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净道论各品摘要(简体)

清净道论各品摘要(简体)

举报
开通vip

清净道论各品摘要(简体)《清淨道論》各品內容大綱 《清净道论》各品内容大纲 释见澈 编 第一 说戒品················································································· 第二 说头陀支品········································································ 第三 说取业处品···················································...

清净道论各品摘要(简体)
《清淨道論》各品內容大綱 《清净道论》各品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大纲 释见澈 编 第一 说戒品················································································· 第二 说头陀支品········································································ 第三 说取业处品········································································ 第四 说地遍品·········································································· 第五 说余遍品·········································································· 第六 说不净业处品·································································· 第七 说六随念品······································································ 第八 说随念业处品·································································· 第九 说梵住品·········································································· 第十 说无色品·········································································· 第十一 说定品·········································································· 第十二 说神变品······································································ 第十三 说神通品······································································ 第十四 说蕴品·········································································· 第十五 说处界品······································································ 第十六 说根谛品······································································ 第十七 说慧地品······································································ 第十八 说见清净品·································································· 第十九 说度疑清净品······························································· 第二十 说道非道智见清净品··················································· 第二十一 说行道智见清净品··················································· 第二十二 说智见清净品··························································· 第二十三 说修慧的功德品······················································· 档案说明:本档案由见澈法师提供,由台湾‧法雨道场newrain@ms22.hinet.net 整理档案,档案中巴利文由法雨道场附加。编辑时间:2005.1. 回首页 回首页 第一说 戒品 本品阐述戒、定、慧三学中的戒学,主要在说明什么是戒,戒的语义、特相、作用、现状、近因、持戒的功德、戒法的种类,以及什么情况是戒的杂染,如何能持戒清净。 戒包括思戒、心所戒、律仪戒、不犯戒。所谓戒即是靠着数数修习好的行为,使身口意业清净不散乱,确保诸善法不漏失的意思。它的特相及现状是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在外身口意清净的戒行,而促使戒产生及存续的近因是惭与愧心所;持戒的功德有:得大财聚,扬善名,无怖畏羞惭,临终得不昏昧,死后得生善趣。 戒的种类可分为一法、二法、三法、四法、五法,每一法中各有数种分类,其中解释最详尽的是四法中的别解脱律仪、根律仪戒、活命遍净戒、资具依止戒:  (一)别解脱律仪─比丘的学处戒,以别解脱戒守护身语不犯,而使正行及行处具足圆满。 (二)根律仪戒─以念守护六根而行道,使不生妄念、无智、无忍、懈怠,于意识速行的剎那生起律仪。 (三)活命遍净戒─守护比丘能以正命获得活命的资具,以二部分说明: (1)舍离违犯活命之因的六种学处; (2)离弃由诡诈、虚谈、现相、瞋骂示相、以利求利等恶法所起邪命。 (四)资具依止戒─说明如何如理抉择衣服、食物、床座、医药等四种资具,及如何 受用,受用的心态等。 戒的杂染是说明戒受到毁坏的原因:(1)为名闻、利养、名誉之因而破戒; (2)与七种淫相应 有二种行相能使戒净化:(1)见破戒的过患 (2)见具戒的功德 ┌────┐ │学习目标│ └────┘ 在研读本品后,学习者应能: 1.说明什么是戒、戒的语义、相、味、现起、足处、功德、种类、杂染与净化。 2.掌握戒在各种不同种类中的意义。 3.明了各种戒法的精神、持守原则及成就。 4.明了破戒的原因及成就戒法清净的方法。 ┌────┐ │重要词汇│ └────┘ 1.思戒 2.心所戒 3.律仪戒 4.不犯戒 5.别解脱律仪 6.念律仪 7.智律仪 8.忍律仪 9.精进律仪 10.戒行 11.戒相 12.戒味 13.戒的现起 14.戒的足处 15.止持 16.作持 17.等正行 18.初梵行 19.爱依 20.见依 21.有漏戒 22.无漏戒 23.四圣道 24.四沙门果 25.退分戒 26.住分戒 27.胜分戒 28.决择分戒 29.自然戒 30.惯行戒 31.法性戒 32.宿因戒 33.活命遍净戒34.资具依止戒 35.正行 36.近依行处 37.守护行处 38.近缚行处 39.不取于相 40.不取细相 41.诡诈 42.虚谈 43.现相 44.瞋骂示相 45.以利求利 46.如理决择 47.团食 48.遍净 49.盗受用 50.借受用 51.嗣受用 52.主受用 53.七有学 54.毁坏戒 55.切断戒 56.斑点戒 57.杂色戒 58.义务行 ┌──────┐ │自我评量题目│ └──────┘ 1.什么是戒?其内容为何? 2.什么是戒的语义? 3.什么是戒的相、味、现起、足处、功德? 4.戒德可譬喻为什么? 5.戒的二法有那些种类?其各自的意义为何? 6.戒的三法有那些种类?其各自的意义为何? 7.戒的四法有那些种类?其各自的意义为何? 8.戒的五法有那些种类?其各自的意义为何? 9.别解脱律仪戒应如何持守?戒的正行、非正行与行处、非行处各是什么? 10.根律仪戒应如何持守? 11.活命遍净戒中以何因缘而制定学处?共有几种学处?其各别情况为何? 12.活命遍净戒中有几种邪命行者不可为之?其各别情况为何? 13.资具依止戒中可如理决择受用的资具有那些?其决择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14.四遍净戒各依什么而得成就?其原因为何? 15.在何种情况下是戒的杂染? 16.以那几种不毁坏性是戒的净化? 17.有那二种行相可以成就戒的净化? 回首页 回首页 第二 说头陀支品 本品阐述戒、定、慧三学中的戒学,为成就第一品所说戒的功德,持戒的修行者宜受持头陀支,如此他便可少欲、知足、减损、远离、还灭、勤精进,如此无害于戒及务头陀之德而遍净一切正行,住三圣种,证修习乐的圣种。 头陀支共有十三支,本品中以语义、受持、规定、区别、破坏及功德等项度说明十三头陀支的受持原则。十三支共可分为四大类: (一)衣服二支─1.粪扫衣支─弃俗人所施衣,而受用冢间布、垃圾布....等。 2.三衣支─仅着持三衣。 (二)饮食五支─1.常乞食支─至各户行乞团食。 2.次第乞食支─随每家依次第行乞。 3.一座食支─仅在一座而食。 4.一钵食支─仅用一钵之食。 5.时后不食支─受持时后不食,拒绝余食。 (三)住所五支─1.阿练若住支─住于阿练若。 2.树下住支─住于树下。 3.露地住支─露地而住。 4.冢间住支─住于冢间。 5.随处住支─任何已敷的,即如所敷而住。 (四)精进一支─常坐不卧支─拒绝卧下而常坐。 贪行者及痴行者适合于头陀支的修行。比丘十三支皆可受持,比丘尼只能受 持三衣等八支(除时后不食支、阿练若住支、露地住支、树下住支、冢间住支) 沙弥可受持十二支(除三衣支),式叉摩那及沙弥尼可受持七支(比丘尼八支中 除三衣支)。 ┌────┐ │学习目标│ └────┘ 在研读本品后,学习者应能: 1.明了十三头陀支各别的语义。 2.明了十三头陀支受持的原则、规定、区别、破坏、功德。 3.明了何种人适合修习,及何种情况应习或不应修习头陀支。 4.明了比丘、比丘尼、沙弥、式叉摩那、沙弥尼各能修习何种头陀支。 ┌────┐ │重要词汇│ └────┘ 1.粪扫衣 2.三衣支 3.常乞食 4.次第乞食 5.一座食 6.一钵食 7.时后不食 8.阿练若 9.树下住 10.露地住 11.冢间住 12.随处住支 13.常坐不卧 14.四圣种 15.头陀支 16.冢间布 17.店前布 18.路上布 19.垃圾布 20.胞胎布 21.沐浴布 22.浴津布 23.往还布 24.烧残布 25.牛囓布 26.白蚁囓布 27.鼠囓布 28.端破布 29.缘破布 30.置旗 31.塔衣 32.沙门衣 33.灌顶衣 34.神变所作衣 35.旅者衣 36.风散衣 37.天授衣 38.海滨衣 39.僧伽食 40.指定食 41.招待食 42.行筹食 43.月分食 44.布萨食 45.初日食 46.来者食 47.出发者食 48.病者食 49.看病者食 50.时分食 ┌──────┐ │自我评量题目│ └──────┘ 1.何谓十三头陀支?其各别的语义为何?修持者可得到何种功德? 2.粪扫衣的来源有那几种? 3.何种情况得布不能算是粪扫衣?何种非直接而取的情况可算是粪扫衣? 4.常乞食者不可接受那几种食? 5.阿练若的范围在那里? 6.树下住者应避开那些树?为什么?         7.修露地住者在什么情况可以不露地而住? 8.冢间住者要选择什么地方而住?并且须遵守什么规定? 9.何种人适合于头陀支的修行? 10.何谓头陀法?各为除去何种烦恼? 11.十三头陀支共可分为几类?各属何种依止? 12.如何判断应不应习头陀支? 13.十三头陀支中,比丘、比丘尼、沙弥、式叉摩那尼、沙弥尼各可以持守那几种?为何有如此的区别? 回首页 回首页 第三 说取业处品 本品阐述戒、定、慧三学中的定学,主要在说明什么是定、定的语义、特相 、作用、现状、近因、定的种类、定的杂染与净化,以及如何修习世间定。 修习定以如下方法修习: (一)破除十种障碍─破除住所、家、利养、众、业、旅行、亲戚、病、读书、神变等十种障碍。 (二)亲近教授业处的善友。 (三)顺适自己的性行─明了各种性行的区别与原因,而能辨知性行,选择适合自己的业处修习。 (四)于四十业处中执取业处─ 1.十遍─地、水、火、风、青、黄、赤、白、光明、限定虚空等十遍。 2.十不净─膨胀、青瘀、脓烂、断坏、食残、散乱、斩斫离散、血涂、虫聚、骸骨 等十不净相。 3.十随念─佛、法、僧、戒、舍、天、死、身、入出息、寂止等十随念。 4.四梵住─慈、悲、喜、舍 5.四无色─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6.食厌想 7.四界差别 (五)舍离不适合修行的精舍,而住于适合的精舍。 (六)破除细障─令住处、身体、衣服干净。 (七)不离一切修习法而修习。 ┌────┐ │学习目标│ └────┘ 在研读本品后,学习者应能: 1.说明什么是定、定的语义、相、味、现起、足处、种类、杂染与净化。 2.掌握定在各种不同种类中的意义。 3.辨知自己的性行而选择适合的业处修习。 4.明了四十业处的内容及解释。 ┌────┐ │重要词汇│ └────┘ 1.等持samadhanattha 2.近行定upacarasamadhi 3.安止定appanasamadhi 4.世间定lokiya-samadhi 5.出世间定lokuttara-samadhi 6.有喜定sappitiko samadhi 7.无喜定nippitiko samadhi 8.乐俱定sukhasahagato samadhi 9.舍俱定upekkhahagato samadhi 10.有寻有伺定savitakka-savicara 11.无寻唯伺定avitakka-vicaramatta 12.无寻无伺定avitakka-avicara 13.退分定hanabhagiyadivasa 14.住分定thitibhabhagiyo 15.胜进分定visesabhagiyo 6.决择分定nibbedhabhagiyo 17.欲定chanda-samadhi 18.精进定viriya-samadhi 19.心定citta-samadhi 20.观定vimamsa-samadhi 21.十遍dasa kasinani 22.十不净dasa asubha 23.十随念dasa anussatiyo 24.四梵住catasso appamabba 25.四无色arupaya apattiya 26.食厌想aharepatikulasañña 27.四界差别catudhatuvavatthana ┌──────┐ │自我评量题目│ └──────┘ 1.什么是定、定的语义、特相、作用、现起、足处、杂染与净化? 2.定有那些种类?其各自的意义为何? 3.何谓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与五禅有何区别? 4.修定前要破除那十种障碍?如何破除? 5.修习业处时要亲近那几种教授业处的善友? 6.性行的区别共有几种?各与何者相应?其行相为何?如何辨知? 7.四十业处有那几种?           8.四十业处中何者为近行定的导入?何者为安止定的导入? 9.四十业处中何者属支的超越?何者属所缘的超越? 10.四十业处中何者可以增大?何者不可增大?为什么? 11.四十业处各依什么为所缘?        12.四十业处若依地的区别,何者于人、诸天、无色有生起? 13.四十业处各依什么而执取?      14.贪、瞋、痴等各类行者依何种业处修习最适合? 15.我是属于那一种性行的人?从何处得知? 回首页 回首页 第三 说取业处品、第四 说地遍品 架构 酒店人事架构图下载公司架构图下载企业应用架构模式pdf监理组织架构图免费下载银行管理与it架构pdf 1.破除十种障碍 2.亲近教授业处的善友 3.顺适自己的性行 4.于四十业处中执取何种业处 5.住于适合的精舍 6.破除细障 7.不离一切法而修习 │ │ ┌定的语义、相、味、现起、足处 ┌───┐ ┌─┴─┐ ├定的种类 │ 取相 ├─┤ 禅定 ├─┼定的杂染净化 └─┬─┘ └───┘ └定的功德 ┌─┴─┐ │ 似相 │ ├───┤ │近行定│ └─┬─┘ ┌─┬────────┐ │ │守│七种适不适 │ ├───┤护├────────┤ │ │相│十种安止善巧 │ │ └─┴────────┘ ┌─┴─┐ ┌──────────┐ │安止定├─┤1.舍离烦恼,具备禅支│ └───┘ │2.三种善与十相成就 │ │3.禅的进展 │ │4.时间的规定 │ │5.四种禅(五种禅) │ └──────────┘ 回首页 回首页 第四说地遍品 第五说余遍品 此二品主要阐述戒、定、慧三学中的定学,由第三品所列的四十业处中先说明十遍的修习法,第四品首先提出地遍的修习法,及四种禅证入的次第、方法与各禅的状况,第五品则说明其余九遍的修习法。 地遍修习先取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地相,坐于适当的位置,开中庸的两眼取曼陀罗圆相,直至闭眼时,其相亦来现于心中犹如开眼所见,此为「取相」生起;接着安坐修习,数数专注思惟,诸盖次第镇伏,止息烦恼,以近行定等持于心,则「似相」生起,于同所缘境上速行四或五的速行心,于第四或第五速行而入安止定,此初禅安止定仅一剎那,一剎那后出定落于有分,自此又断绝有分,生起意门转向心,于同所缘境上速行四或五的速行心,于第四或第五速行而入第二禅安止定,如此次第证入第三禅、第四禅。 每一种禅的进展皆有四种:(一)行相的把握,(二)障碍法的净化,(三)似相的增大,(四)五自在。 初禅舍离五盖,具备寻、伺、喜、乐、心一境性五支,具初、中、后三种善及成就十相;第二禅舍离寻、伺二支,具备喜、乐、心一境性三支,具三种善,成就十相;第三禅舍离喜支,具备乐、心一境性二支,具三种善,成就十相;第四禅舍离乐支,具备舍、心一境性二支,具三种善,成就十种相。 其余九遍的修习法、证入次第与地遍的修习相同,只在作遍、取相、似相上依其各别差异而不同。 ┌────┐ │学习目标│ └────┘ 在研读本品后,学习者应能: 1.说明十遍修习法作遍、取相、似相的差别。 2.掌握四种禅各禅的内容及证入安止的次第。 3.明了禅定的进展。 4.明了如何守护似相及助成安止定的方法。 ┌────┐ │重要词汇│ └────┘ 1.取相uggahanimitta 2.似相patibhaganimitta   3.有分bhavavga 4.择法觉支 5.精进觉支 6.喜觉支 7.轻安觉支 8.定觉支 9.舍觉支 10.速行心javana 11.身离 12.心离 13.镇伏离 14.寻、伺 15.喜、乐 16.转向自在 17.入定自在 18.在定自在 19.出定自在 20.观察自在 21.离生喜乐 22.定生喜乐 23.十种舍 ┌──────┐ │自我评量题目│ └──────┘ 1.十遍的取相正确方法是什么?其似相各为何? 2.取相与似相有何差别? 3.守护似相及助成安止定各有几种方法?                4.如何使信、精进等诸根平等行道? 5.如何策励其心,当修何法? 6.如何抑制其心,当修何法? 7.如何喜悦其心,当修何法? 8.各禅舍离何法?于何处舍断?又各具备何法? 9.每种禅皆能成就那三种善,成就那十种相? 10.各禅的进展中要把握何种行相? 11.各禅的进展中,增大似相在何地进行? 回首页 回首页 第六说不净业处品 本品主要阐述定学中四十业处第二个修习法─十不净修习法,由取尸体等膨胀、青淤、脓烂、断坏、食残、散乱、斩斫离散、血涂、虫聚、骸骨等十相,起厌恶作意,显现似相,证得初禅及五自在。 修不净业处者欲至冢间,在出发前应告诉僧伽长老或通达比丘,以维护自身的安全;由精舍出行时要单独而行,考察四方诸相,确定树林、石头等的方位及其自性状态,使自己不致迷惑。确定后,则以十一种法取相─色、相、形、方、处、界限、关节、孔隙、凹部、凸处、周围,以智行于全尸体,那一处显现明了,即置心于该处作意─令心与业处密切连结,置念取相,生起似相,置意于似相而成安止定。若取相消失,则可由观察往来路,使不净相依法显现明了。 十不净的修习法适于贪行者,依贪色身的部位不同而修习其中的不净相,厌恶作意,得见脱离生死功德。其中膨胀相只持续一、二天,后便成青瘀状态,最值得珍惜。 ┌────┐ │学习目标│ └────┘ 在研读本品后,学习者应能: 1.明了十不净相的名称、语义,并能背诵。          2.掌握修习十不净业处前应遵守的种种原则。 3.明了十不净业处的取相方法及其禅定的进展。 4.明了十不净业处中各相适合何种行者修习。 ┌────┐ │重要词汇│ └────┘ 1. 膨胀相uddhumataka 2. 青瘀相vinilaka 3. 脓烂相vipubbaka 4. 断坏相vicchiddaka 5. 食残相vikkhayitaka 6. 散乱相vikkhittaka 7. 斩斫离散相hatavikkhittaka 8. 血涂相lohitaka 9. 虫聚相pulavaka 10. 骸骨相atthika ┌──────┐ │自我评量题目│ └──────┘ 1.十不净的语义为何? 2.若瑜伽者来亲近阿阇黎修习十不净业处,阿阇黎所说应要提那些要点? 3.修习不净业处者在出发时,为何要告诉僧伽长老或其它通达比丘?   4.观察四方诸相、以十一种法取相、观察往来的路三者有什么作用与功德? 5.修十不净业处者须考察四方诸相,其须考察的内容是什么? 6.修十不净业处者应以那十一种法取相? 7.十不净业处的取相及似相各是什么?其禅定的进展如何? 8.十不净业处各适合于那一种贪行者修习? 9.十不净业处的共同特相是什么? 回首页 回首页 第七 说六随念品 本品主要阐述定学中四十业处第三个修习法─十随念修习法中的六随念法,六随念是于佛、法、僧、戒、舍、天等六种对象数数起念的修习法。 佛随念是修习者随念佛的十个名号─(一)阿罗汉,(二)等正觉者,(三)明行具足者、(四)善逝,(五)世间解,(六)无上士,(七)调御丈夫,(八)天人师,(九)佛,(十)世尊等,由得名的缘由,随念佛的功德。 法随念是修习者随念法是世尊(一)善说,(二)自见,(三)无时的,(四)来见的,(五)引导的,(六)智者各自证知的,如此的教法及九种出世间法的功德应常随念。 僧随念是修习者随念圣僧伽的功德,也就是世尊的声闻众是(一)善行道的,(二)正直行道的,(三)真理行道的,(四)正当行道的,所以是可供养者、可供奉者、可施者、可合掌者,为世间无上的福田。 戒随念是修习者随念自己的戒不为七种淫相应法与忿恨等的恶法所毁坏,故能无毁、无穿、无点、无杂,又因为已脱离爱的支配,而可以自在,为智者所赞叹,不为爱见所触,也不为人所责难。 舍随念是修习者倾心于施舍的天性,常慷慨布施,或发愿布施,取施舍之相,思惟布施是对自己有利,能离垢悭心而住,是放舍者、净手者、喜舍与者、有求必应者、喜分施者,以离垢悭等德而随念自己的舍。 天随念是修习者思惟诸天因具备信、戒、闻、舍、慧故,自人界死后得生彼处,以此为例证,而随念自己的信、戒、闻、舍、慧等之德。 六随念因为倾向于佛、法、僧、戒、舍、天等德行的随念,故不证安止定,只得近行禅。 六随念是圣弟子的成就,因为依于彼等而得明了佛、法、僧德,且他们具有不毁等德的戒,离诸垢悭的舍,及与诸天同等的信等之德,由于随念佛陀等的功德,则随念者的心欣净,以欣净的心力,即得镇伏诸盖,成大和悦,可修毗钵舍那观,而证阿罗汉。 ┌────┐ │学习目标│ └────┘ 在研读本品后,学习者应能: 1.明了十随念的名称、语义,并能背诵。          2.明了佛、法、僧三宝的功德及如何随念的方法。 3.明了戒、舍、天三随念的内容、修法及功德。 ┌────┐ │重要词汇│ └────┘ 1. 随念anussati 2. 佛随念buddhanussati 3. 法随念dhammanussati 4. 僧随念samghanussati 5. 戒随念silanussati 6. 舍随念caganussati 7. 天随念devatanussati 8. 死随念marananussati 9. 安那般那念anapanassati 10. 身至念kayagatasati 11. 寂止随念upasamanussati 12. 阿罗汉araham 13.等正觉者sammasambuddho 14.明行具足vijjacaranasampanno 15. 善逝sugato 16. 世间解lokavidu 17. 无上士anuttaro 18. 调御丈夫purisadamma-sarathi 19. 天人师sattha deva manussanam 20. 佛 buddho 21. 世尊bhagava 22.法住智 23.二十行相 24.苦集灭道 25.三世间 26.三受 27.七识住 28.八世间法 29.九有情居 30.十处 31.善行道supatipanno 32.正直行道ujupatipanno 33.真理行道bayapatipanno 34.正当行道samicipatipanno(和敬行道者) 35.四双八辈cattari purisayugani attha purisapuggala 36.四资具catupaccayo 37.无毁akhanda 38.无穿acchidda 39.无点asabala 40.无杂akammasa 41.放舍者muttacayo 42.净手者payatapani 43.喜舍与者vossaggarato 44.有求必应者yacayogo 45.喜分施者danasamvibhagarato ┌──────┐ │自我评量题目│ └──────┘ 1.十随念修习法的内容为何?其分别以何为随念的对象? 2.何谓阿罗汉?其功德为何? 3.佛陀为何说自己是觉者?                   4.明行具足中,何谓「明」、「行」?比丘依那十五法得行于不死的方向?明 与行具足各为何种功德的圆满? 5.世尊之名是依何原因立名? 6.修习法随念应如何随念法? 7.法随念中教法与出世间法如何善说? 8.法随念中自见者有几种情况可以称为「见」? 9.修习僧随念当随念僧伽的何种功德? 10.修习戒随念当随念自己的戒有那几种功德? 11.舍随念中思惟布施时,应以何种德性随念于自己的舍? 12.修习天随念应以诸天的何种德而随念自己的德? 13.六随念禅定的进展为何? 回首页 回首页 第八 随念业处品 本品主要阐述定学中四十业处第三个修习法─十随念修习法中的死随念、身至念、安般念与寂止随念四种随念。 死随念为忆念死的修习法。死是有情的命根断绝,有「时死」、「非时死」二种,其修习法有如理作意及念杀戮者追等八种行相而念于死,修习此法有不陷于恐怖昏昧,能无畏、无昏昧而命终的功德,因所缘为自性法及悚惧故,不得安止定,仅得近行禅。 身至念的修习法包括(一)安般念,(二)威仪,(三)四正知,(四)厌恶作意,(五)界作意,(六)九种墓想等十四种方式,其中威仪、四正知、界作意是依观而说,九种墓想依过患随观智说,安般念及厌恶作意依定说,本品所谈身至念的意义,是以骨髓包摄于脑为厌恶作意而说的三十二行相业处─发皮五种,肾五种,肺五种,脑五种,脂肪六种,尿六种。修习时有二种方式取相: 1.七种把持善巧─语、意、色、形、方位、处所、界限。 2.十种作意善巧─次第、不过急、不过缓、除去散乱、假名超越、次第撤去、安止、 增上心、清凉、觉支善巧。 修习三十二分相厌恶作意时,要先确定各部分的色、形、方位、处所、界限而取相,确定色、形、香、所依、处所五种厌恶性而厌恶作意,得现起似相,于三十二部分中任何一部分明白,则依其明白部分的数目生起初禅。 安般念是身、受、心、法四念处的修习法,四处各有四法合为十六事显示安般念的修习法。比丘应离开贪着色等的所缘,入阿练若、树下或空闲处,以念系心,念出息或入息,其十六事修法内容为: (一)第一四法─1.出息长时知「我出息长」,或入息长时知「我入息长」 身念处 2.出息短时知「我出息短」,或入息短时知「我入息短」 3.觉知全身我出息,觉知全身我入息 4.安息身行我出息,安息身行我入息 修习身念处首先应省察业处的相及业处的自性,其方法为─受持、遍问、现起、安止、相五种,学得此五法后,则于安般念处作意,其作意的规定为─数、随逐、触、安住、观察、还灭、遍净及彼等的各别观。于出入息业处修习,具出息所缘心、入息所缘心、相所缘心三法,则可于似相所缘生起四种禅及五种禅,再以「观察」、「还灭」增长业处,欲得「遍净」,于同样的禅,通达五自在,确定名色,建立毗钵舍那观,达最后的十九种观察智。 (二)第二四法─1.觉知喜 受念处 2.觉知乐 3.觉知心行 4.觉知安息心行 (三)第三四法─1.觉知心 心念处 2.令心喜悦 3.令心等持 4.令心解脱 (四)第四四法─1.观无常 法念处 2.观离欲 3.观灭 4.观舍遣我出息,观舍遣我入息 以上四种四法,第一四法是依初学者的观身念处的奢摩他业处及毗钵舍那观而说,第二、第三、第四三种四法并无各别的业处修习法,是依第一四法已得禅那者的观受、心、法念处的毗钵舍那业处而说,其中第四四法仅依纯粹的毗钵舍那观而说。 寂止随念是修习者随念一切苦寂止的涅盘之德。其修习法是依骄的粉碎、渴的调伏、阿赖耶执着的破灭、轮回的摧碎、爱的除去、离欲、灭与涅盘等德而作寂止随念。其时心无欲、无瞋、无痴,心平等正直,因随念种种德,不证安止定,仅得近行禅。 ┌────┐ │学习目标│ └────┘ 在研读本品后,学习者应能: 1.明了死的定义,及死随念修习法的原则、方法与功德。   2.明了身至念的内容、修习方法与功德。 3.掌握安般念的十六事修习法内容、原则与方法。 4.明了安般念禅定的进展。 5.明了寂止随念的修习内容、方法与功德。 ┌────┐ │重要词汇│ └────┘ 1.时死 2.非时死 3.身至念 4.随顺三季 5.随顺三界 6.随顺六种行 7.出息 8.入息 9.身行 10.数 11.随逐 12.触 13.安住 14.观察 15.还灭 16.遍净 17.度疑清净 18.道非道智清净 19.行道智清净 20.智见清净 21.观无常 22.观离欲 23.遍舍舍遣 24.跳入舍遣 25.羯罗蓝 26.頞部昙 27.闭户 28.键南 ┌──────┐ │自我评量题目│ └──────┘ 1.修习死随念时,如何为如理作意?如何为不如理作意?其原因为何? 2.修习死随念除如理作意外,尚有那八种行相可以修习念死? 3.身至念共有那几种修习方法?                 4.身至念厌恶作意中对那三十二行相厌恶作意?其把持及作意的善巧方法为何? 5.身至念依何而取相?以何而现起似相?其禅定的进展为何? 6.安般念的十六事修习法,分别属于何种念处?其修习状况为何? 7.安般念与十不净的修习方法有何不同? 8.何者为修习安般念的适当住所?                    9.安般念中如何是依奢摩他的身行方法?如何是依毗钵舍那的身行方法? 10.安般念中省察业处的相及业处的自性应受持那五法? 11.安般念中作意的规定内容为何?                    12.安般念处的修习与其它业处在向上修习时有何不同? 13.若出入息不现时,如何取回业处之相?应向何处希求? 14.安般念处具足那三法就可得近行定及安止定,为什么? 15.身念处的禅观进展为何? 16.修习安般念可得什么功德? 17.安般念中四种四法各依什么而说? 18.寂止随念是随念涅盘的何种德? 19.寂止随念的禅定进展为何?修习此法有何功德? 回首页 回首页 第九 说梵住品 本品主要阐述定学中四十业处第四个修习法─四梵住,其修法内容为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本品即就四无量心的语义、相、味、现起、成就、目的、解脱行相及与色界诸禅、十波罗蜜的关系等,加以阐述。下以表格条列四梵住的种种。 ┌────┬──────┬──────┬──────┬───────┐ │ │ 慈 │ 悲 │ 喜 │ 舍 │ ├────┼──────┼──────┼──────┼───────┤ │ 语 义 │1.慈爱 │1.令善人心动│1.对人喜悦 │弃慈、悲、喜 │ │ │2.友谊的行动│2.拔除他人苦│2.喜悦 │所作而中立 │ ├────┼──────┼──────┼──────┼───────┤ │ 相 │维持有情利益│拔除有情之苦│喜悦 │对有情持中立 │ ├────┼──────┼──────┼──────┼───────┤ │ 味 │取来有情利益│不堪忍他人苦│无嫉 │平等视有情 │ ├────┼──────┼──────┼──────┼───────┤ │ 现 起 │恼害的调伏 │不害 │不乐的破坏 │瞋恨与爱着止息│ ├────┼──────┼──────┼──────┼───────┤ │ 足 处 │见有情可爱 │见苦迫无依怙│见有情成功 │见业为所有 │ ├────┼──────┼──────┼──────┼───────┤ │ 成 就 │瞋恚的止息 │害的止息 │不乐的止息 │瞋恚与爱着止息│ ├────┼──────┼──────┼──────┼───────┤ │ 失 败 │产生爱着 │生忧 │发生世俗的笑│发生世俗无智舍│ ├─┬──┼──────┴──────┴──────┴───────┤ │ │最初│1.不爱的人 3.无关者 │ │对│不应│2.极爱的朋友 4.敌人 │ │ ├──┴─┬──────────────────────────┤ │ │绝对不应│1.专对异性 2.死者 │ │ ├──┬─┴────┬──────┬──────┬───────┤ │ │应修│1.自己 │1.可怜饥饿者│1.极爱的朋友│1.中立者 │ │ │对象│2.可爱者 │2.孤独疾病者│2.见闻可爱者│2.爱者 │ │象│ │3.一切人 │3.幸福作恶者│ 充满幸福 │3.密友 │ │ │ │4.怨敌 │4.怨敌 │3.怨敌 │4.怨敌 │ │ │ │ │5.遭破坏病者│ │ │ ├─┼──┼──────┴──────┴──────┴───────┤ │修│共同│获得毗钵舍那之乐及有的成就(善趣) │ │法├──┼──────┬──────┬──────┬───────┤ │目│不共│破除瞋恚 │破除害 │破除不乐 │破除贪 │ │的│ │ │ │ │ │ ├─┼──┼──────┼──────┼──────┼───────┤ │梵│近敌│贪 │世俗的忧 │世俗的喜 │世俗无智的舍 │ │住├──┼──────┼──────┼──────┼───────┤ │敌│远敌│瞋恚 │害 │不乐 │贪、瞋 │ ├─┴──┼──────┼──────┼──────┼───────┤ │ 清净道 │多瞋恚者 │多害者 │多不乐者 │多贪者 │ ├────┼──────┼──────┼──────┼───────┤ │ 最高处 │清净解脱 │空无边处 │识无边处 │无所有处 │ └────┴──────┴──────┴──────┴───────┘ 修习四梵住证安止时可得三种成就─(一)以五种行相无限制的遍满心而解脱,(二)以七种行相有限制的遍满心而解脱,(三)以十种行相十方遍满心而解脱。依五种行相遍满法可得二十安止定,十方则有二百安止定;依七种行相遍满法可得二十八安止定,十方则有二百八十安止定,如此合为四百八十定。 修习四梵住以一有情或多数有情为所缘,获得近行定或安止定时而增长所缘,先以一住所为界限,乃至扩大至一轮围界,于其中有情修四梵住。而舍梵住为前三梵住的等流果,缺乏前三梵住的第三禅去修第四禅是不可能的,又舍梵住是对诸有情以中立的行相而起,若无舍受则不起。 四梵住为十波罗蜜─布施、持戒、出离、慧、精进、忍、谛、决意、慈、舍,乃至十力、四无畏、六不共智、十八佛法等一切善法的圆满者。 ┌────┐ │学习目标│ └────┘ 在研读本品后,学习者应能: 1.明了四梵住的语义、相、味、现起、足处、成就、失败。 2.明了四梵住所选择的对象及其修法。 3.明了修习四梵住的目的、近敌、远敌、所缘、所达最高处,及其等流的关系。 ┌────┐ │重要词汇│ └────┘ 1.梵住 2.有情   3.等流果 4.十波罗蜜 5.十力 6.四无畏 7.六不共智 ┌──────┐ │自我评量题目│ └──────┘ 1.为何慈、悲、喜、舍为四梵住?其相、味、现起、足处、成就、失败为何? 2.为何要修四梵住,其目的为何? 3.为何梵住有四?其为何有此次序?                   4.四梵住为何又称四无量? 5.最初不应对何者修慈?绝对不可对何人修慈?此种规定的理由为何? 6.对自己和怨敌应如何修慈? 7.修习喜梵住者的对象,目前已遭遇逆境恶运,行者应如何调整忆念内容? 8.在地遍中生起第三禅者,能否于四梵住生起第四禅,何以故? 回首页 回首页 第十 说无色品 本品主要阐述定学中四十业处第五个修习法─四无色定。四无色定不同于其它业处依物质界而修定,它是依精神界想象对象而修定,其修习次第是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空无边处业处的修习法是要「超越一切色想,灭有对想,种种想不作意,思惟『无边虚空』」,即观察业生色及第四禅所缘遍的色的过患,就于空无边处的寂静无边作意「虚空,虚空」,数数念虑思惟,安止于虚空所缘,就能获得空无边处的成就,以适合空无边处的威仪住而住。 欲修习识无边处的行者,在空无边处定以五行相修习自在后,见到空无边处的过患,便「超越一切空无边处,思惟『识无边』」,即对遍满虚空而起的识「识,识」作意、观察,以虚空为所缘的识,为全部的作意,而得识无边处的成就。 欲修习无所有处的行者,在识无边处定以五行相修习自在后,见到识无边处的过患,便「超越一切识无边处,思惟『无所有』」,即是于无所有处寂静作意,观察那识无边处所缘的空无边识「无、空、远离」的自性,而得无所有处的成就。 欲修习非想非非想处业处的行者,于无所有处定以五种行相修习自在后,见到无所有处的过患,便超越无所有处,于非想非非想处寂静作意,对无所有处定「寂静,寂静」数数作意、观察,达到最细妙安止定的想,此细妙的想(非想非非想)不能行敏捷的想念作用,故不能再对外观境,生起厌离。 此四无色定中,因超越色相而成初无色定,因超越虚空而成第二无色定,因超越虚空而起的识成第三无色定,因超越虚空而起的识的除去成第四无色定,故因超越一切所缘,而成四种无色定。此无色定都只有舍与心一境性二禅支,故不像色界定有禅支的超越,且后后定更胜于前前定。 ┌────┐ │学习目标│ └────┘ 在研读本品后,学习者应能: 1.明了四无色定的修习法。 2.明了四无色定彼此的观系。 ┌────┐ │重要词汇│ └────┘ 1. 空无边处空无边akasanañcayatana 2. 识无边vibbanabcayatana 3. 无所有akibcabbayatana 4. 非想非非想nevasabbanabbayatana 5.色想 6.有对想 7.欲界善想 8.欲界异熟想 9.欲界唯作想 ┌──────┐ │自我评量题目│ └──────┘ 1.四无色定各是超越了什么所缘而得成就? 2.四无色定的作意分别是什么? 3.何谓非想非非想?                   4.四无色定的禅支是什么? 5.四无色定彼此的关系是什么?可以什么譬喻说明? 第十一 说定品 本品主要阐述定学中四十业处的最后二个修习法─食厌想、四界差别。 一、食厌想 食厌想是对段食而取厌恶的态度所起的想,以十种行相而作厌恶的观察: (一)行乞,(二)遍求,(三)受用,(四)分泌,(五)贮藏处,(六)未消化,(七)消化,(八)果,(九)排泄,(十)涂。 行者即以此十种厌恶行相而明了段食,再对此相数数修习,以近行定等持其心,不达安止定。修习食厌想有遍知五欲的贪、色蕴及来世必得善趣的功德。 二、四界差别 四界差别是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地、水、火、风四种物质的根本元素,从界的反省观察,消除有情想,使心专注集中,达修习止观的目的。 利慧者的修法有二种: (一)念虑全色身地、水、火、风特性─坚固性,粘结流动性,遍熟暖热性,支持浮动性。 (二)于骨、腱、肉、皮包围空间为色念虑作意。 由念虑及观察地界、水界仅是界而非有情、非寿者的身,而取得照界差别想,证近行定。 不很利慧者的修法有四种: (一)简略其机构─确定┌地界─二十部分坚固行相 ├水界─十二部分液体的粘结行相 ├火界─四部分遍熟行相 └风界─六部分的支持行相 (二)分别其机构─以色、形、方位、处所、界限而作意于发等,一切依三十二分身所述规定而行,只是以界而置其心,而非以厌恶而置其心。 (三)简略其相─于二十部分、十二部分、四部分、六部分中,确定地、水、火、风诸界相。 (四)分别其相─于三十二分中,每部分皆作四界差别,以十三行相于诸界作意。 1.语义 4.相等 7.分别不分别 10.摄 13.缘之分别 2.聚 5.等起 8.同分异分 11.缘 3.细末 6.一与多 9.内外差别 12.不思念 由一一门而得明了四界,于四界数数念虑作意,生近行定。修习四界差别能 洞察空性,灭有情想,克服恐怖,克制乐与不乐,不于善恶取舍,成大慧者,得 到涅盘或来世得善趣。 三、修定的功德 修定的功德有五种: 1.现法乐住 2.毗钵舍那 3.神通 4.胜有 5.灭尽定 ┌────┐ │学习目标│ └────┘ 在研读本品后,学习者应能: 1.明了四界差别的修习法与功德。 2.明了食厌想的修法及功德。 3.分别四界差别与身至念的异同。 4.明了修定的功德。 ┌────┐ │重要词汇│ └────┘ 1.食厌想aharepatikulasañña 2.现法乐住  3.胜有 4.地界 5.水界 6.火界 7.风界 ┌──────┐ │自我评量题目│ └──────┘ 1.何谓食厌想,其以那十种行相而作厌恶观察? 2.地、水、火、风四界的特相是什么? 3.利慧者应如何修持四界差别?不很利慧者又应如何修持? 4.修定有什么功德? 回首页 回首页 第十二说神变品 第十三说神通品 本品主要阐述修定的功德─神通,证得四禅的行者可以成就世间五种神通─神变、天耳界智、他心智、宿住随念智、有情死生智。 一、神变论 欲求神变的行者,必须于地、水、火、风、青、黄、赤、白八遍中,各个生起八种定后,以十四行相调伏其心,以欲、心、精进、观慧为住而入定,以五自在令心柔软,而成就神变。十四行相为: 1.顺遍 2.逆遍 3.顺逆遍 4.顺禅 5.逆禅 6.顺逆禅 7.跳禅 8.跳遍 9.跳禅与遍 10.超支 11.超所缘 12.超支与所缘 13.支的确定 14.所缘的确定 有十种神变: 1.决意神变─以智决意我自一身成多身,而显示的神变。 1)一身成多身神变 2)多身成一身神变 3)显现神变 4)隐匿神变 5)不障碍神变 6)地中出没神变 7)水上不沉神变 8)飞行神变 9)手触日月神变 10)身自在神变 2.变化神变─隐去本来的形态而变化的神变。 3.意所成神变─由自己内身而起另一个意所成之身。 4.智遍满神变─在生起阿罗汉道智的前后或同一剎那之间,所起的殊胜妙用。 5.定遍满神变─在生起初禅等定前后或同一剎那之间,所起的定力殊胜妙用。 6.圣神变─于厌恶的事物作不厌恶想而住。 7.业报生神变─一切鸟类、天神,一部分人类、堕恶趣者,能于空中飞行。 8.具福神变─因具有福因而至成熟之时的妙用,如转轮圣王飞于空中。 9.咒术所成神变─咒术师念了咒语能于空中飞行等神变。 10彼彼处正加行缘成神变─由于某种正加行,而得某种业的成就。 二、天耳界论 证第四禅的行者,以清净超人的天耳界,闻天人二者及闻远近之声,一切声音皆能听闻辨别。其修习法为入了神通的基础禅,出定之后,以遍作定心意念各方粗细诸声的声相,而以其中一种为所缘,证安止定,与彼安止心共同生起的智为天耳界。 三、他心智论 获他心智的行者,以天眼瞭知一切种类的心─有贪心而知有贪心,....乃至不解脱心而知不解脱心。 四、宿住随念智论 直自过去有生以来在各处的诸蕴相续,依于五蕴次第或以死及结生而忆念,与念相应的智为宿住随念智。在此宿住有六种人随念─异教徒、普通声闻、大声闻、上首声闻、辟支佛、佛,依智慧的高低而忆念的时间有长短之别。 五、死生智论 行者以超人的清净天眼,见诸有情死时、生时,知诸有情随于业处,贵贱美丑,幸与不幸。此有二相联的智─未来分智、随业趣智,与前五神通合为七神通智。 在此七神通智中各有其所缘: 1.神变智所缘─小、大、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等七缘。 2.天耳界智所缘─小、现在、内、外等四缘。 3.他心智所缘─小、大、无量、道、过去、未来、现在、外等八缘。 4.宿住随念智的所缘─小、大、无量、道、过去、内、外、不可说所缘等八缘。 5.天眼智的所缘─小、现在、内、外等四缘。 6.未来分智的所缘─小、大、无量、道、未来、内、外、不可说所缘等八缘。 7.随业趣智的所缘─小、大、过去、内、外等五缘。 ┌────┐ │学习目标│ └────┘ 在研读本品后,学习者应能: 1.明了修定的功德。 2.明了神通的修法及各种神通的差别。 3.以理性看待神通的产生及其不可思议的现象。 ┌────┐ │重要词汇│ └────┘ 1.神变 2.天耳界智 3.他心智 4.宿住随念智 5.有情死生智 6.未来分智 7.随业趣智 8.十种神变 9.四地 10.四足 11.十六根本 12.小所缘 13.大所缘 14.过去所缘 15.未来所缘 16.现在所缘 17.内所缘 18.外所缘 19.无量所缘 20.道所缘 21.不可说所缘 ┌──────┐ │自我评量题目│ └──────┘ 1.有那七种神通智?其义各为何? 2.七种神通智各依何法而得成就? 3.修习神变者以那十四行相调伏其心?     4.神变的种类共有几种?其义各为何? 5.宿住随念智有那六种人能随念?其时间长短为何?为何会有差别? 6.七种神通智各依何所缘而进行? 回首页 回首页 第十四 说蕴品 本品主要阐述慧学,分成「慧的总说」及「慧地之一──五蕴的解释」二部分说明。 一、慧的总说 慧是与善心相应的观智,以了知为义,以通达诸法的自性为特相,摧破覆蔽自性的痴暗为作用,以无痴为现起,以定为足处。慧的种类有: (一)一法─通达诸法自性的相。 (二)二法─(1)世间、出世间;(2)有漏、无漏;(3)名、色; (4)喜俱、舍俱;(5)见地、修地。 (三)三法─(1)闻、思、修;(2)大、小、无量; (3)入来、离去、方便善巧;(4)内住、外住、内外住。 (四)四法─(1)苦、集、灭、道;(2)义、法、辞、智无碍解。 慧的修习方法是先熟知慧地的诸法,成就慧的二根清净,最后完成慧体的五清净。 (一)慧地─(1)蕴;(2)处;(3)界;(4)根;(5)谛;(6)缘起。 (二)慧根─(1)戒清净;(2)心清净。 (三)慧体─(1)见清净;(2)度疑清净;(3)道非道智见清净; (4)行道智见清净;(5)智见清净。 二、慧地之一─五蕴 佛陀宣说五蕴是针对不分别五蕴起我执的人而说,欲令他们脱离我执,所以 开示五蕴积聚的区别。五蕴包摄一切有为法,且于我及我所执的对象中以此等五 蕴为最上,宣说五蕴使众生不会于不真实中见真实,而为诸蕴所害。(详见表) ┌────┐ │学习目标│ └────┘ 在研读本品后,学习者应能: 1.明了什么是慧及其语义、相、味、现起、足处、种类。 2.掌握修习慧的重要内容。 3.明了二十四所造色的相、味、现起、足处。 4.明了五蕴的定义。 5.明了色的分类。 6.明了识蕴中八十九心的内容及其分类。 7.明了受蕴中善、不善、无记各有那些心。 8.明了与诸善心、不善心、唯作无记心相应的行。 9.掌握色、受二蕴过、现、未及内外、粗细、劣胜、远近的差别。 10.掌握佛说五蕴的次第。 11.明了正确观察五蕴可以得到何种利益。 ┌────┐ │重要词汇│ └────┘ 1.想知 2.识知 3.慧知 4.名差别慧 5.色差别慧 6.见地慧 7.修地慧 8.喜俱慧 9.舍俱慧 10.四无碍解 11.四谛智 12.慧根 13.慧地 14.慧体 15.五蕴 16.二十四所造色 17.色色 18.区划色 19.变
本文档为【清净道论各品摘要(简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5154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03KB
软件:Word
页数:7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7-24
浏览量: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