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大神咒

八大神咒

举报
开通vip

八大神咒TOC \o "1-3" \h \z \u 净心神咒 2 净口神咒 3 净身神咒 4 安土地神咒 5 净天地神咒 6 金光神咒 7 祝香神咒 8 玄蕴咒 9 八大神咒 10 八大神咒,是道教入門的必修必學。在任何經典的諷誦之前,都需要念這八個咒語,它也是修煉符咒法術的必需程式。 淨心神咒 太上臺星,應變無停。 驅邪縛魅,保命護身。 智慧明淨,心神安寧。 三魂永久,魄無喪傾。 急急如律令。 (淨心神咒,關鍵在於祛除雜亂,安寧心神,以便轉凡心為道心。因為我們的任何罪業,一切凡夫不能進道的源頭是心,修行雖有萬千方便門,歸...

八大神咒
TOC \o "1-3" \h \z \u 净心神咒 2 净口神咒 3 净身神咒 4 安土地神咒 5 净天地神咒 6 金光神咒 7 祝香神咒 8 玄蕴咒 9 八大神咒 10 八大神咒,是道教入門的必修必學。在任何經典的諷誦之前,都需要念這八個咒語,它也是修煉符咒法術的必需程式。 淨心神咒 太上臺星,應變無停。 驅邪縛魅,保命護身。 智慧明淨,心神安寧。 三魂永久,魄無喪傾。 急急如律令。 (淨心神咒,關鍵在於祛除雜亂,安寧心神,以便轉凡心為道心。因為我們的任何罪業,一切凡夫不能進道的源頭是心,修行雖有萬千方便門,歸於一處,無非修心而已。) 淨口神咒 丹朱口神,吐穢除氛。 舌神正倫,通命養神。 羅千齒神,卻邪衛真。 喉神虎賁,炁神引津。 心神丹元,令我通真。 思神煉液,道氣常存。 急急如律令。 (淨口神咒,關鍵在於令口部諸神歸於正位,消除口業,滌蕩我們口中的穢氣,以便用清淨之口來諷誦靈章。因為我們在生活中,避免不了吃肉、吃五辛三厭之類的食物,而且還有諷刺、漫駡、兩舌、妄語等等口業,需要用此神咒以清淨之。) 淨身神咒 靈寶天尊,安慰身形。 弟子魂魄,五臟玄冥。 青龍白虎,對仗紛紜; 朱雀玄武,侍衛我真 急急如律令. (淨身神咒,關鍵在於令身部諸神歸於正位,消除身業,安穩魂魄,使四靈擁護身形,以清淨之身來行道法。殺、打、偷、淫等罪業均是通過身體來完成的,故而需要用此神咒以清淨之。) 安土地神咒 元始安鎮,普告萬靈。 嶽瀆真官,土地祗靈。 左社右稷,不得妄驚。 回向正道,內外澄清。 各安方位,備守壇庭。 太上有命,搜捕邪精。 護法神王,保衛誦經。 皈依大道,元亨利貞。 (壇場土地神咒,是修煉前召遣土地神,以使之代為傳奏,凡夫心意方可達於上蒼,使仙真聖靈知之。) 淨天地神咒 天地自然,穢氣分散, 洞中玄虛,晃朗太元。 八方威神,使我自然。 靈寶符命,普告九天; 乾羅達那,洞罡太玄; 斬妖縛邪,度人萬千。 中山神咒,元始玉文, 持誦一遍,卻病延年; 按行五嶽,八海知聞; 魔王束手,侍衛我軒; 凶穢消散,道炁常存。 急急如律令. (淨天地神咒,此咒可以制魔召靈,役使群靈,安鎮五嶽,保天地長存,掃蕩厭穢,正氣充沛,使邪氣消滅,祛病長生。天地之間,污穢太多,均由人為,所以需要此咒以清淨之。) 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萬氣本根。 廣修億劫,證吾神通。 三界內外,惟道獨尊。 體有金光,覆映吾身。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包羅天地,養育群生。 受持萬遍,身有光明。 三界侍衛,五帝司迎。 萬神朝禮,役使雷霆。 鬼妖喪膽,精怪忘形。 內有霹靂,雷神隱名。 洞慧交徹,五炁騰騰。 金光速現,覆護真人。 急急如律令. (金光神咒,是道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咒語,它有很多種變化,根據不同的用法,可以修煉出不可記數的能力。金光是指生天生地的這個“道”的光明,與道合真後的金仙身上所發的光明即是此光。金光神咒可以幫助修煉、驅除魔障、護身辟邪,還可以加減咒句修煉法寶等等,作用巨大,而且是雷霆召煉的必用。在下所學的金光咒,要配合金光令,共有百餘種變化,不同的令需要不同的金光咒,如此一算,金光法門也算一個獨立而且大宗的法門系統了。由於變化萬端,不可思議,很難在此簡單說得清楚,況且一說,就要涉及實際秘訣,故而在此點到為止,只要知道其作用極大即可。) 祝香神咒 道由心學,心假香傳。 香爇玉爐,心存帝前。 真靈下盼, 仙旆臨軒. 令臣關告,逕達九天. (祝香神咒,關鍵在於假借向上的煙雲,傳遞凡間的訊息,將悃誠之意傳達於九天,焚香並非供奉,而是有外之潔淨,內之傳信這兩方面的作用。) 玄蘊咒 雲篆太虛,浩劫之初. 乍遐乍邇,或沉或浮. 五方徘徊,一丈之餘. 天真皇人,按筆乃書. 以演洞章,次書靈符. 元始下降,真文誕敷. 昭昭其有,冥冥其無. 沉屙能自痊,塵勞溺可扶, 幽冥將有賴.由是升仙都. 八大神咒 神咒,指天神的語言,有神通法力的秘語。<皇經集注)卷五《神咒品第一章》:“以經中秘法語,能度人篆仙,制星,制魔,制水,鎮五方,濟法界,故日神咒。”道教認為咒乃天神所頒,得之者可以役使鬼神。早期道經<太平經》雲:“天上有常神聖要語,吋下授人以言,用使神吏應氣而來往也,人眾得之,謂之神咒也。”道教神咒主要用於祈禳、治病等場合。並要求念誦時,身心潔淨,虔誠、存心誦之而往往靈驗。修煉之人誦之,有助於入靜煉養。 淨心神咒 太上臺星,應變無停。驅邪縛魅,保命護身‘。智慧明淨,心神安寧“。三魂永久,魄無喪傾。急急如律令*。 [注釋] ①淨心神咒:道教法事活動中常用“八大神咒”之一。主要用於早壇功課、道場法事及學練符法咒語。念誦此咒,能起到淨化身心、排除雜念干擾、安寧心神等作用。同時,亦有助於修煉功法之人做入靜功夫。 ②太上臺星,應變無停:“太上”,本意最上。道教“三清”之一,居太清真境,名道德天尊。道教尊為教主。“台星”,即北斗星之三台星。此句意為道教最尊之神“太上”(即道)無處不存,無所不在,應變無停,觀察世間萬事萬物的變化。 ③驅邪縛魅,保命護身:緊接上句“太上臺星,應變無停”,意指太上(道)隨所感應,無處不在,真心修道之人其身心自然得到護佑,任何邪魅鬼魃皆不敢侵犯。 ④智慧明淨,心神安寧:“智慧”,即對事物的認識辨析、判斷處理和發明創造的能力。“明淨”,明白而潔淨。此句意為做好任何事情都要心神安寧,守一專心,就能智慧開明,神通恢廓。 ⑤三魂永久,魄無喪傾:“三魂”,按<雲笈七簽):“人有三魂,一名胎光,二名爽靈,三名幽精。胎光主生命,爽靈主財祿,幽精主災衰。”“魄”,據<雲笈七簽)雲:“魄有七魄,分別為屍狗、伏矢、雀陰、吞賤、非毒、除穢、臭肺。”“三魂七魄”是道教對魂魄的總稱。《參同契):“陽神曰魂,陰神曰魄。”此句意指道教中人要掌握控制“三魂”,禦制“七魄”的功法,以保養元和,禦制鬼神。 ⑥急急如律令:“急急”,原意是緊急、急速之意。“如律令”,如律敕之令。此句在道教法事中和煉符法時常用,意為天神頒敕,天神號令,須急急奉行,不得延誤。 淨口神咒 丹朱口神,吐穢除氛。舌神正倫,通命養神‘。羅千齒神,卻邪衛真”。喉神虎責,炁神引津。心神丹元,令我通真‘。思神煉液,道炁常存。急急如律令。 [注釋] ①淨口神咒:道教法事活動常用“八大神咒”之一。念誦此咒,意在使人口部諸神歸位,消除口業,滌除濁氣,以清潔之口誦念經文。同時,念誦此咒還有助於修煉者做入靜功夫。 ②丹朱口神,吐穢除氛:“丹朱”,即口神。“吐穢除氛”意即吐故納新,口吐濁氣,鼻引清氣。方法有噓、呵、咽、吹、呼、嘻六氣法。<抱樸子內篇。微旨):“明吐納之道者,則曰惟行氣可以延年矣。”<太平御覽)雲:“真人道士常吐納以和六液。” ③舌神正倫,通命養神:“舌神正倫”,據<黃庭內景經.至道章):“……舌神通命字正倫。”此句意指舌能司聲咽津,性命得通,正其五味,而各有倫理。“通命養神”,通宿命,靜養元神。以丹道而言,能通命者保精也,養神者煉性也,內含性命雙修之意。 ④羅千齒神,卻邪衛真:按《黃庭內景經.至道章):“……齒神鍔峰字羅幹。”其“羅幹”能摧羅萬物而食之。此句意為道教中人修煉好“齒神”,使邪魅不能侵犯,真神得到 保護。 ⑤喉神虎賁,羔神引津:“喉神”即虎賁。“氣神”可引津。又<黃庭內景經>“津”意指金津玉液。此句意為修煉之時要掌握和運用神、氣、津。即“生津聚精”的方法和作用。 ⑥心神丹元,令我通真:“心神丹元”,按<黃庭內景經.心神章):心為五臟之元宰,屬火而色赤。本句意是:心為五臟(心、肝、脾、肺、腎)之主宰,但廢一不可。修道之人要掌握心內之元神,以運用身中精氣,抱元守之,存無守有,凝結成丹,即能“通真”也。 ⑦思神煉液,道炁常存:“思神”指存神。“煉液”指保護、修煉好金津玉液。“道氣常存”即按其法不斷修煉,即可以與道合真,長生久視。 淨身神咒 靈寶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臟玄冥‘。青龍白虎,隊仗紛紜”;朱雀玄武,侍衛我真。急急如律令。 [注釋J ①淨身神咒:道教法事活動中常用“八大神咒”之一。念誦此咒能使人身部諸神歸位,身體潔淨,以感召神靈。 ②靈寶天尊,安慰身形:“靈寶天尊”,即道教“三清”之一,居上清真境。“安”者,靜也。“慰”者,微微慢慢養也。此句意指人萬法俱忘,惟神是守,且內視而神光煥于玉闕,耳返聽而妙韻響于瓊房。此神寧泰定,一念不生,是謂安慰身形之法也。 ③弟子魂魄,五臟玄冥:“弟子”,按《道藏輯要》為“法子”。這裏均指學道的人。“魂魄”,按《淮南子》注曰:“魂者陽之神,魄者陰之神。”“五臟”,本指人身的心、肝、脾、肺、腎也。“玄”為玄妙。“冥”為默默無聲的變化。這裏指學道之人關鍵要掌握和修煉好 “五臟”,禦制“魂魄”,使之不外遊。 ④青龍白虎,隊仗紛紜:“青龍白虎”,按<禮.曲禮上):“行,前朱鳥(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後白虎。”又疏曰:“朱鳥,玄武,青龍白虎四方宿名也。”道教中人在修煉中以白虎謂肺屬金,以青龍謂肝屬木,以朱雀為心屬火,以玄武謂腎屬水,並依其法而煉之。 ⑤朱雀玄武,侍衛我真:“朱笛玄武”即“朱鳥(雀)、玄武、青龍、白虎”四方宿名。意指道教中以“白虎謂肺屬金,以青龍謂肝屬木,以朱雀為心屬火,以玄武謂腎屬水”。掌握此方法行之,自然修成大道,得道成真。 安土地神咒 元始安鎮,普告萬靈”。嶽瀆真官,土地衹靈”。左社右稷,不得妄驚”。回向正道,內外澄清”。各安方位,備守壇(家)庭”。太上有命,搜捕邪精”。護法神王,保衛誦經…。皈依大道,元亨利貞”。 [注釋J ①安土地神咒:道教法事活動中常用“八大神咒”之一。一般指道教徒在結壇、上殿或外出做法事時誦。意在使當境嶽瀆土地之神各安方位,備守壇場,保衛誦經。 ②元始安鎮,普告萬靈:“元始”,道教三清之一,號元始天尊,居玉清聖境。“安”,平靜、穩定。“鎮”,安定。“普告”,全面宣告。“萬靈”,指天地十方萬靈眾神。 ③嶽瀆真官,土地衹靈:按<度人上經大法>雲:“嶽者,鎮也。坤厚載物而不移。五嶽三島十州仙聖之所。”“土地”,又稱“土地爺”、“土地公”、“福德正神”等。先民封土為社,祭之以五穀豐登。<孝經)載:“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闊不可盡祭,故封土為社,以報功也。”道教書中稱其為“土翁神”。“土地祗靈”,指居地中之眾神靈仙家。 . ④左社右稷,不得妄驚:“社”,古時指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這裏指土中之眾神靈。“稷”,本為古代一種糧食作物。又古時以稷為百穀之長。因此帝王奉祀為穀神,即“社稷”,合稱指國家。“妄”即亂、驚。即驚慌。 ⑤回向正道。內外澄清:“澄清”,使水慢慢清亮。此句意指人的心如同水一樣慢慢的安靜下來,指修道養德的人心存善良,走正大光明的大道,不要走偏僻荒誕的邪路。 ⑥各安方位,備守壇(家)庭:“安”,回到。此處指眾神靈依次回到自己的位置。“備”,準備。“守”,守衛,把守。“壇庭”,一般指道教徒作《功課>,祈禱道場法會的場合。另誦作“家庭”吋,則只限用於信士、居士家中之時,如在戒壇上應誦作“備守律壇”。總之,不同場合使用不同。 ⑦太上有命,搜捕邪精:“太上”指太上老君,道教中最尊之神。此句意指太上發佈敕令,將妖魔鬼怪,一切邪精搜尋捕捉,不得讓其為非作歹,危害人間,使正道得以弘揚、社稷安穩,人們安逸、世界太平。 ⑧護法神王,保衛誦經:意指太上搜捕邪精後,將臨壇講經說法,普渡眾生。時有下界善男信女誦經聆聽。至時“護法神王”均將來臨護法,保衛左右。 ⑨皈依大道,元亨利貞:“元亨利貞”為乾卦之剛陽之性。<易.乾卦)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故子行此四德,即皈依太上無極大道,故曰元亨利貞。 淨天地神咒 天地自然,穢氣分散”。洞中玄虛,晃朗太元”。八方威神,使我自然)。靈寶符命,普告九天”;乾羅答那,洞罡太玄”;斬妖縛邪,度人(殺鬼)萬千”。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持誦一遍,卻病延年”;按行五嶽,八海知聞”;魔王束首,侍衛我軒”;凶穢消散,道黑常存”。急急如律令。 [注釋] ①淨天地神咒:道教法事活動中常用“八大神咒”之一,主要用於道教徒上殿誦經、經壇施法時誦,意在掃除穢氣,常存道炁。 ②天地自然,穢氣分散:“穢”,不潔淨。此句意指天地大自然空間中,常有不潔淨之氣分散其中。對修煉之人來說,人身亦不潔淨,故修煉之人要求排除身內濁氣,吸收清氣,又謂吐故納新。 ③洞中玄虛,晃朗太元:“洞中玄虛”,按洞陽子注:“洞者通也,上通於民,下通於地,中有神仙。”又“聖人于虛極靜篤之中鬥轉璿璣,神通氣洞,上與天通。”故曰玄虛。 “晃朗太元”意指洞中恍惚明朗深幽而不可測之,故言太玄也。 ④八方威神,使我自然:“八方”,指四方四隅的總稱。<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六合之內八方之外,.浸之衍溢。”此處指“威神”之廣闊。護法神王威力無窮。“使”,令的意思。其意為令我同天地自然渾然一體。 ⑤靈寶符命,普告九天:“靈寶”,道教三清尊神之一。“符命”,指最高旨意或天尊的命令。“九天”,按<淮南子.天文訓)雲:“天有九野,中央及四正四隅,故曰九天。”道書<太玄經)、<太清玉冊)及<呂氏春秋)均有不同說法。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有“飛流直下三幹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句。其意泛指高不可測。 ⑥乾羅答那,洞罡太玄:均為道教蕩穢神將。按<蕩穢朝科)中,破五方厭穢吋焚香奉請“乾羅答那,洞罡太玄使者,斬妖縛邪神吏”。 ⑦:斬妖縛邪,度人(殺鬼)萬千:“度人”,有些地方念“殺鬼”。按道教戒律“不言殺”說,一般均念作“度人”。“萬千”,即數大、多之意。此句意為斬妖縛邪,普渡眾生,無量度人。 ⑧中山神咒,元始玉文:“元始”是道教最尊之神三清之一,居於玉清聖境。元始講說大梵隱語,無量之音,謂大神咒。故此處言中山神咒。天真皇人昔書其文、其咒無所不辟,無所不禳,無所不變。“元始玉文”,即謂<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真文天書經),又名<太上洞玄靈寶五篇真文赤書》,簡稱<赤書真文>,乃元始天尊所說,出於空洞自然之中,五老掌錄,秘於九天靈都之宮。實際只是五篇符咒文字。主要所述道法以及書符念咒,召神伏魔,辟邪禳災為主要內容。 ⑨持誦一遍,卻病延年:此句意為指導修煉之人均要念誦<元始玉文),以卻病延年,長生久視。 ⑩按行五嶽,八海知聞:“五嶽”,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八海”按陶弘景<水仙賦)雲:“森漫八海,泓淚九河。”指四方四隅之海。此句意指“元始五文”行持於五嶽,傳播於“八海”,無所不存,無處不在也。 . ⑩魔王束首,侍衛我軒:“魔王”,指有奇異法術害人的鬼王。“侍衛”,跟隨守衛。“軒”本意指古代一種帶裝飾的車。此意指“元始玉文”的神功法力,真仙將受到保護。魔王鬼怪將受到制裁。 ⑩凶穢消散,道黑常存:“凶穢”指兇惡不吉不潔之氣。“道炁常存”,原<道藏輯要)作“道德全成”。現道教中已成習慣,普遍誦作“道炁常存”。此句是對該咒語的總結語。即遵循“天地自然”,常持誦元始玉文,其妖魔自然驅散,凶穢不存,道炁常存也。 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萬黑本根。廣修億劫,證吾神通。三界內外,惟道獨尊。體有金光,覆映吾身。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包羅天地,養育群生”。受持萬遍,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司迎。萬神朝禮,役使雷霆。鬼妖喪膽,精怪忘形。內有霹靂,雷神隱名。洞慧交徹,五炁騰騰。金光速現,覆護真人。急急如律令。 [注釋J ①金光神咒:道教法事活動中常用“八大神咒”之一,在道教科儀中經常使用(尤為開光法會)。“金光”,指元始和其他尊神的神光。“咒”,為祈金光映覆,賜予神通。雷法中視作祈禱和策役神將的基本咒語之一,道教徒日誦功課亦常念誦。 ②天地玄宗,萬炁本根:“天地”,《莊子。齊物論):“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又“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認為“天地一指”不過是道的體現。此句大意為“天地”之根本,即“玄宗”,即“一”,即“道”。道教的“道”和“一”均為“萬炁”或萬事萬物之根本,一切之根源,一切都是從這裏(天地、玄宗、萬炁)產生和開始。 ③廣修億劫,證吾神通:“劫”,劫數、浩劫。此句意指神仙和人都有遭受劫難、浩劫的可能。但只有不斷修持,才能戰勝“億劫”,才能真正神通。 ④三界內外,惟道獨尊:“三界”,按<雲笈七簽)雲:“二十八天分為三界……第一欲界,第二色界,第三無色界。”此“三界”一般指神仙能夠超出所居。凡人難跳出“三界”。又有宇宙分三界為無極界、太極界、現世界;還有以天地空間分三界,即天界、地界、水界之說。道教認為人可通過修煉,跳出三界,成為神仙。 ⑤體有金光,覆映吾身:“金光”,指煉得金丹的內外景象。張伯端<悟真篇):“近來透體金光現,不與凡人話此規。”仇兆鼇<悟真篇>曰:“金光圓滿,其狀似規。”此句泛指修煉中人按此法咒修持,到了一定程度吋的景象。 ⑥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老子《道德經》曰:“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功課經}:“視之不見,聽之不聞,離種種邊,名為妙道。”此句意指修煉中人煉到心靜、守一,修煉功夫到了忘我程度的體現。 ⑦包羅天地,養育群生:“天地”,按<易)曰:“乾為天,坤為地。”所謂“天地”,無所不包。道教泛指“道”和“一”,包羅萬物。“道”是一切的開始,“天地、道”養育萬物和眾生。 ⑧受持萬遍,身有光明:“受”古通“授”,意指道教中人依照以上法咒不斷地得到真仙的口傳心授,和不斷地行持,就會得到“身有光明”的效果。 ⑨三界侍衛,五帝司迎:“三界”,指天、地、人。“五帝”,指五老上帝。其意為三界眾聖具來侍衛身旁,五老上帝也在天庭(三界)外候迎。 ⑩萬神朝禮,役使雷霆:“萬神”,指諸天眾神。“役使”,眾多的排列。此句意指修煉得道之人所見到(三界外)天庭上的場面。 ⑩鬼妖喪膽,精怪忘形:“鬼妖”,道教中一般念誦為“邪妖”,此句意指邪妖見“萬神朝禮,役使雷庭”都聞之喪膽,精靈鬼怪個個現出原形,不敢為非作歹了。 ⑩內有霹靂,雷神隱名:“霹靂”,此處指金光大法的威力。此句意指“鬼妖、精怪”聞得金光大法而遠遁,雷神就隱于金光中而不名;為制約鬼怪,滅其形跡。 ⑩洞慧交徹,五炁騰騰:“洞慧”,即通慧、覺悟;慧指慧光。此句意言通接慧光,相交映徹,天地之五行正氣,融會交徹,氤氳騰騰之光迅速現於眼前。 ⑩金光速現,覆護真人:“金光”,即神光。此句意指修煉到一定程度之人,“神光”必然出現,前往護法。 祝香神咒 道由心學,心假香傳。香蒸玉爐,心存帝前‘。真靈下盼,仙旆臨軒“。令臣關告,逕達九天。 [注釋] ①祝香神咒:道教法事活動中常用“八大神咒”之一。此咒為道教徒在念誦<功課經>中,結壇施法及上香時所念,焚香為供養神靈常用。道教認為香煙繚繞成雲篆,可以將悃誠之意傳達仙境,故極為重視。上香前須祝之以使香煙傳其誠心。 ②道由心學,心假香傳:“道”,道教最高教理。<道德經)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教認為:道是先天地萬物而生的宇宙本源,作為“天地之始”。修煉者認為:通過修道,可以與道合一,長生久視。因此,此句大意指修道者是用心誠來學得,用其誠心、誠意以焚香,將悃誠之意傳達仙境,這是道教徒們誠心求道的體現。 ③香燕玉爐,心存帝前:此句意指修道之人通過誠心誠意和“心學”“香傳”,其誠心“香傳”感召了上帝真仙,得到真仙的護佑,得以成為正果。 ④真靈下盼,仙旆臨軒:“旆”,古代旗幟下端燕尾狀的裝飾物。此處指仙人隊仗前導旗幟。意指修道者的真心感動上聖高真,仙駕降臨,自有雲擁旌幢,仙旆侍衛,聖駕降臨法壇。 ⑤令臣關告,逕達九天:“逕”,直接達到目的的方法。“九天”,按《淮南子.天文訓>:“天有九野,中央及四正四隅,故亦曰九天。”此句為道教常用朝科中的咒文,稱其為發爐作用。道教徒在誦持<早晚功課)時,均誦作“逕達九天”。但高功行持作用時,則分三次進行,一次作“逕達三天”,二次作“逕達六天”,第三次作“逕達九天”。 玄蘊咒 雲篆太虛,浩劫之初。乍遐乍邇,或沉或浮。五方徘徊,一丈之餘。天真皇人,按筆乃書。以演洞章,次書靈符。元始下降,真文誕敖。昭昭其有,冥冥其無”。 沉屙能白痊,塵勞溺可扶,幽冥將有賴。由是升仙都。 [注釋J ①玄蘊咒:道教法事中常用“八大神咒”之一,又稱“開經玄蘊咒”。即準備翻開道經奉誦時所念。“玄蘊”,指經中蘊藏著玄妙的義理。早期靈寶派即有此咒,其後各派具有仿作與衍變,其辭不盡相同。 ②雲篆太虛,浩劫之初:“雲篆”,靈圖符篆。指撰集雲書或符篆文字。形體如雲。《雲笈七簽>雲:“篆者,撰也,撰集雲書謂之雲篆。”道教認為此符類符字皆系三天自然之氣結成,天真仰寫,方傳至下界。又<三洞神符記):“撰集雲書謂之雲篆,道教符篆文字形體如雲,故名雲篆。”“太虛”,指遼廓的太空。《莊子。知北遊》:“是以不過乎昆侖,不遊乎太虛。”又<太上靈寶金庭無為妙經.太虛章第一):“道言無形合虛,中有萬物,而行二儀,是謂太虛……太虛者,神運也,神命而萬物生。”其意指在漫長劫運之前,元始雲篆靈書,以告下界。 ③乍遐乍邇,或沉或浮:“乍”,忽然。“遐邇”,遠近。此句意為元始告傳下界的雲篆靈文在“太虛”階層忽遠忽近,或沉或浮,不斷地上下傳播。 ④五方徘徊,一丈之餘:“五方”,指東南西北中。其意言元始告傳下界的雲篆靈文不斷地、不停地在天地間出現、不停地傳送下界。 ⑤天真皇人,按筆乃書:“天真皇入”,指元始天尊侍衛之尊。此句意指元始開經講道的雲篆靈文在太初吋,就記敍諸法音,由天真皇人將此雲篆靈文記載並以此演說教化俗世。 ⑥以演洞章,次書靈符:此句意為元始在為下界眾生演說大洞真經,而後陸續傳播雲篆靈符,普渡眾生。 ⑦元始下降,真文誕敷:此句意指元始天尊親臨下降,開始為下界敷講<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等真文。 ⑧昭昭其有,冥冥其無:“昭昭”,光明、明亮。“冥冥”,昏暗。按<荀子.勸學):“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此句意指元始演說之真文,其經含義深奧,玄之又玄,只可意領,不可言傳。 ⑨沉屙能自痊,塵勞溺可扶,幽冥將有賴。由是升仙都:“沉屙”,指重病。“塵勞”,指墮落塵世。此四句為開經偈語,其意指誠心誦念此經者,能使重病痊癒;只要悔過自新,多積功累德,不斷持誦此經,即使墮落凡塵,亦如同有人扶持,在幽暗陰昏之地亦將有人搭救。真仙上聖無不護佑,使人人都可升入仙都,長生久視。
本文档为【八大神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531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6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3-19
浏览量: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