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举报
开通vip

突发事故应急预案青海庆华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预案编号:QHMH-YJ-YA—00实施日期:2016年1月1日编制单位:青海庆华煤化有限责任公司青海庆华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单位:青海庆华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报告编审人员: 姓名 职务 承担工作内容 签名 李全林 安全环保科安全管理员 预案编写、制图 刘卫华 生产技术科工程师 预案编写、制图 杨勇 生产技术科科长 预案编写、现场调查 佛成德 安全环保科科长 预案编写、现场调查 张世春 主管经理 预案审核 马勇 副总经理 预案批准 5...

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青海庆华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预案编号:QHMH-YJ-YA—00实施日期:2016年1月1日编制单位:青海庆华煤化有限责任公司青海庆华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单位:青海庆华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报告编审人员: 姓名 职务 承担工作内容 签名 李全林 安全环保科 安全管理 企业安全管理考核细则加油站安全管理机构环境和安全管理程序安全管理考核细则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管理 员 预案编写、制图 刘卫华 生产技术科工程师 预案编写、制图 杨勇 生产技术科科长 预案编写、现场调查 佛成德 安全环保科科长 预案编写、现场调查 张世春 主管经理 预案审核 马勇 副总经理 预案批准 51总则51.1指导思想51.2目的51.3工作原则61.4适用范围71.5编制依据及指导文件81.6名词、定义102基本情况.102.1公司简介102.2青海庆华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简介112.3生产特点及危险化学品情况112.4人员及安全设施配置情况123重大危险源123.1危险源的确定及分布133.2潜在危险评估133.3监控143.4预防事故的措施144组织机构及职责144.1组织机构154.2应急领导小组机构分工及职责214.3三级应急响应的划分224.4人员替补规定235应急管理程序245.1应急响应程序265.2报警、接警、报告和记录管理程序275.3应急中心启动程序285.4领导和相关人员赴现场确定程序285.5公司应急专家联系协调程序295.6应急救援行动程序315.7向上级应急机构报告管理程序325.8媒体沟通管理程序335.9对公司内部员工情况告知管理程序345.10对公司外部投资者、业务伙伴情况告知管理程序355.11后勤保障管理程序355.12医疗救援管理程序365.13对居民疏散和安置的求援程序375.14应急状态结束管理程序386紧急状态下的管理386.1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程序406.2火灾事故处置程序417应急救援保障管理程序417.1保障措施437.2应急规定448培训与演习448.1培训要求448.2演习要求479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发布479.1预案的修订479.2预案的发布10专项预案5310.1人身事故应急救援预案5310.2各类事故应急救援预案58青海庆华煤化公司突发事故应急预案1总则1.1指导思想为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突发事故,有序、高效地组织指挥事故抢险救灾工作,防止因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混乱延误事故应急,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防止环境污染,减少财产损失,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1.2目的本预案说明公司应急救援组织具有的资源和运作方法,以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情况,尽可能减少事故损失,保障员工和周围居民的健康和安全。1.3工作原则1.3.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要求员工在紧急状态下首先避险和自救,重要性排序为:人员、环境、财产、工作进度。1.3.2统一领导、集中指挥为保障应急工作迅速开展,应急程序启动后,公司及各部门、单位领导应立即履行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必须履行的职责。所有的应急活动必须在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协调下进行,统一号令,步调一致,有令则行,有禁则止。1.3.3快速反应、相互支援紧急状态发生后,公司各部门、单位应在最短时间内高效率的按本应急预案运作。各部门、单位不仅要完成本部门的应急任务,而且要听从指挥,以大局为重,加强联系和沟通,相互配合,提高应急的整体效能。1.3.4信息准确,客观公布紧急状态发生后,各部门、单位要快速收集信息并准确地向应急中心报告,同时对应急中心发布指令的执行情况及时准确地反馈。归口由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公司第一副总经理)按规定程序公布和应对媒体。1.3.5平战结合、有序运转保持常态下的应急意识。平时应按规定组织演习,演习应尽可能按实战要求进行,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应对突发事件时,应尽可能保持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科学、有序、有效地处理事故。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1.4适用范围1.4.1本预案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或可能造成重大伤亡、重大经济损失、重大经营影响、重大声誉及社会影响的事故及其他突发事件,具体分为三类:第一类:安全生产事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火灾与爆炸、储运设施与管线的破损(泄漏、断裂)、粗苯、煤焦油及其他有毒、危险化学品泄漏、环境污染事故、人身伤害事故(如中毒等)、构建筑物坍塌事故、机械设备事故、交通事故等。第二类:公共卫生事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重大传染病疫情、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员工健康的事件。第三类:自然灾害事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地震、洪水,以及其他对生产区、办公场所和生活区基础设施及人命安全构成威胁的自然灾害性事件。1.4.2对于上述分类中没有预料的突发事故,本预案也应起到一般的应急指导作用。1.4.3当公司控股或负实际管理责任的企业发生突发性事故时,公司应实施本预案。1.5编制依据及指导文件1.5.1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5.2法规、规章、规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焦化安全规程》(GB12710-91)1.5.3国务院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意见》《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1.5.4技术标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范》(GB16483)《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危险化学品名录》《剧毒化学品目录》1.5.5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1.6名词、定义1.6.1化学品指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无论是天然的或人造的。1.6.2危险化学品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强腐蚀特性,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1.6.3事故指人类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违背人的意愿且表现出不利于实现目的的现象。1.6.4重大事故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1.6.5危险化学品事故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1.6.6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1.6.7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到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1.6.8应急救援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1.6.9重大危险源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1.6.10危险目标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场所或设施。1.6.11预案指事先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充分考虑现有资源、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使事故发生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1.6.12分级指对同一类别事故危害程度而划分的级别。1.6.13危险因素对人造成伤亡或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1.6.14有害因素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1.6.15危险程度对人造成伤亡和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尺度。1.6.16有害程度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中毒、疾病或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尺度。1.6.17环境事件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1.6.18泄漏处理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有毒气体等污染源因事件发生泄漏时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泄漏处理要及时、得当,避免重大事件的发生。泄漏处理一般分为泄漏源控制和泄漏物处置两部分。1.6.19二次容器不渗漏的、可盛载容器破裂时泄漏的化学品的地方(设施、设备等)。二次容器通常是水泥围堰、金属或其他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的容器,应能容纳容器内化学品的全部泄漏量。2基本情况2.1青海庆华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简介青海庆华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是青海庆华矿冶煤化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乌兰煤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项目建设,于2006年1月在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成立。目前已经建成200万吨焦化、300万吨洗煤、2×15MW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发电及园区铁路专用线和行政生活设施等项目,目前正在建设15万吨焦油深加工项目,规划建设600万吨煤基多联产项目。2.2生产特点及危险化学品情况公司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侧装捣固焦炉技术,配套化产回收区。化产回收区配有冷鼓、电捕、洗脱苯、硫铵、脱硫工段,生产煤焦油、粗苯、硫铵、硫膏。2.3人员及安全设施配置情况2.3.1公司领导分工有1人专职分管安全、技术、健康、环保工作。设有安全生产技术科,安全生产技术专职管理人员12名。各部门有1名领导分管安全、健康、环保工作,并设有专(兼)职安全员1人。2.3.2公司建有消防队,配有水、泡沫、干粉灭火器材,专职消防员8人;有消防车1辆。2.3.3公司设有急救中心,专职救护人员2名;2.3.4公司为生产现场主要岗位配有防毒面具14套,具体分布见表一。2.3.5可燃气体报警探头共73个,报警探头终端在各区域控制室(值班室)显示,具体分布见表二;公司生产区共有各类灭火设施366个(套)。表一:防护器材 名称 滤毒罐型号 数量 位置 防毒面具 3号罐 4个 炼焦车间(热修休息室、调火休息室) 防毒面具 3号罐 1个 硫铵工段 防毒面具 3号罐 3个 化产车间粗苯工段 防毒面具 3号罐 3个 生化站 防毒面具 3号罐 3个 冷鼓工段表二:可燃气体报警探头 车间 位置 数量 化产车间 冷鼓工段 16 化产车间 粗苯工段 8 化产车间 硫铵工段 2 化产车间 成品库区 11 炼焦车间 地下室 1号焦炉地下室14个;2号焦炉地下室14个 机动车间 锅炉房 锅炉间6个;地下油罐间1个;油泵房1个3重大危险源3.1危险源的确定及分布根据公司生产、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品种、数量、危险性质及可能引起重大事故的特点,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参考《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范围》相关内容,确定以下9个危险场所(设备)为危险源。1号危险源化产车间粗苯贮槽3台V总=462m3Ф5500×72612号危险源炼焦车间,焦炉地下室,0.03mg/m3,介质煤气。3号危险源化产车间硫铵工段,硫酸贮槽2台V总=120m3Ф5680×53604号危险源化产车间,洗油贮槽2台V总=130m3Ф5500×49615号危险源化产车间,冷鼓工段,循环氨水槽,2×245m3,介质氨水。其中1号危险源为重大危险源;3、4、5号是危险源但不是重大危险源。3.2潜在危险评估发生危险化学物品泄漏事故和压力容器事故可能带来以下危害:3.2.1对生产区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可能危及人身安全(中毒、灼伤、窒息等)。3.2.2部分泄漏物料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产生火灾、爆炸。若发生爆炸事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2.3可能对下风向地区造成一定程度的大气污染,人或牲畜造成毒害影响,对厂区装置、设备外部防腐层及构、建筑物表面造成腐蚀。3.2.4大面积泄漏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对水、大气、土壤、植被等构成一定的影响。3.3监控3.3.1通过现场巡检和主控室监控及可燃气、危害气体、火灾监测系统,对运行的塔、罐、炉、管线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现场可燃气、危害气体泄漏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随时掌握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设备管理部门对锅炉压力容器、安全附件等按规定定期检验,确保其处于安全状态。加强可燃气、危害气体、火灾监测系统的维护和检验。3.3.2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必须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地、不间断地监控,随时掌握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参数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严禁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建立重大危险源台账,对重大危险源的检查、检修、维护、保养等做好记录,对存在问题的整改和控制状况填入台账。3.3.3生产技术科按规定向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重大危险源运行情况。3.4预防事故的措施根据重大危险源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途径,应制定预案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发生或者扩大。3.4.1公司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应予以保证公司重大危险源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3.4.2加强工艺管理,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和工艺指标控制,杜绝“三违”现象,防止操作事故的发生。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和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严密监测工艺生产中工艺参数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并调整。3.4.3搞好设备管理、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防止因设备失修而使设备管线腐蚀,产生爆炸、跑、冒、滴、漏现象造成事故。3.4.4列入公司技改项目,及时消除隐患,避免事故发生。3.4.5加强重大危险源现场安全管理,设置显著的警示标志,配备联锁报警装置,并定期组织对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3.4.6做好各种应急预案的培训教育,定期进行重大危险源事故预案演习,提高应急能力。4组织机构及职责4.1组织机构4.1.1公司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由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单位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应急中心和13个专业组。4.1.1.1应急中心设在车间办公楼四楼(中控室)(电话:6175、6213或0977-8246175、0977-8246213),调度员负责作业动态及应急响应汇报工作。公司办公室(电话:6008或0977-8246008)作为备用应急中心。4.1.1.2各专业组负责紧急状态下的各项具体工作。4.1.1.3发生重大事故时,应急领导小组即刻成为应急指挥部,领导小组成员即为应急指挥部成员,负责全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4.1.1.4公司各单位应根据各自的管理职责,成立相应的应急小组,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负责。4.1.1.5公司相关部室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担负相应的职责,其对应关系按职能部室职责分解界定。4.1.2应急领导小组组织机构SHAPE\*MERGEFORMAT4.2应急领导小组机构分工及职责4.2.1应急领导小组1)机构及分工组长:雷正荣,是事故处理的领导者,应急预案执行的决定者,直接领导专家组。副组长:马勇,分管应急抢险组副组长:徐仰新,分管医疗防疫组、消防组、保卫组、后勤保障组副组长:张世春,分管物资保障组、通讯组副组长:王军,分管监测组、宣传报道组、事故理赔协调组2)领导小组职责4.2.1.1重大事项决策;4.2.1.2对处置重大事故提供支持、协调;4.2.1.3负责向地方政府应急机构报告情况,执行上级应急机构指令;4.2.1.4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应急情况,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4.2.1.5负责公司应急救援预案的组织修订和审批;4.2.1.6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指导应急预案的实施和演习;4.2.1.7负责公司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4.2.1.8指导公司各部门、单位应急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4.2.1.9必要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发出救援请求;4.2.1.10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4.2.2应急领导小组具体工作应急领导小组是紧急状态下的协调指挥中心。应急启动后,应急指挥部设在中心调度室。公司经理雷正荣为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后勤副经理徐仰新是应急领导小组的副组长。4.2.2.1在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指挥、协调应急工作;4.2.2.2检查应急领导小组布置工作的执行情况;4.2.2.3掌握突发事故动态、收集相关信息,向领导小组提供进展情况报告;4.2.2.4负责对应急物品的日常维护保养情况进行检查;4.2.2.5检查、督促相关单位做好恢复生产及其他善后工作;4.2.2.6及时反馈应急工作情况;4.2.2.7建立值班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1)由生产副经理负责,必要时排出值班表(包括车间值班),确保事故处置期间应急指挥中心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由生产技术科、机械动力部、相关车间领导和技术人员组成。生产技术科、机械动力部、生产技术科部长、副部长轮流带班。2)值班人员应严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办事要快、效率要高,上报下传情况要准;所有往来电话、传真、报告的时间、内容都要认真详细地记入应急记录,不得涂改,严禁销毁;准确把握事故处理和应急响应动态,及时、准确向领导小组汇报。3)值班领导应在授权范围内,对事故处理的进度、质量、安全、环保实施控制。4)事故协调组必须确保在事故期间有两台车辆24小时待命,随时听从调度室调遣。4.2.3专家组1)机构成员组长:雷正荣副组长:马勇王军张世春徐仰新吕俊杰周瑶成员:杨勇佛成德王建华李知张智财马元生刘玉峰高海杰胡海东闫新民宋长周张茂林宋瑞林周怀海胡德刚吕晶张生贵李永海孟存伟谢占娟2)机构职责应急状态时,专家组应迅速对事故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对策和意见。并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及时为应急领导小组提供建议。4.2.4应急抢险组1)机构成员组长:佛成德副组长:宋瑞林宋长周杨勇张茂林成员:备煤车间20人、炼焦车间20人、化产车间20人、选煤车间20人、车队20人、安全员、环保员2)机构职责4.2.4.1负责排除险情,抢救受伤受困员工,抢救公司财产;4.2.4.2执行应急中心下达的抢修任务。4.2.5物资保障组1)机构成员组长:乔金涛副组长:王云峰成员:机械动力科成员2)机构职责4.2.5.1执行应急领导小组的应急决策;4.2.5.2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的储备、采购、配送程序,加强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应急状态时,确保应急物资的及时采购与发放;4.2.5.3针对突发事故提出物资保障方案;4.2.5.4首次会议后1小时内列明应急所需的必要物资,并随应急工作的进展保障物资供应。4.2.6通讯组1)机构成员组长:闫新民副组长:李开新成员:机动车间弱电系统人员2)机构职责4.2.6.1调动各种通讯手段,确保应急期间内外通讯畅通;4.2.6.2组织抢修队伍,及时抢修与维护通讯系统。4.2.7消防组1)机构成员组长:李生连成员:消防队成员2)机构职责4.2.7.1按照应急中心指令组织力量实施消防救援工作和抢救受伤受困员工;4.2.7.2判断事故发生后火灾的潜在危险,协助各部门、单位及时排除各种火灾隐患。4.2.8医疗防疫组1)机构成员组长:蒋忠胜成员:医务室2人2)机构职责4.2.8.1组织建立卫生防疫救援队伍,做好医疗救护的准备;4.2.8.2迅速派出医疗救援队伍,抢救伤病人员,并及时救护与转送;4.2.8.3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4.2.9治安保卫组1)机构成员负责人:李生连成员:保卫科成员2)机构职责4.2.9.1制定、发布治安保卫方案,维护应急运作,加强重点部位的保卫;4.2.9.2指挥治安管理队伍;4.2.9.3必要时对事故区域进行封闭,实施交通管制。4.2.10监测组1)机构成员组长:王建华成员:质检科成员2)机构职责负责事故影响区域的大气、水质监测,及时通报监测情况。4.2.11事故理赔协调组1)机构成员组长:祁增芳成员:人力资源科成员2)机构职责4.2.11.1调查设备、设施损害情况,统计灾害损失,进行灾害评估;4.2.11.2对于保险范围内事件在24小时内向保险公司递交出险通知书;4.2.11.3负责理赔事务。4.2.12宣传报道组1)机构成员组长:吕俊杰成员:办公室成员2)机构职责4.2.12.1负责应急事件信息的统一发布,协助公司行政副总经理应对媒体;4.2.12.2组织应急过程中的宣传工作,负责对应急过程中先进事迹、人物的宣传报导。4.2.13后勤保障组1)组长:周怀海成员:园林科、接待餐饮科、物业科成员2)职责:负责应急时的后勤保障。4.2.14员工安置组1)组长:蒋忠胜2)职责:负责应急过程中的员工安置工作。4.2.15各所属部门、单位应急职责4.2.15.1组织编制、修订本部门、单位应急预案,确定应对各种突发事故的程序;4.2.15.2当邻近或相关的生产装置发生重大事故时,本单位应首先确保本辖区的安全处于受控状态,同时在应急中心的指挥下,调动资源支援;4.2.15.3落实和调动可以调动的应急资源;4.2.15.4向公司报告突发事故的动态,按实际情况向公司提出支援请求;4.2.15.5执行应急领导小组的决策;4.2.15.6协助其他作业单位处理突发事故;4.2.15.7组织本单位应急演习和培训;4.2.15.8应急结束后组织恢复工作和总结评估。4.2.16各作业班组现场应急职责各作业班组是面对突发事故的一线组织,大多数事故可以通过各作业班组的努力,达到有效控制事态扩大的目的。其职责是:4.2.16.1组织事故现场初期应急抢险救助;4.2.16.2及时向上级报告突发事故状况;4.2.16.3执行上级应急指令;4.2.16.4保障现场救生、气防、消防等应急器材、设施完好。4.3三级应急响应的划分针对突发事故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影响范围和发展态势,公司系统内部响应级别划分为三级:即重大(Ⅰ)、较大(Ⅱ)和一般(Ⅲ)。Ⅰ级响应级别对应一级危险源发生的火灾、爆炸、泄漏事故。启动应急系统。Ⅱ级响应级别对应二级危险源发生的泄漏、火灾事故。启动应急系统。Ⅲ级应急对应三级危险源发生的泄漏事故。不起动应急系统,由当班班长控制现场,报告生产部及时处理。4.4人员替补规定公司总经理离岗时,由公司副总经理履行应急领导小组组长职责;公司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同时离岗时,由被授权的其他副总经理履行应急小组组长职责;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离岗时,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履行其职责;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离岗时,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履行其职责;一般情况下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和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不能同时离岗;部门、单位正职离岗时,由被授权的副职履行其职责;其他人员离岗时,由被委托授权人履行其职责4.5应急领导小组成员通讯录应急通讯录 序号 姓名 职位 办公室号码 手机号码 1 雷正荣 组长 8246222 18997088988 2 马勇 副组长 8246012 18009775000 3 徐仰新 副组长 8246152 18009775222 4 王军 副组长 8246028 15009771000 5 张世春 副组长 8246189 18919581112 6 佛成德 应急抢险组组长 8246024 18009775050 7 杨勇 应急抢险组副组长 8246112 18009775072 8 杨德仿 应急抢险组副组长 8246009 18935561000 9 宋长周 应急抢险组副组长 8246162 18919581331 10 李知 应急抢险组副组长 8246164 18919581660 11 张茂林 应急抢险组副组长 8246140 18919581120 12 乔金涛 物资保障组组长 8246007 18009775168 13 宋瑞林 应急抢险组副组长 8246020 18919581113 14 闫新民 通讯组组长 8246066 18919581222 15 李开新 通讯组副组长 8246066 18919585334 16 李生连 消防保卫组组长 8246161 18919581497 17 王建华 应急监测组组长 8246318 18009775053 18 祁增芳 事故理赔协调组组长 8246127 18919581057 19 吕俊杰 宣传报道组组长 8246001 18919581688 20 周怀海 后勤保障组组长 8246270 18919581966 21 蒋忠胜 医疗防疫组组长 8246149 18919585000 22 吕晶 应急抢险组成员 8246029 18919585225 23 李全林 应急抢险组成员 8246160 18919581291 24 王立 应急抢险组成员 8246171 18009771531 25 刘卫华 应急抢险组成员 8246112 189355618635应急管理程序5.1应急响应程序5.1.1应急响应的过程分为:报警、接警、判断响应级别、应急启动、控制及救援行动、判断事态是否扩大、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图5.1)。公司应对上述应急响应过程的每一项活动制定相应的程序,以便于在应急响应时,具体负责人按照事先制定的程序执行。5.1.2遇突发事故,现场人员按规定迅速准确报告信息,值班调度判断事故性质严重程度,确定是否启动应急系统。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中心,按本预案4.3规定执行。5.1.3确定启动Ⅰ级应急响应时,应急领导小组立即进入应急中心履行职责。5.1.4当事态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向上级应急指挥机构中心请求扩大应急响应。5.1.5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时,督促所属部门、单位解除警戒、清理现场、处理善后和取证等工作。5.1.6应急领导小组宣布Ⅰ级应急响应结束,按规定组织事故原因分析、评估应急响应情况。5.1.7Ⅰ级应急响应的主要程序如下:报警、接警、报告和记录管理程序;公司应急中心启动程序;领导和相关人员赴现场的确定程序,应急专家联系协调程序,应急控制行动程序,紧急撤离程序,向主管部门初步报告管理程序,媒体信息沟通管理程序,对公司员工情况告知管理程序,对公司外部投资者、业务伙伴情况告知管理程序;应急响应后勤保障管理程序;医疗救援管理程序;对居民疏散和安置的求援程序;应急状态结束的管理程序。应急响应过程基本流程和主要步骤图5.1应急响应过程流程图5.2报警、接警、报告和记录管理程序5.2.1目的本程序明确突发事故的报警、接警、报告、事件澄清、联络手段以及主要应急活动记录的要求,规范突发事故上报及收集事故信息的基本要求。5.2.2基本要求5.2.2.1各所属部门、单位将突发事故的主要情况报告公司调度室(火灾应首先拨打119报警),并根据需要提供进一步的情况及资料。5.2.2.2启动应急程序后,调度室立即向装置区内的各岗位发出警报,同时向生产技术科、机械动力部、分管副经理、经理报告。5.2.3事故报告和记录应包括的内容提要1)事故类别;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3)事故发生的初步原因;4)事故概况和处理情况;5)现场人员状况、人员伤亡及撤离情况(人数、程度、所属单位);6)事故对周边自然环境影响情况,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及其发展趋势;7)事故对周边居民影响情况,是否波及居民或造成居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和影响;8)请求公司协调、支持的事项;9)报告人的单位、姓名、职务和联系电话。5.2.4应急记录及保存应急中心值班人员应建立应急工作记录本,对整个应急行动过程进行记录。应急结束后,应急记录应经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签字确认,由调度室保存。5.3应急中心启动程序5.3.1目的本程序规定了公司应急中心在突发事故时的启动和响应过程。5.3.2公司应急中心启动步骤5.3.2.1各所属部门、单位发生突发事故时,应按照各自制定的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进一步恶化,同时向公司调度室报告。5.3.2.2当事态发展超出部门、单位控制能力时,应立即向公司调度室提出应急救援请求。5.3.2.3调度室调度员应立即向生产技术科部长汇报,生产技术科部长对事故作出初步的危险性评估后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汇报,组长决定是否进入Ⅰ级应急状态,是否启动应急程序。5.3.3Ⅰ级应急响应步骤5.3.3.1进入应急状态后,由调度室根据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的指示,通知相关人员立即赶到应急中心。5.3.3.2首次会议首次会议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召开。首次会议的参加人员由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确定。会议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命名此次应急活动;通报事故情况;确定是否派人员赴现场;制定消除事故或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的措施,明确工作任务;初步判断所需资源;确定下次应急会议时间。5.3.3.3应急期间会议应急期间会议根据事故处理进展情况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召开。5.3.3.4应急期间专题会议根据事故处理的需要,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决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处理专项问题,主持人和参加人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指定。5.3.3.5必要时,生产技术科部长负责安排值班事宜,确保事故处置期间应急中心值班。5.4领导和相关人员赴现场确定程序5.4.1目的本程序明确派出公司相关领导和专业人员赴现场的条件和工作内容。5.4.2条件Ⅰ级应急启动后,凡派人赴现场须经应急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同意。一般情况下,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和常务副组长不宜同时赴现场,上述人员赴现场前应指定替代人履行其职责。5.4.3工作内容5.4.3.1赶赴现场的人员要及时准确地了解事故的性质、状态,及时准确地向应急中心报告,并提出处置建议。5.4.3.2赶赴现场人员应按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处置事故。5.5公司应急专家联系协调程序5.5.1目的本程序明确突发事故发生后有关专家的联络协调要求。5.5.2基本要求应急中心应迅速调动系统内部专家,必要时联系获得外部专家的援助。5.5.3专家准备安全生产技术科应根据生产、作业技术特点,建立并维护内部专家库。内部专家应主要从公司在岗员工中选择,部分人员可以选择退休和内退员工。内部专家应不定期组织专家进行交流、学习、研讨。5.5.4专家调用5.5.4.1内部专家由应急领导小组统一调用;5.5.4.2外部专家由应急领导小组通过上级应急系统协调支援。5.5.5专家工作条件保障公司各部门、单位应积极向专家提供信息,并保证其顺利开展工作。5.6应急救援行动程序5.6.1应急救援5.6.1.1应急救援程序启动后,操作人员在本单位当班班长的指挥下,按照安全技术规程、操作规程和事故处理预案开展抢险和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现场抢险时2~3人一组,注意相互监护。抢救原则是救人第一,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事故单元有效地隔离起来。5.6.1.2消防、气防人员、医护人员和抢险人员接警后,应立即按指令配带好个人防护用品后,在现场的操作人员的配合和帮助下进入现场,实施救援。5.6.1.3进入Ⅰ级应急响应后,应急中心应根据事故情况决定封锁事故区域。治安保卫组人员配带好个人防护用具立即赶到事故现场设立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保证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5.6.1.4领导小组根据事故发展状态,必要时指定专人向地方政府报告并寻求救援。5.6.2应急撤离5.6.2.1应急撤离命令的下达1)发生重大火灾、爆炸和危险化学品泄漏时,现场操作人员和有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应按疏散路线迅速撤离,并到集合点集合;主控操作人员的撤离由调度室下令。2)若现场事态无法控制时,现场抢险人员由现场职务最高的指挥人员下达撤离命令。3)承包商、供应商、服务商、客户、外协、参观学习人员的撤离,由辖区单位、引领人员和承包商、供应商、服务商、客户、外协、参观学习人员负责人负责通知和带领撤离,其它人员的撤离由应急中心负责下达指令。5.6.2.2岗位人员撤离前,应根据指示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程关停设施和设备。5.6.2.3人员疏散撤离时,应根据风刮的方向(用肉眼判断),迅速逆风或侧逆风撤离。为防止有毒气体的侵害,要迅速启用防护器材,没有条件的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或屏住呼吸,以最快速度撤到毒气源的上风头。5.6.2.4撤离后各部门、单位领导应在集合点清点人数(包括承包商、供应商、服务商、客户、外协、参观学习人员),并将清点结果报应急中心。5.6.2.5可能威胁到友邻单位和居民安全时,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向上级应急中心报告。5.6.3警戒与治安5.6.3.1警戒与治安令由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发出,治安保卫组负责执行。5.6.3.2为保障现场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道路畅通,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具体职责包括:1)实施交通管制:对危害区外围的交通路口实施定向、定时封锁,严格控制进入现场的人员,避免出现意外的人员伤亡或引起现场的混乱。2)指引危害区域内人员的撤离,保障车辆的顺利通行;指引不熟悉地形和道路情况的应急车辆进入现场,及时疏通交通堵塞。3)维护撤离区和人员安置区的治安工作,保卫撤离区内重要目标的安全。5.6.4人群安置5.6.4.1人群安置令由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发出,员工安置组和后勤支持保障组负责执行。5.6.4.2为妥善照顾已疏散人群,应为已疏散人群提供安全的临时安置场所。1)对需要安置的人群进行数量估测;2)明确可用的临时安置场所;3)对临时安置的人群应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4)对临时安置场所的治安、医疗、防疫做出安排;5)保证每个临时安置场所有清晰可识别的标志和符号。5.7向上级应急机构报告管理程序5.7.1目的确保公司依法报告突发事故,及时获得上级应急机构和主管部门的支持。5.7.2报告的途径5.7.2.1当发生重大爆炸、火灾事故时,向乌兰县安全生产委员会报告。当上述事故是由特种设备引起的,同时报德令哈质量监督局。5.7.2.2当大量有害气体泄漏时向乌兰县、德令哈、西宁医院急救援中心报告。5.7.2.3当发生严重环境污染事故时,向乌兰县环保局、德令哈环保局两级应急救援中心报告。5.7.2.4当发生放射性事故时,向乌兰县环保局和公安局报告。5.7.2.5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向乌兰县防疫站报告。5.7.2.6在公共场所举办重大活动时,按规定向乌兰县公安局报批。5.7.3报告的方式及内容5.7.3.1初报。事故发生24小时内电话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2)事故概况和处理情况;3)人员伤亡及撤离情况(人数、程度、所属单位);4)对现场周边居民造成影响的初步情况;5)现场自然气象;6)请求政府部门协调、支援的事项;7)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5.7.3.2阶段报告。事故处理过程中按上级部门要求随时上报,可采用网络或书面方式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事故的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5.7.3.3总结报告。应急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书面报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结果。5.7.4报告的基本要求5.7.4.1真实、简洁、按时;5.7.4.2应得到授权和审核;5.7.4.3保留初步报告的文稿;5.7.4.4按照政府部门的要求,及时补充适当的事件情况。5.8媒体沟通管理程序5.8.1目的本程序明确媒体沟通(媒体关系管理、新闻发布渠道、新闻材料准备、信息收集与跟踪等)以及信息发布的授权程序和审定发布规定。当公司控股或负实际管理责任的企业发生突发性事故时,应参照本程序对外进行信息沟通。与媒体沟通时,应为公众舆论建立正确的信息渠道,适时发布背景材料,提供可以降低潜在危机和可以巩固公司形象的话题。5.8.2信息发布的准备工作当突发事故需要与媒体沟通时,宣传报道组应制定具体的信息发布方案,内容包括:5.8.2.1参加发布会的主要媒体名单;5.8.2.2确定 发言稿 退伍军人八一发言稿高一年级家长会发言稿初中数学经验交流发言稿二年级开学家长会发言稿二年级家长会数学发言稿 的基本内容和信息流的节奏控制;5.8.2.3确定第一次发出信息的时间和场所;5.8.2.4确定此次应急事故对媒体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5.8.3新闻稿的草拟和送审5.8.3.1宣传报道组应在首次会议后一小时内完成新闻稿并报审;5.8.3.2新闻稿的内容应与向政府报送的报告内容保持一致。5.8.4发言稿的审定及发言人的授权5.8.4.1所有对媒体发布的信息都应经过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或授权人员审定;5.8.4.2为提高效率并保持公司行为的一致性,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授权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向媒体发布信息;5.8.5信息收集与跟踪应急处理过程宣传报道组应不断地收集整理信息数据,掌握最新事态进展。5.9对公司内部员工情况告知管理程序5.9.1目的本程序明确危机发生时对公司员工的宣传引导要求,使员工了解事故真相,稳定情绪,统一明确宣传口径,避免传播信息的偏差,齐心协力共度危机。5.9.2基本要求为提高效率并保持公司行为的一致性,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授权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对公司内部员工情况告知。对内发布的所有宣传信息需经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或受权人员审定。5.9.3宣传引导途径5.9.3.1宣传引导主要通过公司内部网站、广播站、宣传栏、平面媒介发布或召开会议发布;5.9.3.2各部门、单位应配合做好内部员工的宣传引导工作,收集员工对事故的反应、意见及建议,及时反馈。5.9.4对内宣传要求5.9.4.1宣传材料由宣传报道组采编;5.9.4.2宣传材料应在对外新闻稿的基础上编写,以保持内外宣传口径的一致;5.9.4.3宣传材料的采编应迅速,原则上应在对外新闻稿审定后的两小时内完成起草及报审,并视事故态势分批编写,以保证员工适时获悉事故发生、发展情况,企业采取的措施及对员工的要求等信息,避免猜疑和不实信息的传播;5.9.4.4员工应以从内部宣传材料或沟通渠道获得的与事故相关的信息为准。5.10对公司外部投资者、业务伙伴情况告知管理程序5.10.1目的本程序明确危机发生时对公司外部投资者、业务伙伴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使其了解事故真相,同时处理好相关的法律和商务关系。5.10.2基本要求公司应根据对外部投资者和业务伙伴关于公司信息披露的承诺和规范的市场行为要求,在化学公司的指导下向外部投资者和业务伙伴提供公司应急处理事故的情况。5.10.3发布信息5.10.3.1应急事件发生后,应经化学公司有关部门同意将应急事件情况告知外部投资者和业务伙伴,告知内容应与对外发布的信息一致。5.10.3.2向外部投资者和业务伙伴提供的信息材料由宣传报道组负责编写,报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或受权人员审定。5.10.4与外部投资者、业务伙伴关系处理因应急事故可能导致法律纠纷的,由法律事务组负责协调处理。5.11后勤保障管理程序5.11.1目的本程序是明确公司应急响应过程中后勤保障的主要内容,保证应急响应的顺利进行。5.11.2基本要求在公司应急启动后,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期间的后勤保障工作,保证应急援救工作的顺利进行。5.11.3交通食宿要求5.11.3.1至少为应急中心提供两台值班车24小时值班;5.11.3.2做好公司应急人员的饮食保障;5.11.3.3为应急人员提供住宿。5.12医疗救援管理程序5.12.1目的本程序是明确公司应急响应过程中医疗救援的主要内容,保证对伤者的顺利救护。5.12.2基本要求5.12.2.1医疗救援工作由消防组和医疗防疫组负责,接警后按指令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开展救援工作;5.12.2.2搜寻与营救人员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成对作业,在行动过程中随时保持通信联络。5.12.3临时区临时区是应急救援临时医疗救助的区域,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前移。应该有充足的车位,用于接收伤员、实施急救和伤员转移。5.12.4救护要求5.12.4.1多人中毒在疏散其他未中毒者的同时,消防组和医疗防疫组按指令抢救中毒者脱离毒区,轻度中毒者迅速转入急救中心(生产区)或诊所(生活区)留观,重度中毒者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脱离危险后迅速转入相关医院治疗。公司力量不足时,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向政府部门求援,联络乌兰县、德令哈、西宁相关医院接收,组织车辆将中毒患者转送接收医院。转送医院应优选以下医院:乌兰县人民医院、德令哈人民医院、西宁人民医院。5.12.4.2灼伤、烫伤接警后消防组、医疗防疫组应按指令立即赶赴现场,对燃烧、爆炸现场的伤员进行抢救,现场处置后及时转送医院。转送医院应优选以下医院:乌兰县人民医院、德令哈人民医院、西宁人民医院。5.13对居民疏散和安置的求援程序5.13.1目的本程序明确突发事故发生时,做好对居民疏散和安置的求援工作。5.13.2基本要求当突发事故发生后,危及到友邻单位人员和周边居民时,公司应急中心应首先告知友邻单位和居民疏散;当疏散和安置工作超出公司能力时,公司应及时向地方政府、部队提出支援请求,做好安置工作。5.13.3安置的原则5.13.3.1寻求地方政府、部队支援必须是确实遇到超出公司能力的状况;5.13.3.2公司应告知地方政府和部队在介入前的安全注意事项;5.13.3.3当地方政府、部队协助疏散和安置居民有困难时,公司应提供方便。5.14应急状态结束管理程序5.14.1目的本程序明确了应急状态的结束条件、步骤及后续恢复要求。5.14.2结束命令的发布当突发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后,灾害性冲击已消除,社会负面影响消减,进入恢复阶段时,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宣布公司Ⅰ级应急结束。5.14.3对恢复阶段的要求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危机恢复,确保受伤人员得到妥善安置、死者家属得到抚恤、环境污染得到消除、生产经营得到恢复、公司形象得到重塑。5.14.4恢复阶段的主要工作5.14.4.1公司应对事态发展进行监控,并对整个事态进行评估;5.14.4.2进行危机后的重建;5.14.4.3安排受害人员和家属;5.14.5评估和总结要求应急状态结束后7天内,事发单位应将突发事故处理评估按级上报。Ⅲ级应急报本车间,Ⅱ级应急报生产技术科,Ⅰ级应急报分管生产的副经理。6紧急状态下的管理6.1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程序6.1.1概述化产车间生产的粗苯储存在粗苯贮槽,储量为3×154m3,粗苯泄漏会引起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化产车间硫铵工段生产硫铵的原料硫酸储存在硫酸贮槽,储量为2×130m3,硫酸泄漏,会引起火灾事故。6.1.2潜在的危险性评估粗苯工段的苯属Ⅰ级危害毒物,是一种有毒液体,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遇热、遇明火也会燃烧、爆炸。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吸入较高浓度蒸气后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症者有躁动、抽搐或昏迷,并伴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可出现眼结膜和咽部充血。直接吸入液体后可出现肺炎、肺水肿、肺出血及麻醉症状。车间空气中苯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6mg/m3。硫铵工段硫酸属Ⅲ级危害物,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高浓度引起喉痉挛和声门水肿而死亡。慢性影响有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和肝硬化。车间空气中硫酸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1mg/m3。6.1.3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处置程序6.1.3.1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理原则A)在采取任何控制措施时应本着人不受伤害的原则。在没有正确配戴防护用品的情况下,任何人不得进行危险化学品泄漏的紧急处理;所有人员应知道放置处理危险化学品泄漏应配戴的防护用品,泄漏预防设备及泄漏控制设备的储存位置。B)泄漏的紧急处理还应遵循以下的原则:——停止泄漏——围堵泄漏——清除泄漏6.1.3.2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理流程危险化学品泄漏按如下流程处理A)远离:发现泄漏危险化学品首先不要靠近,避免化学伤害。B)辨别危险化学品:设法辨识泄漏危险化学品的名称、种类和危害性,掌握物料安全数据资料。C)由事故发生地的岗位员工启动报警,寻求救援。D)停止泄漏,隔离污染区并警示:穿戴正确的防护用品,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停止泄漏。用路障、警戒线或其他将泄漏区域隔离,避免其他人员误入其中。E)找寻受伤者。F)确定危害:观察泄漏范围,判断对厂区和周边地区造成的影响。G)制订行动计划,控制泄漏:区域主管对大量泄漏事故负责制定行动计划,经应急中心批准后,对泄漏进行控制,减少对人员、环境和周边地区的影响。H)取得相应泄漏处理设备和材料I)围堵外泄物:利用合适的吸收材料筑起一道屏障阻止外泄。J)清除外泄物:将外泄物尽可能完全地收集在收集容器中,进行再利用或送焚烧单位处理,污染的工具,个人防护用具,冲洗地面的废水等都应该根据公司的规定及危险化学品的特性进行安全正确的处理。6.1.3.3危险化学品泄漏的控制危险化学品泄漏时应尽全力减小泄漏的危害和影响,直到泄漏完全被控制。A)如果泄漏会产生挥发性气体和物料是水溶性的(如氨),水雾可以极大程度的降低蒸汽的浓度。如果泄漏物是液体,应首先关闭排放系统各级阀门,阻止物料的泄漏。泄漏得到控制后,即可通过清理、吸收、中和、挖掘,使用吸收剂,桶装等措施恢复泄漏现场。B)对于挥发性的液体,应使用泡沫灭火剂。C)对于大量粉尘的泄漏,水雾和水帘能提供有效的保护屏障。D)对于任何形式的泄漏,任何能够正确保护人员,终止泄漏的措施均应被采纳。E)及时的沟通,清晰理解各自的职责以及正确的响应措施都是安全有效控制的关键。F)清理泄漏物对于有毒危险化学品的泄漏,所有泄漏的物料,污染的工具,个人防护用具,冲洗地面的废水等都应该根据公司的规定及危险化学品的特性进行安全正确的处理,废弃物的分类及处理方式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6.2火灾事故处置程序化产回收、罐区等生产过程的危险性较大,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应立即进入应急管理程序。遇突发火灾事故,现场人员迅速准确班长报告(特殊情况可直接向值班调度报告),班长向值班调报告,值班调度判断事故性质严重程度,确定是否启动应急系统。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中心,按本预案4.3规定执行。确定启动Ⅰ级应急响应时,应急领导小组立即进入应急中心履行职责。当事态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向上级应急指挥机构中心请求扩大应急响应。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时,督促所属部门、单位解除警戒、清理现场、处理善后和取证等工作。应急领导小组宣布Ⅰ级应急响应结束,按规定组织事故原因分析、评估应急响应情况。Ⅰ级应急响应的主要程序如下:报警(由当班员工执行)、接警(由生产调度、生产技术科执行)、报告和记录管理程序;公司应急中心启动程序;领导和相关人员赴现场的确定程序,应急专家联系协调程序,应急控制行动程序,紧急撤离程序,向主管部门初步报告管理程序,媒体信息沟通管理程序,对公司员工情况告知管理程序,对公司外部投资者、业务伙伴情况告知管理程序;应急响应后勤保障管理程序;医疗救援管理程序;对居民疏散和安置的求援程序;应急状态结束的管理程序。7应急救援保障管理程序7.1保障措施7.1.1救援队伍救援队伍是公司重大事故应急抢险、救援的骨干力量,担负着公司各类重大事故应急处理任务。健康安全质量环保部应组织组建救援队伍,随时准备处理突发事件。7.1.2应急救援所需的设备和器材生产技术科应确定抢险、救援、气防、急救、消防和通讯等器材和设备的配备,每件设备必须有专人进行维护、检查和保管,确保各种器材和设备始终处于完好备用状态。7.1.2.1通讯装备1)公司为应急救援指挥部和各专业救援队伍配备通讯联络对讲机部,分配如下: 配备单位 数量 配备单位 数量 应急中心 3 通讯组 2 治安保卫组 4 消防组 22)应急通讯联络用对讲机由通讯组负责维护、保养,必须保障对讲机24小时处于可用状态。3)公司为中层副职以上领导干部配备的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4)公司办确保调度室、应急中心、备用应急中心电话完好畅通。7.1.2.2物资装备1)公司为消防队配备必要的气体防护器材,日常维护由消防队负责,确保24小时处于可用状态。2)按照消防责任制规定,各部门、单位维护、保管好各自范围内的消防器材,确保在事故状态下能够立即启用。3)在Ⅰ级应急状态下确保救护车24小时在厂区值班,车内配备必要的应急医疗器材和药品,厂区急诊室保证24小时至少有1名医生值班。职工医院要制定受伤、中毒人员的抢救方案细则。4)主要物资装备清单见表7.1.4。7.1.3技术保障公司设立化工、设备、环保、电力、医疗等专家组,并和自治区应急救援专家库建立信息系
本文档为【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大熊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6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9-04-29
浏览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