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诗选本整理

唐诗选本整理

举报
开通vip

唐诗选本整理一,《箧中集》,唐元结撰,一卷。《四库全书·箧中集提要》:“是集成于干元三年,录沈千运、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微明、元季川七人之诗,凡二十四首。前有《自序》称:‘已长逝者,遗文散失,方阻绝者,不见近作,尽箧中所有,总编次之,名曰《箧中集》。’其诗皆淳古淡泊,绝去雕饰,非惟与当时作者门径迥殊,即七人所作,见于他集者亦不及此集之精善,盖汰取精华,百中存一,特不欲居刊薙之名,故托言箧中所有,仅此云尔” 是集选唐诗人七家:其中孟云卿五首,沈千运、张彪、元秀川各四首,赵微明三首,王季友、于逖各二首,凡二十四首,皆为五...

唐诗选本整理
一,《箧中集》,唐元结撰,一卷。《四库全书·箧中集提要》:“是集成于干元三年,录沈千运、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微明、元季川七人之诗,凡二十四首。前有《自序》称:‘已长逝者,遗文散失,方阻绝者,不见近作,尽箧中所有,总编次之,名曰《箧中集》。’其诗皆淳古淡泊,绝去雕饰,非惟与当时作者门径迥殊,即七人所作,见于他集者亦不及此集之精善,盖汰取精华,百中存一,特不欲居刊薙之名,故托言箧中所有,仅此云尔” 是集选唐诗人七家:其中孟云卿五首,沈千运、张彪、元秀川各四首,赵微明三首,王季友、于逖各二首,凡二十四首,皆为五言古诗。 兹录《箧中集序》如下: 元结作《箧中集》,或问曰:公所集之诗,何以订之,对曰:风雅不兴,几及千岁,溺于时者,世无人哉。呜呼!有名位不显,年寿不将,独无知音,不见称显,死而已矣。谁云无之,近世作者,更相沿袭,拘限声病,喜尚形似。且以流易为词,不知丧于雅正。然哉彼则指咏时物,会谐丝竹,与歌儿舞女,生污惑之声于私室可矣。若今方直之士,大雅君子,听而诵之,则未见其可矣。吴兴沈千运,独挺于流俗之中,强攘于己溺之后,穷老不惑,五十余年,凡所为文皆与时异,故朋友后生,稍见师效,能侣类者,有五六人。呜呼,自沈公及二三子,皆以正直而无禄位,皆以忠信而久贫贱,皆以仁让而至丧亡,异于是者,显荣当世,谁为辨士,吾欲问之,天下兵兴,于今六岁,人皆务武,斯为谁嗣。已长逝者,遗文散失,方阻绝者,不见近作,尽箧中所有,总编次之,命曰《箧中集》。且欲传之亲故,冀其不忘于今。凡七人,诗二十四首。时干之三年也。 二,《河岳英灵集》,唐殷璠撰,上、中、下三卷。《四库全书·河岳英灵集提要》:“《河岳英灵集》,三卷,唐丹阳进士殷璠编。自常建至阎防二十四人,诗二百三十四首,仿锺嵘《诗品》之体,姓氏之下,各着品题,虽不显言次第,然篇数无多,而分上、中、下卷,其人又不甚叙时代,毋亦隐寓锺嵘三品之意乎?《通考》作二卷,盖误也。其《序》谓爰因退迹,得遂宿心,盖不得志而着书者。故所录多淹蹇之士,所论多感慨之言,而《序》称名不副实,才不合道,虽权压梁窦,终无取焉,其旨可知也。” 是集选唐诗人二十四人,其中王昌龄十六首,常建、王维各十五首,李颀十四首,李白、高适、崔国辅各十三首,储光羲十二首,刘眘虚、崔颢、陶翰各十一首,薛据十首,王湾八首,岑参、贺兰进明、卢象各七首,张渭、王季友、綦毋潜、孟浩然、崔署、祖咏各六首,李嶷、阎防各五首。 兹录《河岳英灵集序》如下: 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鄙体、俗体。编纪者能审鉴诸体,委详所来,方可定其优劣,论其取舍。至如曹、刘诗多直语,少切对,或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而逸驾终存。然挈瓶肤受之流,责古人不辩宫商征羽,词句质素,耻相师范,于是攻异端,妄穿凿,理则不足,言常有余,都无兴象,但贵轻艳,虽满箧笥,将何用之。自萧氏以还,尤增矫饰。武德初,微波尚在,贞观末,标格渐高,景云中,颇通远调,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实由主上恶华好朴,去伪从真,使海内词场,翕然尊古,南风周雅,称阐今日。璠不揆,窃尝好事,愿删略群才,赞圣朝之美,爰因退迹,得遂宿心。粤若王维、王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也,此集便以“河岳英灵”为号,诗二百三十四首,分为上、中、下卷,起甲寅,终癸巳,论次于叙品藻,各冠篇额,如名不副实,才不合道,纵权压梁窦,终无取焉。唐丹阳进士殷璠。 三,《国秀集》,唐芮挺章撰,上、中、下三卷。《四库全书·国秀集提要》:“《国秀集》,三卷,唐国子进士芮挺章选,前有旧序,谓是集编于天宝三载,凡九十人,诗二百二十首。宋元佑间,曾彦和跋云:‘名欠一士,诗增一篇。’明毛晋校刊,复谓虚列三人。今按编内,实八十五人,诗二百十一首,晋未及详检也。唐以前编辑总集,以已作入选者,始于王逸之录《楚词》,再见于徐陵之撰《玉台新咏》,挺章亦录已作二篇,盖仿其例,然文章论定,自有公评,要当待之天下后世,何必露才扬已,先自表章?虽有例可援,终不可为训。旧序一篇无作者姓氏,陈振孙谓为楼颖所作。颖,天宝进士,其诗亦选入集中。考梁昭明撰《文选》,以何逊犹在,不录其诗,盖欲杜绝世情,用彰公道。今挺章与颖,一则以见存之人采录其诗,一则以选已之诗为之作序,后来互相标榜之风,已萌蘖于此,知明人陋习,其来有渐,非一朝一夕之故矣。以唐人旧本所选,尚多可采,仍录存之而特着其陋,以为文士戒。集中字句,多有与他本互异者,疑当时传本不同,兹缮录并仍其旧云。” 细考《国秀集》,发现录唐诗人八十五人,诗二百十八首。其中卢僎十三首,崔颢、王维、孟浩然各七首,宋之问、孙逖、徐安贞、崔国辅各六首,杜审言、沈佺期、张说、张谔、徐九皋、阎宽、楼颖、崔曙、王昌龄各五首,李峤、李颀各四首,刘希夷、张九龄、薛奇章、贺朝、徐晶、王之涣各三首,余皆一首二首。 兹录《国秀集》序如下: 昔陆平原之论文曰:“诗缘情而绮靡。”是彩色相宣,烟霞交映风流婉丽之谓也。仲尼定礼乐,正雅颂,采古诗三千余什,得三百五篇,皆舞而蹈之,弦而歌之,亦取其顺泽者也。近秘书监陈公,国子司业苏公,尝从容谓芮侯曰:风雅之后,数千载间,词人才子,礼乐大坏,讽者溺于所誉,志者乖其所之,务以声折为宏壮,势奔为清逸,此蒿视者之目,聒听者之耳,可为长太息也。运属皇家,否终复泰,优游阙里,唯闻子夏之言,惆怅河梁,独见少卿之作,及源流浸广,风云极致,虽发词遣句,未协风骚,而披林撷秀,揭厉良多。自开元以来,维天宝三载,谴谪芜秽,登纳菁英,可被管弦者,都为一集。芮侯即探书禹穴,求珠赤水,取太冲之清词,无嫌近溷,得兴公之佳句,宁止掷金。道苟可得,不弃于厮养,事非适理,何贵于膏梁?其有岩壑孤贞,市朝大隐,神珠匿耀,剖巨蚌而宁周,宝剑韬精,望斗牛而未获,目之缣素,有愧遗才,尚欲巡采风谣,旁求侧陋,而陈公已化为异物,堆案飒然,无与乐成,遂因绝笔。今略编次,见在者凡九十人,诗二百二十首,为之小集,成一家之言。 四,《御览诗》,唐令狐楚撰,《四库全书·御览诗提要》:“《御览诗》一卷,一名《唐歌诗》,一名《选进集》,一名《元和御览》,唐令狐楚编”,“ 是书乃宪宗时奉敕编进,其结衔题‘翰林学士、朝议郎、守中书舍人’。考楚本传,称皇甫镈与楚厚善,荐为翰林学士,进中书舍人。元和十二年,裴度以宰相领彰义节度使,楚草制其词,有所不合,停楚学士,但为中书舍人,则此书之进在元和十二年以前也,陆游《渭南文集》有是书跋曰:‘右唐《御览诗》一卷,凡三十人,二百八十九首,元和学士令狐楚所集。” 此书无序。选唐诗人三十家,起刘方平,迄梁锽。其中李益三十六首,卢纶三十二首,杨凝二十九首,扬凭十八首,杨凌十七首,皇甫冉十六首,杨巨源、录隐各十四首,刘方平十三首,顾况、梁锽、郑锡、各十首,柳中庸九首,李端八首,韦应物、霍总各六首,马逢、司空曙各五首,刘复、郑鏦、刘皁、纥干着各四首,于鹄、三首,李愿、李嘉佑各二首,李何、姚系、张起、张籍、李宣远各一首。 五,《中兴间气集》,两卷,唐高仲武撰。《四库全书·中兴间气集提要》:“是集前有《自序》云:起至德初,迄大历末,凡二十六人,诗一百四十首,末有元佑戊辰曾子泓《跋》,称独遗郑当一人,逸诗八首,盖在宋时已残阙。故陈振孙《书录解题》云:所选诗一百三十二首也。” 此书选唐诗人二十六家,自钱起始,至张南史止。其中皇甫冉十三首,钱起、郎士元各十二首,崔峒、刘长卿各六首,李嘉佑八首,朱湾、韩翃各七首,戴叔伦、李季兰各六首,皇甫曾五首,道人灵一、孟云卿、刘湾各四首,张众甫、苏涣、窦参、张南史、郑常、张继各三首,于良史、郑丹、李希仲、姚伦各二首,章八元、杜诵各一首。 兹录其序如下: 诗人之所作,本诸心,心有所感,而形於言,言合典谟,则列於风雅。暨乎梁昭明,载述已往,撰集者数家,榷其风流,正声最备。其余著录,或未至正焉。何者?《英华》失於浮游,《玉台》陷於淫靡,《珠英》但纪朝士,《丹阳》止录吴人,此繇曲学专门,何暇兼包众善,使夫大雅君子,所以对卷而长叹也。唐兴一百七十载。属方隅畔援,戎事纷纶,业文之人,述作中废,粤若肃宗、先帝以殷忧启圣,反正中兴,伏惟皇帝以出震继明,保安区宇,国风雅颂,蔚然复兴。所谓文明御时,上以化下者也。武不揆菲陋,辄罄小闻,博访词林,采察谣俗,起自至德元年首,终于大历末年,作者数千,选者二十六人,五言诗一百四十首,七言诗附之,列为两卷,略序品汇人伦,命曰《中兴间气集》。且夫微言虽绝,大制犹存,详略其臧否,尚可拟议,古之作者,因事造端,敷弘体要,立义以全其制,因文以寄其心,著王政之兴衰,国风之善否,岂其苟悦权右,取媚薄俗哉?今之所收,殆革斯弊,但使体格风雅,理致清新,期观者易心,听者竦耳,则朝野通载,格律兼收,自郐以下,非所附丽。凡百君子,幸详至公。渤海高仲武序。 书后有毛晋跋,并录入下: 中兴间气集跋渤海高氏选中兴间气集自序云二十六人诗一百四十首令独遗郑常一人共逸八诗不敢妄自订补或又云孟彦深纂非是元佑戊辰曾氏子泓记 予家藏中兴间气集凡三本俱逸五人评语勉尔考订就梨殊未快也既从娄东磁肆中获蠹余半簏内简得一旧抄本后又元佑曾氏跋考核甚确向所缺张众父章八元戴叔伦孟云卿诸评具在独刘湾无考始慨全题玉躞不无纰缪残缣败素自有绫纹季仁云纵不能读尽世间好书惟身到处莫放过耳戊辰佛日湖南毛晋记。 六,《极玄集》上、下两卷,唐姚合撰。《四库极玄集提要》:合为诗,刻意苦吟,工于点缀小景,搜求新意,而刻画太甚,流于纤仄者亦复不少。宋末“江湖诗派”皆从,是导源者也,然选录是集,乃特有鉴裁,所取王维至戴叔伦二十一人之诗,几一百首,今存者凡九十九。合自称为诗家射雕手,亦非虚语,计敏夫《唐诗纪事》凡载集中所录之诗,皆注曰:“右姚合取为极元集”,盖宋人甚重其书矣,二十一人之中,惟僧灵一、法振、皎然、清江四人不着始未,祖咏不着其字,畅当字下作二方空,盖原本有而传写佚阙,其余则字及爵里与登科之士,一一详载,观刘长卿名下注曰:“宣城人”,与《唐书》称河间人者不同,又皇甫曾注天宝十二载进士,皇甫冉注天宝十五载进士,以登科先后为次,置曾于冉之前,与诸书称兄弟同登进士者亦不同,知为合之原注,非后人抄撮诸书所增入,总集之兼具小传,实自此始,亦足以资考证也。 是集上下两卷,选唐诗人二十一人。其中耿湋、司空曙、钱起、郎士元、皇甫冉各八首,刘长卿、戴叔伦各七首,祖咏五首,李端、卢纶、韩翃、严维、灵一、皎然、各四首,王维、畅当、皇甫曾各三首,朱放、法振、清江各二首,李嘉佑一首。大部分诗人名下皆附小传,然无评语。 兹录蒋易所做《极玄集序》如下: 唐诗数千百家浩如渊海姚合以唐人选唐诗其识鉴精矣然所选仅若此何也盖当是时以诗鸣者人有其集制作虽多鲜克全美譬之握珠怀璧岂得悉无瑕类者哉武功去取之法严故其选精选之精故所取仅若此宋初诗人犹宗唐自苏黄一出唐法几废介甫选唐百家亦惟据宋次道所有本耳又玄粹苑世已稀睹况其它乎易尝采唐人诗几千家万有余首视此有愧盖悯作者之苦心悼后世之无闻故凡一联一句可传诵者悉录不遗亦不以人废固知博而寡要劳而无功知我罪我一不敢计业欲并锓诸梓而力有未逮姑先此集与言诗者共之时重纪至元之五年三月既望建阳蒋易题。 再录姚合《极玄集自序》如下: 此皆诗家射雕手也。合于众集中更选其极玄者,庶免后来之非,凡廿一人,共百首。 七,《又玄集》,唐韦縠撰,上、中、下三卷。详情待查。 八,《才调集》,五代韦觳撰。《四库才调集提要》:“才调集十卷蜀监察御史韦縠撰每卷录诗一百首共一千首自序称观李杜集元白诗而集中无杜诗冯舒谓崇重老杜不欲芟择然是以杜诗高古与其书体例不同故不采录舒所说非也其中颇有舛误如李白录愁阳春赋是赋非诗王建录宫中调笑词是词非诗皆乖体例贺知章录柳枝词其曲起于中唐知章时未有其词乃刘采春女所歌亦非知章作刘禹锡录别宕子怨乃隋薛道衡昔昔盐王之涣录惆怅词所咏乃崔莺莺霍小玉事之涣不及见是王奂作皆姓名讹异然颇有诸家遗篇如白居易江南赠萧十九诗贾岛赠杜驸马诗皆本集所无乂沈佺期古意高棅窜改成律诗王维渭城曲客舍青青杨柳春句俗本改为柳色新贾岛赠剑客诗谁为不平事俗本改为谁有如斯之类此书皆独存其旧亦足资考证也縠生于五代文敝之际故所选取法晚唐以秾丽宏敞为宗救粗疏浅漏之习未为无见至冯舒冯班意欲排斥宋诗遂引其书于昆体推为正宗不知李商隐等唐书但有三十六体之目所谓西昆体者是始于宋之杨亿等唐人无此名也。” 《才调集》选韦庄诗六十三首,温庭筠六十一首,元稹五十七首,无名氏五十首,李商隐四十首,杜牧三十三首,李白二十八首,白居易二十七首,曹唐二十四首,许浑二十首,张泌十八首,刘禹锡、唐彦谦、罗隐各十七首,李廓,李涉各十六首,王建、王涣各十三首,顾况、赵嘏、郑谷各十一首,余皆不满十首。 兹录其序如下: 余少博群言常取得志虽秋萤之照不远而雕虫之见自佳古人云自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也又安可受诮于愚卤取讥于书厨者哉暇日因阅李杜集元白诗其间大海混茫风流挺特遂采摭奥妙并诸贤达章句不可备录各有编次或闲窗展卷或月榭行吟韵高而桂魄争光词丽而春色斗美但贵自乐所好岂敢垂诸后昆今纂诸家歌诗共一千首每一百首成卷分之为十目曰才调集庶几来者不谓多言他代有人无嗤薄鉴云尔 九,《搜玉小集》,唐佚名撰。此书无序,亦无卷数。 《四库搜玉小集提要》:既不以人叙又不以体分编次参差重出叠见莫能得其体例 是集选唐诗人三十四家:崔湜、裴漼、韩休、崔融、刘希夷、贺朝、屈同、郑愔、徐彦伯、卢照邻、东方虬、郭元振、骆宾王、崔颢、刘允济、沈佺期、张汯、乔知之、王泠然、许景先、徐晶、杜审言、宋之问、魏征、陈子昂、刘幽求、王勃、苏味道、王諲、徐壁、余延寿、张谔、李峤。其中宋之问六首,崔湜、沈佺期、徐彦伯各四首,崔融、郑愔、张谔、刘希夷各三首,余皆一二首。 十,《唐写本唐人选唐诗》,唐佚名撰,无序、跋、目录。今多方搜求,得《唐写本唐人选唐诗提要》,兹录如下:诗选残卷,其存者凡六家,前三首撰人名在断损处,不可见,今据《全唐诗》,知为李昂。其存名者,曰王昌龄,曰邱为,曰陶翰,曰李白,曰高适。都计诗数完者七十一篇,残者二篇。今以诸家集本传世者校之。李昂诗《全唐诗》载一篇,而佚其二。王龙标诗,卷中十七篇,见于集中者仅三篇。邱为诗六篇,陶翰诗三篇,又《古意》以下九篇误羼入陶翰诗后,共得四十三篇,则悉载集中。高常侍诗二篇,则今集本一存一佚。其卷中诸诗,今集本虽存,而异同至多。篇题亦有异同,殆每篇中必有数字,予既录入群书点勘中。其尤甚者,为二李与高常侍三家。《全唐诗》载李昂《戚夫人楚舞歌》,以此卷校之,中间少四句。太白《胡无人》篇,卷本无末三句,《临江王节士歌》、《陌上桑》、《鲁中都有小吏逢七郎,以斗酒双鱼赠,余于逆旅因鲙鱼饮酒留诗而去》三篇中,卷本亦较集本各少二句,《古意》篇,则卷末多二句,《瀑布水》卷,则卷、集全异者四句,《赠赵四》篇,异者且过半,《千里思》篇集本八句,卷本则四句,而四句之第三句亦全异,第四句与校注中之一本合。《独不见》篇,则除末二句但异一字外,其余均不同。高常侍《信安王出赛》篇,以卷本校集本,则后半先后错列者四句,太白集在生前已家家有之,或传写异同,或中间改订,卷、集数互歧,理所应有,若高诗,卷中但存一篇有半耳,而以校正集本,得益已如此之巨。至李、王、邱、陶、高诸佚篇,可据以补今本之缺,则尤可喜也。唐人总集,当代选本传世者,仅《箧中》、《国秀》诸集。此卷作者,均开、天间人,更在元、芮所集之前。以卷中避讳诸字考之,尚为唐中叶写本。亟付影印,而书名不可知,姑署之曰《唐人选唐诗》,并志其所以可贵重者于后。 以上十种唐诗选本大部分可在《四库全书》中阅得全貌,另外,据胡应麟《诗薮·杂编》卷二则知,唐人选唐诗更有多种,兹简录如下,期另外查阅资料以细检。 十一,《正声集》,唐孙季良撰。 十二,《珠英集》,唐崔融撰。 十三,《丹阳集》,唐殷璠撰。 十四,《起予集》,唐曹恩撰。 十五,《采玄集》,唐韦庄撰。 十六,《国风总类》,唐王仁裕撰。 十七,《拟玄集》,五代陈康图撰。 十八,《诗纂》,五代陈康图撰。 十九,《续正声集》,五代王正范撰。(胡震亨《唐音癸笺》卷三十一) 二十,《洞天集》,五代王正范撰。 二十一,《续又玄集》,五代刘吉撰。 三十二,《烟花集》,五代王衍撰。(胡震亨《唐音癸笺》卷三十一) 三十三,《资吟集》,五代钟安礼撰。 三十四,《宜阳集》,五代刘松撰。 三十五,《从玉集》,五代刘松撰。 三十六,《同题集》,五代柳玄撰。 三十七,《备遗缀英》,五代伍承范撰。(胡震亨) 三十八,《前辈咏题》。 三十九,《联璧诗集》,五代檀溪子撰。(胡震亨《唐音癸笺》卷三十一《集录》) 四十,《正风集》,无名氏撰。 四十一,《垂风集》,无名氏撰。 四十二,《名贤绝句》,无名氏撰。 四十三,《唐百家诗选》,宋王安石撰。《四库唐百家诗选提要》:《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旧本题宋王安石编。其去取绝不可解,自宋以来,疑之者不一,曲为解者亦不一,然大抵指为安石,惟晁公武《读书志》云:《唐百家诗选》,二十卷,皇朝宋敏求次道编,次道为三司判官,尝取其家所藏唐人一百八家诗选,择其佳者,凡一千二百四十六首,为一编,王介甫观之,因再有所去取,且题云:欲观唐诗者观此足矣,世遂以为介甫所纂,其说与诸家特异。 是集二十卷,选唐诗人一百零四家,诗一千二百余首,按作家时代先后编次。其中选王建诗九十二首,皇甫冉八十五首,岑参八十一首,高适七十一首,韩偓五十九首,戴叔伦四十七首,杨巨源四十六首,李涉三十七首,卢纶三十六首,孟浩然三十三首,许浑三十二首,吴融二十七首,薛能二十六首,司空曙、雍陶各二十五首,李颀二十四首,贾岛、王昌龄各二十三首,储光羲、郎士元各二十一首,李频十九首,李郢十八首,羊士谔、刘言史各十七首,戎昱十六首,曹松十四首,长孙佐辅、卢仝、张祜各十三首,李嘉佑、项斯、崔鲁各十二首,卢象十首,余皆不满十首。 兹录倪仲傳序如下: 音有妙而难赏,曲有高而寡和,古今通然。无惑乎《唐百家诗选》之沦没于世也。予自弱冠,肄业于香溪先生门,尝得是诗于先生家藏之秘,窃爱其拔唐诗之尤,清古典丽,正而不冶,凡以诗鸣于唐,有惊人语者,悉罗于选中。于是心惟口诵,几欲裂去夏课而学焉,先生知,之一日索而钥诸笥。越至于今,不复过目者有年矣。顷有亲戚游宦南昌,因得之于临川以归,首以出示,发卷数过,不啻如获遗珠之喜。惜其道远难致,且字画漫灭,近世士大夫嗜此诗者,往往不能无恨,故镂板以新其传,庶几丞相荆国公铨择之意,有所授于后人也。雅德君子,傥于三冬余暇,玩索唐世作者用心,则发而为篇章,殆见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矣。干道已丑四月望日,倪仲傳序。 再录王安石序如下: 余与宋次道同为三司判官时,次道出其家藏唐诗百余编,诿余择其精者,次道因名曰:《百家诗选》。废日力于此,良可悔也。虽然,欲知唐诗者,观此足矣。 四十四,《万首唐人绝句》,一百卷,宋洪迈撰。《四库万首唐人绝句提要》:迈于淳熙间录唐五七言绝句五千四百首,进御后,复补辑得满万首,为百卷,绍熙三年上之。是时降敕褒嘉,有“选择甚精,备见博洽”之谕。陈振孙《书录解题》,谓其中多采宋人诗,如李九龄、郭震、滕白、王嵒、王初之属。其尤不深考者,为梁何逊。刘克庄《后村诗话》,亦谓其但取唐人文集杂说,抄类成书,非必有所去取。盖当时琐屑摭拾以足万首之数,其不能精审,势所必然,无怪后人之排诋。 是书前有谢表、劄子和奏状。 兹录洪迈序如下: 淳熙庚子秋,迈解建安郡印归时,年五十八矣,身入老境,眼意倦罢,不复观书,惟时时教稚儿诵唐人绝句。则取诸家遗集,一切整汇,凡五七言五千四百篇,手书为六帙,起家守婺赍以自随,逾年再还朝,侍寿皇帝清燕,偶及宫中书扇事,圣语云:比使人集录唐诗,得数百首。迈因以昔所编具奏。天旨惊其多,且令以元本进入,蒙置诸复古殿书院。又四年,来守会稽间,公事余分、又讨理向所未尽者。唐去今四百岁,考艺文志所载,以集著录者几五百家,今堇及半,而或失真,如王涯在翰林同学士令狐楚、张仲素所赋《宫词》诸章,乃误入于王维集,金华所刊杜牧之续别集,皆许浑诗也。李益“返照入闾巷,愁来与谁语”一篇,又以为耿湋,崔鲁“白首成何事,无欢可替愁”一篇又以为张蠙,以薛能“邵平爪地入吾庐”一篇为曹邺,以狄归昌“马嵬坡下柳依依”一篇为罗隐。如是者不可胜计。今之所编,固亦不能自免,然不暇正,又取郭茂倩《乐府》与稗官小说所载仙鬼诸诗,撮其可读者,合为百卷,刻板蓬莱阁中,而识其本末于首。绍熙元年十一月戊午,焕章阁学士宣奉大夫知绍兴军府事两浙东路安抚使魏郡公洪迈序。 越府所刻七言至二十六卷,五言至二十卷,而奉祠归鄱阳,惟书不可以不成,乃雇婺匠续之,于容斋旬月而毕。二年十一月戊辰迈题。 四十五,《众妙集》,一卷,宋赵师秀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众妙集》云:“是集录唐代五七言律诗,起沈佺期,讫王贞白,共七十六人,不甚诠次先后,五言居十之九,七言仅十之一。师秀之诗,大抵沿溯武功一派,意境颇狭,而是集乃以风度流丽为宗,多近中唐之格。” 《众妙集》选刘长卿诗二十三首,周贺、李嘉佑、皇甫冉各九首,李频、司空曙各六首,朱庆馀、戴叔伦、耿湋、杜荀鹤各五首,孟浩然、雍陶、郎士元、李端、张祜各四首,余皆不满四首。 四十六,《唐僧弘秀集》,十卷,宋李龏撰。《四库提要·唐僧弘秀集》:“此所选唐代释子之诗,自皎然以下,凡五十二人,诗五百首,前有宝佑六年龏自序。采摭颇富,而亦时有不检。” 是集选唐僧人五十二家,《四库提要》云“诗五百首”,今仔细查检,合得496首诗,其中皎然七十首,灵澈十一首,灵一二十八首,惟审二首,护国十首,无可二十五首,清塞四十五首,文益二首,可止四首,清江十三首,法照三首,宝月一首,广宣七首,贯休六十一首,齐已六十首,无本四首,修睦十二首,无闷二首,太易一首,景云三首,法振十一首,栖白十四首,隐峦四首,处默六首,卿雲四首,柄一二首,澹交二首,良乂一首,若虚二首,云表一首,昙域二首,子兰十四首,僧鸾二首,怀楚二首,惠标四首,可朋一首,怀浦二首,慕幽四首,善生四首,亚栖二首,尚颜十八首,栖蟾十首,理瑩一首,归仁六首,玄宝一首,虚中九首,惠偘一首,法宣一首,文秀一首,僧泚一首,清尚二首,智暹一首。 兹录其序如下: 古之吟咏情性,一本于诗。诗至唐为盛,唐之诗僧亦盛。唐一代为高道,为内供奉,名弘材秀者,三百年间,今得五十二人,诗五百首。或取於各僧本集,或出于诸家纂录,皆有拔山之力,搜海之功,风制不尘,一字弗赘,发音雄富,群立峥嵘,名曰《唐僧弘秀集》。不敢藏於巾笥,刊梓用传,识者第毫残松管,灯焰兰膏,截锦扬珠,神愁鬼毒。诗教湮微,取以为缁流砥柱,艺苑规衡,非假沽名鼓吹于江湖也。兼禅余风月,客外山川,千古之下,一目可见耳。皇宋宝佑第六春中和节日,荷泽李龏和父序。 四十七,《三体唐诗》,六卷,宋周弼撰。《四库提要三体唐诗》曰:“是编乃所选唐诗,其曰三体者,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也。首载选例,七言绝句分七格,一曰“实接”、一曰“虚接”、一曰“用事”、一曰“前对”、一曰“後对”、一曰“拗体”、一曰“侧体”。七言律诗分六格,一曰“四实”、一曰“四虚”、一曰“前虚後实”、一曰“前实後虚”、一曰“结句”、一曰“咏物”。五言律诗分七格,前四格与七言同,後三格一曰“一意”,一曰“起句”,一曰“结句”。宋末风气日薄。诗家多不工古体,故赵师秀《众妙集》、方回《瀛奎律髓》所录者,无非近体,弼此书亦复相同。所列诸格,尤不足尽诗之变。而其时诗家授受,有此规程,存之亦足备一说。考范晞文《对床夜语》曰:周百弼选唐人家法,以四实为第一格,四虚次之,虚实相半又次之。其说四实,谓中四句皆景物而实也。於华丽典重之中,有雍容宽厚之态,此其妙也。昧者为之,则堆积窒塞,而寡於意味矣。是编一出,不为无补。後学有识高见卓,不为时习薰染者,往往於此解悟。间有过於实而句未飞健者,得以起或者窒塞之讥。然刻鹄不成尚类鹜,岂不胜於空疏轻薄之为?稍加探讨,何患古人之不我同也。云云。又申明其“四虚”之说,及前实後虚、前虚後实之说,颇为明白,乃知弼撰是书,盖以救江湖末派油腔滑调之弊。与《沧浪诗话》各明一义,均所谓有为言之者也。旧有元释圆至注,疏陋殊甚,已别存其目。此本为高士奇所补正,虽未能本本元元,尽得出典,而文从字顺,视旧注差清整矣。”
本文档为【唐诗选本整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88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0K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3-20
浏览量: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