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再说贵州麻江高枧夏家入黔史及夏同龢状元

再说贵州麻江高枧夏家入黔史及夏同龢状元

举报
开通vip

再说贵州麻江高枧夏家入黔史及夏同龢状元 再说贵州麻江高枧夏家入黔史及夏同龢状元 赵青� � 钟庆 ( � 贵州省内贸学校 � 黔南黔元会计师事务所 � 贵州 � 都匀 � 558016) 内容提要: 高枧夏家入黔距今有 620年;夏同龢的祖父是五岁丧父由母教养的独儿; 夏同龢出 生官宦之家, 随父异地为官, 生在云南、长在四川, 由广东起步, 前往北京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 1898年中状元后, 即授修撰。1899年与丘逢甲成立纪念文天祥的寿忠社。1904年前往日本法政大 学入法政速成科学习法政 ,同学有胡汉民、汪精卫、沈钧儒等。传世的著作主要是...

再说贵州麻江高枧夏家入黔史及夏同龢状元
再说贵州麻江高枧夏家入黔史及夏同龢状元 赵青� � 钟庆 ( � 贵州省内贸学校 � 黔南黔元会计师事务所 � 贵州 � 都匀 � 558016) 内容提要: 高枧夏家入黔距今有 620年;夏同龢的祖父是五岁丧父由母教养的独儿; 夏同龢出 生官宦之家, 随父异地为官, 生在云南、长在四川, 由广东起步, 前往北京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 1898年中状元后, 即授修撰。1899年与丘逢甲成立纪念文天祥的寿忠社。1904年前往日本法政大 学入法政速成科学习法政 ,同学有胡汉民、汪精卫、沈钧儒等。传世的著作主要是编辑 !行政法∀。 回国后 1906年出任广东法政学堂监督 (校长 ), 学生有陈炯明、邹鲁等, 教员有松山丰造、朱执信、陈 融等。民国后为众议院议员, 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关键词: 入黔 � 将军坟 � 圣旨碑 � 日本 � 法政 中图分类号: B21� �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000- 8705( 2010) 0296- 101 前言: 面对历史,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历史会回馈给我们更多。在夏同龢状元及其家族的研究中,我们小心翼翼, 不敢 有丝毫马虎。拙作!贵州麻江高枧夏家史考∀ (以下简称!夏史∀ )一文于!贵州文史丛刊∀ 2009年第一期后,我们继续努力, 收 集到了鲜为人知的资料,极大的丰富了夏氏家族的历史。尤其是夏同龢, 经我们查证,他的史料较为丰富, 在本文中一并予以 补正, 供大家参考。 一、入黔始祖夏永昌 据!夏氏族谱∀记载可知,夏氏先祖原为今江苏南京人, 明朝洪武二十 二年时 ( 1389)年 #从征率兵入黔 ∃ [ 1] , 至贵州都匀卫。因此可确切知道夏氏 入黔始自 1389年,迄今已 620年。 夏氏入黔始祖名为夏永昌,据!夏氏族谱 ∀记载,永昌公 1441年逝世, 享 年七十三岁,由此推知其应生于 1368年 (巧的是夏同龢生于 1868年,刚好晚 了整整 500年 ), 1389年入黔时仅 21岁。 永昌公定居高枧堡后再未离开, 逝世后就葬在高枧狮山山麓老坟湾, 离 状元第很近。非常难得的是历经 600年风雨沧桑,夏氏入黔始祖墓在其后世 子孙的保护下,依然完好。而后世子孙们在先祖的庇佑下也是繁衍发展, 至今已至第二十代, 这些后代除留 在高枧的外,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甚至海外。据我们了解能确切知道的夏氏后人居住地有北京、广东、浙江、 湖南、台湾、美国等地。叶落归根,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高枧这个平静的小山村里, 陆续有一些夏氏后人到这 里寻根。可惜因为资料不齐,未能如愿。入黔始祖墓是高枧六百年风雨的见证者,是高枧夏氏 600年的根, 是他们的精神寄托。 二、大将军夏洪、夏贵 鲜有人知在都匀市沙坝有一座将军坟,这就是夏同龢状元家入黔二世祖夏洪、夏贵兄弟二人合葬大墓, %96% 贵州文史丛刊 � 2010年 � 第 2期 � 作者简介:赵青 ( 1973- )四川盐亭人,贵州省内贸学校高级讲师, 研究方向:明清史。 作者简介:钟庆 ( 1966 - )四川宜宾人, 中国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 黔南黔元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研 究方向: 明清史。 墓碑为夏状元等 1904年立。 据碑文显示:夏洪生前即晋升为将军,在当年平定动乱的战斗中, 与其弟夏贵一同战死在龙场邑沙锅寨 (今沙坝 ),后葬于此。在他们的合葬墓旁, 还有两所稍小的墓, 据碑文得知, 此二墓主人一个姓甘、一个姓 罗,是随同夏洪、夏贵将军征战的卫兵,一同战死在沙场,葬于将军侧。数百年来, 尽管他们连自己的名字都 没有留下,依然忠诚的守护着自己的主人。 另据!夏氏族谱∀载:这座将军坟在夏同龢中状元后得到了都匀府的很 好保护,在据碑百米远处立有一政府告示碑,于光绪三十一年 ( 1905年 )五月 七日建。 特榜都匀府 (县 )正堂潘 (江 ) 照知坟茔近地,不准开挖煤洞, 禁戒森严, 如违必究办。兹有职员夏家 煌等禀称:有人于其沙锅寨祖茔过处开挖煤窑, 有伤龙脉, 恳请谕禁封闭。 前来除饬差督饬封闭处合行出示禁止, 为止示仰处人民等知悉: 凡附近坟茔 之地, 均不得任意开挖,致于重究不贷。懔之! 遵之! 勿违特示! 右谕通知 光绪三十一年五月七日建 [ 2 ] 立告示后又是一百年过去,夏将军坟依然屹立于此。非常遗憾的是据夏氏后人称告示牌前几年都还在, 现在却已是不知所踪。 三、夏鸿时与圣旨碑 夏鸿时是夏家第十二世先祖,生于乾隆三十三年 ( 1768年 )。历史的巧合无处不在,鸿时公先祖永昌公 生于 1368年,恰是 400年前; 而其元孙生于 1868年,恰是 100年之后。或许正因为如此,夏鸿时的出现在夏 家及高枧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圣旨碑 1798年 (嘉庆 )夏鸿时中举人, 自 1826年起先后出任印江县 教谕、陕西省石泉县知县、陕西省洛川县知县。 #在任上克勤克俭、一心为 民、廉洁自律 ∃,成绩斐然, 先后为其父亲及祖母赢得了来自皇帝的表彰即圣 旨共三道。后来夏鸿时将圣旨刻于石碑上分别立于父亲及祖母墓旁。圣旨 及圣旨碑对夏氏后人起了很重要的激励作用, 推动了家族的发展。至今在 高枧夏氏后人中仍述说着年代久远的三面碑, 只是已不知这三面碑为何物。 2、子女教育及择媳选婿 夏鸿时共有二子六女八个孩子。 #二子: 之雨,州廪生; 之渠,国子生,并先卒。六女: 长嫁都匀王德纯; 次嫁州贡生艾嗣宗; 次嫁龚某; 次 嫁镇远廪生贺鸣銮;次嫁州附生熊锦星;次即嫁友芝。∃ [ 3] 作为一个以科举出仕的知识分子, 夏鸿时对子女的教育也是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两个儿子都 博得了功名,而六个女儿也应是知书达理。迄今所见夏家最早的诗文记载即夏鸿时次子夏之蕖与妹夫莫友 芝同游高枧姊妹井时所作诗一首: 姊妹井 [ 4] 夏之蕖 姊妹山头红欲燃 , 姊妹井边春欲阑。 美人破晓理修绠 , 鹿庐伊轧愁春寒。 春寒春暖等闲过 , 修绠长瓶可奈何。 安得荣华如井水, 年年无减亦无多。 由此可管窥夏家书香气息浓郁, 也正因为对子女教育的成功, 使得夏鸿时有可能为自己选择到满意的媳 妇、女婿。对于择媳选婿的标准,夏鸿时不求富贵, 但求家学渊源。 长子夏之雨的妻子是都匀举人王梓材的女儿, (先!夏史∀文中 #世系简表 ∃误为夏之蕖妻王氏,实际夏之 蕖为夏之雨也即王氏丈夫之弟。)这就是夏同龢的曾祖父母;二女儿嫁入麻江著名书香之家艾家, 艾氏祖艾 茂的诗文至今仍镶嵌在贵阳甲秀楼内;小女儿夏芙衣嫁给了清诗歌代表人物莫友芝,芙衣知书达理,温柔敦 厚,莫友芝为其写有多首诗文, 而他在高枧省亲时留下的诗文则成了高枧今天的人文财富。 夏鸿时对媳妇、女婿的选择为夏氏后来的辉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夏家后人被浓郁的书香所包围,多以 %97%再说贵州麻江高枧夏家入黔史及夏同龢状元 读书出仕,巅峰时刻即为 1898年第十六世孙夏同龢高中状元。 3、立碑 � 夏家历史上有两次大规模立碑活动: 一次就是夏鸿时,另一次是在夏同龢中状元后。当年夏鸿 时将家族因年代久远损坏的墓碑进行了修缮, 包括入黔始祖在内的很多先祖墓碑夏鸿时都予以重立。这就 使得多年以后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家谱的夏氏后人能循着墓碑上留下的文字重新梳理出关于先祖的故事。 现在我们看到的新修的!夏氏族谱∀主要依据就是墓碑。 四、第十二世祖夏之雨妻王氏 王氏是夏同龢状元的曾祖母,对于这位女性的了解源于莫友芝的弟弟莫庭芝为她撰写的墓表 [ 5] (以下 资料及引用无注者皆来自墓表 )。这份墓表弥足珍贵,从中我们了解到了王氏的经历,也为夏家历史理出了 一个脉络,更重要的是王氏的事迹似乎让我们找到了夏同龢成为状元的渊源。 王氏,都匀人,乾隆五十五年生 ( 1790年 ) ,出生书香之家。父亲王梓材中举人后曾官广东省嘉应州 (今 梅州 )州同 (官名,清知州佐官。掌督粮、捕盗、海防、江防、水利等事 )。王氏二十岁嫁给高枧夏家第十三世 祖夏之雨 (又名之霆 ) ,至二十六岁时丈夫早逝,留下年仅五岁的幼儿夏长春 (夏长春是王氏的独儿子, 先!夏 史 ∀之世系简表误载另有乘春、如春二子, 系引用!夏氏族谱∀之误 [ 6 ] )。 此年为 1816年,王氏作为长房长媳,上有父母高堂需要侍奉,而此时丈夫的小妹夏芙衣 (长大后嫁给莫 友芝 )年仅七岁 [ 7 ] ,只比儿子夏长春大两岁,都还是需要照顾的年龄。 #太夫人 (王氏 )悲歿念存、饮冰茹蘗, 矢节四十餘年,卒以奉事双親, 抚教幼孩至於成,立持夏氏门戶,蓋其节之苦心之甘实大有造於夏氏也。∃ 王氏以她的坚韧、执著、善良、宽容,担当起了家庭的重担。及至儿子夏长春长大成人,恰逢公公夏鸿时 远赴陕西任知县,王氏命其子相随, 以替早逝的父亲尽孝。教养孙儿的重任又落到了她的肩上。她一如既 往,以她高贵的品格, 对善良的坚持, 对读书的苛求深刻地影响了儿孙。儿子夏长春为国子生,长孙夏廷燮为 州廪生,次孙夏源为国学生 (原!夏史 ∀据!麻江人 ∀[ 8]及 !夏氏族谱 ∀误名为夏廷源。除 !王氏墓表∀记为夏源 外,另重庆璧山进士胡安铨撰!夏长春墓表 ∀载亦称夏源 )。三人皆学有所成,为后来夏同龢的成功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正如莫庭芝在墓表中引用 !易经∀所说: #积善之家,留有余庆∃, 夏家能发扬高大, 这位王太夫人 功不可没。王太夫人祖以孙贵,因其教养有方,得到了来自皇帝的表彰,诰封夫人。 五、夏同龢的祖父 & & & 第十四世祖夏长春 夏长春作为第十三世祖夏之雨唯一的儿子在母亲王太夫人的精心呵护与谆谆教导之下,得以健康成长。 他延续了夏家血脉并使之蓬勃发展。 咸丰年间,随着太平天国烽烟四起, 贵州各地也纷纷揭竿而起, #扶携负载满山谷, 问之不答驰匆 匆 ∃ [ 9] ,很多人为躲避兵灾,弃家迁往他乡。 据重庆璧山进士胡安铨撰 !夏长春墓表 ∀[ 10]载: 夏长春在其祖父母即夏鸿时夫妇相继去世后, 为避战 乱,大约在 1854& 1855年间, 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家乡麻江高枧,举家搬到母亲的娘家都匀居住。 此次战乱,对于夏家来说, 不止意味着背井离乡, 更痛苦的是生离死别。战乱中夏家失去了多位亲人。 夏长春的二姑全家遇难 [ 11] ;小女儿即将出嫁, 却也死在战乱之中。1856年,极度悲痛的夏长春又听到堂弟 夏如春在都匀与义军的战斗中阵亡的消息,这是他自 1852年起相继失去祖母、祖父、母亲等等挚爱亲人后, 又一位感情深厚的亲人离他而去。区区三年时间, 痛失多位亲人, 夏长春哀伤过度,一病不起,不久即离世。 六、夏同龢状元的父亲夏源 夏家由麻江高枧搬迁至都匀虽出无奈, 但对于两个儿子夏廷燮和夏源本身来讲,却是有益的。来到都 匀,开阔了眼界, 结交了名流,为日后仕途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关于夏源,因无墓表述其事,最早有历史记载的事还要从都匀说起, 1860年即咸丰庚申年,夏同龢的父 亲夏源 (字介臣 )来到都匀陶栋升 (翰林院庶吉士、都匀文峰塔建造者陶廷杰之子 )家做客,前后十余天,陶有 诗相赠 [ 12] : 咸丰庚申正月九日喜夏介臣廷相侄倩由定番至寓 逆旅相违意未申, 何缘岁首又相亲。 还家久已劳尘梦, 下榻依然是客身。 晴雪一簾春酿熟, 暖风十里早梅新。 与君欲效平原乐, 畅饮奚辞酒百巡。 叠前韵送介臣 十日勾留意略申, 愧无佳句赠莩亲。 %98% 贵州文史丛刊 � 2010年 � 第 2期 饶君行箧诗千首, (介臣喜吟咏,篋中藏詩甚伙 )苦我寒镫影一身。 別恨忍随萍梗散, 离情刚折柳条新。 结邻约在桃花发, (介臣近寓定番,约在三月中移家同住 )好趁春醪饮数巡。 由两首诗歌我们可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1、夏源与陶栋升相交甚厚, 且略带亲戚关系。 #莩亲 ∃指关系较疏远的亲戚, 由此可知夏源多与地方名 流结交。 2、#饶君行箧诗千首∃一句可知夏源是一位爱书之人,手不释卷,且爱吟诗,与名士唱和。如陶栋升本人 就有诗集!巢余堂诗抄 ∀。这应该对夏同龢有很大影响, 夏同龢中状元后也多喜与名流结交,唱和吟咏。 3、诗题有 #夏介臣廷相 ∃句, 这表明夏源另有一名为 #廷相∃,据莫友芝 !夏鸿时墓志铭∀载: # (夏鸿时 )曾 孙男十二: 廷燮、廷襄、廷相、廷勋、廷猷、廷栋、廷望、廷彦、廷飏、廷恺、廷弼、廷济。∃ [ 13 ]十二人中无 #源 ∃一 名,此年为 1852年,夏源必已出生, 结合诗文可断定,在莫友芝写墓志铭时,夏源所用名为 #廷相 ∃, 后改为 #源∃。 1865年夏源出任云南沾益州 (今云南沾益县, !沾益州志 ∀载亦称夏源 )知州 [ 14 ]。 随后历任云南南宁 (今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 )知县 [ 15] , 在此期间的 1868年夏同龢出生,由此推断夏同龢 生于云南。 后夏源赴四川任盐运使,人称夏都转 (系职位名称 ) ,在四川期间曾请重庆璧山县胡安铨 (璧山最后一个 进士 )教授夏同龢 [ 16]。另夏同龢后来到广东后结识的好友丘逢甲 (著名爱国诗人 )在其诗中称 #季平少长于 蜀 ∃ [ 17] , #季平∃是夏同龢的字。由此可推断夏同龢的少年时代是随父在四川度过的。 夏源在四川任上,为一方百姓做了不少实事。 #剔弊兴利,又捐俸开路治河, 商民赖焉∃,尤其重视教育, #所至厚书院膏火,以惠寒俊。∃为构建和谐社会 #于乡里置义园兴义学, 培育后进、敦睦宗族 ∃ [ 18]。 1890年夏源卸任回到贵阳,定居团井巷,夏同龢中状元后更名为状元街。父逝后夏同龢前往广东投奔 其兄夏同彝。广东是中国近代先进思潮的发祥地, 夏同彝在广东即率先提倡创办现代工厂 & & & 士敏土厂 (水泥厂 ) [ 19]。夏同龢后来虽中封建状元,但他能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应与他在广东的经历有关。 七、夏同龢状元经历简述 夏同龢到广东后,就一直留于此处, 1893年夏同龢到北京应顺天府乡试中癸巳恩科举人。根据清科举 制度规定,乡试每三年一次,定在子、卯、午、酉年八月至九月间举行,又称 #秋闱 ∃。除此,在逢重大庆典或其 他重大活动时,会特增加一次考试,称 #恩科∃。据清史稿载: #十九年癸巳春正月乙酉朔,诏以明岁皇太后六 旬圣寿,今年举行恩科乡试,翌年举行甲午恩科会试。∃ [ 20]因第二年是慈禧太后生日,特举行癸巳恩科乡试, 夏同龢正是在这次考试中中举。同年康有为亦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 1898年 3月,夏同龢参加会试, 正考官是孙家鼐,副考官是徐树铭、徐会沣、文治。 6月 9日殿试,读卷官 有昆岗、徐树铭、溥良、唐景崇、阿克丹、梁仲衡、绵文、胡燏棻八大臣 [ 21]。 6月 12日 #丙午∋∋赐夏同龢等三 百四十二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 22]。 清朝皇帝甚爱书法,有选状元先看字的传统。 1898年担任夏同龢这一科的读卷大臣有徐树铭、溥良等, 徐最好书画金石,是著名书画家;溥亦是造诣很深的书画大师,其曾孙启功传承家学, 是我国当代最著名的书 画家、鉴定家。由这样的人评判出的自然是天下一流的书者,加之光绪皇帝本人书画造诣也颇高,故夏同龢 得中状元,也代表了他的书法是当时一流水平。至今他的书法作品仍是书家充分肯定并追逐的对象。 自中状元后,夏同龢即授翰林院修撰,根据清制规定, #一甲状元授修撰, 榜眼、探花授编修。∃[ 23]有书籍 称夏同龢为编修,实误。编修为七品衔,修撰是从六品官衔, 比编修高一级。从此夏同龢即踏入社会上层,一 生经历丰富。 1899年夏同龢到广东潮阳, 6月 9日,受好友丘逢甲 ( ( 1864& 1912)台湾近代著名爱国诗人 )之邀,参加 在潮阳东山大忠祠 (供奉文天祥 )举行的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诞辰 663周年祝寿活动。随即组建纪念文天 祥的民间文学团 & & & 寿忠社 [ 24]。时内忧外患,纪念文天祥,其爱国热忱自是彰显。 1904年,夏同龢东渡日本留学, 入法政大学法政速成科第一班学习法政 [ 25]。 (原载 !麻江县志 ∀误为 1906年前往日本,且误认为所学为工业和经济 )当时该校校长为梅谦次郎博士, 他是日本著名法学家, 日本 现代法治体系奠基人之一。梅博士力邀当时日本法学界顶级人物为法政速成班上课,如美浓部达吉、清水澄 等 [ 26] ,使学生接触到了最先进的法治理念。 在日期间,夏同龢学习刻苦, 成绩优秀, 其考试文章 !清国财政策论 ∀全文刊载于日本 !法律新闻 ∀上。 %99%再说贵州麻江高枧夏家入黔史及夏同龢状元 1905年八月,夏同龢以特别卒业生毕业 [ 27 ]。在日期间,夏同龢还完成了 !行政法∀一书的编写 [ 28] ,该书是最 早介绍现代行政法律制度的书籍之一。与夏同龢同为法政速成科学员的包括许多当时及之后活跃于中国政 坛的著名人物,如宋教仁、沈钧儒、陈天华、汪精卫、汤化龙等等。 夏同龢和他的同学们回国后为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启蒙与发展发挥了很 重要的作用。 1905年十一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向光绪皇帝上奏折力荐夏同 龢出任广东法政学堂 (今中山大学前身 )监督 (也即校长 )。夏同龢出任监 督六年, 至 1912年民国初年。在任期间, 以开明著称, 1906年 8月 (阴历 ) 梅谦次郎博士及日本新闻记者结城琢等来校考察 [ 29]。学校积极吸收日本 先进法治理念与制度,聘请日本法学士松山丰造及有留学日本学习法政背 景的人如朱执信、陈融、杜之秋等担任教员,使得学校出现了许多后来在广 东乃至全国都很有影响力的学生,如陈炯明、邹鲁等 [ 30]。今广州市法政路 即因当年法政学堂校址在此而得名。 1912年民国后,广东法政学堂更名为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 先法政学 堂教员陈融出任校长, 而夏同龢则先回到贵州, 后由贵州选出,北上来到北 京。 1913年,为第一届国会成立时众议院议员 [ 31]。中华民国政事堂法制局 佥事。 1913年 5月 18日由夏同龢为首的秦、晋、鄂、浙、赣、吉、滇、黔等省部 分议员发起的超然议员社宣告成立。该社不置社长,全体社员俱为事务员, 所推职员皆以一月为限, 届期递推轮换。文牍科主任为夏同龢、李增。它 #以不偏不倚之精神调和党见, 维持国是为宗旨 ∃ [ 32]。七月十日在参议院议场开宪法起草委员会预备会, 推 汤漪为主席,是日讨论结果,推张耀曾、王家襄、夏同和为起草委员会规则委员,又经公决于本月十二日,在众 议院开宪法起草委员会成立会 [ 33 ]。 1916年 & 1917年恢复国会时期众议院议员 [ 34]。 1916年底为中国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军事家蔡锷撰挽 联: 傅修期上马杀贼,下马作露布,奈何勿能并寿, 而仅有其才,是可哀已; 曹孟德治世能臣,乱世则奸雄,不幸既与偕生, 复相厄以死,岂非天乎? 夏同龢早年随父在云南,加之贵州比邻云南,与云南各界多有来往,如蔡锷、唐继尧等。 1917年 9月 8日任江西省实业厅厅长,至 1919年 6月 28日因矿案去职 [ 35。 1922年 - - - 1924年第二次恢复国会时期众议院议员。 1924年应佛教高僧释太虚之邀,与各界名流如梁启超等共同发起成立世界佛教联合会 [ 36。早在广东之 时,夏同龢即与太虚大师多有来往。他对佛教的信仰也是由来已久, 在光绪三十一年也即 1905年冬夏同龢 刚由日本归国为著名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郑观应 !罗浮待鹤山人诗草 ∀作序时指出: #人而无宗教思想, 则 必资性薄弱∋. . 香山待鹤山人 (郑观应 )最富于宗教思想者也,壮年豪侠有奇气。∃ [ 37只有一个对宗教有透彻 理解之人才能做出这样的评价。 1925年,夏同龢病逝北京劈柴胡同, 年 57岁。 参考文献: [ 1 ]夏氏族人.夏氏族谱 [ Z] .贵州麻江, 1996: 7. [ 2 ]夏氏族人.夏氏族谱 [ Z] .贵州麻江, 1996: 8. [ 3 ] (清 )莫友芝. 外舅夏辅堂先生墓志铭.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郘亭遗文 [M ] . 南京图书馆藏清末刻本: 449. [ 4 ]张剑.莫友芝年谱长编 [M ] . 北京:中华书局, 2008: 88. [ 5 ] (民国 )周恭寿.民国麻江县志 [M ].台北:成文出版社, 1968: 729. [ 6 ] 夏氏族人.夏氏族谱 [ Z] .贵州麻江, 1996: 19. [ 7 ] 张剑.莫友芝年谱长编 [M ] . 北京:中华书局, 2008: 106. [ 8 ]麻江人 [ Z].贵州麻江:政协麻江县委员会, 1996: 27. [ 9 ]莫友芝著,龙先绪,符均笺注.郘亭诗钞笺注 [M ] .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3: 282. [ 10 ] (民国 )周恭寿.民国麻江县志 [M ] .台北:成文出版社, 1968: 666. [ 11 ] (民国 )周恭寿.民国麻江县志 [M ] .台北:成文出版社, 1968: 775. %100% 贵州文史丛刊 � 2010年 � 第 2期 [ 12 ] (民国 )周恭寿.民国麻江县志 [M ] .台北:成文出版社, 1968: 871. [ 13 ] 同 [ 3 ] [ 14 ] (清 )李景贤.沾益州志 [M ]. 台北:成文出版社, 1968: 102. [ 15 ]李春龙,江燕点校.新纂云南通志, 2 [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7: 218. [ 16 ] 同 [ 10 ] [ 17 ]丘逢甲.丘逢甲集 [M ] .长沙:岳麓书社, 2001: 362. [ 18 ] (民国 )周恭寿.民国麻江县志 [M ] .台北:成文出版社, 1968: 668. [ 19 ] (民国 )周恭寿.民国麻江县志 [M ] .台北:成文出版社, 1968: 669. [ 20 ] (清 )赵尔巽. 清史稿 [M ] .北京:中华书局, 1976: 903. ???? [ 21 ] 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 [M ].北京:中华书局, 1980: 2878. [ 22 ] (清 )赵尔巽. 清史稿 [M ] .北京:中华书局, 1976: 922. [ 23 ] (清 )赵尔巽. 清史稿 [M ] .北京:中华书局, 1976: 3147. [ 24 ] 丘逢甲.丘逢甲集 [M ] .长沙:岳麓书社, 2001: 778. [ 25 ] 贺跃夫.清末士大夫留学日本热 & && 论法政大学中国留学生速成科 [ J].近代史研究, 1993, ( 1) : 41& 62. [ 26 ] 夏同龢.行政法 [M ]东京:并木活版所, 1905. [ 27 ]杨星使函开法科实验成绩并特别卒业生 [N ] .申报, 1905- 8- 30( 3) . [ 28 ]同 [ 25] [ 29 ] 丘逢甲.丘逢甲集 [M ] .长沙:岳麓书社, 2001: 908. [ 30 ]汪祖泽,莫擎天.广东文史资料 [ Z] .广州:广州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1963 ( 10) . [ 31 ] 刘寿林.辛亥以后十七年职官年表 [M ] .台湾:文海出版社, 1984: 510. [ 32 ]超然议员社成立 [ N] .申报, 1913 - 5 - 26. [ 33 ]吴宗慈 天坛宪法草案起草经过 [ Z] . [ 34 ] 同 [ 31 ] [ 35 ] 刘寿林.辛亥以后十七年职官年表 [M ] .北京:中华书局, 1966: 334- 335. [ 36 ]释东初.中国佛教近代史 [M ] .台北:东初出版社, 1974: 278. [ 37 ] 夏东元.郑观应集 [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 1242 Futher Study of X ia Fam ily of GaoJian of M ajiang in Guizhou and ZhuangYuan X iatonghe By Zhaoqing&Zhongqing Abstract: There has been 620 years since X ia Fam ily of Gaonjian com ing to Guizhou. X iatonghe s' grandfather, whose father died w hen he w as 5 years o ld, and who w as the on ly son in the fam ily, w as brought up by h ismo ther. X iatonghew as born in an o fficials aristocratic fam ily, who served as o ff icial in the place o ther than his own hometow n w ith h is father. X iatonghe him se lf w as bo rn in Yunnan and grew up in S ichuan, w ho w ent to B eijing to take part in x iang shi( the imperial exam at the prov inc ial leve l) o f Shuntian from Guangdong and passed the exam. H ew as appo inted as Senior Compiler after w inn ing the f irst place in imperial exam ination in 1898. He o rgan ized the society of Shouzhong( longev ity and loyal� ty) to commemorateW en tianx iang w ith Q iufengjia in 1899. In 1904, hew ent to Thamm asatUn iversity o f Japan and stuty the law and po litical science in thammasat crash departmen ,t whose c lassmates w ereHu� han im ing, W ang jingw e,i Shen junru and etc. . H is extant lucubration is adm in istrative law. A fter returning homeland from Japan, he served as superv isor( president) of Guangdong Law and Po litical Science A� cademy, w hose studens w ere Chenjiongm ing, Zhoulu and etc. , and whose clerks w ereM atsuyama Toyo� zo, Zhu Zhix in, Chengrong and etc. . H e served as bo th a m ember of House o f R epresentatives and a member of the C onstitu tion Drafting Comm ittee after foundation of Republic of Ch ina. Keywords: En tering Gu izhou, General Cemetery, Imperia l edictM onumen,t Japan, Law s and po lic� t ics. 责任编辑 � � 俞 � 菲 � %101%再说贵州麻江高枧夏家入黔史及夏同龢状元
本文档为【再说贵州麻江高枧夏家入黔史及夏同龢状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6901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5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4-03
浏览量: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