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压强与浮力教案

压强与浮力教案

举报
开通vip

压强与浮力教案第一课时 课题: 压 强 累计第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1、  知道压强的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 2、  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知道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4、  能用压强解释日常现象 过程 与 方法 1、  学习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 2、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 3、  学习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问题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乐于用压强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 压强的概念 难点 压力作用效果的探究 器材 海绵、细沙、小板凳、橡皮泥、削尖的铅笔、气球、缝衣针...

压强与浮力教案
第一课时 课题: 压 强 累计第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1、  知道压强的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 2、  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知道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4、  能用压强解释日常现象 过程 与 方法 1、  学习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 2、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 3、  学习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问题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乐于用压强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 压强的概念 难点 压力作用效果的探究 器材 海绵、细沙、小板凳、橡皮泥、削尖的铅笔、气球、缝衣针、钩码、大铁钉、弹簧秤、木条、细线绳。 教 学 过 程 环节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 入 在雪地里行走的人会深深的陷入雪中,而在滑雪板上的人则可以轻灵的在雪面上自由自在的滑动,你知道这其中道理吗?学了这一节的内容之后你就会明白了 讲述,创设情境     思考,进入情境       新 授 课 一、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2、我们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压力对物体形状的改变会有大有小,我们称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呢?首先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一下你们的观点,然后用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实验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检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是否合理 讲述压力的概念 引导启发学生设计探究实验 巡回指导 了解压力的概念 讨论压力作用效果可能有关的因素 设计探究实验进行探究活动     新     授 课   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与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  启发学生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得出结论 二、压强 根据上述结论,要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能只用压力的大小,在物理上我们用压强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也就是说压强与压力的大小和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那么我们怎样将压力的大小和压力的作用面积对压强的影响同时考虑进去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速度的定义,讨论交流一下我们应怎样定义压强。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师强调公式各符号的意义和单位并板书 例题  桌面上静止的一盒粉笔的重力为6牛,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1分米2,计算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强。 解:1分米2=  0.01米2 P=F/S=6N/0.01m2=300Pa 答: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强为300帕。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得出出压强的定义 讲解压强的符号、单位    引导学生用公式计算压强 讨论交流   记忆压强的公式、单位、字母的意义。             熟悉使用压强的公式进行计算 三、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如果我们要怎大或减少压强,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 师指导概括:增大压强的方法主要有:1、增大压力2、减少受力面积减少压强的方法:1、减少压力2、增大受力面积  四、课堂练习与小结: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五、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课后 记载 第二课时 课 题:液体压强 累计第 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过程与方法: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重点 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难点 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具 演示 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等 学生 压强计、200mL的量筒、水、盐水等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学 过程 设计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压强?计算公式? 2、压强单位是什么?10帕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课教学 学生自读教材内容,师从以下两个方面指导:  1.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和具有流动性。 2.液体对它的支承物体有压强 (演示图1、图2)    启发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图1:说明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    图2:说明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三.演示实验  1.介绍压强计 师介绍压强计的和要结构和原理。  2.实验步骤:    ①将压强计金属盒放入水中,并改变橡皮膜所对的方向 结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金属盒中心保持在水面下3cm处,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 结论: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压强相同。 ③把金属盒移至水下6cm和9cm,观察U形管内液柱的变化。 结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改用盐水重复②,③。 结论:液体内部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学生归纳液体压强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四.小结: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完成课堂笔记整理。 五.布置作业 课后 记载 第三课时 课 题:大气的压强 累计第 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大气压的存在,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爱科学。 重点 理解大气压强的现象 难点 大气压强知识的应用 教具 玻璃杯、硬纸片,水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学 过程 设计 一、引入课题   1、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再慢慢按下图1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硬纸片仍没有掉下来)。 2、引题:同学们想知道实验中硬纸片不会掉下来的原因吗?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阅读课本中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学生照课本中图11—2做马德堡半球实验。师指导。 2、师生讨论: 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模拟实验的共同点是:将金属球内的空气抽出;实验效果(表现为拉力的大小)取决于抽出的空气的多少。 思考:在大气中,拉开被抽出空气或被挤出空气的马德堡半球或皮碗为什么必须用力,感受什么情况下用力较大,让学生逐步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3、实验验证: 再看覆杯实验:(如图1)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的水对硬纸片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托住了硬纸片。而当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圈时硬纸片未掉下来,说明处处都存在大气压强,且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4、小结: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引导过渡:马德堡半球实验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 (二)大气压强的大小: 1、托里拆利实验,用此实验可研究大气压强的大小。 2、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装置。 教师讲述并板书:大气压强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学生求出760毫米水银柱的压强的大小。由P=ρgh,算出得:P=105帕。(教师板书这个值),简要说明不同地方大气压强不同,将在下一节课学习。 4、小结:大气压强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5帕。 三、巩固练习: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完成课堂笔记整理。 四.布置作业 课后 记载 第四课时 课 题: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累计第 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注重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学生个性的培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 重点 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难点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具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学 过程 设计 一、情景引入 师向学生展示三个生活情景 1. 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舞起来。 2. 冬天,风越刮越大,带烟囱的炉子里的火越着越旺,火苗越蹿越高。 3. 居室前后两面的窗子都打开着,过堂风吹过,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的门被吹开了。 这些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同学们思考过其中的奥妙吗?科学往往就藏在我们身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揭示这个小秘密。(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师指导学生完成以下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1、纸条一端贴近下嘴唇,用力向纸条上方吹气,观察现象。 2、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观察两张纸怎样运动。 3、把一根长10 cm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里,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的上端。往B中用力吹气,观察现象。(图6) 图6 (二)现象汇总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现象。 1. 实验中的研究对象为什么会运动?(研究对象的两面存在压强差) 2. 什么原因造成了压强差的存在? 3. 这些实验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三)确立课题、得出结论 1、这些实验都是研究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三、设计实验、解释现象 比如,“吹硬币”、乒乓球被水流吸住、电吹风向上对着乒乓球吹、越吹越不跑等实验。 实验后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1. 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 m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地方候车,这是为什么? 2. 为什么风暴常常会把房子的顶部掀掉? 3. 观察课题引入的三个场景,解释现象。 四、巩固练习: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完成课堂笔记整理。 五.布置作业 课后 记载 第五、六课时 课 题:浮力 累计第 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1. 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及方向,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并知道漂浮的物体浮力大小等于物重。 2、过程与方法:会用弹簧秤法测浮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物理知识的情感。 重点 浮力及其计算 难点 有关浮力的计算。 教具 弹簧测力计、墨水瓶、烧杯、水、乒乓球(3个)、盐水溶液。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力?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测力计) 2、出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空墨水瓶。墨水瓶受几个力?(两个)两个力是什么关系?(一对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演示实验 1. 用手托住空墨水瓶。分析受力情况,看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2. 分析变化原因,手对空墨水瓶的托力多大?如何求得? 学生实验: 将弹簧测力计吊着空墨水瓶,放入水中浸没,观察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托的力。)物体在其他液体中是否也受到向上托的力呢? 演示实验: 将吊着的空墨水瓶放入盐水溶液中,看到什么现象?分析变化原因。 问:漂浮的物体是否也受到向上的托力呢? 说明:(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二)板书 板书1、 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任何一个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受力物体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另外对浸入的理解,它包含两种情况:①部分浸入;②浸没。 讨论: 1. 给你弹簧测力计、水、烧杯、钩码,如何测出钩码浸入水中的浮力? (1)先测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G 。 (2)物体浸入水中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 (3)求浮力 2. 浸在液体中物体一定受到浮力吗?(有各种意见) 板书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我们举特例来分析:立方体浸没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 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其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和面积相等,并且对应部位距水面的深度相同。 问:水给它们的压强是否相等?(相等) 问:水给它们的压力是否相等?(让学生讨论)(压力相等并且方向相反) 分析:(p =ρgh  p =F/S  S 一定,F =p·S)但是,上下两表面处的深度不同,下表面处的深度更深,压强更大,而上下两表面的表面积相同,据p = F/S F = P·S,所以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更大。即 > 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板书:原因: > 而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 - ,这就是浮力。 板书:实质: = - ,方向竖直向上。 总结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问:既然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浮力,那么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有的在水中上浮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 板书:三、物体的浮沉 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浸没水中(一个充满沙;一个中空;一个有部分沙,用蜡封住),松手后出现什么现象?分析讨论。 问: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它们的施力物体是谁?(地球、水) 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由它们共同决定。 (1)当 =G 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静止)(悬浮) (2)当 >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上升)(上浮) (3)当 <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下沉) 板书: 问:沉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静止)为什么?(另外受到容器底对它的支持力。)( ) 问:那么上浮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静止)我们就说物体漂浮在液面上,那么, 。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三、总结扩展 (一)本书主要学习三个知识点: 1. 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如何,以及如何用实验法测浮力? 2.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 物体的浮沉条件。 我们要理解、记忆,并且借助实验,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思考:上浮的物体( ),上浮至漂浮在液面上( ) 讨论:物体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的体积能怎样变化?说说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系? 四.小结: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完成课堂笔记整理。 五.布置作业 课 后 记 载
本文档为【压强与浮力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6695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99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1-06-17
浏览量: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