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番茄病害防治图谱

番茄病害防治图谱

举报
开通vip

番茄病害防治图谱番茄病害图谱 目 录 TOC \o "1-3" \h \z \u 番茄(终极腐霉)猝倒病 2 番茄褐色根腐病 4 番茄黑点根腐病 6 番茄果实牛眼腐病 7 番茄酸腐病 9 番茄红粉病 11 番茄根霉果腐病 12 番茄斑点病 13 番茄煤污病 15 番茄(蓼白粉菌)白粉病 16 番茄青霉果腐病 17 番茄炭疽病 19 番茄假单胞果腐病 20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 21 番茄斑萎病毒病 23 番茄丛矮病毒病 25 番茄曲顶病毒病 26 番茄巨芽病和丛枝病 27 番茄低温生理病 29 番茄盐类障碍 35 番茄(终极腐霉)...

番茄病害防治图谱
番茄病害图谱 目 录 TOC \o "1-3" \h \z \u 番茄(终极腐霉)猝倒病 2 番茄褐色根腐病 4 番茄黑点根腐病 6 番茄果实牛眼腐病 7 番茄酸腐病 9 番茄红粉病 11 番茄根霉果腐病 12 番茄斑点病 13 番茄煤污病 15 番茄(蓼白粉菌)白粉病 16 番茄青霉果腐病 17 番茄炭疽病 19 番茄假单胞果腐病 20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 21 番茄斑萎病毒病 23 番茄丛矮病毒病 25 番茄曲顶病毒病 26 番茄巨芽病和丛枝病 27 番茄低温生理病 29 番茄盐类障碍 35 番茄(终极腐霉)猝倒病 症状 终极腐霉引发的番茄猝倒病主要发生在育苗盘中或土耕或反季节栽培幼苗的茎基部。病部初呈水渍状,后缢缩,引起幼苗猝倒或枯死,有时种子刚发芽或未出土幼苗即染病,腐烂在土内,造成缺苗,严重的成片死亡,湿度大时病苗上或病苗附近的土面上长出白色絮状霉层,即腐霉菌菌丝体。 病原 Pythium ultimum Trow称终极腐霉,属卵菌。在CMA上菌落无特殊形状,在PCA上呈放射状,主菌丝宽6.2微米,孢子囊球形或近球形,多间生,个别顶生或切生,大小 19~24微米;藏卵器球形,光滑多顶生,个别间生,大小20~23微米;雄器1~3个,多为1个,呈囊状弯曲,典型同丝生,无柄紧挨藏卵器,少数异丝生具柄,大小9.2~12.3×5.5~ 7.7微米;卵孢子球形、大小16~19微米,内含贮物球,折光体各1个。菌丝生长适温32℃,最高36~40℃,最低4℃。据宁夏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终极腐霉引起番茄猝倒死苗率占84%,瓜果腐霉占 80%、德里腐霉占49%。终极腐霉能侵染150多种经济植物,引致苗枯、猝倒、根腐、枯萎等病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与瓜果腐霉引起猝倒病相近。德里腐霉游动孢子趋向于根的伸长区和切口,根毛较少,距根的伸长区和切口越远越少,根的成熟区几乎见不到孢子。静止孢子产生芽管伸向根伸长区,芽管接触侵染点以后不产生附着胞和侵染钉,而是直接穿透根表皮细胞或切口;菌丝体进入根部后在根内迅速扩展,有的从根内向外扩展,在根组织里的菌丝体沿根轴上下伸长,产生的分枝继续蔓延,并在根组织里形成藏卵器和雄器,以后根际周围又出现游动孢子,48小时后在根的组织里产生卵孢子,72小时后卵孢子呈不满器状。卵孢子也可在茎细胞内大量形成,菌丝体在茎内由一个细胞扩散到相邻的细胞,再继续生长。 防治方法 (1)选用早杂1号、吉农早丰、晋番茄1号、河南5号、霞粉、浙杂7号、兰优早红、夏星、粤红玉等早熟或耐低温品种。加工品种可选用红杂16等早熟无支架品种 (2)采用热水循环温床育苗法。在背风向阳或日光塑料温室中间挖一育苗畦,深25厘米,在畦两头隔10厘米插一木橛,按照铺地热线的方法,在木橛上缠绕塑料软管,软管直径1厘米左右,内径大于0.2厘米,外壁厚0.18~0.2厘米,将软管两端伸出畦外各50厘米,高于畦面端为进水口,要高出热水器1.5米,低于畦面端为排水口,边侧为回水口,软管上铺育苗营养土20厘米用开水灌畦,1次灌透,当地温稳定在 35℃时开始播已催好芽的种子,覆土约1厘米,再覆地膜及高为40厘米的小拱棚。当地温降至 20℃以下时,开始从进水口加热水补温,也可连接蜂窝煤球炉或其他热源制成热水循环器(用铁板焊成铝壶状)效果更好,出苗后降温以利幼苗茁壮成长,这样做发病少,出苗快 (3)齐苗后白天苗床或棚温保持25~30℃,夜间保持10~15℃,防止寒流侵袭。苗床或棚室湿度不宜过高,连阴雨或雨雪天气或床土不干应少浇水或不浇水,必需浇水时可用喷壶轻浇以免湿度过高。当塑料膜或玻璃及秧苗叶片上有水珠凝结时,要及时通风或撒些草木灰降湿 (4)选用无滴膜盖棚室,改善光照条件,增加光照强度,以利光合作用提高幼苗抗病力 (5)采用二氧化碳施肥技术或施用惠满丰多元复合有机活性液体肥料,每667平方米320毫升,稀释500倍,喷施2次 (6)及时检查,发现病苗立即拔除,及时喷洒70%百德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安泰生(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15%恶霉灵(土菌消)水剂450倍液,每平方米喷淋对好的药液2~3升,防治1~2次 (7)在土壤中添加0.5%或1%的SH混合物,或用稻壳、蔗渣、虾壳粉、矽酸炉渣等加适量尿素、过磷酸钙、硝酸钾等制成土壤添加剂均可减轻发病 (8)喷洒绿风95植物生长调节剂800倍液,增强抗病力 (9)喷淋95%绿亨1号精品3000倍液。 番茄褐色根腐病 症状 又称“木栓根”。主要为害茎基部和根部,定植后即可发病。初发病时侧根和细根变褐,大量脱落或腐烂,后主根也变褐,表面产生黑色小粒点或裂缝,表皮木栓化,严重的病根肿胀或变粗,随根部病情扩展,茎基部变成黑褐色或腐烂,致植株地上部生长不良,下部叶片变黄干枯,发病初期病株中午萎蔫,早、晚能复原,但病情严重时不再复原,致全株枯死。 病原 Pyrenochaeta lycopersici Schneider et Gerlach 称番茄棘壳孢,属半知菌类真菌。生于番茄根部,分生孢子器球形,褐色至暗褐色,直径175微米,孔口四周刚毛稀疏,长达150微米,宽10微米,暗褐色,壁厚,有分隔;分生孢子梗无色,基部分枝,多数分隔,大小20~35×3微米;分生孢子单胞五色,表面光滑,椭圆形或圆柱形,大小5~7×1.5微米,培养时产生微菌核。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随病根在土壤中越冬,也可能在未充分腐熟的堆肥中越冬,翌年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经雨水或灌溉水及昆虫传播蔓延,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对根部及根茎部进行为害。该菌生育适温22~24℃,生产上遇有低温不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当土温低于20℃,且持续时间较长时,易诱发此病,土壤粘重的重茬地及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1)进行轮作,与非茄科蔬菜进行3年以上轮作。(2)种植中蔬5号、佳粉10 号、15号、津粉65,加拿大8号等优良品种。(3)加强管理,选择无病地育苗,密度适当,采用高垅或高畦栽培,不要在低洼地上种植番茄,定植时要少伤根,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雨后排水要及时,严禁大水漫灌。(4)前茬收获后及时清除病组织并进行深翻或土墩灌水深度50~60厘米,同时用25~40微米厚的聚乙稀或聚氯乙烯膜覆盖,强光照射30~60天对番茄褐色腐败病防效极好。(5)采用新土育苗或床土消毒。每平方米床面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克,加堰土4~5公斤拌匀,先将1/3药土撤在畦面上,然后播种,再把其余药土覆在种子上。(6)种子消毒,用0.1%硫酸铜浸种5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7)发病初期用50%根腐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溶剂200倍液灌根,隔7~ 10天1次,连续灌2~3次。 番茄黑点根腐病 症状 无土或有土栽培均见发病,主要为害主根和支根,根变褐腐烂,皮层被破坏,病根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小菌核。此病常与褐色根腐病混合发生,混合为害。根呈黑褐色,致地上部下位叶先变黄早落,严重时枯死。 病原Colletotrichum atramentarium (Berkeley et Broome)Taubenhaus称墨色刺盘孢,属半知菌类真菌。菌核直径约0.5毫米,分生孢子盘生在菌核上,大小200~350微米,刚毛多,墨褐色,具隔膜;分生孢子梗圆筒形,稍弯或分枝,间有隔膜,长10~30微米;分生孢子上圆下尖,有时稍弯,大小17.5~22×3~7.5微米。除为害番茄外,还为害马铃薯、茄子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病部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生长期产生分生孢子在田间或无土栽培时借培养液循环传播,扩大为害。 防治方法 (1)无土栽培的要及时更换营养液。(2)棚室或露地栽培时,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绿丰生物肥50~80kg/667平方米,穴施,减少化肥施用量,可减轻发病。(3)田间栽培番茄要实行2~3年以上轮作,避免连作,以免菌源积累。 番茄果实牛眼腐病 症状 多发生在未成熟的果实上,病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边缘不明显,扩展后形成深褐与浅褐相间的大型斑,有的达果实的1/3~1/2,出现带轮纹的牛眼斑,病果不变形,皮部光滑,果实硬挺,保持原形不变,病部变色的组织向内扩展,湿度大时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致病果腐败。别于具明显边缘、表面粗糙的晚疫病病果。 病原 由烟草疫霉等多种病原共同侵染果实造成。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n Breda de Haan称烟草疫霉,属卵菌。异名有户p .parasitica Dastur,P.formosana Sawada、P.lycopersici Sawada、P.ricini Sawada.在CA培养基上菌落呈棉絮状,气生菌丝较繁茂,边缘明显,菌丝粗 2~6微米,简单,具少量球形至角形膨大体;孢囊梗分枝或不分枝,源于菌丝,粗2~3.5微米。孢子囊球形,个别梨形,顶生、间生或侧生,大小33~61×23~47微米,具1~2个明显乳突;游动孢子肾脏形,大小9~14×7~12微米。休止孢子球形,大小8.5~12微米;厚垣孢子球形,顶生或间生,大小21~49微米;藏卵器球形;雄器近球形至圆筒形;卵孢子球形,无色至浅黄色,直径“14~28微米,满器或不满器。病菌生长适温 24~28C,最高36.5~37C,最低9~10℃。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以烟草疫霉菌为主,伴有其他几种真菌或细菌侵染番茄果实。多从自然孔口或人为伤口即:茎裂口、生长裂口、虫伤、化学伤口等侵入,是多种病原共同作用的结果。果实表面结露常为病菌侵人提供了有利条件,天气暖和易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中杂7号、晋番茄1号、3号,河南5号等抗病品种。(2)避免果实受伤,减少裂口,浇水要均匀,避免果面结露。(3)避免果实与地面接触。(4)与非茄科、瓜类等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 配方 学校职工宿舍分配方案某公司股权分配方案中药治疗痤疮学校教师宿舍分配方案医生绩效二次分配方案 施肥技术,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整枝、打权。(5)药剂防治。发现病株后,可选用以下方法和药剂。①保护地 采用烟雾法,每667平方米用45%百菌清烟剂200~250克熏烟。②采用粉尘法 在棚室封闭条件下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平方米1kg,隔9天1次。③喷雾法 棚室或露地番茄发病初期开始喷洒或浇灌56%靠山水分散微颗粒剂8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72%杜邦克露或72%克霜氰、72%霜脲锰锌(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8%甲霜胺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667平方米喷对好的药液50~60升,隔7—10天1次,灌根时,每株灌对好的药液0.3升,隔10天左右一次,连续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时,可改用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番茄酸腐病 症状 番茄酸腐病又称水腐病,只为害迟收过熟果实,尤其是有伤口果实易染病。初病果局部或全果软化,表皮逐渐变成褐色,出现湿腐状,表皮稍微皱缩有裂纹。湿度大条件下,病部表面或裂缝中长出稀疏白霉,即病原菌菌丝或分生孢子梗。最后病果腐败流水,病部易开裂,散发出酸臭味,别于软腐病。 病原 Oospora lactis Fr.var.parasitica Pritch.et Porte称寄生酸腐节卵孢,属半知菌类真菌。菌丝匍匐状,分隔,与分生孢子梗近似;分生孢子梗短,不分枝,无色或近无色;分生孢子串生在梗顶端;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卵圆形,五色无隔膜,两端平切,大小8.4~16.8×4.9~6.3微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在土壤中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棚室里越冬或越夏,翌春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从生活力衰弱的部位或伤口侵入,染病后病部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致病害扩展。该菌腐生性较强,采收后堆放或贮运中病健果直接接触,可引起传染蔓延。发病适温23~28℃,相对湿度高于85%,利于发病,伤口多或大量贮运时易发病,雨季或田间湿度大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提倡高畦栽培,注意通风降湿,雨后及时排水,降低棚室湿度。(2)适时精细采收,避免造成伤口,棉铃虫为害严重地区,要及时防虫,减少虫伤。(3)收获装筐时注意剔出病烂果,贮放时注意通风。(4)发病初期喷洒30%绿得保悬浮剂400~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番茄红粉病 症状 番茄红粉病近年在内蒙古、辽宁发生日趋严重,生产上只见为害果实。刚着色的果实或成熟果实均可发病,发病初期果实端部出现褐色水浸状斑,后变褐色至深褐色,不凹陷,湿度大时病部先生白色致密的霉层,不久其上长满一层浅粉红色绒状霉,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果最后腐烂蒋地或干缩为僵果挂在枝条上。 病原 Trichothecium roseum (Pers.) Link称粉红单端孢,属半知菌类真菌。菌落初白色,后渐变成粉红色;分生孢子梗五色,直立不分枝,偶尔具1~2个隔膜,顶端有时稍大,大小 162.5~200×2.5~4.5微米;分生孢子顶生,单独形成,孢基具一扁乳头状突起,顶端簇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倒洋梨形,双胞,隔膜处略缢缩,大小15~28×8~15.5微米,分生孢子初期无色,后期浅粉红色,形成向基序列的孢子链。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到番茄果实—亡,由伤口侵入,发病后,病部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病菌发育适温25~30℃,相对湿度高于 85%利于发病。生产上灌水过多、湿度过大、放风不及时易发病,番茄栽植过密、偏施氮肥、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避免植株过密,及时整枝、打杈,中后期适时摘去下部老叶,以增加通透性。(2)生态防治。棚室要加强放风排湿,使相对湿度低于85%,可有效地控制红粉病的发生和蔓延。(3)发病初期,在病果尚未长出粉红色霉层之前摘除病果,装入塑料袋内,携出棚外,集中烧毁或深埋。(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番茄根霉果腐病 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近成熟或成熟后没有及时采收的近地面果实易染病。果实染病后迅速出现大面积软化,湿度大时,病部长出较密的白色霉层,经过一段时间后在白色霉层上生出黑蓝色球状的菌丝体,即病菌孢子囊梗和孢子囊,病果迅速腐烂。 病原 Rhizopus stolonifer (Ehrenb.) Lind,异名R.nigricans Ehrenb.称匍枝根霉(黑根霉),属接合菌门真菌。病部密生的蓝黑色丝状物,即病菌的孢子囊梗和孢子囊。孢子囊梗丛生在匍匐菌丝上,无分枝,直立,与假根成反方向生长,顶生球状孢子囊,褐色至黑色,大小65~350微米,囊轴球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孢子近球形至卵形或多角形,褐色至蓝灰色,表面具线纹,呈蜜枣状,大小5.5~13.5×7.5~8微米;接合孢子球形或卵形,黑色,具瘤状突起,大小160~220微米。有拟接合孢子,未见厚垣孢子。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菌寄生性弱,但分布十分普遍,可在多种多汁的蔬菜、水果的残体上营腐生生活。孢囊孢子可附着在棚室墙壁、门窗及塑料棚骨架、架杆等处越冬,遇有适宜的条件,病菌从伤口或生活力衰弱的部位侵入。分泌大量果胶酶,分解细胞间质,致病部软化腐败,破坏力很大。病菌产孢量大,可借气流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该菌喜温暖潮湿的条件,适宜生长温度24~29℃,相对湿度高于80%。生产上遇有连续连阴雨天气或棚室浇水过量、湿度大放风不及时易发病。果实过熟或落地的采种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果实成熟后要及时采收,尤其进入雨季或生育后期要避免果实过熟。(2)注意控制田间或棚室内的相对湿度.防止该病发生蔓延。(3)加强田间管理,千方百计减少各种伤口,以减少病菌侵入。(1)及时喷洒植宝素7500倍液,增强抵抗力。(5)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绿得保)悬浮剂400-500倍液、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 连续防治2~3次。每667平方米用对好的药液70升,注意保护果实,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番茄斑点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生绿褐色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周缘黑褐色,中间灰褐色,大小 2~3毫米,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周围形成不规则形黄化区,后期病斑中间穿孔,叶片黄化枯死或脱落。 病原 Stemphylium lycopersici(Enjoji)Yamamoto,称番茄匍柄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分 生孢子梗大小140×6~7微米,膨大部位直径8~10微米;分生孢子短锥状,具横隔膜1~8个,若干个纵隔膜,通常在3条主横隔处缢缩,光滑或具微瘤,大小50~74×16~23微米。除为害番茄外,还为害甜、辣椒。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 进行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我国露地和棚室均有发生,气温20~25℃及连续连阴雨后的多湿条件易发病。 防治方法 (1)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合理灌溉,避免浇水过量,棚室浇水改在上午,适时放风,防止湿度过高。(2)发病初期喷洒30%碱式硫酸铜(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刑500倍液、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56%靠山水分散微颗粒剂8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每677平方米喷对好的药液65升。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番茄煤污病 症状 叶片上初生灰黑色至炭黑色霉污菌菌落,分布在叶面局部或在叶脉附近,严重的覆满叶面,一般都生在叶面。 病原 Cladosporium herbarnm Link et Fr.称多主枝孢(草本枝孢)和Cladosporium macrocarpum Preuss称大孢枝孢,均属半知菌类真菌。多主枝孢菌 分生孢子梗直立,褐色或榄褐色,单枝或稍分枝,上部稍弯曲,顶生分生孢子呈短链状,椭圆形,具1~3个隔膜,大小10~18×5~8微米。大孢枝孢菌 菌丝铺展状,分生孢子梗褐色,簇生或单枝,微弯曲,分生孢子椭圆形,具2个或多个隔膜,淡褐色。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煤污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叶上或在土壤内及植物残体上越过休眠期,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及蚜虫、介壳虫、粉虱等传播蔓延,荫蔽湿度大棚室或梅雨季节易发病。 防治方法 (1)改变棚室小气候,使其通透性好,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2)及时防治蚜虫、粉虱及介壳虫。(3)于点片发生阶段,及时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40%大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多菌灵胶悬剂 600倍液、50%多霉灵(多菌灵加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5%甲霉灵(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15天左右1次,视病情防治1次或2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番茄(蓼白粉菌)白粉病 症状 主要发生在番茄生长的中后期,偶见为害茎杆、果梗,中部和下部叶片先发病,后向上扩展,严重的除生长点外,全部叶片发病。发病初期仅在叶面上见很少的白色细丝状物,扩展后形成大小不一的白色粉斑,粉斑融合致整个叶面布满白粉,致叶片黄枯,提早落架。近年该病在北方保护地或露地均有蔓延之势。尤其冬春大棚发病重。 病原 Erysiphe polygoni DC称蓼白粉菌,属子囊菌门真菌。沈阳、台湾有报道。在沈阳仅见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未见产生闭囊壳。菌丝体生于叶两面,少数生在叶背,分生孢子柱形,大小30.5~43.2×15.2~17.8微米;子囊果扁球形,暗褐色,直径95~122微米,壁细胞形状不规则;附属丝13~37根,不分枝或不规则分枝,少数呈1~2次双叉状分枝,弯曲或呈曲折状,长为子囊果直径的0.5~1倍,长75~158微米,上—下近等粗或局部粗细不均;子囊 4~8个短卵形至长卵形或不规则卵形,个别近球形,柄明显或无,大小53.3~71.1×33~45.7微米;含2~4个子囊孢子,卵椭圆形,个别矩卵圆形,带黄色,大小20.3~30×12.7~15.2微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一年四季均可种植茄果类蔬菜的地区和冬季有棚室保护地的地区,蓼白粉菌可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寄主上辗转传播;在南方无温室的地区和寒冷的北方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表越冬,翌春放射出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发病后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条件适宜时,潜育期很短,使病害迅速扩展蔓延。分生孢子形成和萌发适温15~30℃,侵入和发病适温15~18℃。一般25~28℃和稍干燥条件下该病流行。分生孢子萌发一定要有水滴存在。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45%左右低湿条件下也能充分发芽,反之在叶面结露持续时间长的情况下,病菌生长发育反而受到抑制。有些地区6月始发,一直延续到10月中下旬或整个冬季。 防治方法 (1)选用早熟品种。如早杂1号、晋番茄1号、河南5号、霞粉、浙杂7号、兰优早红、夏星、粤红玉、吉农早丰等。(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寄主抗病力。(3)对保护地要注意控制湿度,防止棚室湿度过低和空气干燥。(4)发病初期喷洒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 50%硫磺悬浮剂390倍液、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2%农抗120或武夷菌素(BO-10)水剂200倍液,隔7~15天1次,连续防治2~3次。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选用25%敌力脱乳油 3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7000~8000倍液,隔20天左右1次。注意轮换交替使用。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番茄青霉果腐病 症状 主要为害多汁的果实。染病果实上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大小5~10毫米,初呈水浸状褐色凹陷斑,病部逐渐扩大,致病果软化腐败,病斑似与炭疽病近似,该病中间初白色,后长出丛状青色至深绿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该病多发生在贮藏期间或冰箱贮存中。 病原 Penicillium expansum(Link)Thom称扩展青霉,属半知菌类真菌。菌落铺展,粒状或绒状,暗绿色;分生孢子梗长500微米以上,壁光滑或稍粗糙,具1~2次帚状分枝,产孢瓶体大小8~12×3微米;形成相互纠结的孢子链;分生孢子近球形至椭圆形,光滑,长达3~ 3.5微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菌腐生在多种有机物上,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通过各种伤口侵入,也可通过病健果的接触传染。病菌发育适温18~28℃,相对湿度95~98%,贮藏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 (1)采收果实时要轻摘轻放,避免伤口。(2)贮藏窖或冰箱可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消毒。(3)秋延后或贮藏用的番茄,应在采收前7天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秋延后番茄或窖藏番茄,贮藏期间窖温控制在5~9℃,相对湿度90%左右。家庭冰箱贮藏时可把番茄置于中层或下层,使其处于8C左右温度条件下,可减少发病。 番茄炭疽病 症状 番茄炭疽病只为害果实,以熟果为主,初在果实上生水渍状斑点,扩大后形成凹陷圆斑,渐呈褐色,有时呈轮纹状,上生丛毛状小黑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 病原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称胶孢炭疽菌。异名C.phomoidis,属半知菌类真菌。有性态为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et Schrenk称围小丛壳,属子囊菌门真菌。无性态 分生孢子盘圆形或椭圆形,黑褐色,有刚毛或无、直立,有时数量不多,刚毛浅褐色至褐色,顶端色浅,钝;产孢细胞瓶梗状;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圆筒形,具油球2个,内含物有时呈颗粒状,端钝圆或钝,大小15~22×3.6~4.8微米。有性态子囊壳近球形,基部埋生于子座里,散生,咀缘明显,孔口处暗褐色,大小180~190×132~144微米;子囊棍棒状,单层壁,含子囊孢子8个,大小48~77×7~12微米,子囊排成单行,无色,单孢,长椭圆形至纺锤形,直或微弯,大小15~26×4.8微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丝和未成熟的分生孢子盘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病菌也可以菌丝潜伏在种子上,种子发芽后直接侵害子叶,使幼苗发病。田间靠风雨传播。孢子产生需高温高湿的条件,田间发病的最适温度为24℃左右,空气相对湿度97%以上。低温多雨的年分病害严重,烂果多,气温30℃以上,干旱,该病停止扩展。重茬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氮肥过多,植株郁蔽或通风不良,植株生长势弱的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1)与非茄果类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和生物有机肥;采用高畦或起垅栽培,及时插杆架果,可减轻发病。(2)从无病果上采种。(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棚室保护地可选用8%克炭灵粉尘剂,每667平方米1kg。采收前7天停止用达科宁。 番茄假单胞果腐病 症状 番茄假单胞果腐病主要为害果实。发病初期出现不规则形褪绿斑,病斑先发白,后逐渐软化而腐烂,内部果肉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致全果腐烂,里边呈一包稀泥状,流出黄褐色脓水,但无臭味别于软腐病。 病原 Pseudomonas fluorescers biovar Ⅱ(Trevisan) Migula称假单胞杆菌属的荧光假单胞菌生物型Ⅱ。菌体短杆状,短链生,极生2根鞭毛,有荚膜,无芽孢,大小1.4~2.0×1.0~1.1微米,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肉汁胨琼脂平面上菌落白色圆形,薄且光滑,边缘整齐不透明。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细菌在土壤中越冬,主要通过雨水或水滴溅射传播蔓延,农事操作,人为接触、果实相碰都可传播,病菌从伤口或水孔侵入,该病在夏季雨季易发病,果实常常尚未成熟引起全果腐烂,严重的烂果遍地。 防治方法 (1)要注意轮作,不要与茄科作物连作。(2)棚室栽培番茄要注意调节温度,避免低温高湿条件出现。(3)采用避雨栽培,严禁大水漫灌,浇水时防止水滴溅起,是防止该病的重要措施。(4)发病初期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56%靠山水分散微颗粒剂700~800倍液,每667平方米喷对好的药液65~70升,隔7~10大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 症状 近年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已在我国个别地区棚室或露地发现。发病初期嫩叶褪绿,严重的植株上部褪绿和萎蔫,伴随着下部茎坏死,病茎表面初生褐色至黑褐色斑,外部变硬,纵剖病茎可见髓部变成黑色或出现坏死,维管束褐变,这些病变多发生在植株外部无病变的地方,髓部发十病变的地方则长出很多不定根。生产上当下部茎被感染时,常造成全株死亡。湿度大时菌脓从茎伤口和不定根溢出,别于溃疡病。 病原 Pseudomonas corrugata Roberts et Scarlett称皱纹假单胞菌(番茄髓部坏死病假单 胞菌),属非荧光假单胞细菌。积累PHB。具多根极生鞭毛。菌落起皱,淡黄色,有时中央绿色,因菌龄和培养基的差别,菌落呈土黄色至淡黄褐色,产生黄色至黄绿色扩散性非荧光色素。该菌暂列入假单胞杆菌属第五部分。它不能水解果胶酶,也不能使洋葱片腐烂,不能利用D-阿拉伯糖、纤维二糖、己二酸盐、内消旋一酒石酸盐,别于洋葱假单胞菌和唐菖蒲假单胞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细菌最初在番茄和苜蓿上存在,经常在第一个坐果完成到成熟的绿果期发病,该病在田间的分布是随机的。容易在低夜温,高氮及高湿条件下发生。 防治方法 (1)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避免氮肥施用过多。(2)避免高湿条件出现。(3)发病初期喷洒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10%溃枯宁可溶性粉剂12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200倍式波尔多液等,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番茄斑萎病毒病 症状 过去该病主要发生在热带,近年温带也有发生,我国成都、渡口已有发病记载。其症状变化大。苗期染病,幼叶变为铜色上卷,后形成许多小黑斑,叶背面沿脉呈紫色,有的生长点死掉,茎端形成褐色坏死条斑,病株仅半边生长或完全矮化或落叶呈萎蔫状,发病早的不结果。坐果后染病,果实上出现褪绿环斑,绿果略凸起,轮纹不明显,青果上产生褐色坏死斑,呈瘤状突起,果实易脱落。成熟果实染病轮纹明显,红黄或红白相间,褪绿斑在全色期明显,严重的全果僵缩,脐部症状与脐腐病相似,但该病果实表皮变褐坏死别于脐腐病。 病原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简称TSWV,称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病毒粒体扁球状,直径80~96纳米,易变形,具包膜,存在于内质网和核膜腔里,有的具尾状挤出物,质粒含20%类脂,7%碳水化合物,5%RNA。致死温度40~46℃,10分钟;稀释限点100~1000倍,体外存活期3~4小时。可系统侵染番茄、辣椒、烟草、心叶烟、百日草、莴苣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汁液可接种,种子也能传染,此外烟蓟马、豆蓟马、蓟马、烟草褐蓟马及苜蓿蓟马等均可进行持久性传毒。蓟马只能在幼虫期获得病毒。传毒需要在体内繁殖,葱蓟马经5~10天变为成虫后才能传毒,烟蓟马最短获毒期为15~30分钟,豆蓟马需30分钟,时间长传毒效率升高,蓟马一旦带毒,传毒达20天以上,具终生传毒能力。病毒接种多在番茄叶表细胞浅表皮吸食时获取,一般经4天潜育即发病。番茄、瓜叶菊等外种皮带毒,不进入胚。 防治方法 (1)目前尚未育出抗TSWV的专用品种,但可试用抗TMV的品种。如佳粉15号,中杂7号、9号,毛粉802,西粉3号,秦菜1号,L40Z,吉农早丰,中蔬6号,薯叶早番茄,晋番茄3号,烟粉1号,霞粉,粤星,皖红1号,浙杂7号,陇番5号,兰优早红,渝抗4号,红杂16等新品种。(2)发病地区要及时铲除苦苣菜,野大丽花及田间杂草。(3)番茄苗期和定植后要注意防治媒介昆虫—蓟马,由于蓟马获毒后需经一定时间才传毒,因此使用杀虫剂治虫防病有效,喷药时最好喷到茎基部把生活在根际部的蛹杀灭效果更好。梅雨季前用药1~2次,以后蓟马增多,隔10天左右1次以消灭媒介昆虫。(4)辅之以喷洒7.5%克毒灵水剂600~8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400倍液、3.9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700倍液、10%宝力丰病毒立灭,每支对水10~15公斤、83增抗剂100倍液、植物病毒钝化剂912,每667平方米用药粉75克,加少量温水调成糊状,用1kg开水浸泡12小时,混匀晾凉后对水15kg喷洒,此外也可选用弱毒疫苗N14和卫星核糖核酸S52,对TMV、CMV及复合侵染的有效。采收前4天停止用药。 番茄丛矮病毒病 症状 该病是我国对外制种的检疫对象,繁种单位要特别注意。苗期染病5天后初显环状坏死斑,叶片褪绿且迅速落叶,该病在茎组织发展很快,苗期施用氮肥过多,造成茎变软,在靠近地面处出现坏死斑,引起猝倒。系统症状为幼叶卷曲或顶部坏死,由此引致侧芽增生或出现丛生。病株下部叶片褪绿和变紫。果实除产生褪绿斑以外,还在成熟果实上产生环状或平行斑,使番茄矮缩或产生斑驳。 病原 Tomato bushy stunt virus 简称ToBSV称番茄丛矮病毒,属番茄丛矮病毒科、番茄丛矮病毒属病毒。病毒粒体为球状,正20面多角休,直径30nm,分散在细胞质和液泡内,有时呈晶体状排列。致死温度80~90℃10分钟。体外存活期为几周。系统侵染番茄、曼陀罗等。局部侵染豇豆、菜豆、黄瓜、苋色藜等,产生枯斑。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汁液传毒。该病毒进入寄主,必须在土壤积水的条件下。侵染方法尚未明确,但似乎可通过损伤的根细胞侵入。ToBSV不能被消化,即使通过人、畜的消化道也不能改变其传染性,因此,有推断认为人和动物是该毒原传播途径之一。此外,TBSV在河水中发现,污水和淤泥作为肥料时,有可能传播该病毒。 防治方法 (1)通过检疫防止该病传播蔓延是最有效的措施。(2)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防止偏施过施氮肥。(3)番茄苗期和定植后要注意防治媒介昆虫—蓟马,由于蓟马获毒后需经一定时间才传毒,因此使用杀虫剂治虫防病有效,喷药时最好喷到茎基部把生活在根际部的蛹杀灭效果更好。梅雨季前用药1~2次,以后蓟马增多,隔10天左右1次以消灭媒介昆虫。(4)辅之以喷洒7.5%克毒灵水剂600~8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400倍液、3.9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700倍液、10%宝力丰病毒立灭,每支对水10~15公斤、83增抗剂100倍液、植物病毒钝化剂912,每667平方米用药粉75克,加少量温水调成糊状,用1kg开水浸泡12小时,混匀晾凉后对水15kg喷洒,此外也可选用弱毒疫苗N14和卫星核糖核酸S52,对TMV、CMV及复合侵染的有效。采收前4天停止用药。 番茄曲顶病毒病 症状 番茄曲顶病又称甜菜曲顶病。在加工番茄上为害不重,但搭架番茄受害重。发病早的常引致全株死亡。发病较晚的植株变黄或生长点直立,植株矮化,叶片变厚变脆且向上卷曲,叶柄下弯,变成暗黄色和叶脉变紫,果实常提早假熟。坐果后染病的病、健果可能出现在同一茎上,未成熟果实形成暗褐色皱缩果实,是此病典型症状之一。 病原 Beet curly-top virus 称甜菜曲顶病毒。病毒粒体状20面体,直径20纳米,局限在筛管的细胞核内。能侵染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豆科、藜科植物,引起矮缩症。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甜菜叶蝉等刺吸式口器昆虫进行半持久性传毒。有报道种子可带毒。叶蝉传毒方式为循环性的,1分钟即可获毒,经4小时左右潜伏,2~3天即可发病。传毒媒介主要在甜菜上栖息,但因季节循环可短时间迁飞到番茄田中,尽管时间有限,但对于其传毒已经足够了,在田间不发生二次感染。带毒叶蝉在雨天迁飞时传毒,传播效率高低主要与媒介昆虫带毒数量有关。 防治方法 (1)在带毒的甜菜叶蝉等昆虫向番茄田迁飞之前彻底铲除杂草并喷杀虫剂灭虫。(2)栽培番茄应与甜菜保持较远的距离。(3)可试用7.5%克毒灵水剂600倍液或20%病毒速杀可湿性粉剂600倍液、0.5%抗毒剂1号水剂300倍液、3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隔7~10田1次,防治2~3次。 番茄巨芽病和丛枝病 症状 番茄、樱桃番茄巨芽病 病株新长出的叶片变小,顶部枝梢呈淡紫色,肥大,直立向卜呈圆锥形,花柄肥大,花萼显著膨大,萼片联合成筒状,在叶腋处长出1个淡紫色粗短肥大的腋芽,在腋芽顶上丛生若干个直立的不定芽,病株结果少或仅结出少量坚硬的圆锥形小果实。番茄、樱桃番茄丛枝病染病初期,病株顶部叶片黄化变小,花瓣变绿后迅速变成叶片状,顶部枝梢不肥大,不直立向上,但往往在叶腋处长出大量腋芽,在腋芽上又长出许多纤弱的不定芽或纤细的腋芽,致病株呈丛枝状,不能结实。 病原 Tomato big-bud,phytoplama称番茄巨芽植物菌原体和Tomato rosette phytoplasma称番茄丛枝植物菌原体,属细菌界软壁菌门。取症状明显的幼叶叶脉,切成1立方厘米,用2.5%戊二醛和1%锇酸双重固定后,用乙醇逐级脱水,环氧丙烷置换,Epon812渗透包埋,LKB~2188型超薄切片机切片,再经饱和醋酸双氧铀和柠檬酸铅双重染色后置JEM~1200EXⅡ型电镜下观察。在两病株韧皮部筛管及伴胞内都存在大量圆形或近圆形至椭圆形、哑铃形和不规则形等多形态的植原体。番茄巨芽病植原体大小147~195×240~390(nm);番茄丛枝病植原体大小为60~460nm,单位膜厚度约11n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番茄巨芽病和丛枝病可通过嫁接传染,我国有人用病株做接穗分别嫁接到20株番茄植株上,其中17株现上述典型巨芽症状,3株表现为丛枝病症状。经多次回接,结果无异。此外,采用小穗腹接法,分别把从两病株上采来的接穗嫁接到属于番茄巨芽病寄主范围的番茄、龙葵、蔓陀萝、茄子、野茄、辣椒、普通烟38号、心叶烟、三生烟上;同时还用菟丝子进行自然嫁接到长春花、酸浆、翠菊、花生、商陆和苋色藜上,二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番茄巨芽病,供试植物中,除酸浆、翠菊、花生、商陆外全部染病;而番茄丛枝病只有番茄、龙葵、长春花3种植物染病。 防治方法 (1)把病芽放在四环素溶液内,浓度为 1000mg/kg,浸2小时,用清水洗净后,采用小芽腹接法嫁接在健康番茄上,防效优异。(2)生产上发现该病时,可在发病初期喷洒医用四环素或土霉素溶液4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番茄低温生理病 症状 番茄对低温适应性较强,我国南、北方都在千方百计进行全年生产或反季节栽培,以满足市场上周年供应的需要。有些地区在全年气温最低的12月至2月育苗,有些在秋冬进行延后栽培,经常遇有气温过低,植株处在维持生长发育的状态,持续时间较长时,出现下述症状:一是子叶展开期遇低温,表现为子叶小或胚轴短,子叶上举或叶背向上反卷;花芽分化期遇低温,真叶小,暗淡无光,色较深,形成畸形花;定植期遇低温叶片呈掌状,叶色浓绿,根系生长受抑,易形成畸形果或果实着色不良。二是低温对番茄整个生育过程均能造成不利影响,如低温抑制茎叶生长,致苗弱叶片皱缩,叶绿素减少,出现黄白色花斑或呈黄化状态,植株生长迟缓、着花不良、萎蔫、局部坏死、坐果率低、果实朽住不长或膨大慢、品质产量下降等。三是引起植株群体生长发育不均一性,严重的叶片呈水渍状或果实上出现斑点,这些生理受损的组织易造成局部坏死或受病菌侵染或诱发低温型病害的发生,如早春、晚冬的猝倒病、根腐病、灰霉 病、菌核病、叶枯病等。以上种种症状表明,番茄长期处在低温条件下就会发生低温生理病。 病因 番茄起源于热带,是高温类蔬菜,但经过长期适应,番茄已不耐高温多湿,在果类蔬菜中,它趋向于耐低温类蔬菜。气温高于10℃即能生长,13℃以上能正常坐果,生产上白天温度达到24~26℃,夜温13℃可充分发育。但当生产中气温低于13℃生长发育迟缓,低于5℃茎、叶停止生长,长时间低于6℃,植株则死亡。在果实膨大过程中,番茄着色与萝卜素、茄红素形成快慢有关,低于16℃胡萝卜素形成慢,低于24℃茄红素形成受抑,造成番茄不易着色。地温以20~23℃最适,当地温低于13℃时,生长迟缓。低于8℃根毛受抑,低于6℃根系停止生长。低温引起番茄生理变化。如叶片呈水渍状,是细胞膜系半透性受损,导致细胞质外渗所致。冷害影响光合作用,低温和低温冷害扰乱了叶绿素合成系统的功能,致净光合产率下降,尤其是在光照弱,又有水分胁迫条件下,对光合作用影响更大,造成番茄叶片黄化,果实朽住不红,同时,低温影响根系对磷的吸收,妨碍对钙、钾、镁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使叶片黄化加剧。 早在70年代,Lyons等提出细胞膜系是低温冷害的首要部位。他们认为植物细胞膜在低温下由膜液晶状态转变成凝胶状态,膜收缩,这种变化引致细胞膜透性降低及系膜酶和酶系功能改变,导致细胞代谢的变化和功能紊乱,引起低温生理病和冷害。低温还可引起蛋白质谱系变化。如:可溶性蛋白及酶类发生变化,产生抗冷蛋白。低温常导致植物细胞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增长,酶系更加稳定,但对热带起源的低温敏感植物,在引起冷害的温度条件下,往往能引起多种酶系结构、功能和数量的改变。低温锻炼能使植物的基因表达发生改变并有新的蛋白质合成。 防治方法 (1)选用耐低温弱光或早熟品种。近年我国植物抗低温基因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已把鱼类抗冻蛋白基因成功地导人番茄,产生的融合蛋白具有抑制冰晶形成的作用,利用抗冷基因工程进行植物抗冷改良,培育抗冷品种。近年全国育出了一批既抗病毒病又耐低温弱光的早熟品种,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如江苏番茄2号、3号、晋番茄1号、河南5号、浙杂7号、早杂1号、吉农早丰、霞粉、兰优早红、夏星、粤红玉、津粉65、绿丹番茄、青岛早红、早霞、长春早粉、长春4号等。 (2)科学确定播种期,适时播种、定植。尤其是冬、春或反季节生产的番茄,即要考虑气温和地温能否满足番茄生长发育所需,又要考虑番茄对低温适应能力,种子虽在11~40℃之间均可萌发,但发芽适温最好控制在25~30℃,定植后白天控制在24~26℃,夜间18℃左右,地温20~23℃最理想,最低13℃,冬春大棚光线不足,最低温度可暂时降至5℃,一般无大影响,但当最低温度降到3℃时产量大减,番茄不同生育期对低温敏感性不同,前期对低温敏感,应设法满足,但生育后期,低温能促进上部果穗膨大,因此生产上需把地温控制在16~18℃。(3)番茄苗期低温锻炼和蹲苗,十分重要,一定要做好,选睛天定植。(4)在降温前喷洒植物抗寒剂,每 667平方米200毫升或植物动力2003,用量每毫升对水1公斤。 . 番茄缺素症(营养障碍) 症状 一缺氮 植株生长缓慢呈纺锤形,全株叶色黄绿色,早衰,初期老叶黄绿色,后变浅绿色,小叶细小,直立,叶片主脉由黄绿色变为紫色至紫红色,下部叶片更加明显,茎杆细,果实小,后期下部黄色叶片出现浅褐色小斑点。二缺磷 初叶背也显紫红色,叶片上出现褐点,叶片僵硬,叶脉变紫色,下部叶片上卷,老叶变黄,茎部细弱,叶尖变黑褐色枯死,结果受到明显抑制。三缺钾 发病初期叶缘出现针尖大小黑褐色点,后茎部也出现黑褐色斑点,后融合成片,叶缘呈鲜橙黄色,叶脉间逐渐变黄,最后叶片边缘开始枯萎。质地变脆,茎变硬或木质化,根系发育不良幼果易脱落或畸形果多,无色泽,品味差,严重的整株早枯或死亡。四缺硼 小叶褪绿或变桔红色,生长点发暗或变黑,茎、叶柄、小叶柄变脆,叶片易落,根系发育不良变褐色,易产生畸形果,果皮上现褐色斑点。五缺铁 植株顶部叶片失绿后呈黄色,初末梢保持绿色,持续几天后,向侧向扩展,最后致叶片变为浅黄色。六缺锰 中部叶片或老叶呈浅绿色,后幼叶失绿,叶片上出现网状纹,脉间失绿也呈浅黄色,后期浅色区域出现坏死小斑点,逐渐变成大斑块。七缺镁 在第一个花房膨大期植株下部老叶出现失绿,叶脉间出现模糊的黄化现象,后向上部叶扩展,形成黄花斑叶,严重的叶片略僵硬或边缘上卷,叶脉间出现坏死斑或在叶脉间形成褐色块带,致叶片干枯或整叶至全株黄化。八缺硫 叶色呈淡绿向上卷曲,后心叶枯死或结果少,中上位叶色浅于下位叶,严重的变为浅黄色。九缺钙 植株瘦弱下垂,发病初期心叶边缘发黄皱缩,严重时心叶枯死,植株中部叶片形成大块黑褐色斑,后全株叶片上卷。 病因 一缺氮 前茬施用有机肥或氮肥少,土壤中含氮量低、施用稻草太多、降雨多、氮素淋溶多时易造成缺氮。二缺磷 苗期遇低温影响磷的吸收,此外土壤偏酸或紧实易发生缺磷症。三缺钾 土壤中含钾量低或沙性土易缺钾;番茄生育中期果实膨大需钾肥多,如供应不足易发生缺钾。四缺硼 土壤酸化,硼素被淋失或石灰施用过量均易引起缺硼。五缺铁 土壤中磷肥多,偏碱影响铁的吸收和运转,致新叶显症。六缺锰 锰多在植株生活活跃部分,特别是叶肉内,对光合作用及碳水化合物代谢都有促进作用,缺锰使叶绿素形成受阻,影响蛋白质合成,出现褪绿黄化症状。土壤粘重、通气不良碱性土易缺锰。七缺镁 一般系土壤中含镁量低,有时土壤中不缺镁,但由于施钾过多或在酸性及含钙较多的碱性土壤中影响了番茄对镁的吸收,有时植株对镁需要量大,当根系不能满足其需要时也会造成缺镁。生产上冬春大棚或反季节栽培时,气温偏低,尤其是土温低时,不仅影响了番茄植株对磷酸的正常吸收,而且还会波及到根对镁的吸收,引致缺镁症发生。此外,有机肥不足或偏施氮肥,尤其是单纯施用化肥的棚室,易诱发此病。八缺硫 在棚室等设施栽培条件下,长期连续施用没有硫酸根的肥料易发生缺硫病。九缺钙 主要原因是施用氮肥、钾肥过量会阻碍对钙的吸收和利用;土壤干燥、土壤溶液浓度高,也会阻碍对钙的吸收;空气湿度小,蒸发快,补水不及时及缺钙的酸性土壤上都会发生缺钙。 防治方法 (1)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经测定生产1000kg番茄,需氮素3.45~3.72kg、五氧化二磷1kg、氧化钾6kg。为避免缺氮基肥要施足,此外也可施用绿丰生物肥50~80kg/667m2,温度低时,施用硝态氮化肥效果好。番茄需肥关键期为初果期和盛果期,一般城郊型土壤初果期氮肥最效指标为50×10-6,盛果期60×10-6,生产上测定缺氮否,应在初、盛果期前1周,取10厘米土层内土样,测其速效氮含量,当土壤中每缺1×10-6速效氮时,应补施尿素0.5kg或碳铵1.25kg,生产上发现缺氮时,可立即埋施发酵好的人粪稀,也可将碳酸氢铵或尿素等混入10~15倍的腐熟有机肥中施于植株二侧后覆土,浇水,应急时也可在叶面上喷洒0.2%碳酸氢铵。(2)缺磷 育苗期及定植期要注意施足磷肥,培养土中要求有五氧化二磷1000~1500毫克,在番茄定植前测定,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应达到40×10-6,如不足,缺多少补多少,土壤中每缺1×10-6速效磷,则应补过磷酸钙2.5kg。此外,也可叶面喷洒0.2%~0.3%磷酸二氢钾或0.5%~1%过磷酸钙水溶液。(3)缺钾时,在多施有机肥基础上,施人足够钾肥,可从两侧开沟施入硫酸钾、草木灰,施后覆土,也可叶面喷洒 0.2%~0.3%磷酸二氢钾或1%草木灰浸出液。(4)缺硼时叶面喷洒0.1%~0.2%硼砂水溶液,隔5~7天1次,共2~3次。(5)缺铁时可喷洒0.5%~1%硫酸亚铁溶液1次或2次;(6)缺锰时,叶面喷洒1%硫酸锰水溶液1~2次。(7)缺镁时,首先注意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碧全有机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使土壤保持中性,必要时亦可施用石灰进行调节避免土壤偏酸或偏碱。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做到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配比合理,必要时测定土壤中镁的含量,当镁不足时,施用含镁的完全肥料,应急时,可在叶面喷洒1%~2%硫酸镁水溶液,隔2天1次,每周喷3~4次。此外要加强棚室温湿度管理,前期尤其要,注意提高棚温,地温要保持在 16℃以上,灌水最好采用滴灌或喷灌,适当控制浇水,严防大水漫灌,促进根系生长发育。(8)缺硫时,施用硫酸铵等含硫的肥料。(9)缺钙时,要据土壤诊断,施用适量石灰,应急时叶面喷洒 0.3%~0.5%氯化钙水溶液,每3~4天1次,共2~3次。此外,还可施用惠满丰液肥,每 667平方米用量为450毫升,稀释400倍,喷叶3次即可,也可喷施绿风95植物生长调节剂600倍液,云大-120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3000倍液或1.8%爱多收液剂6000倍液。 番茄盐类障碍 症状 从植株生育初期可见叶色深绿,有硬化感,植株矮化;心叶卷翘;果肩部深绿,与果脐、果蒂部形成明显对照,严重的植株呈萎蔫状态,叶缘枯萎。 病因 当土壤EC值>1.5时,说明发生了盐类生理障碍,这与施用的肥料过多和肥料难于淋溶有关,造成每茬作物都有养分积累,尤其是棚室易发生,生产上施用畜粪尿多的有机肥,致氯化铵、氯化钾盐类浓度增高所致,此外土壤中含氯化钠高也易发生。 防治方法 (1)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方法参见黄瓜氨害和亚硝酸害。(2)选用不易增加盐类浓度的肥料。(3)发现盐类障碍,可增加浇水量。 (4)有条件的种植绿肥或休闲、灌水排盐等方法。 番茄连作障碍 症状 棚室设施条件栽培番茄常因设施有限、产品效益高而连年种植,就会发生番茄生长不良或缺株,既使施用肥料也不能完全改善,造成幼苗枯萎及烂根,生长点新生枝叶不能伸展或不正常,有的引起根腐病、立枯病、灰霉病、菌核病、枯萎病等。生产上番茄、茄子、甜椒、瓜类、姜等连作一次就会出现生长不良的问题。 病因 每一种怍物有它特别
本文档为【番茄病害防治图谱】,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111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46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11-07-19
浏览量: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