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顺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安顺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举报
开通vip

安顺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Revisedasof23November2020安顺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安顺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编制目的为加强安顺市环境监督管理,尽力预防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市环境保护局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做到应急指挥、应急处置力量及时到位,各项处置措施得当,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预案。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安顺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Revisedasof23November2020安顺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安顺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编制目的为加强安顺市环境监督管理,尽力预防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市环境保护局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做到应急指挥、应急处置力量及时到位,各项处置措施得当,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预案。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2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6号)(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6)《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7)《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境保护部[2010]10号)(8)《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9)《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通知》(环发[2001]197号)(10)《贵州省突发事件应急 管理办法 关于高温津贴发放的管理办法稽核管理办法下载并购贷款管理办法下载商业信用卡管理办法下载处方管理办法word下载 》(11)《贵州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试行)(2013年7月1日)(12)《贵州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3)《安顺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4)《安顺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安顺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及以上等级的,除核与辐射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适应安顺市界外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影响我市的情况。发生一般环境事件时,以启动县级环保部门应急预案进行处置为主,必要时市环保局作应急支援或进行技术应急支援。本预案对各县、区(管委会)环保部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具有指导作用。工作原则在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件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高度重视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把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人身健康作为首要任务,并切实加强对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在市环境保护局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各科室、各直属单位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实行领导责任制,各相关科室、各直属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搞好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针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各科室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实行分级响程序,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划分事件等级,确定对应等级预警信号,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以避免事故在不知情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生,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环境损失。(3)依法处置,职责明确各有相关科室、各直属单位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依法实施应急管理、处置工作,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工作规范化、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化、法制化,明确其在应急工作中的职责,防止职责交叉。(4)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市行政辖区及周围区域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5)防治结合构筑全市环境事件防范体系,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逐步建立环境事件防范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减少环境事件的发生。2?区域概况社会环境概况安顺市位于贵州省中西部,毗邻贵州省省会贵阳。全市总面积9267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安顺市辖一区、五县、三个正县级派出机构,即:西秀区、平坝县、普定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果树风景名胜管理区、龙宫风景名胜管理区。自然环境概况地形、地貌安顺市地处苗岭西段,长江水系与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苗岭山脉东西横贯中部。形成中部高、南北部地的地势。境内山地区面积占%,丘陵区面积占%,山间平坝区面积15%。最高点位于关岭县中部,永宁镇旧屋基东面大坡,海拔高程1847米,最低点在镇宁县南部良田乡北盘江出境处,海拔高程359米,平均海拔高程1219米。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全市处于低山丘陵地区,南、北部河谷地区分布着低中山乃至中山山地,中部有少量河谷盘地。境内大多数地区分布有石灰岩和白云岩,岩溶发育。中部分水岭地带保存较为完整的山盆期剥夷面,土层较厚,发育峰林、峰从谷地,安顺、平坝一带为典型的锥状岩溶峰林区。北部和南部,地势起伏较大,多发育着岩溶地貌组合形态。气象特征安顺境内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南部和西南河谷区具有亚热带季风温暖春干型气候型特点。区内冬无严寒,1月平均气温℃;夏无酷暑,7月平均气温℃,全年舒适期长达8个月。年降水量1160~1397毫米之间,年平均日照时数约1250小时,全年无霜期280多天。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旱、夏旱、倒春寒、冰雹,秋绵雨和雨凇等。水文全市河流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地处两江分水岭,北部属长江流域有边界大河乌江,南部属珠江流域有边界大河盘江。各流域的支流、伏流、断头河众多。河流下游一般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如发生水污染事故,影响面较广,喀斯特地貌突出,易导致地下水污染。辖区内主要潜在环境风险源及危险性分析安顺市目前重点风险源主要有:危险化学品在生产、贮存、运输、经营、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燃烧、爆炸、泄漏等事故引发的环境事件;危险废物在收集、转移、处置过程中发生的丢失、泄漏等事故引发的环境事件;工业废水直排或事故排放造成对受纳水体、地下水、周边土壤或饮用水源地造成的污染;工业用油泄漏事故;企业尾矿库溃坝或渗漏造成对受纳水体、地下水、周边土壤的污染;企业环保设施破损等造成的环境污染;交通事故所引发的次生环境污染以及自然灾害导致的突发环境事件等。危险化学品爆炸(泄漏)引发的环境事件危险化学品爆炸(泄漏)事故的发生,可造成危险品随水流作用或大气飘移作用影响周边区域,其涉及的范围广,人口多,影响大。危害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危险化学品事故可能会由于装置、设备材质、安装、制作、 施工 文明施工目标施工进度表下载283施工进度表下载施工现场晴雨表下载施工日志模板免费下载 的缺陷,人员的误操作,外界的突发事件(如:停电、断水、运输过程中的交通事故等)引发,具有显着的突发性特点。(2)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理等环节都有可能发生事故,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危险性复杂,一旦发生事故(燃烧、爆炸、泄漏等)往往伴随新的危险物质产生,给事故预防、判断和救援带来很大难度,具有复杂性的特点。(3)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如不能及时控制危险源,事故将呈不断蔓延、扩大之势,甚至引发其他危险源的连锁事故;同时,事故产生的泄漏以及燃烧、爆炸后产生的有毒、有害、燃烧、爆炸性物质会随着空气、水体和大地扩散进入周边环境,造成新的危害或事故,具有扩散性的特点。(4)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扩散性决定其不仅对事故现场的人员和财产造成损失,也会对周边相当范围内的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同时,危险化学品事故除可造成人员伤亡外,也可引起人体器官系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的损害,或致畸、致癌,甚至影响后代,具有危害性大的特点。(5)危险化学品事故往往引起交通阻断、人员紧急疏散、环境污染等事故,造成社会恐慌,具有典型的社会性特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或医疗废水非正常排放事件安顺市地处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若企业废水或居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未进行严格处理或处置不当极易直接排入河流,可对受纳水体、地下水、周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同时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也带来极大的危害。厂矿废水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致病微生物等。一旦非正常外排,可造成周边区域水体、土壤、生态环境等不同程度的危害;污染物质还可能经地表径流或地下暗流的转运作用造成河流和地下水的污染,其危害后果及严重程度随排放物质的种类和排放数量的不同而变化。某些污染物质对人体具有“三致”作用,不但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同时对后代的身体和智力发育亦有很大的后遗作用。工业用油泄漏事件辖区内工业生产需用到油制品,若生产运行不当,极易造成油的泄漏,一旦泄漏的油进入土地或水域,极易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特别是饮用水源地,其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油在水体中存在的形式有三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油膜、溶解后的分散状态、凝聚后的残余物。漂浮在水面上的油膜是水生生物及周边野生动物的第一杀手。油膜是油输入水体的初始状态,进入水体中的油一时难以挥发和溶解,在风力的作用下汇集在岸边,可形成一层厚厚的油膜。油膜降低了光的通透性及水气交换能力,从而减少了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水生生物被窒息而死,影响了生态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燃油溶解后的分散状态和乳化状态是由油膜经溶解、分散等一系列过程转化而来的,这一过程极易产生多种有毒化合物质。致命的是,水面浮油内的一些有毒物质会进入水生生物的食物链。据分析,被污染水域内的鱼、虾等生物体内的致癌物浓度明显增高。由此可知,燃油的泄漏一方面污染了水域的水质,毒害水生生物,另一方面可通过食物链最终富集在人体,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固体废物非正常排放或处置不当造成的污染事件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及危险废物。(1)工业固体废物尤其是有毒有害危险废物的非正常排放或处置不当,在人为或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影响下发生溃坝或泄漏事故,可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有毒有害工业危险废物在雨水淋溶或水体浸泡下极易溶解出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土壤并随地表径流进入河道或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受污染的地表径流或河水进入饮用水水源补给区或直接流入饮用水源地,均会给水源供给区的居民带来极大的危害。(2)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也与日俱增,大量堆积的垃圾可产生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对周围大气、土壤、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特别在农村,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极易造成周边土壤及水源地的污染。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垃圾的散落或渗滤液泄漏引发各种疾病,给人类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3)危险废物具有毒性、易燃性、爆炸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或传染性,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在操作、储存、运输、处理和处置不当时会对人体或环境带来重大威胁的废物。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危险废物日益增多,由于危险废物带来的严重污染和潜在的严重影响,公众对危险废物问题十分敏感。危险废物的污染特征不象废水、废气那样敏感直观,危险废物的污染必然会导致对当地环境和人群健康的损害。控制危险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工业、企业环保设施损坏等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件安顺市辖区范围内有多种废气排放企业,若此类企业的环保设施发生故障将会有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排出,可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企业在生产中发生大气污染物事故的排放,主要污染物为烟(粉)尘、SO2、氮氧化物、硫化氢、氨气等。烟(粉)尘中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进入呼吸道深处和肺部,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肺癌等;若侵入到肺组织或淋巴结,可引起尘肺。SO2进入大气后,在空气的作用下生成硫酸雾危害植物的生长,并且会导致土壤酸化,使农作物减产。受SO2的影响,大气环境质量下降,直接影响周围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降低人们的健康水平。氮氧化物是评价空气质量的控制标准之一,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包括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它们主要来源于石化燃料高温燃烧、化肥等生产排放的废气,以及汽车排气。氮氧化物是引起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有害物质。硫化氢是一种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无色气体。低浓度接触对呼吸道及眼有局部刺激作用,高浓度时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窒息症状。氨气是一种碱性物质,它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氨气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交通事故引发的次生环境污染事件道路交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承担各种各类生活、生产等物品的转运工作。在危险物品的运输过程中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交通事故,危险物品的泄露未能及时得到解决,可对周边土壤、水体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危及下游水源地水质。自然灾害导致的环境事件安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人为对山体的频繁填挖活动加上降雨对山体土壤的软化作用,极易造成山体滑坡、塌方、泥石流等灾害事故。此类灾害主要以物理性和社会性危害为主,事件的发生可造成道路毁坏、阻断交通,或摧毁房屋,淹没农田、耕地等,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森林是地球的制氧机、空气的净化器,同时,森林还可以给人类带来愉悦感和经济效益,但若管理不善,在人为或自然条件下发生如火灾、生物虫灾等事件,可对森林带来毁灭性的损害。一旦火势未能及时控制并向周边区域蔓延,其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森林的燃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变植物群落结构和野生动物生长的栖息地,使野生动植物种类减少;此外,森林的燃烧释放出大量浓烟和黑雾,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进而危害到人类健康。森林虫灾的发生得不到及时控制,害虫可将青山一夜之间变成秃地,甚至造成树木的死亡;某些虫害对人类还具有一定的感染性,人体一旦接触到其留下的残液或粪便会引起身体的不适。3?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根据《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保部令第17号,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预警信号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Ⅰ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的;(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地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核设施发生需要进入场外应急的严重核事故,或事故辐射后果可能影响邻省和境外的,或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3级以上的核事件;台湾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周边国家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7)跨国界突发环境事件。Ⅱ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重金属污染或危险化学品生产、贮运、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等事件,或因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危险废物等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国家重点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或居民聚集区、医院、学校等敏感区域的;(7)一、二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环境影响,或核设施和铀矿冶炼设施发生的达到进入场区应急状态标准的,或进口货物严重辐射超标的事件;(8)跨省(区、市)界突发环境事件。Ⅲ级: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的;(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造成环境影响的;(7)跨地市界突发环境事件。Ⅳ级:一般突发环境事件除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4组织机构与职责建立健全安顺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应急组织机构职责。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与处置工作的需要,由市环境保护局局长统一领导,成立市环境保护局应急工作指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环境突发事件应急中心;并根据市环境保护局组成部门及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设立应急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图1?应急组织机构图?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负责全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指挥和协调。下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专业工作组。组长:官松涛常务副组长:周游副组长:刘芝伦、上大勇、马玉星、陈健、俞涛成员:李文铭、杨梦涛、赵耀、勾清莉、段正才、赵刚、周勋华、张春昵、李洁、梅晶、田路、刘丽、张忠磊、伍婷婷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职责应急办设在市环境突发事件应急中心,负责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在应急状态下负责应急事件信息接收、核实和汇总,按报告制度规定及时报告、上报和通报,传达上级指令,反馈指令执行情况并做好记录。主任:市环境应急中心负责人成员:污防科、市环境监察支队、市环境监测站、饮用水源保护处负责人组成各专业工作组成员单位及职责设现场处置组、事故调查组等7个专业组,各专业工作组成员单位主要由市局各成员科室和部门组成,成员单位及职责如表1所示。表1专业工作组成员单位及职责组织机构名称成员单位职责现场处置组组长单位市环境应急中心指导、协助、参与市政府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有关查找、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对事态发展的趋势进行评估分析,为事发地应急救援指挥部提供污染源控制、污染危害扩散控制、污染监测监控等方面的指导,防止污染扩散等现场处置工作。按照技术方案组织协调专业救援队伍迅速消除现场污染,并指导事发单位按规范,安全、稳妥处理现场残留物,消除环境污染事件隐患。成员污防科农村环保科环评科市环境监察支队饮用水源保护处事件调查组组长单位市环境监察支队迅速、准确地查明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现状、事发原因及责任,负责对突发环境事件中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做好现场取证工作,编制相关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参与污染损害评估,为后期的污染损害赔偿、生态修复等提供参考依据。成员法规科环评科市环境监测站市环境突发事件应急中心评估中心现场监测组组长单位市环境监测站根据事故性质,负责对事发地大气、水体、土壤等进行环境即时监测,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和污染物质的成份及浓度。对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出具环境监测报告,为指挥人员决策和消除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指导、协助各区(县)环保部门开展环境监测,部署跨区域、流域监测工作,调查污染情况。技术支持组组长单位评估中心组织专家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负责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提出应急处理方案和安全措施,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的判定,为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现场指导污染消除工作和污染物后续处理工作,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参与事件污染损害评估。成员污防科市环境监测站饮用水源保护处外聘专家宣传信息组组长单位宣教中心负责组织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正面宣传报道工作,依法发布环境事件信息。成员信息中心后勤保障组组长单位办公室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信息的传送,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所需车辆、经费。成员规财科其他核与辐射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按相关规定执行。5?预防和预警预防工作建立事故预防、检验及报警系统市环保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单位负责开展全辖区污染源调查,对生产、储存、运输有毒有害及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的普查,掌握全市污染源的产生、种类及分布情况;采取相关技术、工艺、设备、管理等综合预防措施,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意外泄漏事故的发生;在易产生泄漏的位置设置监测仪,当发生泄漏事故时能及时报警,使事故能够得到及时遏制;重点工作场所设置相应的消毒、通风、灭火及报警设施,确保突发环境事件能够及时得到控制并保证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加强管辖区域范围内重点潜在环境污染风险源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对风险源的环保设施、生产、运输工艺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定期巡检,检查其封闭性,安全性及正常使用情况,使使用、储存、输送和处置过程都在正常情况下进行,防止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废物的泄漏。加强信息联动机制开展对环境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和风险评估管理及应急技术的科学研究,组织环保事故防范和处置的宣传教育,建立第一时间获取环境突发事件信息的有关渠道。预警措施预警支持系统建立区域内重点污染源排污强度实时监控信息系统、突发事件预案系统及区域环境安全评价科学预警系统。预警行动(1)预警发布程序按照突发事件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进行分级。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突发事件预警分为三个级别,其预警级别及发布程序为:①一般(Ⅳ级、蓝色)环境事件由事发地县(区)、管委会环境保护局(分局)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批准后发布。②较大(Ⅲ级、黄色)环境事件由事发地市环境保护局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批准后发布。③重大(Ⅱ级、橙色)、特别重大(Ⅰ级、红色)环境事件由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发布。(2)信息报告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事发地的县区环保部门应急人员在接报后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尽快核实情况并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和类别做出初步认定。并及时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急办报告。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程序如图2所示。?图2?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程序图?预警措施进入预警状态后,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发布预警公告。(2)立即启动应急预案。(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4)指令各应急救援成员进入应急状态,并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5)针对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6?应急措施应急启动(1)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时事发地县区环保部门应及时研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并及时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急办报告。(2)发生较大或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时①迅速报告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由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启动本应急预案,应急办公室通知各成员单位,同时通知事件所在地的环境保护部门的应急领导小组。②应急人员接到应急通知后,在最短时间内赶赴事发地点,并按应急通知要求迅速做好应急准备。③当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因故离位或一时无法取得联系时,向常务副组长报告或明确,必要时进一步设法取得联络。应急处置在采取以上“(2)”措施的同时,市环境保护局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尽快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初步评估,并按照本预案有关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报告上级部门。应急行动①受领任务。各应急成员单位受领任务的内容主要有:事件的基本情况;本单位的任务、分工及准备工作要求;出动时间、行进路线、进入应急现场的时机及方向;指挥关系与方式,报告程序及方法,通信联络方法;协作单位的任务及协作方法与要求等。②组织准备。各应急单位受领任务后立即组织本单位成员,研究本单位的行动计划,明确人员分工,检查准备器材、车辆,组织向事发地出动。③进行防护。各应急成员到达应急现场附近后,根据环境事件等级、危害程度及范围、地形气象情况等,组织进行个人防护,而后进入应急现场。④实施应急处理与处置。各应急单位根据任务和职责分工,按照应急处置程序及规范,采取相应的措施,协助事发地应急队伍实施应急救援活动,并及时将应急处理与处置过程中的有关情况和数据上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⑤组织第二梯队。根据任务需要适时组织第二梯队支援前方,始终保持充足的战斗力。⑥完成应急任务后的行动。各应急单位完成规定的应急任务或接到应急终止的通知后,组织本单位人员协助事发地应急队伍对遭受污染的仪器设备实施消毒或消除污染,组织返回,并进行应急总结。记录应急过程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及各成员单位在应急过程中,准确及时的记录应急过程,为总结应急经验教训,修改完善应急预案提供依据。记录工作专人负责,记录的情况有:①事件的发生、发展与终结;②指挥程序,出动力量的规模与性质;③任务分工与完成任务的情况,各个接口的衔接度;④应急组织、工作人员、仪器设备的适应性及完成任务的能力;⑤公众采取的重大防护措施及其效果;⑥地形、气象对危害区域及应急行动的影响等情况;⑦其他各类有必要记录的情况。各类公告、公报、通报、通令、通知及重要指示,均进行收集整理。各种情况的记录均有时间、地点、执行单位及其负责人的记载。应急终止后交市环境保护局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存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手段为能及时判断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范围和影响程度,有效处置并控制事态的蔓延,市环境保护局配备有以下应急监测手段。?表2?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仪器序号类型配备仪器1土壤大容量低速离心机、磁力搅拌加热板、电子天平、旋转振动器、万用电炉、电热恒温数显水浴锅、电热鼓风干燥箱、原子吸收2水便携式水质分析仪、标准采样器、水质快速测定仪、酸度计、pH计、电导率仪、离子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生化培养箱、多功能红外分光测油仪、标准COD消解罐、压力蒸汽灭菌器、气相色谱仪3大气便携式大气检测仪、黑度计、测烟望远镜、烟色分析仪4噪声声级计、声级矫正计、噪声振动测量仪5放射辐射计、个人计量仪6其他应急车辆、GPS、手机、对讲机、相机、电脑、车载导航仪、车载冰箱、药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物资储备为能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市各县(区)环保部门均储备有如:应急工作服、口罩、胶手套、雨鞋、雨衣、电筒、创可贴、铁铲、沙袋、灭火器、隔离带等应急抢险救援物资;主要潜在污染源企业储备有针对该企业生产、使用或处置的有关危险物品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用于应急处置的物资,并定期更换以免过期使用。同时,市环境保护局针对市辖区内潜在的主要风险源,储备有相应的应急物资,如表4所示。表3?市环境保护局应急物资储备名录序号名称数量存放地点管理调用单位1声级计5部应急物资库市环境保护局2酸度计5部3车载GPS卫星定位仪5台4数码照相机3部5摄像机3部6标准采样设备2套7水质快速检测仪1套8放射性个人计量报警仪1套9辐射防护服1套10对讲机10部11录音笔2部12烟气分析仪5台13GPS定位仪1部14测烟望远镜1个15辐射计1个16方便铲2个17烟色分析仪2台18车载冰箱1台19噪声振动测量仪1台20离子计1台21多功能红外分光测油仪1台22标准COD消解器2台23湿度计2台24电导率仪1台25防毒面具10副26自给式正压呼吸器5副27应急车辆2辆市环境保护局内28活性炭吨应急物资库29围油栏100米30消油剂吨31吸油毡吨32石灰吨33碳酸氢钠吨34次氯酸钠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物资监管为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安顺市环保局针对主要风险源的潜在风险特点,在相关单位及县(区)配备有相应应急物资,并对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及时效性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发生环境污染事件时应急物资的实用性和有效性。7?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程图3?应急响应程序流程图??信息报送与处理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时限和程序(1)报告时限应急办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立即进行核实,并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和类别做出初步认定,及时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后,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必须在事件发生后1小时内,向市人民政府及省环保厅报告。(2)报告程序市人民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等级,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指令决定对广大公众采取防护行动。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相邻行政区域的,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及时通报相邻区域同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并向人民政府提出向相邻区域人民政府通报的建议。发生下列一时无法判明等级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按照重大(II级)或者特别重大(I级)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程序上报:①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影响的;②涉及居民聚居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和敏感人群的;③涉及重金属或者类金属污染的;④因环境污染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社会影响较大的;⑤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认为有必要报告的其他突发环境事件。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方式与内容(1)报告方式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是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后首次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事件发展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上报。初报为从发生事件后1小时内上报,为了保证上报的时限,尽量采用电话、传真等现代化通讯手段,必要时派人直接报告。续报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处置情况。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事件潜在或者间接危害以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处理结果在应急行动结束后的15天内报告。(2)报告内容事件发生后,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并在24小时内填写事件紧急报告,内容包括:①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排放污染物类型、数量及潜在危害程度;②造成污染事件的单位(人为因素引起时)类型、经营规模;③事件的简要经过、遇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④事件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⑤事件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并附示意图;⑥需要有关部门单位协助事件抢险和处理的有关事宜;⑦事件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指挥和协调指挥和协调机制根据需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1)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和事故所在地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各应急机构接到事故信息通报后,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的统一指挥下,按照预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2)应急状态时,应急抢险人员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专家咨询组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为急指挥领导小组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3)发生环境事件的有关部门要及时、主动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提供应急救援有关的基础资料。指挥协调主要内容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2)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现场应急救援的应急指挥工作;(3)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4)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5)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6)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7)及时向市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应急监测应急监测工作的具体方案根据事件发生的地点、事件等级、当时的天气状况以及周边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等情况进行确定。监测组织由市环境监测站负责建立各行业、企业的应急监测系统,组成全市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网络,并可在紧要时刻进行应急监测。建立和完善监测联动协调制度,整合监测资源,调动全市的应急监测力量共同参与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监测工作。监测布点原则依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的相关规定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现场进行布点监测。(1)大气污染监测布点原则根据气象特征、保护目标、地形特征等进行大气监测布点。对大气的监测以事故地点为中心,在下风向按一定间隔的扇形或圆形布点,并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高度采样,同时在事故点的上风向适当位置布设对照点;在可能受污染影响的居民住宅区或人群活动区等敏感点设置采样点,采样过程中注意风向变化,及时调整采样点位置监测因子:颗粒物、有毒有害气体,突发环境事件特殊污染物。监测时间及频率:事故发生后应连续取样,直到恢复正常;取值时间、采样频率、监测分析方法按规范执行,并根据事故发生情况及时开展监测。(2)水污染监测布点原则根据事故发生点地表水流向及该地区水域特征进行水质监测布点。对江河的监测,按规范要求在事故发生地及其下游布点,同时在事故发生地上游一定距离布设对照断面(点);如江河水流的流速很小或基本静止,可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水层采样;在事故影响区域内饮用水取水口和农灌区取水口处设置采样断面(点)。监测因子:悬浮物、N、P、COD、pH及事故排放的特殊污染物。监测时间及频率:事故发生后连续取样,监测水质变化情况,直到恢复正常。监测方法为迅速查明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的种类(或名称)、污染程度和范围以及污染发展趋势,在已有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场快速监测方法和实验室现有的分析方法进行鉴别、确认。(1)为快速测定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可采用如下快速监测方法:①检测试纸、快速检测管和便携式监测仪器等监测方法。②现有的空气自动监测站、水质自动监测站和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等在用的监测方法。③现行实验室分析方法。(2)从速送实验室进行确认、鉴别,实验室的选取优先采用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或行业标准。(3)当上述分析方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和仪器设备条件,选用其他适宜的方法如ISO、美国EPA、日本JIS等国外分析方法。应急监测管理制度(1)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市环境监测站及时协助事发地应急监测人员对现场进行应急监测。(2)进入突发环境事件现场的应急监测人员,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护,对事故现场不熟悉、不能确认现场安全或不按规定佩戴必需的防护设备(如防护服、防毒呼吸器等),未经现场指挥或警戒人员许可,不能进入事故现场进行采样监测。(3)监测人员随时保持通讯设备开机状态,到达各监测点后立即向监测组组长报告监测点的气味、风向、空气受到的影响基本情况,之后每半小时报告监测结果和人员安全状况。(4)市环境保护局无法完成的监测项目,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及时联系外部单位协助完成监测。(5)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的依据。信息发布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后,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向市人民政府报告事件进展情况,由市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和应急救援信息的发布工作,做到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8?应急终止应急终止的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1)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故条件已经消除;(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控制,无继发可能;(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应急终止的程序(1)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经市环境保护局批准;(2)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3)应急状态终止后,根据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应急终止后的行动(1)进行应急结果评价由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织实施,评价的基本依据:①应急过程记录;②各应急人员的总结报告;③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掌握的其他应急情况;④应急的实际效果及产生的社会影响;⑤公众的反映等。得出的主要结论应是:①事件等级;②应急总任务及部分任务完成情况;③是否符合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总要求;④采取的重要防护措施与方法是否得当;⑤出动的规模、仪器设备的使用、应急程度与速度是否与任务相适应;⑥应急处置中对利益与代价、风险、困难等关系的处理是否科学合理;⑦发布的公报及公众信息的内容是否真实,时机是否得当,对公众心理产生了何种影响;⑧成功或失败的典型事例;⑨需要得出的其他结论等。(2)指导有关部门及事件单位查找事故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3)编制应急总结报告,并于应急终止后二周内上报备案。(4)必要时继续进行环境监督与监测。(5)根据实践经验,修订应急预案,并报上级审批。(6)指导各应急工作组维护保养仪器设备,使之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9?应急保障资金保障针对市各种企业类型及危险风险源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市环保局设立应急救援专用备用金,由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统一支配。装备保障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各专职救援队伍针对可能发生的污染事件性质并根据需要,将抢险抢修、个体防护、医疗救援、联络通讯等器材配备齐全,平时专人维护,确保其始终处于完好状态,确保能有效使用。装备由市环境保护局应急后勤保障人员准备并维护。通讯保障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将建立和完善环境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环境应急处置系统和环境安全科学预警系统。配备有线电话、对讲机等必要的有线、无线通信器材,确保本预案启动时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络畅通。市环境保护局24小时报警值班电话:12369人力资源保障市环境保护局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培训一支常备不懈,熟悉环境应急知识,充分掌握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措施的预备应急队伍;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迅速参与并完成抢救、排险、消毒、监测等现场处置工作。技术保障同时建立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组建相关专家组,确保在启动预警前、事件发生后相关环境专家能迅速到位,为指挥决策提供服务。其他保障(1)交通运输保障:后勤保障单位确保应急处置车辆的落实,加强对应急处置车辆的维护和管理,保证紧急情况下车辆的优先调度,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2)医疗保障: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加强与医疗救治单位的联系并签定互救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建立医疗救治信息,保证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救治,减少人员伤亡。(3)治安保障:积极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及时疏散、撤离无关人员,加强事件现场周边的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治安,协助做好事件现场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4)社会动员保障:加强企业之间日常的沟通与协作,配合地方党委、政府,积极做好相邻区域、企业之间的联动工作。(5)紧急避难场所保障: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制定人员和财产的避难方案。协助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人员和财产的疏散、避难工作。宣传、培训与演练公众宣传教育在市区域范围内利用信息公开栏的方式加强环保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对于周边群众可以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挂图的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带来的危害和妥善处置、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性,普及发生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常识,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培训计划结合工作实际,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自我培训”等方法,组织环境应急管理人员进行环境应急管理常识培训,选派人员外出培训学习,提高环境应急管理人员队伍的科学决策水平、环境应急综合应对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努力建设政治素质好、业务技能精,熟悉和正确运用环境应急法律法规,精干、高效、文明的环境应急管理队伍。演练计划演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事件应急反应能力,检验应急反应中各环节是否快速、协调、有效运行。结合本市实际,市环境保护局每个季度组织一次环境应急人员训练;每年至少举行一次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演练。通过训练、演练,查漏洞、补措施,不断提高救援工作能力。应急能力评价为保障环境应急体系始终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并实现持续改进,对各级环境应急机构的设置情况、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建立与执行情况、队伍的建设和人员培训与考核情况、应急装备和经费管理与使用情况等,在环境应急能力评价体系中实行自上而下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机制。10?后期处置根据具体事故类型及性质,及时组织实施环境恢复计划。现场恢复事故现场保护措施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救援的同时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尽可能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指挥人员保持镇静,现场救援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果断处理,积极抢救,指导现场人员离开危险区域,维护好现场秩序,组织有序疏散,防止惊慌造成挤伤、踩伤等事故。疏散较为困难时,保持沉着冷静,不采取莽撞措施。在现场救援的同时,尽可能保护好生产设备和贵重物品,维护现场秩序,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向区应急指挥部上报事故有关材料,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室外现场保护方法:①在现场周围绕以绳索或撒白灰等做警示标记,划出一定的警戒范围,布置警戒,禁止人员进入现场,以防破坏现场物证。②对通过现场的道路,必要时临时中断交通,指挥行人或车辆绕道而行。③对现场上重要部位及现场进出口,设岗看守或者设置屏障遮挡。④依据现场的地形地貌,在适当位置划出通道,方便应急救援人员通行。⑤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如天气),对现场上易变的痕迹物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室内现场保护措施:①封锁现场的出入口和通道。重点是现场中心所在的出入口;在门口、窗口及重要通道布设专人看守,如是双向通道须全部封锁,禁止一切无关人员进入现场。②封锁现场周围地带。在现场周围划出一定的警戒范围,布置警戒,禁止人员进入现场,以防破坏现场外围的物证。③在实施封闭措施时,不随便移动室内的物品、物件。现场净化的方式、方法利用喷洒洗消液、抛洒粉状消毒剂等方式消除污染。在点状污染源事故现场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现场洗消。(1)源头洗消。在事故发生初期,对事故发生点或污染源进行洗消,将污染源严密控制在最小范围内。(2)隔离洗消。当污染蔓延时,对下游的河流、水体喷洒洗消液,当污染物流经时即可产生反应,减低甚至消除危害。(3)延伸洗消。在控制住污染源后,从事故发生地开始向下游方向对污染区逐次推进全面而彻底的洗消。对已造成污染的水域或区域,根据污染现状投加相应药品进行减污或消毒处理或可引入其他水进行中和或稀释。洗消后的二次污染的预防方案污染事故现场洗消后,防止二次污染,制定二次污染防治方案,确保无二次污染,并确认污染控制彻底。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实际情况,在消洗过程中用到的化学药品、消防用水等采用合理的设围堵设施进行统一收集后处理。善后赔偿对事故后的损失、损害进行善后处理,相关部门协商索赔事宜。善后处置主要内容有:妥善安置、救治伤残人员;组织医疗、钢材、木材、建材等物资供应部门或单位,对调用物资进行及时清理;清查短缺物资或临时征用物资,根据国家政策予以补偿;协调社会力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事故调查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除按照上级管理部门要求配合进行事故调查外,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自身亦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事故调查处理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客观、公正、准确、及时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和事故责任处理意见,做到“四不放过”。事故调查和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11?预案管理与更新随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时进行预案的修订和完善。环境应急预案每三年至少修订一次。修订预案及协作预案管理与更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环保局及时进行预案的修订:(1)市企业类型结构或所辖区域范围发生变化的;(2)相关单位和人员发生变化或者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职责调整的;(3)区域内风险源的种类和分布发生变化的;(4)环境应急预案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发生变化的;(5)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相关事业单位认为应当适时修订的其他情形。地方沟通与协作建立与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应急机构及其它市环境保护局的交流与联系,组织参与地方有关部门开展的应急演练救援活动,开展与相关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奖励与责任追究奖励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依据有关规定对处理事故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和班组给予奖励。责任追究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对玩忽职守,不负责任的有关责任人员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有关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的严重性,追究相应的责任,触犯法律的由检察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预案实施时间本预案经评审、修改并报上一级环保部门备案,经指挥长批准签发后实施。12?附则本预案中下列用语的含义:环境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又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为确保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预先制定的计划或方案。环境风险:是指突发环境事件对环境(或健康)的危险程度。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环境敏感点:参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环境敏感区”的定义。应急演练:是指为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13附件附件1安顺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通讯录附件2环境应急专家通讯录附件3格式文件?附件1安顺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通讯录成员办公室电话手机官松涛(局长)3281083刘昌顺(纪检组长)3727671刘芝伦(副局长)3281082上大勇(副局长)3727569马玉星(总工)3727595周游(副局长)3727751陈健(机关党委书记)3727920俞涛(支队长)2282030李文铭3727096杨梦涛3727952陈娟3727511勾清莉3727297段正才3727482赵耀3727732赵刚3727631周勋华2282855张春昵2282855梅晶3524344李洁3281355田路3727849刘丽3281023张忠磊3727633伍婷婷3529618附件2贵州省环境应急专家通讯录序号姓名性别工作单位出生年月职称职务手机专业领域1张志敏男环保部应急中心教授级高工巡视员环境应急管理2隋筱蝉女环保部应急中心高级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师副巡视员环境应急管理3张延林男贵州省轻纺设计院1957年10月教授级高工院长轻工4沈兴鹏男贵州省环
本文档为【安顺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林丽
人民教师
格式:doc
大小:22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1-08-03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