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应用IE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应用IE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举报
开通vip

应用IE技术提高生产效率Industrial Engineering is concerned with the design, improvement, and installation of integrated systems of people, materials, 讲 师:洪 明 智(Major Hung) 课 程 大 纲 页 次 一、工业工程(I E-Industrial Engineering)的内涵与应用 (一)工业工程之定义与内涵 (二)IPO系统管理模式 (三)IE 机制建立 二、标准工时系统 (一)作业标准时间(O...

应用IE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s concerned with the design, improvement, and installation of integrated systems of people, materials, 讲 师:洪 明 智(Major Hung) 课 程 大 纲 页 次 一、工业工程(I E-Industrial Engineering)的内涵与应用 (一)工业工程之定义与内涵 (二)IPO系统管理模式 (三)IE 机制建立 二、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工时系统 (一)作业标准时间(OST- Operation Standard Time)之结构 (二)正常时间 (Normal Time) (三)标准时间 (Standard Time) (四)管理宽放(Management Allowance) (五)绩效分析与控制(PAC-Performance Analysis & Control) 三、时间衡量系统介绍 (一)预定时间标准(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 (二)方法时间衡量M T M(Methods-Time Measurement) (三)W F(Work Factor) 四、疲劳或休息宽放(Fatigue or Rest Allowance)之订定 (一)休息宽放时间定义 (二)决定休息宽放时间应考虑之因素 五、工业工程之常用工具 (一)操作程序分析(Operation Process Chart Analysis) (二)流动程序分析(Flow Process Chart Analysis) (三)双手程序分析(Two-Handed Process Chart Analysis) (四)人机配合分析(Man-Machine Analysis) (五)动作改善要领(Key Points of Motion Improvement) (六)动作经济原则(Principles of Motion Economy) (七)流动图分析(Flow Diagram) (八)工厂布置 规划 污水管网监理规划下载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Plant Layout Planning)简介 (九)缩短换线换模时间之要领简介 (十)降低装配线平衡损失 六、I E 改善心法 ※ 工业工程技术培训 参考资料 3 3 3 5 6 6 6 7 8 9 10 10 10 13 15 15 15 16 16 17 20 24 27 32 33 36 42 49 51 53~90 一、工业工程(I E-Industrial Engineering)的内涵与应用 (一)工业工程之定义与内涵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s concerned with the design, improvement, and installation of integrated systems of people, materials, information, equipment, and energy. It draws upon specialized knowledge and skill in the mathematical, physical, and social sciences together with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engineering analysis and design to specify, predict,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to be obtained from such systems. ~ IIE-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 美国工业工程协会之定义: 工业工程系有关设计、改进及建立包括人员、物料、信息、设备、能源的整合系统;其系利用数学、物理学、社会科学中的专门知识与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工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去确立、预测及评估系统之结果。 (二)IPO系统管理模式 Feedforward 前馈 供货商 顾客 Supplier Customer Production 生 產 Feedback 返馈 (三)IE 机制建立 (a) 基本业务 (Primary Activities) (b) 工程业务 (Engineering Activities) (c) 咨询业务 (Consultation Activities) 工业工程(IE-Industrial Engineering)业务总览 (a) 基本业务: 系统维护(System Maintenance) (b) 工程业务: 系统改善 (System Improvement) (c) 咨询业务: 系统创新(System Innovation) 机能 ‧作业效率控制控制 ‧成本控制 ‧作业效率改善 ‧成本降低及预防 ‧组织效率改善 ‧价值创新 目标 ‧效率维持 ‧效率改善 ‧改善有效性(effectiveness) 及强化与策略之连结性 方法 ‧分析&测量 ‧分析&设计 ‧总体分析&建立知识库 业务活动 ‧依据工作研究设定工作目标、标准及成本 ‧提供目标设定、计划与管制所需之数据或数据 ‧设计新系统及新方法 ‧致力于目标之达成及重设目标 ‧连结及整合系统、方法到组织机能 ‧连结个别目标到组织目标 所需的知识 ‧有关制程条件之特定知识 ‧分析&测量的知识 ‧特定领域之专业知识以及在改善过程中所需的广泛知识 ‧在生产活动、组织运行上所需的通用知识以及整合、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二、标准工时系统 (一)作业标准时间(OST- Operation Standard Time)之结构 (二)正常时间 (Normal Time) 1. 正常时间就是以正常速度 (Normal Speed) 工作时,完成一个单位之作业所需的时间。 2. 正常速度 (Normal Speed) 就是作业人员经过适当的训练后,在正常的工作条件及适当监督下,不急不徐、不慌不乱地执行作业且无故意浪费时间之迟缓,此时的作业速度就称为「正常速度」。 3. 与一般的行走速度相比,正常速度相当于 “每小时行走3英里或 4.8公里之速度”。 (三)标准时间 (Standard Time) 1. 依照美国SAM (Society for Advancement of Management)的定义为:「在标准条件下,以正常速度工作的时间再加上因疲劳、准备及微小的作业延迟等宽放之总和,称为标准时间」。 2. 单位标准工时(UST-Unit Standard Time) (1)分布式的作业:例如准备作业、前加工作业等等。 n UST = Σ OSTi × (管理宽放系数MAF) i=1 n Σ OSTi =OST1 +OST2 +OST3 ……+OSTn i=1 (2)流水式生产线的作业:例如装配线加工作业 (作业人数) × (每日工作时间) 单位标准工时UST=------------------------------------ (每日目标产量) 单位标准工时UST=(瓶颈站标准时间NST) (作业人数) (3)人机配合之标准工时 人员为主之作业 作业标准时间 OST=(正常时间NT) 作业宽放系数OAF) 单位标准时间UST=(瓶颈站标准时间NST) (作业人数) 单位标准时间UST=(每日可用工作时间) (作业人数) ÷ (目标产量) 机器为主之作业 标准时间ST=(机器加工时间MT) 单位标准时间UST=(瓶颈机器加工时间NMT) (作业人数) ÷ (目标产量) 单位标准时间UST=(每日可用工作时间) (作业人数) ÷ (目标产量) (4)报价标准工时(PST-Priced Standard Time) 报价标准工时PST= (单位标准时间UST) × (管理宽放系数MAF) = (单位标准时间UST) × (1+管理宽放 %) (四)管理宽放(Management Allowance) 1. 管理宽放亦称为组织宽放(Organizational Allowance),是由于管理上的问题或组织上的行为,造成「非生产性工时」之产生,虽然是属于不得已的 “恶”,但就「责任别绩效管理」的精神而言,仍然给予“宽放”。 2. 管理宽放系数(MAF-Management Allowance Factor) 工作时间 管理宽放系数MAF= ------------------------- 可用于生产之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 =---------------------------- 工作时间-非生产性工时 3. 非生产性工时(Non-Productive Time)项目 代号 项 目 说 明 NP-01 待料 因缺料所造成之停工损失。 NP-02 机器故障 因机器故障所造成之停工损失。 NP-03 停电/ 停水/停气   因停电/ 停水/停气所造成之停工损失。 NP-031 停电 因停电所造成之停工损失。 NP-032 停水 因停水所造成之停工损失。 NP-033 停气 因停气所造成之停工损失。 NP-04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不良 因材料不良所造成之停工损失。 NP-05 工程变更 因工程变更所造成之停工损失。 因工程变更所造成之返工、修理等损失。 因工程变更所造成之学习损失。 NP-06 新订单、新产品 因新订单或新产品生产所造成之学习损失。 NP-07 缺订单 因缺订单所造成之停工损失。 NP-08 换型号、换线 因换型号或换线所造成之产能损失。 NP-09 新产品试作 因试作新产品生产所造成之损失。 NP-10 6S活动 因6S活动所造成之停工损失。 NP-11 培训、开会 培训、开会所造成之停工损失。 NP-99 其它 因其它原因所造成之停工损失。   (五)绩效分析与控制(PAC-Performance Analysis & Control) ◎责任别之绩效分析 工作时间:8 小时 6.4 1.6 公司责任 停工待料:1.6 小时 6.08 0.32 部门责任 机器故障:0.32小时 6.08 个人责任 作业标准:1000 件/小时 实际产量:5776 件/天 (良品) [ 分析 ]: ---------------------------------------- ‧个人效率: 95 % ( 5776 ÷ 6.08 ÷ 1000 ) ‧部门效率: 95 % ( 6.08 ÷ 6.4 ) ‧公司效率: 80 % ( 6.4 ÷ 8.0 ) ---------------------------------------- ‧个人绩效: 95 % ( 5776 ÷ 6.08 ÷ 1000 ) ‧部门绩效: 90.25% ( 95 % × 95 % ) ‧公司绩效: 72.2 % ( 95 % × 95 % × 80 % ) 或 5776 ÷ ( 6.08 ×1000 ) ---------------------------------------- 三、时间衡量系统介绍 (一)预定时间标准(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 (二)方法时间衡量MTM(Methods-Time Measurement) 1. 伸手(Reach) * 影响「伸手」时间的因素: * 伸手至目的地所需要的控制程序。 * 动作之形式。 * 移动之距离。 2. 移物(Move) * 影响「移物」时间的因素: * 移物至目的地所需要的控制程序。 * 动作之形式。 * 移动之距离。 * 物体之重量或遇到之阻力。 3. 旋转(Turn) * 转动之距离,亦即旋转之角度。 * 旋转时所遇到之阻力。 4. 加压(Apply Pressure) * 加压动作之种类。 5. 抓取(Grasp) * 物体摆放之形式。 * 物体之尺寸大小。 * 物体摆放处周围之环境。 * 抓取之种类。 6. 放手(Release) * 放手之种类。 7. 对准(Position) * 装配对象之松紧程度。 * 装配对象间之对称性。 * 对准时之允差。 * 装配对象之难易度。 8. 拆卸(Disengage) * 对象之松紧程度。 * 动作之难易度。 * 动作时是否需要小心谨慎。 9. 转动(Crank) * 曲柄或转轮之大小。 * 转动之圈数。 * 转动阻力之大小。 * 转动之形式。 10. 眼睛移动及注视(Eye Travel & Eye Focus) * 视线移动之距离。 * 眼睛至物体之距离。 11. 躯体动作(Body Motions) * 动作之部位及形式。 * 移动之距离。 12. 同时动作(Simultaneous Motions)、合并动作(Combined motions)。 * 依据各动作之难易度。 * 是否在眼睛之正常视觉范围内。 (三)工作因素法WF(Work Factor) 工作因素法之动作单元 动 作 单 元 符号 备注 运送(Transport) - 伸手、运空 (Reach、Transport Empty) - 移物(Move) 抓取(Grasp) 放手(Release) 预对或定向(Pre-position) 装配(Assemble) - 机械装配(Mechanical Assembly) - 表面装配(Surface Assembly) 拆卸(Disassemble) 程序时间(Process Time) PT Use 心智过程(Mental Process) - 移动视线(Focus) - 检视(Inspection) - 反应、回忆、计算 (Re-action、Recall、Compute) ! 头部转动(Head Turn) 身体转动(Body Turn) 走动(Walk) HT BT Walk 持住、握持(Hold) 休息、闲置(Rest、Idle) 影响动作之工作因素(Work Factor) 丟棄用過之棉花棒 投擲鐵塊 在輸送機上推動重物箱 基本動作:無WF 重量:W 阻力:W 伸手至香煙盒 穿針動作 伸手至破玻璃杯口 定點停頓:D 定点停顿+引导:D+S 点停顿+谨慎:D+P 將積木放置在頂端 搬料箱至工作台上 繞過障礙物之移物 定点停顿+引导+谨慎:D+S+P 定点停顿+重量:D+W 定点停顿+改变方向:D+C 四、疲劳或休息宽放(Fatigue or Rest Allowance)之订定 (一)休息宽放时间定义 休息宽放时间亦称松弛宽放时间或疲劳宽放时间,通常以正常时间之百分数表示之。换言之,休息宽放时间乃是以正常时间增加若干百分数,希望工人在某种情况之下,做某种操作所用之精力,能有恢复其生理及心理上所发生疲劳的效果。 休息究应采取何种方式,并无一成不变之规则,许多工厂通常在上下午工作时间中,各规定十至十五分钟之休息,并与饮茶、咖啡、或冷饮及点心时间相配合,其余休息宽放时间,则任由操作人员自行支配。不过短时间而多次的休息,比长时间而次数少的休息较为适当。 (二)决定休息宽放时间应考虑之因素 1. 固定宽放时间 固定宽放时间分为(1)补偿因工作而消耗精力之宽放时间,或称基本疲劳宽放时间及(2)个人宽放时间,如洗手、如厕所及饮水等。基本疲劳宽放时间为正常时间百分之四(4%)。个人宽放时间为正常时间百分之六(6%)。因此固定宽放时间通常为正常时间10 %。妇女们个人宽放时间比较男人为多,一般多给2 %。 2. 变动宽放时间 变动宽放时间视各个单元情况不问而变化 五、工业工程之常用工具 (一)操作程序分析(Operation Process Chart Analysis) * 操作或作业程序表(Operation Process Chart) 或称为简要程序表(Outline Process Chart) * 分析之项目与符号 (二)流动程序分析(Flow Process Chart Analysis) 1. 生产作业流程之分类 生产作业流程(工序) 作业单元 动作单元 动作要素 作 业 内 容 搬运待灌模 之线材 灌模作业 检查完成品 等待搬运 搬运完成品至 下一工序 更换模具 填充塑料料 灌模 准备线材 将线材放进模具内 灌模 取出灌模完成品 伸手至线材车架 抓取线材 移动线材至模具 将线材装入模具 固定线材于模具内 压下按钮 灌模 手法 制程分析、流程分析 操作人分析、人机配合分析 动作分析 MTM/WF分析 作业分析(Operation Analysis) 2. 制程分析与流程分析之项目与符号 项 目 符号 说 明 操作、作业 (Operation) 操作、作业就是将原料、材料、零件或半成品施予物理或化学之变化。 检查、检验 (Inspection) 检查、检验就是将原原料、材料、零件、半成品或成品之品质特性与设定之标准加以比较,判定其是否与标准一致。 搬运(Handling, Load/Unload) 搬运就是将原料、材料、零件、半成品或成品从某一位置搬下或搬上。 运送 (Transportation) 运送就是将原料、材料、零件、半成品或成品从某一位置移动至另一位置。 储存 (Storage) 储存就是因原料、材料、零件、半成品或成品在一段时间内不需使用,而加以存放。 等待、延迟 (Delay) 等待、延迟就是因区缺料、停机、人机配合不当或工作安排不顺,造成人员或机器设备之闲置、等待。 3. 流动程序表(Flow Process Chart) 或称为程序表(Process Chart)、流程表(Flow Chart)、程序分析(Process Analysis)或人员分析(Person Analysis)。 流动程序表的型式分为下列三种: (1)以产品或物料为主之型式 (2)以人员为主之型式 (3)以机器设备为主之型式 作业名称 : 流程分析表 以□人员 □物件 为主 分 析 人 : 分析日期 : 对象名称 : 作 业 ○ 传送 检 验 □ 决策 ◇ 等 待 D 储 存 ▽ 时 间 : 分 数 量 距离 : M 重 量 : Kg 备注或改善要点 (删除) (简化) (合并) (重排) 程 序 说 明 (三)双手程序分析(Two-Handed Process Chart Analysis) 装配工位布置图(现状) 装配工位布置图(改善后) 双手程序表(现状) no. 左 手(LH) 右 手(RH) no.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 11 11 12 12 13 13 14 14 15 15 16 16 17 17 18 18 19 19 20 20 21 21 22 22 23 23 24 24 25 25 ※ 完成一个螺丝钉的装配,需要?个动作的时间。 双手程序表(改善后) no. 左 手(LH) 右 手(RH) no.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 11 11 12 12 13 13 14 14 15 15 16 16 17 17 18 18 19 19 20 20 21 21 22 22 23 23 24 24 25 25 ※ 改善后完成一个螺丝钉的装配,需要?个动作的时间。 (四)人机配合分析(Man-Machine Analysis) 1. 人机配合之种类 (1) 一人一机 (2) 一人多机 (3) 多人一机 2. 人机配合分析(Man-Machine Analysis)应用 【范例】机器加工 【范例】人-机配合分析表(现状) 人 员 作 业 时间(分钟) 机 器 作 业 3. 人机配合效率改善之要领 (1)依据现况实施人机配合分析。 (2)找出人员、机器闲置的地方。 (3)将线内作业转换为线外作业。 (4)简化或删除线内作业及线外作业。 (5)安排一人多机或多人一之作业方式。 (五)动作改善要领(Key Points of Motion Improvement) 影响动作困难度和工时之因素 动 作 单 元 符号 因 素 运送(Transport) - 伸手、运空 (Reach、Transport Empty) - 移物(Move) 1.重量或阻力 2.目的地之范围大小 3.小心谨慎 4.方向之改变 5.距离远近 6.身体部位 抓取(Grasp) 1.抓取方式 2.困难度 3.物体之形状、大小与摆放数量 放手(Release) 放手之方式 预对或定向(Pre-position) 1.物体之形状、大小 2.单手或双手 装配(Assemble) - 机械装配(Mechanical Assembly) - 表面装配(Surface Assembly) 1.装配方式 2.公差配合程度 3.目标物之形状、大小 4.装配物之形状、大小 5.目视之情况 6.单手或双手 拆卸(Disassemble) 物体之松紧度或阻力 程序时间(Process Time) PT Use 1.程序时间长短 2.机器设备之特性 1.工具之形状、大小 2.物体之形状、大小 3.动作之方式 心智过程(Mental Process) - 移动视线(Focus) - 检视(Inspection) - 反应、回忆、计算 (Re-action、Recall、Compute) ! 1.物体之特征 2.特征之分布范围 3.反应之复杂度 头部转动(Head Turn) 身体转动(Body Turn) 走动(Walk) HT BT Walk 1.转动之角度 2.身体动作方式 3.移动步数 4.移动之路径 持住、握持(Hold) 休息、闲置(Rest、Idle) 操作分析检讨要点(by Mr. Barnes) 1. 材料 1) 在不影响品质之情况,可否用较廉价之材料为代用品? 2) 当送至操作者时,是否规格一致,情况正常? 3) 尺寸、重量、精度是否恰当而能经济地使用? 4) 物料是否已尽量利用? 5) 边料及不合格制品是否可加以利用? 6) 在制程中材料、零件、半成品之存量能否减至最少? 2. 物料搬运 1) 搬运之次数可否减少? 2) 运送之距离可否缩短? 3) 材料之收发、运送,及储存是否用适当之容器? 容器是否清洁? 4) 材料分送至操作者时有无延误? 5) 可否应用输送带以减除工作之提送(搬运)? 6) 材料之回送可否减少或剔除? 7) 可否重排布置或合并操作以免除不必要之运送? 8) 可否合并操作、检验或改变工作次序以免除不必要之运送? 3. 工具、夹具及固定器 1) 是否是适合此工作之最佳工具? 2) 工具情况是否良好? 3) 切削金属工具之削角是否正确?是否有集中研磨工具之部门? 4) 是否可变换工具或固定器,可使担任此道操作所需要的技术降低? 5) 用工具、固定器时,工人双手是否皆做生产性工作? 6) 可否采用「滑运喂料」「弹送」「夹持工具」? 7) 可否因「制造程序」之变更而使设计简化? 4. 机器 A. 准备工作 1) 操作者是否需自行准备其自己的机器? 2) 是否可因生产批量之合适大小,而减少准备之次数? 3) 蓝图、工具样板(量具)之供给有无耽搁? 4) 试样之检验有无延误? B. 操作 1) 此项操作能否剔除? 2) 能否多种操作同时做? 3) 机器之速度及进料速度能否增加? 4) 能否改为自动进料? 5) 此项操作能否分为二或更多较短的操作? 6) 可否将二种或更多操作合并为一?考虑在训练期间此种合并之效果。 7) 此操作之次序能否改变? 8) 废料(废屑)及坏品之数量能否减少? 9) 制成件能否预放于下道工序之位置? 10) 干扰之次数可否减少或取消? 11) 检验与操作可否合并? 12) 机器情况是否良好? 5. 操作者 1) 操作者在智力及体力上是否适合做此操作? 2) 是否可改变工具、夹具,或工作环境以免除工人不必要之疲劳? 3) 此项操作之基本工资是否合适? 4) 主管督导是否令人满意? 5) 是否再加以教导可使工作者有更好的表现? 6. 工作环境 1) 灯光、温度及通风是否适合此项操作? 2) 洗手间、更衣室、休息室、工作服(帽鞋等)等设备是否适当? 3) 有无不必要之危险存在此操作之内? 4) 有无使工人工作时可坐或可立之设置? 5) 工作及休息时间之长短,是否已达最经济情形? 6) 工厂中之工场整顿是否良好? 动作改善之着眼点 (by Mr. Mundel) 1. 基本原则 1) 尽量减少操作中的各动作。 2) 排列成最佳顺序。 3) 有利时合并各动作。 4) 尽可能简化各动作。 5) 平衡双手的动作。 6) 避免用手持物。 7) 工作设备应合乎工作者的身材。 2. 有无任何动作因下列的变更而予以剔除? 1) 不必要。 2) 变更动作的顺序。 3) 变更工具及设备。 4) 变更工作场所的布置。 5) 合并所用工具。 6) 改变所用材料。 7) 改变产品设计。 8) 使夹具动作迅速。 3. 运送动作能否剔除? 1) 因不必要。 2) 因动作顺序的变改。 3) 因工具约合并。 4) 因工具或设备的改善。 5) 因完成品的自动堕送。 4. 手持的情形可否免除? 1) 因不必要。 2) 因采用夹具。 5. 等待是否可减免? 1) 因不必要。 2) 因动作的变更。 3) 因身体各部动作的平衡。 4) 因同时以双手对称动作完成工作。 5) 因双手交换的动作。 6. 有无任何动作可以简化? 1) 因用较好工具。 2) 因变更杠杆机构。 3) 因变更对象放置地点至适宜位置。 4) 因采用较佳盛具。 5) 因应用惯性力量。 6) 因减短视线距离。 7) 因工作台高度之适当。 7. 运送是否可以简化? 1) 因变更布置减短距离。 2) 因变更方向。 3) 因使用不同肌肉。 4) 因动作路线圆转不断(连续曲线) 8. 夹持是否可改简易? 1) 减短夹持时间。 2) 使用身体有力部份,如用脚踏方法。 (六)动作经济原则(Principles of Motion Economy) A. 有关人体动作之原则 01. 双手应同时开始及同时完成动作。 02. 双手应同时做反向对称(朝内或朝外)之动作。 03. 除了休息之外双手不应同时空闲。 04. 尽可能利用最低等级之动作。 05. 尽可能利用物体之"动量"。 06. 尽可能用连续之曲线运动取代突然改变方向之直线运动。 07. 弹道式运动比较顺畅轻快。 08. 动作应轻松有节奏。 B. 有关工作场所布置之原则 09. 工具和物料应放在适当作业范围内之固定位置。 10. 工具和物料应依作业顺序排列并置于近处。 11. 利用重力或自动化设备供料,越近越好。 12. 利用重力坠送或自动化设备退料。 13. 适当之照明、通风、温度、相对湿度。 14. 工作台和座椅之高度应恰当舒适。 C. 有关工具设备之原则 15. 尽可能用脚踏工具或夹具取代手之动作。 16. 尽可能将多种工具合并(使用多功能工具) 。 17. 工具和物料应"预放"在固定位置。 18. 依手指负荷能力分配工作。 19. 尽可能增加工具握柄之接触面积。 20. 操作杆位置之设计应尽可能让作业人员少变更姿势。 (七)流动图分析(Flow Diagram) 1. 流动图(Flow Diagram)或称为流动程序图(Flow Process Diagram) 【范例:改善前】 【范例:改善后】 2. 线图(String Diagram)或称为行程频率图(Trip Frequency Diagram)、行程表(Travel Chart)。 (八)工厂布置规划(Plant Layout Planning)简介 1. 工厂布置之规划程序 2. 工厂布置规划之基础信息 代号 说 明 P Product or Material 物品之特性和差异性 Q Quantity or Volume 各单项物品之数量或体积 R Routing or Process 物品之制造程序或流程 S Supporting Services or Activities 支持生产所必需之活动 T Time or Timing Consideration 包括:作业时间/期间、频率、 期限、季节性,…等等 3. 工厂布置之型态 4. 关连图 (Relationship Diagram) 5. 关连分析 (Relationship Analysis) 6. 工厂布置之着眼点 ◎ 人性化观点:〝人、机、物〞之和谐关系 ◎ 安全性之设计考量 ◎ 生产性观点:〝人、机、物〞之最适组合 ‧流动程序(Flow process) 、动线: Ship-To-Store, Ship-To-Line , Make-TO-Shipment, Make-To-Order, etc. ‧流动频率:JIT-Just in time ‧Load & Unload之次数/频率: ‧搬运设备之效能 (九)缩短换线换模时间之要领简介 改善的手法(Improvement Approach): ☆ 四个 步骤 新产品开发流程的步骤课题研究的五个步骤成本核算步骤微型课题研究步骤数控铣床操作步骤 (4 Steps) ☆ 两种类别(2 Categories) ☆ 四个阶段(4 Stages) 1. 四个步骤(4 Steps) Step 1 准备(Preparation) 制作换模换型指导书(Drawing Up Change-over Instructions) - 作业内容(Operations.) - 所需工具,例如:治具、夹具、模具等等(Tools needed, e.g. jigs, dies, moulds, etc.) - 所需固定器具,例如:螺栓、螺丝、垫片、螺帽、夹具等等(Fasteners needed, e.g. bolts, screws, washers, nuts, clamps, clips, etc.) 有关储存、保养、检验、校正(Storage, Maintenance, Inspection and Calibration of Tools and Fasteners) 收集整理有关新工具和新固定器具之信息(Gathering and Preparation of New Tools and Fasteners Transport of Tools and Fasteners to the Process.) Step 2 更换、装置(Replacement or Placement) 松开和拆卸旧模具(Unfastening and Removal of Old Tools) 安装新模具(Placing the New Tools) 将新模具定位(Centering the New Tools) Step 3 调整(Adjustment) 锁紧新模具(Fastening New Tools) 固定新模具(Securing the New Tools) 调整新模具(Adjustment of the New Tools) Step 4 完成、善后(Completion) 运送旧模具(Transport of Old Tools) 清洁保养旧模具(Cleaning, Greasing and Oiling The Old Tools) 储存旧模具(Storage of Old Tools) 2. 两种类别(2 Categories) (1)线内更换(On-line Change-over) 系指换模换型之动作会中断作业程序(Change-over activities Interrupting the process)。 (2)线外更换(Off-line Change-over) 系指换模换型之动作与机器作业同时并行不会中断作业程序(Change-over activities alongside the process) 3. 四个阶段(4 Stages) (1)混合阶段(Intermingled Stage) - 在整个换模作业过程当中,机器都是闲置着。 - 线内、线外作业未分开。 - 机器停止后,新模具才送到。 - 模具和固定器(fasteners)没有适当地保养、检查、准备好。 - 模具和固定器存放前,没有清洁好。 (2)分离阶段(Separated Stage) - 在整个换模作业过程当中,只有在线内作业时机器才停止。 - 线内、线外作业有分开。 - 当机器还在生产时,所有必要的准备工作都已完成。 - 模具和固定器(fasteners)之保养、检查、准备等工作是利用线外时间完成。 - 拆卸下来之模具和固定器在存放前,已经清洁好。 (3)移转阶段(Transferred Stage) - 尽量将线内作业改为线外作业。 - 模座、冲头、模块等之高度,皆已标准化。 - 所有固定器、固定扳手等,皆已标准化。 - 已导入标准化之模具附属装置、接头等。 - 避免机器冲程(machine stroke)之调整。 (4)改进阶段(Advanced Stage) - 尽量简单线内、线外作业。 - 模具之尺寸规格,要标准化。 - 模具之搬运、安装方式等,皆已标准化。 - 应用气压、油压、磁性等固定方法。 - 尽量简化或省略固定、调整等动作。 - 应用匣式、卡式等固定方法。 4. 换模作业之改善程序 (1)列出有关的模具部品(jigs, dies, moulds, 等)清单。 (2)列出有关的固定器(bolts, screws, clips, 等)清单。 (3)填写「换模作业分析表」 在「换模作业分析表」详列所有之作业程序。 将作业程序分类为线内、线外作业。 (4)将作业程序分类为线内作业改为线外作业。 (5)研究改進或省略線內作業及線外作業。 换模作业分析表 工 位: 机器名称: 模具(拆卸): 模具(安装): 作业程序 模具部品或工具 换模工作步骤及类别 要被 拆卸的 要被 安装的 准备之动作 更换之动作 调整之动作 善后之动作 off on off on off on off on (十)降低装配线平衡损失 1. 产品布置平衡的先决条件 在研讨产品布置的平衡时,必须先研究下列三先决条件: (1)测定标准工时。 各操作应先将方法标准化,然后利用各种测时的技术,订出各操作的标准工时,作为计算平衡时的依据。 (2)决定不平衡率。 虽然目的是在求其平衡,然而欲使不平衡率达0 %,事实上亦为不可能,但如大于30-40 %,则时间的损失亦甚为惊人。故通常应订出一允许不平衡率,作为调整平衡时的参考。一般求不平衡率的公式为: 不平衡率=[(工作点总数 × 耗时最多工作点的标准工时)-工作总工时] ÷(工作点总数 × 耗时最多工作点的标准工时)×100 % (3)管理者的观念。 有人重视控制产品周期时间于某一定值,如此当可稳定一天的产量。但也有人注意控制操作人数于某一定数,如此则分派人员时必须尽量能获得最小的周期时间,亦即能有较多的生产。 2. 产品布置平衡常用的方法 产品布置的平衡,并无任何公式能计算设备特殊的平衡,可是工作的经验,以及工作 情形的分析当是最好的求平衡的方法。至于一般求平衡的方法约有下列几种: (1)改善工作方法: 对各费时较多的工作点,利用改善工作力法的技巧改善其工作方法,并设计夹具与改良工具,以缩短其所需时间。 (2)调整工作: 将整个程序内的各操作重予组合,以求其平衡。 (3)需时较长者之分割: 凡工作玷需时较长者,分由两合或两合以上的机器或人员去做,以求各工作点间时间的平衡。 (4)最小公倍数法: 求各工作点所需时间的最小公倍数,为调整机器设备或人员的根据。此法常须增添机器设备与人员,且增加其产量,故须视资金及市场状况始能决定。 (5)将若干需时较少者予以合并: 将需时较少的若干工作点合并,不但可获得较佳的平衡,同时亦可获得减少工作人员的结果。 例如: 工作点 (1) (2) (3) (4) (5) (6) 所需工时(秒) 29 23 20 37 39 34 不平衡率= [(6×39)-182]÷(6×39)x100 %=22 % 如将(1)(2)(3)合并,并改为由两人操作,则 工作点 (1)(2)(3) (4) (5) (6) 所需工时(秒) 72÷2=36 37 39 34 不平衡率= [(4×39)-146]÷(4×39)x100 %=6 % 故不平衡率显已降低,且尚可节省一操作人员。 (6)工作人员的选择: 选用效率特优人员担任工作较多需时较多工作点的工作,效率较差人员担任工作较少工作点的工作。 (7)增加其它零碎工作: 如对工作较少的工作点,确无其它方法平衡时,则可增加其它零碎工作,以免操作人员发生等待。 (8)设置替班人员: 最好能设置副线长或线长助理等替班人员,平时可协助线长担任线上工作的督导,并可担任领料发料等供应工作,遇有人员缺勤时可临时替补,以免影响整个线上平衡。通常因无替班人员的设置,常将缺勤人员的工作,分配其前后工作点担任,如此,则势将影响整个线上的平衡。 六、I E 改善心法 Ways of Improving the Work Through Motion Study - EASIER WAY- approach Eliminate unnecessary motions Avoid moves requiring eye direction Shorten motion distance Improve "get" motions by pre-positioning Employ simple fixtures, clamps, and guides Replace hand operations with foot-operated devices Why ? Question each operation Adapt two-hand method Yes, there is always room for improvement 改善之要诀:ECRS、6W ‧删除(Elimination):删除不必要的作业或动作 ‧合并(Combination):将数个作业或动作合并,省略转交或取放。 ‧重排(Re-arrangement):将数个作业或动作重新安排,使作业或动作能平衡顺畅。 ‧简化(Simplification):将数个作业或动作加以改善,使其简化。 IE Operating Function & Basic Training 1. 制程设计 ‧产品组合分析 ‧作业工时分析: 码表测时、评比、RWF ‧Tact Time(T.T.)订定 ‧作业人力与工作站需求计算 ‧工作站作业内容设计与作业标准工时订定 ‧生产线平衡 ‧治具、工具、夹具设计 ‧工作站布置设计:人因工程学(Ergonomics)、动作经济原则 2. 流程设计 ‧工厂布置(生产区、仓库区、厂房设施、办公室、信道、其它区域): SLP-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 、 SHP-Systematic Handling Planning ‧动线设计(人流、物流) ‧物料传送系统(Materials Transport System):传送设备、传送人力、 传送频率 ‧动力传送系统:压缩空气、电力、生产用水、生产用气体、生产用油料 ‧厂务设施系统:空调、广播、废气排放、废料处理、接地导电、噪音防治、信号、通讯、网络 3. 标准成本设定 ‧产能设定:生产设备/设备工时总需求量与、作业人力/作业工时总需求量 ‧预算编列 ‧工时费用率订定:机器设备工时、作业员工时、研发工时、其它服务工时 ‧技术资料订定:机器设备效率、作业员效率、产品标准工时(机器设备工时、作业员工时) 、产品收成率、产品不良率、工时宽放率、非生产性工时 ‧材料标准成本 ‧创始成本(Initial Cost)分摊率订定: 研发成本、专用设备/专用模具成本 4. 投资决策评估 ‧工程经济 ‧Decision Calculation 5. 经营管理 ‧绩效分析与管制(PAC-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Control) ‧绩效奖励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提案(建议案)制度 ‧稼动率(操动率)管理 ‧PPS-Philips Production System ‧Layout Planning and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 ‧生产力评估系统 6. 经营管理改善 ‧价值分析/价值工程(VA/VE-Value Analysis and Value Engineering) ‧工作分析与改善 ‧流程分析与改善 ‧Layout/Material Handling分析与改善 ‧装配性评估与改善(DFA-Design For Assembly): 人工装配、自动化装配 ‧职务分析与改善: 负荷分析、职务分配、工作改善、流程改善 ‧组织价值分析(ORVA-Organization Value Analysis)与改善 ‧组织结构分析与改善: 组织层级、管理幅度 ‧组织气候调查(士气调查)与改善 ‧作业研究(O.R.-Operations Research) ‧Supply Chain/Value Chain 分析与改善 Contents of Systems designed by Industrial and system engineer * Human Activity System 1)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itself (or processing procedures of a service organization). 2) Materials. 3) Machine and equipment. 4) Methods by which workers perform tasks. 5) Layout of facilities and specification of material flow. 6) Material handling equipment and procedures. 7) Workplace design. 8) Storage space size and location. 9) Data recording procedures for management reporting. 10) Procedures for maintenance and housekeeping. 11) Safety procedures. *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 1) Management planning system. 2) Forecasting procedures. 3) Budgeting and economic analyses. 4) Wage and salary plans. 5) Incentive plans and other employee relations systems. 6) Recruiting, training, and other placement of employees. 7) MRP-Materials requirement planning. 8) Inventory control procedures. 9) Production scheduling. 10) Dispatching. 11) Progress and status reporting. 12) Corrective action procedures. 13) Overall information system. 14) Quality control system. 15) Cost control and reduction. 16) Resources allocation. 17) Organization design. Story of the Bedaux System I. Story of the Bedaux System In 1911, Mr. Charles E. Bedaux experimented with the idea of measuring all human physical work in terms of a common unit. The unit known as the Bedaux Unit of human power measurement or “B” was to consists of a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rest. The proportions between these two items were dependent upon the physical nature of the work and the subsequent rest required to compensate for it. As tasks varied, the ratio of the work to rest within the unit was to vary, but the unit itself was to remain constant at a time value of on minute. II. The Bedaux System or “E” System(Unit System) The “Unit E” is the quantity of work an experienced, skilled worker can do per minut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herent allowance for rest, personal needs. III. The “M” System(Unit System) The Unit (M) is the amount of work that can be carried out in one minute by a trained worker,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 and at normal speed, including allowances for interruptions as rest and personal care. The Unit (M) does not represent time in the sense of a clock time, but it is rather a measure of “work quantity” or “labor content”. IV. Expression Work Quantity or Labor Content = Work + Rest (Bedaux definition) or = Work + Total Allowance (Philips definition) Example: Labor Content 1M TAF-total allowance factor: 1.14/ 1.18/ 1.2 Labor Content Work (Normal Time) TAF 1M (60 seconds) = 52.6 seconds + 7.4 seconds (14 %) 1M (60 seconds) = 50.8 seconds + 9.2 seconds (18 %) 1M (60 seconds) = 50.0 seconds + 10.0 seconds (20 %) VIII. Performance Rating Performance rating is expressing numerically the speed and effectiveness with which an operation is done, in relation to what has been defined as normal performance. Tempo means the intensity of working. In Bedau
本文档为【应用IE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5867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MB
软件:Word
页数:91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1-04-01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