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东观汉记》与东汉的国史编撰

《东观汉记》与东汉的国史编撰

举报
开通vip

《东观汉记》与东汉的国史编撰 2007年2月 第 10卷第 1期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b.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Feb.2Oo7 V01.10 NO.1 《东观汉记》与东汉的国史编撰 钟书林 (西安文理学院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摘 要:《东观汉记》是东汉的史学集成,起班固,迄蔡邕,四代英才荟萃,终与《史记》、《汉书》并为“三史”。 对这段近二百年的史书编撰长涯,唐代...

《东观汉记》与东汉的国史编撰
2007年2月 第 10卷第 1期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b.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Feb.2Oo7 V01.10 NO.1 《东观汉记》与东汉的国史编撰 钟书林 (西安文理学院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摘 要:《东观汉记》是东汉的史学集成,起班固,迄蔡邕,四代英才荟萃,终与《史记》、《汉书》并为“三史”。 对这段近二百年的史书编撰长涯,唐代而下,考论甚详,尤以余嘉锡用力最勤,但仍有未尽完善。为辨章源流,文中 又对当时史书编撰的概貌一一加以厘辨、订补,使之更为完善之处。 关键词:<东观汉记》;东汉;《后汉书》 中图分类号:K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77X(2007)01—0057—04 绍承司马迁《史记》馀绪,东汉而下,史风播炽, 到刘宋范晔之前,有关东汉史书的著述,已是彬彬之 盛。清代学者王先谦《后汉书集解述略》说:“后汉 著述在 范 前者 自《东 观 汉记》以下无 虑 数 十 家。”⋯ 就今整理可以知晓者,存目的后汉著述, 达二十一家之多。可惜唐代李贤注解的范晔《后汉 书》一出,其他各家渐趋散佚。这些散佚著述的辑 佚工作,自清代学者黄夷、汪文台开始就用力甚勤, 今人周天游先生的《八家后汉书辑注》、《后汉纪校 注》代表着这方面的最高成就。 终东汉一代,起班固,迄蔡邕,撰修本朝国史的 笔耕从未问辍。唐代初期,《隋书 ·经籍志》、《史 通》,最早对东汉撰修国史予以说明。千载而下,余 嘉锡先生用力甚勤,余先生三易其稿,屡加修改,历 经三十年方发表其说,考证甚详,厘辨颇晰,无人比 肩。[ 】‘嘞 。 承余先生馀绪,吴树平先生有专文讨 论,[3](PlOSH~)至此,对东汉国史撰修的探讨已基本 完备。一般地,东汉本朝史书的修撰,主要分为四个 时期:汉明帝、安帝、桓帝、灵帝时期。《隋书 ·经籍 志》少灵帝时期,朱东润《后汉书考索》少汉明帝时 期,均稍欠完整。[4】(丹 ’今踵步前贤方家,进一步 考论东汉国史修撰状况。 一 、班固与《世祖本纪》 汉明帝时,以班固为首的史臣首次修撰本朝国 史。余嘉锡先生称之为《汉记》的初创期 J(踢 。 《史通 ·古今正史》云:“在汉中兴,明帝始诏班固与 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作《世祖本 纪》,并撰功臣及新市、平林、公孙述事作列传、载记 二十八篇。’’ ‘蹦 参与修撰的除班固等4人外,尚有刘复、贾逵、 马严、杜抚,共8人。《后汉书》卷一四《北海靖王兴 传》说:“(兴)子I临邑侯复好学,能文章。永平中,与 班固、贾逵共述汉史。”[ 】 又《后汉书 ·马援传 附兄子马严传》:“永平十五年,明德皇后既立,(马) 严乃闭门自守。⋯⋯有诏留严仁寿闼,与校书郎杜 抚、班固等杂定《建武注记》。”以上二则史料均提到 “永平”年号,又考《后汉书 ·班固传》,班固因为私 撰《汉书》,被人告发系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具 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 书部,除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 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固又撰功臣、平林、 新市、公孙述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 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 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6】(m 则班固等受 命修史,时间当在永平年问无疑。此次修史地点,刘 知几《史通 ·史官建置》说:“汉氏中兴,明帝以班固 为兰台令史,诏撰《光武本纪》及诸列传载记。又杨 子山为郡上计吏献所作哀、平传,为帝所异,征诣兰 收稿日期:2006—04—26 作者简介:钟书林(19r78一 ),男,湖南浏阳人,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教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 5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台。斯则兰台之职者,盖当时著述之所也。”[5](P310) 余 嘉 锡 先 生 也 认 为 “盖 东 汉 初,著 述 在 兰 台” 儿聊’。但上引《马严传》说是在仁寿闼,遍查 《后汉书》,仅有此处道及修史地点。《班固传》、《史 通》虽然说班固任兰台令,可并未说著书也是在兰 台。仁寿闼与兰台,二者到底孰是?《广弘明集》卷 三阮孝绪《七录序》说:“哀帝使歆嗣其业,歆遂总括 群篇,奏其《七略》。及后汉兰台,犹为书部。又于 东观及仁寿闼撰集新纪。” ](H 这则资料也被余嘉 锡先生引用,可惜未加深掘。观阮孝绪语,兰台“犹 为书部”,是指承继西汉,兰台仍然作为皇家藏书、 校书之地,班固《汉书》即在此完成。但不同的是, 除兰台书部外,东汉又另辟东观、仁寿闼,作为“撰 集新纪”的场所,即修撰本朝国史的所在地,所以此 处不能将班固修撰《汉书》和修撰东汉本朝国史的 地点混为一说。大概前朝史和本朝史的修撰处于同 一 时期,而修撰队伍与所用档案资料却又不同,因而 分作两处也是情理中的事。这样一来,兰台修撰前 汉史——《汉书》,仁寿闼修撰本朝新史。不过,仁 寿闼作为场所,仅是这一时期,以后便一直在东观。 这次修史,实出于汉明帝的一时热心,余嘉锡先 生说:“余推究其事,盖明帝见固所作《汉书》而奇 之,知其有著作之才,因思先帝之功业,不可无记述, 遂诏固与陈宗等作为本纪。又因以及诸臣、与所平 服之群雄,以彰世祖之威德。帝之所留意,独在于本 纪。” 儿 班固等所撰 28篇,汉明帝独重《世祖本 纪》。《后汉书 ·东平宪王苍传》载:“帝以所作《光 武本纪》示苍,苍因上《光武受命中兴颂》。帝甚善 之,以 其 文 典 雅,特 令 校 书 郎 贾 逵 为 之 训 诂。” “ ∞ 也正因为此,修撰的 28篇载纪也没有 个像样的名字,上引《北海靖王兴传》中笼统称日 “汉史”,《马严传》称之《建武注纪》,并不统一。后 人对此次修史的成就评价也不高。《史通 ·核才》 说:“昔傅玄有云:‘观孟坚《汉书》,实命代奇作。及 与陈宗、尹敏、杜抚、马严撰中兴纪传,其文曾不足 观。岂拘于时乎?”’[ ]‘嗍’可为代表性观点。所以 这一切说明,本时期的新史修撰,仅有草撰之功,并 不可称之为完史,光武一代的事迹还有很多疏漏,留 待后来者补苴。 二、刘珍和《东观汉记》 东汉第二次修撰本朝国史是安帝时期,也是东 汉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刘珍等作《东观汉记》即在 此时期。《东观汉记》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应包括东汉明帝、安帝、桓帝、灵帝四个时期 的国史编撰总和。狭义上仅指安帝时期刘珍等奉旨 编撰的《汉记》,桓帝时伏无忌等加以续修,凡 114 篇。实际领导第二次修撰的是邓太后,时间集中在 · 58. 永初(107—113)、永宁(120—121)两个时期。修撰 的直接动机就是补阙前次修史的不足,用余嘉锡先 生的话:“盖邓太后意嫌班固所作并建武一代事迹 未全,其 命 珍 等 作 《汉 记》,实 责 以 整 齐 旧 闻。” J( 《后汉书 ·安帝纪》:“(永初四年)诏谒 者刘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 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6 J( 《后汉 书 ·文苑 ·刘珍传》:“(刘珍)永初中,为谒者仆射。 邓太后诏,使与校书刘驹酴、马融及《五经》博士,校 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 正文字。’’ ‘ ’’ 此次修撰的另一动机与邓太后的史学嗜好关联 很大。邓太后对史学的热衷以曹大家班昭为渊薮。 班固著《汉书》未成而逝,“和帝诏(班)昭就东观藏 书阁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 号日大家。”“及邓太后临朝,与闻政事。以出入之 勤,特封子成关内侯,官至齐相。时《汉书》始出,多 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后又诏融 兄续继昭成之。”[ ]‘阱弘’《后汉书 ·和熹邓皇后纪》: “太后自入宫掖,从曹大家受经书,兼天文、算数。 昼省王政,夜则诵读,而患其谬误,惧乖典章,乃博选 诸儒刘珍等及博士、议郎、四府掾史五十余人,诣东 观雠校传记。事毕奏御,赐葛布各有差。又诏中官 近臣于东观受读经传,以教授宫人,左右习诵,朝夕 济济。”‘6 J(H 班昭讲释、续修未完的《汉书》,史学 素养自不待言,邓太后入宫师事班昭,深受班昭的史 学熏陶,上行下效,一时之间,史才济济,史风大倡, 习诵之势盛况空前。本次修撰的主要负责人刘珍、 马融就预列这些文化沙龙之中。 负责修撰工作的,除上列引的刘珍、刘驹赊、马 融外,尚有李尤、刘毅、贾逵、王逸。 贾逵曾参与汉明帝时第一次国史修撰,按《后 汉书 ·贾逵传》,和帝永元三年(91),为左中郎将, 永元十三年卒,不可能再参加永宁时编撰。但是否 有两个贾逵,还有待考辨。王逸参撰之说,从余嘉锡 先生说法。余先生根据《史通 ·史官建置》说“与刘 珍等俱撰《汉记》者,当有王逸。”【 ]( 不过,《后汉 书·文苑 ·王逸传》紧随刘毅、李尤、刘珍传记之 后,说他“元初中,举上计吏,为校书郎”[ 】‘ 。观 《后汉书 ·贾逵传》:“(贾逵)作《神雀赋》,拜为郎, 与班固并校秘书”[6](m235),本传中并没有说贾逵参 与著作史书,但《北海靖王传》中却说他与班固、刘 复“共述汉史”‘6 J( 。《蔡邕传》说蔡邕被召拜郎 中,校书东观,参与史书修撰。王逸是否如贾逵、蔡 邕一样,也曾以校书郎身份参与国史修撰,东汉校书 郎是否直接参修国史,俟考。 《玉海》卷四六说:“安帝永初、永宁间刘珍、驹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酴、张衡、李尤等撰集为《汉记》。”除上列七人,又增 出张衡。按《后汉书 ·张衡传》,张衡久居太史令, 对史书颇有留意,曾纠出司马迁、班固所叙与典籍不 合者十数条。“永初中,谒者仆射刘珍、校书郎刘驹 酴等著作东观,撰集《汉记》,因定汉家礼仪,上言请 衡参论其事,会并卒,而衡常叹息,欲终成之。及为 侍中,上疏请得专事东观,收捡遗文,毕力补缀。 ⋯ ⋯ 书数上,竟不听。及后之著述,多不详典,时人 追恨之。”[6](n 可知张衡未能参与修史,一代引以 为恨,《玉海》之说当误。但是,如果稍微加以挖掘, 张衡要求修史的背后,实质渗透着帝党、后党的矛盾 冲突。“会并卒”,余嘉锡先生录作“会病卒”,解说 是“珍等旋卒,中辍不行”[6]( 。实智者千虑,失 于一察。按《后汉书 ·文苑传》刘珍卒于顺帝永建 元年(126),李尤也卒于顺帝年间;又《后汉书 ·文 苑 ·刘珍传》、《后汉书 ·北海靖王传》载永宁中,邓 太后诏刘珍、刘驹酴人东观,著《中兴以下名臣列士 传》等语 ,则刘珍等不仅没有“旋卒于”永初中(107 — 113),而且再次参加了永宁年间(120—121)的修 撰,直到顺帝年间去世。因此,“会并卒”只能理解 为半途中辍。中辍原因是安帝试图插手干预,安排 张衡加入,故有“上言请衡参论其事,会并卒”之说。 按《后汉书 ·安帝纪》,安帝即位时 13岁,永初中安 帝已接近成年,试图自主政事。邓太后亲信后党刘 珍、马融等修撰国史,因安帝推荐太史令张衡,所以 只得临时而中途寝息。时隔多年,到永宁年间,抱病 渐危的邓太后诏令刘珍等复人东观,撰修国史,遂了 生平心愿。刘知几《史通 ·古今正史》云:“诏史官 谒者仆射刘珍及谏议大夫李尤杂作纪、表,名臣、节 士、儒林、外戚诸传 ,起 自建武,讫乎永初。” J( ’编 撰较之前次,有了明确的时间断限,体例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也渐趋 整齐完备,“至是初具国史之形” J( )。 《后汉书 ·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传》:“永平中, 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其 外又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 J( 《安帝纪》:“(永初五年)诏三公、特进、九卿、校尉, 举列将子孙明晓战陈任将帅者。”[6](P219)永初六年, 安帝下诏绍封二十八将,二十八将绝国者,皆得绍 封。 J( 班固等 28篇中没有叙及完备的,至此时 期便成为大书特书的精湛之笔。所以范晔一再特意 点及说: 永宁元年,太后又诏珍与胸酴作《建武已来名 臣传》(卷八O《文苑 ·刘珍传》)永宁中,邓太后诏 (刘)毅及胸酴入东观,与谒者仆射刘珍著《中兴以 下名臣列士传》。(卷十四《北海靖王传》) 这次修撰,对史书有了统一称呼:“永初中,谒者仆 射刘珍、校书郎刘驹酴等著作东观,撰集《汉记》” (《张衡传》)、“(李尤)安帝时为谏议大夫,受诏与 谒者仆射刘珍等俱撰《汉记》。”(《文苑 ·李尤传》) 均称以《汉记》。因为编撰地点从仁寿闼挪至东观, 故后世多以《东观汉记》相称。这一体例、名称等, 为东汉后来者继嗣踵武。《隋书 ·经籍志 ·正史类 小序》说 :“伏无忌等相次著述东观,谓之《汉记》。” 《史通 ·古今正史》也说:“珍、尤继卒。复命侍中伏 无忌与谏议大夫黄景作诸王、王子、功臣、恩泽侯表, 南单于、西羌传,地理志。至元嘉元年,复令太中大 夫边韶、大军营司马崔定、议郎朱穆、曹寿杂作《孝 穆》、《崇》二皇及《顺烈皇后传》,又增《外戚传》人 安思等后,《儒林传》人崔篆诸人。定、寿又与议郎 延笃杂作《百官表》,顺帝功臣《孙程》、《郭愿》及 《郑众》、《蔡伦》等传。凡百十有四篇,号日《汉 记》。”这是东汉编撰国史的第三个时期。 三、伏无忌等续修《东观汉记 及蔡邕《十意 第三次编撰开始于桓帝元嘉元年 (151)。《后 汉书 ·伏湛传》:“元嘉中,桓帝诏伏无忌与黄景、崔 定等共撰《汉记》。”上引《史通 ·古今正史》也说元 嘉元年,边韶、崔定、朱穆、曹寿、延笃共撰《汉记》。 又《后汉书 ·邓禹传》说邓禹孙邓阊妻耿氏“有节 操,痛邓氏诛废,子忠早卒,乃养河南尹豹子嗣为阊 后。耿氏教之书学,遂以通博称。永寿中,与伏无 忌、延笃著书东观,官至屯骑校尉。”可知永寿年间 (155—158)仍在编撰之中,邓嗣亦为编撰者之一。 这次的编撰内容,新增了诸王、王子、功臣、恩泽侯 表,南单于、西羌传,《地理志》、《百官表》《宦者 传》。上引《史通》中说此次与刘珍、李尤时的纂修 相合,共 114四篇。余嘉锡先生考证说:“盖以班固 等所撰之二十八篇,加 目录一篇,正如《隋志》著录 一 百四十三卷之数。知己生于初唐,故其所见之本, 与《隋志》无以异也。所谓号日‘汉记’者,总一百四 十二篇言之也。”[ ]‘ 但观《隋书 ·经籍志》所载: “《东观汉记》一百四十三卷,起光武记注至灵帝。” 则似乎不像余先生所述的这般简单,应当还有第四 个时期国史编撰的内容。班固等二十八篇应当已经 编人了刘珍等的《汉记》之中,这一点余先生业已谈 及:“班固等作,后来虽编人刘珍等所作书中,此犹 班固于太初以前全同太史,未闻有于《汉书》之下追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司马迁之名者,何独怪《东观汉纪》之不题班固 耶?⋯⋯故珍等撰成上进时,自当并固等所作苞人 其中,珍等亦必有所删润,非直录之而已。” 儿 ’此 处又格外分出,为智者千虑之一误。因而,从《史 通》记载的 114篇到《隋书 ·经籍志》记载的 143 篇,这中间的二十八九篇内容应该算人第四个时期。 第四次编撰以核心人物蔡邕相始终,起于灵帝 建宁三年(170),终于兴平二年(195)。建宁三年, . 59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蔡邕被召拜郎中,校书东观。熹平间,与马日祥、杨 彪、卢植、韩说等著作东观,补续《汉记》,“作《灵纪》 及十意,又补诸列传四十二篇。”[6](嘞 ’《蔡邕传》李 贤注引《蔡邕别传》说:“邕昔作《汉记》十意。”“刘 昭补注司马书引袁崧书云,刘洪与蔡邕共述《律历 纪》,又引谢承书云,胡广博综旧仪,蔡邕因以为志。 又引谢沈书云蔡 邕引中兴以来所修者为祭祀 志。”L2] 《律历志》注引蔡邕《戍边上章》云:“臣 建言十志皆当撰录,遂与议郎张华等分受之,难者皆 以付臣。先治律历,以筹算为本,天文为验。郎中刘 洪密于用算,故臣表上洪与参思图牒,寻绎度 数。”[6】(嗍 十志为第四次编撰的亮点,也是《汉记》 修撰中的难点。刘洪、张华辅助蔡邕,也参与其间。 蔡邕自言“科条诸志,臣欲删定者一,所当接续者 四,《前志》所无臣欲著者五”,只可惜他才高命促, 被王允收押,冤死狱中。“捂绅诸儒莫不流涕。北 海郑玄闻而叹日:‘汉世之事,谁与正之!”’蔡邕本 传说“其撰集汉事,未见录以继后史”,《汉记》的编 撰至此寝息,一代引以为恨。 《蔡邕传》说到的业已完成的《灵纪》、十意、补 诸列传四十篇,也因董卓、李催之乱,多湮没不存。 《史通 ·古今正史》也说:“会董卓作乱,大驾西迁, 史臣废弃,旧文散逸。及在许都,杨彪颇存注记。至 于名贤君子,自永初已下阙续。故《汉记》残缺,至 晋无成。”王树民先生说,限于史料,《史通》与《蔡邕 传》的说法孰是孰非,一时难于断定。[3]Cr~2o)但观 《后汉书 ·儒林传》:“初,光武迁还洛阳,其经牒秘 书载之二千余两,自此以后,叁倍于前。及董卓移都 之际,吏民扰乱,自辟雍、东观、兰台、石室、宣明、鸿 都诸藏典策文章,竞共剖散,其缣帛图书,大则连为 帷盖,小乃制为滕囊。及王允所收而西者。裁七十 余乘,道路艰远,复弃其半矣。后长安之乱,一时焚 荡,莫不泯尽焉。”‘6】(蝴 ’已然叙述清楚。 又《王允传》说:“及董卓迁都关中,允悉收敛兰 台、石室图书秘纬要者以从。既至长安,皆分别条 上。又集汉朝旧事所当施用者,一皆奏之。经籍具 存,允有力焉。”《隋书 ·经籍志》既言《东观汉记》 142篇 ,起光武至灵帝 ,如前面所论,除去刘珍、伏无 忌等《汉记》的 1l4篇外,其余的二十八九篇,当为 此次修撰的《灵纪》、补诸列传 42篇中的幸存者。 十意为蔡邕所作,王允对蔡邕著史有讪谤之讥,当不 在收敛保存之列,所以蔡邕十意即使写成上奏,也没 有备列《东观汉记》,因而几乎散佚殆尽。《袁绍传》 为四十二篇中零星仅存者之一,《北堂书钞》卷三四 等引有《东观汉记 ·袁绍传》。 余嘉锡先生认为必 出白杨彪手笔。[ ]( ’可见刘知己“《汉记》残缺,至 晋无成”的话,不免夸大失实。踵西京之焚,梁陈播 迁,典籍再遭厄难,刘知己所见的《汉记》或许已经 残缺较多。 东汉创制,史学肇兴,穷近二百年之力,四度下 诏驭众,历班固、刘珍、伏无忌、蔡邕,四代人才荟萃, 乃成《东观汉记》,竟一朝之伟业。虽然无法瞻及 《史记》、《汉书》,但自晋代开始,与《史记》、《汉书》 并为三史,人多习诵。六朝及唐初人著书习文,颇多 征引。直至李贤注解的范晔《后汉书》出,才被取而 代之,实亦属史学盛事。 [参考文献] [1]王先谦.后汉书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吴树平.<东观汉记》的撰修经过及作者事略[C].秦汉 文献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 ,1988. [4]朱东润.后汉书考索 [A].史记考索[M].上海 :上海华 东师大出版社,1996. [5]刘知几撰,浦起龙释.史通通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 ,1978. [6]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7]僧韦占等.弘明集广弘明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8]虞世南.北堂书钞[c].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 赵喜桃] Dong Guan Han Ji and the Compilation of State History in Eastern Han Dynasty ZHONG Shu—lin (College ofLiterature, ’an University ofArts and Science,Xi’an 710065,China) Abstract:From Ban Gu to Cai Yong,the compilation of Dong Guan Han Ji make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historical ~hool of Eastern Han dynasty,paralleling with the famous Shi Ji and Han Shu in Chinese history.Scholars of vari— OUS times,beginning from Tang dynasty,spent a lot of time examining this history,but still imperfect.So it is of great necessity to debate,revise and supplement that period of history to make it more perfect. Key words:Dong Guan Han Ji;Eastern Han Dynasty;History of Eastern Han . 60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本文档为【《东观汉记》与东汉的国史编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6578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6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4-17
浏览量: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