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汉大学校史资料

武汉大学校史资料

举报
开通vip

武汉大学校史资料 宣传武大校史 弘扬珞珈精神 1 武汉大学校史研究会简介 武汉大学校史研究会,成立于 2004 年 4 月,是一个以学习、研 究、传播和普及武大校史校情知识及学校优良文化传统为目的和宗旨 的学习型组织。虽然社团自身的历史比较短暂,但校史研究会仍力图 立足于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我煌煌武大百余年的深厚历史为 主要关注对象,全面学习和研究武大校史、校...

武汉大学校史资料
宣传武大校史 弘扬珞珈精神 1 武汉大学校史研究会简介 武汉大学校史研究会,成立于 2004 年 4 月,是一个以学习、研 究、传播和普及武大校史校情知识及学校优良文化传统为目的和宗旨 的学习型组织。虽然社团自身的历史比较短暂,但校史研究会仍力图 立足于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我煌煌武大百余年的深厚历史为 主要关注对象,全面学习和研究武大校史、校情及校园文化等,并通 过各种渠道,不遗余力地向广大同学宣传学校的悠久历史和真实现 状,以求激发和增进同学们的爱校感情和学习热情,以更优异的成绩 来报答母校。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我们立足于历史文化,我们传播武大校史、 弘扬珞珈文化,我们研究历史,我们展望未来。 宣传武大校史 弘扬珞珈精神 2 武汉大学校史资料 (本资料为内部人员整理而得,虽不尽完善,却也费尽心神,如若有不妥之处,尽请原谅) 目 录 前言................................................................................................................................. 3 人物篇 ............................................................................................................................. 4 王世杰 ...................................................................................................................... 4 王星拱 ...................................................................................................................... 6 周鲠生 ...................................................................................................................... 6 李达.......................................................................................................................... 7 刘道玉 .................................................................................................................... 10 闻一多 .................................................................................................................... 10 建筑篇 ............................................................................................................................11 建筑历史..................................................................................................................11 建筑介绍................................................................................................................. 13 体育馆 ............................................................................................................. 14 男生寄宿舍 ...................................................................................................... 15 图书馆 ............................................................................................................. 15 学生饭厅及俱乐部............................................................................................ 16 鲲鹏广场.......................................................................................................... 16 文、法学院 ...................................................................................................... 16 理学院 ............................................................................................................. 16 标本馆 ............................................................................................................. 17 工学院(行政楼)............................................................................................ 17 半山庐 ............................................................................................................. 17 十八栋 ............................................................................................................. 18 校园植物篇 .................................................................................................................... 18 校园植物................................................................................................................. 18 武大樱花史略.......................................................................................................... 19 种植史 ............................................................................................................. 19 观赏史 ............................................................................................................. 22 事件篇 ........................................................................................................................... 24 六一惨案................................................................................................................. 24 武汉大学在乐山 ...................................................................................................... 26 武大院系调整.......................................................................................................... 27 百年校史总述................................................................................................................. 28 学校概况................................................................................................................. 28 学校简介................................................................................................................. 28 历史沿革................................................................................................................. 29 校名拾趣................................................................................................................. 30 校训释义................................................................................................................. 30 珞珈山由来 ............................................................................................................. 31 武汉大学代校歌(征求意见稿).............................................................................. 31 宣传武大校史 弘扬珞珈精神 3 前 言 她的过去, 是一支悠扬的曲子, 动人而深沉。 我遥望, 遥望她的足迹; 渐行渐远, 那是堆积的文字。 有这么一群人, 痴迷于她的背影, 执着于她的真实。 穿行在樱花树下, 诉说着自己的信仰。 ——以此献给所有的导游队员 做导游,首要的自信,一种对于历史和文化的乐观态度,通过个人的自信展现给每一个 游客。作为一个武大的导游更是如此,因为这里有着丰赡而辉煌的历史,有着深厚的人文底 蕴,还有那美轮美奂的建筑和旖旎的自然风光。 然而,这自信心的树立并不是空中建楼阁,要以真实作为根底。求真,是一种学习的过 程,这个过程当然很不容易,但我们还是要努力去接近真实。一个好的导游,首先是一个对 历史和文化真实的追求者,然后才考虑如何运用技巧的问题。 校史研究会是一个这样的社团,每个人都怀着对武大的热爱而执着于历史的真实,然后 迫切地把这种情绪推及到所有武大人身上。这是一种好事。我们不断说,要弘扬珞珈精神, 重拾历史传统,并不是说说而已,我们默默地去实践,通过对历史细节的掘索,加深对武大 的了解。唯有此,我们方能对自己进行历史和文化的定位,勇于承担历史的使命和对社会的 责任。 先让我们自己感动自己吧!自信地让游人展现一个真实的武大,用真诚去打动他们,让 他们感动于武大学子对这片土地执着的热情和关爱。 文/李海英 宣传武大校史 弘扬珞珈精神 4 人物篇 王世杰 王世杰(1891—1981),字雪艇,男,1891 年生于崇阳县 白霓桥回头岭。他是民国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法学家。王世杰 早年就读北洋大学(现为天津大学),后获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 硕士学位和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历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教育部长,外交部长,总统府秘书长等 要职,是蒋介石的高级幕僚。1981 年 4 月 21 日在台湾病逝。 王世杰自小聪慧,四岁入家塾读书,于诸生中年龄最小,学 业最优,深得业师周芷熙赞许。王世杰 12 岁时,业师力荐其父 送他至武昌念书。 在武昌,适鄂督张之洞提倡新学,在武昌城内创办现代式 高等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五所,分东、南、西、北、中五路,招收民间十四岁 左右的秀良子弟为生。王世杰应试时,因年龄小、个子矮,一 名姓骆的主考官在接收还是不接收的问题上拿不定主意,当即 报告张之洞。张之洞摸了摸王世杰的礼帽,问:“叫什么名字?住什么地方?”王世杰挺起 胸膛:“本人王世杰,家住崇阳县白霓回头岭”。 “这么小,为什么要来武昌读书?” “为人杰,为尧舜。” 张之洞一惊,批准王世杰报名考试,结果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武昌南路小学。 1929 年 2 月,南京政府急需人才,决定在原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基础上组建一所全国 一流水平的综合性大学,任命王为国立武大校长。现在武大的校址就是王世杰和李四光圈定 的。 王世杰任武大校长,不仅开明办学,治校有方,全国各地名流纷纷报名应聘其麾下。而 且章法有度,纪律严明,即使是日寇侵占我东三省,武大爱国学生赴南京请愿要求抗日时虽 言辞恳切,态度坚决,但秩序井然,纪律严明,受到了蒋介石的特别勉励和好评,并电告武 大。可以说,这是蒋介石赏识王世杰的开始。 1931 年和 1932 年间,蒋介石调集军队,对鄂、豫、皖红军发动第三、四次围剿。蒋介 石坐镇武昌、南昌指挥,每周邀请王博士为他讲学一天。蒋、王交往不久,蒋介石即为王世 杰广博的知识和精辟的时政见解所动,遂吸收王世杰为自己的咨询智囊。1931 年 5 月,指 名王出席国民大会代表。王世杰开始出入宫邸内外,为蒋介石服务。他的不少政见,被蒋介 石重视和接受,受蒋赏识,为日后王世杰在仕途上飞黄腾达打下了基础。 1933 年 4 月,王世杰出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此后,王世杰便步入他人生最辉煌的时 期。1937 年 8 月 11 日,国民党委员会决定设置国防最高会议,蒋介石任主席,汪精卫为副 主席,王世杰为该会成员之一。 王世杰曾两度出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担任首任秘书长。他数年置身于最高决策圈, 身兼数职。他以渊博的知识和内治外交方面的卓越才能,翔赞中枢,运筹帷幄,深为最高当 局所倚重。蒋介石曾赞扬他:才华出众,功劳赫赫。在蒋介石和宋美龄到埃及开罗参加美、 中、苏最高领导人会议时,出于工作和感情的需要,蒋介石指派王世杰以外交官员的身份陪 同。 王世杰一生身为国民党要员,既效忠国民党,又与共产党关系甚密。他一生所发表的所 有文章,从未使用过“共匪”字样。早在 1943 年,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发表,规定大 宣传武大校史 弘扬珞珈精神 5 小官员都要写一篇“ 读后感 读后感免费下载草房子读后感免费下载草房子读后感免费下载草房子读后感免费下载草房子读后感免费下载 ”,当时,王世杰安排一位参事代写,因文章中有不少诽谤共产 党的语句,王世杰看后,态度十分坚决地予以否定。并自己亲书“君子不念旧恶”六个字交 给了蒋介石。 王世杰一生生活俭朴,不搞特殊,不以权谋私,对家乡故土怀有深情。 听王氏亲人相告,王世杰的次女秋华在美国留学时,与一美国人相恋,准备结婚。王世 杰很为反感,当即写信,寄往美国:“国人之巨,难道就没有你一个相爱的?”女知父意, 不敢违命,便与美国人终止恋爱。至今一直独守贞操。 王世杰与武汉大学 王世杰一生涉猎政治、教育、文化、艺术和法学多种学科,历任民国的大学校长、教育 部长、宣传部长、外交部长,台湾“总统府”秘书长和“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但他留下 遗嘱,死后墓碑上只镌刻“前国立武汉大学校长王雪艇先生之墓”。 1928 年 7 月,国民政府大学院正式决定筹建国立武汉大学。 1929 年 1 月 5 日,武汉大学隆重补行开学典礼,王世杰时为国民政府首届立法委员, 代表教育部莅临祝贺。他在祝词中说,要办好武汉大学,使其能够真正履行传播知识、提高 深邃学术的使命,必须要做到四点:经费独立、完成新校舍的建筑、教授治校和选择教授并 提高其待遇。 是年 5 月,王世杰正式出任武汉大学校长。此前他在教育部,说关于武大“经深思熟虑 后,认为不办则已,要办就当办一所有崇高理想,一流水准的大学。”他认为“武汉市处九 省之中央,相当于美国的芝加哥大都市。应当办一所有六个学院——文、法、理、工、农、 医,规模宏大的大学。”“十年以后,学生数目可达万人。”上任之初,他即表示:“留校一天, 当努力尽自己的力量,决不敷衍于苟且,空占其位置。”在全校师生欢迎他的大会上,他提 出创造新武大的 5 个条件,即:“巨大的校舍”、“良好的设备”、“经费独立”、“良好教授” 和“严整纪律”。 在上述 5 个条件中,王世杰把“巨大的校舍”作为首要条件。走马上任之后,他便积极 奔走于珞珈山新校址的圈定和新校舍的建设中。 新校址圈定了,由于地方政府不积极合作,加之一些“群众”的刁难,王世杰伤透了脑 筋。兴建新校舍要修路,必须动迁一些坟墓。当时民间迷信风水,坟主们联合起来向政府请 愿,要求制止武大迁坟修路。负责武大迁坟的叶雅各教授曾留学美国,年轻气盛,认为这是 迷信,率数十名工人一夜之间将有碍修路的坟全部挖掉。坟主“愤而上诉,事情闹到中央去 了”。所幸王世杰上下求索,多方奔走,才逐渐将此事平息。孰料,兴建校舍时要迁武昌豪 绅家的坟冢。豪绅们依人仗势向教育部、湖北省政府捏词呈诉,并寄发大批恐吓信给王世杰, 更有甚者当面恐吓王世杰:“如果强迫迁坟,我们就不保证你王世杰的人身安全。”声言“王 世杰如果挖我们的祖坟,我们也要去崇阳挖他的祖坟。”面对各方压力,王世杰以惊人的胆 魄据理力争,一面不妥协、不退让,一面又多方沟通、求援,直至请行政院长谭延下训令令 饬湖北省政府,才把这豪强坟主们掀起的反迁坟事端平息。迫于无奈,王世杰被旧军阀石星 川敲诈去 5000 元。 迁坟风波平息,王世杰又为建校舍经费不足犯愁。他不得不亲赴上海找宋子文。迟到的 宋子文以一句话打发:“一个钱没有。”王世杰再度进京,求见行政院长谭延 ,好歹“才算 是解决经费上二分之一的难题”„„ 经过两年的努力,美轮美奂的武汉大学在风景如画的珞珈山旁、碧波荡漾的东湖边屹立 了起来。 1933 年,王世杰升任教育部长,武大校长由王星拱接任。他在离别讲话中说:“无论现 在或将来,无论兄弟在校或不在校,对于四五年来我们百余名教职员与数万名同学共同扶植 宣传武大校史 弘扬珞珈精神 6 与共同爱护的这个大学,必须继续努力。本校今后的一切发展,兄弟闻之固然要引以为愉快; 本校今后如果遇到有任何艰难困苦,兄弟必不视为在校同人义当独任的艰难困苦,而是离校 者与在校同人当共同背负的艰难困苦。” 武大校史中对王世杰有中肯的评价:“王世杰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期间,致力于珞珈山 新校舍的建设,制定了发展蓝图,四处筹集经费,严格遴选教授,要求师生有严明的纪律, 养成良好的学风,支持师生的抗日爱国运动,注重发展科学研究,提出大学‘总理纪念周’ 要增加学术演讲。” 武汉大学也不忘老校长王世杰,在美丽的校园内为他立了一方纪念碑。 创建武大,发展武大,王世杰殚精竭虑,励精图治。他本人认为,武大是他一生的得意 之笔。以至他在台岛临终的遗嘱中对子女说:“以后为我立碑时,去掉所有头衔,只须刻上 ‘前国立武汉大学校长王雪艇先生之墓’”。由此可见,王世杰对先前的从政生涯早以厌倦, 而对亲手创建的国立武汉大学却始终倾注着无限的深情和厚意。 王星拱 王星拱(1887--1949) 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哲学家。字抚五,安徽怀宁县高河埠王家大 屋(今高河镇凌桥村)人。早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科学技 术学院。在英国留学期间,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清进步运动, 1910 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欧洲支部。1916 年获硕士学位回国,回国 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在《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宣传科学 知识,反对宗教迷信。1925 年"科学与玄学"论战中,主张"科学万 能"。1929 年任省立安徽大学校长。后又与王世杰、李四光等一起 负责筹建国立武汉大学,任国立武汉大学化学系首任系主任。1933 年 5 月出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后因得罪战时教育部长陈立夫, 于 1945 年调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1949 年 10 月 8 日,病逝于上 海永川医院,被上海市长陈毅誉为“一代完人”。遗体后被运回, 与其妻叶玉芝的遗体合葬于故里。 王星拱主政国立武汉大学 12 年,为国立武汉大学招揽贤才、发展学术做出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星拱率校西迁四川乐山,曾拒绝国民党在校内建立区分部,并保护进步 学生,支持学生开展抗日宣传活动。1947 年中山大学不少学生在“反内战、反饥饿、反迫 害”的反蒋游行示威中被捕,他多次向广州军政当局据理力争,要求释放被捕的爱国进步学 生,遭拒绝后,王星拱愤然离校,以示抗议,并在香港公开发表反蒋、反独裁、反内战讲话。 随之,返回故乡安庆。 周鲠生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外交部顾问,著名法学家,中国第一部宪法起草的四位顾问之一。 周鲠生又名周览,湖南长沙人,1889 年 3 月 6 日出身于一个贫寒的教书先生家庭。光绪三 十二年(1906 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并加入中国同盟会。1913 年与好友杨端六等在汉 口创办《民国日报》,并任编辑,抨击军阀专横,反对袁世凯独裁,因而报馆被查封,编辑人 员被通缉。他潜往上海,改名周鲠生。得黄兴协助。同年 7 月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继续攻读, 获政治学硕士学位及金质奖章,后又去法国巴黎大学深造,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参与巴黎的 中国工人和学生阻止中国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爱国活动。 1928 年积极参与国立武汉大学的筹建。1929 年 9 月任国立武汉大学教授兼政治系和法 律系主任、法科所所长。同年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参议。1936 年 7 月任教务长。1939 年 赴美从事讲学、研究活动并任旧金山国际联盟组织中国团顾问。 宣传武大校史 弘扬珞珈精神 7 1945年夏再度回国,担任武汉大学校长(1945年7月--1949 年 8 月)、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委员、中央研究院院士、行 宪国民大会代表。担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期间,广揽贤才。抗 战胜利后克服重重困难,学校由四川乐山复员武昌珞珈山,恢 复农学院,增设医学院,使武大成为拥有文、法、理、工、农、 医的著名综合大学 。1946 年 2 月至 1947 年 1 月,周鲠生离 开乐山到珞珈山敦促修复校舍以及到南京筹款。1948 年 8 月, 武大 18 名学生被国民党特刑庭传讯,周大力支持中共地下组 织领导的营救活 动,并亲自出面营救。武汉解放前夕,坚决 抵制白崇禧将武大迁往桂林的企图,率领师生保产护校。1949 年初,何应钦赴武汉请他出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他当面谢绝。 武汉解放前夕,他团结全校师生,粉碎了自崇禧勒令迁校的阴谋, 号召全校员工团结联防、互助应变、共渡难关。 1930 年他到武汉大学任教授兼政治系主任。抗战时间,武汉大学西迁四川乐山,周鲠 生被聘为教务长。1939 年 9 月,周鲠生赴美国讲学并担任出席太平洋学会年会的中国代表 和联合国组织会议中国代表团顾问。 当时的武汉大学校长王星拱,因病向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呈请辞职。1945 年 7 月,教育部 批准并任命周鲠生接任校长。1945 年周鲠生回国,8 月 8 日到校宣誓就职。 在周鲠生担任校长期间,武汉大学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除原有的文、法、理、工 4 个学院外,又恢复了农学院,增设了医学院,使武汉大学成为一所包括 6 个学院的多学科综 合性大学。 1947 年 6 月 1 日,武汉大学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六一惨案”。国民党军警持枪杀害学生 3 人,打伤多人,还捕走了进步教授和学生。当时,周鲠生正在南京,闻讯后立即飞回武汉。 他看到惨死的学生,悲痛欲绝。悲愤地说:“我决心全力争取惨案的合理解决,被捕师生立 即释放!”由于全校师生的斗争和他的奔走呼号,迫使国民党当局撤销了武汉警备司令彭善 的职务,释放了被捕的师生,从优抚恤了死难之烈士的亲属,并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武汉临近解放时,白崇禧曾命令武汉大学迁校桂林。周鲠生当面予以拒绝。1949 年 4 月,他在学校团结应变迎解放的座谈会上公开表态:“在任何情况下,决不迁校!”周鲠生还 对学校的安全和师生的生活作了妥善安排。周鲠生在学校紧要时刻,临危不乱,态度明朗坚 定,稳定了全校人心,最后,把武汉大学完好无损地交给了人民,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 作出了贡献。这个功绩,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正如此,他受到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敬重。解放以后,他继续担任武汉大学校长,并任中 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文教委员会副主任。1950 年奉调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顾问。此后 又兼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并历任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法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1 年 4 月 20 日周鲠生北京逝世。2005 年 11 月 29 日,周鲠生塑像在武汉大学新法学 院大楼落成。 李达 1890 年 10 月生,湖南永州人。1919 年五四运动后,致力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 年夏与陈独秀等人发起成立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并主编《共产党》月刊,参加《新 青年》的编辑工作。1921 年2月起任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代书记。1921 年7月出席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 早期领导人之一。1922 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同年 11 月应毛泽东邀请到 宣传武大校史 弘扬珞珈精神 8 长沙出任湖南自修大学校长,并主编自修大学机关刊物《新时代》。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 党反动统治的险恶环境中,他坚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阵 地,成为卓有建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37 年5月在上海 出版《社会学大纲》,被毛泽东誉为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 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号召党的高级干部学习此书。建 国后,长期担任武汉大学校长和中国哲学学会会长,为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应用和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毛泽东 曾当面称赞他是理论界的鲁迅。1966 年8月在武汉逝世。 《社会学大纲》——中国第一本马列主义的教科书 早在 30 年代就有人指出:“中国研究马克思及辩证唯物论, 要以陈独秀、李大钊、李达为最早,最有贡献。至于今日,一死, 一囚;所以只有李达了。在今日介绍成绩最佳,影响最大,当然是 李氏。” 1937 年 4 月,笔耕堂书店出版了李达的重要著作《社会学大纲》。这本书是作者献给党和 党所领导的抗日军民和其他爱国志士的礼物。该书的主要内容是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同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经济学也有相当份量的论述,其中对国家公共权力、国家 机关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社会主义社会民主等问题的研究,是我党最早的行政管理学的 萌芽。李达提出的无产阶级国家必须坚持共产党的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机构的组织 形态和活动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要适应无产阶级专政任务转向经济建设的需要进行改变等观点,至今仍放射 出真理的光芒。这部 42 万字的书是当时第一次以教科书形式公开出版的一部马列主义巨著。 公开质疑“教育革命” 63 岁的李达来武汉大学主持校政,人们对这位久负盛名的马克思主义者表示欢迎。他 态度诚恳,礼贤下士,被尊称为老校长。李达 1953 年做武大校长到 1966 年去世,这一时期, 思想文化界和知识分子中正在发动一连串批判和斗争,政治运动层出不穷,教育界也风云变 幻。 大跃进时期,“左”倾思想泛滥,大兴教育革命成了当时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李达认为 哲学系的师生长时期劳动,讨论“花生地里出哲学”实在是莫名其妙。他一再催促学生返校 上课,说:“都搞劳动,大学还成其为什么大学?”但是,武汉大学的经验却被推广到各大 专院校,毛泽东视察武大时也肯定其“教育革命”的成绩。李达却开始痛苦地反思,对武大 “教育革命”由沉默、抵制到公开反对。 1961 年,李达终于找到机会发言。会议上,他指斥这一时期武大教育的失败。于是, 一些“左”派被调离武大。 但是,李达在整风运动中措辞激烈的讲话,也得罪了许多“教育革命”积极分子,埋下 了后来在“文革”中被整的祸根。 向毛主席求救 1965 年 1 月,李达当选为全国三届人大常委。中组部已通知他留京专任全国人大常委, 不再担任武汉大学校长,还给他在京找了房子将书籍、衣物搬去,但李达因急于向其助手交 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下卷《历史唯物论大纲》的编撰工作,便于 1966 年 1 月 22 日回 武大暂住。 可是,李达哪里想到,大祸就要降临。他赶回武大其实是“自投罗网”。 到了 4 月份,氛围越来越不对劲,李达担心又有政治运动来临,决定全家离汉去京,却 得不到允许。接着李达发现自己已被软禁起来。 宣传武大校史 弘扬珞珈精神 9 其时,邓拓、吴晗、廖沫沙“三家村”在北京受到批判后,武大紧跟步伐,宣布打倒李 达、朱劭天、何定华“三家村”。 李达经受来自家乡湖南零陵“贫下中农代表团”和哲学系部分师生的批斗后,心里愈加 愤怒。对生活秘书刘长森说:“我是叛徒,叛的是陈独秀的党,不是毛泽东的党!”此后便很 少说话。 据李达之妻石曼华回忆,7 月 16 日,毛泽东畅游长江,消息传遍武汉三镇。李达不由 产生一线希望。 他终于写了一封送呈毛主席的信:“主席:请救我一命!我写有坦白书,请 向武大教育革命工作队取阅为感。此致最高的敬礼!李达七月十九日。”他要石曼华送到毛 泽东住处东湖客舍。 石曼华无奈,“我不能送,我出门都有人跟着。”思考再三,李达要秘书刘长森马上送出 这封至关重要的信件,但刘长森一出门就交给武大工作队了。工作队拆开信件看完,因是写 给毛主席的信,也不敢扣押。他们商量对策,直到 7 月 29 日,工作队才将李达这封给毛泽 东的“救命信”改换信封,以机要档交邮局寄“中共中央毛主席收”。 其实,毛泽东已于 7 月 18 日晨离汉回京。就在头天晚上,当时的湖北省委在东湖召开 常委会,一举通过《关于开除混入党内的地主分子李达党籍的决定》。 直到 8 月 10 日,毛泽东才看到一张条子:“李达要求主席救他一命。” 毛泽东看到的只是一张条子,并不是李达的原信,对于李达的求救,他当即用特制的粗 红铅笔作批:“陶铸阅后,转任重同志酌处。”同日,陶铸也在这张条子上作批:“即送任重 同志”。 历史的荒诞是,这年夏天,王任重也受到部分群众组织的冲击,从此自己身系冤狱近 8 年。 后来李达的惨死说明,无论是毛泽东对李达“救命”信的批示,还是对王任重的当面指 示,都没有传达下去,武大的师生也无从知道。 据说,王任重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日,终于说到他这一生有两个人对不住:一个是李达, 一个是张体学。 请求当俘虏对待 进入 7 月中旬,酷热难当,批斗也达到高潮。每天,高音喇叭架在李达居所的上方,批 斗广播从不间断;住所外被一批一批涌来的群众包围高叫“打倒李达”,还有曾受过李达批 评的邻居老师,直接跑进书房来,指着李达的鼻子骂娘。 76 岁的李达常感“头顶发麻”,心力衰竭。胃溃疡复发,糖尿 4+,血压已升到 236/114, 但他仍被强迫参加大小批斗会,最后是在家听批斗广播。由于他已是被公开点名批斗的“敌 人”,校卫生科也停止对他的公费医疗,连糖尿病需经常服用的药也停止供应。 李达自知年事已高,现在又病处垂危,但他仍在顽强地坚持生存,不想就这样戴着一大 摞黑帽子死去。他尤其寄希望于和他有几十年友谊的毛泽东。他曾对石曼华说:如果病好, 就一起离开武汉大学,到北京见毛主席,向他告状。他最后一次向工作队请求去医院治疗, 仍未被准许。他悲愤交加,说:“印度战俘有病,也会给他治好病送回,现在就算把我当敌 人,就算是你们的一个俘虏,也应当让我治病。” 他的住院请求被拒绝后,自知不久人世。他嘱咐石曼华,如他死去,转告陶德麟(李达 学术助手)同志,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他们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下卷编出来, 上卷改好,帮他完成毛主席交付的任务。 8 月 22 日早上,李达已奄奄一息,工作队才叫刘长森等人送他去武汉医学院附属第二 医院,但不允许夫人石曼华陪同。于是,李达以“李三”的侮辱性名字(“李达”“三家村” 之意)住进普通病房。在医院三天,李达粒饭未尝,石曼华托人捎带些牛奶,也不被允许。 宣传武大校史 弘扬珞珈精神 10 8 月 24 日,李达在无一亲人陪伴的情况下含冤死去。25 日,遗体被火化。 之后,工作队抄了李达的家,将李达的书籍、手稿、衣物洗劫而去。母女二人被逐出 寓所,开始边挨批斗边拉板车的生活,石曼华劳动改造六年半。李达死后 30 年,根据中组 部的指示,骨灰才从湖北九峰山公墓移置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刘道玉 刘道玉,1933 年 11 月生,湖北枣阳人。著名教育家、化学家、社会活动家。1977 年, 出任国家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为高教战线上的拨乱反正和恢复统一高考起到了很 大的作用。1981 至 1988 年年起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是当时中国高等院校中最年轻的一位校 长。他倡导自由民主的校园文化,从教学内容到管理体制率先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学分 制、主辅修制、转学制、插班生制、导师制、贷学金制、学术假制等等,拉开了中国高等教 育改革的序幕,其改革举措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受到教育部、湖北省和武汉大学 三方保守势力的阻挠,1988 年 3 月 6 日,刘道玉被国家教委干部局负责人奉命宣布免去武汉大 学校长职务。 在教育学研究方面,他从事创造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先后出版了 《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创造教育概论——知识·智力·创造力》、《创业与人生设 计》、《创造思维方法大纲》、创造《教育新论》等 10 多部著作并在报刊上发表了 150 多篇文 章。1985 年获法国总统密特朗最高荣誉勋章,1987 年获日本东洋哲学学术研究奖章,1993 年获英国剑桥名人中心二十世纪勋章。 闻一多 闻一多与武汉大学有很深厚的渊源关系。他是湖北人,又是国立武汉大学创办时期的首 任文学院长,是著名的教授学者。可以说,武汉大学是他日后专门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 肇始地。 闻一多生于 1899 年 11 月 24 日,祖籍湖北浠水下巴河镇陈家大岭。名亦多,字友山, 号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到北京清华学校上学后,改名多。后经同学潘光旦建议加“一” 字,所以后来名为闻一多。 闻一多到武汉大学是应刘树杞邀请而来。刘树杞是湖北蒲圻人,著名化学家,时任湖北 省教育厅长。1928 年 7 月,国民政府大学院决定筹建国立武汉大学,委任他为筹备委员会 主任。8 月 26 日,又委任他为国立武汉大学代理校长。刘树杞很希望有一批知名教授学者 来武大工作,于是想到湖北同乡闻一多。他亲自到南京去请闻一多,动员他到武大服务乡梓, 并请他出任文学院院长。 闻一多到武汉大学工作的时间是 1928 年 8 月,据民国十八年度(1929 年)《国立武汉 大学一览》记载:“十八年二月(1929 年 2 月),国民政府任命王世杰氏为国立武汉大学校 长”,五月二十一日,王校长由南京来武汉大学上任。“十八年秋(1929 年秋),将原有之社 会科学、文学、理工三学院改为法、文、理、工四学院。聘皮宗石教授为法学院院长,闻一 多教授为文学院院长、王星拱教授为理学院院长、石瑛氏为工学院院长。”闻一多到校时间 注明是“十七年八月”(1928 年)。也就是说,在 1929 年 7 月国民政府大学院决定筹建国立 武汉大学时,闻一多已到武大工作。当时的校址在武昌城内东厂口(现湖北教育学院内), 他住在武昌黄土上坡三十一号锦园。闻一多参与了国立武汉大学的筹建、规划以及珞珈山新 校址的选定。就是他提出将新校址的罗家山(又名落驾山)改名为珞珈山,充分体现了他的 诗人气质和高超智慧。使“珞珈”二字充满灵气,至今仍闻名海内外。他又为武汉大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和书写了小篆体“武大”二字的校徽,使过去武大的学生以佩戴它而倍感自豪。 宣传武大校史 弘扬珞珈精神 11 建筑篇 建筑历史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是中国近代大学建筑的佳作和典范,由于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 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它与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和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一起作为首批中国大 学校园内历史建筑群现址,于 2001 年 6 月 25 日被中国国务院正式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武大早期建筑总面积在入选的三所高校建筑群中居于首位。 1928 年 8 月 6 日,国民政府大学院聘任李四光、王星拱、张难先、石瑛、叶雅各、麦 焕章为国立武汉大学新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委员长李四光是地质学家、秘书叶雅各是 林学家,对武昌郊外的地理环境比较熟悉。叶雅各认为“武昌东湖一带是最适宜的大学校址, 其天然风景不唯国内各校舍所无,即国外大学亦所罕有”。经全体委员实地考察后,1928 年 11 月确定以武昌城外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远离闹市的罗家山(又名落驾山)、狮子山一带 为新校址。依据了国外著名大学校园的理想模式,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仁者乐山,智者 乐水”的疏远相地选址理念。李四光和叶雅各推荐开尔斯(F.H.Kales)担任新校舍建筑工程 师,并赴上海邀请来开尔斯。开尔斯实地考察后,认为这一带山丘坡缓且水源充足,山石、 泉水、湖水均可利用,各项建筑依山而建可节省地基及石料,遂赞同以罗家山为校址。后闻 一多将其改名为“珞珈山”。 1929 年 3 月,由于珞珈山及其附近都是荒山田野和羊肠小径。经学校函请湖北省建设 厅,开始修筑连接街道口的专用公路,但因修路迁坟触犯了一些坟主的孝亲观念,他们便联 合起来向湖北省政府请愿,要求其出面制止。于是,省政府以武大新校舍占用民地过多为由, 要武大停止建设,另寻新校址。同月,代理校长刘树杞因事务繁忙而辞职。于是教育部任命 王世杰为武大首任校长。5 月上任伊始,他便致力于珞珈山新校址的圈定、勘测、规划以及 新校舍的建设工作。与叶雅各先生一道,率数十名民工于一夜之间将所有挡路坟墓全部挖掉, 造成了不可变更的既成事实。坟主们虽将此事闹到了中央,但也于事无补,这段宽 10 米、 全长 1.5 公里的公路最终还是按照原定路线完成,于 1930 年 2 月通车,命名为大学路。他 还特邀省府有关人员亲赴珞珈山现场考察,一致认为此地风景优美,有山有水,在此建校, 启发文化,对武汉居民特别有利。 学校用七块银元一亩水田、五块银元一亩山地的价格买下校舍用地。罗姓山主开始不 愿舍弃自己的“风水宝地”,时任省政府建设厅厅长的石瑛亲自上门说服动员。当时山上葬 有很多祖坟需要迁移,百余名坟主以新校舍破坏风水为由而阻碍新校址的圈定和校舍建设, 甚至要纠集乡民跑到王世杰老家挖其祖坟,省教育厅厅长甚至唆使人在工地闹事。王放出一 句话:“祖坟你尽可以挖,珞珈校舍一定要建。”国立武汉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曾昭安按王世 杰的示意,组织教授会向教育部力争“像珞珈山这样的好地方,应该建校,无论哪个总统、 主席也阻止不了”,结果获准。石瑛也积极支持王世杰,以“建校乃千年大计,不要迷信风 水”严厉地驳复了反对迁坟者。 1929 年 10 月,建筑设备委员会正式聘开尔斯为新校舍建筑工程师,同时通过总设计图, 此外还聘有阿伯拉罕•列文斯比尔(A.Leverspiel)和石格斯(R.Sachse)为助手。另聘开尔 斯在哈佛大学的同窗好友缪恩钊为新校舍监造工程师、工程处负责人,负责施工技术监督及 部分结构、水暖设计。在他严格认真的技术监督下,保证了这些工程的施工质量,主体结构 至今仍坚固如初。工程分别由汉协盛、袁瑞泰、永茂隆等营造厂及上海六合公司承建。1930 年 3 月新校舍工程开工。汉协盛营造厂老板沈祝三坚信“质量就是根本”,要求武大工程均 着眼于保固期百年以上,进料选优质材料,处处严格检验把关,即使在他遭到双目失明的沉 重打击后,仍坚持主张双方均派工程师及监工随时监督检查质量。施工中一旦发现问题,则 宣传武大校史 弘扬珞珈精神 12 不惜代价,返工重来。 • 一期工程(1930 年 3 月-1932 年 1 月):文学院、理学院、男生寄宿舍、学生饭厅 及俱乐部、教工第一、二住宅区、运动场、国立武汉大学牌楼等共 13 项; • 二期工程(1932 年 2 月-1937 年 7 月):图书馆、体育馆、华中水工实验所、珞珈 山水塔、实习工厂、电厂、部分生活用房、法学院、理学院(扩建)、工学院、农学院(未 竣工)等共 17 项; • 未完成工程:医学院、大礼堂、总办公厅因经费不到位未建。 1938 年 3、4 月间,武汉被日寇三面包围,武大被迫西迁至四川乐山,珞珈山校园便成 为国民政府领导全国抗战的军事指挥中枢,直至武汉沦陷。珞珈山凿有既深且大的防空洞, 高射炮阵地环列在四周。每次日机的航路都要经过珞珈山上空却从未进行过轰炸。1938 年 3 月 29 日至 4 月 1 日,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在国立武汉大学体育馆和图书馆召开(开 幕典礼在重庆举行),会上制定了著名的《抗战建国纲领》,推选蒋介石为国民党总裁(称蒋 介石为“总裁”即从这时开始)、汪精卫为副总裁,确立领袖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蒋介石、周恩来和郭沫 若都居住在武大,领导军民抗日,会见外国友人,向全世界传达中华民族的抗战决心。蒋介 石还在珞珈山设立了高级军官训练团,并亲任团长,检阅军官,不顾个人安危,在珞珈山上 亲自观看中国空军英勇抗击日寇的激烈空战。1938 年 8 月 2 日,由周恩来牵头,召集国共 两党主要领导在学生食堂成立了“第九战区总动员委员会”,负责组织武汉全民有组织有计 划的大撤退,为抗战保存了许多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寇“3 个
本文档为【武汉大学校史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6770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1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02-22
浏览量: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