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瞻

中国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瞻

举报
开通vip

中国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瞻 �《新研究》2009年第5期 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环境研究 2 专业就是实力 精准就是品牌 www.cciddata.com 赛迪顾问是中国首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现代咨询企业(股 票代码:HK08235),直属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 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CCID),凭借自身在行业资源、 信息技术与数据渠道等竞争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公共政策制 定、产业竞争力提升、发展战略与规划、营销策略与研究、人 力资源管理、IT规划与治理等现代咨询服务,服务对象既包括 政府各级主管部门与...

中国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瞻
�《新研究》2009年第5期 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环境研究 2 专业就是实力 精准就是品牌 www.cciddata.com 赛迪顾问是中国首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现代咨询企业(股 票代码:HK08235),直属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 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CCID),凭借自身在行业资源、 信息技术与数据渠道等竞争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公共政策制 定、产业竞争力提升、发展战略与规划、营销策略与研究、人 力资源管理、IT规划与治理等现代咨询服务,服务对象既包括 政府各级主管部门与各类开发区,又涵盖电子、电信、能源、 金融与汽车等行业与企业用户,致力成为中国本土的企业管理 第一顾问、政府决策第一智库、信息化咨询第一品牌。详情请 浏览网站:www.ccidconsulting.com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地 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路66号赛迪大厦10层 邮 编:100048 电 话:0086-10-88558866/8899/9900 传 真:0086-10-88559009 电子邮箱:service@ccidconsulting.com 上海: 地 址:上海市蒲汇塘路11号博大商务楼1603室 邮 编:200030 电 话:021-64689608/15900565502 传 真:021-64689205 电子邮箱:service-sh@ccidconsulting.com 南京: 地 址:南京市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逸夫建筑馆10楼 邮 编:210008 电 话:0086-25-83211979 传 真:0086-25-83222879 电子邮箱:service-nj@ccidconsulting.com 成都: 地 址:成都市锦里西路78号7栋二单元19楼3号 邮 编:610031 电 话:0086-28-61988011 传 真:0086-28-86390112 电子邮件:service-cd@ccidconsulting.com 武汉: 地 址:武汉市武昌民主路782号洪广宝座25楼E座 邮 编:430071 电 话:0086-27-87715299/13377850707 传 真:0086-27-88180039 电子邮箱:service_wh@ccidconsutling.com 广州: 地 址:广州市东风中路445号越秀城市广场1205室 邮 编:510030 电 话:0086-20-83557153 0086-13828800618 电子邮箱:service-gz@ccidconsulting.com �《能源产业研究》20�0年第�期 中国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瞻 2010年2月20日 『刊首语』 纵观近年来全球发达国家能源战略,发展新能源成为全球发达国家能源 重要布局。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产业又成为发达国家摆脱危机的战略性新 兴产业。发展新能源产业,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已在全球各国达成共识。 不同于传统产业,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几乎与全球同时起步,并在国内外 市场强势拉动下,凭借国内资源和制造成本优势,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迅速 成长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大国。在此过程中,民营企业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主 体,产业园区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地方政府成为产业发展的重 要力量。在政府、企业和园区协同作用下,新能源产业成为中国部分地方经 济发展的突出贡献力量。 中国新能源产业经过几年发展,不论是政策环境,还是技术、市场环 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能源产业已经被确定为我国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 之一,技术的进步和企业数量的增多导致产业竞争环境日趋激烈,不断成熟 的国内市场对产业发展的拉动力量日益加强。在新能源产业战略机遇期,不 管是已经具备新能源产业基础的地区,还是即将进入新能源产业的地区,都 面临着如何实现本地区产业持续升级,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本期《能 源产业研究》首先回顾了“十一五”期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状况,分析了 中国新能源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中国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方向进 行预测。在此基础上,本刊还针对新能源行业发展特征,深入剖析了产业发 展的重点影响因素,采用抢位发展、本位发展、换位发展和定位发展的“四 位一体”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论,为地方政府和产业园区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献计献 策。并建议地方政府和园区需要通过持续强化体系建设、培育区域创新网络 和创新体系建设、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等系列保障措施,保障本地新能源 产业顺利落地升级。 2 专业就是实力 精准就是品牌 www.ccidconsulting.com 本期主题:中国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瞻 4 第一章 中国新能源产业“十一五”回顾 4 1.1 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产业不断升级 4 1.1.1 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全球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 4 1.1.2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6 1.1.3 新能源产业竞争加剧,促使其逐步走向自由市场 7 1.2 政策驱动效果显著,市场初具规模 9 1.2.1 政府高层为产业发展指明目标和方向 9 1.2.2 中央和地方出台的新能源刺激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9 1.2.3 产业制度引导产业发展,国内新能源市场快速启动 11 1.3 全球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中国民营企业壮大 12 1.3.1 全球新能源产业不断融合发展 12 1.3.2 中国民营企业成为全球新能源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12 1.4 龙头企业带动,促进地方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 13 1.4.1 国内外市场拉动,培育大批国内龙头企业 13 1.4.2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促进当地产业集聚发展 13 第二章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4 2.1 产业体系不健全,凸显产业过剩与不足困境 14 2.1.1 产业标准体系缺失导致新能源产业建设相对过剩 14 2.1.2 产业运营体系、创新体系不足导致产能不足 14 2.2 国内市场成熟度低,资源保障能力不强 15 2.2.1 市场与产业规模不匹配,产业消化能力不强 15 2.2.2 市场运营风险大,资金和运营主体保障不足 16 2.3 政策体系不完善,配套措施不能满足市场要求 16 2.4 核心技术依赖国外,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16 目 录目 录 CONTENTS �《能源产业研究》20�0年第�期 中国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瞻 第三章 “十二五”新能源产业规划前瞻 17 3.1 光伏产业 17 3.1.1 国内光伏市场启动,产业和市场将相互促进 17 3.1.2 独立电站和建筑一体化的并网应用将成为国内光伏市场应用重点 18 3.1.3 技术研发和行业准入将成为未来政策关注焦点 19 3.2 风电产业 20 3.2.1 产业面临整合洗牌,竞争日趋激烈 20 3.2.2 并网为主,分布式发电为辅的应用方式将并存 21 3.2.3 大型风机制造技术、风电并网技术将成为技术重点 22 3.3 生物质能产业 23 3.3.1 燃料乙醇原料不断升级,因地制宜引领区域产业发展 23 3.3.2 以项目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实现应用,有望成为生物质能推广的重要举措 24 3.3.3 国际燃料乙醇竞争同步拉动国内市场发展并加剧产业竞争 24 第四章 “十二五”区域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和保障 25 4.1 “十二五”区域新能源发展影响因素 25 4.2 面向“十二五”产业规划,打造“四位一体”发展模式 26 4.2.1 抢位发展:抢占先机,率先布置高端产业 26 4.2.2 本位发展:激活存量,推动新能源产业升级 27 4.2.3 换位发展:把握时势,承接发达区域的产业转移 27 4.2.4 定位发展:科学定位,确保“十二五”规划落地 28 4.3 区域新能源产业发展策略 28 4.3.1 新能源产业升级策略 28 4.3.2 新能源产业建设策略 30 4.4 “十二五”区域保障措施建议 32 4.4.1 强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强产业配套能力 32 4.4.2 培育产业区域创新网络,加强企业根植性和辐射性 32 4.4.3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产业集聚的水平和层次 32 4.4.4 加大专业人才激励和培养力度,提供人才保障 33 � 专业就是实力 精准就是品牌 www.ccidconsulting.com 本期主题 中国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瞻 第一章 中国新能源产业“十一五”回顾 中国政府在“十一五”期间 确立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两型”社会的发展战略和单位 GDP耗能要降低20%的目标。“两 型”社会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节能降 耗的目标实现对中国能源发展战略 提出了较高要求。“十一五”成为 中国实施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实 现多元能源结构的关键时期。站在 2010年之初,回顾中国新能源产业 发展成就与经验,对中国实施可持 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1.1 新能源产业迅猛发 展,产业不断升级 1.1.1 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成为全球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 “十一五”期间,我国新能源 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风电、光伏等 新能源产业产业均保持高位增长。 其中,中国的风电装机从2006的 2599MW增长到2009年的26276MW, 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0%,风力发 电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的光伏 产业增长速度不亚于风电。2006到 2009年间,在国外强劲市场拉动 下,中国光伏产业规模从438MW增 长到3460MW,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94%,自2007年开始,中国成为全 球太阳能电池第一大生产国。2007 年,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位居世 界第一,是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 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 表1 2008年全球新能源产业规模和中国产业规模占比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0,02 �《能源产业研究》20�0年第�期 中国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瞻 到2008年底,中国新能源占能源 生产总量比重超过9%,生物质能、核 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发展潜 力巨大的新能源得到了较快发展。 1.1.1.1 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 和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居于全球首位 “十一五”是中国光伏产业迅 速发展期。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 池产量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全球 太阳能电池产量第一大国。之后几 年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电 池生产国的位置。 图1 2000-2009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和增长率(单位:MW)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0,01 中国多年以来一直是全球最大 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国和应用国。 “十一五”期间,中国热水器产量和保 有量一直保持20%左右的稳定增长。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0,01 表2 2005-2009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年产量和保有量 � 专业就是实力 精准就是品牌 www.ccidconsulting.com 1.1.1.2 2009年中国风电新增 装机位居全球第一 2009年,中国风电机组新增 装机容量达到1303.41万千瓦,新 增装机位居全球第一。累计装机 容量跃过2500万千瓦大关、达到 2627.63万千瓦,比2008年增长 98.4%。 图2 2000-2009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及其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世界风电协会、赛迪顾问 2010,01 1.1.2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 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在中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 同时,中国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的核 心动力,自主创新能力也不断增强。 1.1.2.1 技术创新成果突出 “十一五”期间,我国新能 源产业技术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 在光伏电池制造、太阳能电池封装 材料、风电装备制造、风电零部件 制造等领域涌现了一大批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新能源制造技术,中 国新能源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 升。以风电行业专利申请为例,截 至到2008年底,我国风电领域专利 申请总量共2964件。其中,发明专 利1665件,占专利申请总量的56% 左右;实用新型专利1297件,占专 利申请总量的44%左右。外观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专利2件。其中,“十一五”是风 电专利申请的高峰期,专利申请数 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00%。2005年, 风电领域申请专利402件,同比增 长151%,2006年申请专利610件, �《能源产业研究》20�0年第�期 中国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瞻 同比增长152%,2007年,申请专利 625件,同比增长103%。 1.1.2.2 新能源产业技术投入 不断增多 为提高新能源产业技术,国 家通过863等专项基金支持国内新 能源技术发展。同时,新能源企业 的研发投入也不断提高。2008年,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无锡尚德”)的研发投入 达10亿元,华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华锐风电”)的研发 投入占其销售收入的6%~7%左右。 1.1.2.3 新能源研究机构的设 立为新能源技术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我国新能源技术多集中在研 究院所,技术人才培养力度难以满 足产业发展需求。为加大国内新能 源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中国 于2006年开始实施的《可再生能源 法》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应当 将可再生能源知识和技术纳入普通 教育、职业教育课程。 2007年,华北电力大学开设了 可再生能源学院,下设水利水电工 程系、水资源与水利水电工程研究 所、风能研究所、生物能源与生态 可持续性研究所和太阳能研究所, 着力培养水电、风电、生物质能和 太阳能人才;2009年6月,辽宁工 业大学决定成立光伏学院,并以相 关专业实验室为基础,与锦州阳光 能源有限公司联合组建锦州光伏应 用技术研究中心;2009年4月,无 锡科技职业学院与无锡尚德共同建 立的尚德光伏学院。普通高校和企 业成为继研究院所后,培养新能源 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力量。 以企业为主的创新体系初步建 立。“十一五”以来,中国新能源 产业更加重视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 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走引进、 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积极推 动知识产权、标准、人才等发展战 略的实施。通过市场准入、研发投 入、工程带动、政府采购、标准制 定、投融资支持等综合措施,改变 了以往以科研院校为创新主体、技 术创新与产业脱钩的局面。中国新 能源产业领域已初步建立起了以市 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 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1.1.3 新能源产业竞争加剧, 促使其逐步走向自由市场 新能源产业的主要应用方式为 发电。由于目前新能源产业相对较 高的应用成本,主要通过政府政策 � 专业就是实力 精准就是品牌 www.ccidconsulting.com 图3 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0,01 以风电为例,我国风电产业已 经逐步步入产业竞争阶段。2010年 初,发改委已正式取消了有关“风 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 这一政策规定。意味着国外更具备 竞争实力的大型风电企业将会长驱 直入进入中国,产业竞争越来越激 烈。而国内风电设备商如不能快速 适应这种变化的话,也很可能在市 场份额上被大型外资公司所超越。 对于光伏产业,当前光伏企业 竞争日益加剧,并由产业规模、产品 质量竞争过度至技术、成本和品牌竞 争。近几年来,国内光伏企业产能急 剧扩张,而且还在继续扩张,导致企 业竞争加剧。对于光伏企业来说,降 低发电成本,大规模、新技术、高质 量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引导以及直接的财政补贴等方式, 培育市场、引导居民以及其他类型 用户在新能源发电系统上进行投 入,引导整个产业的发展,同时以 财政补贴等方式保证企业以及用户 一定的赢利。由于企业与用户在赢 利与发展中找到了更多自信并坚定 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信心,开始在规 模上进行扩大。在大规模化生产基 础上,取得一个经济规模的效应, 这将直接导致一定的竞争,从而引 起整个新能源发电系统价格的降 低,进而导致整个新能源发电价格 的降低,最后在新能源发电电价与 传统能源电价取得一定市场竞争力 时形成一个自由的市场。 �《能源产业研究》20�0年第�期 中国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瞻 1.2 政策驱动效果显 著,市场初具规模 1.2.1 政府高层为产业发展 指明目标和方向 “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高 层确定的减排目标和产业发展战略 再次明确了新能源发展方向。2009 年9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 上,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讲话,提出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 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 费比重达15%左右;2009年11月, 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表 《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 讲话中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 构。在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会议 上,温家宝总理再次明确了到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 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在 政府有关部门于2009年11月提出的 信息产业、生物科技共七大新兴技 术领域中,新能源最有可能成为战 略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从而获得 更多的政策支持。 1.2.2 中央和地方出台的新 能源刺激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从中央到地 方,出台了系列政策推动中国新能 源产业发展。 表3 中国可再生能源列表 �0 专业就是实力 精准就是品牌 www.ccidconsulting.com 1.2.2.1 可再生能源法确定了 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法律地位 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 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 生能源法》。2006年1月1日,可再 生能源法开始施行,该项法律明确 了可再生能源的法律地位,把可再 生能源作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 1.2.2.2 系列产业规划明确了 新能源产业发展目标和路线 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发布了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提出加快推进风力发电、生物质发 电、太阳能发电的产业化发展,逐 步提高优质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 结构中的比例,力争到2010年使可 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 的10%,到2020年达到15%。 200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 《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 确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除国 家规划之外,2009年,各地政府掀 起新能源产业规划高潮。2009年9 ��《能源产业研究》20�0年第�期 中国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瞻 月,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振兴发 展新能源产业实施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2009 年底,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 促进上海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若干 规定》。2008年5月,江苏省出台 了《“十一五”太阳能光伏产业规 划》。不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地方 层面,都将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发 展对象。 1.2.3 产业制度引导产业发 展,国内新能源市场快速启动 1.2.3.1 特许权招标制度极大 促进中国风电市场发展 风电特许权政策的运行机制 是,政府采取竞争性招投标方式把 项目的开发、经营权给予最适合的 投资企业,企业通过特许权协议、 购售电合同和差价分摊政策运行和 管理项目。 风电特许权政策改变了我国以 往风电建设的模式。政府在规划风 电项目,主导风电发展规模和速度 的同时,利用市场化最优原则,把 项目的经营权以市场竞争的方式授 予企业,更好地把政府职能与企业 经营结合起来。 采取特许权政策对我国风电 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首先, 通过竞争性招投标,促进电价明显 下降,同时激活了风电投资来源的 多元化,提高了国内外企业投资风 电项目的积极性,为风电发展注入 了新鲜活力。其次,最初的特许权 招标制度建立了风电本地化生产的 平台,为风电开发商提供风电场运 营平台,也为国内风电设备制造商 提供发展机会。风电特许权是我国 目前大规模发展风电、促进风电设 备本地化制造和降低风电电价的重 要措施。在实施风电特许权项目的 短短几年中,我国风电的新增的风 电装机容量年增长量连续5年超过 100%。风电特许权政策提供了我国 风电发展必要和有效的保障措施, 极大推进国内风电市场发展。 1.2.3.2 金太阳示范工程、光 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拉动国内光伏 市场启动 2009年3月,财政部,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联合颁布实施了《太阳 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 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快推进太阳 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实 施中国“太阳能屋顶计划”;同年 4月,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能源 局联合颁布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 �2 专业就是实力 精准就是品牌 www.ccidconsulting.com 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 并网光伏及独立光伏项目、光伏发 电关键技术产业化及基础能力建设 行业进行全面的扶持。 政策的颁布实施极大提升了国 内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信心,不管是 民营企业,还是国有能源企业,都 加快了开发国内光伏发电项目的步 伐。虽然目前的政策在项目建设要 求、上网电价、运营体系等方面还 不尽完善,但已经为国内光伏市场 发展发出明显的信号。2009年,中 国光伏新增装机大幅提升,从2008 年的50MW升高至150MW。未来,中 国有望出台更多配套政策,中国光 伏市场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1.3 全球新能源产业融 合发展,促进中国民营企业 壮大 1.3.1 全球新能源产业不断 融合发展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由高端 技术、产品制造、工程设计、终端 市场等各环节紧密配合的结果。在 这些环节中,中国凭借相对低廉的 制造成本优势和资源优势,成为全 球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制造的重要基 地,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扮演着 重要的角色。 中国是世界最重要的太阳能 光伏生产基地,作为全球产能最大 的太阳能电池供给市场,其中超过 95%的光伏产品出口到海外,为海 外光伏电站建设提供产品。但光伏 产业链上游的原料多晶硅技术、太 阳能电池制造设备则有赖于发达国 家的支持。对于风电产业,飞速发 展的中国风电市场,吸引了全球超 过15%的风电投资资金投向中国, 中国成为全球重要的风电设备制造 中心,中国的风电设备制造商现在 正逐步出口,支持海外风电场建 设。全球各国新能源产业技术、生 产、市场、资本相互支撑,促进了 全球新能源产业的不断融合发展。 1.3.2 中国民营企业成为全 球新能源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长 期以来处于产业技术末端,出口加 工的产业模式,使其付出了巨大的 环保代价。而新能源产业则给我国 提供了一个跨越落后发展模式、直 接与世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难得 机遇。对民营经济来说,新能源产 业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由于国 ��《能源产业研究》20�0年第�期 中国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瞻 企垄断和技术薄弱等因素,民营经 济在传统领域很难取得突破,而新 能源产业在发展初期具有产业规模 小、发展空间大、出口导向、产业 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等特点。这些特 点无疑为管理机制灵活的民营企业 提供发展机会。 目前已经有许多民营企业凭借 敏锐的市场嗅觉进入了这个领域, 并成为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力 军。在国内外市场的强力拉动下, 一大批民营新能源企业成功在海外 上市,成为全球明星企业。在全球新 能源产业发展融合中,这些民营企业 成为新能源发展重要的贡献力量。 1.4 龙头企业带动,促 进地方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 1.4.1 国内外市场拉动,培 育大批国内龙头企业 随着国内对新能源产业支持力 度的加大,一批企业抓住了机遇, 在政策的扶持下发展壮大。光伏领 域中的无锡尚德、天威保变,风电 领域中的金风科技、华锐风电,核 电领域中的东方电气等,已经发展 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的新能源龙头 企业。这些企业在当今全球的新能 源产业中掌握了一定的核心技术和 话语权。 1.4.2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 显,促进当地产业集聚发展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一些城 市发展新能源产业产生了巨大的示 范效应。示范效应的产生,又成为 区域特色产业深度发展的催化剂, 加快区域新能源产业集聚步伐。在 无锡尚德带动下,江苏开始着力打 造光伏生产基地,整个长三角成为 光伏产品制造中心。光伏制造中心 的品牌效应也因此吸引了更多光伏 投资者的目光,江苏省光伏产业链 不断完善。目前,江苏整个光伏 产业占全国光伏市场份额的70%以 上。类似的地区还包括山东德州、 河北保定、河南洛阳等。这样一批 优先发展新能源的地方区域,为地 方经济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 济增长速度、提高新能源高科技技 术产业比重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 专业就是实力 精准就是品牌 www.ccidconsulting.com 第二章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产业体系不健全,凸 显产业过剩与不足困境 新能源产业体系建设包括新能 源装备制造、产品生产、工程建设、 融资、企业(或电站、或项目)管理 运营体系、产业标准、技术创新体 系、准入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内容。由 于新能源产业在国内发展历史较短, 产业体系建设还不完善。 2.1.1 产业标准体系缺失导 致新能源产业建设相对过剩 前两年,由于新能源产业出 现的暴利行情,催生了业界疯狂投 资。其中原料多晶硅和风电设备制 造产业投资备受关注。由于国内尚 未建立起原料多晶硅准入标准,导 致前两年原料多晶硅项目大批上马 情景。国内原料多晶硅产业规模从 2005年的4728.6吨上升到2009年的 20000吨左右。对于风电设备制造行 业,国内已经有80多家企业参与风 电投资,各类大小风电设备制造商 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但由于国内核 心技术的缺失,以及风电技术标准 和检测认证体系的不完善,导致风 电设备质量存在隐患。风电设备制 造也因此进入国家限制行业之列。 2.1.2 产业运营体系、创新 体系不足导致产能不足 就在风电设备和多晶硅已被国 务院“点名”出现“产能过剩”的 同时,“产能不足”、“市场消化 不足”却同样困扰着新能源行业。 新能源核心配套产业产能不 足,主要是由于国内自主创新能力 不强造成的。在中国,风电零部件 供应依然是限制产业发展的瓶颈。 国内一些新的进入者考虑到产业风 险,在发展上也要有一个试验周 表4 2006-2009年中国原料多晶硅产量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0,01 ��《能源产业研究》20�0年第�期 中国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瞻 期,一般是先开发样机,然后再小 批量生产,最后待产品和技术成熟 之后再逐步量产,这些都制约了零 部件企业产能的快速提升。虽然原 料多晶硅去年已被列入产能过剩的 名单,但在国内的光伏装备制造领 域内,除了单晶硅炉基本上实现了 国产化,晶硅原料、多晶铸锭、电 池线、电池组件的生产设备目前仍 依赖进口。另外,太阳能光伏产业 的产能虽然扶摇直上,但受硅料短 缺的制约,很大一部分将被闲置, 导致开工不足。 同时,由于新能源产业运营 体系不健全,导致新能源装机容量 和发电量背离。以风电为例,截至 2009年底,风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 容量的2%左右,而发电量占比不足 1%。由于产业体系不健全,新能源 产业在发展中同时出现产能过剩和 不足困境。 2.2 国内市场成熟度低, 资源保障能力不强 产业的本地市场消化能力是本 土企业保持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而 我国的新能源市场多集中在海外,产 业的外向型特征比较明显。国内新能 源市场成熟度较低,表现在: 2.2.1 市场与产业规模不匹 配,产业消化能力不强 国内新能源产业和市场规模建 设不能有效匹配。由于国内对新能 源市场建设的战略性、长期性和复 杂性认识不足,以及新能源高额的 开发成本,目前新能源在国内还缺 乏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完善的市场环 境。加上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能力 不足,新能源市场发展速度远低于 产业发展速度。导致两者匹配度较 低,产业消化能力不强。以光伏产 业为例,国内太阳能电池产量与装 机容量差距较大。 表5 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和市场分析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0,01 �� 专业就是实力 精准就是品牌 www.ccidconsulting.com 2.2.2 市场运营风险大,资 金和运营主体保障不足 新能源产业终端应用一般为发 电,市场运营资金和运营主体准入门 槛高。目前我国的发电领域仍然是垄 断性行业,发电项目的运营权主要集 中在国有大型能源企业,民营和外商 企业进入该领域的仍是少数。另外, 进入发电领域,不管是项目建设还是 未来的项目运行,都需要大量、持续 的资金投入,民营企业由于资金实力 弱,融资渠道单一,抵御风险能力不 强,尚不具备自有发电市场,与现有 大型企业抗衡的能力。 2.3 政策体系不完善,配 套措施不能满足市场要求 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体系仍 有待完善。前几年,我国为推动国 内新能源产业发展,出台了系列政 策法规。包括《可再生能源法》、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等,但 一直没有出台类似于《上网电价 法》对市场推广法案(欧洲国家出 台该法案,极大促进国内光伏市 场),市场推进力度较慢。 其次,目前的法律法规对项目 审批、专项资金安排、价格机制等 统一的协调机制没有明确规定。导 致在中央和地方政府补贴狂潮下, 吸引了不少短期投资者,各类新能 源企业泥沙俱下,不少补贴企业不 能满足产业发展要求,成为新能源 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绊脚石。 2.4 核心技术依赖国外, 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近年来,我国风能、太阳能等 新能源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风 电装机第二大国、太阳能电池生产 第一大国,但在基础研发领域投入 明显不足,关键技术瓶颈始终未能 有大的突破。许多业内人士担心, 自主技术路线迟迟不能成熟,将导 致行业发展陷入“引进—落后—再 引进”的怪圈中。 核心技术空心化的问题,在我 国新能源产能的快速膨胀中,正越 来越突出。在风电制造领域,近年 来大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各 路资本正加速进入。但在核心技术 和关键零部件等方面,几乎走的是 清一色的引进路线,直接从国外购 买图纸就开工上马,自主研发企业 数量少、投入少,既有的成果实际 推广应用成效甚微。 在光伏产业领域,前期暴利行 情导致多晶硅项目一哄而上,但由 于核心技术研发滞后,生产成本居 ��《能源产业研究》20�0年第�期 中国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瞻 3.1 光伏产业 3.1.1 国内光伏市场启动, 产业和市场将相互促进 长期以来,中国光伏产业“两 头在外”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光伏 产业发展。这一问题在国内光伏刺 激政策出台后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太阳 能电池生产基地,自2007年起,中 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位居全球第一。 利用中国产业基础优势,加上不断 成熟的光伏市场环境,中国的太阳 能电池产业规模将从之前的爆炸式 增长转入稳步增长期。 第三章“十二五”新能源产业规划前瞻 图4 2010-2015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预测(单位:MW)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0,01 自 200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以来,中 国政府 2009 年出台的《太阳能光电 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 高不下,出现的一方面是以国内的 高能耗、高污染的多晶硅生产为发 达国家提供清洁能源,另一方面是 国外市场行情变化后,迅速出现的 产能过剩和行业危机。同样的情况 在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也存在,研 发不足、没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 都制约着下一步产业的发展。 �� 专业就是实力 精准就是品牌 www.ccidconsulting.com 法》、《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 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刺激政策。 各地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刺激计划。 如北京市发改委、市住建委等 5部 门于 2010 年联合出台了《北京市加 快太阳能开发利用促进产业发展指 导意见》,其中北京市实施的六大“金 色阳光”工程,包括光伏屋顶和光 伏电站并网示范项目。江苏省早在 2008年就颁布了《江苏省“十一五” 太阳能光伏产业规划》,并在2009年 实施《江苏省光伏发电推进意见》, 实施“屋顶并网发电工程”、“建筑一 体化并网发电工程”和“地面并网 电站工程”三大工程,不断提高光 伏发电应用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中国光伏市场稳步进入启动阶段。 2009 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 量达到 150MW,新增装机同比增长 2 倍。虽然与中国年产 3000MW 的光伏 产业规模相比,光伏市场规模仍有很 大差距,但系列政策的颁布实施,表 明中国光伏市场开始启动,未来中国 光伏产业和市场将逐步融合发展。 3.1.2 独立电站和建筑一体 化的并网应用将成为国内光伏市 场应用重点 按照产品终端应用形式划分, 光伏产业应用领域太阳能电源,或 者是离网型应用;交通领域,如航 标灯、交通/铁路信号灯;通讯/通 信领域,太阳能无人值守微波中继 站、光缆维护站等;石油、海洋、 气象领域,如石油管道和水库闸门 阴极保护太阳能电源系统、石油钻 井平台生活及应急电源、海洋检测 设备、气象/水文观测设备等;太 阳能制氢加燃料电池的再生发电系 统;海水淡化设备供电;卫星、航 天器、空间太阳能电站等;并网发 电,主要是太阳光伏发电站,并入 电网直接供用户使用。其中,并网 电站建设是近年来国际光伏市场应 用主流。 而之前我国的光伏市场,由于 光伏应用的高额成本和国内政策限 制,主要集中在离网、交通领域和通 讯领域应用。2009年,在国家光电建 筑一体化和金太阳示范工程的政策刺 激下,掀起了光伏民营企业和国有能 源企业联合进行光伏发电站建设和建 筑一体化应用项目建设的浪潮。中国 光伏并网装机所占光伏市场应用比 重大大提升。而这一应用趋势将在 “十二五”期间继续延续。 ��《能源产业研究》20�0年第�期 中国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瞻 图5 2008年中国光伏市场应用结构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0,01 图6 2009年中国光伏市场应用结构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0,01 项目的规模化建设将不断推动国 内光伏系统集成、工程安装等光伏下 游产业的成熟。下游产业的成熟也将 反过来促进更多企业进入光伏发电领 域开发,特别是发电企业。在能源企 业强势拉动下,中国未来的光伏市场 应用将逐步与国外接轨,并网电站和 建筑一体化将成为项目建设的重点。 3.1.3 技术研发和行业准入 将成为未来政策关注焦点 保证光伏技术前瞻性,并设定 与行业发展匹配的准入标准是光伏产 业保持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光 伏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 瞩目成绩,与此同时,中国相对贫乏 的技术研发投入和尚不完善的行业准 入标准所引发的产业落后产能过剩等 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家关注。 中国光伏产业部分技术与国际 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包括高纯 度多晶硅生产工艺技术、生产节能 降耗技术、副产品循环利用技术、 20 专业就是实力 精准就是品牌 www.ccidconsulting.com 下一代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多晶 硅成套工艺设备、太阳能电池生产 关键设备、太阳能电池背板工艺技 术等。与这些技术对应的产品标准 和行业准入标准建设也相对滞后, 包括多晶硅产业准入标准、太阳能 电池生产设备标准、太阳能电池背 板准入标准等。随着全球光伏产业 技术的整体提升,中国原料多晶硅 技术、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组件 封装技术、配套产业配套能力也将 面临产业升级。目前,我国已经确 定了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政 策层面也出台了系列的刺激计划, 推动光伏产业发展。与此同时,为 推动产业健康发展,2009年9月国 发38号文要求,根据多晶硅项目的 规模、能耗、综合利用水平,设定 行业进入门槛,以3000吨规模为基 础,限制和淘汰规模小、能耗高、 综合利用水平低的建设项目,进口 发布科学、可行的准入标准。未 来,细化政策的出台将有望集中在 资金对光伏技术研发的支持和行业 准入标准的设定等方面。 3.2 风电产业 3.2.1 产业面临整合洗 牌,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 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国 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要求:大型发电集团所拥有的风 能、太阳能等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 电装机,到2010年应达到其总装机 容量的3%。加上2005年颁布的《国 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 关要求的通知》要求“风电设备国 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 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 设”,这些规定极大促进了国内风 电产业和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2008 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 625万千瓦,同比增长了88.42%,累 计装机容量达到 1215 万千瓦;2009 年,中国风电机组新增装机容量达到 1303.41万千瓦,新增装机位居全球 第一。累计装机容量跃过2500万千 瓦大关、达到 2627.63 万千瓦,比 2008年增长98.4%。伴随着风电装机 量的连年翻番,中国风电制造业也呈 现出暴发性成长。2008 年,国内及 合资企业的风机占新增份额的 76%, 累计市场份额达62%。现在已经进入 和准备进入风电设备制造领域的整机 厂超过70家,仅华锐风电、金风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东方电气股份有限 公司就占有55%的市场份额。 2�《能源产业研究》20�0年第�期 中国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瞻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 经形成了从风电设备制造到风电场运 营的完整产业链。中国的风机零部件 制造、整机制造产业已经形成产业化 发展。中国风电产业也因此发展成为 最具有成本优势的新能源产业。 图7 风电产业链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0,01 2 0 1 0年1月中旬,国家取消 了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0%的要 求,意味着国内风电市场开放, 外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将不再受国 内政策约束,直接参与国内市场竞 争。国内的风电制造企业未来将面 临外资企业的威胁。部分风电设备 制造商,由于技术实力落后、产业 规模不大、竞争实力不强,将面临 与其他大型风电企业兼并重组的可 能。另外,由于国内风电设备运营 商设备招标普遍青睐低价,这也导 致设备商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3.2.2 并网为主,分布式发 电为辅的应用方式将并存 中国的风能资源分布广泛,其 中较为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 沿海及附近岛屿以及北部(东北、 华北、西北)地区,内陆也有个别 风能丰富点。我国陆地10米高度风 能经济可开发量为2.53亿千瓦,近 海资源估计比陆地上大3倍,10米 高度风能经济可开发量约为7.5亿 千瓦,50米高度约为15亿千瓦。由 于我国风能资源多分布在经济较为 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电力负荷 低,而对电力需求较旺盛的集中在 东部人口密集地区。如果要充分开 发丰富的风能资源,必然要走规模 化开发、并网输出的路线。 目前,我国基本确定了“建 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风电开 发模式。未来几年,需要健全电网 激励制度,大力发展电网建设,新 建调峰电源,满足风电并网需求, 实现风电大基地建设,并网发电的 22 专业就是实力 精准就是品牌 www.ccidconsulting.com 目标。由于风电具有随机性、间歇 性和反调峰等特点,风电对电网的 贡献率会有一个极值限制,从而反 过来制约风电场建设规模,欧洲国 家多通过分布式风电场解决这一问 题。国内除了大型风电基地建设 以外,在风能资源丰富,但受到地 形及并网条件限制的地区,因地制 宜的采取“当地生产、就地消纳” 的产业开发模式开发小型分布式电 场,也是解决当地电力需求,调整 优化能源结构的有效举措。 基于风电产业以上发展模式, 赛迪顾问预测,2020 年中国风电 装机有望达到15 000万千瓦。预测 2010至2012年,风电装机将分别达 到4072万千万、6108万千瓦、8552 万千万。 图8 2010-2012年风电产业高速发展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世界风电协会、赛迪顾问 2009,01 3.2.3 大型风机制造技术、 风电并网技术将成为技术重点 虽然我国风电产业取得了瞩目 成就,但未来不管是在发电方面, 还是在应用方面,国内风电技术都 需要进一步提升。而发电方面的大 型风机制造技术,及并网方面的智 能电网技术无疑是未来风电技术发 展的重点内容。 风电单机装机容量逐年稳步上 升。20世纪80年代单机功率55kW左 右为主;90年代初期以100~300kW 为主;90年代中期则以450~600kW 为主。到21世纪,单机功率都在兆 瓦级以上,目前国外企业已在开发 7.5MW的发电机组。我国已实现商 业化生产的风电机组,基本上都是 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 2�《能源产业研究》20�0年第�期 中国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瞻 通过部分自制加外部采购关键零部 件,进行整机组装而实现批量化生 产。其自主创新还局限在国产材料 的选用、局部工艺的改进等方面。 我国大型机组自主研发实力还比较 落后,目前实现的单机功率3MW的 机组,还处于试运行阶段。陆地风 电的开发和海上风电的发展亟需大 型机组的全面应用,国内大型机组 的技术研发工作任重道远。 风电并网问题成为制约风电发 展的核心问题。截至2008年底,风 电装机容量只占到全国电力总装机 容量的1.13%,而发电量更是只占 0.37%。长远来看,建设智能电网, 推广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在传统电 网的基础上,通过更加智能化的手 段和工具,使电网根据风电出力的 状态进行自我适应来防止故障,从 而实现电网的最优控制,也是未来 解决风电上网的有效手段之一。 3.3 生物质能产业 3.3.1 燃料乙醇原料不断升 级,因地制宜引领区域产业发展 我国从21世纪初开始发展以陈 旧粮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2007, 国家限制粮食大量用于生物能源的生 产,保障人畜使用为第一原则,中国 生物能源发展开始转向非粮食作物。 在非粮乙醇的发展道路上,按照原料 不同,目前的非粮乙醇又分为两个方 向。一是木薯和甜高粱等非粮作物为 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国内已经开始了 商业化生产,目前在广西木薯项目的 生产能力超过20万吨,2008年全国 燃料乙醇总产量达到165万吨;二是 以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纤 维素燃料乙醇,也是未来发展重点。 长期来看,木薯也只是中国生 产燃料乙醇的过渡性原料,开发大 规模生产木质纤维类生物质燃料乙 醇的工业技术,是解决燃料乙醇原 料成本高、原料有限的根本出路。 据有关部门数据统计,中国秸秆资 源量达6亿吨,目前有3亿吨用于薪 柴燃料的消耗,其余均被焚烧;我 国林业废弃物资源量8亿吨,其中 工业消耗5亿吨,有3亿吨亟待开发 利用。按照每4吨秸秆出产1吨乙醇 的技术水平,这些原料将能生产 1.5亿吨燃料乙醇。如果纤维素燃 料乙醇技术获得突破进展,实现工 业化生产,则对突破我国资源瓶颈 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阶段,采取何种开发模式, 则有赖于地区间的资源优势。在广 西、海南等地适宜开发以木薯等原 2� 专业就是实力 精准就是品牌 www.ccidconsulting.com 料,在山东、黑龙江、内蒙古、新 疆等开展适于在盐碱地生长的甜高 粱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在四川、 云南、贵州等地开发种植麻疯树等 能源林为原料的生物柴油项目。 3.3.2 以项目计划实现应 用,有望成为生物质能推广的重 要举措 生物质能产业由于原料集中成 本、制造成本和应用成本相对较高, 相对传统能源,仍不具备成本竞争优 势,产业发展有赖于政府政策支持。 目前,相对风电和光伏产业, 我国生物质能产业支持政策仍比较 有限,配套政策一直迟迟未出台。 而国外对生物质能的政策支持主要 在配额制度、固定电价、减免税 费、财政补贴、研发支持等方面。 未来,我国有望以项目计划方式推 进生物质能的推广应用。包括生物 质发电的绿色电力计划、非粮生物 质交通燃料应用计划等。 3.3.3 国际燃料乙醇竞争同步 拉动国内市场发展并加剧产业竞争 巴西燃料乙醇凭借低廉成本, 使得巴西成为全球最大乙醇出口 国。同时,巴西出售的新款汽车均 装配“混合燃料汽车”发动机,可 使用任意比例的汽油和乙醇,由此 巴西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燃料乙醇消 费国之一。燃料乙醇生产和出口优 势,使其得到国际公司的青睐。诸 多国际企业加速了在燃料乙醇的研 发进度,并通过合资方式进入巴西 市场。壳牌最近宣布将在未来两年 投资16.3亿美元,与CosanSA公司 成立一家合资企业以在巴西生产及 出售乙醇;BP(英国石油公司)前 两年已经进入巴西,并宣布出资约 5.98亿美元购进热带生物能源公司 50%的股份。 长期以来,巴西一直没有停止 像中国出口燃料乙醇的努力。2010 年1月1日起,中国将乙醇进口关税 从30%降至5%,巴西乙醇通往中国的 通道似乎已经打开。中国燃料乙醇 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而由于国内 燃料乙醇一直依赖政府补贴生存, 此次国际厂商的进入将意味着国内 厂商将面临更严峻的产业竞争环境。 2�《能源产业研究》20�0年第�期 中国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瞻 第四章“十二五”区域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和保障 4.1“十二五”区域新能 源发展影响因素 新能源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 业,具有投资大、技术含量高、产 品应用成本高等特点。产业的发展 既受到内外部资源要素的制约,还 受到市场需求推动,由于其高投入 和高成本应用特征,其发展同时还 受到政府政策因素影响。另外,新 能源产业逐步实现国际化融合发 展,国内新能源产业一方面依赖于 国外技术,另一方面又要参与国际 竞争。因此,国内区域新能源产业 的定位和发展不仅需要考虑国内外 竞争对手的情况,同时需要考虑相 关产业的支撑程度。通过以上分析 可知,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受 到资
本文档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7112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1-04-20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