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复杂性范式(修改稿)

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复杂性范式(修改稿)

举报
开通vip

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复杂性范式(修改稿)对未来战争复杂性的哲学思考 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复杂性范式 温睿,成慧,郝志刚 (国防大学,1. 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教研部, 2. 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 3. 马克思主义教研部 北京 100091) 摘 要:面对战场上扑朔迷离、纷繁芜杂的信息海洋,如何拨开战争的“迷雾”,清醒认识并理性地研究战争,对于我们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该文从作战体系的编成结构入手,将各种抽象的、模糊的和不断变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用网络中的点与线来总括,赋予点线的符号表现力和象征意义,并在网络基础上研究军事网络动力学等各种理论,从小世...

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复杂性范式(修改稿)
对未来战争复杂性的哲学思考 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复杂性范式 温睿,成慧,郝志刚 (国防大学,1. 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教研部, 2. 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 3. 马克思主义教研部 北京 100091) 摘 要:面对战场上扑朔迷离、纷繁芜杂的信息海洋,如何拨开战争的“迷雾”,清醒认识并理性地研究战争,对于我们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该文从作战体系的编成结构入手,将各种抽象的、模糊的和不断变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用网络中的点与线来总括,赋予点线的符号表现力和象征意义,并在网络基础上研究军事网络动力学等各种理论,从小世界、无尺度、能力涌现等方面对军事科学研究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进行拓展,讨论了关于信息化战争的创新观念。 关键词:未来战争;泛网络;无尺度;小世界;复杂性 中图分类号:E0-03 Complexity Paradigm of Future Information War WEN Rui, CHENG Hui, HAO Zhi-gang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1, P.R. China) Abstract: Facing the whirling, numerous and complicated information of the battlefield, we have a critical challenge to study warfare rationally and clearly and poke aside "dense fog" of operation. The method of social networks starts with the composition structure of military systems, translates objects and all kinds of vague and chang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objects to nodes and lines in networks then endows symbolic significance to points and lines eventually. Researchers could study dynamics of military theories based on social networks which broadens military researching methods and makes it easier to arrive innovative theoretical results. Key words: information warfare; pan-network; scale free; small-world; complexity 研究现代军事科学,不能单从现代信息技术所产生的电子网络实体来研究,也不能以传统物理学所采用的分割、还原和运动等概念来阐释,这两种方法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现代自然科学的图谱,由热力学系统和自组织临界性、混沌和分形、复杂性和涌现性、无尺度网络和随机网络、组学和谱系测定等各种分散的理论组成,研究军事科学从何入手也成为一个难题。本文试图从点线关系网的结构特征入手,探讨研究信息化战争的方法论[1-3]。 一、泛网络的研究方法——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与实践 在一般语境中,网络一词往往使人联想到因特网、局域网等有形的、狭义的“网络”,通常表现为由网线连接起来的电脑或链接起来的网页。而网络战的含义也往往被限制到实体网络对抗的范畴,就如詹姆斯·亚当斯在其著作《下一场世界战争》中所说的那样:“在未来的战争中,计算机本身就是武器,前线无所不在,夺取作战空间控制权的不是炮弹和子弹,而是计算机网络里流动的比特和字节。”但实际网络的概念却宽泛许多,网络战的概念也远非网上作战这样简单。就其本质来说,就是要采取一种泛网络的方法研究战争,重新构建战争系统的科学观与世界观,在点与线的博弈中探寻战争规律[4-6]。 (一)军事系统的泛网络概念及描述。狭义网络的构建是以计算机为节点,在计算机之间通过数据链路使其可以互换信息。在这个概念上发展起来的网络战则不免过于依靠计算机与将其联系起来的网络。然而,网络的概念却不局限于此。“网”本为象形字,是指以草线绳丝罗织而成,用于捕捉鸟兽鱼鳖的工具;“络”字本是缠绕联结和续接的意思。当两者同时用于描述组织或系统时,“网络”一词将系统的组成元素以及元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形象地表示了出来,所展现的不仅仅是一幅静态的图像,也表示了其自身的形成过程,具有不断发展变化的意味。而对于军事系统所组成的网络,从作战体系的编成结构入手,将各种抽象的、模糊的和不断变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用网络中的点与线来总括,赋予点线的符号表现力和象征意义,并将点线放置在军事系统抽象结构的基础位置加以考察,研究军事系统组成结构及其网络效率。不难理解,伴随着和平时期的军队建设活动和战时敌对双方的激烈对抗,军事系统中点与线的交替和网络化的进程始终在进行着,只是时而较为平稳时而变化异常激烈,这是种将实体抽象为网络的方法。实际中可以抽象为点和线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业已存在的节点与关系的集合。例如,在战争规模大小与战争出现次数的关系中,可以将规模大小抽象为点,而该种规模的战争所爆发的次数则为该点的度,同样能勾画出一种新型的点线关系。因此,采取泛网络的视角来看战争,可能带来各种新的发现。 (二)军事网络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任何复杂系统都是由简单系统演化而来,军事系统也不例外,从最初的建军时的较为简单系统起始,经过不断地演化,要么逐渐萎缩直至消亡,要么越来越复杂最终成为军事复杂巨系统。人民解放军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道路,不仅是一条血与火的考验之路,也是一条从简单到复杂的实践之路。建军之初,结构简单、装备单一,可以说是一个简单的军事系统;经过不断地演化,星星之火,不断燎原,人民解放军在斗争中个不断成长,军事网络也越来越复杂,各种关系纵横交错,如何协调各方关系、凝聚自身力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这就要求把握现代军事复杂系统的来源,了解不同组分不断演进的历史,才能更好地协调各种复杂关系,确保整体合力的发挥。同时,还要认识到复杂的系统来源于简单,这是一个时间纵向上的问题,横向上看同样如此。而且在复杂的内部,也是由无数的简单相互作用才产生了复杂,军事复杂系统正是由这些复杂背后的无数简单作用所构成。但是由于这些简单的规则没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对称性,发生的时机也有不确定性,最终组成的军事网络是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有序和无序的统一、简单和复杂的统一。这就要求在研究军事问题时,必须从复杂的现象中找出那些看似简单的动因,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用最高效的方法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 (三)泛网络的图论与矩阵分析范式。从泛网络的角度研究军事问题,需关注于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样的作战体系结构决定了军队的战斗力水平;二是作战体系中关键节点的分布情况;三是体系的结构或者状态是否具有健壮性以及在受到打击时的抗毁性。这就要求对军事领域中各种不同的“关系”进行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包括信息流、能量流、物质流等。网络分析要从抽象的、质化的观点分析走向具体的、量化的实践,需要一定的方法、途径和手段。因此,与之相适应的特定实践手段不断得到发展。其中,图论和矩阵分析提供了最基本的数学手段。特别的,在分析不同的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关系时,图论就成为了分析实践不可或缺的工具。由于图论的重要性和普遍性,甚至有人提出将其称为图实践(graph practice)或图工程(graph engineering)。在应用数学领域,基于图论发展出了“网络理论(network theory)”,并且在英语中还出现了该词的专门术语:diktyology。从图论角度思考军事问题,只是方法上的创新,现代计算机软件工程则提供了有效的应用手段,这个结合点就是矩阵分析的方法。根据矩阵理论,任何图都能够表示为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矩阵方式,并能够通过其进行仿真模拟,将军事问题这种社会现象与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紧密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军事问题研究的自动化。 (四)战争博弈中点线网的抽象形式。对军事系统来说,如何在激烈的战争中生存并发展是永恒不变的课题,这就要探求使军事系统具有更强大生命力的组成模式。在网络分析的方法中,将子系统看作一个小的整体,从而在更高的水平上构建出以这些子系统为元素的点集,进一步进行子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在这里,点与线作为一种概念,更准却地说是一种陈述军事概念结构的记号,它们所指代的更多的是形式而不是物质性实体,是一个“意义关系的整体”。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包括军事系统在内,点与线的命题是一个永恒的存在。无论是抽象还是实在、主观还是客观,万事万物都可以在特定层次上界定为一个系统,系统的结构可以抽象为网络,网络的各个节点代表着系统中相互作用的元素,而节点之间的“连线”则代表着系统中作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系统的结构是点与点之间所形成的网络,而系统的功能基础则是点线网络的动力学。而战争博弈,则是借助点与线这种人类知识抽象的最简约表示形式,来阐述建立于网络关上的基本思维模式,这便是点线网与军事科学方法关系的真谛所在。如在研究战争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网络就有100个点与140条线。在点与线所组成的网络基础上,可以利用数学的、物理的、计算机仿真的方法进行军事网络的模拟仿真和动力学分析,以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军事问题,得出定量的分析结果。 二、无尺度的战争模型——作战分形的艺术与科学统一 所谓尺度,就是看问题的层次,也是衡量事物的量度。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认为:“尺度是有质的定量,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而无尺度(scale-free)本身表现为尺度的量的性质超出其质的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性;由质过渡到定量,由定量复过渡到质,可以表象为无限进展,表象为尺度扬弃其自身为无尺度,而又恢复其自身为尺度的无限进展过程。”黑格尔的无尺度是作为尺度的扬弃与恢复过程的统一体而存在,实质上就是指尺度不断地扬弃自我以适应新的层次,而成为新的问题层次的尺度。而分形中的无尺度,更多地强调的是一种尺度不变性,就是说研究事物的尺度发生变化时,事物本身自相似性的结构不变,只是原来的放大和缩小,所得到的结果却可能是不同的,在数学上它表现为一种幂律特征。而分形(fractal)则是在无尺度基础上发展的概念,它具备三大基本特征,即无限细分性、自相似形和无尺度性。自然世界中,从河流山川分布、到人体经络分布甚至于树枝的形状都具有分形的特征,因此说分形是一种自然美。同样,在军事问题研究中,无尺度与分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7-8]。 (一)打破常规尺度视角的战争。人类具有在不同尺度上感知事物的能力。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就是从不同尺度观察问题所得到的不同结论。观察作战行动,其观察的尺度不同结果也必然不同。两个战士的格斗,这是从个体的视角观察;而连排的战斗,就是从战术级的尺度来研究;按照军事问题的层次划分法,再往上依次为战役级和战略级的研究尺度,不同的研究尺度对于不同问题的基本看法是不一样的。比方说,从战略的角度看待战争,研究的是宏观的、高层次的对抗,此时对于连排级的战斗,在战略的尺度下就好如“尘埃”,表达方式也只是两个点而已甚至忽略不计;然而如果从战术的角度来看待,那么连排的战斗就是研究的主体和全局,被置于中心地位了。这就好比庄子所说的“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即便是相同的事物,却由于尺度的相异而导致了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不同。因此,研究军事问题就要找准相应的尺度,如果混淆了所研究问题的尺度就会造成错误的结论。比方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这是一个战略层次的问题,我们应当从战略的尺度对其追根溯源,其爆发的根本原因就是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如果不站到战略的层次进行研究,只以个体的尺度研究,那么就会把斐迪南大公被刺杀的细节当做一战爆发的原因,如斐迪南大公执意去医院、如半道上遇到上刺客等等,这么多假设在不适当的尺度下都可能是研究问题的结果。虽然说“细节决定成败”,从研究的科学性来说却是错误的,而真正的结果只有在适当的尺度下才能得到,确定问题层次,找准研究方法,这也是研究军事问题所要求首先把握的。 (二)战争系统中的分形现象。分形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主要是指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尺度不变性或者没有特定的尺度,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都存在着分形现象,可以分为自然分形、时间分形、社会分形和思维分形四大类。战争系统分形是属于社会分形的范畴。从通俗的角度解释分形,就是整体与局部之间具有自相似形,比方说从战略全局考察战争,所看到的分别是各个战役军团的作战行动,而战略指挥员则对战役军团进行指挥,这是对战略全局的战略尺度考察;而对于战役级作战来说,战役指挥员所看到的则是各战术兵团的作战行动,战役指挥员对战术兵团进行指挥;从战略尺度看,战役层次的指挥是一个局部,而在战役尺度看,战役指挥则是一个全局,战役在战略尺度下是部分而在战役尺度下就是整体,而且战略层次指挥与战役层次指挥又具有相似性却又不具有相同性。这样无限细分下去一直到作战个体,就是从不同的尺度去看待战争中的指挥问题,它既具有这种到个体的近似无限细分性,又有各个层次之间的自相似形与无尺度性,这便是战争系统中关于指挥问题的分形。在分形理论中,由于找到了自相似性这个部分过渡到整体的媒介和桥梁,使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认识从线性到非线性,提供了一种从部分认识整体、从有限认识无限的依据。在军事问题研究中,我们既要分清因尺度层次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性,又要认识到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自相似形,就好比“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屋”与“天下”必然有联系。就有这么一句古话,“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句话比较形象地说明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规律,我们不能说“钉子缺”是“国家灭”根本原因,但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是一个线索。研究问题时,应该按照层次的方法,从全局到局部再由局部到全局,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样才能将其分析透彻。 (三)作战分形与无尺度的关系。正是由于尺度的改变造成了系统的质变。在自然中,单一的水分子不是液体、单一的神经元没有意识、单一的声音并不具有感染力;然而,数以百万计的水分子在常温下则显示出液态的存在,数以百万计的神经元相互作用的集合就产生了意识,无数的声音通过各种组合形成了动听悦耳的天籁,应用到作战领域,士兵结合成军队,战斗汇集成战争,产生了问题质的变化。而且,战争这种社会现象,同起源于几何学对空间关系进行描述的分形理论,通过系统对象分维的转换而联系起来,使得军事系统结构的描述可以从分形学中得到启示。从本文第一部分的描述可知,不论抽象还是存在、不论主观还是客观,万事万物都可以抽象为一个系统,而网络则表示了系统的结构。在军事问题中,边与线的概念可以不是实在节点与关系的抽象,而是更为广泛的抽象扩展。通过这种扩展,使得无尺度的数学描述和分形学的几何特征结合起来,因为所有的事物结构都能够抽象为点线所组成的网络。从统计数学的角度看,这种结合的枢纽就是维度以及测量维度的幂律方程。当前的研究中,发现了战争伤亡数量的大小以及这种规模战争出现的次数服从著名的古登堡—里特定律,也是一个幂律,这样战争系统也就具有了近似的分形特征。在大多数真实的网络中,大多数节点只有几个连接,这些数量众多的连接较少的节点与少数几个巨大的拥有无数连接的中心节点共存,这是幂律表现的一种形式。如果军用公文存在来往就认为两个作战单元之间存在边的联系的话,军事指挥体系中就存在以指挥中心为中心节点,而各作战单元为周边节点的幂律现象[9]。 (四)复制、变换和涌现的结果。战争系统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在研究战争的过程中,如果要面面俱到、非常详尽地刻画战争系统中的方方面面,就远远超出了现有的认识能力。正如杰罗姆在《论左手性思维——知觉能力、情感和自发性》中所说的:“人类环境所蕴含的、潜在的知识远远超过了人类的认知能力,为了应付这种丰富性和多元性,人类的认知、记忆和思维过程,很早就采取了保护其又显得能力免受过量的、混乱的信息干扰的策略,通常是采用通过某种平均化的‘典型的例子’来表征富有多样性的一类事物。”在对作战问题的研究中,通常采取战例的方法来研究,但是采用这种方法研究正确性的根本所在则是战争系统是由无数个小的子系统组成,换一种说法就是无数个小的子系统乃至孙系统通过复制与变换最终涌现了战争这个复杂系统。冯嘉诚在《复杂性的涌现》中指出,复制意味着重复、拷贝和再造某种事物;变换意味着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动、适应、调整、再定型或变异。在这个定义的基础上,如果用点线方式来考察,复制就会分为点的复制与线的复制,变换也分为点的变换与线的变换。而对于这种复制与变换的有限与无限次的选择,就出现了事物发展的涌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或“整体具有部分或部分之和不具有的特性”。而在复制、变换和涌现三者中,复制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因素。没有数量巨大乃至无限次的复制,就不可能出现最后的涌现,也没有了变换发生的基础。从单人之间的格斗到部落之间的争夺,并不是阶级意义上的战争,但却是战争的雏形,阶级社会的战争就是由此演化而来。亦即从单人格斗到多人格斗,之后战术级的战斗,最后又由大量的战斗进行叠加,组成了战争。也正是这种战斗的复制,成为涌现出战争的基本因素,这也就是在研究战争过程中,无论战争有多大差距,战斗过程也是相似的,这种相似性为战例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样,也正是战斗过程只是相像却不是相同,这些微小的差异,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巨大不同。 三、小世界的作战体系——从单元到体系的战斗力涌现 从直观的角度看,作战指挥体系是一种树形结构,最高指挥机构就是树根,枝枝杈杈代表不断专业化、地域化、互不重叠的各级指挥要素,树的叶子则是最基本的作战与火力单元。表面上看,一切都按照这种简单的树形结构进行的,但是现代联合作战,信息贯穿于作战的整个进程之中,占有主导地位,这种结构不利于信息的快速流动,必然会被其他方式取代。会从一种静态的、优化的树形结构转变为动态的、演变的网络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指挥机构与作战部队之间以及各作战部队之间横向联网,指挥层次少、信息利用率高。例如,营可以向军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情况、单个舰艇可以向总部汇报战场态势,反过来,高级指挥机构也可以对基层部队实施指挥,作战指挥体系的编成越来越呈现出一种扁平的网状结构,出现了小世界现象[10-13]。 (一)小世界准则在军事系统中的适用性。世界很大,大到用人海茫茫来形容。同时,世界又很小,“天涯若比邻”,通过人与人的各种关系,可以很快地与世界上的另外一个人取得联系。而这取得联系的“中间人”平均为5个,也就是说在两个完全陌生的个人之间建立联系的最远距离是6个人,这就是著名的“六度分离”理论。该理论的出现使人们对于社会网络有了新的认识,但是在为什么偏偏是“六度”而不是“七度、八度或千百度”,这又引入了另一个特征“150法则”,即每个人日常联系的网络是150人左右。这样,通过5个人的联系,所能够达到的数字远远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的所有人数。正是这两个理论构成了小世界准则的基本体系。信息化时代,世界不可逆转地塌缩为一个小小的世界。而对于军事系统来说,小世界的现象同样存在。因为军事系统不仅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系统,同时也属于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在军事系统中,原先严密的树状组织结构已经越来越呈现出小世界现象。特别是正常的指挥通道不断缩短,任意两个作战单元之间的关系层次不断减少,使战场上各军兵种的武器系统、作战平台和保障装备联为一体,战区内成千上万火力单元和战斗部队、战斗支援部队、战斗勤务部队紧密配合,协调行动,充分发挥整体作战效能。正是由于军事网络也具有小世界特征,在小世界理论基础上的各项研究成果同样可以适用于军事网络。例如,可以再其上研究基于小世界现象的舆论传播、心理影响现象,为量化研究军事问题提供有力工具。 (二)小世界演化网络中的层次分析方法。网络是动态和静态的统一体,网络分析认为事物是由处于流变状态的网络而不是由简单的静止性的层级结构组成。在网络分析时强调对关系的考察,反对完全根据单个作用点的内在属性来解释或预测其功能特征的方式,应当从动态的不同层级的关系变化来研究各种军事问题。毛泽东曾指出“任何一级的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们指挥的全局来说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他强调高级指挥员必须能够“抓住战略枢纽去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去部署战斗”。战役紧连战略,完成的是战役任务,达成的是战略目的。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往往一次战役就是一次战争,战役等同于战略,并且战略性战斗的现象也逐步浮出水面。须具有不同层次的分析方法,对作战问题的思考始终站在上一个层次以对本层次进行指导。就战役指挥员来说,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思考和谋划战役问题,抓住战略枢纽去部署战役,否则就无法达成全局目的。筹划战役不能走一步看一步,打一仗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一仗,而要有长远打算,着眼于全局和全过程。而对于战术指挥员,则要站在战役的高度指挥战斗,领会上级指挥意图,明白此战斗在战役全局中的地位与作用,才能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同时,任何事物的组成都是有层次性的,这也是所讲的尺度。不同层次上的各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上一层次的现象是由于众多下一层次的原因聚合涌现而产生。这就要求在分析军事问题时,需要把握各个层级上的主要矛盾,从矛盾聚合的关键点着手解决问题。现代决策理论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层次分析法,虽然发展出模糊集分析、智能分析等方法,但其本源都是层次分析,通过各层决策的聚合,研究不同决策对作战结果的影响,并找出适当条件下的最优解。 (三)单元互作用效果聚合产生能力涌现。所谓涌现性,是指系统具有而其组成部分以及部分之总和不具有的特性,一旦把整体还原为它的组分,这些特性便不复存在。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明确指出:“许多力量溶合为一个总的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造成‘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拿破仑关于法国兵与马木留克兵的组合博弈的论述,就说明了组合得当,运用得法,就会大大超过单个力量的和数;反之,则会少于这个和数,这是对涌现力量的经典描述。随着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对系统涌现性的认识也逐步深化。霍兰通过对神经网络的研究,指出涌现的模式和宏观层次的结构来源于低层次相对较少的简单规则。这就是说,系统宏观层次上那些简单个体所不具备的特性,是由内部单元经过一些简单行为规则的不断演化涌现而来。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是体系作战能力,而所谓体系则是系统的系统(system of systems),体系作战能力只有在逐级系统能力聚合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这种能力的聚合并不是线性的叠加,它的效果并不是1+1=2而是1+1>2,是各子系统能力的非线性聚合。古今中外,任何一场战争都不是孤立进行的,由于力量在战争过程中变化其原来的形态,对作战兵力兵器的组织与协同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现代战争,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不仅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因素众多,而且参变量繁多,输入和输出的信息量巨大,更需要把各种力量拧成一个能发挥实效、运作自如的整体,在指挥信息系统加速链接的基础上,通过各功能单元之间的简单协同规则,实现的多个系统的整体联动、相互作用、系统涌现。在应用涌现理论时,并不是简单的概念使用和经验总结,而是可以通过自主体的概念将涌现现象通过计算机仿真出来。每个作战单元的行为规则都是确定的,可以将军队的条令条例转化为作战的行为准则,通过多层级、多分辨率进行建模仿真,经过计算机运行多个自主体的作战行为,较为逼真地反映出作战原则的细微变化所产生的涌现结果,从而为军队建设和作战运筹提供指导。 (四)体系同步能力成为战争制胜的“赛点”。“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军队作战能力的发挥必须依靠协调一致的行动。作战行动的同步性就是指各作战单元在总体作战计划的指导下,产生协调一致的行动。达成同步的能力,就是作战体系达成协调一致行动的能力。在单个作战单元的作战能力处于同一层次的情况下,它将成为战争制胜的决定性因素。例如偷袭作战,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作战不同步问题,偷袭方衔枚而进,始终处于高度的战斗状态,用复杂网络的术语来说,就是一直处于较高的同步水平,而被偷袭方由于事先毫无准备,并没有处于战斗状态,受袭后有一个转换过程,由混乱到同步的时间相比较长,此时,双方差距较大的同步水平,使偷袭方在作战力量较弱的情况下发挥出了更大的战斗力,最终取得胜利。可以认为体系作战能力的发挥,是单个节点作战能力与整个网络同步能力发挥的结果。从战争发展的历史看,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的战争蜕变,是由于武器装备的变化导致单个节点作战能力的提升而使体系作战能力大幅跃升,此时由于指挥通信手段没有改变,部队达成协调一致的网络同步能力并无较大变化;热兵器时代到机械化时代的战争演变,是由于单个节点作战能力与体系同步能力的提升而导致整体作战能力的跃升,这时由于无线电的出现和机械化速度的加快,作战体系同步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现代,由机械化时代到信息化时代的战争的变革,在单个作战单元作战能力并无较大变化的情况下,正是由于作战体系的同步能力的大幅增强而使体系作战能力得到飞跃。而加强同步能力的关键就是加强对部队的控制能力,瓶颈就是加强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进入21世纪以来,美军就投入巨资,由国防部进行研制一体化的C4ISR系统,加速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使其数据处理能力成倍增加,发现目标到实施打击达到准实时化。美军从发现到摧毁目标,海湾战争时约为10小时,科索沃战争时为2小时,阿富汗战争时为19分钟,伊拉克战争中,通过使用多颗侦察、预警、通信、气象卫星,可部署U-2,“全球鹰”、“捕食者”侦察机和E-3、E-8预警机,攻击的整个过程只需要10分钟左右的时间。正基于此,这种同步能力成为部队的战斗力的象征,也就是战争制胜的“赛点”。 四、信息化战争的突破——针对体系对抗的几点再认识 如果说1991年的海湾战争吹响了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号角,那么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则使战争信息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信息化战争的到来需要信息化思想的创新,首先就是要更新作战指导观念,打破旧的思维方式束缚,树立与信息化战争发展相适应的新观点。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已经形成了信息化战争的理论体系,如由“粗放式作战”转向“精确化作战”、由“战术性战斗”转向“战略性战斗”、由“线式阵地攻防作战”转向非线式、非接触和非对称作战等等。但信息化战争毕竟是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对其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才刚刚起步,需要以新的方法研究信息化战争[14]。 (一)战斗力实质是点线网从混乱到有序的涌现。现在普遍认识到战斗力是作战体系整体作用的结果,只有充分协调好各个部分的功能,才能在作战中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涌现效果。与此同时,体系破击、体系对抗、体系作战能力等相关概念逐步形成并得到发展,但是在涌现的实质、如何形成涌现等方面还存在不同认识。我们认为,体系作战能力的涌现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构成作战体系的各作战单元以及作战单元之间传输的信息流同作战体系一起,这三者所抽象成的点线网,在由混乱到有序的过程中涌现了体系作战能力。而这种由混乱到有序的能力越强,过程实现的时间越短,那么其作战能力也就越强。二是体系作战能力由体系中作战单元的作战能力与体系的同步能力共同组成,在个体作战能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亦即通常所说的武器装备没有形成“代差”的情况下,同步能力越强,体系协调动作的能力也就越强,体系作战能力也就越强。作战能力正是在这种个体作战能力与整体协调能力中涌现出来。三是作战体系的防御能力通过自然科学中复杂网络的鲁棒性表现出来,体现为军事网络在随机攻击下的健壮性与恶意攻击下的脆弱性。这表现在战法中就是精打制敌、击其要害,通过对网络中关键节点的摧毁,使网络分割,极大地降低网络同步能力。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可以发现,贯穿始终的是达成有序的能力,亦即作战体系中的协同能力。要想增强体系作战能力,必须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单个节点的作战能力,也就是大力发展武器装备,使作战单元的活力打击能力提高;另一方面则是加强体系的协调,提升单个作战节点的适应性,这就要求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墨守陈规、不因循守旧,而是根据形势的变化,采用多种有效措施,提升单个作战单元的临机应变能力。通过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促进体系作战能力的涌现。 (二)信息化实质是作战力量系统化的架构手段。在信息时代,信息既表现为一种直接的战斗力,又是原有武器系统战斗力的倍增器,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战争,战争系统的对抗不仅仅是物理层面的对抗,已经从体力、火力的硬杀伤转向信息领域的软杀伤。战场上作战单元的实体行为越来越依靠信息来融合。信息搜集、信息传递、信息处理是信息在系统流程中的状态节点,可以认为各个实体的作战单元,正是依靠传递于实体中的信息而连接在一起的。表现在网络中,就是作战单元成为网络中的节点,而发生了信息传递的节点就产生了一条相互联系的边,如此便构成了信息化战争的网络模型。战争中,包括情报信息、指令信息、反馈信息的信息流反映和决定了各部队的作战行动及其用于摧毁敌方目标的能量方向和大小,最终将各种不同类型的作战能力集成为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的体系作战能力。信息化的作用,就是加大信息传输、处理流程,使信息在作战网络中快速、准确、安全传递,就是使不同的作战单元构成紧密联系的作战体系,使作战网络更加系统化。以此观之,信息化实质上就是一种系统化。信息化只是系统化的一种手段,同样信息只是现代作战的一种制胜因素,而不是全部因素。只有通过信息化使得军事力量建设成体系、成系统,才能增强整体作战能力。 (三)战争系统是在平衡与混沌中实现能力跃升。对任何一个系统来说,都是自组织与他组织相结合的结果,周边环境的外部约束是他组织力,系统内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是自组织力。随着环境约束这种他组织力逐步增大而把系统推向远离平衡态,使系统内在的非线性因素逐步释放出来,被逐步放大到系统能够自行把巨量的微观元素组织起来,就实现了能力的跃升。只有远离平衡态,系统内在的非线性因素才会被充分释放出来,要么产生能力的涌现,要么伴随着持续长短不一的“雪崩”事件的发生。系统由封闭到开放、由平衡到混沌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态,把握好即可得到更大的生存与发展;如果把握不当,则会遭遇到更大的困难。但不变的一点就是保留在原来的平衡态是不会有任何发展的。对系统而言,没有足够大的外部条件不足以把系统推离近平衡态,没有足够强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也不足以把元素自行组织起来。军队作战体系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同样符合系统理论的要求。体系作战能力的生成是在自组织与他组织、渐变与突变、平衡与混沌的矛盾互动中跨越提升的,过渡追求稳定秩序的军队是不会有作战能力的大幅度提升,清朝八旗子弟入关几百年无大战事就已腐朽没落还殷鉴不远;同时,突然地全局性由平衡态向混沌状态过渡也是不可行的,这样极易使系统全局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比较可行的科学方法是,在总体稳定的基础上,采取非常规手段推动局部远离平衡态,实现局部作战能力的跃升。并因此循环上升,带动体系整体能力的提升。 (四)军事系统“整体—部分”二元考察法的突破。对于事物的分析方法,特别是对比较复杂系统的分析方法,我们通常采用“整体—部分”的二分法进行研究。但是在传统的二元对立统一研究方法中,只是考虑了系统内部的关系,而没有考虑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而军事网络是整体和部分的统一体,军队有力的组织模式中最为关注的是军事系统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维持固有的内在秩序,使得系统自身能够得以维持并发展。这对于制定军事政策的借鉴就是,不仅要考虑军队的特点,而且要注重对军事系统所处的大环境进行研究。军事系统依靠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构成成了统一的军事网络,并不断加强内部各组成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由此产生的自律运行的系统功能成为军事系统在纷繁复杂的外界环境中抵御各种干扰因素的动力。但是从军事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的角度看,面对着由环境产生的各种威胁,比方说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军的渗透、社会上各种思潮对军队思想的影响以及军事力量对抗中敌方的各种行动等,军事系统的内部秩序能否成功维持,进而使整个军事系统维持并有所发展,这成为系统研究军事问题的重要方面。在研究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时,一方面系统能够简化与环境的关系,排除无关因素,维持系统的内外区别和系统自身的同一性;另一方面,环境又提供了系统维持自我的条件,归根结底,其开放性是为封闭性服务的。正是如此,在军队建设中必须充分利用大环境发展自身,从社会环境中吸取军队自身发展的营养,为自身的建设服务。应用到实践中就是要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步伐,同时也要加大军队的对外交流,取其利去其弊,最终为自身发展服务。同时,由于有分形现象的存在,也就是说整体与局部之间存在着相似性,由于局部是整体的局部,这种相似性应该是质上的相似性。不论战术性、战役性还是战略性的作战行动,其本质特征都是对抗双方力量的角逐,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这就好比全息照相的特点一样,每个点拥有关于整体的几乎全部信息,同时,整体作为构成其一部分的整体又存在于节点内部。简单化的观点只是说: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而复杂性的观点却应当是,不仅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而且整体也存在于整体内部的部分的内部。正是有鉴于此,才使管中窥豹有了可能,却又要防止坐井观天。在研究军事问题时,需要以小见大,充分把握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带着对全局的把握从小问题着手发现大问题。 参考文献: [1]​ Linton C. Freema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 Study in the Sociology of Science [M]. 2004, Empirical Press. [2]​ Philip Ball. Critical mass: how one thing leads to another [M]. 2006.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1st edition. [3]​ Albert-Laszlo Barabasi. Linked: How Everything Is Connected to Everything Else and What It Means (Paperback) [M]. 2003, Plume. [4]​ James Moffat. Complexity Theory and Network Centric Warfare [M]. 2003, Ccrp Publication Series. [5]​ Jeff Cares. Distributed Networked Operations: The Foundations of network Centric Warfare [M]. 2006, iUniverse, Inc. [6]​ Duncan J. Watts. Six Degrees: The Science of a Connected Age [M]. 2004, W.W. Norton & Co. [7]​ Otto Peitgen, Hartmut Jürgens, Dietmar Saupe. Chaos and Fractals: New frontiers of Science (Second Edition) [M]. 2004: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Inc. [8]​ John Gribbin. Deep Simplicity: Chaos, Complexity and the Emergence of Life [M]. 2005, London: Penguin Books Ltd. [9]​ 温睿, 陈小青, 马亚平 等. 基于边权拓扑的作战体系演化生长模型[J]. 系统工程学报, 2011.04, 26(2): 282-290. [10]​ Duncan J. Watts. Small Worlds: The Dynamics of Networks between Order and Randomness (Princeton Studies in Complexity) [M]. 2003,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llustrated edition edition. [11]​ 景天魁. 社会网络分析: 理论、方法与应用[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12]​ 牛文元. 社会物理学国际前沿研究透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13]​ 张真继, 张润彤. 网络社会生态学[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14]​ D. Scott Bennett, Allan C. Stam III. The Behavioral Origins of War [M]. 2003,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基金项目:国防大学科研计划立项课题(09GDA030、10GDA121)。 作者简介:温睿(1982-),男,湖北黄石人,硕士,讲师,未来研究会会员,研究方向为战争复杂性、未来信息化作战、指挥信息系统等。成慧(1978-),男,山西文水人,博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战争。郝志刚(1981-),男,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联系人:温睿; E-mail:wen.rui@vip.163.com 通联:北京市海淀区红山口甲3号国防大学8队,100091
本文档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复杂性范式(修改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908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4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7-16
浏览量: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