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准医学药物治疗手册

精准医学药物治疗手册

举报
开通vip

精准医学药物治疗手册精准医学药物治疗手册中日友好医院精准医学中心北京妇产医院精准医学中心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药学部目录目录3心脏中心10消化科13呼吸科18肿瘤科39内分泌科41血液科46风湿免疫科50神经内科54心理科59肾内科62眼科63耳鼻喉科64骨科65器官移植67麻醉和镇痛治疗70妇产科74儿科83传染科85饮酒86男科86皮肤科87戒毒88附录1CYP2C19基因型与代谢型对应关系表89附录2CYP2D6基因型与代谢型对应关系表90附录3MTHFR677和1298酶活性表91附录4关于国人使用伊立替康个体化治疗的说明 心脏中心...

精准医学药物治疗手册
精准医学药物治疗手册中日友好医院精准医学中心北京妇产医院精准医学中心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药学部目录目录3心脏中心10消化科13呼吸科18肿瘤科39内分泌科41血液科46风湿免疫科50神经内科54心理科59肾内科62眼科63耳鼻喉科64骨科65器官移植67麻醉和镇痛治疗70妇产科74儿科83传染科85饮酒86男科86皮肤科87戒毒88附录1CYP2C19基因型与代谢型对应关系表89附录2CYP2D6基因型与代谢型对应关系表90附录3MTHFR677和1298酶活性表91附录4关于国人使用伊立替康个体化治疗的说明 心脏中心 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套餐1、支架PCI套餐:(1)全面分析—1、2、60、62、152、106、120、168、6、8、10、13、62、67(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美托洛尔、辛伐他汀)(2)部分分析—1、2、60、152、106、120、168、6、8、10、67(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美托洛尔、辛伐他汀)(3)简单分析—1、2、152、106、120、168(仅判断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果)2、房颤套餐:6、8、10、62、63(阿替洛尔、卡维地洛、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美托洛尔、地高辛)3、抗高血压套餐:6、8、10、63、64、103、107(美托洛尔、布新洛尔、洛沙坦、ACE-I类、氢氯噻嗪、布美他尼、呋塞米、托拉塞米)4、心力衰竭套餐:6、8、10、64(美托洛尔、坎地沙坦)5、降脂套餐:13、62、67、68(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若使用普伐他汀,加测68)6、瑞舒伐他汀套餐:677、氯吡格雷套餐:(1)全面分析--1、2、60、62、152;(2)部分分析—1、2、60、152(氯吡格雷)(3)最少分析:1、2、152(仅分析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是否有效)8、阿司匹林套餐:(1)全面分析—106、113、120、168、199、21;(2)部分分析—106、120、168;(3)简单分析—120、168(阿司匹林)9、华法林套餐:12、69(华法林)10、胺碘酮:21211、利尿剂套餐:107(氢氯噻嗪、布美他尼、呋塞米、托拉塞米、吲达帕胺)12、ACE-I类套餐:64、103(依那普利、苯那普利、地拉普利、赖诺普利、培哚普利等)(若使用培哚普利,加测103)13、氨氯地平套餐:124(氨氯地平)14、硝酸甘油:20(硝酸甘油)15、叶酸:68、93(叶酸)16、静脉血栓高危基因:27、187 药物 基因名称 基因中文名和功能 基因编号 意义 华法林 69VKORC1(1639G>A) 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1亚单位,靶点 69 华法林经CYP2C9代谢后失活,基因突变者导致该药在体内蓄积,应减量;VKORC1为华法林作用靶点,基因突变者,对华法林敏感性增加,应减量。VKORC1CYP2C9用于起始剂量和维持剂量的计算,起始剂量给药五天后,转入维持剂量微调。 12CYP2C9*3(1075A>C) 细胞色素氧化酶2C9*3型,代谢酶 12 氯吡格雷 152PON1(A>G) 对氧磷酶1,代谢酶 152 1、PON1GG纯合,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水平高,血小板活性被抑制程度高,几乎无氯吡格雷抵抗风险。AG杂合,半年后出现支架血栓的风险比为4.52,出现心肌梗死的风险比为2.3,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水平中等,血小板活性被中度抑制,有部分氯吡格雷抵抗风险。AA纯合,半年后出现支架血栓的风险比为12.90,出现心肌梗死的风险比为,4.93,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水平低,血小板活性较少被抑制,有氯吡格雷抵抗风险。2、CYP2C19*2、*3者,波利维治疗可能无效。CYP2C19*17者,7%的患者有出血,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3、若合并ABCB13435TT,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1.5%,比CC者(13.3%)高,HR为3.58。带有ABCB13435TT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5.5%,比CC者(10.7%)高,HR为1.72。 01CYP2C19*2(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2型,代谢酶 1 02CYP2C19*3(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3型,代谢酶 2 60CYP2C19*17(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17型,代谢酶 60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阿司匹林 120GPIIIaPlA2(T>C) 血小板糖蛋白IIIaPlA2多态性,靶点 120 1、GPIIIaPlA2:阿司匹林抵抗主要基因,CC基因型,行支架术后,其亚急性血栓事件发生率是TT型的5倍,需要更高剂量阿司匹林才能达到抗凝效果。此基因也涉及氯吡格雷抵抗,基因型意义同阿司匹林。2、PEAR1:GG等位基因对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应答好;AA\AG基因型,用阿司匹林(或结合氯吡格雷),PCI患者,心梗和死亡率高。3、PTGS1:GG基因型,阿司匹林抵抗风险高(HR:10),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HR:2.55)。AG基因型风险中等;AA基因型阿司匹林较敏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4、GP1BA:CC基因型,阿司匹林治疗后,血小板的抑制程度不如CT型高(在上述1、2、3基因均不抵抗时,本基因的CC基因型患者,往往由于依从性不好而导致心血管事件)。5、LTC4S:AA基因型,使用阿司匹林发生荨麻疹的风险较AC,CC型低。6、GSTP1:GG和AG型,使用阿司匹林,消化道出血风险,是AA型的2.08倍,此时,不建议增加阿司匹林剂量,建议换药。 106PEAR1(G>A) 血小板内皮细胞凝集素受体1。效应相关基因 106 7、 168PTGS1(-842A>G) 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效应相关基因 168 199GP1BA(5792C>T) 血小板糖蛋白1B 199 113LTC4S(A>C) 白三烯C4合成酶,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相关基因 113 21GSTP1(313A>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ACE-I类药物(依那普利、苯那普利、地拉普利、赖诺普利、培哚普利等) 64AGTR1(1166A>C) I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1166位点,靶点 64 AA基因型冠心病患者,使用ACE-I类药物治疗,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明显。而AC和CC型,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较高。 苯那普利(洛汀新) 226AGT(G>A) 血管紧张素原,靶点 226 GG基因型者,对于洛汀新的降压应答最好,其次是GA,AA基因型应答较差。 培哚普利 103AGTR1(573C>T) I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573位点,靶点 103 CC基因型患者,使用吲哚普利治疗,心血管事件风险更高。CT基因型,风险也较高。TT基因型风险最低。 硝酸甘油 20ALDH2(1510G>A) 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代谢酶 20 30%~50%的人携带有Lys504基因突变。突变者中42.4%,正常剂量硝酸甘油起效慢,或更容易出现硝酸甘油抵抗,应换药或联用其他抗心绞痛药物。 单硝酸异山梨酯(依姆多) 87NAT2*5(341T>C) N-乙酰基转移酶2的*5型,代谢酶 87 341TT和191GG型,快代谢型: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药物暴露量少,疗效不够理想,尤其是使用缓释片(依姆多)时,可能血药浓度更低。 90NAT2*14(191G>A) N-乙酰基转移酶2的*14型,代谢酶 90 房颤 阿替洛尔 63ADRB1(1165G>C) β-1肾上腺素受体,靶点 63 房颤患者,CC型(Arg389)患者,需要较高剂量;CC型与GG型比,需要较高剂量(阿替洛尔92mgvs.68mg)。 卡维地洛 63ADRB1(1165G>C) β-1肾上腺素受体,靶点 63 房颤患者,CC型(Arg389)患者,需要较高剂量;CC型与GG型比,需要较高剂量(卡维地洛44mgvs.20mg)。 地尔硫卓 63ADRB1(1165G>C) β-1肾上腺素受体,靶点 63 房颤患者,CC型(Arg389)患者,需要较高剂量;CC型与GG型比,需要较高剂量(地尔硫卓212mgvs.180mg)。 维拉帕米 63ADRB1(1165G>C) β-1肾上腺素受体,靶点 63 房颤患者,CC型,对于维拉帕米的应答弱;GG基因型,应答强。CC型与GG型比,需要较高剂量(维拉帕米276mgvs.200mg)。 美托洛尔 63ADRB1(1165G>C) β-1肾上腺素受体,靶点 63 房颤患者,CC型(Arg389)患者,需要较高剂量;CC型与GG型比,需要较高剂量(美托洛尔80mgvs.72mg。 06CYP2D6(285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285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6 PM弱代谢型:换药,用比索洛尔或卡维地洛。或减少75%剂量。IM中间代谢型:换药,用比索洛尔或卡维地洛。或减少50%剂量。UM超快代谢型:换药,用比索洛尔或卡维地洛(注:CYP2D6代谢型的判断,见附录) 08CYP2D6(10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0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8 10CYP2D6(1758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758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10 地高辛 63ADRB1(1165G>C) β-1肾上腺素受体,靶点 63 房颤患者,GG型(389Gly)者,低剂量地高辛可起作用;CC型需要较高的地高辛剂量。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TT基因型,代谢能力下降,地高辛血浆浓度比CC型高。CT型地高辛血浆浓度也比CC型高。CC型浓度最低。口服地高辛,与CC型(2.8+/-0.3mL/minperkilogram),比,TT型肾脏清除率下降32%(1.9+/-0.1mL/minperkilogram),CT型肾脏清除率居中(2.1+/-0.6mL/minperkilogram)。 抗高血压 美托洛尔 63ADRB1(1165G>C) β-1肾上腺素受体,靶点 63 1、对于高血压,CC型(Arg389),舒张压(DBP)降压效果最好(降9-15点),CG型较好(降1-6点),GG型降压效果不理想。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用美托洛尔或卡维地洛治疗;2、对于没有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女性,GG基因型者,6年间出现心肌梗死的风险比达3.63,约为19%。 06CYP2D6(285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285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6 PM弱代谢型:换药,用比索洛尔或卡维地洛。或减少75%剂量。IM中间代谢型:换药,用比索洛尔或卡维地洛。或减少50%剂量。UM超快代谢型:换药,用比索洛尔或卡维地洛。(注:CYP2D6代谢型的判断,见附录) 08CYP2D6(10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0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8 3、 10CYP2D6(1758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758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10 4、 布新洛尔 63ADRB1(1165G>C) β-1肾上腺素受体,靶点 63 InBEST研究,CC型(Arg389)对布新洛尔应答好,而GG型(389Gly)与安慰剂无差异。 洛沙坦 64AGTR1(1166A>C) I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1166位点,靶点 64 原发性高血压,用洛沙坦治疗,AA基因型,降压效果比CC型更好。 心力衰竭 美托洛尔 06CYP2D6(285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285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6 PM弱代谢型:换药,用比索洛尔或卡维地洛。或减少75%剂量。IM中间代谢型:换药,用比索洛尔或卡维地洛。或减少50%剂量。UM超快代谢型:换药,用比索洛尔或卡维地洛。(注:CYP2D6代谢型的判断,见附录) 08CYP2D6(10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0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8 10CYP2D6(1758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758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10 坎地沙坦 64AGTR1(1166A>C) I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1166位点,靶点 64 AA基因型心衰患者,使用坎地沙坦治疗,疗效应答比AC、(CC)型好。 普罗帕酮 06CYP2D6(285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285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6 1.PM弱代谢型:减少70%剂量,记录ECG,监测血药浓度。2.IM中间代谢型: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记录ECG;换药,用索他洛尔,丙吡胺,奎尼丁,胺碘酮。3.UM超快代谢型: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记录ECG;换药,用索他洛尔,丙吡胺,奎尼丁,胺碘酮。(注:CYP2D6代谢型的判断,见附录) 08CYP2D6(10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0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8 10CYP2D6(1758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758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10 胺碘酮 212NOS1AP(209432C>T) NO合成酶1调节蛋白,靶点 212 带有T基因型的患者,与C基因型比,胺碘酮诱导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高3.7倍;发生QT间期延长的风险,高3.5倍。 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 228CETP(5454G>A)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转运体 228 1、AA基因型者,使用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患者较少获益,降脂效果也不太理想,而使用洛伐他汀,则降脂效果较好。AA基因型者,优选洛伐他汀。2、GG基因型者,优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不宜选用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 67SLCO1B1*5(T>C) 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家族1B1的*5型,药物转运体 67 辛伐他汀肌肉毒性,TC和CC基因型肌肉毒性风险增加,改用水溶性他汀类药物并减剂量。 13ABCB1(2677T>G) 多耐药基因1的2677位点,药物转运体 13 GG型,辛伐他汀降胆固醇效果较差,出现肌肉疼痛的风险高。TT型,降胆固醇效果好。GT型也比GG型效果好。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TT基因型,降脂效果最好,其次是CT型。CC型降脂效果较小。 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匹伐他汀、氟伐他汀 67SLCO1B1*5(T>C) 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家族1B1的*5型,药物转运体 67 CT基因型者,可使用以下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低剂量的水溶性他汀(普伐他汀20mg/dayorless,瑞苏伐他汀10mg/dayorless,匹伐他汀2mg/day,or氟伐他汀20mg/dayorless),加用依折麦布and/or考来维纶,增强降LDL-C效果。CC基因型者,可使用以下方案:低剂量的水溶性他汀(普伐他汀10mg/dayorless,瑞苏伐他汀5mg/dayorless,匹伐他汀1mg/day,or氟伐他汀10mg/dayorless),加用依折麦布and/or考来维纶,增强降LDL-C效果。 阿托伐他汀 67SLCO1B1*5(T>C) 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家族1B1的*5型,药物转运体 67 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TC和CC基因型风险增加,改用水溶性他汀类药物并减剂量。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TT基因型,降脂效果最好,其次是CT型。CC型降脂效果较小。 13ABCB1(2677T>G) 多耐药基因1的2677位点,药物转运体 13 GG基因型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降脂效果比GT、TT型者明显。 普伐他汀 13ABCB1(2677T>G) 多耐药基因1的2677位点,药物转运体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GG基因型患者,普伐他汀治疗,降脂效果比GT、TT型者明显。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高血压患者,TT基因型,用普伐他汀治疗,出现致死性冠心病和非致死性心肌梗塞的风险,比CC基因型高。CC基因型是保护性的基因型,风险低。CT基因型,介于二者之间。 利尿剂(氢氯噻嗪、布美他尼、呋塞米、托拉塞米、吲达帕胺) 107ADD1(1378G>T) α内收蛋白1(Gly460Trp)位点,药物效应相关基因 107 1、TT基因型,使用利尿剂,与GG型相比,降压效果更好,心梗发生率低。2、GT基因型,使用利尿剂,与GG型相比,降压效果更好,心梗发生率低。3、GG基因型,使用利尿剂,与GT和TT型相比,降压效果较不理想,心梗发生率较高。 氨氯地平 124NPPA-AS1(A﹥G) 利钠肽A 124 AA基因型,与AG和GG基因型比,对氨氯地平治疗的应答较好,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 奥美沙坦 17SLCO1B1(388A>G) 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家族1B1的388位点,药物转运体 17 1、*15/*15基因型(67TT),奥美沙坦血浆浓度最高, 2、*1B/*15(17AA/67TT),奥美沙坦血浆浓度居中。3、*1B/*1B(17AA),奥美沙坦血浆浓度最低。 67SLCO1B1*5(T>C) 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家族1B1的*5型,药物转运体 67 叶酸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1、677的TT基因型,叶酸转化为甲基叶酸受限,使用叶酸不能降低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应配合使用大剂量VB12。2、1298的CC基因型,叶酸转化为甲基叶酸受限,使用叶酸不能降低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应配合使用大剂量VB12。3、应结合677与1298的基因型,综合判断MTHFR的酶活性,酶活性高者,应答较好;酶活性低者,应答较差。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93 静脉血栓高危基因 27PAI-1(4G/5G)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效应分子 27 1、PAI-1基因,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基因,其4G4G基因型者,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是5G5G型(正常纤溶型)的6.35倍。其4G5G基因型者,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是5G5G型的4.85倍。有风险的患者,纤溶能力减弱,形成血栓风险增高。2、F5的AG和AA基因型者,与GG基因型者比较,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比,分别为GG基因型者的2.7和18倍。超过60岁、吸烟肥胖者,发生静脉血栓的最高风险,分别为10%(CI:7%to14%)和51%(CI:13%to100%)。 187F5(41721G>A) V因子Leiden 187 消化科 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套餐1、质子泵抑制剂和抗幽门螺杆菌套餐:1、2、60(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2、抗肝炎套餐:3、4、5、116(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利巴韦林)3、溃疡性结肠炎套餐:13、19、116、274(他克莫司、环孢素A、硫唑嘌呤)4、肝硬化一:64(洛沙坦治疗门脉高压)5、肝硬化二:107(呋塞米和螺内酯治疗腹水)6、肝癌、肝纤维化风险基因:94 药物 基因名称 基因中文名和功能 基因编号 意义 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 01CYP2C19*2(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2型,代谢酶 1 1、治疗胃食管反流、胃溃疡、根除H.pylori等,PM、IM疗效好;2、EM疗效不理想,EM者应加用法莫替丁等;3、UM者,换用雷贝拉唑。(注:CYP2C19代谢型的判断,见附录) 02CYP2C19*3(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3型,代谢酶 2 60CYP2C19*17(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17型,代谢酶 60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利巴韦林 03IL-28B*1(T>C) 白细胞介素28B基因*1型,靶点 3 1、IL-28B基因多态性与患者对PEG-INFα(2a,2b)+RBV治疗48周,治疗具有的持续病毒学反应有关。2、IL-28B*1CC型(80%-93%中国人)的HCV病毒治疗有效率,是TT型的2倍;PEG-INFα(2a,2b)+RBV治疗48周,CC型Approximately70%chanceforSVR。TT和TC型30%chance。3、IL-28B*2TT型(80%-93%中国人)的HCV病毒治疗有效率,是TG和GG型的2.8-7.9倍;PEG-INFα(2a,2b)+RBV治疗48周,TTApproximately74%chanceforSVR。TG和GG型26%chance。;4、IL-28B*3AA型(80%-93%中国人)的HCV病毒治疗有效率,是AG和GG型的3.1倍。SVR;持续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12-24周后由检测不到血清病毒RNA定义)。 04IL-28B*2(T>G) 白细胞介素28B基因*2型,靶点 4 05IL-28B*3(G>A) 白细胞介素28B基因*3型,靶点 5 116ITPA(94C>A) 肌苷三磷酸酶,代谢酶 116 ITPA94C>A,CA酶活性下降到25%,AA型,酶活性消失。CA基因型,发生利巴韦林诱发的溶血性贫血风险较CC型低。CC型溶血性贫血发生率高达20-40%。 洛沙坦 64AGTR1(1166A>C) I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1166位点,靶点 64 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用洛沙坦治疗,AA基因型,肝静脉压降低,比AC+CC型更有效。 他克莫司 13ABCB1(2677T>G) 多耐药基因1的2677位点,药物转运体 13 TT基因型,用他克莫司FK506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获得短期缓解的成功率,比GG和GT型高。 环孢素A 13ABCB1(2677T>G) 多耐药基因1的2677位点,药物转运体 13 激素抵抗性溃疡性结肠炎,使用环孢素治疗,TT基因型出现环孢素抵抗的风险,比GT和GG型高。 巯嘌呤 19TPMT*3(T>C)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3型,代谢酶 19 1、TT基因型(*1/*1),酶活性正常,正常剂量给药。2、TC基因型(*1/*3),酶活性低,仅为正常基因型(*1/*1)的约30%,应减少剂量到正常起始剂量的30-703、CC基因型(*3/*3),酶活性低,仅为正常基因型(*1/*1)的约5%,硫鸟嘌呤和嘌呤类似物毒性高,可使患者出现严重骨髓抑制,可致命,应减剂量。CC基因型(*3/*3),巯嘌呤禁用或将剂量减少到正常起始剂量的6%,硫唑嘌呤减少剂量到正常起始剂量的10%,并将给药频率从每天一次减少到每周三次。4、根据骨髓抑制情况进一步调整药物剂量。硫鸟嘌呤给药情况类似。 116ITPA(94C>A) 肌苷三磷酸酶,代谢酶 116 1、ITPA94AC/AA基因型,儿童无事件生存率明显降低。2、ITPA94C>A在亚洲人中基因频率为19%。3、ITPA94C>A,CA酶活性下降到25%,AA型,酶活性消失。4、ITPA和TPMT共同影响巯嘌呤的毒性。5、由于亚洲人ITPA突变频率高,TPMT突变频率低,亚洲人用6-MP治疗时,可能更容易受ITPA基因影响。ChildrenALL.Maintenancetherapyconsistedofdailyoral6-MP(50mgm-2)andweeklyoralMTX(20mgm-2)for74weeks,1、TPMT野生型+ITPA突变型,6-MMPN(6-甲基巯嘌呤),几乎都超过8000pmol/8x108RBC,几乎都出现肝毒性,转氨酶都升高。粒细胞减少症风险也高。应下调6-MP剂量20~40%,同时也应下调MTX剂量20~40%,以降低肝毒性。但此基因型TGN浓度较低,应注意是否治疗达标(将WBC控制在1.5~3×109/L),并据此调整剂量。2、TPMT野生型+ITPA野生型,6-MMPN(6-甲基巯嘌呤),介于5000~10000pmol/8x108RBC之间,部分出现肝毒性,转氨酶都升高。3、TPMT突变型+ITPA野生型,6-MMPN(6-甲基巯嘌呤),几乎都低于5000pmol/8x108RBC之间,不出现肝毒性。此基因型TGN浓度较高,骨髓毒性高,应下调剂量,注意是否出现骨髓抑制。 274NUDT15 二磷酸核苷链接单元X型基序 274 1、CC基因型,酶活性基本正常,按正常剂量65%-95%给药。2、CT基因型,酶活性较低,按正常剂量25%-60%给药。3、TT基因型,酶活性低,按正常剂量7-8%给药,并将给药频率从每天一次减少到每周三次。 呋塞米和螺内酯 107ADD1(1378G>T) α内收蛋白1(Gly460Trp)位点,药物效应相关基因 107 肝硬化腹水患者,使用呋塞米和螺内酯,GG基因型者对于利尿剂的应答,比GT和TT型好。 肝纤维化、肝癌风险基因 94TNF-α(308G>A)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308位点,药物效应基因 94 AA、AG基因型,肝癌风险是GG型的3.23倍。肝纤维化者,30.76%带有AA、AG基因,无纤维化者,都是GG基因。中国人中,6.7%为AG型,其余为GG型。 呼吸科 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套餐1、哮喘、COPD套餐:71、72、73、12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丙酸倍氯米松、氟替卡松/沙美特罗,曲安西龙、SABA沙丁胺醇气雾剂(万托林)、LABA沙美特罗(舒利迭)、福莫特罗(奥克斯都保)气雾剂、抗胆碱能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思力华))2、肺栓塞套餐:12、69(华法林)3、肺部真菌感染套餐:1、2、69(判断伏立康唑疗效)4、糖皮质激素冲击:27、62(判断股骨头坏死风险)5、戒烟:31、157(31—肺癌风险、157—尼古丁贴剂)6、哮喘风险评估:114、1157、C0PD风险评估:948、肺动脉高压:1859、静脉血栓高危基因:27、187 药物 基因名称 基因中文名和功能 基因编号 意义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丙酸倍氯米松、氟替卡松/沙美特罗,曲安西龙) 71CRHR1(A>G)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靶点 71 GG基因型患者,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短期应答(治疗6周后的FEV)比AA型弱。GA型的应答也较弱。AA型的应答最强。 72GLCCI1(-1106G>A) 糖皮质激素诱导转录因子1,靶点 72 哮喘患者,AA基因型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答较好;AG基因型,有中度的弱应答的风险;GG基因型,弱应答或无应答的风险很高。 121FCER2(2206A>G) IgE低亲和力片段II2206位点,效应分子 121 儿童哮喘,GG基因型,IgE水平高,哮喘发作较重,需要较高的ICS剂量。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思力华) 73ADRB2(46G>A) β-2肾上腺素受体46位点,靶点 73 AA基因型(Arg16Arg型),治疗应答率60%;AG和GG基因型(Arg16Gly和Gly16Gly型),应答率低,仅为30%。 沙丁胺醇气雾剂(万托林)、沙美特罗(舒利迭)、福莫特罗(奥克斯都保) 73ADRB2(46G>A) β-2肾上腺素受体46位点,靶点 73 AA基因型(Arg16Arg)的患者,肺功能下降,哮喘恶化,疗效较GG型差(而且联合糖皮质激素使用,效果也较GG型差);AG基因型肺功能也下降,疗效也较GG型差。GG基因型(Gly16Gly)患者,效果较好。 伏立康唑 01CYP2C19*2(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2型,代谢酶 1 判断代谢状态和疗效,指导剂量调整。PM、IM血药浓度比EM高3倍,抗真菌疗效好,但有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EM血药浓度较低。UM血药浓度为EM的1/2或更低,治疗失败风险大,应换药或加大剂量。(注:CYP2C19代谢型的判断,见附录) 02CYP2C19*3(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3型,代谢酶 2 60CYP2C19*17(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17型,代谢酶 60 华法林 69VKORC1(1639G>A) 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1亚单位,靶点 69 华法林经CYP2C9代谢后失活,基因突变者导致该药在体内蓄积,应减量;VKORC1为华法林作用靶点,基因突变者,对华法林敏感性增加,应减量。VKORC1CYP2C9用于起始剂量和维持剂量的计算,起始剂量给药五天后,转入维持剂量微调。 12CYP2C9*3(1075A>C) 细胞色素氧化酶2C9*3型,代谢酶 12 糖皮质激素冲击或长期使用所致的股骨头坏死(甲强龙等) 27PAI-1(4G/5G)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效应分子 27 判断股骨头坏死的风险:PAI-14G/5G:4G5G高风险,5G低风险;ABCB1C3435T:CC高风险;CT/TT低风险。风险较高:PAI-1及ABCB1均为高风险,即两个高风险,则风险度高。需高度关注骨骼反应,同时配伍用双膦酸盐。降低激素剂量并换用其他药物。风险度中等:PAI-1及ABCB1中,有一个高风险,则风险度中等,需要关注骨骼反应,一旦有不良反应征象,即配伍用双膦酸盐。风险度低:PAI-1及ABCB1均为低风险,则风险度低。但仍需关注骨骼反应,一旦有不良反应征象,即配伍用双膦酸盐。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硫唑嘌呤 19TPMT*3(T>C)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3型,代谢酶 19 1、TT基因型(*1/*1),酶活性正常,正常剂量给药。2、TC基因型(*1/*3),酶活性低,仅为正常基因型(*1/*1)的约30%,应减少剂量到正常起始剂量的30-703、CC基因型(*3/*3),酶活性低,仅为正常基因型(*1/*1)的约5%,硫鸟嘌呤和嘌呤类似物毒性高,可使患者出现严重骨髓抑制,可致命,应减剂量。CC基因型(*3/*3),巯嘌呤禁用或将剂量减少到正常起始剂量的6%,硫唑嘌呤减少剂量到正常起始剂量的10%,并将给药频率从每天一次减少到每周三次。4、根据骨髓抑制情况进一步调整药物剂量。硫鸟嘌呤给药情况类似。 116ITPA(94C>A) 肌苷三磷酸酶,代谢酶 116 5、ITPA94AC/AA基因型,儿童无事件生存率明显降低。6、ITPA94C>A在亚洲人中基因频率为19%。7、ITPA94C>A,CA酶活性下降到25%,AA型,酶活性消失。8、ITPA和TPMT共同影响巯嘌呤的毒性。5、由于亚洲人ITPA突变频率高,TPMT突变频率低,亚洲人用6-MP治疗时,可能更容易受ITPA基因影响。ChildrenALL.Maintenancetherapyconsistedofdailyoral6-MP(50mgm-2)andweeklyoralMTX(20mgm-2)for74weeks,1、TPMT野生型+ITPA突变型,6-MMPN(6-甲基巯嘌呤),几乎都超过8000pmol/8x108RBC,几乎都出现肝毒性,转氨酶都升高。粒细胞减少症风险也高。应下调6-MP剂量20~40%,同时也应下调MTX剂量20~40%,以降低肝毒性。但此基因型TGN浓度较低,应注意是否治疗达标(将WBC控制在1.5~3×109/L),并据此调整剂量。2、TPMT野生型+ITPA野生型,6-MMPN(6-甲基巯嘌呤),介于5000~10000pmol/8x108RBC之间,部分出现肝毒性,转氨酶都升高。3、TPMT突变型+ITPA野生型,6-MMPN(6-甲基巯嘌呤),几乎都低于5000pmol/8x108RBC之间,不出现肝毒性。此基因型TGN浓度较高,骨髓毒性高,应下调剂量,注意是否出现骨髓抑制。 274NUDT15 二磷酸核苷链接单元X型基序 274 1、CC基因型,酶活性基本正常,按正常剂量65%-95%给药。2、CT基因型,酶活性较低,按正常剂量25%-60%给药。3、TT基因型,酶活性低,按正常剂量7-8%给药,并将给药频率从每天一次减少到每周三次。 戒烟(尼古丁贴剂) 31XRCC1(144+1555C>T)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144+1555位点,药效相关基因 31 TT突变型与吸烟引起的肺癌发生风险紧密相关。 157OPRM1(118A>G) 阿片受体mu1的118位点,药物靶点 157 AA型经皮给药尼古丁替代治疗时,戒烟效果,较AG、GG型好。 哮喘风险评估 114CYSLTR1(927C>T) 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 114 C等位基因与男性持续性的哮喘有关。 115GSDML(1199G>A) gasderminB 115 A等位基因,儿童和青少年的哮喘发作的风险和严重程度增加,与成人无关。 COPD 94TNF-α(308G>A)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308位点,药物效应基因 94 AA、AG基因型,COPD风险是GG型的2.36倍。中国人中,6.7%为AG型,其余为GG型。 肺动脉高压(西地那非) 185GNB3(825C>T) 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β-多肽3 185 TT基因型者,90.9%对伟哥治疗有应答。CC和TC基因型者,仅有50.9%和48.9%对伟哥治疗有应答。中国人8.9%为TT型。51.1%为CT型,40%为CC型。(证据来源于ED患者,可类推于肺动脉高压) 静脉血栓高危基因 27PAI-1(4G/5G)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效应分子 27 1、PAI-14G4G基因型者,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是5G5G者的3.1倍。2、187F5的AG和AA基因型者,与GG基因型者比较,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比,分别为GG基因型者的2.7和18倍。超过60岁、吸烟肥胖者,发生静脉血栓的最高风险,分别为10%(CI:7%to14%)和51%(CI:13%to100%)。 187F5(41721G>A) V因子Leiden 187 肿瘤科 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套餐1、化疗FOLFOX方案套餐(结直肠癌):18、21、29、62、93、153、154(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结直肠癌等)2、化疗FOLFOX方案套餐(胃癌等):18、21、29、30、153、154(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胃癌等)3、化疗FOLFIRI、IFL方案套餐:15、17、18、153、154(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结直肠癌等)4、XELOX(CapeOX)方案套餐:18、153、154、93、21、30、29、9(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结直肠癌等)5、化疗FOLFIRINOX方案套餐:15、18、21、29、93、153、154(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奥沙利铂)(胰腺癌等)6、化疗FEC方案套餐:18、21、68、93、153、154(氟尿嘧啶、表阿霉素、环磷酰胺)(乳腺癌等)7、化疗CMF方案套餐:18、21、68、93、153、154(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乳腺癌等)8、化疗ACT方案套餐:13、14、21、62、68(阿霉素、环磷酰胺、紫杉醇)(乳腺癌等)9、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套餐:6、8、10、122、123(他莫昔芬)、244、245(来曲唑、阿那曲唑)(乳腺癌、卵巢癌)10、噻替哌套餐:25(噻替哌)(乳腺癌、卵巢癌)11、化疗TP方案套餐:14、21、29、68、13(紫杉醇+顺铂)(紫杉醇+卡铂,加测13)(卵巢癌等)12、化疗MVAC方案套餐:21、29、68、93、235、58(甲氨蝶呤、长春新碱、阿霉素和顺铂)(子宫内膜癌)13、化疗AC方案套餐:21、29、68(阿霉素、顺铂)(子宫内膜癌)14、化疗TCF方案套餐:14、18、21、29、68、153、154(紫杉醇、顺铂、氟尿嘧啶)(胃食管癌等)15、化疗DCF方案套餐:14、18、21、29、68、153、154(多西紫杉醇、顺铂、氟尿嘧啶)(胃食管癌等)16、化疗PLF方案套餐:18、21、29、68、153、154(氟尿嘧啶、亚叶酸钙、顺铂)(鼻咽癌、食管癌、胃癌等)17、化疗ECF方案套餐:18、21、29、68、153、154(表阿霉素、顺铂、氟尿嘧啶)(胃癌等)18、化疗FP方案套餐:62、29、21、68、18、153、154(顺铂+氟尿嘧啶)(食管癌、胃癌、宫颈癌等)19、化疗cis+pem方案:68+93(顺铂+培美曲塞)(胃癌)20、化疗CCAMV方案套餐:9、21、29、68、235、58(顺铂、环磷酰胺、阿霉素、甲氨喋呤和长春新碱)(骨肉瘤等)21、神经胶质瘤套餐:09、34、35(替莫唑胺+放疗)(神经胶质瘤)22、化疗IP方案套餐:15、21、29、68(顺铂+伊立替康)(子宫颈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等)23、非小细胞肺癌:69(卡铂)(非小细胞肺癌)24、化疗bev+pem方案:68+93(贝伐单抗+培美曲塞)(头颈部癌)25、疼痛套餐:23、157(吗啡)(疼痛)26、化疗止吐套餐:62(昂丹司琼)27、家族性结肠息肉套餐:12(塞来昔布/西乐葆)28、肿瘤风险评估套餐:28、30、31、3229、氟尿嘧啶类套餐:18、21、62、68、93、153、154(氟尿嘧啶、卡倍他滨、替加氟、替吉奥,93位点CC型者用5-FU比卡培他滨安全)30、铂类套餐:21、29、62、68(顺铂、奥沙利铂、卡铂,用卡铂,加测68,用顺铂,加测239)31、紫杉醇类套餐:13、14、62(紫杉醇、多西他赛、卡巴他赛)32、伊立替康套餐:15、16、17(伊立替康)33、阿霉素类套餐:62(多柔比星(阿霉素)、表柔比星和吡柔比星)34、环磷酰胺套餐:21、68、230(环磷酰胺)35、甲氨蝶呤套餐:62、68、93(甲氨蝶呤)36、阿那曲唑、来曲唑套餐:242、243、244、245(骨折、肌肉疼痛风险)37、依西美坦:243(骨折风险)38、培美曲塞套餐:68、93(培美曲塞)39、西妥昔单抗:190、24640、利妥昔单抗:24641、曲妥珠单抗:24642、厄洛替尼:17243、吉非替尼:17244、舒尼替尼:9、13、58、62、24745、HPV感染者宫颈癌风险基因套餐:28、26、2946、乳腺癌放疗相关基因:21、9447、头颈癌放疗相关基因:2948、肺癌放疗相关基因:2949、前列腺癌放疗相关基因:2650、神经胶质瘤放疗相关基因:9、34、35所有氟尿嘧啶+亚叶酸钙的治疗,氟尿嘧啶结合TYMS(二聚体)的一个亚单位,抑制dUMP转化为dTMP,亚叶酸钙结合TYMS的另一个亚单位,以稳定FU-TYMS结合物,但同时也抑制了TYMS在叶酸循环中的作用。由于抑制TYMS,抑制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转化为二氢叶酸,因此,均应考虑MTHFR酶活性。MTHFR活性低者,更容易叶酸循环阻断而导致毒副作用。 药物 基因名称 基因中文名和功能 基因编号 意义 FOLFOX(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结直肠癌等) 18DPYD*2A(476002G>A) 二氢嘧啶脱氢酶*2A型,代谢酶 18 1、*2A的GG基因型、*13的TT基因型、2846的TT基因型:DPD活性正常,5-FU使用标准剂量2、*2A的GA基因型、*13的GT基因型、2846的AT基因型:DPD活性减少30%-70%,易出现氟尿嘧啶药物中毒,5-FU起始剂量至少减少50%3、*2A的AA基因型、*13的GG基因型、2846的AA基因型:DPD完全失活,禁用5-FU,换用其他药物(注:154基因,1通道为A,突变基因;2通道为T,正常基因) 153DPYD*13(1679T>G) 二氢嘧啶脱氢酶*13型,代谢酶 153 154DPYD(2846T>A) 二氢嘧啶脱氢酶2835位点,代谢酶 154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1298位点,代谢酶 93 结肠癌患者用FOLFOX方案治疗,CC基因型的治疗应答比AA基因型好。CA基因型也比AA基因型好。AA基因型治疗应答较差。 21GSTP1(313A>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结直肠癌,FOLFOX治疗,AA基因型,毒性风险最高,治疗应答最差(应答差、总体生存时间短、死亡风险高),其次是AG型,GG型毒性风险最低、疗效最好 29XRCC1(1196T>C)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Arg399Gln位点,药效相关基因 29 结直肠癌,CC基因型,铂类耐药性低,FOLFOX治疗,生存率高;CT型居中;TT型,生存率较低。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在结直肠癌用奥沙利铂治疗中,CT基因型,具有较高的无复发生存率。CC和TT都较低,两者无差别。 FOLFOX(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胃癌等) 18DPYD*2A(476002G>A) 二氢嘧啶脱氢酶*2A型,代谢酶 18 1、*2A的GG基因型、*13的TT基因型、2846的TT基因型:DPD活性正常,5-FU使用标准剂量2、*2A的GA基因型、*13的GT基因型、2846的AT基因型:DPD活性减少30%-70%,易出现氟尿嘧啶药物中毒,5-FU起始剂量至少减少50%3、*2A的AA基因型、*13的GG基因型、2846的AA基因型:DPD完全失活,禁用5-FU,换用其他药物(注:154基因,1通道为A,突变基因;2通道为T,正常基因) 153DPYD*13(1679T>G) 二氢嘧啶脱氢酶*13型,代谢酶 153 154DPYD(2846T>A) 二氢嘧啶脱氢酶2835位点,代谢酶 154 21GSTP1(313A>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AA基因型,出现毒副作用的风险最高,生存率降低,其次是AG型;GG型毒副作用风险最低,生存率较高。 30XRCC1(1083-59G>A)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1083-59位点,药效相关基因 30 AA基因型,铂类治疗,耐药性低,生存率高,同时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也高;AG型居中;GG型,生存率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也低。 29XRCC1(1196T>C)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Arg399Gln位点,药效相关基因 29 CC基因型,铂类治疗,耐药性低,生存率高,同时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也高;CT型居中;TT型,生存率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也低。 FOLFIRI、IFL(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结直肠癌等) 15UGT1A1*6(211G>A) 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家族*6型,代谢酶 15 1、UGT1A1*6,单基因判断伊立替康较低剂量时的风险:AA基因型,SN-38(伊立替康的活性代谢产物)的代谢降低,毒副作用增加,伊立替康低剂量时(60mg/m2)也会出现这些毒副作用。应降低剂量。5、UGT1A1*6基因,野生纯合型(GG)、杂合型(GA)、突变纯合型(AA),所对应的伊立替康单药治疗的剂量,应分别为:125、100、75mg/M2。(详见附录3) 17SLCO1B1(388A>G) 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家族1B1的388位点,药物转运体 17 结直肠癌,A基因型可对伊立替康快速应答,AA基因型的应答率为40%,而其余的基因型应答率为15.7%。AA/AG基因型也是长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子。 18DPYD*2A(476002G>A) 二氢嘧啶脱氢酶*2A型,代谢酶 18 1、*2A的GG基因型、*13的TT基因型、2846的TT基因型:DPD活性正常,5-FU使用标准剂量2、*2A的GA基因型、*13的GT基因型、2846的AT基因型:DPD活性减少30%-70%,易出现氟尿嘧啶药物中毒,5-FU起始剂量至少减少50%3、*2A的AA基因型、*13的GG基因型、2846的AA基因型:DPD完全失活,禁用5-FU,换用其他药物 153DPYD*13(1679T>G) 二氢嘧啶脱氢酶*13型,代谢酶 153 154DPYD(2846T>A) 二氢嘧啶脱氢酶2835位点,代谢酶 154 DPYD酶活性监测 应连续监测DPYD酶活性(U/H2U),根据酶活性进一步调整剂量。DPYD酶活性会被5-FU诱导失活,导致与5-FU相关的毒副作用,在后续的疗程中出现。 XELOX(Cape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结直肠癌等) 18DPYD*2A(476002G>A) 二氢嘧啶脱氢酶*2A型,代谢酶 18 1、*2A的GG基因型、*13的TT基因型、2846的TT基因型:DPD活性正常,卡培他滨使用标准剂量2、*2A的GA基因型、*13的GT基因型、2846的AT基因型:DPD活性减少30%-70%,易出现氟嘧啶药物中毒,卡培他滨起始剂量至少减少50%3、*2A的AA基因型、*13的GG基因型、2846的AA基因型:DPD完全失活,禁用5-FU类药物,换用其他药物(注:154基因,1通道为A,突变基因;2通道为T,正常基因) 153DPYD*13(1679T>G) 二氢嘧啶脱氢酶*13型,代谢酶 153 154DPYD(2846T>A) 二氢嘧啶脱氢酶2835位点,代谢酶 154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1298位点,代谢酶 93 CC基因型与AA型比,卡培他滨治疗毒性风险更高。CA基因型毒性风险也比AA型的高。AA基因型毒性风险最低。 21GSTP1(313A>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AA基因型,出现毒副作用的风险最高,生存率降低,其次是AG型;GG型毒副作用风险最低,生存率较高。 30XRCC1(1083-59G>A)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1083-59位点,药效相关基因 30 AA基因型,铂类治疗,耐药性低,生存率高,同时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也高;AG型居中;GG型,生存率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也低。 29XRCC1(1196T>C)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Arg399Gln位点,药效相关基因 29 CC基因型,铂类治疗,耐药性低,生存率高,同时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也高;CT型居中;TT型,生存率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也低。 09ABCB1(1236T>C) 多耐药基因1的1236位点,药物转运体 9 基于奥沙利铂的结直肠癌治疗,TT基因型、CT基因型的总生存期,比CC长。 FOLFIRINOX(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奥沙利铂)(胰腺癌等) 15UGT1A1*6(211G>A) 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家族*6型,代谢酶 15 1、UGT1A1*6,单基因判断伊立替康较低剂量时的风险:AA基因型,SN-38(伊立替康的活性代谢产物)的代谢降低,毒副作用增加,伊立替康低剂量时(60mg/m2)也会出现这些毒副作用。应降低剂量。2、UGT1A1*6基因,野生纯合型(GG)、杂合型(GA)、突变纯合型(AA),所对应的伊立替康单药治疗的剂量,应分别为:125、100、75mg/M2。(详见附录3) 18DPYD*2A(476002G>A) 二氢嘧啶脱氢酶*2A型,代谢酶 18 1、*2A的GG基因型、*13的TT基因型、2846的TT基因型:DPD活性正常,5-FU使用标准剂量2、*2A的GA基因型、*13的GT基因型、2846的AT基因型:DPD活性减少30%-70%,易出现氟尿嘧啶药物中毒,5-FU起始剂量至少减少50%3、*2A的AA基因型、*13的GG基因型、2846的AA基因型:DPD完全失活,禁用5-FU,换用其他药物(注:154基因,1通道为A,突变基因;2通道为T,正常基因) 153DPYD*13(1679T>G) 二氢嘧啶脱氢酶*13型,代谢酶 153 154DPYD(2846T>A) 二氢嘧啶脱氢酶2835位点,代谢酶 154 21GSTP1(313A>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AA基因型,毒性风险最高,奥沙利铂或铂类治疗,应答最差(应答差、总体生存时间短、死亡风险高),其次是AG型,GG型毒性风险最低、疗效最好 29XRCC1(1196T>C)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Arg399Gln位点,药效相关基因 29 CC基因型,铂类治疗,耐药性低,生存率高;CT型居中;TT型,生存率低。 FEC(氟尿嘧啶、表阿霉素、环磷酰胺)(乳腺癌等) 18DPYD*2A(476002G>A) 二氢嘧啶脱氢酶*2A型,代谢酶 18 1、*2A的GG基因型、*13的TT基因型、2846的TT基因型:DPD活性正常,5-FU使用标准剂量2、*2A的GA基因型、*13的GT基因型、2846的AT基因型:DPD活性减少30%-70%,易出现氟尿嘧啶药物中毒,5-FU起始剂量至少减少50%3、*2A的AA基因型、*13的GG基因型、2846的AA基因型:DPD完全失活,禁用5-FU,换用其他药物(注:154基因,1通道为A,突变基因;2通道为T,正常基因) 153DPYD*13(1679T>G) 二氢嘧啶脱氢酶*13型,代谢酶 153 154DPYD(2846T>A) 二氢嘧啶脱氢酶2835位点,代谢酶 154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677位点,代谢酶 68 环磷酰胺和表阿霉素治疗,TT基因型粘膜毒性和ADR比CT和CC型高;CT型毒性较低;CC型,副作用风险低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1298位点,代谢酶 93 CC、CA基因型与AA型比,5-FU治疗应答比AA基因型好,副作用较低;CA基因型也比AA基因型好,副作用较低。AA基因型治疗应答较差。 21GSTP1(313A>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乳腺癌患者,用表阿霉素和环磷酰胺治疗,AA、AG基因型,与GG型比,毒副作用较轻,治疗应答较好。 CMF(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乳腺癌等) 18DPYD*2A(476002G>A) 二氢嘧啶脱氢酶*2A型,代谢酶 18 1、*2A的GG基因型、*13的TT基因型、2846的TT基因型:DPD活性正常,5-FU使用标准剂量2、*2A的GA基因型、*13的GT基因型、2846的AT基因型:DPD活性减少30%-70%,易出现氟尿嘧啶药物中毒,5-FU起始剂量至少减少50%3、*2A的AA基因型、*13的GG基因型、2846的AA基因型:DPD完全失活,禁用5-FU,换用其他药物(注:154基因,1通道为A,突变基因;2通道为T,正常基因) 153DPYD*13(1679T>G) 二氢嘧啶脱氢酶*13型,代谢酶 153 154DPYD(2846T>A) 二氢嘧啶脱氢酶2835位点,代谢酶 154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677位点,代谢酶 68 甲氨蝶呤和环磷酰胺治疗,TT基因型,粘膜毒性等ADR比CT和CC型高;CT型毒性较低;CC型,副作用风险低。应结合68和93号基因,综合判断MTHFR酶活性。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1298位点,代谢酶 93 氟尿嘧啶和甲氨蝶呤治疗,CC基因型,毒性风险比CA和AA型高。 21GSTP1(313A>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乳腺癌患者,用环磷酰胺治疗,AA、AG基因型,与GG型比,毒副作用较轻,治疗应答较好。 ACT(阿霉素、环磷酰胺、紫杉醇)(乳腺癌等) 13ABCB1(2677T>G) 多耐药基因1的2677位点,药物转运体 13 对于乳腺癌患者,用环磷酰胺和阿霉素治疗,GG基因型比GT和TT基因型,生存率高。 14CYP1B1*3(C>G) 细胞色素氧化酶1B1的*3型,代谢酶 14 用于评估紫杉醇治疗后存活期。野生型(Leu)CC型无进展生存率比CG和GG型高,突变纯和型(Val)GG型的预后较差。(注:14号基因,2通道是野生型,CC型;1通道是突变型,GG型)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677位点,代谢酶 68 环磷酰胺治疗,TT基因型,粘膜毒性等ADR比CT和CC型高;CT型毒性较低;CC型,副作用风险低 21GSTP1(313A>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乳腺癌患者,用环磷酰胺治疗,AA、AG基因型,与GG型比,毒副作用较轻,治疗应答较好。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乳腺癌,TT和CT基因型紫杉醇治疗,疾病控制率和总体生存率,比CC基因型低。 TCF(紫杉醇、顺铂、氟尿嘧啶)DCF(多西紫杉醇、顺铂、氟尿嘧啶)(胃食管癌等) 18DPYD*2A(476002G>A) 二氢嘧啶脱氢酶*2A型,代谢酶 18 1、*2A的GG基因型、*13的TT基因型、2846的TT基因型:DPD活性正常,5-FU使用标准剂量2、*2A的GA基因型、*13的GT基因型、2846的AT基因型:DPD活性减少30%-70%,易出现氟尿嘧啶药物中毒,5-FU起始剂量至少减少50%3、*2A的AA基因型、*13的GG基因型、2846的AA基因型:DPD完全失活,禁用5-FU,换用其他药物(注:154基因,1通道为A,突变基因;2通道为T,正常基因) 153DPYD*13(1679T>G) 二氢嘧啶脱氢酶*13型,代谢酶 153 154DPYD(2846T>A) 二氢嘧啶脱氢酶2835位点,代谢酶 154 14CYP1B1*3(C>G) 细胞色素氧化酶1B1的*3型,代谢酶 14 用于评估紫杉醇治疗后存活期。野生型(Leu)CC型无进展生存率比CG和GG型高,突变纯和型(Val)GG型的预后较差。(注:14号基因,2通道是野生型,CC型;1通道是突变型,GG型) 29XRCC1(1196T>C)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Arg399Gln位点,药效相关基因 29 CC基因型,铂类治疗,耐药性低,生存率高,同时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也高;CT型居中;TT型,生存率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也低。 21GSTP1(313A>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AA基因型,毒性风险最高,铂类治疗,应答最差(应答差、总体生存时间短、死亡风险高),其次是AG型,GG型毒性风险最低、疗效最好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677位点,代谢酶 68 铂类治疗,TT基因型,治疗应答和粘膜毒性等ADR比CT和CC型高;CT型应答和毒副作用较低;CC型,治疗应答和副作用风险均低。 PLF(氟尿嘧啶、亚叶酸钙、顺铂)(鼻咽癌、食管癌、胃癌等) 18DPYD*2A(476002G>A) 二氢嘧啶脱氢酶*2A型,代谢酶 18 1、*2A的GG基因型、*13的TT基因型、2846的TT基因型:DPD活性正常,5-FU使用标准剂量2、*2A的GA基因型、*13的GT基因型、2846的AT基因型:DPD活性减少30%-70%,易出现氟尿嘧啶药物中毒,5-FU起始剂量至少减少50%3、*2A的AA基因型、*13的GG基因型、2846的AA基因型:DPD完全失活,禁用5-FU,换用其他药物(注:154基因,1通道为A,突变基因;2通道为T,正常基因) 153DPYD*13(1679T>G) 二氢嘧啶脱氢酶*13型,代谢酶 153 154DPYD(2846T>A) 二氢嘧啶脱氢酶2835位点,代谢酶 154 29XRCC1(1196T>C)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Arg399Gln位点,药效相关基因 29 CC基因型,铂类治疗,耐药性低,生存率高,同时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也高;CT型居中;TT型,生存率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也低。 21GSTP1(313A>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AA基因型,毒性风险最高,铂类治疗,应答最差(应答差、总体生存时间短、死亡风险高),其次是AG型,GG型毒性风险最低、疗效最好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677位点,代谢酶 68 铂类治疗,TT基因型,治疗应答和粘膜毒性等ADR比CT和CC型高;CT型应答和毒副作用较低;CC型,治疗应答和副作用风险均低。 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胃癌等) 18DPYD*2A(476002G>A) 二氢嘧啶脱氢酶*2A型,代谢酶 18 1、*2A的GG基因型、*13的TT基因型、2846的TT基因型:DPD活性正常,5-FU使用标准剂量2、*2A的GA基因型、*13的GT基因型、2846的AT基因型:DPD活性减少30%-70%,易出现氟尿嘧啶药物中毒,5-FU起始剂量至少减少50%3、*2A的AA基因型、*13的GG基因型、2846的AA基因型:DPD完全失活,禁用5-FU,换用其他药物(注:154基因,1通道为A,突变基因;2通道为T,正常基因) 153DPYD*13(1679T>G) 二氢嘧啶脱氢酶*13型,代谢酶 153 154DPYD(2846T>A) 二氢嘧啶脱氢酶2835位点,代谢酶 154 ECF(表阿霉素、顺铂、氟尿嘧啶)(胃癌) 18DPYD*2A(476002G>A) 二氢嘧啶脱氢酶*2A型,代谢酶 18 1、*2A的GG基因型、*13的TT基因型、2846的TT基因型:DPD活性正常,5-FU使用标准剂量2、*2A的GA基因型、*13的GT基因型、2846的AT基因型:DPD活性减少30%-70%,易出现氟尿嘧啶药物中毒,5-FU起始剂量至少减少50%3、*2A的AA基因型、*13的GG基因型、2846的AA基因型:DPD完全失活,禁用5-FU,换用其他药物(注:154基因,1通道为A,突变基因;2通道为T,正常基因) 153DPYD*13(1679T>G) 二氢嘧啶脱氢酶*13型,代谢酶 153 154DPYD(2846T>A) 二氢嘧啶脱氢酶2835位点,代谢酶 154 29XRCC1(1196T>C)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Arg399Gln位点,药效相关基因 29 CC基因型,铂类治疗,耐药性低,生存率高,同时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也高;CT型居中;TT型,生存率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也低。 21GSTP1(313A>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AA基因型,毒性风险最高,铂类治疗,应答最差(应答差、总体生存时间短、死亡风险高),其次是AG型,GG型毒性风险最低、疗效最好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677位点,代谢酶 68 铂类治疗,TT基因型,治疗应答和粘膜毒性等ADR比CT和CC型高;CT型应答和毒副作用较低;CC型,治疗应答和副作用风险均低。 TP(紫杉醇、顺铂)(紫杉醇、卡铂)(卵巢癌) 14CYP1B1*3(C>G) 细胞色素氧化酶1B1的*3型,代谢酶 14 用于评估紫杉醇治疗后存活期。野生型(Leu)CC型无进展生存率比CG和GG型高,突变纯和型(Val)GG型的预后较差。(注:14号基因,2通道是野生型,CC型;1通道是突变型,GG型) 29XRCC1(1196T>C)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Arg399Gln位点,药效相关基因 29 CC基因型,铂类治疗,耐药性低,生存率高,同时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也高;CT型居中;TT型,生存率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也低。 21GSTP1(313A>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AA基因型,毒性风险最高,铂类治疗,应答最差(应答差、总体生存时间短、死亡风险高),其次是AG型,GG型毒性风险最低、疗效最好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677位点,代谢酶 68 铂类治疗,TT基因型,治疗应答和粘膜毒性等ADR比CT和CC型高;CT型应答和毒副作用较低;CC型,治疗应答和副作用风险均低。 13ABCB1(2677T>G) 多耐药基因1的2677位点,药物转运体 13 用紫杉醇/卡铂治疗的卵巢癌患者,A/T基因型复发率明显低于GG型。 IP(顺铂+伊立替康)(子宫颈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等) 15UGT1A1*6(211G>A) 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家族*6型,代谢酶 15 1、UGT1A1*6,单基因判断伊立替康较低剂量时的风险:AA基因型,SN-38(伊立替康的活性代谢产物)的代谢降低,毒副作用增加,伊立替康低剂量时(60mg/m2)也会出现这些毒副作用。应降低剂量。2、UGT1A1*6基因,野生纯合型(GG)、杂合型(GA)、突变纯合型(AA),所对应的伊立替康单药治疗的剂量,应分别为:125、100、75mg/M2。(详见附录3) 29XRCC1(1196T>C)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Arg399Gln位点,药效相关基因 29 CC基因型,铂类治疗,耐药性低,生存率高,同时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也高;CT型居中;TT型,生存率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也低。 21GSTP1(313A>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AA基因型,毒性风险最高,铂类治疗,应答最差(应答差、总体生存时间短、死亡风险高),其次是AG型,GG型毒性风险最低、疗效最好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677位点,代谢酶 68 铂类治疗,TT基因型,治疗应答和粘膜毒性等ADR比CT和CC型高;CT型应答和毒副作用较低;CC型,治疗应答和副作用风险均低。 FP(顺铂/5-FU)(食管癌、胃癌、宫颈癌等)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用顺铂/5-FU治疗食管癌,TT基因型者,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低,生存率较高,与CC型比。CT型也比CC型转移风险低,生存率高。 29XRCC1(1196T>C)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Arg399Gln位点,药效相关基因 29 CC基因型,铂类治疗,耐药性低,生存率高,同时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也高;CT型居中;TT型,生存率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也低。 21GSTP1(313A>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AA基因型,毒性风险最高,铂类治疗,应答最差(应答差、总体生存时间短、死亡风险高),其次是AG型,GG型毒性风险最低、疗效最好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677位点,代谢酶 68 铂类治疗,TT基因型,治疗应答和粘膜毒性等ADR比CT和CC型高;CT型应答和毒副作用较低;CC型,治疗应答和副作用风险均低。 18DPYD*2A(476002G>A) 二氢嘧啶脱氢酶*2A型,代谢酶 18 1、*2A的GG基因型、*13的TT基因型、2846的TT基因型:DPD活性正常,5-FU使用标准剂量2、*2A的GA基因型、*13的GT基因型、2846的AT基因型:DPD活性减少30%-70%,易出现氟尿嘧啶药物中毒,5-FU起始剂量至少减少50%3、*2A的AA基因型、*13的GG基因型、2846的AA基因型:DPD完全失活,禁用5-FU,换用其他药物(注:154基因,1通道为A,突变基因;2通道为T,正常基因) 153DPYD*13(1679T>G) 二氢嘧啶脱氢酶*13型,代谢酶 153 154DPYD(2846T>A) 二氢嘧啶脱氢酶2835位点,代谢酶 154 CCAMV(顺铂、环磷酰胺、阿霉素、甲氨喋呤和长春新碱)(骨肉瘤) 09ABCB1(1236T>C) 多耐药基因1的1236位点,药物转运体 9 骨肉瘤,用顺铂、环磷酰胺、阿霉素、氨甲蝶呤和长春新碱治疗,TT基因型,死亡风险比CT、CC低。CT死亡风险,比CC型低。T等位基因的5年存活率为100%,C等位基因为49%。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677位点,代谢酶 68 1、甲氨蝶呤和环磷酰胺治疗,TT基因型,粘膜毒性等ADR比CT和CC型高;CT型毒性较低;CC型,副作用风险低2、铂类治疗,TT基因型,治疗应答和粘膜毒性等ADR比CT和CC型高;CT型应答和毒副作用较低;CC型,治疗应答和副作用风险均低。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93 CC基因型,粘膜毒性和ADR比AC和AA型高。AC型毒性较低。AA型毒性低,患者甚至可使用较高剂量,以获得较好疗效。 29XRCC1(1196T>C)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Arg399Gln位点,药效相关基因 29 CC基因型,铂类治疗,耐药性低,生存率高,同时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也高;CT型居中;TT型,生存率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也低。 235CEP72(610093C>T) 中心体蛋白,靶点 235 TT基因型者,56%出现严重神经毒性(2-4级),其风险比为CT和CC型的2.4-4.1倍,应下调给药剂量,并给予预防性干预措施。 58CYP3A5*3(G>A) 细胞色素氧化酶3A5*3型,代谢酶 58 AA:7.5%,AG:37.5%,GG:55.0%CYP3A5*3/*3:GG基因型,非表达型;CYP3A5*1/*3:GA基因型,表达型;CYP3A5*1/*1:AA基因型,表达型AA代谢长春新碱的速率是GG的5倍。因此,AA基因型或AG基因型者,标准剂量长春新碱不够。AA基因型,应增加2-4倍,AG基因型应臧家1-2倍。 MVAC(甲氨蝶呤、长春新碱、阿霉素和顺铂方案)(子宫内膜癌)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677位点,代谢酶 68 1.甲氨蝶呤和环磷酰胺治疗,TT基因型,粘膜毒性等ADR比CT和CC型高;CT型毒性较低;CC型,副作用风险低2.铂类治疗,TT基因型,治疗应答和粘膜毒性等ADR比CT和CC型高;CT型应答和毒副作用较低;CC型,治疗应答和副作用风险均低。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93 CC基因型,粘膜毒性和ADR比AC和AA型高。AC型毒性较低。AA型毒性低,患者甚至可使用较高剂量,以获得较好疗效。 29XRCC1(1196T>C)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Arg399Gln位点,药效相关基因 29 CC基因型,铂类治疗,耐药性低,生存率高,同时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也高;CT型居中;TT型,生存率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也低。 21GSTP1(313A>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AA基因型,毒性风险最高,铂类治疗,应答最差(应答差、总体生存时间短、死亡风险高),其次是AG型,GG型毒性风险最低、疗效最好 58CYP3A5*3(G>A) 细胞色素氧化酶3A5*3型,代谢酶 58 AA:7.5%,AG:37.5%,GG:55.0%CYP3A5*3/*3:GG基因型,非表达型;CYP3A5*1/*3:GA基因型,表达型;CYP3A5*1/*1:AA基因型,表达型AA代谢长春新碱的速率是GG的5倍。因此,AA基因型或AG基因型者,标准剂量长春新碱不够。AA基因型,应增加2-4倍,AG基因型应臧家1-2倍。 235CEP72(610093C>T) 中心体蛋白,靶点 235 TT基因型者,56%出现严重神经毒性(2-4级),其风险比为CT和CC型的2.4-4.1倍,应下调给药剂量,并给予预防性干预措施。 AC(阿霉素和顺铂)(子宫内膜癌) 29XRCC1(1196T>C)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Arg399Gln位点,药效相关基因 29 CC基因型,铂类治疗,耐药性低,生存率高,同时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也高;CT型居中;TT型,生存率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也低。 21GSTP1(313A>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AA基因型,毒性风险最高,铂类治疗,应答最差(应答差、总体生存时间短、死亡风险高),其次是AG型,GG型毒性风险最低、疗效最好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677位点,代谢酶 68 铂类治疗,TT基因型,治疗应答和粘膜毒性等ADR比CT和CC型高;CT型应答和毒副作用较低;CC型,治疗应答和副作用风险均低。 蒽环类药物联合紫杉烷类(乳腺癌)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乳腺癌,手术前化疗,使用蒽环类药物联合紫杉烷类,TT基因型与CT和CC型相比,有更高的完全应答率。蒽环类(多柔比星(阿霉素)、表阿霉素和吡柔比星)紫杉烷类(紫杉醇、多西他赛和卡巴他赛)注:限定在术前化疗 环磷酰胺和表阿霉素(乳腺癌) 21GSTP1(313A>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1、GSTP1的AA和AG型,与GG型相比,血液毒性的风险较低,风险比低约3倍。2、GG和AG型的应答率较高,为71.5%;AA型的应答率仅为50%。 阿霉素/多柔比星 62ABCB1(3435T>C) TT/TC型比CC型,代谢产物浓度升高,生存率提高 表阿霉素/表柔比星 21GSTP1(313A>G) 21 AA、AG型,与GG型比,应答好,毒副作用轻 14CYP1B1*3(C>G) 14 突变纯和型(Val)GG型和杂合CG型,应答比野生型(Leu)CC型好。(注:14号基因,2通道是野生型,CC型;1通道是突变型,GG型) 62ABCB1(3435T>C) 62 TT/TC型比CC型,代谢产物浓度升高,生存率提高 152PON1(A>G) 152 GG基因型,应答比AG和AA基因型好。对于epirubicin,fluorouracilandoxaliplatin 方案。 环磷酰胺 21GSTP1(313A>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乳腺癌治疗,使用环磷酰胺,1、GSTP1的AA和AG型,与GG型相比,血液毒性的风险较低,风险比低约3倍。2、GG和AG型的应答率较高,为71.5%;AA型的应答率仅为50%。 230SOD(Val9AlaT>C) 超氧化物歧化酶 230 环磷酰胺治疗乳腺癌,TT基因型,10年生存率高达69%;CT型为60%;CC型仅为45%。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TT基因型粘膜毒性和ADR比CT和CC型高;CT型毒性较低;CC型,副作用风险低。TT、CT型的副作用风险,比CC型高7.1倍。 氟尿嘧啶、卡培他滨、替加氟、替吉奥 18DPYD*2A(476002G>A) 二氢嘧啶脱氢酶*2A型,代谢酶 18 1、*2A的GG基因型、*13的TT基因型、2846的TT基因型:DPD活性正常,5-FU、卡培他滨、替加氟使用标准剂量2、*2A的GA基因型、*13的GT基因型、2846的AT基因型:DPD活性减少30%-70%,易出现氟嘧啶药物中毒,5-FU、卡培他滨、替加氟起始剂量至少减少50%3、*2A的AA基因型、*13的GG基因型、2846的AA基因型:DPD完全失活,禁用5-FU类药物,换用其他药物(注:154基因,1通道为A,突变基因;2通道为T,正常基因) 153DPYD*13(1679T>G) 二氢嘧啶脱氢酶*13型,代谢酶 153 154DPYD(2846T>A) 二氢嘧啶脱氢酶2835位点,代谢酶 154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1298位点,代谢酶 93 1、CC基因型与AA型比,卡培他滨治疗毒性风险更高。CA基因型毒性风险也比AA型的高。AA基因型毒性风险最低。2、CC基因型改用氟尿嘧啶会更好。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TT基因型粘膜毒性和ADR比CT和CC型高;CT型毒性较低;CC型,副作用风险低。TT、CT型的副作用风险,比CC型高7.1倍。 21GSTP1(313A>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AA基因型,毒性风险最高,其次是AG型,GG型毒性风险最低。GG和AG型,应答较AA型高。 铂类,顺铂、卡铂、奥沙利铂 21GSTP1(313A>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2分:GG型血液毒性风险最低、疗效最好1分:AG型其次,有一定血液毒性0分:AA基因型,血液毒性风险最高,铂类治疗,应答最差 29XRCC1(1196T>C)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Arg399Gln位点,药效相关基因 29 2分:CC基因型,铂类治疗,耐药性低,生存率高,同时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也高,(应同时使用生白细胞的药物);1分:CT型居中,疗效和副作用风险居中0分:TT型,生存率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也低。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1分:TT基因型者,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低,生存率较高,0.5分:CT型较CC型转移风险低,生存率较高。0分:CC型,转移风险最高,生存率最低。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2分:TT基因型,治疗应答和粘膜毒性等ADR比CT和CC型高;(应同时使用VB12、含蛋氨酸的复方氨基酸、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等,保护口腔粘膜。若有腹泻,对应处理)1分:CT型应答和毒副作用较低;0分:CC型,治疗应答和副作用风险均低。 奥沙利铂(结直肠癌) 09ABCB1(1236T>C) 多耐药基因1的1236位点,药物转运体 9 基于奥沙利铂的结直肠癌治疗,TT基因型、CT基因型的总生存期,比CC长。 奥沙利铂(乳腺癌) 28XRCC1(580C>T)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580位点,药效相关基因 28 乳腺癌,总应答率CC基因型最高,其次是CT,TT基因型总应答率较低。(50.0%vs35.1%or12.5%,P=0.121)。 卡铂(非小细胞肺癌)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非小细胞肺癌,TT基因型增加治疗应答,延长无进展生存期;CT型疗效较TT型差;CC型,应答最不好。 顺铂 239XPC(G>T) 作色性干皮互补C组基因,毒副作用风险基因位点 239 G等位基因者,与T等位基因者比,耳毒性的风险高17.16倍,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高17倍。 西妥昔单抗 190EGF(A>G) 表皮生长因子,靶点 190 GG基因型,与GA和AA型比,应答较好,总体生存率高。 西妥昔单抗(结肠癌) 246FCGR3A(175A>C) CD16a,靶点 246 AA、AC基因型者,使用西妥昔单抗,更有效。CC基因型者,有效性差。 利妥昔单抗(淋巴瘤) 246FCGR3A(175A>C) CD16a,靶点 246 CC、AC基因型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更有效(淋巴瘤萎缩)。AA基因型者,有效性差。 曲妥珠单抗(赫赛汀)(乳腺癌) 246FCGR3A(175A>C) CD16a,靶点 246 AA、AC基因型者,使用赫赛汀,治疗应答下降,无进展生存期更短。CC基因型者,治疗应答高,无进展生存期长。 厄洛替尼 172EGFR(T>G)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点 172 G等位基因者,增加治疗应答,无进展生存期延长,毒副作用降低,HR0.2-0.7 吉非替尼 172EGFR(T>G)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点 172 GG和GT等位基因者,增加治疗应答率(60.7%),TT基因型者应答率仅为(17.2%),治疗应答比值比OR为5.78。无进展生存期延长,毒副作用降低, 舒尼替尼(肾细胞癌) 247FLT4(1324C>A) FMS相关酪氨酸激酶4 247 未研究AA基因型。AC基因型者,无进展生存期短,风险比HR为3.31。CC基因型者,无进展生存期长。 09ABCB1(1236T>C) 多耐药基因1的1236位点,药物转运体 9 这三个位点的TT/TT/TT型,血液毒性等风险比其他基因型低,疗效也较弱。 13ABCB1(2677T>G) 多耐药基因1的2677位点,药物转运体 13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58CYP3A5*3(G>A) P450代谢酶3A5*3 58 AA基因型,代谢慢,由此导致毒作用风险较大,需要减剂量的 紫杉醇、多西他赛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TT和CT基因型,紫杉醇类治疗,血液毒性和神经毒性发生率高,疾病控制率和总的生存率,较CC基因型低。 13ABCB1(2677T>G) 多耐药基因1的2677位点,药物转运体 13 GG型,较TG和TT型,紫杉醇类治疗,抵抗风险增加。 14CYP1B1*3(C>G) 细胞色素氧化酶1B1的*3型,代谢酶 14 用于评估紫杉醇治疗后存活期。野生型(Leu)CC型无进展生存率比CG和GG型高,突变纯和型(Val)GG型的预后较差。(注:14号基因,2通道是野生型,CC型;1通道是突变型,GG型) 伊立替康(结直肠癌、胃癌等) 16UGT1A1*28(TA6/7) 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家族*28型,代谢酶 16 1、国外文献报道,UGT1A1*28(TA7/TA7)与250mg/m2以上剂量的伊立替康治疗的不良反应相关。2、中国人通常采用低于250mg/m2的剂量,所以,此基因位点与中国人伊立替康治疗的不良反应的关系,供参考。 15UGT1A1*6(211G>A) 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家族*6型,代谢酶 15 1、UGT1A1*6,单基因判断伊立替康较低剂量时的风险:AA基因型,SN-38(伊立替康的活性代谢产物)的代谢降低,毒副作用增加,伊立替康低剂量时(60mg/m2)也会出现这些毒副作用。应降低剂量。2、UGT1A1*6基因,野生纯合型(GG)、杂合型(GA)、突变纯合型(AA),所对应的伊立替康单药治疗的剂量,应分别为:125、100、75mg/M2。(详见附录3) 17SLCO1B1(388A>G) 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家族1B1的388位点,药物转运体 17 转移性结肠癌患者,AA基因型可对伊立替康快速应答,AA基因型的应答率为70%,而其余的基因型应答率为19.7%。AA/AG基因型也是长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子。 替莫唑胺(神经胶质瘤) 35MGMT(66G>A)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66位点,药物效应相关基因 35 神经胶质瘤:替莫唑胺+放疗治疗,A意味着MGMT甲基化,替莫唑胺结合放疗,预后较好。 34MGMT(2661500A>G)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2661500位点,药物效应相关基因 34 AA基因型,MGMT表达水平最高,替莫唑胺IC50药物剂量最高;AG基因型其次;GG基因型,MGMT表达水平最低,替莫唑胺IC50药物剂量低,最敏感,预后较AA型和AG型好。 09ABCB1(1236T>C) 多耐药基因1的1236位点,药物转运体 9 09位点是独立于MGMT甲基化状态的替莫唑胺治疗效应基因。替莫唑胺治疗后2年生存率,CC基因型为37%,CT基因型为8%,TT基因型为10%。 培美曲塞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1298位点,代谢酶 93 1、综合判断MTHFR酶活性,酶活性低者,抗肿瘤疗效更强(因为叶酸循环被阻断程度更深),但毒副作用也较严重。应根据酶活性调整初始剂量,根据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情况,逐渐调整给药剂量,从而在控制毒副作用的发生的前提下,获得更好的疗效。2、由于其作用的靶点与MTX基本一致,可借鉴MTX的剂量调整原则。3、出现与培美曲塞相关的毒副作用是,若MTHFR酶活性较高,则使用叶酸、VB12、VB6、亚叶酸钙等,可对抗或缓解毒副作用。但当基因突变导致MTHFR酶活性较低时,使用叶酸、VB12、VB6、亚叶酸钙等,也难以对抗或缓解培美曲塞的毒副作用。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bev+pem(贝伐单抗+培美曲塞)(头颈部癌)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1298位点,代谢酶 93 1、头颈部癌患者,93位点CC基因型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高于AA基因型。2、但应在剂量与MTHFR酶活性之间寻求平衡。3、综合判断MTHFR酶活性,酶活性低者,抗肿瘤疗效更强(因为叶酸循环被阻断程度更深),但毒副作用也较严重。应根据酶活性调整初始剂量,根据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情况,逐渐调整给药剂量,从而在控制毒副作用的发生的前提下,获得更好的疗效。4、由于培美曲塞其作用的靶点与MTX基本一致,可借鉴MTX的剂量调整原则。5、出现与培美曲塞相关的毒副作用是,若MTHFR酶活性较高,则使用叶酸、VB12、VB6、亚叶酸钙等,可对抗或缓解毒副作用。但当基因突变导致MTHFR酶活性较低时,使用叶酸、VB12、VB6、亚叶酸钙等,也难以对抗或缓解培美曲塞的毒副作用。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3、 Cis+pem(顺铂+培美曲塞)(胃癌)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1298位点,代谢酶 93 1、胃癌患者,93位点CC基因型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高于AA基因型。2、但应在剂量与MTHFR酶活性之间寻求平衡。3、综合判断MTHFR酶活性,酶活性低者,顺铂+培美曲塞,抗肿瘤疗效更强(因为叶酸循环被阻断程度更深),但毒副作用也较严重。应根据酶活性调整初始剂量,根据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情况,逐渐调整给药剂量,从而在控制毒副作用的发生的前提下,获得更好的疗效。4、由于培美曲塞其作用的靶点与MTX基本一致,可借鉴MTX的剂量调整原则。5、出现与培美曲塞相关的毒副作用是,若MTHFR酶活性较高,则使用叶酸、VB12、VB6、亚叶酸钙等,可对抗或缓解毒副作用。但当基因突变导致MTHFR酶活性较低时,使用叶酸、VB12、VB6、亚叶酸钙等,也难以对抗或缓解培美曲塞的毒副作用。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塞来昔布(西乐葆)(家族性结肠息肉) 12CYP2C9*3(1075A>C) 细胞色素氧化酶2C9*3型,代谢酶 12 预防家族性结肠息肉恶化。已知或怀疑是P4502C9弱代谢型(CC型)的患者,使用塞来昔布需谨慎,因为血药浓度会异常升高,消化道出血风险升高。 昂丹司琼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用昂丹司琼治疗,TT基因型,更能减少术后恶心和呕吐,与CT和CC型相比。 噻替哌(卵巢癌、乳腺癌等) 25GSTP1(114C>T)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14位点,代谢酶 25 TT基因型比CT和CC基因型,噻替哌清除率增加52%,应适当增加剂量。 他莫昔芬(乳腺癌) 06CYP2D6(285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285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6 乳腺癌,PM者,抗雌激素效果最差,预后差;IM者,抗雌激素效果较差,预后也较差。EM者,抗雌激素效果好,预后好。 08CYP2D6(10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0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8 10CYP2D6(1758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758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10 122ZNF423(A>G) 锌指蛋白423,药物效应相关基因 122 乳腺癌患者,使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他莫昔芬,在治疗期间,AA和AG基因型者,乳腺癌复发风险,比GG型低。 123CTSO(G>T) 组织蛋白酶O,药物效应相关基因 123 乳腺癌患者,使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他莫昔芬,在治疗期间,GG基因型乳腺癌复发风险高,其次为GT基因型,TT型最低。 阿那曲唑、来曲唑 244ESR1(454-397T>C) 雌激素受体基因 244 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使用来曲唑和阿那曲唑时,出现疼痛(includingjointpain,musclepain,bonepain,arthritis,diminishedjointfunction,orothermusculoskeletalproblems),244位点的CC和245位点的AA为风险基因型。当244/245为(TT/AA,CT/AA,CC/GG,CC/AGandCC/AA)时,OR为3.151 245ESR1(453-351A>G) 雌激素受体基因 245 阿那曲唑依西美坦 243MAP4K4(T>C) 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4 243 1、ER或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243的T碱基者,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或依西美坦,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增加。2、ER或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242的T碱基者,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或依西美坦,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增加。 242TRAM2-AS1(T>C) 转位相关膜蛋白2-反义RNA1 242 甲氨蝶呤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1、CC型,MTX浓度相对较低,肝毒性、血液毒性风险较低。初始剂量:正常。然后,根据患者反应,进一步调整2、CT型,MTX浓度较高,肝毒性风险增加4.32倍,粘膜毒性风险高1.16倍。初始剂量:减少~20%。然后,根据患者反应,进一步调整3、TT型,MTX浓度较高,肝毒性风险增加8.62倍,血液毒性风险增加1.88倍,粘膜毒性风险高1.3倍。初始剂量:减少~40%。然后,根据患者反应,进一步调整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TT基因型粘膜毒性和ADR比CT和CC型高;CT型毒性较低;CC型,副作用风险低,可用较高剂量。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93 CC基因型,粘膜毒性和ADR比AC和AA型高。AC型毒性较低。AA型毒性低,患者甚至可使用较高剂量,以获得较好疗效。需要将677与1298位点结合起来综合判断 吗啡 23UGT2B7(802T>C)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2B7 23 TT基因型体内吗啡血药浓度仅约为TC和CC基因型者1/3,需要更大剂量才能缓解疼痛。 157OPRM1(118A>G) 阿片受体mu1的118位点,药物靶点 157 1、AA基因型的患者,使用吗啡治疗,与AG和GG型比较,需要较低的剂量,疼痛缓解好;2、AG基因型,比AA基因型,需要较多的吗啡剂量,疼痛缓解不如AA基因型;3、GG基因型,比AA基因型,需要更多的吗啡剂量,疼痛缓解更不理想。 肿瘤风险评估 31XRCC1(144+1555C>T)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144+1555位点,肿瘤风险基因 31 TT突变型与吸烟引起的肺癌发生风险紧密相关。膀胱癌:TT突变型患者,生存率高。 28XRCC1(580C>T)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580位点,肿瘤风险基因 28 TT型比CC型,口腔癌风险高。 29XRCC1(1196T>C)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Arg399Gln位点,药效相关基因 29 CC型比AA型,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风险高。 30XRCC1(1083-59G>A)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1083-59位点,肿瘤风险基因 30 AG、GG型,乳腺癌风险增加。 32XRCC1(618A>G)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618位点,肿瘤风险基因 32 AG、GG型膀胱癌风险高。 HPV感染者宫颈癌风险基因 28XRCC1(580C>T)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Arg194Trp位点 28 TT基因型者(中国人4.4%),宫颈癌的风险高比OR值,高达20倍。[P=0.001,oddsratio(OR)=20.1,95%confidenceinterval(CI)=5.9-68.8], 26XRCC1(16324630C>T)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Arg280His位点 26 TT基因型者(中国人12-20%),宫颈癌的风险比OR值,高达5.4倍。(P=0.001,OR=5.4,95%CI=2.3-12.6) 29XRCC1(1196C>T)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Arg399Gln位点 29 TT基因型者(中国人4.7-7.1%),宫颈癌的风险比OR值,高达4.2倍。(P=0.008,OR=4.2,95%CI=1.5-12.1) 乳腺癌放疗 21GSTP1(313A>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AG、GG,纤维化的风险OR比AA型高2.75倍。AG、GG型,2-3级纤维化的发生率68.3%。AA型,2-3级纤维化的发生率31.7%。 94TNF-α(308G>A)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308位点,药物效应基因 94 A基因型,与AG和GG型相比,放疗后纤维化及其他损伤的OR为2.6-4.0。2036例乳腺癌患者,放疗后纤维化评分:GG–0.054、GA0.108、AA0.421 头颈癌放疗 29XRCC1(1196C>T)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Arg399Gln位点 29 A等位基因,纤维化的风险较低,OR=0.41。G等位基因,严重黏膜炎的风险较高,OR=1.72 非小细胞肺癌放疗 29XRCC1(1196C>T)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Arg399Gln位点 29 2级以上射线性肺损伤发生率:GG型51%、AG型39%、AA型30%。AA型与GG型比,OR为0.48 261NOS2(833591G>A) NO合成酶2 261 GG基因型,2级以上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约为30.2%,风险比HR为AA和AG型的2.5-3.5倍。AA和AG型,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约为15%。 前列腺癌放疗 26XRCC1(16324630C>T)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Arg280His位点 26 CC(Arg/Arg)基因型者,放疗后泌尿生殖器和/或直肠损伤发生率较高,可从第一年2-3%,第四年接近20%,第十年接近40%。CT(Arg/His)基因型者,第一年几乎周围组织无放疗损伤,第二年约2-3%,第四年接近8%,此后无升高。His基因型(T碱基)者,放疗后泌尿生殖器和/或直肠毒性风险低,OR为0.284 神经胶质瘤放疗 35MGMT(66G>A)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66位点,药物效应相关基因 35 神经胶质瘤:替莫唑胺+放疗治疗,A意味着MGMT甲基化,替莫唑胺结合放疗,预后较好。 34MGMT(2661500A>G)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2661500位点,药物效应相关基因 34 AA基因型,MGMT表达水平最高,替莫唑胺IC50药物剂量最高;AG基因型其次;GG基因型,MGMT表达水平最低,替莫唑胺IC50药物剂量低,最敏感,预后较AA型和AG型好。 09ABCB1(1236T>C) 多耐药基因1的1236位点,药物转运体 9 09位点是独立于MGMT甲基化状态的替莫唑胺治疗效应基因。替莫唑胺治疗后2年生存率,CC基因型为37%,CT基因型为8%,TT基因型为10%。 内分泌科 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套餐1、糖尿病套餐:37、38、39、40、41、42、44、126、2252、磺脲类套餐:37、38、39、40(若用格列齐特,加测39),(若用格列苯脲、甲磺丁脲和格列美脲,加测40)3、胰岛素套餐:1264、二甲双胍套餐:41、425、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套餐:446、卡托普利套餐:647、糖尿病神经病变风险评估:225 药物 基因名称 基因中文名和功能 基因编号 意义 磺脲类: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格列齐特(达美康)、达美康缓释片、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美脲(亚莫利、万苏平) 37TCF7L2(53341C>T) 7样转录因子2,药物效应相关基因 37 2型糖尿病患者,CC基因型,对磺脲类治疗应答最好(包括HbA1c和空腹血糖的降低),其次是CT基因型,TT型应答较差。 38TCF7L2(483+9017G>T) 7样转录因子2,药物效应相关基因 38 TT纯合子患者,对磺脲类治疗应答不好,导致治疗不达标。 40NOS1AP(51105G>T) NO合成酶1调节蛋白 40 1、格列苯脲,TG及GG基因型,与TT型比较,降糖效果较差,死亡率较高。2、甲磺丁脲和格列美脲,TG和GG基因型,降糖效果较好,死亡率较TT型低。 格列齐特 39ABCC8(4105G>T) ATP结合盒C亚家族成员8,药物受体 39 GG型比TT型基因型,更有效。 吡格列酮,罗格列酮 44PPARG(C>G) 过氧化物增殖物激活γ受体,药效相关基因 44 GG基因型,罗格列酮治疗应答较好,吡格列酮应答较差。CC基因型,罗格列酮治疗应答较差,吡格列酮治疗应答较好。 卡托普利 64AGTR1(1166A>C) I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1166位点,靶点 64 2型糖尿病者,AA基因型,用卡托普利治疗,应答较差。AC\CC基因型,应答较好,有效肾血浆流量effectiverenalplasmaflow(ERPF)更高。 二甲双胍 42C11orf65(C>A) 第11号染色体的第65个开放阅读框,药效相关基因 42 2型糖尿病患者,CC和AC基因型对二甲双胍应答比AA型好,HbA1c更明显地降到7%以下。 41SLC47A1(G>A) 溶质载体家族47A1,药物转运体 41 二甲双胍,治疗6个月后,A型比G型,糖化血红蛋白有效降低。 胰岛素 126IRS1(C>T) 胰岛素受体底物1,靶点 126 T等位基因者,胰岛素抵抗 利拉鲁肽注射液(诺和力) 248GLP1R(168G>A)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 248 AA和AG基因型女性,使用利拉鲁肽,应答较好,体重减轻5%以上。GG基因型者,体重减轻5%以下。治疗方案:Strongresponders(response)wereclassifiedassubjectswholost5%ormoreoftheirinitialbodyweight.Poorresponderslostlessthan5%ofinitialweight.Allthepatientsweregivenadoseofliraglutideof0.6mg/day(injected)s.c.whichincreasedto1.2mg/dayafter1for12weeks.Additionally,patientswererecommendedtotryanenergyrestricteddiet(500–800kcal/dayreductionmadeupof50%carbohydrates,20%proteins,and30%offatwithincreasedconsumptionoffiber,wholegrainbreads,cereals,fruits,andvegetables)andatleast30minofmoderateintensityphysicalactivitydaily. 糖尿病神经病变风险 225TLR4 (A>G) Toll样受体4 225 I型糖尿病者,各种基因型神经病变发生率约为26%-29%。II型糖尿病者,AA型,神经病变发生率为50.9%;AG和GG型,神经病变发生率为26.2% 血液科 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套餐1、巯嘌呤、硫唑嘌呤、硫鸟嘌呤套餐:19、116、274(用巯嘌呤加测68)2、阿糖胞苷:1633、阿糖胞苷+去甲氧柔红霉素:13、62、674、氟达拉滨:675、甲氨蝶呤套餐:62、68、93、216、长春新碱套餐:235、587、环磷酰胺套餐:68、938、CN-AML预后判断:105、1389、儿童ALL综合治疗的预判:21、13、58、62 药物 基因名称 基因中文名和功能 基因编号 意义 巯嘌呤、硫唑嘌呤、硫鸟嘌呤 19TPMT*3(T>C)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3型,代谢酶 19 1、TT基因型(*1/*1),酶活性正常,正常剂量给药。2、TC基因型(*1/*3),酶活性低,仅为正常基因型(*1/*1)的约30%,应减少剂量到正常起始剂量的30-703、CC基因型(*3/*3),酶活性低,仅为正常基因型(*1/*1)的约5%,硫鸟嘌呤和嘌呤类似物毒性高,可使患者出现严重骨髓抑制,可致命,应减剂量。CC基因型(*3/*3),巯嘌呤禁用或将剂量减少到正常起始剂量的6%,硫唑嘌呤减少剂量到正常起始剂量的10%,并将给药频率从每天一次减少到每周三次。4、根据骨髓抑制情况进一步调整药物剂量。硫鸟嘌呤给药情况类似。 116ITPA(94C>A) 肌苷三磷酸酶,代谢酶 116 9、ITPA94AC/AA基因型,儿童无事件生存率明显降低。10、ITPA94C>A在亚洲人中基因频率为19%。11、ITPA94C>A,CA酶活性下降到25%,AA型,酶活性消失。12、ITPA和TPMT共同影响巯嘌呤的毒性。5、由于亚洲人ITPA突变频率高,TPMT突变频率低,亚洲人用6-MP治疗时,可能更容易受ITPA基因影响。ChildrenALL.Maintenancetherapyconsistedofdailyoral6-MP(50mgm-2)andweeklyoralMTX(20mgm-2)for74weeks,1、TPMT野生型+ITPA突变型,6-MMPN(6-甲基巯嘌呤),几乎都超过8000pmol/8x108RBC,几乎都出现肝毒性,转氨酶都升高。粒细胞减少症风险也高。应下调6-MP剂量20~40%,同时也应下调MTX剂量20~40%,以降低肝毒性。但此基因型TGN浓度较低,应注意是否治疗达标(将WBC控制在1.5~3×109/L),并据此调整剂量。2、TPMT野生型+ITPA野生型,6-MMPN(6-甲基巯嘌呤),介于5000~10000pmol/8x108RBC之间,部分出现肝毒性,转氨酶都升高。3、TPMT突变型+ITPA野生型,6-MMPN(6-甲基巯嘌呤),几乎都低于5000pmol/8x108RBC之间,不出现肝毒性。此基因型TGN浓度较高,骨髓毒性高,应下调剂量,注意是否出现骨髓抑制。 274NUDT15 二磷酸核苷链接单元X型基序 274 1、CC基因型,酶活性基本正常,按正常剂量65%-95%给药。2、CT基因型,酶活性较低,按正常剂量25%-60%给药。3、TT基因型,酶活性低,按正常剂量7-8%给药,并将给药频率从每天一次减少到每周三次。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前体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巯嘌呤治疗,TT基因型粘膜毒性和ADR比CT和CC型高,治疗中断的可能性比CT和CC型高;CT型毒性较低;CC型,副作用风险低。 阿糖胞苷 163CDA(-451C>T) 胞嘧啶核苷脱氨酶-451位点,代谢酶 163 粒细胞白血病,CC基因型患者,与TT基因型比,增加生存时间和降低死亡风险。CT和TT基因型,与CC基因型比较,疗效较不理想。 阿糖胞苷去甲氧柔红霉素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TT和TC基因型,与CC基因型相比,用阿糖胞苷与去甲氧柔红霉素或其他蒽环类药物合并使用,有较高的四年总体生存率,OR为1.41。 13ABCB1(2677T>G) 多耐药基因1的2677位点,药物转运体 13 TH和TG基因型,与GG型相比,用阿糖胞苷与去甲氧柔红霉素或其他蒽环类药物合并使用,四年总体生存率升高,OR为1.37。 67SLCO1B1*5(T>C) 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家族1B1的*5型,药物转运体 67 CC和CT基因型,与TT基因型相比,使用阿糖胞苷与去甲氧柔红霉素,肝毒性风险增加4.55倍。 氟达拉滨 67SLCO1B1*5(T>C) 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家族1B1的*5型,药物转运体 67 CC和CT基因型,与TT基因型相比,使用氟达拉滨,肝毒性风险增加4.55倍。 甲氨蝶呤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1、CC型,MTX浓度相对较低,肝毒性、血液毒性风险较低。初始剂量:正常。然后,根据患者反应,进一步调整。2、CT型,MTX浓度较高,肝毒性风险增加4.32倍,粘膜毒性风险高1.16倍。初始剂量:减少~20%。然后,根据患者反应,进一步调整3、TT型,MTX浓度较高,肝毒性风险增加8.62倍,血液毒性风险增加1.88倍,粘膜毒性风险高1.3倍。初始剂量:减少~40%。然后根据患者反应,进一步调整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1、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677的TT基因型,副作用发生率高,5年无事件生存率比CC型低。2、677的CC型副作用发生率低,5年无事件生存率较高。其他白血病情况类似。3、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677TT基因型出现移植物抗宿主反应风险较低。4、ALL、PTCL(外周T细胞淋巴瘤),TT基因型,血液毒性风险高9.03倍,肝毒性风险高3.92倍。CT基因型,血液毒性风险高4.55倍,肝毒性风险高2.02倍。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93 1、1298CC基因型和AC基因型,肝毒性和ADR比AA型高。CC型肝毒性高1.22倍;AC型肝毒性高1.62倍。AA型毒性低,患者甚至可使用较高剂量,以获得较好疗效。2、应结合677与1298的基因型,综合判断MTHFR的酶活性,酶活性高者,应答较好、副作用低;酶活性低这,应答较差,副作用高。 21GSTP1(313A>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前体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药物中枢神经毒性,GG基因型最高,风险是AA型的3.32倍,其次是AG基因型;毒性最低是AA基因型。 地塞米松,阿霉素(多柔比星)和长春新碱 13ABCB1(2677T>G) 多耐药基因1的2677位点,药物转运体 13 2677TT基因型,生存率增加;GG基因型,生存率比TT型低。 235CEP72(610093C>T) 中心体蛋白,靶点 235 长春新碱治疗,TT基因型者,56%出现严重神经毒性(2-4级),其风险比为CT和CC型的2.4-4.1倍,应下调给药剂量,并给予预防性干预措施。 58CYP3A5*3(G>A) 细胞色素氧化酶3A5*3型,代谢酶 58 AA:7.5%,AG:37.5%,GG:55.0%CYP3A5*3/*3:GG基因型,非表达型;CYP3A5*1/*3:GA基因型,表达型;CYP3A5*1/*1:AA基因型,表达型AA代谢长春新碱的速率是GG的5倍。因此,AA基因型或AG基因型者,标准剂量长春新碱不够。AA基因型,应增加2-4倍,AG基因型应臧家1-2倍。 环磷酰胺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TT基因型粘膜毒性和ADR比CT和CC型高;CT型毒性较低;CC型,副作用风险低。TT、CT型的副作用风险,比CC型高7.1倍。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93 1、1298CC基因型和AC基因型,肝毒性和ADR比AA型高。CC型肝毒性高1.22倍;AC型肝毒性高1.62倍。AA型毒性低,患者甚至可使用较高剂量,以获得较好疗效。2、应结合677与1298的基因型,综合判断MTHFR的酶活性,酶活性高者,应答较好、副作用低;酶活性低这,应答较差,副作用高。 硫酸长春新碱 235CEP72(610093C>T) 中心体蛋白,靶点 235 TT基因型者,56%出现严重神经毒性(2-4级),其风险比为CT和CC型的2.4-4.1倍,应下调给药剂量,并给予预防性干预措施。 58CYP3A5*3(G>A) 细胞色素氧化酶3A5*3型,代谢酶 58 AA:7.5%,AG:37.5%,GG:55.0%CYP3A5*3/*3:GG基因型,非表达型;CYP3A5*1/*3:GA基因型,表达型;CYP3A5*1/*1:AA基因型,表达型AA代谢长春新碱的速率是GG的5倍。因此,AA基因型或AG基因型者,标准剂量长春新碱不够。AA基因型,应增加2-4倍,AG基因型应臧家1-2倍。 伊马替尼 09ABCB1(1236T>C) 多耐药基因1的1236位点,药物转运体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BCR-ABL阳性者。GCC基因型,比TT和TC基因型分子应答降。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BCR-ABL阳性者,CC基因型,比TT和TC基因型分子应答降。 儿童ALL综合治疗的预判 58CYP3A5*3(G>A) 细胞色素氧化酶3A5*3型,代谢酶 58 1.GG型,诱导期,感染风险高,OR是AG和AA型的4.61倍;2.GG型,维持治疗期,高胆红素血症风险高,OR是AG和AA型的2.67倍;3.AA型和AG型,维持治疗期,外周神经毒性风险高,OR是GG型的2.81倍。 21GSTP1(313A>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维持治疗期,GG型,中枢神经毒性风险高,OR是AA和AG型的3.32倍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2677GG,3435CC,and2677G-3435Cgenotypes,比其他基因型,儿童ALL,无事件生存率FES(平均8年),低约40% 13ABCB1(2677T>G) 多耐药基因1的2677位点,药物转运体 CN-AML预后判断 105WT1(A>G) Wilms’肿瘤1rs16754位点 105 CN-AML患者,AG和GG型,十年无复发生存率或总生存率约60%。AA型,仅为约40%。 138IDH1(105G>A) 异柠檬酸脱氢酶1,105位点 138 CN-AML患者,GG型,三年总生存率约55%,十年总生存率月45%;AG和AA型,三年和十年总生存率都仅为约30%。 风湿免疫科 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套餐1、痛风套餐:12、51、133、193(别嘌醇:51、133;立加利仙:12;拉布立酶:193)(很重要)2、别嘌醇套餐:51、1333、立加利仙:124、柳氮磺吡啶套餐:87、905、霉酚酸酯套餐:85、986、他克莫司套餐:587、环孢素A套餐:588、环磷酰胺套餐:21、689、硫唑嘌呤套餐:19、12510、甲氨蝶呤套餐:62、68、931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达木单抗,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套餐:94、95、69、9712、糖皮质激素(甲强龙等)冲击套餐:27、62、8413、来氟米特套餐:82、86 药物 基因名称 基因中文名和功能 基因编号 意义 柳氮磺吡啶 87NAT2*5(341T>C) N-乙酰基转移酶2的*5型,代谢酶 87 1、341TC和191GA型,中间代谢型:ADR发生率高。2、341CC和191AA型,慢代谢型:严重ADR发生率高。 90NAT2*14(191G>A) N-乙酰基转移酶2的*14型,代谢酶 90 霉酚酸酯 85IMPDH2(7766A>G) 肌苷5'-单磷酸脱氢酶2,靶点 85 AA、GA基因型,免疫抑制效果较好,GG型效果弱于GA与AA型。 98UGT1A8*2(518C>G) 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家族,多肽A8的*2型,代谢酶 98 出现腹泻的风险,CC基因型最高,CG其次,GG基因型最低。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达木单抗,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 94TNF-α(308G>A)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308位点,药物效应基因 94 炎症性疾病;克罗恩病,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银屑病,采用抗肿瘤坏死因子(anti-TNF)治疗,GG和AG基因型,症状明显改善的比例,比AA型高,OR为2.31-8.48。 97TNFRSF1B(676T>G)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1B,药物效应基因 97 GG基因型,与GA和AA基因型相比,采用抗肿瘤坏死因子(anti-TNF)治疗,效应差,OR为3.84-4.19。 95TNF-α(238G>A)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238位点,药物效应基因 95 1、GG基因型,与GA和AA基因型相比,英夫利昔和依那西普治疗应答较好。2、GG基因型,与GA和AA基因型相比,阿达木单抗治疗应答较差。 96TNF-α(857C>T)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857位点,药物效应基因 96 1、CC基因型者,英夫利昔应答较好,CT和TT基因型应答较差。2、CC基因型者,依那西普和阿达木单抗应答较差,CT和TT基因型,应答较好。 他克莫司 58CYP3A5*3(G>A) 细胞色素氧化酶3A5的*3型,代谢酶 58 CYP3A5*3GG等位基因者,代谢酶活性降低,可减少用药剂量并注意副作用的发生。 环孢素A 58CYP3A5*3(G>A) 细胞色素氧化酶3A5*3型,代谢酶 58 GG基因型(CYP3A5*3/*3)代谢酶活性降低,药物暴露增加,与GA和AA型比,需要降低给药剂量并注意副作用的发生。GG型,按体重调整剂量,大约比AA型减少20%,GA型按体重调整剂量,大约比AA基因型减少15%。 环磷酰胺 21GSTP1(313A>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系统性红斑狼狼疮患者,GG与AG,出现血液毒性的风险OR,比AA型高5倍;出现消化道副作用的风险OR高3.33倍。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TT基因型粘膜毒性和ADR比CT和CC型高;CT型毒性较低;CC型,副作用风险低。TT、CT型的副作用风险,比CC型高7.1倍。 硫唑嘌呤 19TPMT*3(T>C)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3型,代谢酶 19 TT基因型(*1/*1),酶活性正常,正常剂量给药。CC基因型(*3/*3),酶活性低,硫鸟嘌呤和嘌呤类似物毒性高,可使患者出现严重骨髓抑制,可致命,应减剂量。TC基因型(*1/*3),减少剂量到正常起始剂量的30-70;CC基因型(*3/*3),巯嘌呤禁用或将剂量减少到正常起始剂量的6%,硫唑嘌呤减少剂量到正常起始剂量的10%,并将给药频率从每天一次减少到每周三次。并根据骨髓抑制情况进一步调整药物剂量。硫鸟嘌呤给药情况类似。 125TPMT*2(C>G)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2型,代谢酶 125 CC基因型(*1/*1),酶活性正常,正常剂量给药。GG型(*2/*2),酶活性低,硫鸟嘌呤和嘌呤类似物毒性高,可使患者出现严重骨髓抑制,可致命,应减剂量。CG基因型(*1/*2),代谢酶活性只有正常的约25%,应减少剂量到正常起始剂量的30-50%;GG基因型(*2/*2),酶活性进一步减少,建议比照19TPMT*3的方案调整剂量,并将给药频率从每天一次减少到每周三次。并根据骨髓抑制情况进一步调整药物剂量。硫鸟嘌呤给药情况类似。 甲氨蝶呤 119ATIC(T>C) 单磷酸肌醇环化酶216197971位点,药物效应相关基因 119 仅限幼年特发性关节炎,C等位基因(频率约57%),对MTX治疗,应答不好。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1、CC型,MTX浓度相对较低,肝毒性、血液毒性风险较低。初始剂量:正常。然后,根据患者反应,进一步调整2、CT型,MTX浓度较高,肝毒性风险增加4.32倍,粘膜毒性风险高1.16倍。初始剂量:减少~20%。然后,根据患者反应,进一步调整3、TT型,MTX浓度较高,肝毒性风险增加8.62倍,血液毒性风险增加1.88倍,粘膜毒性风险高1.3倍。初始剂量:减少~40%。然后,根据患者反应,进一步调整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1、677的TT基因型粘膜毒性和ADR比CT和CC型高;CT型毒性较低;CC型,副作用风险低,早期RA应答较好。2、1298的CC基因型,粘膜毒性和ADR比AC和AA型高。AC型毒性较低。AA型毒性低,患者甚至可使用较高剂量,以获得较好疗效。3、应结合677与1298的基因型,综合判断MTHFR的酶活性,酶活性高者,应答较好、副作用低;酶活性低者,应答较差,副作用高。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93 来氟米特 82DHODH(19C>A) 二氢乳清酸脱氢酶,代谢酶 82 CC基因型的治疗应答,比AA型好。AC型介于两者之间。 86CYP1A2(734C>A) 细胞色素氧化酶1A2,代谢酶 86 CC基因型,来氟米特毒性风险比AC和AA型高。可能导致约40%的患者在治疗的第一年内,由于药物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 糖皮质激素 84MIF(-173G>C)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173位点,药物效应相关基因 84 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和肿痛,也诱导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的表达。MIF反过来会减弱糖皮质激素对免疫功能和炎症的抑制作用。MIF(-173CC型),MIF表达比GC和GG型高约2倍。MIF(-173G>C)突变是RA弱疗效预测因子。在幼年类风湿关节炎(juvenilRA)中,MIF(-173C)型等位基因携带者,疗效差,需要的DMARDs治疗量明显增加,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间明显延长。(注:84号基因,1通道为C,突变;2通道为G,正常) 糖皮质激素冲击(甲强龙等) 27PAI-1(4G/5G)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效应分子 27 判断股骨头坏死的风险:PAI-14G/5G:4G5G高风险,5G低风险;ABCB1C3435T:CC高风险;CT/TT低风险。风险较高:PAI-1及ABCB1均为高风险,即两个高风险,则风险度高。需高度关注骨骼反应,同时配伍用双膦酸盐。降低激素剂量并换用其他药物。风险度中等:PAI-1及ABCB1中,有一个高风险,则风险度中等,需要关注骨骼反应,一旦有不良反应征象,即配伍用双膦酸盐。风险度低:PAI-1及ABCB1均为低风险,则风险度低。但仍需关注骨骼反应,一旦有不良反应征象,即配伍用双膦酸盐。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别嘌醇 133HLA-B*5801 白细胞分化抗原B*5801,毒副作用相关分子 133 1.133阳性或51为G者,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风险极高(OR=57-1243),可预测95%-100%的别嘌醇所致中国人SJS,禁用。2.其他基因是别嘌醇所致SJS和TEN的高危因素。如:HLA-A*3303可预测14.3%-84.6%的SJS和TEN;HLA-C*03:02可预测27.8%-92.3%的SJS和TEN等。3.133和51为阴性者,仅能除外多数人的HLA-B*5801有关的别嘌醇所致SJS和TEN风险。不能除外少数人的其他基因有关的风险。 51HLA-B*5801(2597644T>G) 白细胞分化抗原B*5801标签位点,毒副作用相关分子 51 立加利仙(苯溴马隆) 12CYP2C9*3(1075A>C) 细胞色素氧化酶2C9*3型,代谢酶 12 P4502C9弱代谢型(CC型)的患者,代谢苯溴马隆的活性是CA和AA型的1/3,使用苯溴马隆蓄积,肝毒性风险升高。 拉布立酶 193G6PD(218G>A)  6-磷酸葡糖脱氢酶,代谢酶 193 AA基因型者,G6PD酶活性缺失,使用拉布立酶治疗,出现溶血或/及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风险,比GG型高。出现拉布立酶导致的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均为G6PD缺失者。 神经内科 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套餐1、卡马西平套餐:基础套餐70、76、77,全面套餐70、76、77、49、512、奥卡西平套餐:70、76、773、苯妥因、磷苯妥因套餐:76、77、124、糖皮质激素(甲强龙等)冲击套餐:27、625、支架PCI套餐:(1)全面分析—1、2、60、62、152、106、120、168、6、8、10、13、62、67(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美托洛尔、辛伐他汀)(2)部分分析—1、2、60、152、106、120、168、6、8、10、67(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美托洛尔、辛伐他汀)(3)简单分析—1、2、152、106、120、168(仅判断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果)6、氯吡格雷套餐:(1)全面分析--1、2、60、62、152;(2)部分分析—1、2、60、152(氯吡格雷)(3)最少分析:1、2、152(仅分析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是否有效)7、阿司匹林套餐:(1)全面分析—106、113、120、168;(2)部分分析—106、120、168;(3)简单分析—120、168(阿司匹林)8、痴呆症、Alzheimer’sdisease风险基因:68、93(提供含甲基供体的药物或食物,如5-甲基四氢叶酸等)9、偏头痛风险基因:68、93(提供含甲基供体的药物或食物,如5-甲基四氢叶酸等)10、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基因:27、68、187 药物 基因名称 基因中文名和功能 基因编号 意义 卡马西平、苯妥因、磷苯妥因 70HLA-B*1502 白细胞分化抗原B1502,毒副作用风险基因 70 (1)70位点,预测77%以上的SJS病例(2)76位点,预测50%以上的SJS病例(3)77位点,预测77%以上的SJS病例(4)49位点,预测13.7%-66.7%的SJS病例(5)51位点,预测20%的SJS病例(6)基本检测,应测PharmGKB要求的三个位点:70HLA-B1502、76TA的G碱基、77TB的T碱基者,均为HLA-B*1502阳性,使用卡马西平、苯妥因和磷苯妥因,出现Steven-Johnson综合征(SJS)和表皮松解综合征的风险非常高,应禁用卡马西平、苯妥因和磷苯妥因。(7)完善检测,应加测49、51位点。这两个位点阳性,也为SJS和表皮松解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应禁用卡马西平、苯妥因和磷苯妥因。(8)70、76、77为阴性者,仅能除外多数人的HLA-B*1502有关的卡马西平所致SJS和TEN风险。不能除外其他基因有关的卡马西平风险。(注:76号基因,1通道G,突变;2通道C,正常) 76HLA-B*1502TA(C>G) 白细胞分化抗原B1502标签位点A,毒副作用风险基因位点 76 77HLA-B*1502TB(C>T) 白细胞分化抗原B1502标签位点B,毒副作用风险基因位点 77 49HLA-A*3101(1047292A>G) 白细胞分化抗原3101,毒副作用风险基因 49 51HLA-B*5801(2597644T>G) 白细胞分化抗原5801标签位点,毒副作用风险基因 51 苯妥因 12CYP2C9*3(1075A>C) 细胞色素氧化酶2C9*3型,代谢酶 12 1、CYP2C9*1/*3(*3AC型)标准负荷剂量。减少维持剂量25%。7-10天后评估疗效和血药浓度。注意ADEs。2、CYP2C9*3/*3(*3CC型)标准负荷剂量。减少维持剂量50%。7-10天后评估疗效和血药浓度。注意ADEs。 奥卡西平 70HLA-B*1502 白细胞分化抗原B1502,毒副作用风险基因 70 70HLA-B1502、76TA的G碱基、77TB的T碱基者,均为HLA-B*1502阳性,,使用奥卡西平,出现大面积斑丘疹的风险很高。 76HLA-B*1502TA(C>G) 白细胞分化抗原B1502标签位点A,毒副作用风险基因位点 76 77HLA-B*1502TB(C>T) 白细胞分化抗原B1502标签位点B,毒副作用风险基因位点 77 糖皮质激素冲击(甲强龙等) 27PAI-1(4G/5G)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效应分子 27 判断股骨头坏死的风险:PAI-14G/5G:4G5G高风险,5G5G低风险;ABCB1C3435T:CC高风险;CT/TT低风险。风险较高:PAI-1及ABCB1均为高风险,即两个高风险,则风险度高。需高度关注骨骼反应,同时配伍用双膦酸盐。降低激素剂量并换用其他药物。风险度中等:PAI-1及ABCB1中,有一个高风险,则风险度中等,需要关注骨骼反应,一旦有不良反应征象,即配伍用双膦酸盐。风险度低:PAI-1及ABCB1均为低风险,则风险度低。但仍需关注骨骼反应,一旦有不良反应征象,即配伍用双膦酸盐。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氯吡格雷 152PON1(A>G) 对氧磷酶1,代谢酶 152 1、PON1GG纯合,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水平高,血小板活性被抑制程度高,几乎无氯吡格雷抵抗风险。AG杂合,半年后出现支架血栓的风险比为4.52,出现心肌梗死的风险比为2.3,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水平中等,血小板活性被中度抑制,有部分氯吡格雷抵抗风险。AA纯合,半年后出现支架血栓的风险比为12.90,出现心肌梗死的风险比为,4.93,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水平低,血小板活性较少被抑制,有氯吡格雷抵抗风险。2、CYP2C19*2、*3者,波利维治疗可能无效。3、CYP2C19*17者,7%的患者有出血,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4、若合并ABCB13435TT,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1.5%,比CC者13.3%高,HR为3.58。带有ABCB13435TT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5.5%,比CC者10.7%高,HR为1.72。 01CYP2C19*2(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2型,代谢酶 1 02CYP2C19*3(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3型,代谢酶 2 60CYP2C19*17(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17型,代谢酶 60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阿司匹林 120GPIIIaPlA2(T>C) 血小板糖蛋白IIIaPlA2多态性,靶点 120 1、GPIIIaPlA2:阿司匹林抵抗主要基因,CC基因型,行支架术后,其亚急性血栓事件发生率是TT型的5倍,需要更高剂量阿司匹林才能达到抗凝效果。此基因也涉及氯吡格雷抵抗,基因型意义同阿司匹林。2、PEAR1:GG等位基因对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应答好;AA\AG基因型,用阿司匹林(或结合氯吡格雷),PCI患者,心梗和死亡率高。3、PTGS1:GG基因型,阿司匹林抵抗风险高(HR:10),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HR:2.55)。AG基因型风险中等;AA基因型阿司匹林较敏感,心血光事件发生率较低。4、LTC4SAA基因型,使用阿司匹林发生荨麻疹的风险较AC,CC型低。 106PEAR1(G>A) 血小板内皮细胞凝集素受体1。效应相关基因 106 168PTGS1(-842A>G) 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效应相关基因 168 113LTC4S(A>C) 白三烯C4合成酶,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相关基因 113 痴呆症、Alzheimer’sdisease风险基因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1、甲基四氢叶酸不足时,1298AA/677TT基因型DNA甲基化明显减少,是AD的风险因素,应提高甲基四氢叶酸水平以对抗风险。2、1298AA/677CC和1298CC/677CC基因型者,DNA甲基化受叶酸水平影响较少,是不发生AD的保护性因素。3、两个位点组合后,MTHFR酶活性越低,风险越大。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93 偏头痛风险基因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两个位点组合后,MTHFR酶活性越低,不能提供足够的甲基供体,风险越大(详见附录3)。可采用叶酸、VB12等治疗,677TT型有治疗抵抗风险,可选用5-甲基四氢叶酸治疗,或配伍甲硫氨酸等。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93 缺血性卒中风险基因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1、MTFR677的T基因型,与C基因型比,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比为1.24。2、187F5的A基因型,与G基因型比,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比为1.33。3、PAI-1的4G基因型,与5G基因型比,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比为1.87。 187F5(41721G>A) V因子Leiden 187 27PAI-1(4G/5G)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效应分子 27 心理科 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套餐1、氯氮卓、氯米帕明、氯氮平、多塞平、奥氮平、米氮平、丙米嗪、去甲替林、奋乃静、硫利达嗪、阿立哌唑套餐:6、8、10,(奥氮平加测86)2、利培酮:6、8、10、623、氟西汀套餐:6、8、10、1114、文拉法辛套餐:6、8、10、13、1785、西酞普兰套餐:1、2、60、111、1786、阿米替林、依地普仑套餐:1、2、607、帕罗西汀套餐:13、1118、氯丙咪嗪,三碘甲状腺氨酸,锂,奈法唑酮套餐:139、氟伏沙明:111、17810、喹硫平:5811、舍曲林:1、2、6012、丙戊酸套餐:277、278、1213、痴呆症、Alzheimer’sdisease风险基因:68、93(提供含甲基供体的药物或食物)14、抑郁症风险基因:68、93(提供含甲基供体的药物或食物) 药物 基因名称 基因中文名和功能 基因编号 意义 氯氮卓、氯米帕明、氯氮平、多塞平、氟西汀、奥氮平、丙米嗪、米氮平、去甲替林、奋乃静、硫利达嗪、文拉法辛 06CYP2D6(285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285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6 判断代谢状态和疗效,指导剂量调整;PM、IM代谢慢,应使用低剂量;EM用正常剂量;UM应换药或加大剂量。 08CYP2D6(10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0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8 10CYP2D6(1758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758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10 阿立哌唑 06CYP2D6(285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285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6 CYP2D6PM型,减少每日推荐最大剂量的67%,最高不能超过10mg/d 08CYP2D6(10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0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8 10CYP2D6(1758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758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10 利培酮 06CYP2D6(285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285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6 1、利培酮及其活性代谢产物9-羟基利培酮,二者综合考虑,CYP2D6代谢型对疗效影响不显著。2、CYP2D6PM型,致剂量依赖的高泌乳素血症,引起骨质流失,对儿童发育造成不良影响。3、也有文献报道,CYP2D6PM型和62位点T基因型,更有效 08CYP2D6(10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0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8 10CYP2D6(1758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758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10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奥氮平 86CYP1A2(734C>A) 细胞色素氧化酶1A2734位点,代谢酶 86 AA基因型,与AC和CC型比,对奥氮平应答较弱,血药浓度较低。 丙戊酸 12CYP2C9*3(1075A>C) 细胞色素氧化酶2C9*3型,代谢酶 12 1、ThusVPAdrugswereprescribedinaveragetherapeuticdoses,20-30mg/kg/dayforchildren,20mg/kg/dayforadults(accordingtotheGuidelinesofInternationalLeagueAgainstEpilepsyacceptedinRF).2、丙戊酸血液浓度应维持在50-100ug/ml之间。VPAcumulationwithachievementoftoxiclevel-142ug/ml.3、若出现丙戊酸所致不良反应,伍用左卡尼丁。4、CYP2C9基因型,影响丙戊酸血药浓度。5、CYP2C9*1/*1型,代谢活性强,标准给药剂量下,平均血药浓度波动较大,约有50%患者出现不良反应。6、按经验推算:(1)CYP2C9*3/*3患者,丙戊酸给药剂量,至少应减少50%,以避免严重不良反应。(2)CYP2C9*1/*3患者,丙戊酸给药剂量,至少应减少25%,以避免严重不良反应。(3)然后,再根据患者情况,进一步调整剂量。MedicalandHealthScienceJournal,www.academicpublishingplatforms.comISSN:1804-1884(Print)1805-5014(Online)Volume7,2011,pp.26-38 277POLG(A467T,G>A) DNA聚合酶 277 1、基因纯和突变者,277的AA是突变型、278的GG是突变型,肝损害和死亡风险高,禁用丙戊酸(德巴金)。2、基因杂合突变者,277的AG型、278的GC型,也有风险,建议不用禁用丙戊酸(德巴金)。3、基因未突变者,277的GG型、278的CC型,可用丙戊酸。注:278位点的二通道是野生型CC型。 278POLG(W748S,C>G) DNA聚合酶 278 氯丙咪嗪,三碘甲状腺氨酸,锂,奈法唑酮,帕罗西汀或文拉法辛 13ABCB1(2677T>G) 多耐药基因1的2677位点,药物转运体 13 TT\TC基因型的抑郁症患者,用这些药物治疗,产生自杀念头的风险,比CC型高。 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西酞普兰 111AC9(A>G) 腺苷酸环化酶9,药效相关基因 111 GG等位的远期抗抑郁效果较好。 178GRIK4(T﹥C)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药效相关基因 178 CC型抗抑郁应答好,其次是CT型,TT型抗抑郁应答较差 舍曲林 01CYP2C19*2(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2型,代谢酶 1 UM型,换药;PM型,下调起始剂量50% 02CYP2C19*3(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3型,代谢酶 2 60CYP2C19*17(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17型,代谢酶 60 阿米替林 01CYP2C19*2(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2型,代谢酶 1 1、CYP2C19PM型患者,要格外关注镇静,体位性低血压和心血管并发症,起始剂量减少50%。2、CYP2C19IM型,按说明书用药。3、CYP2C19EM型,按说明书用药。4、CYP2C19UM型,治疗失败,换其他不经过CYP2C19代谢的药物。 02CYP2C19*3(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3型,代谢酶 2 60CYP2C19*17(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17型,代谢酶 60 06CYP2D6(285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285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6 1.CYP2D6PM型患者,要格外关注镇静,体位性低血压和心血管并发症,起始剂量减少50%。2.CYP2D6IM型,起始剂量减少25%。3.CYP2D6EM型,按说明书用药。4.CYP2D6UM型,治疗失败,换其他不经过CYP2D6代谢的药物。综合:1、凡CYP2D6UM型及PM型(无论CYP2C19基因型),治疗失败,换其他不经过CYP2D6代谢的药物。2、凡CYP2C19UM型(无论CYP2D6基因型),治疗失败,换其他不经过CYP2C19代谢的药物。3、CYP2D6EM+CYP2C19EM和IM,按说明书用药。4、CYP2D6EM+CYP2C19PM,起始剂量减少50%。5、CYP2D6IM+CYP2C19EM和IM,起始剂量减少25%。6、CYP2D6IM+CYP2C19PM,副作用大,换药。 08CYP2D6(10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0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8 10CYP2D6(1758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758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10 西酞普兰依地普仑 01CYP2C19*2(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2型,代谢酶 1 CYP2C19UM型,治疗失败,换不经过CYP2C19代谢的药。 02CYP2C19*3(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3型,代谢酶 2 60CYP2C19*17(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17型,代谢酶 60 地西泮(安定) 01CYP2C19*2(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2型,代谢酶 1 1、PM型患者,代谢慢,血药浓度较高,镇静催眠效果较IM、EM和UM型强。2、IM型,代谢较慢,药物浓度较EM和UM高,镇静催眠效果较EM和UM型强。3、UM型,治疗失败。 02CYP2C19*3(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3型,代谢酶 2 60CYP2C19*17(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17型,代谢酶 60 喹硫平 58CYP3A5*3(G>A) 细胞色素氧化酶3A5*3型,代谢酶 CC基因型,代谢活性下降,副作用风险升高,可能需要下调剂量。CT基因型,代谢活性升高。TT型最高,可能治疗不理想 痴呆症、Alzheimer’sdisease风险基因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1、甲基四氢叶酸不足时,1298AA/677TT基因型DNA甲基化明显减少,是AD风险因素,应提高甲基四氢叶酸水平以对抗风险。2、1298AA/677CC和1298CC/677CC基因型者,DNA甲基化受叶酸水平影响较少,是不发生AD的保护性因素。3、两个位点组合后,MTHFR酶活性越低,风险越大。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93 抑郁症风险基因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两个位点组合后,MTHFR酶活性越低,不能提供足够的甲基供体,风险越大(详见附录3)。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93 偏头痛风险基因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两个位点组合后,MTHFR酶活性越低,不能提供足够的甲基供体,风险越大(详见附录3)。可采用叶酸、VB12等治疗,677TT型有治疗抵抗风险,可选用5-甲基四氢叶酸治疗,或配伍甲硫氨酸等。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93 肾内科 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套餐1、别嘌醇套餐:51、1332、巯嘌呤、硫唑嘌呤套餐:19、116、2743、环磷酰胺套餐:21、684、糖皮质激素冲击(甲强龙等)套餐:27、625、卡托普利套餐:64 药物 基因名称 基因中文名和功能 基因编号 意义 别嘌呤醇 133HLA-B*5801 白细胞分化抗原B*5801,毒副作用相关分子 133 1.133阳性或51为G者,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风险极高(OR=57-1243),可预测95%-100%的别嘌醇所致中国人SJS,禁用。2.其他基因是别嘌醇所致SJS和TEN的高危因素。如:HLA-A*3303可预测14.3%-84.6%的SJS和TEN;HLA-C*03:02可预测27.8%-92.3%的SJS和TEN等。3.133和51为阴性者,仅能除外多数人的HLA-B*5801有关的别嘌醇所致SJS和TEN风险。不能除外少数人的其他基因有关的风险。 51HLA-B*5801(2597644T>G) 白细胞分化抗原B*5801标签位点,毒副作用相关分子 51 巯嘌呤、硫唑嘌呤 19TPMT*3(T>C)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3型,代谢酶 19 1、TT基因型(*1/*1),酶活性正常,正常剂量给药。2、TC基因型(*1/*3),酶活性低,仅为正常基因型(*1/*1)的约30%,应减少剂量到正常起始剂量的30-703、CC基因型(*3/*3),酶活性低,仅为正常基因型(*1/*1)的约5%,硫鸟嘌呤和嘌呤类似物毒性高,可使患者出现严重骨髓抑制,可致命,应减剂量。CC基因型(*3/*3),巯嘌呤禁用或将剂量减少到正常起始剂量的6%,硫唑嘌呤减少剂量到正常起始剂量的10%,并将给药频率从每天一次减少到每周三次。4、根据骨髓抑制情况进一步调整药物剂量。硫鸟嘌呤给药情况类似。 116ITPA(94C>A) 肌苷三磷酸酶,代谢酶 116 1.ITPA94AC/AA基因型,儿童无事件生存率明显降低。2.ITPA94C>A在亚洲人中基因频率为19%。3.ITPA94C>A,CA酶活性下降到25%,AA型,酶活性消失。4.ITPA和TPMT共同影响巯嘌呤的毒性。5.由于亚洲人ITPA突变频率高,TPMT突变频率低,亚洲人用6-MP治疗时,可能更容易受ITPA基因影响。ChildrenALL.Maintenancetherapyconsistedofdailyoral6-MP(50mgm-2)andweeklyoralMTX(20mgm-2)for74weeks,1、TPMT野生型+ITPA突变型,6-MMPN(6-甲基巯嘌呤),几乎都超过8000pmol/8x108RBC,几乎都出现肝毒性,转氨酶都升高。粒细胞减少症风险也高。应下调6-MP剂量20~40%,同时也应下调MTX剂量20~40%,以降低肝毒性。但此基因型TGN浓度较低,应注意是否治疗达标(将WBC控制在1.5~3×109/L),并据此调整剂量。2、TPMT野生型+ITPA野生型,6-MMPN(6-甲基巯嘌呤),介于5000~10000pmol/8x108RBC之间,部分出现肝毒性,转氨酶都升高。3、TPMT突变型+ITPA野生型,6-MMPN(6-甲基巯嘌呤),几乎都低于5000pmol/8x108RBC之间,不出现肝毒性。此基因型TGN浓度较高,骨髓毒性高,应下调剂量,注意是否出现骨髓抑制。 环磷酰胺 21GSTP1(313A>G)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代谢酶 21 GG基因型,毒性风险最高,其次是AG型,AA型毒性风险最低。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TT基因型粘膜毒性和ADR比CT和CC型高;CT型毒性较低;CC型,副作用风险低。 他克莫司 58CYP3A5*3(G>A) 细胞色素氧化酶3A5*3型,代谢酶 58 GG基因型(CYP3A5*3/*3)代谢酶活性降低,药物暴露增加,与GA和AA型比,需要降低给药剂量并注意副作用的发生。GA和AA基因型,所需剂量都比GG型高。不同肾脏疾病,有不同的给药方案。 卡托普利 64AGTR1(1166A>C) I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1166位点,靶点 64 2型糖尿病者,AA基因型,用卡托普利治疗,应答较差。AC\CC基因型,应答较好,有效肾血浆流量effectiverenalplasmaflow(ERPF)更高。 糖皮质激素冲击(甲强龙等) 27PAI-1(4G/5G)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效应分子 27 判断股骨头坏死的风险:PAI-14G/5G:4G5G高风险,5G5G低风险;ABCB1C3435T:CC高风险;CT/TT低风险。风险较高:PAI-1及ABCB1均为高风险,即两个高风险,则风险度高。需高度关注骨骼反应,同时配伍用双膦酸盐。降低激素剂量并换用其他药物。风险度中等:PAI-1及ABCB1中,有一个高风险,则风险度中等,需要关注骨骼反应,一旦有不良反应征象,即配伍用双膦酸盐。风险度低:PAI-1及ABCB1均为低风险,则风险度低。但仍需关注骨骼反应,一旦有不良反应征象,即配伍用双膦酸盐。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眼科 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套餐1、倍他洛尔套餐:632、拉坦前列素套餐:47、483、光动力治疗套餐:68、934、噻吗洛尔套餐:6 药物 基因名称 基因中文名和功能 基因编号 意义 倍他洛尔 63ADRB1(1165G>C) β-1肾上腺素受体,靶点 63 CC型有较高的基础眼内压,且对盐酸倍他洛尔的降眼压反应更明显(与Gly389,GG型比较)。 220ADRB2(27C>G) β-1肾上腺素受体,靶点 220 CC型(C;C)genotypesweresignificantlymorelikelytoexperiencea(desirable)IOPdecreaseof20%ormore(oddsratio2.00,CI:1.00-4.02) 拉坦前列素(0.005%t局部使用) 47PTGFR(78957441C>A) PGF2α受体 47 C等位基因位于启动子区域,与PGF2α受体基因的低转录活性有关,导致眼内压对拉坦前列素的低应答。C等位基因,应答较好,眼内压降低超过15%。 48PTGFR (-562T>C) PGF2α受体 48 治疗一周后,CC基因型,眼压下降26.6%,CT基因型下降16.3%(文献1)TT基因型,降眼压效果较低,低于10%(文献2) 光动力治疗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1、脉络膜的新血管形成,光动力治疗,677TT基因型,对治疗应答好。677CT、CC基因型应答较差。即MTHFR酶活性低者,疗效好。2、1298也影响MTHFR活性,应综合677与1298判断疗效。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93 光动力治疗 219VEGFA(12143C>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 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光动力治疗。AA型的治疗应答率为85.7%(24/28),AC型的治疗应答率为54.3%(38/70)。CC型的治疗应答率为37.3%(38/102)Thecorrespondingfrequenciesforthers2146323AA,AC,andCCgenotypeswere4%,32%,and64%,respectively,innonrespondersand24%,38%,and38%,respectively,inresponders(P =0.0369). 噻吗洛尔(局部使用) 06CYP2D6(285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285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6 CYP2D6(2850)R296C(TTandCT)更有可能出现心动过缓,R296C(CC),出现心动过缓可能性低 耳鼻喉科 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套餐:1、过敏性鼻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71、72、1212、鼻息肉风险:94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丙酸倍氯米松、糠酸莫米松) 71CRHR1(A>G)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rs1876828位点,靶点 71 GG基因型患者,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短期应答(治疗6周后的FEV)比TT型弱。GA型的应答也较弱。AA型的应答最强。 72GLCCI1(-1106G>A) 糖皮质激素诱导转录因子1,靶点 72 AA基因型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答较好;AG基因型,有中度的弱应答的风险;GG基因型,弱应答或无应答的风险很高。 121FCER2(2206A>G) IgE低亲和力片段II2206位点,效应分子 121 GG基因型,IgE水平高,高反应性,需要较高的ICS剂量。 鼻息肉风险 94TNF-α(308G>A)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308位点,药物效应基因 94 AA、AG基因型,鼻息肉风险是GG型的1.86倍。中国人中,6.7%为AG型,其余为GG型。 骨科 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套餐1.痛风套餐:12、51、133(别嘌醇:51、133;立加利仙:12)(很重要)2.别嘌醇套餐:51、1333.立加利仙:124.糖皮质激素(甲强龙等)冲击套餐:27、62 药物 基因名称 基因中文名和功能 基因编号 意义 别嘌呤醇 133HLA-B*5801 白细胞分化抗原B*5801,毒副作用相关分子 133 1.133阳性或51为G者,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风险极高(OR=57-1243),可预测95%-100%的别嘌醇所致中国人SJS,禁用。2.其他基因是别嘌醇所致SJS和TEN的高危因素。如:HLA-A*3303可预测14.3%-84.6%的SJS和TEN;HLA-C*03:02可预测27.8%-92.3%的SJS和TEN等。3.133和51为阴性者,仅能除外多数人的HLA-B*5801有关的别嘌醇所致SJS和TEN风险。不能除外少数人的其他基因有关的风险。 51HLA-B*5801(2597644T>G) 白细胞分化抗原B*5801标签位点,毒副作用相关分子 51 立加利仙(苯溴马隆) 12CYP2C9*3(1075A>C) 细胞色素氧化酶2C9*3型,代谢酶 12 P4502C9弱代谢型(CC型)的患者,代谢苯溴马隆的活性是CA和AA型的1/3,使用苯溴马隆蓄积,肝毒性风险升高。 糖皮质激素冲击(甲强龙等) 27PAI-1(4G/5G)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效应分子 27 判断股骨头坏死的风险:PAI-14G/5G:4G5G高风险,5G低风险;ABCB1C3435T:CC高风险;CT/TT低风险。风险较高:PAI-1及ABCB1均为高风险,即两个高风险,则风险度高。需高度关注骨骼反应,同时配伍用双膦酸盐。降低激素剂量并换用其他药物。风险度中等:PAI-1及ABCB1中,有一个高风险,则风险度中等,需要关注骨骼反应,一旦有不良反应征象,即配伍用双膦酸盐。风险度低:PAI-1及ABCB1均为低风险,则风险度低。但仍需关注骨骼反应,一旦有不良反应征象,即配伍用双膦酸盐。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器官移植 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套餐1、他克莫司、西罗莫司套餐:582、环孢素A套餐:9、13、62、98、180、58、593、霉酚酸酯套餐:85、944、ATG疗效基因:2465、肾移植排斥风险:94 药物 基因名称 基因中文名和功能 基因编号 意义 他克莫司 58CYP3A5*3(G>A) 细胞色素氧化酶3A5*3型,代谢酶 58 GG基因型(CYP3A5*3/*3)代谢酶活性降低,药物暴露增加,与GA和AA型比,需要降低给药剂量并注意副作用的发生。GA和AA基因型,所需剂量都比GG型高。 西罗莫司 58CYP3A5*3(G>A) 细胞色素氧化酶3A5*3型,代谢酶 58 GG基因型(CYP3A5*3/*3)代谢酶活性降低,药物暴露增加,与GA和AA型比,需要降低给药剂量并注意副作用的发生。GA和AA基因型,所需剂量都比GG型高。 环孢素A 09ABCB1(1236T>C) 多耐药基因1的1236位点,药物转运体 9 1、这三个位点的TT/TT/TT型,移植物失功能的风险比其他基因型高。2、有任何单一TT型,均有肾毒性风险。09TT型,OR为2.09;13TT型,OR为2.36;62TT型,OR为4.2。有任何两个TT或三个TT,OR为3.6 13ABCB1(2677T>G) 多耐药基因1的2677位点,药物转运体 13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98UGT1A8*2(518C>G) 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家族,多肽A8的*2型,代谢酶 98 肾移植患者,联用环孢素A和霉酚酸酯,出现腹泻的风险,CC基因型最高,CG其次,GG基因型最低。 180CYP3A4*18B(A﹥G) 细胞色素氧化酶3A4*18B型,代谢酶 180 肾移植患者肝损伤的发生率约在36.9%。180GG型者,CSA所致肝毒性风险,比GA基因型者高2.5倍,比AA型者高5.1倍。应酌情下调剂量。 59CYP3A4*1B(G>A) 细胞色素氧化酶3A4*1B型,代谢酶 59 1、59CYP3A4*1/*1:AA基因型,非表达型;59CYP3A4*1/*1B:GA基因型,表达型;59CYP3A4*1B/*1B:GG基因型,表达型2、58CYP3A5*3/*3:GG基因型,非表达型;58CYP3A5*1/*3:GA基因型,表达型;58CYP3A5*1/*1:AA基因型,表达型3、综合58、59位点基因表达型与非表达型,设定移植后不同时期的给药剂量(见后附剂量调整表)。 58CYP3A5*3(G>A) 细胞色素氧化酶3A5*3型,代谢酶 58 霉酚酸酯 85IMPDH2(7766A>G) 肌苷5'-单磷酸脱氢酶2,靶点 85 肾移植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风险,AA基因型最低,AG基因型其次,GG基因型最高。 94TNF-α(308G>A)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308位点,药物效应基因 94 肾移植患者,AA和AG基因型,移植后12个月,出现活检证实的急性排斥反应的风险高。GG基因型风险低。 98UGT1A8*2(518C>G) 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家族,多肽A8的*2型,代谢酶 98 出现腹泻的风险,CC基因型最高,CG其次,GG基因型最低。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 246FCGR3A(175A>C) CD16a,靶点 246 CC、AC基因型者,使用ATG治疗更有效。AA基因型者应答较CC和AC型者低。 肾移植排斥风险 94TNF-α(308G>A)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308位点,药物效应基因 94 AA和AG者,发生肾移植排斥反应的风险,是GG型的2.5倍。 麻醉和镇痛治疗 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套餐1、米库氯铵和琥珀酰胆碱套餐:242、罗库溴铵:9、173、芬太尼、瑞芬太尼、阿芬太尼、瑞芬太尼:62、157、180、2274、吗啡:23、62、1575、可待因、曲马多、羟考酮:6、8、10、62、1576、丙泊酚:1917、地西泮:1、2、608、氢可酮:1579、丙泊酚:19110、布洛芬,萘普生,塞来昔布:12 药物 基因名称 基因中文名和功能 基因编号 意义 罗库溴铵 09ABCB1(1236T>C) 多耐药基因1的1236位点,药物转运体 9 TT基因型,在麻醉状态下,比TC和CC基因型,相同初始和维持剂量下,起效时间长,恢复时间延长。 17SLCO1B1(388A>G) 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家族1B1基因 17 AG、GG型,恢复时间延长。 琥珀酰胆碱 24BchE(293A>G) 丁酰胆碱酯酶293位点,代谢酶 24 琥珀酰胆碱诱导的麻醉,患者的恢复取决于丁酰胆碱酯酶对药物的水解。GG基因型者,酶活性降低30%,自主呼吸的恢复会明显延迟。 美维库铵(米库氯铵) 24BchE(293A>G) 丁酰胆碱酯酶293位点,代谢酶 24 美维库铵诱导的麻醉,患者的恢复取决于丁酰胆碱酯酶对药物的水解。GG基因型者,酶活性降低30%,自主呼吸的恢复会明显延迟。 芬太尼、瑞芬太尼、阿芬太尼、苏芬太尼 157OPRM1(118A>G) 阿片受体mu1的118位点,药物靶点 157 GG基因型患者,需要较高的剂量(可比AA型高20-40%的剂量),才能缓解疼痛。 227CYP3A4*1G(25343C>T) 细胞色素氧化酶3A4*1G 227 CYP3A4*1GTT基因型者,需要较低剂量;TC/CC基因型者,需要较高剂量才能有效控制疼痛,可比TT型高20-40%的剂量。 180CYP3A4*18B(A﹥G) 细胞色素氧化酶3A4*18B 180 全胃切除术后48小时,芬太尼镇痛剂量不同,AA基因型剂量较高,AG基因型较低,GG基因型剂量最低。AA基因型,可比GG基因型剂量高30%。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疼痛患者,TT基因型,芬太尼治疗,应答较好,给药剂量较低。 吗啡(美施康定:硫酸吗啡缓释片) 23UGT2B7(802T>C)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2B7 23 TT基因型体内吗啡血药浓度仅约为TC和CC基因型者1/3,需要更大剂量才能缓解疼痛。 157OPRM1(118A>G) 阿片受体mu1的118位点,药物靶点 157 AA基因型的患者,使用吗啡缓解疼痛,需要较低的剂量;AG和GG型需要较多的吗啡剂量,疼痛缓解不如AA基因型。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疼痛患者,TT基因型,吗啡治疗,应答较好,给药剂量较低。TT<TC<CCfordosing 氢可酮 157OPRM1(118A>G) 阿片受体mu1的118位点,药物靶点 157 AA基因型的患者,使用氢可酮治疗,与AG和GG型比较,需要较低的剂量,疼痛缓解好; 可待因、曲马多、羟考酮奥施康定(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06CYP2D6(285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285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6 弱代谢PM者,镇痛效果降低 08CYP2D6(10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0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8 10CYP2D6(1758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758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10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1、可待因:TT基因型,哺乳期母亲服用可待因,增加婴儿中枢抑制的风险。2、曲马多:TT基因型,曲马多治疗疼痛,应答较好,骨折患者,6小时内疼痛减轻明显。其他基因型,应增加剂量及增加给药频率。 157OPRM1(118A>G) 阿片受体mu1的118位点,药物靶点 157 AA基因型的患者,与AG和GG型比较,需要较低的剂量,疼痛缓解好; 地西泮 01CYP2C19*2(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2型,代谢酶 1 1、PM型,半衰期延长4倍,苏醒慢2、UM型,常规剂量无效,需要换药,或增加剂量 02CYP2C19*3(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3型,代谢酶 2 60CYP2C19*17(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17型,代谢酶 60 非甾体镇痛药:布洛芬,萘普生,塞来昔布 12CYP2C9*3(1075A>C) 细胞色素氧化酶2C9*3型,代谢酶 12 弱代谢型(CC型)的患者,镇痛疗效较好,但长期使用,血药浓度会异常升高,消化道出血风险升高。 丙泊酚(得普利麻) 191CYP2B6(516G>T) 细胞色素氧化酶2B6 191 麻醉时,GG基因型需要较高剂量。对于GG基因型,总的丙泊酚剂量范围为151.5±64.2mg;对于GT/TT基因型,剂量范围在129.3±44.6mg之间。 妇产科 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套餐1、更年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套餐:33、229、230(利维爱、倍美力、倍美罗、盖福润、尼尔雌醇)(更年期,非常重要)2、乳腺癌套餐:6、8、10、33、122(他莫昔芬、雷诺昔芬)3、叶酸套餐:68、93(叶酸)4、胎儿神经管发育异常、习惯性流产、人工受精不着床套餐:68、93、275、新生儿自闭症:68、93、169、1766、孕中和产后抑郁症:68、937、先兆子痫、口服避孕药的静脉血栓高危基因:1878、雌激素相关静脉血栓高危基因:27、1879、骨质疏松治疗套餐:186(双膦酸盐:依替膦酸、唑来膦酸、阿伦磷酸、利塞膦酸钠等)10、HPV感染者宫颈癌风险基因套餐:28、26、2911、利托君保胎:73 药物 基因名称 基因中文名和功能 基因编号 意义 利维爱倍美力倍美罗盖福润尼尔雌醇 33SULT1A1(638G>A) 磺基转移酶1A1的638位点,代谢酶 33 AA基因型的患者,代谢药物活性只有GG型的15%,药物易蓄积,用药3年后子宫内膜肿瘤和乳腺癌的风险,比GG基因型高,OR值为1.8。GA基因型也比GG型高,OR值为1.4。GG基因型者风险最低。所以,建议AA和GA基因型者,适当减少药物剂量。 229SLCO1B1(3283A>G) 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家族1B1 229 其每条染色体上单基因突变(AG),会使单雌激素治疗诱导乳腺癌发生的风险比AA型高1.2倍,使雌-孕激素治疗诱导乳腺癌发生的风险高2.31倍。若两条染色体都突变(GG),则风险分别为AA型的2.4和4.62倍。应减量、短时用药。 230SOD(T>C) 超氧化物歧化酶 230 C/T或T/T基因型的酶活性,比C/C基因型高33%。因此,对于绝经前的女性(此时内源性雌激素水平较高),CC型者患乳腺癌的风险是CT和TT型的4.3倍;对于绝经后的女性(此时内源性雌激素水平较低),CC型者患乳腺癌的风险是CT和TT型的1.8倍 雌激素相关静脉血栓高危基因 27PAI-1(4G/5G)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效应分子 27 1、PAI-14G4G基因型者,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是5G5G者的3.1倍。2、F5的AG和AA基因型者,与GG基因型者比较,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比,分别为GG基因型者的2.7和18倍。超过60岁、吸烟肥胖者,发生静脉血栓的最高风险,分别为10%(CI:7%to14%)和51%(CI:13%to100%)。 187F5(41721G>A) V因子Leiden 187 他莫昔芬 06CYP2D6(285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285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6 乳腺癌,PM者,抗雌激素效果最差,预后差;IM者,抗雌激素效果较差,预后也较差。EM者,抗雌激素效果好,预后好。 08CYP2D6(10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0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8 10CYP2D6(1758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758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10 33SULT1A1(638G>A) 磺基转移酶1A1的638位点,代谢酶 33 乳腺癌,AA基因型的患者,代谢药物活性只有GG型的15%,药物易蓄积,代谢活性成分4-OH-他莫昔芬的活性下降,患者总体生存率较GG型高。GA基因型也比GG型高。GG基因型者总体生存率最低。 122ZNF423(A>G) 锌指蛋白423,药物效应相关基因 122 乳腺癌患者,使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他莫昔芬,在治疗期间,AA和AG基因型者,乳腺癌复发风险,比GG型低。 雷诺昔芬 122ZNF423(A>G) 锌指蛋白423,药物效应相关基因 122 乳腺癌患者,使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他莫昔芬,在治疗期间,AA和AG基因型者,乳腺癌复发风险,比GG型低。 利托君 73ADRB2(46G>A) β-2肾上腺素受体46位点,靶点 73 AA基因型(Arg16Arg型),通常妊娠能延长10天以上,100%能达到分娩推迟48小时以上。AG和GG基因型(Arg16Gly和Gly16Gly型),仅74%能达到分娩推迟48小时以上。 叶酸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TT基因型,叶酸转化为甲基叶酸受限,使用叶酸不能降低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应配合使用大剂量VB12。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93 CC基因型,甲基叶酸转化为四氢蝶呤的活性受限,导致神经递质不足,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四氢蝶呤同时是NO供体,缺乏四氢蝶呤还可引起心血管疾病。 胎儿神经管发育异常、习惯性流产、人工受精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1、MTHFR667正常基因为CC型;CT型,酶活性下降40%,流产风险增加1.38倍;TT型,酶活性下降70%,流产风险增加2.54倍。MTHFR677T基因型者,新生儿(24个月),心理发育指数比正常孩子低3.5分。2、MTHFR1298正常基因型为AA型;AC基因型,流产风险增加1.29倍;CC基因型,流产风险增加2.23被。3、MTHFR677T+MTHFR1298C的孕妇,流产风险增加2.48倍。4、两个位点组合后,MTHFR酶活性越低,不能提供足够的甲基供体,风险越大(详见附录3)。可采用叶酸、VB12等治疗。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93 27PAI-1(4G/5G)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效应分子 27 1.PAI-1正常基因型为5G/5G;2.5G/4G基因型,发生习惯性流产或体外受精不着床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4倍;3.4G/4G基因型,发生习惯性流产或体外受精不着床的风险,是正常人的44-55倍。 新生儿自闭症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1、677TT基因型孕妇,若不在孕前及孕中服用甲基叶酸\VB12\VB6等维生素,新生儿患自闭症的风险,是服用维生素的同基因型孕妇的4倍。2、两个位点组合后,MTHFR酶活性越低,不能提供足够的甲基供体,风险越大(详见附录3)。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93 176DIO2(T﹥C) II型脱碘酶 176 CC基因型的儿童,如果伴有游离甲状腺素T4水平下降,则智商低于85。8岁前,若给予恰当治疗,则智商可正常发育。约20%的孩子为CC突变,这些孩子要警惕游离T4减少。 169C15orf60(G>A) 第十五号染色体第60开放阅读框 169 AA纯合子,比AG和GG,左侧大脑皮质稍薄,导致语言和非语言IQ评分稍低。但不影响总体智商。 孕中和产后抑郁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1、677TT基因型孕产妇,更容易发生抑郁。补充叶酸有保护作用。2、两个位点组合后,MTHFR酶活性越低,不能提供足够的甲基供体,风险越大(详见附录3)。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93 先兆子痫、口服避孕药的静脉血栓高危基因 187F5(41721G>A) V因子Leiden 187 1、AG和AA基因型者,与GG基因型者比较,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比,分别为GG基因型者的2.7和18倍。超过60岁、吸烟肥胖者,发生静脉血栓的最高风险,分别为10%(CI:7%to14%)和51%(CI:13%to100%)。2、带有A碱基的孕妇,发生先兆子痫和静脉血栓的风险高。3、带有A碱基的妇女,服用口服避孕药,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很高,是G碱基者的1.3~25倍。4、带有A碱基的女性,服用他莫西芬者,血栓风险高5倍。 骨质疏松(双膦酸盐:依替膦酸、唑来膦酸、阿伦磷酸、利塞膦酸钠等) 186FDPS(T﹥G) farnesyl双磷酸合成酶,靶点 186 TT基因型,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应答最好,其次是GT型,GG型应答最次。中国人7%为TT型,46.5%为GT型,46.5%为GG型。 HPV感染者宫颈癌风险基因 28XRCC1(580C>T)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Arg194Trp位点 28 TT基因型者(中国人4.4%),宫颈癌的风险高比OR值,高达20倍。[P=0.001,oddsratio(OR)=20.1,95%confidenceinterval(CI)=5.9-68.8], 26XRCC1(16324630C>T)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Arg280His位点 26 TT基因型者(中国人12-20%),宫颈癌的风险比OR值,高达5.4倍。(P=0.001,OR=5.4,95%CI=2.3-12.6) 29XRCC1(1196C>T) X射线修复缺陷基因1的Arg399Gln位点 29 TT基因型者(中国人4.7-7.1%),宫颈癌的风险比OR值,高达4.2倍。(P=0.008,OR=4.2,95%CI=1.5-12.1) 儿科 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套餐1、儿童多动症套餐:6、8、10、110、135(托莫西汀和哌甲酯;若使用哌甲酯,还需加测110、135)2、哮喘套餐:71、72、73、111、12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丙酸倍氯米松、氟替卡松/沙美特罗,曲安西龙)、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思力华)、沙丁胺醇气雾剂(万托林)、沙美特罗(舒利迭)、福莫特罗(奥克斯都保))(使用沙丁胺醇加测111)3、白血病巯嘌呤套餐:19、116、2744、血液病阿糖胞苷套餐:163(阿糖胞苷)5、血液病甲氨蝶呤套餐:62、68、93(甲氨蝶呤)6、抗抑郁套餐一:6、8、10(地昔帕明、多虑平、氟西汀、去甲替林、帕罗西汀、文拉法辛、氯丙嗪、氟哌啶醇、奋乃静、利培酮(加测62位点))7、抗抑郁套餐二:1、2、60(阿米替林、西酞普兰、依地普仑)8、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套餐:12、91、92(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9、儿童镇痛套餐:6、8、10(可待因、曲马多)10、儿童哮喘风险评估:11511、儿童癫痫套餐:70、76、77、12、49、51(卡马西平、奥卡西平:70、76、77)(若用苯妥因、磷苯妥因,加测:12)12、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套餐:84、68、93、119、94(糖皮质激素:84)(甲氨蝶呤:62、68、93、119)(阿达木:94)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94、96、95、97(达木单抗,依那西普,英夫利昔,若用英夫利昔单抗,加测95、97)14、生长激素缺乏症套餐:117(重组生长激素,TurnerSyndrome,加测118)15、儿童AML预后判断:10516、儿童ALL不良反应预判:5817、儿童智商判断:176、68、93、169(非常重要)18、儿童多动症敏感基因:68、93 药物 基因名称 基因中文名和功能 基因编号 意义 哌甲酯 110ADRA2A(G>C) α-肾上腺素能受体2A,药效相关基因 110 哌甲酯治疗一个月后,G等位基因者,效果较好;C等位基因,应答弱。(注:110号基因,1通道为G,正常;2通道为C,突变) 135SNAP(25G>t) 突触小体相关蛋白,药效相关基因 135 T等位基因对哌甲酯MPH的应答比G等位基因好。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丙酸倍氯米松、氟替卡松/沙美特罗,曲安西龙) 72GLCCI1(-1106G>A) 糖皮质激素诱导转录因子1,靶点 72 哮喘患者,AA基因型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答较好;AG基因型,有中度的弱应答的风险;GG基因型,弱应答或无应答的风险很高。 121FCER2(2206A>G) IgE低亲和力片段II2206位点,效应分子 121 儿童哮喘,GG基因型,IgE水平高,哮喘发作较重,需要较高的ICS剂量。 71CRHR1(A>G)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靶点 71 GG基因型患者,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短期应答(治疗6周后的FEV)比AA型弱。GA型的应答也较弱。AA型的应答最强。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思力华) 73ADRB2(46G>A) β-2肾上腺素受体46位点,靶点 73 AA基因型(Arg16Arg型),治疗应答率60%;AG和GG基因型(Arg16Gly和Gly16Gly型),应答率低,仅为30%。 沙丁胺醇气雾剂(万托林)、沙美特罗(舒利迭)、福莫特罗(奥克斯都保) 73ADRB2(46G>A) β-2肾上腺素受体46位点,靶点 73 AA基因型(Arg16Arg)的患者,肺功能下降,哮喘恶化,疗效较GG型差;AG基因型肺功能也下降,疗效也较GG型差。GG基因型(Gly16Gly)患者,效果较好。 沙丁胺醇 111AC9(A>G)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药效相关基因 111 GG等位基因沙丁胺醇的应答较高。 哮喘风险评估 115GSDML(1199G>A) gasderminB 115 A等位基因,儿童和青少年的哮喘发作的风险和严重程度增加,与成人无关。 巯嘌呤 19TPMT*3(T>C)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3型,代谢酶 19 1、TT基因型(*1/*1),酶活性正常,正常剂量给药。2、TC基因型(*1/*3),酶活性低,仅为正常基因型(*1/*1)的约30%,应减少剂量到正常起始剂量的30-703、CC基因型(*3/*3),酶活性低,仅为正常基因型(*1/*1)的约5%,硫鸟嘌呤和嘌呤类似物毒性高,可使患者出现严重骨髓抑制,可致命,应减剂量。CC基因型(*3/*3),巯嘌呤禁用或将剂量减少到正常起始剂量的6%,硫唑嘌呤减少剂量到正常起始剂量的10%,并将给药频率从每天一次减少到每周三次。4、根据骨髓抑制情况进一步调整药物剂量。硫鸟嘌呤给药情况类似。 116ITPA(94C>A) 肌苷三磷酸酶,代谢酶 116 6.ITPA94AC/AA基因型,儿童无事件生存率明显降低。7.ITPA94C>A在亚洲人中基因频率为19%。8.ITPA94C>A,CA酶活性下降到25%,AA型,酶活性消失。9.ITPA和TPMT共同影响巯嘌呤的毒性。10.由于亚洲人ITPA突变频率高,TPMT突变频率低,亚洲人用6-MP治疗时,可能更容易受ITPA基因影响。ChildrenALL.Maintenancetherapyconsistedofdailyoral6-MP(50mgm-2)andweeklyoralMTX(20mgm-2)for74weeks,1、TPMT野生型+ITPA突变型,6-MMPN(6-甲基巯嘌呤),几乎都超过8000pmol/8x108RBC,几乎都出现肝毒性,转氨酶都升高。粒细胞减少症风险也高。应下调6-MP剂量20~40%,同时也应下调MTX剂量20~40%,以降低肝毒性。但此基因型TGN浓度较低,应注意是否治疗达标(将WBC控制在1.5~3×109/L),并据此调整剂量。2、TPMT野生型+ITPA野生型,6-MMPN(6-甲基巯嘌呤),介于5000~10000pmol/8x108RBC之间,部分出现肝毒性,转氨酶都升高。3、TPMT突变型+ITPA野生型,6-MMPN(6-甲基巯嘌呤),几乎都低于5000pmol/8x108RBC之间,不出现肝毒性。此基因型TGN浓度较高,骨髓毒性高,应下调剂量,注意是否出现骨髓抑制。 274NUDT15 二磷酸核苷链接单元X型基序 274 1、CC基因型,酶活性基本正常,按正常剂量65%-95%给药。2、CT基因型,酶活性较低,按正常剂量25%-60%给药。3、TT基因型,酶活性低,按正常剂量7-8%给药,并将给药频率从每天一次减少到每周三次。 AML预后判断 105WT1(A>G) Wilms’肿瘤1rs16754位点 105 AML患者,AG和GG型,与AA型比较,十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和64%,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72%和53%。 ALL不良反应预判 58CYP3A5*3(G>A) 细胞色素氧化酶3A5*3型,代谢酶 58 含CYP3A5*3GG等位基因的患者,高胆红素血症、感染等副作用风险高,在应用应较常规减少用药剂量,并注意副作用的发生。 阿糖胞苷 163CDA(-451C>T) 胞嘧啶核苷脱氨酶-451位点,代谢酶 163 粒细胞白血病,CC基因型患者,与TT基因型比,增加生存时间和降低死亡风险。CT和TT基因型,与CC基因型比较,疗效较不理想。 地昔帕明多虑平氟西汀去甲替林帕罗西汀文拉法辛 06CYP2D6(285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285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6 1、PM型患者,要格外关注镇静,体位性低血压和心血管并发症。2、PM型,酌情下调剂量,或从低剂量开始滴定。3、UM型,治疗失败。(CYP2D6基因分析判断,见附录) 08CYP2D6(10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0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8 10CYP2D6(1758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758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10 阿米替林西酞普兰依地普仑 01CYP2C19*2(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2型,代谢酶 1 1、PM型患者,要格外关注镇静,体位性低血压和心血管并发症。2、PM型,酌情下调剂量,或从低剂量开始滴定。3、UM型,治疗失败。(CYP2C19基因分析判断,见附录) 02CYP2C19*3(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3型,代谢酶 2 60CYP2C19*17(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C19*17型,代谢酶 60 氯丙嗪氟哌啶醇奋乃静利达嗪哌甲酯托莫西汀 06CYP2D6(285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285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6 1、PM型,椎体外系反应风险增加,应适当下调剂量,通常下调50%左右。2、PM型,是NMS的高危因素。3、UM型,治疗失败。(CYP2D6基因分析判断,见附录) 08CYP2D6(10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0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8 10CYP2D6(1758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758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10 利培酮 06CYP2D6(285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285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6 1.利培酮及其活性代谢产物9-羟基利培酮,二者综合考虑,CYP2D6代谢型对疗效影响不显著。2.CYP2D6PM型,致剂量依赖的高泌乳素血症,引起骨质流失,对儿童发育造成不良影响。3.也有文献报道,CYP2D6PM型和62位点T基因型,更有效 08CYP2D6(10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0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8 10CYP2D6(1758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758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10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 91CYP2C8*3(7225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C8*3型7225位点,代谢酶 91 91CYP2C8*3(7225G>A)AA型、92CYP2C8*3(35506T>C)CC型、12CYP2C9*3(1075A>C)CC型,代谢酶活性减弱,药物蓄积导致不良反应,尤其是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高,指导剂量调整。 92CYP2C8*3(35506T>C) 细胞色素氧化酶2C8*3型35506位点,代谢酶 92 12CYP2C9*3(1075A>C) 细胞色素氧化酶2C9*3型,代谢酶 12 他克莫司 58CYP3A5*3(G>A) 细胞色素氧化酶3A5*3型,代谢酶 58 含CYP3A5*3GG等位基因的患者,在应用他克莫司时应较常规减少用药剂量并注意副作用的发生。 特比萘芬 06CYP2D6(285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285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6 特比萘芬全身给药,能抑制CYP2D6EM型活性,将其转变为PM型。对CYP2D6PM型无影响。对其他经CYP2D6代谢的药物影响较大。(CYP2D6基因分析判断,见附录) 08CYP2D6(10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0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8 10CYP2D6(1758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758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10 可待因 06CYP2D6(285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285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6 1、UM和PM者,禁用可待因,换用吗啡,换药避免用曲马多。2、EM,每小时按需给15-50mg。3、IM,每小时按需给15-60mg,若无应答,考虑换用吗啡或曲马多。(CYP2D6基因分析判断,见附录) 08CYP2D6(10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0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8 10CYP2D6(1758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758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10 曲马多 06CYP2D6(285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285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6 1、PM者,禁用可待因,换用羟考酮和可待因以外的其他药多。2、IM,若镇痛不明显则增加剂量。3、UM,减少30%剂量,警惕ADR;或换药,如对乙酰氨基酚,NSAID和吗啡。(CYP2D6基因分析判断,见附录) 08CYP2D6(100C>T)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00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8 10CYP2D6(1758G>A) 细胞色素氧化酶2D61758位点多态性,代谢酶 10 顺铂 19TPMT*3(A>G)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3型,代谢酶 19 GG基因型(*3/*3)的儿童,使用常规剂量的顺铂,耳毒性风险高。 239XPC(G>T) 作色性干皮互补C组基因,毒副作用风险基因位点 239 G等位基因者,与T等位基因者比,耳毒性的风险高17.16倍,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高17倍。 卡马西平、苯妥因、磷苯妥因 70HLA-B*1502 白细胞分化抗原B1502,毒副作用风险基因 70 (1)70位点,预测77%以上的SJS病例(2)76位点,预测50%以上的SJS病例(3)77位点,预测77%以上的SJS病例(4)49位点,预测13.7%-66.7%的SJS病例(5)51位点,预测20%的SJS病例(6)基本检测,应测PharmGKB要求的三个位点:70HLA-B1502、76TA的G碱基、77TB的T碱基者,均为HLA-B*1502阳性,使用卡马西平、苯妥因和磷苯妥因,出现Steven-Johnson综合征(SJS)和表皮松解综合征的风险非常高,应禁用卡马西平、苯妥因和磷苯妥因。(7)完善检测,应加测49、51位点。这两个位点阳性,也为SJS和表皮松解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应禁用卡马西平、苯妥因和磷苯妥因。(8)70、76、77为阴性者,仅能除外多数人的HLA-B*1502有关的卡马西平所致SJS和TEN风险。不能除外其他基因有关的卡马西平风险。(注:76号基因,1通道G,突变;2通道C,正常) 76HLA-B*1502TA(C>G) 白细胞分化抗原B1502标签位点A,毒副作用风险基因位点 76 77HLA-B*1502TB(C>T) 白细胞分化抗原B1502标签位点B,毒副作用风险基因位点 77 49HLA-A*3101(1047292A>G) 白细胞分化抗原3101,毒副作用风险基因 49 51HLA-B*5801(2597644T>G) 白细胞分化抗原5801标签位点,毒副作用风险基因 51 苯妥因 12CYP2C9*3(1075A>C) 细胞色素氧化酶2C9*3型,代谢酶 12 1、CYP2C9*1/*3(*3AC型)标准负荷剂量。减少维持剂量25%。7-10天后评估疗效和血药浓度。注意ADEs。2、CYP2C9*3/*3(*3CC型)标准负荷剂量。减少维持剂量50%。7-10天后评估疗效和血药浓度。注意ADEs。 奥卡西平 70HLA-B*1502 白细胞分化抗原B1502,毒副作用风险基因 70 70HLA-B1502、76TA的G碱基、77TB的T碱基者,均为HLA-B*1502阳性,使用奥卡西平,出现大面积斑丘疹的风险高。 76HLA-B*1502TA(C>G) 白细胞分化抗原B1502标签位点A,毒副作用风险基因 76 77HLA-B*1502TB(C>T) 白细胞分化抗原B1502标签位点B,毒副作用风险基因 77 糖皮质激素 84MIF(-173G>C)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173位点,药物效应相关基因 84 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和肿痛,也诱导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的表达。MIF反过来会减弱糖皮质激素对免疫功能和炎症的抑制作用。MIF(-173CC型),MIF表达比GC和GG型高约2倍。MIF(-173G>C)突变是RA弱疗效预测因子。在幼年类风湿关节炎(juvenilRA)中,MIF(-173C)型等位基因携带者,疗效差,需要的DMARDs治疗量明显增加,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间明显延长。(注:84号基因,1通道为C,突变;2通道为G,正常) 甲氨蝶呤 119ATIC(T>C) 单磷酸肌醇环化酶216197971位点,药物效应相关基因 119 仅限幼年特发性关节炎,C等位基因(频率约57%),对MTX治疗,应答不好。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3435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1、CC型,MTX浓度相对较低,肝毒性、血液毒性风险较低。初始剂量:正常。然后,根据患者反应,进一步调整2、CT型,MTX浓度较高,肝毒性风险增加4.32倍,粘膜毒性风险高1.16倍。初始剂量:减少~20%。然后,根据患者反应,进一步调整3、TT型,MTX浓度较高,肝毒性风险增加8.62倍,血液毒性风险增加1.88倍,粘膜毒性风险高1.3倍。初始剂量:减少~40%。然后,根据患者反应,进一步调整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93 前体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CC基因型,粘膜毒性和ADR比AC和AA型高。AC型毒性较低。AA型毒性低,患者甚至可使用较高剂量,以获得较好疗效。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1、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TT基因型,副作用发生率高,5年无事件生存率比CC型低。2、CC型副作用发生率低,5年无事件生存率较高。其他白血病情况类似。3、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TT基因型出现移植物抗宿主反应风险较低。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达木单抗,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 94TNF-α(308G>A)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308位点,药物效应基因 94 炎症性疾病,采用抗肿瘤坏死因子(anti-TNF)治疗,AA和AG基因型,症状改善不明显。GG基因型症状改善明显。 96TNF-α(857C>T)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857位点,药物效应基因 96 炎症性疾病,采用抗肿瘤坏死因子(anti-TNF)治疗,CC基因型,症状改善明显,CT和TT基因型均无CC型明显。 英夫利昔单抗 95TNF-α(238G>A)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238位点,药物效应基因 95 GA基因型者,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无应答。 97TNFRSF1B(676T>G)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1B,药物效应基因 97 GG、GA型,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效应差。 重组生长激素 117CDK4(6009G>A)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的6009位点,药物效应基因 117 对于生长激素缺乏(GHD和TS)的儿童,使用重组生长激素治疗,AA基因型的儿童,与GA和GG型相比,用药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的水平更高,应答更好。 118CDK4(6500G>A)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的6500位点,药物效应基因 118 对于生长激素缺乏(TS)的儿童,使用重组生长激素治疗,AA、AG基因型的儿童,与GG型相比,用药后应答更好。 儿童智商基因 176DIO2(T﹥C) II型脱碘酶 176 CC基因型的儿童,如果伴有游离甲状腺素T4水平下降,则智商低于85。8岁前,若给予恰当治疗,则智商可正常发育。约20%的孩子为CC突变,这些孩子要警惕游离T4减少。 169C15orf60(G>A) 第十五号染色体第60开放阅读框 169 AA纯合子,比AG和GG,左侧大脑皮质稍薄,导致语言和非语言IQ评分稍低。但不影响总体智商。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4、MTHFR677TT基因型的青少年(13-18岁),其总体认知能力仅为48.4分;而MHTFR677CC基因型的孩子,其总体认知能力则高达55.3分5、MTHFR酶活性受677和1298两个位点突变影响。综合检测677和1298两个位点基因突变,才能准确判断MTHFR酶活性。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93 儿童多动症ADHD敏感基因 68MTHFR(677C>T)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68 1、1298CC基因型,发生ADHD风险,比AA\AC基因型高。2、两个位点组合后,MTHFR酶活性越低,不能提供足够的甲基供体,风险越大(详见附录3)。 93MTHFR(1298A>C)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代谢酶 93 传染科 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套餐1、抗乙型肝炎套餐:3、4、5、116(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利巴韦林)2、HIV套餐:62、191(奈韦拉平、依非韦伦) 药物 基因名称 基因中文名和功能 基因编号 意义 奈韦拉平 62ABCB1(3435T>C) 多耐药基因1的1236位点,药物转运体 62 TT基因型HIV-1感染者,用奈韦拉平治疗,肝毒性明显比CC基因型低。 191CYP2B6(516G>T) 细胞色素氧化酶2B6 191 GG型HIV患者,奈韦拉平清除率高,血浆浓度低。GT型,血浆浓度较GG型高。TT型,血浆浓度最高。 依非韦伦 191CYP2B6(516G>T) 细胞色素氧化酶2B6 191 GG型HIV患者,依非韦伦清除率高,血浆浓度低。嗜睡、与中枢神经相关的副作用也较低。GT型,血浆浓度较GG型高。TT型,血浆浓度最高。 利巴韦林 116ITPA(94C>A) 肌苷三磷酸酶,代谢酶 116 ITPA94C>A,CA酶活性下降到25%,AA型,酶活性消失。CA基因型,发生利巴韦林诱发的溶血性贫血风险较CC型低。CC型溶血性贫血发生率高达20-40%。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03IL-28B*1(T>C) 白细胞介素28B基因*1型,靶点 3 5、IL-28B基因多态性与患者对PEG-INFα(2a,2b)+RBV治疗48周,治疗具有的持续病毒学反应有关。6、IL-28B*1CC型(80%-93%中国人)的HCV病毒治疗有效率,是TT型的2倍;PEG-INFα(2a,2b)+RBV治疗48周,CC型Approximately70%chanceforSVR。TT和TC型30%chance。7、IL-28B*2TT型(80%-93%中国人)的HCV病毒治疗有效率,是TG和GG型的2.8-7.9倍;PEG-INFα(2a,2b)+RBV治疗48周,TTApproximately74%chanceforSVR。TG和GG型26%chance。;8、IL-28B*3AA型(80%-93%中国人)的HCV病毒治疗有效率,是AG和GG型的3.1倍。SVR;持续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12-24周后由检测不到血清病毒RNA定义)。 04IL-28B*2(T>G) 白细胞介素28B基因*2型,靶点 4 05IL-28B*3(G>A) 白细胞介素28B基因*3型,靶点 5 饮酒 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套餐1、酗酒基因检测套餐:20、231、232、228、157(重要) 药物 基因名称 基因中文名和功能 基因编号 意义 20ALDH2(1510G>A) 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代谢酶 20 1、AA、AG基因型者,与GG型比,较易脸部潮红和醉酒。2、AA、AG基因型者,即使喝少量酒,与饮100克酒精的GG基因正常者比,他们的肝脏损伤更为严重。2、AA、AG基因型者,由于不能代谢烟草的乙醛,发生食道癌(上呼吸消化道UAT癌)的风险,较GG型者高,故AA、AG型者,应戒烟。 乙醇 231ADH1B*2(A>G) 乙醛脱氢酶1 231 1、中国人AA基因者为57.8%,这种人饮少量酒即容易头痛、不舒服;AG基因者为37.8%,这种人能多喝一些酒;GG基因型者为4.4%,这种人嗜酒如命,喝多了也不醉。2、对于GG基因型者来说,由于喝酒过多,发生饮酒相关的食管癌的风险比其他人高4.09倍。3、ADH2BGG型伴ALDH2AA型者,发生食管癌的风险是其他人的146倍,应禁酒。 232CYP2E1(C>T) 将乙醇转化为乙醛的关键酶 232 1、CYP2E1(TT)基因型,饮酒者发生结肠癌的风险比其他人高4.04倍。 228CETP(C>T)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228 TT基因型者,高密度脂蛋白高,中度饮酒,心血管病发生率比CT和CC型,低5倍。这种人,在没有上述癌症风险的前提下,可以鼓励经常中度饮酒,以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 157OPRM1(118A>G) 阿片受体M1,靶点 157 AG和GG基因型者,与AA基因型比,更容易中枢酒精中毒,更易醉。 男科 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套餐1、伟哥基因检测套餐:185 药物 基因名称 基因中文名和功能 基因编号 意义 西地那非(伟哥) 185GNB3(825C>T) 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β-多肽3 185 TT基因型者,90.9%对伟哥治疗有应答。CC和TC基因型者,仅有50.9%和48.9%对伟哥治疗有应答。中国人8.9%为TT型。51.1%为CT型,40%为CC型。 皮肤科 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套餐1、银屑病基因检测套餐:246 药物 基因名称 基因中文名和功能 基因编号 意义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达木单抗,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 246FCGR3A(175A>C) CD16a,靶点 246 CC、AC基因型者,使用达木单抗、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更有效。AA基因型者,未见有效。 戒毒 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套餐1、美沙酮基因检测套餐:23、191 药物 基因名称 基因中文名和功能 基因编号 意义 美沙酮 191CYP2B6(516G>T) 细胞色素氧化酶2B6 185 海洛因依赖,TT基因型者,需要降低每日美沙酮剂量。GG和GT型者,需要增加每日美沙酮剂量。GG型,平均每日剂量150mg/dGT型,平均每日剂量128mg/dTT型,平均每日剂量96mg/d中国人,72.1%为GG型,25.6%为GT型,2.3%为TT型。 23UGT2B7(802T>C)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2B7 23 CC基因型者,使用美沙酮戒毒,戒断症状比CT和TT型严重。附录1CYP2C19基因型与代谢型对应关系表 CYP2C19基因型与代谢型对应关系表 基因检测结果 代谢型 *2 *3 *17 GG GG CC EM/RM(正常代谢) CT UM(超快代谢) TT UM(超快代谢) GA CC IM(中间代谢) CT IM(中间代谢) TT IM(中间代谢) AA CC PM(慢代谢) CT IM(中间代谢) TT IM(中间代谢) AG GG CC IM(中间代谢) CT IM(中间代谢) TT IM(中间代谢) GA CC PM(慢代谢) CT IM(中间代谢) TT IM(中间代谢) AA CC PM(慢代谢) CT PM(慢代谢) TT PM(慢代谢) AA GG CC PM(慢代谢) CT IM(中间代谢) TT IM(中间代谢) GA CC PM(慢代谢) CT PM(慢代谢) TT PM(慢代谢) AA CC PM(慢代谢) CT PM(慢代谢) TT PM(慢代谢)附录2CYP2D6基因型与代谢型对应关系表 CYP2D6基因型与代谢型对应关系表 基因检测结果 基因型分析结果 酶活性 代谢型 100C>T 1758G>A 2850C>T CC GG CC *1/*1 1--2 EM CT *1/*2 1--2 EM TT *2/*2 1--2 EM GA CC *14/*1 1 EM CT *14/*2 1 EM TT *14/*2 1 EM AA CC *14/*14 0 PM CT *14/*14 0 PM TT *14/*14 0 PM TT GG CC *10/*10 1 EM CT *10/*10 1 EM TT *10/*10 1 EM N *4 0 PM GA CC *14/*10 0.5 IM CT *14/*10 0.5 IM TT *14/*10 0.5 IM AA CC *14/*14 0 PM CT *14/*14 0 PM TT *14/*14 0 PM CT GG CC *10/*1 1.5 EM CT *10/*2 1.5 EM TT *10/*2 1.5 EM GA CC *14/*1 1 EM CT *14/*1 1 EM TT *14/*1 1 EM AA CC *14/*14 0 PM CT *14/*14 0 PM TT *14/*14 0 PM N N N *5 PM 注:N表示未测到结果,为该位点缺失 以上数据,根据最新PHARMGKB的资料,进行更新附录3MTHFR677和1298酶活性表附录4关于国人使用伊立替康个体化治疗的说明一、研究表明,约20%~30%患者在接受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时发生3~4级迟发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而延迟治疗,严重者导致死亡。伊立替康是一种无活性前体药,在人体组织内经羧酸酯酶2的活化转变为活性代谢产物SN-38。SN-38主要在肝脏内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灭活成葡萄糖醛酸化SN-38,经胆汁及尿液排出。伊立替康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主要与SN-38水平增高有关。UGT1A1具有基因多态性,可导致SN-38葡萄糖醛酸化速率产生50倍差异,主要表现在UGT1A1*28和UGT1A1*6。二、UGT1A1*28突变纯合型(中国人变频率低于10%)对SN-28的葡萄糖醛酸化的活性仅为野生型的30%,UGT1A1*6基因多态性(中国人突变频率为23%)也可使UGT1A1葡萄糖醛化能力下降70%,携带此基因型患者使用伊立替康发生严重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风险增加。三、FDA于2005年批准UGT1A1*28用于预测伊立替康不良反应。但UGT1A1*28可能适合国外大剂量使用伊立替康患者,国外指南规定,给药剂量大于250mg/M2的患者,*28阳性者应减少30%剂量(对应于酶活性下降35%)。剂量低于250mg/M2者,不用下调剂量。四、复习国外文献,给药剂量150mg/m2以下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与*28的各种基因型均无关。而国内伊立替康剂量相对较低,通常为125或120mg/m2,或者更低,这一剂量范围的不良反应,与*28无关。换言之,*28基因不能筛查国内低剂量伊立替康的不良反应。五、UGT1A1*6基因突变,酶活性下降70%。复习国外文献,*6基因突变,与60mg/M2以上剂量的伊立替康不良反应相关。若对应于酶活性,*6基因型者,使用250mg/M2的30%剂量,为75mg/M2,此剂量刚好为国人伊立替康单药治疗时,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所应下调到的最低剂量。因此,UGT1A1*6基因突变,可能更适合中国人群。UGT1A1*6基因,野生纯合型、杂合型、突变纯合型,所对应的伊立替康单药治疗的剂量,应分别为:125、100、75mg/M2。六、以伊立替康单药治疗为例:(一)推荐伊立替康125mg/m2、6周一个疗程方案:1、6周一个疗程:125mg/m2静滴90分钟以上,第1,8,15,22天,然后休息2周。第43天治疗重新开始。 起始剂量和调整:起始剂量:125mg/m2;剂量水平-1:100mg/m2;剂量水平-2:75mg/m22、若不测UGT1A1*6基因,则从125mg/M2起始,根据患者的腹泻及粒细胞减少情况,相应调整剂量。3、若测UGT1A1*6基因,则野生纯合型、杂合型、突变纯合型,所对应的伊立替康单药治疗的剂量,应分别为:125、100、75mg/m2。4、随后的剂量可被调高至150mg/m2或减低至50mg/m2,根据患者个体耐受情况以50mg/m2的水平递减。(二)不推荐伊立替康单药350mg/m2、3周一次方案,此方案血药峰浓度高,由此可能导致不良反应较严重且难以控制:1、每3周一次方案:350mg/m2静滴90分钟以上,每3周一次。起始剂量和调整:起始剂量:350mg/m2;剂量水平-1:300mg/m2;剂量水平-2:250mg/m21、随后的剂量可被调整至200mg/m2,根据患者个体耐受情况以50mg/m2的水平递减。七、其他基因17SLCO1B1(388A>G)(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体家族1B1的388位点)也可预测伊立替康疗效。转移性结肠癌患者,A基因型可对伊立替康快速应答,AA基因型的应答率为70%,而其余的基因型应答率为19.7%。AA/AG基因型也是长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子。基因型及酶活性�677CC�677CT�677TT��1298AA�100%�66%�25%��1298AC�83%�48%�21%��1298CC�61%�40%�15%��理论推导的MTHFR酶活性89
本文档为【精准医学药物治疗手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百里登峰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0-11-01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