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学-练习题

心理学-练习题

举报
开通vip

心理学-练习题------------------------------------------作者xxxx------------------------------------------日期xxxx心理学-练习题【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及其()的科学。2、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比较稳定特点和相对持续状态这三个维度看,可以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三个方面。3、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4、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

心理学-练习题
------------------------------------------作者xxxx------------------------------------------日期xxxx心理学-练习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及其()的科学。2、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比较稳定特点和相对持续状态这三个维度看,可以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三个方面。3、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4、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所以说脑是()的器官,心理是()的机能。5、精神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观点是由奥地利精神病专家()提出来的一种独特观点,称为精神分析学派。6、科学心理学诞生于()年,以德国心理学家()在()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二、判断题1、心理学最早是指关于“灵魂”和“心灵”的学问。()2、亚里士多德写的《灵魂论》是世界上最早关于人类心理方面的专著。()3、心理状态具有非常持久和稳定的特点。()4、在同一班级里接受同一老师的教育,但各个学生的心理反映是不同的,这种现象说明了人的心理是先天固有的。()5、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6、人的行为与心理和意识有着密切联系,二者不能区别。()7、从心理活动的整体看,每一种心理研究的方法都有局限性。()8、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可以离开物质载体。()三、不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认识过程的是()。A.感知觉B、表象C、思维D、记忆2、人的个性心理特点包括()。A、动机B、能力C、气质D、性格3、以下属于心理状态的是()。A、注意B、灵感C、激情D、犹豫4、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人的潜意识的是()。A、行为主义理论B、认知主义理论C、精神分析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5、代表当代心理学发展研究主要取向的是()。A、行为主义心理学B、精神分析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人本主义心理学6、科学心理学诞生于()。A、公元前四世纪B、十八世纪C、十九世纪D、二十世纪7、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亚里士多德B、弗洛伊德C、布伦塔诺D、冯特8、人脑所形成的事物的映象与它所反映的事物本身之间的区别是()。A、前者是第一性,后者是第二性的B、两者皆是第一性的,只不过是事物的映象以观念的形式存在C、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D、两者皆是第一性的,而被反映的客观事物是独立存在于现实中的实在的客体。9、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10、我国较早通过科学观察和实践确立了“脑是心理的器官”的认识的人是()。A、李时珍B、王清任C、张载D、戴震11、所谓“狼孩事件”说明了()。A、人的心理对于生存环境的依存性B、人的心理的主体性C、人的心理的意识性D、人的心理反映了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12、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是()。A、综合化B、实用化C、全球化D、本土化13、人们在形成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等方面,总会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这种经常表现出来的人们在此方面的差异称之为()。A、个性心理B、心理特征C、个性心理倾向性D、个性心理特点14、人们在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心理学上统称为()。A、个性倾向性B、个性心理特点C、心理状态D、心理过程四、名词解释1、心理学2、心理过程3、个性心理4、心理状态第二章注意一、名词解释1、注意2、无意注意3、有意注意4、有意后注意二、填空题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和()。2、注意的三种基本功能是()、()、()。3、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维持注意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三类。4、无意注意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和()。5、有意后注意形成的两个条件是()和()。6、有人初学古典文学时,本来不感兴趣,只是为了需要,不得不集中注意去学习,这时的注意是(),后来由于逐步克服困难,获得了优良成绩,这种学习的本身渐渐引起他的兴趣,不需要克服困难,他的注意就自然而然地集中到这种学习上去了,这种注意是()。三、判断题1、注意的集中性和指向性是可以分离的两个特点。()2、注意的对象既可以是外界事物,也可以是自己所思所感的内部活动。()3、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征,是独立的心理过程。()4、人的注意广度是固定不变的。()5、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是注意的转移。()6、注意的起伏现象是由于注意力涣散造成的。()7、骑自行车活动中的注意就是一种有意后注意。()8、教师可以采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交替的方式进行教学。()四、不定项选择题1、注意的基本特点是()。A、集中性B、稳定性C、选择性D、指向性2、注意是一种()。A、独立的心理现象B、心理过程的共同特征C、个性心理特征D、与心理过程相伴发生的心理现象3、注意对心理活动具有()。A、记忆功能B、选择功能C、维持功能D、调节功能4、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心理状态是()。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散D、注意的广度5、注意的分配是()。A、有条件的B、无条件的C、不可能的D、特异功能6、下列不属于注意品质的选项是()。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兴趣D、注意的转移7、大家正在开讨论会,忽然一个人推门进来,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看他,这是()。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8、下面那些刺激容易引起我们的无意注意()。A、相对强烈的刺激B、在背景中特别突出的刺激C、不断变化的刺激D、突然发生变化的刺激五、分析题1、有的女生能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电视看得明明白白,毛衣也打得一针不错。2、精通外文的人读外文书,注意范围就大,外文水平差的人注意范围就小。3、把一只手表,放在离被试一定距离,使其刚刚能够听到表的滴答声。即使是十分专心地听,也会感到时而听到时而听不到或者感到表的声音时强时弱。4、“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六、简答题1、什么是注意?注意有哪些功能?2、什么是无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引起无意注意的刺激物一般具有哪些特点?3、什么是有意注意?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4、简述注意的品质。七、论述题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应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第三章感觉与知觉一、填空题1、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2、外部感觉主要包括()()()()()。3、内部感觉主要包括()()()。4、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关系。5、按照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不同,可把知觉分为()()()。6、知觉的基本特征有:()()()()。7、人类对颜色的视觉具有()、()、()三种特性。8、人类的听觉具有()、()、()三种特性。9、视觉适宜的刺激是波长为()毫微米,听觉适宜的刺激是频率为()赫兹的声波。10、我们把知觉印象与客观事物不相符合的知觉称为()。二、选择题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体现的是()现象。A、感觉后象B、感觉适应C、感觉对比D、感觉的相互作用2、下列感觉不属于内部感觉的是()。A、机体觉B、平衡觉C、皮肤觉D、运动觉3、“吃过苦的中药后再吃糖,感觉糖特别甜,吃过糖后再吃中药,感觉特别苦”这是()现象。A、感觉后象B、感觉适应C、感觉对比D、感觉的相互作用4、引起感觉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客观刺激量叫做()。A、感受性B、差别感觉阈限C、绝对感受性D、感觉阈限5、晚上当我们从比较暗的室外来到明亮的室内时,视觉的感觉阈限会()。A、降低B、提高C、不变D、不一定6、注视打开的电灯几分钟后闭上眼睛,眼前会产生一片黑背景,黑背景中间还有一电灯形状的光亮形状,这是()现象。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后象D、感觉的相互作用7、以下关于颜色视觉的心理特性与光波的物理属性匹配不正确的是()。A、色调—光的强度B、明度—光的强度C、色调—光的波长D、饱和度—光波成分8、我们熟悉的高大的人,不会因为他离我们远,我们把他知觉为一个矮子,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特征。A意义性B完整性C选择性D恒常性9、在绿草地上的彩色蝴蝶很容易被人发现,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特征。A完整性B选择性C恒常性D意义性10、课堂上学生的小动作容易被老师发现,可以用()感知规律来解释。A、调节律B、活动律C、协同律D、组合律三、名词解释1、感觉2、知觉3、感觉适应四、判断题1、人的感受性是可以改变的。()2、感觉可以分为躯体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3、我们看见外界事物的运动是运动觉。()4、在人的信息获得中,视觉是最主要途的途径。()5、与背景差别较大的刺激容易被选择为知觉的对象。()6、知觉是多种感觉的简单相加。()7、感觉和知觉都是由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决定的。()8、对象与背景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9、按照知觉所凭借的感觉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将知觉分为时间知觉、听知觉、错觉等。()10、微光刺激提高听觉的感受性,强光刺激则降低听觉的感受性,这是感觉的相互作用。()五、分析题1、初入澡堂嫌水太热,尔后不觉得热。2、“月明星稀”“黑白分明”。3、吃苦药后再吃糖,觉得特别甜。4、“窥一斑而知全豹”。六、简答题1、感觉与知觉的关系如何?2、常见的感觉现象有哪些?。七、论述题论述知觉的基本特征。第四章记忆一、填空题1、记忆可分为()()()三个环节。2、记忆活动是由()()()三个相互联系的系统组成。3、根据记忆所加工的信息的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五类。4、材料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或被遗忘受()控制。5、有目的的识记有两种形式,即()和()。6、信息的提取有两种形式,即()和()。7、信息的提取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二是()。8、运动记忆的前提是()。9、遗忘可以分为()和()两种。10、根据提取记忆过程中有无明确的目的,可以把记忆分为()和()。11、常用的复习方式主要有()和()。二、不定项选择题1、记忆是指()。A、信息输入到大脑,在大脑中储存,并从大脑中提取的过程B、改造信息和知识经验的过程C、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D、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2、头脑中呈现当年老师做实验来说明油比水轻时的样子是()。A、情绪记忆B、情景记忆C、运动记忆D、语义记忆3、我记得油比水轻是()。A、情绪记忆B、情景记忆C、运动记忆D、语义记忆——2秒钟即消失的记忆为()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无意记忆5、在路上遇到小时候的同学,虽然叫不出他的名字,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活动是()。A、重现B、回忆C、保持D、再认6、会骑自行车的人长期不骑,其动作技能一般不忘,这是()。A、形象记忆B、动作记忆C、抽象记忆D、情绪记忆7、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个组块。A、7±2B、5±2C、8±2D、4±28、当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能刚好完全背诵的次数的()时,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A、120%B、150%C、160%D、180%9、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是()的证据。A、衰退论B、干扰论C、痕迹论D、无答案10、意义识记的基本条件是()。A、重复B、理解C、复习D、回忆11、下列对保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成不变B、数量有变化C、质量上诱变化D、无答案12、影响个体记忆策略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A、个体的学习动机B、个体的经验C、个体的思维发展水平D、个体年龄特征13、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完整的记忆环节包括()。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14、()的信息多为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而()的语言文字材料多为听觉编码。A、瞬时记忆B、长时记忆C、短时记忆D、无意识记15、艾宾浩斯第一个运用无意义音节对记忆进行实验研究,绘制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证明了()。A、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B、时间因素影响遗忘C、材料性质影响遗忘D、材料数量影响遗忘16、短时记忆()。A、对信息的保持大约为5秒——2分钟B、其中的储存是能意识到的C、其容量是7±2个组块D、其编码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三、名词解释1、记忆2、机械识记3、理解识记4、遗忘5、暂时性遗忘6、永久性遗忘7、前摄抑制8、倒摄抑制四、判断题1、一般情况下,理解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的效果,因此机械识记是没有意义的。()2、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效果好。()3、识记材料在保持过程中只有量的变化,并无质的改变。()4、理解识记的基本条件是知识经验的积累。()5、情景记忆由于是个人亲身经历的,所以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6、避免遗忘的基本方法是复习。()7、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8、一般认为感觉记忆的容量比短时记忆大。()五、分析题1、提笔忘字。2、在街上遇见阔别多年的同学能相识。3、潜移默化。4、根据题目要求做答案。六、简答题1、简述记忆的环节。2、什么是遗忘?遗忘进程有什么规律?3、记忆的基本策略是什么?4、感觉记忆的特点是什么?5、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哪些?七、论述题1、试述记忆保持的基本规律。2、试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习。第五章想象与思维一、填空题1、表象是()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大脑以()的心理形式表现客观事物的过程,具有明显的()和()。2、想象是对已有()的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具有()和()的特征。3、据想象的目的性,可以将想象分为()和()两种。4、()是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5、想象常用的认知加工方式有四种:()、夸张、()和()。6、根据思维活动所凭借的工具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和抽象思维。7、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主要包括:()、()、()与()。8、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活动过程可分成()、()、()和评价结果四个阶段。9、思维活动最基本的认知加工方式是()与()。10、根据思维活动及其结果的新颖性,可将思维分为()和()。11、抽象思维是以()为工具进行的思维。12、所有的问题都包含三个基本成分,即()、()和()。13、()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二、不定项选择题1、()常被人们看作知觉与思维相联系的桥梁。A、表象B、想象C、感觉D、注意2、幻想是一种()。A、无意想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有意想象3、在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是通过想象中的()认知加工方式而形成的。A、夸张B、粘和C、典型化D、人格化4、下列属于思维的特征的是()。A、概括性B、直观性C、问题性D、间接性5、气象学家通过卫星云图知道天气的变化,这体现了思维的()。A、概括性B、间接性C、问题性D、推断性6、动机水平与解决问题的效率的关系可描绘为()。A、“U”形曲线B、倒“U”形曲线C、波浪曲线D、正态分布曲线7、去科技市场买电脑,在了解不同品牌的性能、价格等特点之后,做出对比,决定买哪一种品牌的电脑。这个生活事件所涉及到的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有()。A、分析B、比较C、综合D、概括8、下列选项中不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有()。A、黑猩猩B、成年人C、盲人D、中学生9、下列事物可成为原型的有()。A、苍蝇B、闪电C、毛巾D、收割机10、3岁前的儿童,把一根竹竿放在胯下说“骑马了”,一旦停止跨竹竿的动作,“骑马”的思维活动也结束了,这属于()思维。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抽象思维D、辩证思维三、名词解释1、想象2、思维3、问题解决4、定势5、辐合思维四、是非判断题1、从思维活动和结果的新颖性角度来说,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定理来解决教师讲过的相同类型的题目,这种思维叫做常规思维。()2、表象具有概括性,我们可以通过表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3、幻想是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4、定势不利于新问题的解决。()5、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6、比较与分类是思维活动最基本的认知加工方式。()7、先天盲人通过听别人的描述,可以在大脑中形成色彩斑斓的大公鸡的形象。()8、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9、由A>B,B>C,C>D,得出A>D,这是发散思维。()10、辩证思维的成熟,标志着中学生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发展的结束。()五、分析题1、考好的愿望越强烈,反而事与愿违。2、读《西游记》时,脑海中会形成孙悟空的形象。3、生物学家通过测定DNA的序列,可以进行亲子鉴定。六、简答题1、想象常用的认知加工方式包括哪些?2、简述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3、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过程。4、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哪些?七、论述题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联系实际分析说明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第六章需要、动机一、填空题1、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和(),其中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需要是()。2、根据需要对象的性质,可以把需要分为()和(),其中人与动物共有的一种需要是()。3、动机对于个体的活动具有四种功能是()、()、()、()。4、奥苏泊尔认为,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包括以下三个部分()、()、()。5、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可以把动机分为()和()。二、不定项选择题1、动机是在()的基础上产生的。A、需要B、兴趣C、个性D、情绪2、人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支持、合作等,这是一种()。A、生物性需要B、社会性需要C、物质需要D、精神需要3、根据动机的起源,动机可分为()。A、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B、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C、主导动机和非主导动机D、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4、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可以将动机分为()。A、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B、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C、主导动机和非主导动机D、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5、“鱼与熊掌不可得兼”,会使人产生的冲突是()。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动机冲突6、“进退维谷”是一种()式动机冲突。A、双趋B、双避C、趋避D、多重趋避7、爱与归属的需要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的哪一种()A、生理B、社交C、尊重D、自我实现8、以下关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有()。A、尊重的需要属于成长需要B、需要的产生由低级到高级是波浪式推进的C、基本需要一旦满足,其需要强度就会降低D、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由大到小9、动机形成的条件是()。A、需要B、认知C、诱因D、情绪10、以下关于需要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有()。A、需要是一种内部紧张状态B、需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C、需要都能指向一定的对象D、需要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三、判断题1、需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2、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产生了需要必然产生动机。()3、所有动机与活动目的之间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4、采用启发式教学,就要创设高难度情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四、名词解释1、需要2、动机五、用学过的心理学理论分析下列现象1、有时考好的愿望非常强烈,反而事与愿违。2、衣食足而知荣辱,仓禀实而知礼节。3、前怕狼后怕虎。4、做作业废寝忘食六、简答题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七、论述题论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第七章情绪一、填空题1、情绪的两极性主要表现在()、()、()和()等方面。2、情绪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即()。3、表情一般分为()、()和()。4、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和()。5、心境是一种比较()而又()的情绪状态。6、心境具有()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由一定情境唤起后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各种事物的态度体验。7、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情绪状态。8、()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是人们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9、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情感的基础,情感是在()体验逐步稳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二、选择题1、情绪具有较大的()。A、情境性B、即时性C、冲动性D、外显性2、情感具有较大的()。A、稳定性B、深刻性C、持久性D、内隐性3、情绪的两极性主要表现在()等方面。A、快感度B、紧张度C、强度D、激动水平4、带有弥散性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的情绪状态叫做()。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5、“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的影响所致。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6、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以把情绪划分为()。A、心境B、激情C、表情D、应激7、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有()。A、面部表情B、体态表情C、言语表情D、激情三、名词解释1、情绪2、心境3、激情4、应激四、判断题1、情绪的两极性是指每一种情绪都能找到与之对立的情绪。()2、情绪和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因而人与动物皆具有。()3、激情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是人们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4、应激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五、分析题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2、喜而不乐,打而不怒。六、论述题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第八章意志一、名词解释1、意志2、原则性动机斗争二、填空1、意志的过程包括()和()两个阶段。2、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斗争就内容来说包括()动机斗争和()动机斗争。3、意志结构中的主要心理成份是()()和()。4、意志的主要品质有()()()和()。三、选择1、一个人能深刻地认识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能自觉主动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该目的的意志品质为()。A、自觉性B、果断性C、坚持性D、自制性2、一意孤行地坚持自己的错误去行动,此时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是()。A、盲从和武断B、任性和怯懦C、优柔寡断D、顽固和执拗3、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独立的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品质。A、果断性B、自觉性C、坚持性D、自制性4、动机斗争、目的确立和方法选择包括在意志行动的阶段。A、采取决定B、执行决定C、制订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D、自我调节5、个体在做某件实际工作之前估计自己能达到的成就目标是()。A、期望B、抱负水平C、选择与决策D、意志四、判断正误1、人的一切有目的活动都属于意志行动。()2、人的意志行动是自由与不自由的统一。()3、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关键,没有决定的执行采取的决定就没有任何意义。()4、所有的意志行动都是指需要克服困难的行动。()5、认识是意志产生的前提。()6、情绪只会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五、简答题1、意志结构中的主要心理成分2、意志的主要品质六、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第九章人格理论一、填空题1、人格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四个基本特征。2、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认为,人格是由()、()、()组成的结构。3、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认为,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是()、()、()、()、()。4、卡特尔认为,人格的基本结构元素是()。5、艾森克提出人格的三个基本维度分别为()、()、()。6、希波克拉特把气质分为四种类型()、()、()、()。7、巴甫洛夫发现,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有三个基本特征,即神经过程的()、()、()。8、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指出,性格可以分为()、()两种类型。9、()是研究人格形成中遗传与环境因素作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由()首创。10、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节系统包括()、()、()。11、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进行的速度、()、()及灵活性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12、按照个体独立性的程度,将性格分为()和()两种。13、“勤奋、刻苦”是指人的()心理特征;“行动敏捷”是人的()特征的表现。14、人的()在社会与道德评价上有好坏之分,而()无好坏之分。15、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而具有()意义个性心理特征。二、选择题1、()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2、“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体现的心理现象是()。A、气质B、能力C、性格D、兴趣3、《水浒传》中浪子燕青的气质类型是()。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4、《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的气质类型是()。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5、勤奋与懒惰属于()。A、能力特征B、气质特征C、性格特征D、意志特征6、当我们说一个人是正直诚实的,指的是他的()特征。A、能力B、气质C、性格D、个性倾向性7、《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气质类型是()。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8、气质主要反映了心理活动在()方面的动力方面的特点。A、速度、强度、稳定性和选择性B、速度、平衡性、稳定性和指向性C、灵活性、平衡性、稳定性和指向性D、速度、强度、灵活性和指向性9、人的气质类型是由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决定的。下列选项中哪一项的匹配是错误的?()。A、强、不平衡型(兴奋型)—多血质B、强、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粘液质C、强、平衡、灵活型(活泼型)—多血质D、弱型(抑制型)—抑郁质10、()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反应迅速而灵活;外倾性明显。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11、()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低,不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可塑性较差;情绪兴奋性低,反应速度慢,具有稳定性;内倾性明显,外部表现较少。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12、()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反应迅速但不灵活;可塑性较低;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外倾性明显。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13、()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反应性低,不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可塑性较差,具有刻板性,不灵活;情绪兴奋性高,情绪体验深刻,反应速度慢;具有严重的内倾性。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14、我们通常说某个人富有责任心和进取心、敢于创新,这属于性格上的()特征。A、态度B、意志C、情绪D、理智15、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坚定、勇敢、顽强的特点,属于性格上的()特征。A、态度B、意志C、情绪D、理智16、有的人不易受环境的影响,能按照一定的目的主动地观察,这属于性格上的()特征。A、态度B、意志C、情绪D、理智17、“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作了最好的诠释。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18、人格测评的方法有()。A、自陈量表法B、投射测验法C、情境测验法D、自我概念测验法19、用以区分气质类型的心理指标有()。A、感受性和耐受性B、反应敏捷性C、可塑性20、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方法有()。A、榜样示范法B、行为塑造法C、环境熏陶法D、心理训练法E、说理教育法21、多血质的神经过程的特征是()。A、强、不平衡B、强、平衡、不灵活C、强、平衡、灵活D、弱22、粘夜质的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是()。A、强、不平衡B、强、平衡、不灵活C、强、平衡、灵活D、弱23、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叫()。A、个性B、人格C、性格D、气质24、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是性格的()A、分类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B、社会道德评价标准C、结构的组成部分D、社会属性的体现25、在性格的各种特征中能够起到决定其他性格特征作用的是性格的()特征。A、态度B、意志C、情绪D、理智26、气质类型有()等学说。A、体液说B、体型说C、血型说D、激素说27、气质类型()A、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B、不决定一个人智力的高低C、不会影响工作效率和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D、会影响对环境的适应和健康28、性格()A、容易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B、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C、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D、是个体间人格差异的核心三、判断题1、个体的人格特征与其行为表现是一一对应的。()2、人格具有稳定性,随意不具有可塑性。()3、气质与生俱来,同卵双生子的气质特点要比异卵双生子更相近。()4、气质决定人的社会价值,气质类型有好坏之分。()5、气质可以直接影响到个体的身心健康。()6、性格具有社会意义,有好坏之分。()7、巴浦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是对气质的唯一正确解释。()8、孩子在兄弟姐妹间的排行对其人格发展有一定的影响。()9、粘液质的人适合会计、保管员、医生等工作。()10、多血质的人适合冒险家、驾驶员、演员、新闻记者等工作。()四、名词解释1、人格2、气质3、性格4、健康人格五、简答题1、性格与气质有何关系?2、影响人格形成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第十章能力一、填空题1、智能是()与()的总称。2、在智力五要素各自保持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概括为:()是智力活动的警卫,又是智力活动的组织维持者;()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又是智力活动的源泉;()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又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的条件;()是智力活动的核心,又是智力活动的方法;()是智力活动的仓库,又是智力活动的基础。3、英国心理学家()于1971提出了智力的层次结构理论。()于1985年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主要包括三部分:()、()、()。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了()理论。4、三维智力机构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他认为智力结构应从()、()、()三个维度来考虑。5、()是智力的最高表现,是人类智慧的精髓。6、英国斯皮尔曼提出二因素说,他将人类智力分为两个因素:一是(),二是()。7、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等人于20世纪六、七十年根据智力的不同功能,将智力划分为两种:()和()。8、根据卡特尔的理论,那种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叫做()。9、根据卡特尔的理论,()智力是指人后天习得的能力,与文化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10、根据卡特尔的理论,从时间上看,()智力在人的成年期达到高峰后,就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步衰退,而()智力自成年后不但不减退,反而会上升。11、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和()。12、智力的水平差异主要用智力测验来研究并用()值来表示。13、据研究,智力在同龄人口中基本上呈()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14、心理学在研究儿童智力发展水平时,通常采用()、()和()的概念来概括儿童智力水平的三个等级。15、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16、智商是()和()之比,智商等于100,表示这个儿童的智力水平是()。17、()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18、大多数人素质相差不大,他们的智力发展的差异是由()、()和()造成的。19、能力表现在所从事的各种()中,并在()中得到发展。20、某个年龄组的智力平均分为100分,标准差为10分,甲生测试的原始分为110分,那么他的离差智商是()分。二、不定项选择题1、智力测验的创始人是()。A、推孟B、卡特尔C、比纳D、吉尔福特2、以下智力的单因素论者有:()。A、高尔顿B、瑟斯顿C、比纳D、推孟3、卡特尔认为智力可以划分为()。A、流体智力B、晶体智力C、一般智力D、普遍智力4、一个人能在实践中顺利地出色地完成某些任务,就说明他有()。A、能力B、才能C、一般能力D、特殊能力5、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都属于()。A、特殊能力B、操作能力C、智力D、交往能力6、智力的核心是()。A、观察力B、记忆能力C、思维力D、想象力7、智力的高低反映了()状况。A、特殊能力B、操作能力C、一般能力D、才能8、某学生的智力年龄为10岁10个月,实际年龄为10岁,他的智商属于()。A、超常B、正常C、偏高D、低常9、个体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抽象思维B、性格C、能力D、兴趣10、下列哪种能力是一般能力()?A、写作能力B、曲调感C、节奏感D、记忆力11、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A、动力系统B、自然前提C、心理基础D、核心成分12、完成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结合被称为()。A、技能B、天才C、才能D、智力13、在总人群中,智力呈()状态分布。A、正态B、偏态C、正偏态D、负偏态14、一个10岁的小孩在韦克斯勒的智力测验中得分是78分,该年龄团体的平均分数是68分,标准差是5分,则他的智商是()。A、120B、130C、140D、15015、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有()。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实践因素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16、对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遗传力对能力发展的影响具有决定性。B、遗传只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C、环境决定了在遗传所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D、教育是环境因素中的主导力量。17、有关能力的分类理解正确的是()。A、按照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作为能力、才能和天才。B、按能力的构造可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C、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来划分,可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D、按创造程度划分可把能力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18、()是影响能力发展的环境因素。A、教育B、家庭氛围C、素质D、营养19、智力()。A、是人的认知能力B、是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C、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D、它的核心是思维力20、智商在100的儿童,他的智商是()。A、有缺陷B、正常C、较优D、超常21、一名8岁儿童,通过了10岁组智力测验,其智商应是()。A、105B、115C、125D、13522、按能力涉及的领域,把能力分为()。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会交往能力D、一般能力三、判断题1、人的很多心理特性如活泼、热情、沉静等都与完成活动任务有关,因此属于能力范畴。()2、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粗心与细心都是能力。()3、实足年龄超过智力年龄,表明这样的儿童比较聪明。()4、一个10岁的儿童,经过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的测验,他完成了11岁儿童的全部测验项目,他的智商为105。()5、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得到发展。()6、在全人口中,智力低常的人与智力超常的人数基本相等。()7、能力是在能力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通过活动又能考察出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因此能力离不开努力。()8、天才就是天赋之才。()9、一般能力总是在特殊能力中表现,而特殊能力的发展也使一般能力有所提高。()10、智力超常、才华出众必定是在儿童时期就有较高的智商。()11、知识丰富的人,必定是智力水平高,有能力的人。()12、智力低常是家教不当造成的。()13、智力测验是对人们一般能力的测量。()14、时势造英雄说明人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社会环境条件。()15、人的知识越丰富,其能力就越高。()16、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17、我们把影响人的活动效率的一切特征,统称为能力。()18、能力类型的差异,并不标志能力的高低,而只表明能力的倾向。()四、名词解释1、智力2、流体智力3、晶体智力4、能力5、智商6、离差智商7、发散思维五、请用心理学原理分析下列现象1、王安石笔下的伤仲永虽然早慧,最终却只能“泯然众人矣。”2、同样智力优秀的人,有的记忆力特强,抽象概括能力并不怎么好;有的则相反,抽象概括能力很好,而记忆能力并不突出。3、无论在中学还是在大学里,成绩优秀和较差的两端男性居多,而成绩中等的女性居多。4、在学校中,那些语文、数学等功课上取得优秀成绩以及在体育、绘画、舞蹈、音乐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儿童往往被认为是高创造性的孩子,而那些学业平平、艺术素质一般但在人际交往、管理、组织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儿童却常常受到忽视。六、简答题1、简述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的主要表现。2、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3、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七、论述题试述如何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第十一章品德心理一、解释名词1、品德2、道德感3、道德评价4、学生的不良品德二、填空1、品德是()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性或品行、操行等等。2、“四因素论”将品德的心理成分划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四个成分。3、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及其()的认识。4、道德认识包括:()、()、()、()等方面。5、道德情感是一种自我意志()的力量,它能使人悔过自新,保持良好的行为。6、道德意志体现在实现道德目标过程中的()与()的力量。7、道德意志的过程一般经历()、()、()三个阶段。8、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和道德行为()。9、在国外品德发展的研究中,皮亚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和班杜拉的()是最具代表的两种理论。10、伦理性的道德情感具有清晰的()和明确的()及较强的()。11、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从()到()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划分为()、()、()、公正阶段等四个阶段。12、根据皮亚杰的看法,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相互尊重和()的基础上制定的。13、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系统地扩展了()的理论和方法,并创立了不断完善的科学研究手段。 14、柯尔伯格发现道德()能力是内在于个体身上,并随着个体的成熟而发展,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认为品德仅仅是社会进行道德()结果的传统观点。15、柯尔伯格把皮亚杰的研究方法改进为()。16、()理论最初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班杜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17、不良品德学生的转化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转化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与()三个阶段。18、衡量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标志是()的掌握、()的形成和()的发展三个维度。19、道德情感从形式上分,主要有三类:()、()和()的道德情感。三、判断1、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儿童品德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2、班杜拉把儿童品德发展分前四个阶段。()3、柯尔伯格系统地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4、柯尔伯格把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5、皮亚杰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6、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主要是遗传。()7、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主要是环境。()8、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教育。()9、道德认识主要依赖于道德概念的掌握。()10、道德认识主要依赖于道德信念。()11、道德和品德同属社会现象,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准则。()12、从反应内容上看,道德反映的内容比品德反映的内容广阔的多。()13、道德行为技能与一般的技能并无本质的区别,只是在完成一定的道德任务时便具有道德的性质。()14、皮亚杰认为,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的顺序是可以改变的。()15、在培养道德品质的过程中,都应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四、选择题1、瑞士心理学家()在研究儿童品德发展方面作出突出贡献。A、皮亚杰B、班杜拉C、柯尔伯格D、海因茨2、皮亚杰把儿童品德发展分为()个阶段。A、3个B、4个C、2个D、1个3、()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A、皮亚杰B、杜威C、班杜拉D、柯尔伯格4、柯尔伯格把道德判断分为()个水平。A、2个B、3个C、6个D、4个5、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发展,主要依赖于()个维度。A、5个B、3个C、4个D、2个6、()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A、柯尔伯格B、班杜拉C、冯特D、皮亚杰7、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包括()。A、遗传素质B、环境C、学校教育D、个体自身因素8、“四因素论”将品德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A、道德情绪B、道德习惯C、道德意志D、道德观念9、()是一个人遵守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和行动。A、道德情感B、道德行为C、道德意志10、促进学生提高道德认识的过程,就是(),晓之以理的过程。A、授之以知B、动之以情C、持之以恒D、导之以行11、皮亚杰主要采用()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A、两难故事法B、观察法C、对偶故事法D、榜样示范法12、“好孩子”定向阶段处在柯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品德发展理论的第()阶段。A、二B、三C、四D、五13、下列概念属于道德认识范畴的有()。A、道德表象B、道德信念C、道德概念D、道德评价五、简答1、品德与道德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社会学习是通过学习者观察榜样的示范而进行的。榜样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对学习者产生有效的影响?3、家庭主要通过哪些方面影响儿童品德的发展?4、学校主要通过哪些方面影响学生品德的发展?六、论述1、试分析学生品行不良的原因。第十二章学校群体心理一、单项选择题1、学校群体与社会中其它群体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它的()。A、教育功能B、归属功能C、认同功能D、支持功能2、第一次提出“非正式群体”概念的学者是()。A、桑代克B、梅奥C、特里普利特D、西蒙3、相对于学生正式群体,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本质不同在于()。A、学生非正式群体规模小,人数少B、学生非正式群体规范的无形性及更强的约束性C、学生非正式群体内部情感联系更密切,凝聚力更强D、学生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明文规定4、如果可以选择,几乎所有的球队都愿意主场作战,而不愿意客场作战。这是因为()。A、社会助长现象的存在B、从众现象的存在C、群体极化现象的存在D、合作现象的存在5、几个人一起跑步比一个人单独跑速度要快,而且并不是有意为之。这体现了()。A、社会助长现象B、从众现象C、群体极化现象D、潜意识的竞争现象6、俗语“三个和尚没水吃”形象地反映了()现象。A、社会助长B、社会惰化C、从众D、群体极化7、小明一个人半小时就可把教室打扫干净。今天下课后,由于半小时后班内要搞活动,班主任吩咐让小明、小华、小刚三人一起打扫教室,然后就办事去了,半小时后,班主任来到教室惊奇地发现教室还没打扫好。这反映了该班主任至少不知道()现象的客观存在。A、社会助长B、社会惰化C、从众D、去个性化8、“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这类成语反映了()现象。A、社会惰化B、从众C、服从D、去个性化9、同一医务室的病人、同车的乘客、同商店的顾客都是()。A、联合集体B、集体C、非正式群体D、松散群体10、为了比赛临时组合的球队是()。A、联合集体B、集体C、非正式群体D、松散群体11、学校人际关系的根本特征是()。A、教育性B、纯洁性C、丰富性D、无形性12、中国格言“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体现了()的重要性。A、从中B、社会助长C、竞争D、合作13、群体极化更容易在()的群体内产生。A、群体意识强烈B、群体意识淡漠C、两者概率一样D、视具体情况而定14、足球比赛时,如果己方球队失利,有时球迷们就会一哄而上,作出扔砸东西、打闹等不理智行为。这反映了()。A、社会助长效应B、从众心理C、群体极化现象D、去个性化现象15、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几乎所有下属对上司平时都毕恭毕敬,而在开会时,上司在讲话,往往有些人就在下面发出嘘声或喝倒采。这体现了()。A、社会助长效应B、社会干扰C、去个性化D、服从16、以下哪一项不是竞争必须具备的条件()。A、共同争夺的目标B、竞争双方实力相当C、竞争的结果必须是一方获胜D、竞争双方为同一对象发生争夺17、人际关系发生的基础是()。A、交往双方的社会需要B、交往双方的自我暴露C、交往双方的情感卷入D、交往双方共同的心理领域18、人际关系深浅的标志是()。A、心理相似程度B、心理互补程度C、交往频率D、自我暴露水平19、人际关系的最高阶段是()。A、情感探索阶段B、定向阶段C、稳定交往阶段D、感情交流阶段二、不定向选择题1、作为群体应当具有的特征包括()。A、共同目标B、共同情感C、共同价值规范D、一定组织机构2、班集体具备的特征是()。A、定向统一B、集体主义取向C、令行禁止D、彼此相悦相容3、教师在班集体建设中扮演的角色有()。A、教育者B、组织者C、领导者D、创造者4、影响社会助长的因素主要有()。A、个体行为与认知风格B、竞赛动机的激发C、任务难易和复杂程度D、是否表现优势行为5、下面属于非正式群体的有()。A、课外活动小组B、学习小组C、兴趣小组D、学生会6、学校中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有()。A、师生关系B、朋友关系C、同学关系D、兄弟关系7、研究者发现,师生关系的类型大致有()。A、紧张型B、冷漠型C、庸俗型D、亲密型8、在各年级学生的同学关系类型中,一般有()几种。A、不即不离型B、友好型C、对立型D、疏远型9、在一个班级中,一般可区分出()的人物。A、人缘型B、嫌弃型C、孤独型D、热情型三、判断题1、学校中存在的学生少先队、团组织、学生会、班级、班委会属于非正式集体。()2、班集体是班级群体进一步发展的高级阶段。()3、最早发现社会助长现象的是心理学家梅奥。()4、萍水相逢,偶然聚合的电影观众、街头围观者都可以称之为群体。()5、舒兹认为一个包容动机很强,同时行为又主动的人,必然是一个外倾性格的人。()6、群体其他成员在场或参与活动对个体活动普遍存在着助长作用。()7、服从是无从选择的,而从众则是出于自愿。()8、群体极化的一种情况表现为群体决策中的冒险偏移。()9、竞争会导致群体成员相互对立、不友好、不支持等,造成不良群体氛围,因此应尽量避免群体内成员之间的竞争。()10、一个体希望与别人交往,与别人建立和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这说明他具有情感的需求。()四、名词解释1、群体2、非正式群体3、社会助长4、社会惰化5、从众6、群体极化7、去个性化8、人际关系五、说明题1、1897年,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做了一个实验:他让被试在三种情况下骑自行车完成25英里路程。第一种是单独骑行计时,结果表明,单独计时情境下平均时速为24英里;第二种是有人跑步陪同,平均时速为31英里;第三种是与其他骑车人同时骑行,平均时速为32.5英里。试问: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并说明这种现象发生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影响?2、法国人瑞琼曼1913年做了一个拔河比赛的实验,他要求被试分别在单独的与群体的情境下拔河,同时用仪器来测量他们的拉力。结果发现一个人拉时平均出力63公斤;三个人的群体拉时,平均出力是53.5公斤;八个人时是31公斤。试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该现象予以解释说明。3、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随大流”等成语或俗语,往往人们也经常是有意或无意这样做的。试说明这种现象。六、简答题1、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学生群体的心理效能?2、学生非正式群体有哪些特征?3、简述学校人际关系的积极意义七、论述题学生非正式集体的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有哪些,谈谈如何进行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和管理。【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四、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3、个性心理就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4、心理状态是指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常常会出现一种相对持续的状态。第二章注意一、名词解释1、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2、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3、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4、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五、分析题1、注意的分配2、个体的经验影响注意的广度3、注意的起伏4、注意的分配六、简答题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和调节功能2、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刺激物的特点和个体的主观状态是无意注意产生的基本条件。引起无意注意的刺激物一般具有哪些特点:一是刺激物的强度,二是刺激之间的差异程度,三是刺激的变化,四是刺激物的新异性3、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原因:一是对活动目的或任务的认识,二是对活动间接兴趣,三是个体的意志努力,四是对活动的精心组织。4、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七、论述题(答案要点)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注意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注意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等3、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活动的目的性,激发学习的动机,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4、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交替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第三章感觉和知觉三、名词解释1、感觉: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觉察。2、知觉:个体将感觉信息组
本文档为【心理学-练习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美丽的老师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6KB
软件:Word
页数:3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11-07
浏览量: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