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做永不迷失的记者——感悟《给年轻记者的信》

做永不迷失的记者——感悟《给年轻记者的信》

举报
开通vip

做永不迷失的记者——感悟《给年轻记者的信》 刊首语 做永不迷失的记者 感悟 《给年轻记者的信》 借着周末假 日,上邮箱处理一些来往信件。看到博雅 书屋的朋友 向我推荐 了一本传媒 方面的书,是 美国哥伦 比亚 大 学新 闻学教授 、 《纽约 时报 》专栏作 家塞缪 尔·弗里德 曼 写的 《给年轻记者的信 》。他积自己三十年新闻写作与新闻 教育之经验 ,谈 到成为一位名记 者的素质修 炼问题 ,提 出了 许多富有感染力的观点和建议。笔者仅仅浏览了一下该书的 梗概介 绍 ,便 生发 出不少感悟 ,愿 意在此与 同行分享。 塞缪 尔...

做永不迷失的记者——感悟《给年轻记者的信》
刊首语 做永不迷失的记者 感悟 《给年轻记者的信》 借着周末假 日,上邮箱处理一些来往信件。看到博雅 书屋的朋友 向我推荐 了一本传媒 方面的书,是 美国哥伦 比亚 大 学新 闻学教授 、 《纽约 时报 》专栏作 家塞缪 尔·弗里德 曼 写的 《给年轻记者的信 》。他积自己三十年新闻写作与新闻 教育之经验 ,谈 到成为一位名记 者的素质修 炼问题 ,提 出了 许多富有感染力的观点和建议。笔者仅仅浏览了一下该书的 梗概介 绍 ,便 生发 出不少感悟 ,愿 意在此与 同行分享。 塞缪 尔·弗里德 曼先 生在 书中一开始 ,就提 出:要成 为 有道德的新闻记者,你必须永葆仁慈之心..在这个命题下, 他批评 了所谓 的客观主 义态度 ,批评 了所谓 的对采访对 象要 不偏不倚的主张,批评 了所谓记者被要求不能动感情的戒 律。他 非常鲜明地写道 : “我 个人 总认 为 ‘客观 ’是一 个错 误的词汇。因为人们不能回避主观。无论你把在新闻中保持 距 离称为客观还是公正 ,或是 其他 什么词 ,新闻距 离不能也 根本不应该超越人性的范畴。新闻是沟通情感的,而不是拒 情感于千里之外。” 为 了说 明 自己的观点 ,他 还援 引 用了两张获普 利策 奖 照片的案例 :一个越南女孩赤身裸体哭嚎着跑在一条路上, 她是美军凝 固汽油弹袭击的牺牲品。这张照片并没有在美国 引起 深化反 战的作 用 ,倒是 使 关联 社 的摄 影记 者黄 幼公获 得了普利策奖。但很少有人知道,黄幼公在拍完照片之后, 立 即把 小女孩带上一辆小公共汽车 ,命令 那辆汽车去 一家 医 院 ,并恳求大夫为她 治疗 ,直到小女孩上 了手术 台,黄才回 到 美联社冲洗照片。这是第一个案例。另一张摄 于1993年 苏 丹的饥荒。照片抓到了正在走向救济所的一个瘦弱、蹒跚的 孩子跌倒的瞬间,孩子的身后是一只秃鹫。拍摄这张照片的 自由撰稿人 凯文·卡特吸 引了公 众舆论对这 幅照片的兴趣 , 卡特也像黄幼公一样 ,获得 了普利策奖。但卡特在英国 《卫 报 》的一位 同事 大卫 ·贝雷斯德 福 当时质 问他 ,你为孩子做 了什么,卡特回答说 : “我什么也没有做 ,那里有成千上万 这样的孩子。”于是在获得普利策奖后不到四个月,卡特 自 杀 了。 按照塞缪尔·弗里德曼的说法,是黄幼公救了小女孩的 命,也同时拯救了自己的灵魂;而卡特很可能是不堪忍受 “自 己作为新闻记者失去人J}生那天”的折磨而选择了结束生命。 塞缪 尔·弗里德曼的主 张给 我们传媒 人什 么样 的启 示和 感悟呢? 其一 ,客观是 相对的 ,主观 则是绝 对的 ,好 的新 闻作 品只能是 客观 与主观 的有机统一。 新闻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而对新闻事实的报道也必须 是 客观 的 ,否 则就 失去 了报道 的意 义 ,应 最大限度 地把 这 种客观发 生并存在着的事实,尽可能客观地展示出来。然 而 ,这种客观是把记 者的主观意志 自觉不 自觉渗入其 中的客 观 ,否则这种客观就难以得到传播。这正应 了康德的 “自 在之物”理论 ,看不见这个 “物 自体”,你什么都说不出 来 ,可一旦说 出来就 不是 那个严格意义上的 “物 自体 ”了。 李普曼认为,没有偏见,具有全然 中立视野的人,在任何 文明 中是 如此 不 可想象 ,即使 是 目击 者也不 可能原原本本 地再现事件的全貌。这即是说:客观性原则具有相对性,而 主观性渗透则具有某种绝对性,问题在于是好的绝对性还是 坏的绝对性 ,好 的新 闻报道是客观存在与好 的主观绝对性 的 有机统一。 其二 ,新 闻记者 的职 业道德要 服从社 会道德 ,服 从社 会大道德。固然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要求你注重事实,把事 实和观 点分开,避免 自己的主观倾 向等等 ,要求你争取在 第 一 时间把发 生的新 闻报道 出去 ,但社会 公德 或曰社会 大道德 又要 求你 “遇难相帮” , “见危相救”。显然一个行 业的道 德 ,要服从全社会的道德原则 ,服从人 性的法则。最好 的办 法是把 两者有机地统一起 来,比如黄幼公先生那样 ,反 映越 战的罪过 ,同时又挽救人群的弱者 。一位纯粹 中立的记 者是 不存在的,相反他的主观的博爱之心、仁爱之心,则可以放 射 出人性 的光辉 。 其三,国度不相同,对象有差异,但作为人的基本规 则 ,则具有共同性 、共通性 、一致性。 虽然弗里德曼讲的是 美国的事情,李普曼也是从美国 的情况谈起,但对我们也有启示和教育作用。因为中关都是 地球人,都生活在地球上,所处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有很 大的不同 ,但 所面临的问题 、所 受到的挑战却具有某种十分 相似的特征。比如,我们对 “满门杀戮”的事件的报道,对 于 “小学生受害”的报道,对于 “高干腐败现象”的报道 , 在获得正面效应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负面效应,而这又在 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阴影。事实上我们应该遵循人性法则,笃 行 以人 为本 ,因为我们 自己就 首先是一 个社会人 ,然后 才 是一个新闻记者,一名传媒人 。孟子的 “恻 隐之心 ,人皆有 之 ”应该成为我们 的遗训 ,弗里德 曼先生关 于永远不要迷 失 人性的教诲,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辰 目
本文档为【做永不迷失的记者——感悟《给年轻记者的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3383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7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
分类:哲学
上传时间:2011-04-25
浏览量: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