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_一小时的故事_中的反讽与象征

_一小时的故事_中的反讽与象征

举报
开通vip

_一小时的故事_中的反讽与象征 借鉴与比较 作家杂志 Writer Magazine 2009 No.3 《一小时的故事》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最好的短篇 小说。故事情节浓缩在了短短的一小时内,介绍了玛拉德夫 人在得悉丈夫死讯后一系列的行为和心理变化。他人看到 的是她悲痛欲绝,但她内心深处奔腾的却是获得自由后的 酣畅淋漓,当然这种自由是短暂的,她丈夫的归来让她的自 由梦和意志力瞬间瓦解,这种瞬间的崩溃与绝望让她走上 了死亡之路。小说短小精悍,但无处不充斥着作者的智慧与 黑色幽默,尤其是反讽与象征手法的应用,更是凸显了作者 高超的创作手法。 ...

_一小时的故事_中的反讽与象征
借鉴与比较 作家杂志 Writer Magazine 2009 No.3 《一小时的故事》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最好的短篇 小说。故事情节浓缩在了短短的一小时内,介绍了玛拉德夫 人在得悉丈夫死讯后一系列的行为和心理变化。他人看到 的是她悲痛欲绝,但她内心深处奔腾的却是获得自由后的 酣畅淋漓,当然这种自由是短暂的,她丈夫的归来让她的自 由梦和意志力瞬间瓦解,这种瞬间的崩溃与绝望让她走上 了死亡之路。小说短小精悍,但无处不充斥着作者的智慧与 黑色幽默,尤其是反讽与象征手法的应用,更是凸显了作者 高超的创作手法。 一 反讽修辞手法的使用 反讽是文学作品中常使用的一种手法,通过所言非所 指的方式突出文学色彩,增强文章的效果。根据它在文章中 的作用,反讽可以分为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戏剧反讽。言 语反讽是最常见的,它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正话反说。情景反 讽指作品中故事情节或结尾完全出乎人的意料,或者和读 者所想的正好相反。戏剧反讽是指在故事中同样的事情对 读者和书中人物有不同的含义,书中人物不了解的真实情 况读者却很清楚。《一小时的故事》中作者就多处用到了反 讽。 第一处反讽是玛拉德夫人听到她丈夫死讯时的反应。 “她一头扑在姐姐的怀里,悲声抽泣起来;悲痛欲绝后,便独 自一个人上楼去了自己的房间,没让人跟着。”她没有像人 们所期待的那样,“会茫然失措,不能接受残酷的事实”,当 然她也大哭了一场,但之后她没有继续沉浸在悲痛中,却一 个人走进了房间。这给读者留下了很强的悬念,一个刚刚丧 夫的女人在短暂的悲痛之后竟然如此镇静。在读者心中充 满疑惑的时候,作者借机把故事情节推向了人们意想不到 的方向。 对玛拉德夫人在自己房间里所看见东西的描述也是反 讽。按照常理,一个女人忽然得到丈夫死讯后应该沉浸在悲 痛中,忘却周围事物,即使看见窗外的东西,一切也该是灰 色的,但她所看到的却是“湛蓝的天空”,感受到的是“新春 的气息”,闻到的是春雨的芳香,听到的是歌声和麻雀的欢 叫。从下文我们知道此处的景色描写正是玛拉德夫人心情 的写照。她终于摆脱了丈夫的束缚,获得了自由,世界因此 而变得美好。读者这时才明白原来丈夫的死,带给主人公更 多的是身心的自由。 第三处反讽是玛拉德夫人丈夫的归来。当读者终于明 白内情开始同情和理解主人公的时候,她的丈夫却回家了。 当然,通过下文我们知道她丈夫根本没遭遇车祸。这种对于 死而复活的描写把全文推向了高潮。在仅仅享受了一小时 的自由之后,她丈夫竟然又活着回来了,她又要开始压抑的 婚姻生活。此后,读者的心情也和玛拉德夫人一起跌落万 丈,她死了,我们不禁为之扼腕。这样作者就成功的把故事 引入了高潮和结尾的部分。 文章结尾处是一处戏剧反讽。“医生来了,说她死于心 脏病———兴奋过度而亡。”在读完文章之后,读者理解了玛 拉德夫人的处境与情感,也会憎恶这个束缚女性的社会,但 故事中的其他人物是永远无法明白她在这一小时中,是如 何觉醒又如何体味这自由的,他们也不知道她死亡的真正 原因。深受男权主义麻痹的他们,会深信是丈夫死而复活的 喜悦给她带来了强大刺激而导致了她的死亡,但是每一位 读者心中都明白,玛拉德夫人是由于极度失望和对未来生 活的恐惧引发了心脏病的复发,使她最终走向了死亡。 二 象征意义的运用 象征也是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它往往借助于 具体的事物,来寄寓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或中心思想,能 够使读者产生联想,更好的表达文章的寓意。《一小时的故 事》中作者多次用到了象征手法来表现故事的主题。 首先是上文提到的对玛拉德夫人所看见东西的描述, 它既是一种反讽,也有象征意义。新春、春雨、歌声、蓝天、白 云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东西,都代表了美好和自由的生活。这 种描写为文章创造了一种意境,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让读 者可以感触到主人公当时的心情,理解她当时所渴望的东 西是女性的独立与自由。只有在丈夫死后她才可以重新成 为一个自由人,才有机会用全新的眼光审视这个世界。 其次是文章中门的象征意义。从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 玛拉德夫人房间的门是关着的。丈夫忽然的死亡往往会使 一个女人渴望别人的帮助与安慰,但她上楼后却关上了门。 事实上这门是一道屏障,是两种不同生活的分水岭。门外由 于社会舆论与道德的原因她必须悲伤,当然我们相信这悲 伤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真心的,毕竟她曾爱过自己的丈夫,但 是门内她却可以摒弃一切,在悲伤之余开始幻想她未来的 自由生活。只有在门内她的身体、情感和思想才是自由的。 另外,主人公的名字本身就具备象征意义。细心的读者 会发现作者把主人公命名为 Louise就有她特殊的目的。我 们知道“Louise”这个词本身就来自于男性名字“Louis”,这 就意味着即使她丈夫真的死去,她也无法真正的找回她作 为一个女人独立的身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文章的 细节设计上是颇具匠心的。 当然,《一小时的故事》中除了上文提到的反讽和象征 的写作手法外,凯特·肖邦还使用了比喻、拟人、矛盾等手 法,无一不体现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另外这篇文章同时 以它写作风格的独特、文章结构布局的精巧而闻名,但是仅 凭反讽和象征手法的恰当使用就不失为一篇杰出之作。 参考文献: [1] 崔玉梅、帅式毅:《〈一小时的故事〉中“门”的象征意 义》,《九江学院学报》,2006年第 4期。 [2] 彭贵菊:《真实的束缚,虚幻的自由———试论凯特· 肖邦的〈一小时的故事〉》,《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第 1 期。 作者简介:郭坤荣,女,1981—,河北保定市人,本科, 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外 语学院。 《一小时的故事》中的反讽与象征 郭坤荣 摘要 《一小时的故事》是美国作家凯特·肖邦的经典之作。文章中作者使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与写作技巧,其中 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反讽和象征手法的使用。本文正是从这两方面入手,分析了作者的创作手法与写作特 色。 关键词:反讽 象征 女性 自由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065
本文档为【_一小时的故事_中的反讽与象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9958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6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6-19
浏览量: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