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音系学重音理论简述

音系学重音理论简述

举报
开通vip

音系学重音理论简述 音系学重音理论简述� 暨南大学 � 王茂林 � � 提 � 要: 关于重音问题, 国外学界已有一些比较成熟的理论。在重音的表征方面, 传统上采用聚合的方 法,即建立一套相互对立的重音级别来区别不同重度的音节;而节律音系学理论认为, 重音体现的是一种相对 凸显关系。研究发现,重音通常具有� 标界 和� 节奏 两种功能, 并可通过音步类型及音步组构方向进行指派。 优选论是近十几年来比较盛行的理论,在此理论框架内,利用有关制约条件的不同排列等级, 可以输出最优的 重音模式。 1. 引言 重音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韵律现...

音系学重音理论简述
音系学重音理论简述� 暨南大学 � 王茂林 � � 提 � 要: 关于重音问题, 国外学界已有一些比较成熟的理论。在重音的表征方面, 传统上采用聚合的方 法,即建立一套相互对立的重音级别来区别不同重度的音节;而节律音系学理论认为, 重音体现的是一种相对 凸显关系。研究发现,重音通常具有� 标界 和� 节奏 两种功能, 并可通过音步类型及音步组构方向进行指派。 优选论是近十几年来比较盛行的理论,在此理论框架内,利用有关制约条件的不同排列等级, 可以输出最优的 重音模式。 1. 引言 重音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韵律现象, 一直受 到学者的关注。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就 注意到语言中有重音存在,例如当时的学者曾把 重读音节描述为�尖的 或者�重的 ( Fox, 2000: 116)。进入 20世纪以来,各学派学者对重音进行 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因而使人们对 重音的认识也越来越透彻了。本文拟介绍国外音 系学领域有关重音的研究,主要涉及重音的表征、 功能及指派,最后简述优选论对重音的分析。 2. 重音的表征 2. 1 � 聚合分析法 传统上重音是用聚合的方法来描述的。这种 方法是建立一套相互对立的重音级别, 用来区别 不同重度的音节。重音语言中有重读音节与非重 读音节的区别, 因此从事音系研究的学者就分别 用� 重 和 � 非重 来表示二者的对立。 Jones ( 1956)通过仔细研究英语重音, 发现在通常情况 下重音只有两个级别: �重 和�非重 。但是如果 遇到较长的单词, 就会出现 �次重音 。例如在 ad�minis 't rat ion中, � tra 重音级别最高, 是主重 音, � mi 次之, 是次重音,其余的音节都是非重读 音节。这样就形成了三个重音级别:主重音、次重 音及非重读音节。 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 Bloomfield( 1935)在讨 论重音问题时使用了�响度 ( loudness)这一概念。 他认为响度有不同的级别,属超音段音位,与音段 音位同时存在。同一学派的 Bloch 和 Trager ( 1942)认为从相对响度上分, 英语有四级重音音 位: �响 、�次响 、�中度 和�弱 。这四级重音的 标记符号分别是 �、�、a`和 a, 其中 a 是无标记的, 如下例所示: A l�nguage is a s�stem of �rbitr�ry v cal s�mbols. 在这句话中, language, system 和 symbols 三 个词的第一个音节响度级别最高, arbit rary 和 vocal的第一个音节响度次之, arbitrary 的第三个 音节响度再次,其他的音节均为弱。 结构主义学派在语音研究方面的贡献是重视 �音位 在音系中的地位,并把重音也视为次要音 位。但是, 音位这一概念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无法 反映音系中的�自然类 (见王洪君 1999: 56) , 所 以后来的学者多用� 区别特征 来描述音系。在 Jakobson、Fant和 Halle( 1952)提出的区别特征体 系中, 重读的元音被认为具有[ + 重音]特征。之 后, Chomsky 和 Halle( 1968)在其经典著作中, 继 续沿用了[ ! 重音]这一特征。 重音的聚合分析法从对立的角度出发, 把重 音分成不同的级别, 使人们对重音的认识更为深 入。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问题, 即它过于强调对 立,而忽视了重音�相对性 的一面。�次重音 是 依赖于�主重音 的存在而存在的, 二者是相互依 存的关系。 2. 2 � 节律音系学理论 Chomsky 与 Halle 合著的∀英语音系# ( T he Sound Patter n of English)一书出版于 1968年,该 书阐述的理论通常被称作 SPE 理论。SPE 之后 的音系学理论打破了 Chomsky 和 Halle所采用的 ∃83∃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FL LTP) 2009 年第 3 期 � 本研究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 � 十一五 规划 污水管网监理规划下载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项目 ( 06K07 ) 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项目 ( BKYBJG20060223)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由衷感谢匿名审稿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 线性模式, 代之以非线性的表征方法(陆致极, 1985;宫齐, 1993; 王嘉龄, 1998, 2000; 马秋武, 2001a, 2003)。在重音研究方面, L iberman 和 Prince( 1977)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论 % % % � 节律 音系学 ( M etrical Phonolog y) ,在音系学界引起很 大反响。节律音系学理论认为, 重音不同于鼻音 性和浊音性等特征, 它体现的是一种关系, 反映 词、短语或句子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对凸显关系。 节律音系学使用节律树和节律栅两种方式表 达凸显关系。节律树如图 1所示。从中可以看 出,重音不再表现为不同级别的对立,而是姊妹节 点之间的局部关系。姊妹节点一个�强 ( w ) , 一 个�弱 ( s) , 反映了二者的相对凸显关系。 图 1 � 节律树表达式 � � Liberman和 Prince 使用的另一种重音表达 式就是�节律栅 (见图 2)。在节律栅表达式中重 音的分布显得更为直观。同时, 使用节律栅的形 式更便于解决�重音相撞 现象。 在重音语言中, 词与词组合在一起,有时会出 现� 重音相撞 现象。以 thirteen men 为例: thirteen单独出现时, 重音在第二个音节上,但是 在 thirteen men 中, 重音会移到第一个音节上。 原因在于, 如果重音在 teen上,则 thirteen men就 出现了相邻的重音, 这就是�重音相撞 现象。遇 此情况,重音就要做适当的调整,通常是将其中的 一个重音移到前面或后面的音节上。在图 2( a) 的第二级上,重音落在 teen和 men上, 二者相邻, 中间没有弱音节隔开, 即造成了重音相撞现象。 在图 2( b)中, 重音移到 thir 上,因而解决了重音 相撞的问题。节律栅表达式以其直观的优势受到 大多数学者青睐。 图 2 � 节律栅表达式 3. 重音的功能与指派 3. 1 � 重音的功能 在某些语言中, 词重音的位置不同,词义也会 不同, 即重音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project (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和 pro&ject (突出) , 重音的位置不同, 意义 也就不同。除此之外,重音还有两个功能:一是标 界功能,一是节奏功能。标界功能指的是重音可 以标示词的界限; 节奏功能指的是它可以和非重 读音节一起构成节奏单位(音步)。 3. 1. 1 � 标界功能 在很多语言中, 词重音的位置都是固定的。 Hyman( 1977)考察了世界上 444种语言的重音, 发现其中 300种语言的重音位置是固定的,如表 1所示: 类型 数量 重音在首音节 114 重音在第二音节 12 重音在倒数第二音节 77 重音在末音节 97 表 1� 300 种重音位置固定的语言 � � 由上表可见, 重音落在首音节及末音节上的 语言数量最多。重音倾向于出现在词的边缘位置 上,因而具有�标界 功能。 3. 1. 2 � 节奏功能 通常在重音语言中, 轻重音节总是交替出现。 Hayes( 1981)考察了不同语言的重音, 认为世界上 有 4类典型的重音语言: 1)主重音在首音节,然后向后每隔一个音节 出现一个次重音。 2)主重音在末音节,然后向前每隔一个音节 出现一个次重音。 3)主重音在倒数第二个音节,然后向前每隔 一个音节出现一个次重音。 4)主重音在第二个音节, 然后向后每隔一个 音节出现一个次重音。 在上述 4类语言中, 轻重音节总是交替出现, 一轻一重两个音节组合在一起, 构成重音语言的 基本节律单位 % % % 音步。因此,重音除了具有上 文所述区别意义和标界两种功能以外, 还有构成 节奏单位的功能( Kenstow icz, 1994)。 3. 2 � 重音的指派 关于英语重音的指派, Chomsky 和 Halle ( 1968)做了相当成功的论证, 认为重音是可以根 据规则推导出来的(王洪君, 1999)。Chomsky 和 Halle讨论的只是英语重音的指派问题, Halle 和 Vergnaud( 1987)则把研究的范围扩大到了其他语 言。他们采用节律栅表达式来研究重音。他们指 出,在无标记的情况下,音节核心投射一个 0行星 ∃84∃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FL LTP) 2009 年第 3 期 号,成为重音负载单位。1行重音是音步重音,亦 可称为节奏重音,是音步的核心,如图 3所示。关 于重音的指派, Halle和 Vergnaud认为, 根据两个 参数的设定便可推导出某语言的重音模式,这两 个参数就是音步重音的位置和音步组构的方向。 Halle和 Vergnaud指出, 音步有�左重音步 和�右重音步 之分, 左重音步重音在左,右重音步 重音在右。Hayes( 1981)所论及的第 1和第 3类 语言就是左重音步,第 2和第 4类语言就是右重 音步(见本文 3. 1. 2节)。他们又指出, 音步的组 构分�从左向右 和�从右向左 两种方向。Hayes 所论及的第 1和第 4类语言的音步组构方向就是 从左向右的,第 2 和第 3类语言的音步组构方向 则是从右向左的。以第 1 类语言为例, 这类语言 的音步是�左重 的, 其组构方向是�从左向右 的。 具体操作就是首先给每个音节指派 0行重音, 然 后按从左向右的顺序每两个音节组成音步,再给 每个音步居左的音节指派 1行重音。因此这类语 言四音节词的重音模式就是�重轻重轻 (见图 3a,图中括号表示音步) , 五音节词的重音模式则 是�重轻重轻重 (见图 3b)。图 3b的最后一个音 步只有一个音节, 属于 � 残音步 ( degenerate foot )。最后, 不管一个词有几个音步, 给最左边 的 1行重音指派 2行重音(词重音)。 图 3 � 重音指派示例 � � 在很多语言中, 重音与音节重量关系密切,即 重音通常会落在�重音节 上。� 重音节 和�轻音 节 的区别在于二者�韵 ( rime)的构成不同。如 果一个音节的核心是短元音, 而且后面又没有韵 尾,则这个音节就是轻音节;相反,如果一个音节 的核心是长元音,或者虽然音节核心是短元音,但 是后面有韵尾,则这个音节就是重音节。对于这 样的语言,首先应给重音节指派重音,然后再根据 上文所述的两个参数给其余音节指派重音。 另外,在分析某些语言重音分布规律的时候, 有时必须忽视�节律外 ( ex trametrical)音节的存 在(王洪君, 1999)。节律外音节是处在词边缘位 置的非重读音节,它不参与节奏的构成,所以在分 析重音指派规律时不应将其考虑在内。 4. 重音的优选论分析 优选论 ( OT ) 最先由 Prince 和 Smolensky ( 1993)提出。关于优选论的具体操作过程,国内 已有不少介绍(王嘉龄, 1995; 钟荣富, 1995; 李兵, 1998;马秋武, 2003)。第一部全面介绍优选论的 教材是 Kager ( 1999)的 Op timal ity Theory (马秋 武, 2001b) ,该书于 2001年由外研社在国内出版。 Kager 运用优选论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多种音系现 象,其中也包括节律。关于后者,他介绍了一系列 制约条件。现对常用的几个制约条件简述如下: 1) FT - BIN 音步由两个音节或莫拉构成 ( Kager, 2001)。FT- BIN的作用是限制仅由一个 轻音节构成的音步。再看下面的制约条件: 2)ALL- FT - LEFT 所有音步都应出现在韵 律词的左边缘(同上)。 这是一条同界制约条件,要求每一个音步的左 边界都应和韵律词的左边界对齐。显然,如果一个 韵律词包含两个或以上的音步,则必然要违反制约 条件 2)。Kager(同上)指出,一个音步与韵律词左 边界之间隔几个音节, 则该音步就违反制约条件 2)几次,违反次数最少的候选项最优。对于输入项 � ,如果 ALL- FT- LEFT 的排列等级较高, 则最优输出项就是� ( ) ( ) ( ) ,见表2: 上述两个制约条件都是涉及节奏的。此外, 与节奏有关的还有下面两个制约条件: 3) * CLASH 不能出 现相 邻重音 ( Kager, 2001)。* CLASH的作用是限制重音相撞。 4) NONFINALIT Y 韵律词末尾音节不重读 (同 上)。这一制约条件和节律外音节对应。 再看下面的制约条件: 5) GRWD= PRWD语法词必然也是韵律词(同 上)。 韵律层级理论认为, 韵律单位按由小到大的 排列顺序依次是: 莫拉( !)、音节( )、音步( F t)和 韵律词( PRWD) ( Selkirk, 1980)。按照这一理论, 韵律词至少要包含一个音步, 且音步必须有重音。 所以,制约条件 5)的含义就是语法词至少要包含 一个音步,并且应该有重音。当然,按照优选论的 观点,任何制约条件都是可以违反的。 ∃85∃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FL LTP) 2009 年第 3 期 表 2 � 从左向右型节奏( Kager , 2001: 163) � � 上文谈到, 重音具有标界功能。反映重音标 界功能的制约条件有: 6) a. ALIGN- WD- LEFT 韵律词应以音步开 始。 � b. ALIGN - WD - RIGHT 韵律词应以音步 结束( Kager, 2001)。 这两个制约条件要求处在韵律词边缘位置的 音节应该参与音步组构。下面的制约条件则从莫 拉层面限制音步的形式: 7) RH- CONTOU R 音步的最后两个莫拉应为 强弱拍(同上)。 轻音节是单莫拉的, 重音节是双莫拉的, 且重 音节的两个莫拉是强弱拍的。因此如果 RH- CONT OUR的排列等级较高, 则�后重型 音步的重 读音节应为重音节, �前重型 音步的重读音节应 为轻音节,这体现了语言的不对称性。 优选论认为语言形式是在两股相互冲突的力 量之竞争中求得平衡的结果。这两股力量一是 �合格性原则 , 一是�忠实性原则 。合格性原则 触发变化,忠实性原则阻止变化。制约条件排列 顺序的不同,造成不同的语言类型。 5. 结语 重音的聚合分析法注重不同级别重音的对 立,对词、短语和句子的重音模式分析得都非常透 彻。特别是 Jones( 1956)的研究成果,在英语教学 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节律音系学理论克服了以 往重音研究中理论上的不足之处, 使重音研究更 具严谨性。优选论则为认识音系现象提供了一个 新的视角, 对音系学中一些长期没有解决的具体 问题提出了新的分析方法(李兵, 1998)。汉语不 是重音语言,但是汉语的词、短语和句子也是讲究 节律的,国外的音系理论可以作为我们深入研究 汉语节律的借鉴。 参考文献 Bloch, B. & G. L. T rager . 1942. Outline of L inguistic A nalysis. Baltimore: Linguistic Society of America. Bloomfield, L . 1935. Language.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 in. Chomsky, N . & M . Halle. 1968. T he Sound Pattern of English.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 Fox , A. 2000. Prosodic Features and Prosodic Structure. New York: Oxford Univ ersity Pr ess. Halle, M . & J�R Vergnaud. 1987. A n Essay on Str ess . Cambridge, Mass. : M IT Press. Hayes, B. 1981. A Metr ical Theor y of S tr ess Rules . Doctoral disser tation, M IT . Distr ibuted by Indiana University Linguistics Club, Bloomington. Hyman, L . M . 1977. � On the nature of linguistic stress . In L. M . Hyman ( ed. ) Studies in S tr ess and Accent. Los Angeles: Depar tment of L inguistic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Jakobson, R . , C. G. Fant & M . Halle. 1952. Preliminaries to Sp eech Analy sis : The D istinctiv e Features and their Cor relates . Cambridge, MA: M IT Press. Jones, D. 1956. An Outline of English Phonetics . Cambridge: Heffer. Kager, R . 2001. Op timality Theory .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 ch Press. Kenstow icz, M . 1994. Phonology in Generative Gram mar . Ox ford: Blackw ell. Liberman, M . & A. S. Pr ince. 1977. � On stress and linguistic rhythm . L inguistic I nquiry 8. Prince, A . & P. Smolensky. 1993. Op timality T heory : Constraint I nteraction in Generative Gram mar . Ms. Rutgers Univer sity and University of Colorado , Boulder. Selkirk, E. O . 1980. � The ro le of prosodic categor ies in Eng lish word stress . L inguistic I nquir y 11. 宫齐, 1993,韵律音系学概述,∀外语教学与研究#第 4 期。 李兵, 1998,优选论的产生、基本原理及应用, ∀现代外语# 第 3 期。 陆致极, 1985, 关于� 非线性 音位学, ∀国外语言学#第 3 期, 第 4 期。 马秋武, 2001a,后 SPE 音系学理论的发展取向, ∀外国语# 第 3 期。 马秋武, 2001b, ∀优选论#评介,∀当代语言学#第 3期。 马秋武 , 2003,∀优选论与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组构# ,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王洪君, 1999,∀汉语非线性音系学#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 社。 王嘉龄, 1995,优选论,∀国外语言学#第 1 期。 ∃86∃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FL LTP) 2009 年第 3 期 王嘉龄, 1998, 生成音系学的历程和特点, ∀语言文字应 用#第 1 期。 王嘉龄, 2000, 音系学百年回顾,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 1 期。 钟荣富, 1995, 优选论与汉语的音系, ∀国外语言学#第 3 期。 (通讯地址: 51061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广园东路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A Survey of Theory on Stress in Phonology Maolin Wang � � Abstract: There have been some w ell�proved theories on st ress. Its representat ion is t radit ionally analyzed in a paradigmat ic w ay, in w hich a set of mutually contrast ive levels is used. M etrical Phonolog y, however, argues that st ress represents the relat ionship of prom inence. It is found that the main funct ion of st ress is demarcative and rhythmic, and it can be assigned by the type of foot and the direct ion of foot g rouping. According to Optimality Theory ( OT ) , opt imal st ress pat tern can be obtained by the correct arrangement of the hierarchy of the relat ive constraints. (上接第 82页) Wolter, B. 2002. � Assessing proficiency t hrough word associations: Is there still hope? . Sy stem 30. Wolter, B. 2006. � Lex ical network str uctures and L2 vocabulary acquisition: The r ole of L1 lexical/ conceptual knowledge . App lied L inguistics 27/ 4. Woodrow , H. & F . Lowell. 1916. � Children∋ s association frequency tables .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22/ 5. Zareva, A . 2007. � Structure of the second language mental lexicon: How does it compare to native speakers∋ lex ical organization? . Second L anguage Resear ch 23/ 2. (通讯地址: 210096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2 号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Word Associations and Mental Lexicon: A Review of Lexical Network Structure Research Ping Zhang � � Abstract: T his paper rev iews the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th of lexical know ledge ( lexical netw ork st ructure) and w ord associat ions in mental lexicons. It furth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and patterns of w ord association test, a classical research method w idely employed in psycholinguist ics. Comparisons were condu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1 and L2 theoret 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hat , the organization of L1 mental lex icon follows the route of vocabulary acquisit ion: from sound�meaning mapping to syntact ic knowledge expansion to semant ic netw ork const ruct ion. L2 mental lexicon how ever, bears much controversy not only in independent storing, conceptual mediating , and the role of L1 know ledge, but also in the same or similar developmental pat terns w ith L1 mental lexicon. Defects in word associat ion test as a research method were as w ell pointed out in the end to lead the w ay for future research. ∃87∃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FL LTP) 2009 年第 3 期
本文档为【音系学重音理论简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8845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1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英语六级
上传时间:2011-03-27
浏览量: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