锈的方法。阅读43页相关资料——铁为什么会生锈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2.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1.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2.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教学准备: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镊子教学过程:一、直入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1.介绍硫酸铜溶液。观察特征。2.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3.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4.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5.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生答补充。6.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二、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1.观察37页图片:课本资料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显方法。2.回顾整理:随着这节课的实验结束,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学变化呢?在变化过程中伴随出现了那些现象? 总结拓延:无论哪一种化学反应,在反应的同时都会有一些现象伴随发生,这也是我们进行判断的方法。课外续填表格: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化学变化?现象或判断理由是什么?阅读43页:在课本资料中的化学反应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第7课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2.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学结论。3.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教学难点:设计合理的对比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生锈条件和生锈速度。教学准备:课前经历5课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作出观察和记录。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铁生锈化学变化时,布置了课外的实践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二、交流展示实验成果1.各组回顾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准备交流2.集体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在交流评价中注重实验设计中的对比,以及说明的问题)3.出示38页实验记录表:分析:根据这个问题设计的实验合理么?谈谈。现象的记录你可以看出什么结果?推理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讨论:生锈究竟是空气或水的原因还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原因?4.可以怎样改进你们的实验?你的设计过程和记录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么?5.小结: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三、铁生锈的快慢1.和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相比,铁生锈化学变化的很慢,但是每年由于生锈造成的损失却十分巨大,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和快慢来控制生锈。2.小组讨论:根据生锈条件怎样设计对生锈速度的探究?(可以参考课本资料)3.制定研究计划,注意对比实验设计的合理性。4.布置课外活动:完成活动探究。四、防治生锈我们知道了铁锈的形成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那么该怎样防止呢?1.说说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防止方法,说明其原因。2.观察涂有油漆的铁片,思考说明其中的道理。3.课外观察自行车,自行车是怎样防生锈的?资料阅读:48页——铁锈的形成第8课物质变化与我们教学目标1.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2.用阅读资料、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3.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教学准备: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水、糖、柠檬酸、苏打、勺子、杯子、开水教学过程:一、整理概括单元内容1.看课本资料回顾: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质的变化?罗列出来。2.综合填表:物质的变化伴随的主要现象变化类型及特点科学概念水结冰、水蒸发易拉罐压扁弯折铁丝混合沙子和豆子火柴、蜡烛的燃烧加热白糖米饭、淀粉和碘酒小苏打和白醋铁生锈硫酸铜溶液和铁钉3.交流表格填写的知识的综合概括重点: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有哪些?你怎么理解物质是变化的?二、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联系1.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物质变化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适当补充和拓延学生的理解领域)2.阅读课本介绍的物质变化资料,思考: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变化?3.小结:物质的变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三、活动制作:自制饮料1.同学们很爱喝的饮料有哪些呢?你觉得是怎样做成的呢?如果用我们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眼光来看是怎样的呢?柠檬汽水:根据课本资料的配料,小组制作。要求: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体现。2.品尝后谈谈体会。四、课外活动:制作橙汁饮料,与家人分享。教学后记:
本文档为【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慢慢老师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小学科学
上传时间:2021-08-05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