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五章 归纳推理

第五章 归纳推理

举报
开通vip

第五章 归纳推理null第五章 归纳推理第五章 归纳推理[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归纳推理的特点,了解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法的内容、公式和特点;掌握穆勒五法的内容与公式;识别用自然语言表述的推理是否为归纳推理;识别具体的归纳推理是完全归纳推理还是简单枚举法;对于具体的判明因果联系的事例,识别它使用的是何种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null[内容] 一、什么是归纳推理 二、完全归纳推理 三、不完全归纳推理 四、回溯归纳推理 五、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null第一节 归纳推理概述 ...

第五章 归纳推理
null第五章 归纳推理第五章 归纳推理[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归纳推理的特点,了解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法的内容、公式和特点;掌握穆勒五法的内容与公式;识别用自然语言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述的推理是否为归纳推理;识别具体的归纳推理是完全归纳推理还是简单枚举法;对于具体的判明因果联系的事例,识别它使用的是何种探求因果联系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null[内容] 一、什么是归纳推理 二、完全归纳推理 三、不完全归纳推理 四、回溯归纳推理 五、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null第一节 归纳推理概述 一、什么是归纳推理 1.定义 归纳推理是以个别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它的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因此,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完全归纳推理除外)具有或然性。 null【实例】一个法医对因各种情况溺水而死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他们的肺、肝、胃都有“硅藻”反映,由此得出“凡是溺水而死的尸体,其肺、肝、肾都有‘硅藻’反映”的结论。这个结论的得出就是使用了归纳推理,其推理过程为: 王某是溺水而死的,其肺、肝、肾有“硅藻”反映; 李某是溺水而死的,其肺、肝、肾有“硅藻”反映; 赵某是溺水而死的,其肺、肝、肾有“硅藻”反映; …… 凡是溺水而死的尸体,其肺、肝、肾都有‘硅藻’反映。 null2.归纳推理的实质(重点):概括性 3.归纳推理的特征(重点): ①前提和结论的联系具有或然性; ②推理结论的“拓展性”特征 4.归纳推理的作用 1.归纳推理是获取新知、发现真理的手段 2.归纳推理是说明和论证问题的方法 null二、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重点) 1.两者相互区别 (1)思维进程的方向不同(推理认识发展过程的方向不同)。 演绎推理:一般到个别; 归纳推理:个别到一般。 (2)结论断定的知识范围不同 演绎推理:结论所断定的范围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 归纳推理:结论所断定的范围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 (3)前提与结论间的联系程度不同。 演绎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即充分条件的关系,前提蕴涵结论; 归纳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即必要条件的关系,前提被结论所蕴涵。 null2.两者相互联系 (1)归纳推理的结论为演绎推理提供了前提。 演绎推理的一般性知识的大前提,需要借助于归纳推理从具体的经验中概括出来。 (2)演绎推理为归纳推理提供了指导。 归纳活动的目的、任务和方向是归纳过程本身所不能解决和提供的,这只有借助于理论思维,依靠人们先前所积累的一般性理论知识的指导。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演绎活动。 在实际思维过程中,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夸大一个方面而否定另一个方面的作用都是片面的。 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用世界上一切归纳法都永远不能把归纳过程弄清楚。只有对这个过程的分析,才能做到这一点。”“归纳和演绎,正如分析和综合一样,是必然互相联系着的,不应当牺牲一个而把另一个捧到天上去,应当把每一个都用到该用的地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只有注意它们的相互联系,它们的相互补充。” null 三、搜集和整理事实材料的方法 相比演绎推理,归纳推理与搜集经验材料方法的联系更为紧密。归纳推理作为一种由个别前提得出一般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它不等于认识了个别就达到一般的整个过程。因此,进行归纳推理首先必须有一定的事实材料,积累大量的个别知识作为前提,当然,对这些材料还必须进行加工,然后才能进行归纳推理。即,在推理之前必须做搜集和整理事实材料的工作。 1.搜集事实材料的方法 搜集事实材料,必须依靠经验的认识方法,即观察和实验等方法。 null(1)观察 ①人们有目的地通过感官直接研究被研究对象。 ②观察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 ③通过感官考察客体为直接观察;利用仪器观察是间接观察。 (2)实验 ①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并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器材设备),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获取事物发展过程或结果的认识的科学方法。实验比观察的方法更能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 ②实验具有简化或纯化的特点。它可以人为地使某些现象发生,而使另一些现象不发生,使某一些现象发生变化,而使另一些现象保持不变,这样就容易认识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实验具有强化条件的特点。它可以创造在自然界中难以得到或难以利用的特殊条件。实验具有模拟、重复、再现自然现象的特点。(举例) null(3)实验和观察经常是结合在一起,作为相互补充应用于实际之中的。 (4)观察和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力求避免主观性,否则会犯“误观察”的逻辑错误。 ②力求避免片面性,否则会犯“未观察”的逻辑错误。 研究者往往是有一定知识或经验的人,很容易把自己已有的经验渗入到他的观察中去,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释观察到的事物。如果刚好把个人经验中一些不正确的东西去解释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就会产生观察中的主观性,把个人主观的东西当作客观存在的东西。在观察实践中,把个人主观的东西当作客观存在的东西,逻辑上叫作犯了“误观察”的逻辑错误。 人们在进行观察与实验之前,总是在不同的程度上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个初步的看法,这个看法常常会影响人们的观察。容易使人们看到与自己已有看法相结合的东西,忽视与自己已有看法不符合的东西,这样就会产生观察的片面性。我们称为犯了“未观察”的逻辑错误。 null2.整理事实材料的方法 (1)比较 比较就是通过确定事物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达到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在运用这一方法时,要强调必须就事物的实质方面来进行比较。比较的实质是识同和辨异。 (2)分类 分类是根据事物的共同点与差异点,将事物区分成不同种类的研究方法。它可以达到整理杂乱无章的表面现象的目标。归纳“分类”与演绎“划分”(有时也叫“分类”)是性质不同的逻辑方法;前者从个体研究出发,逐步归纳而达到“类”的认识;后者则是居高临下,从某一大类中划分出若干具体的类别项目,是由“总”而“分”地细化对象的过程 (3)分析和综合 分析,是思维中把作为整体的对象分解成部分、单元、环节、要素等等,来进行研究、认识的思维方法。分析是将具体事物抽象化的过程,有助于人们对事物的深入了解,即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null综合,是思维中把关于研究对象的部分、单元、环节、要素等认识,联接起来,从而形成关于对象的统一、整体的认识的思维方法。显然,综合是建立于分析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并不是分析所得到的要素的简单相加。各要素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和在综合过程中是应予以区别的。分析与综合相辅相成,是人的认识实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目的。 null四、归纳推理的种类 1.根据推理所考察的对象的范围,把归纳推理划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2.根据对象和属性之间的联系方式,把不完全归纳推理划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的内容还包括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穆勒五法)、典型归纳推理、回溯归纳推理(案情分析的主要工具)等经验归纳推理和初步形式化的“统计归纳法”、“概率归纳法”。 第二节 完全归纳推理 第二节 完全归纳推理 一、什么是完全归纳推理 1.定义 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一类事物对象中每一个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对象全体都具有(或不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例如: 亚洲有生物, 欧洲有生物, 非洲有生物, 大洋洲有生物, 北美洲有生物, 南美洲有生物, 南极洲有生物,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州、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是世界上全部大洲。 ——————————————————?————————————————— 所以,世界上所有的大洲都有生物。 null2.逻辑结构式 S1是(不是)P S2是(不是)P S3是(不是)P …… Sn是(不是)P (S1、S2、S3……Sn是S类的全部对象) —————————————————— 所以,所有的S是(不是)P 完全归纳推理前提所考察的对象,既可以是某类中的每一个个体对象,也可以是某类中的每一个子类。 3.完全归纳推理的性质(或特点):必然性。 由于完全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前提到一般性结论的推论,这使它具有归纳的特性;又由于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性联系,这又使它具有演绎的特性。所以,完全归纳推理乃是联系或然性归纳推理与必然性演绎推理的过渡环节。 null二、完全归纳推理的规则 1.对于个别对象的断定都是确实的; 2.被断定的个别对象之和是一类的全部对象。 三、完全归纳推理的作用 完全归纳推理的主要作用在于综合。它把有限数量的单称命题综合为一个整体,综合成为具有特定限度的一般性命题,它使人们的认识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null1.发现的方法。 【案例】数学家高斯少年时代的故事 据说有一位老师在给几十个顽皮可爱的孩子们上课时,出了一个颇能消磨时间的算术题,他要孩子们计算一下:1+2+3+4+……+97+98+99+100 老师心里想着,要加的数目这么多,可得费些功夫呢!而且不留心,答数就会弄错的。可是,没过多大会儿,就有个孩子举起手并说出了正确的答数。老师自然感到很吃惊,这孩子从哪儿来的答数呢?原来这位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生以非常敏锐的观察力,看出这一连串要加的数目(从“1”到“100”)中,第一项和倒数第一项,第二项和倒数第二项,第三项和倒数第三项……每对的和数全都为“101”,即 1+100=101, 2+99+=101, 3+98=101, …… 50+51=101。 而且,这样排列成对的正是从“1”到“100”之间的全部数目。由此可见,从“1”到“100”之间,凡是首尾距离相等的每两项之和都是“101”。这是应用完全归纳推理发现的。根据这个性质,又根据排列成对的序数(可知共有50对),便能迅速找到正确答案,即: 101×50=5050 这就是德国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少年时代的故事,当时他才10岁。 null2.论证的方法。为了论证某个一般性的论断,可以列举与此有关的一切对象,然后对其中的每一个别对象一一加以考察与确认,最后通过完全归纳推理,就可以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这个一般性论断是真实的。 null四、运用完全归纳推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1.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必须是完全的,真实可靠的。如果遗漏其中的任何一个,或有一个前提虚假,都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 2.完全归纳推理不能应用于一个具有无穷分子的类,因为无穷的分子是不能完全归纳出来的。只限于对有限数量的单称命题的综合,但并不是对所有的有限数量的单称命题组成的类都适用。(书本P121 “两个徒弟剥花生的故事”) null五、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以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1.区别: ①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考察了某类的全部对象,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只是考察了某类的部分对象。 ②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范围并未超出前提的范围,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超出了前提的范围。 ③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是或然的。 2.联系:二者都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较小,结论的一般性程度较大。 第三节 不完全归纳推理第三节 不完全归纳推理 一、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1.定义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又叫做简单枚举法,它是根据一类事物对象中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对象全体都具有(或不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能够得出结论的根据。 null【实例】某市发生一起凶杀分尸案,死者被碎尸为几十块。为查明死者身份,就要死者的特征。法医检尸证明:死者为萌生智齿的女性。那么,智齿的女性的年龄应为多大呢?公安机关在该市抽查了50多名已萌生智齿的女性,发现她们的年龄都在19-21岁之间,逐得出“所有萌生智齿的女性,年龄都在19-21岁之间”的结论。其中所使用的就是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其推理过程如下: 某甲是萌生智齿的女性,年龄为19岁; 某乙是萌生智齿的女性,年龄为21岁; 某丙是萌生智齿的女性,年龄为20岁; 某丁是萌生智齿的女性,年龄为19岁; 某戊是萌生智齿的女性,年龄为20岁; (甲、乙、丙、丁、戊是萌生智齿的部分女性,且考察中未遇相反情况) ————————————————————————————————— 所以,所有萌生智齿的女性,年龄都在19-21岁之间。 null2.逻辑结构式 S1是(不是)P S2是(不是)P S3是(不是)P …… Sn是(不是)P (S1、S2、S3……Sn是S类的部分对象,并且没有出现反例) ——————————————————————————— 所以,所有的S是(不是)P 简单枚举法是一种最直接的经验归纳,直观性最强。 3.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性质 归纳强度:或然性。 null4.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作用 在研究对象无法穷尽而不能进行完全归纳推理时,简单枚举对事物所进行的概括和扩展,仍然是人们探求科学规律和获取新的知识的重要手段。 但是,由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依据是不充分的,其结论也只能是或然的,可靠程度较低。一旦在以后的实践中发现了相反的情况存在,原先的结论就会被推翻。 例如:过去有些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推出的结论,像“血都红色的”,“天下乌鸦一般黑”,“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等等。由于在南极洲发现了一种鱼的血是白色的,在日本发现了白色的乌鸦,在澳洲发现了卵生的哺乳动物鸭嘴兽之后,原来的结论就不能成立了。 5. 运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1)应尽量增加枚举的数量,扩展考察的范围,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增加结论的可靠性。 (2)一旦发现反例,就应该推翻原来带有普遍性的结论。这就是所谓的“证伪”。 (3)避免“轻率概括”或“以偏概全”。 null【案例】2001年10月,北京警方破获一起变态连环杀人案。作案者是一个年轻的司机。他杀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的第一次、第二次恋爱对象都是妓女,欺骗了他的感情,于是他就认为“女人都不是好东西”,尤其痛恨妓女,要“为社会除害”,因此连续杀害了14名无辜女子。这个杀人犯的杀人动机的产生,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以致14名无辜女子被害,他也因此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司法工作与公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在使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时尤其要注意避免犯“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例如:“凡是犯罪嫌疑人脸红、淌汗、手脚发抖,就一定是做贼心虚”,像这样的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就是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思维训练题】目前的大学生普遍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积累。据国家教委有关部门及部分高等院校最近做的一次调查表明,大学生中喜欢京剧艺术的只占到被调查人数的14%。问:下列陈述中,哪一个最能削弱上述观点。 A.大学生缺少对京剧艺术欣赏方面的指导,不懂得怎样去欣赏。 B.喜欢京剧艺术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回事,不要以偏概全。 C.14%的比例正说明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大有潜力可挖。 D.有一些大学生既喜欢京剧,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方面有兴趣。 E.调查的比例太小,恐怕不能反映当代大学生的真实情况。 null二、科学归纳推理 1.定义 科学归纳推理又叫做科学归纳法,它是根据一类对象中的部分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联系具有必然性,推出该类对象的全部都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例如: 我们在分析一个城市的刑事案件发案特点时发现,在该市的几个点上刑事案件的发案率高于其他地区,而这几个地方都处于城乡结合部,再进一部调查发现城市结合部社区管理比较薄弱、外来人口相对集中,地狱空旷、环境偏僻等情况与发生 刑事案件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出结论:所以,凡城乡结合部的刑事案件发案率比较高。这个结论的得出使用的便是科学归纳推理。 2.逻辑结构式 S1是P S2是P S3是P ‘’‘’‘ Sn是P (S1、S2、S3……Sn是S类的部分对象, 并且S与p之间有必然联系) —————————————————— 所以,所有的S是P null3.科学归纳推理的作用与意义 首先,科学归纳推理在自然科学认识中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科学归纳推理在社会科学认识中也有重要的意义。 【思维训练题】 请将下列第四行的字母顺序排列出来。 A、B、C、D、E D、C、E、B、A B、E、A、C、D ? ? ? ? ? null4.比较科学归纳推理与简单枚举推理 (1)共同特点: 简单枚举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都是不完全推理。它们的共同点是:前提中的个别性知识只是考察了某类的部分对象,并没有考察某类的全部对象,但结论所断定的范围都超出了前提已有知识的范围,因此,它们的结论都不具有必然性,其真实性都需要检验。 (2)区别 ①得出结论的依据不同 简单枚举法的依据是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科学归纳法的依据是分析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科学归纳推理是真正比较可靠的不完全归纳推理,但是它与简单枚举法归纳推理,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界线划分。 ② 提高结论可靠性的途径不同 简单枚举法是靠增加被考察的对象和扩大被考察的范围来提高其可靠性的。科学归纳法是从对前提的科学分析而获得的结论,它的可靠程度并不是靠前提的多少来决定的,而是靠是否真正抓住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了决定的。 第五节 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穆勒五法)第五节 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穆勒五法) 对于因果问题的争论:休谟、康德、马赫。 一、求同法 1.基本内容:求同法又称契合法,是寻求被研究的事物现象出现在若干不同场合,是否具有某种共同原因的归纳方法。 2.形式结构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A、B、C a (2) A、D、E a (3) A、F、G a ……… ………… …… ————————————————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 null3.求同法的特点 ——异中求同 (1)各场合有无其他共同情况; 要求各个场合当中除了一个情况以外,其他情况都不相同。如果应用时出现了几种共同的情况,那么,必须在这几种共同的情况之间寻找它们的相同因素。 (2)进行比较的场合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越高。 null二、求异法 1.基本内容:求异法又称差异法,是将被研究的事物现象置于两个矛盾的场合下进行比较考察,从而确定某一现象是否与某一结果之间存在因果联系的归纳方法。 2.求异法的形式结构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A、B、C a (2) —、B、C — ————————————————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 3.求异法的特点——同中求异 与契合法相比,差异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因为它是一种比较积极的方法,人们可以在实验或实践活动中,人为地改变先行条件,降低其结论的或然性程度。 null4.运用求异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严格要求所比较的两个场合中的其他情况相同。 如某学生每到上课便头痛,一下课就不疼了。他就认为自己头痛的原因就是上课引起的。然而事实却是因为他上课和下课戴不戴眼镜引起的,所以这位学生由差异法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 (2)两个比较场合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必须是惟一的。 如某案,作案人已经自首,其供述也与调查结果及案发现场的勘察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相符;但办案人在案情构成中却发现了矛盾:自首人不可能有移尸第二现场的气力。通过进一步调查研究,侦察结论却是:自首人的行为不是被害致死的唯一原因,甚至不是直接原因 ,此类案例值得引起办案人员的重视 null三、求同求异并用法 1.基本内容: 求同求异并用法也称“契合差异并用法”,简称“并用法”、“契差法”。它是根据被研究的事物现象,在一些场合出现、在一些场合不出现的情况,经分析比较后,发现其因果联系的归纳方法。 2.求同求异并用法的形式结构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A、B、C a (2) A、D、E a 正面场合 (3) A、F、G a …… ……………… …… (1') —、D、H — (2') —、B、I — 反面场合 (3') —、G、J — …… ……………… …… ————————————————————————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 null3. 求同求异的特点——既识同又辨异 4.运用求同求异并用法应注意的问题 (1)正、负两组的事例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大; (2)对于负事例组的场合应选择与正事例组场合较为相似的来进行。 null四、共变法 1.基本内容:共变法是指在观察被研究对象变化的若干场合中,如果其中的某一个因素发生变化会相应地引起另一个因素发生变化,从而确定其因果联系的归纳方法。 2.共变法的形式结构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A1、B、C a1 (2) A2、B、C a2 (3) A3、B、C a3 …… ……………… ……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 3.共变法的特点——相待而变 4.在运用共变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与被研究现象a发生共变的情况应当是惟一的。 (2)现象之间的共变关系有一个限度,一旦超出这个限度,共变关系也许就会发生变化。 (3)在某些具有共变关系的现象之间不一定具有因果联系。 null五、剩余法 1.基本内容:剩余法是指,如果已知某一复合现象是另一复合现象的原因,同时又知道前一复合现象中的某一部分是后一复合现象中的某一部分的原因,那么,前一复合现象的其余部分与后一复合现象的其余部分有因果联系的归纳方法。 2.剩余法的形式结构 复合情况(A、B、C、D)是被研究现象(a、b、c、d)的原因 A是a的原因 B是b的原因 C是c的原因 ———————————————————————————— 所以,D是d的原因 3.剩余法的特点——余果求余因 null4. 运用剩余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确认复杂现象的一部分(a、b、c)是某些情况(A、B、C)引起的,而且剩余部分(d)不可能是这些情况(A、B、C)引起的; (2)复杂现象的剩余部分,不一定是个单一的情况,还可能是个复杂情况。 null六、关于求因果五法的作用问题 培根和穆勒的观点: 我们认为: 求因果五法是或然性推理。它的可靠性依然如下两个因素: 第一,正确地划出有关情况的范围; 第二,正确地分析有关的情况。 但这两点不是求因果五法本身所能解决的,还需要具体的科学知识和把已知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运用于所研究场合的演绎推理。 所以,片面夸大求因果五法的作用,也是不对的。 null【思维训练题】 保护森林资源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因为,据统计,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19%,60年代为11%,70年代为6%,80年代为4%。随着森林覆盖率的逐年降低,植被大量损失,洪涝灾害也逐年严重。由此可见,森林资源的被破坏,是造成洪涝灾害的原因。 问:以下哪项所使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与上文最为类似? A.俗话说,说话听声,锣鼓听音。经观察,各种物体的发声现象都伴有物体上空气的振动。因此,可以断定,物体上空气的振动是发声的原因。 B.把一群鸡分为两组,一组喂食精米,另一组喂食带壳稻谷。经过观察,喂食精米的一组鸡都得了一种病,两脚无力,不能行走,症状与人得的脚气病相似。而另一组喂食稻谷的鸡却不得这种病。由此推断,带壳稻谷中含有某种精米中所没有的东西,它是避免得脚气病的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东西就是维生素B1。 C.意大利的以为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实验,在四个广口瓶中,放进肉和鱼,然后盖上盖子,或蒙上纱布,苍蝇进不去,结果一个蛆都没有产生。在另外四个广口瓶中放进同样的东西,敞开瓶口,苍蝇能飞进去产卵,结果肉和鱼很快就生了蛆。因此,他断定,苍蝇产卵是鱼肉生蛆的原因。nullD.在有空气的玻璃罩里通电击铃,随着抽出空气量的变化,铃声越来越小。如果把空气全部抽出,则完全听不到铃声了。由此可以断定,空气多少是发出声音大小的原因,空气的有无是能否听到铃声的原因。 E.棉花是植物纤维,疏松多孔,能保温;积雪有40%到50%的空气间隙,也是疏松多孔,也能保温。虽然两者很不相同,但两者都是疏松多孔。由此可以断定,疏松多孔的东西是保温的原因。(求同法) F.某人在一个晚上看了两个小时的书,又喝了几杯浓茶,结果一晚上没睡好觉。第二天晚上他又看了两个小时的书,抽了几支烟,结果有又是一晚上没睡好觉。第三天晚上他又看了两个小时的书,喝了几杯咖啡,结果还是失眠。结果他认为:失眠的原因是每天晚上看了两小时的书。 第六节 回溯归纳推理 第六节 回溯归纳推理 回溯归纳推理又称回溯法,是一种由果求因的归纳推理。从推理的形式看,回溯归纳法是演绎推理的非有效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式——的应用。它的形式可以表达如下: 已知事实Q; 如果P1则Q, 如果P2则Q, 如果P3则Q, …… ———————————————————— 所以,造成Q的原因可能是P1或P2或P3……。 回溯推理就是对既成事实的形成原因,所进行的假设性推测。 null回溯法在侦察工作中应用广泛, 任何案子,首先面临的是事件的结果,大量的工作是由果溯因,探求结果的成因。可以说,任何案子的侦察过程都不过如此而已。实际上“由果溯因”乃是人类正常思维的一种基本功能,诸如从户外地湿推断前夜有雨,从现场财物丢失推断案件性质是盗窃等等。 从案发之后的蛛丝马迹里,来分析案发时的情景、寻找作案人,所运用的回溯推理公式,也可以从反例论证的形式来表示: 已知事实Q; 无P则Q不成立, ————————————— 所以造成Q的原因可能是P。 null【案例】2001年5月9日18时40分,中国银行温州市分行南城支行体育中心分理处发生一起特大案件。4名冒充中国银行押款员的犯罪嫌疑人开着假银行运钞车,穿着银行制服和经警迷彩服运走3只尾数箱,内有人民币63.4万元,12种外币折合人民币33.85万元,总计97.25万元人民币。此案在全国尚属首例。经过分析,侦查人员认为以下特征说明了案犯对押款业务细节十分熟悉并熟知只有通过押款科副科长才能改变路线: 1.如果案犯对押款业务十分熟悉,那么案犯选择作案时间极为精确; 2.那么所使用的作案工具与经警使用的工具相同。 3.那么案犯按银行正常交接程序进行作案,并不暴露任何漏洞; null4.如果案犯熟知只有通过押款副科长才能改变路线,那么案犯在作案后会用手机给中国银行押款副科长打电话,称钱已被运走叫其不再叫人来运。 所以,刑侦人员将侦查范围缩小至中国银行温州市中行内部人员,这一推断给最终破获此案指明了方向。 【解析】刑侦人员运用了回溯推理 P, 已知现象——推理依据的前提 如果P则q, 推理者已知的一般性知识——通常被省略的前提 所以,q。 该已知现象的原因或条件——推理得出的结论。 回溯推理是不完全归纳推理,它不排除前提真而结论假的情况。原因在于因果联系及条件联系的复杂性。一个现象的出现总是有原因或条件的,但原因或条件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本案中列举了4种情况分析“案犯对押款业务细节十分熟悉并熟知只有通过押款科副科长才能改变路线”这个现象。最后将侦查范围缩小至中国银行温州市中行内部人员。 null本章概要:归纳推理思维进程从个别到一般,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即前提真时,结论只是可能真的。在理想的情况下,结论较大可能为真。从现代观点来看,归纳推理的类型主要有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科学归纳推理、典型归纳推理、回溯归纳推理、统计归纳推理、概率归纳推理和穆勒五法。其中,完全归纳推理实质是演绎推理,即必然性推理;穆勒五法是探求因果联系的推理方法,包括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不管何种归纳推理,只有在满足一定相关条件的前提下,其结论的可靠性才有所保证。
本文档为【第五章 归纳推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64499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78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05-08
浏览量: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