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赏植物病害防治实习

观赏植物病害防治实习

举报
开通vip

观赏植物病害防治实习null观赏植物病害防治实习 园艺08 观赏植物病害防治实习 园艺08 第一组:张小勤 成思程 蒋惜惜 岳琳 范婷 任欢 null 植物病害调查 1.木瓜梨锈病 6.八角金盘疮痂病 2.桂花叶枯病 7.山茶褐斑穿孔病 3.樟树炭疽病 8.竹丛枝病 4.杜鹃灰斑病 9.万寿菊灰霉病 5.竹竿锈病 10.桂花枯斑病1.木瓜梨锈病1.木瓜梨锈病症状描述:在木瓜寄主上产生性...

观赏植物病害防治实习
null观赏植物病害防治实习 园艺08 观赏植物病害防治实习 园艺08 第一组:张小勤 成思程 蒋惜惜 岳琳 范婷 任欢 null 植物病害调查 1.木瓜梨锈病 6.八角金盘疮痂病 2.桂花叶枯病 7.山茶褐斑穿孔病 3.樟树炭疽病 8.竹丛枝病 4.杜鹃灰斑病 9.万寿菊灰霉病 5.竹竿锈病 10.桂花枯斑病1.木瓜梨锈病1.木瓜梨锈病症状描述:在木瓜寄主上产生性孢子器及锈子器,性孢子器扁烧瓶形,埋生于梨叶正面病部组织表皮下,孔口外露。 锈子器丛生于梨叶病斑背面,或嫩梢、幼果和果梗的肿大病斑上,细圆筒形,外壁有长刺状突起,锈子器内生有很多锈孢子,锈孢子球形或近球形, 冬孢子角红褐色或咖啡色,圆锥形。初短小,后渐伸长。null 病原:担子菌亚门胶柄锈属真菌。性孢子器葫芦形,埋生于表皮下;性孢子纺锤形,单胞无色。锈子器长简形,丛生于叶背面。锈孢子近圆形,橙黄色,表面有瘤状细胞。冬孢子双胞,萌发生出先菌丝,4胞,每胞生一小梗,顶端生一担子孢子。 发病规律:主要危害梨树的幼嫩绿色部分,如幼叶、叶柄、幼果及新梢。梨锈病的诊断要点可以概括为:“病部橙黄、肥厚肿胀、初生红点渐变黑、后长黄毛细又长”。   幼叶:叶片被害后叶片正面产生圆形小病斑,中央橙黄色有光泽,边缘淡黄色,周围具有黄色晕圈。   null 随着病斑的扩大,病斑中央产生蜜黄色微凸的小粒点(病菌性孢子器),潮湿时小粒点上溢出淡黄色黏液(性孢子),黏液干燥后黄色小粒点变成黑色。之后病斑组织变肥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并长出几根至十几根灰白色或淡黄色的细管状物(锈孢子器),内有大量褐色锈孢子,成熟后从锈孢子器顶端开列散出。 病菌以冬孢子角在桧柏上越冬。次年3月,冬孢子角吸水后膨胀成黄色胶块,并散出担孢子借风力传播到梨树的新梢、嫩叶和幼果上为害,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子腔,但不再侵染梨树,5、6月间再借风力传播到桧柏上完成其生活史。 null 防治方法: 1、在梨园5公里内不种植桧柏,中断转主寄主。    2、若梨园附近有桧柏,则在 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桧柏上喷波美1一2度石硫合剂或350倍的五氯酚钠,杀灭越冬后的冬孢子和担子孢子。    3、从梨展叶开始至5月下旬止,可喷1:3∶200—240倍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开花期不能喷药,以免产生药害。 2.桂花叶枯病2.桂花叶枯病null 症状描述:在叶片的叶缘、叶尖发生。开始为淡褐色小点,后渐扩大为不规则的大型斑块,若几个病斑连接,全叶便干枯1/3-1/2。病斑灰褐色至红褐色,有时脆裂,边缘色深,稍隆起,后期病部散生很多小黑点,病斑背面颜色较浅。 null病原: 病原菌为Phyllosticta osmanthicola Trin.,属腔孢纲、球壳孢目。分生孢子器近坏形,有孔口,直径100-150微米。分生孢子长圆形至近梭形,单胞,无色,大小为6.0-9.5*1.8-2.5微米。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病叶、病落叶中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7℃左右。在广州,病害发生多在7-11月。盆栽场所潮湿闷热、通风不良时,或植株生长衰弱时都会病重。病害在经冬后的老叶上发生较多。植株下部叶片发生较多。 null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 加强培育管理。盆栽桂花要忌积水,增施腐殖质肥料和钾肥,以提高抗病力。病株要及时摘除病叶,冬季还应清除病落叶,以养活侵染来源。  2、药剂防治 发病期间,初期可喷1:2:100倍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以后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 3.樟树炭疽病3.樟树炭疽病症状描述: 嫩枝上病斑初为圆形或椭圆形,下陷,大小不一。初紫褐色,后变黑褐色。以后病斑汇合,枝条变黑枯死。叶片和果实上病斑圆形,后扩展或汇合成不规则形,暗褐色至黑色。感病嫩叶皱缩,变形。在潮湿环境下,嫩枝和叶片病斑上常可看到粉红色分生孢子堆。春夏之交,病斑中有时可产生子囊壳。 null 病原:   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小丛壳属      围小丛壳菌   病菌的无性世代分生孢子盘黑褐色,生于叶表皮或枝干皮层下,后突破外露,大小166×36微米。分生孢子椭圆形到长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小14.4-19.6×4.4-5.5微米。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度是22-25℃,13℃开始活动,低于12℃或高于38℃时不萌发。   病菌的有性世代子囊壳球形或扁球形,大小88.6-119.1×72.0-110.8微米,子囊孢子长椭圆形或梭形,无色稍弯曲,排成两列。 。null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盘或子囊壳在病株枝梢或脱落的病枝、叶果上越冬。第二年春,当气温上升到18℃左右时,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遇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时,飘落在枝、叶上的孢子萌发,通过伤口、自然孔口或直接侵入植株组织细胞内,10天左右就会出现病害症状。每年的发病期5-10月,以7-9月最严重。雨日长、雨水多、温度高、台风频繁的年份病害扩展迅速,最易流行,这是因为台风吹打造成大量伤口有利病菌侵入,台风夹雨有助于病菌传播更远的距离。土壤干旱,砂质贫脊,发病较多。造林密度小,林分难以郁密的比造林密度大,能及时郁密的病重null 防止方法: ①适地造林。选择土壤肥沃、湿润林地造林,是预防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    ②提高造林质量,加强抚育管理。如在土质较差的地方造林,应施用有机肥料,并适当密植、间种农作物或绿肥,及时追肥、压青,以利早日郁闭成林。    ③发现幼林病枝叶及时剪除,集中烧毁。    ④新叶、新梢期喷洒1:1:100波尔多液保护。发病期间喷75%百菌清800-1000倍液或50%炭疽福美600-800倍液2-3次,两药交替喷洒效果更好。4.杜鹃灰斑病4.杜鹃灰斑病null 症状描述:发病后叶片形成灰斑,渐渐干枯脱落直至植株死亡。该病主要危害杜鹃的叶子,是由杜鹃尾孢真菌侵染受害,病菌开始出现若干个褐色小点,随着小点的不断扩大,病斑相互连接成片,产生灰褐色霉菌丝,受害叶片从叶柄部开始,由绿变褐黄色提早脱落,严重时影响杜鹃的生长发育和观赏价值。 null 病原:病原是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壳蠕孢属的两个杜鹃壳蠕孢及二色壳蠕孢的真菌引致。 发病规律:病害发生初期,叶片上产生红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黑褐色,正面色深,背面稍浅,边缘深褐色或紫褐色,天气潮湿时,病斑上产生许多黑色的霉层;发生严重时,叶片枯萎、卷曲脱落。 null 防治措施: (1)冬季配合清园,清除病叶,减少来年的侵染源; (2)发病初期(一般在5月上旬)或发病高峰期(一般在6, 7, 8月各有1个高峰期) ,向叶面喷雾70%甲基托布津( 800 倍液)可控制病害蔓延。5.竹竿锈病5.竹竿锈病null 症状描述:竹秆被害后,材质变黑发脆,影响工艺价值。发病重的竹子可能枯死。被害重的竹林,生长衰退,发笋减少。病害多发生在竹秆的中下部或基部,有时小枝上也发生。6~7月间,受害部分产生黄褐色或暗褐色粉质的垫状物(病菌的夏孢子堆),成椭圆形或长条形。 病原:担子菌亚门的皮下硬层锈菌Stereostratum corticioides (Berk. et Br) Mangnnull 发病规律:6~7月间,受害部分产生黄褐色或暗褐色粉质的垫状物(病菌的夏孢子堆),成椭圆形或长条形。到11月~第2年春产生橙褐色如天鹅绒状,着生紧密,不易分离,呈革质的垫状物(病菌的冬孢子堆)。这黄褐色垫状物脱落后,竹秆发病部位成黑褐色。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通过孢子随风传播。在生长过密和经营管理不善的竹林内较易发生。病害都发生在2年生以上的竹子上,当年生的竹子未见发病。 null 防治方法: ①加强竹林经营管理,合理砍伐,不使竹林过密,也可减少病害的发生机会;   ②发病轻的竹林,应及早砍除病竹,烧除病部,以免病菌继续蔓延传播;发病重的竹林喷0.5~1度(波美)的石硫合剂,或氨基苯磺酸,每隔7d喷1次,连续喷3次,效果较好;   ③6~10月间于竹林内喷1度(波美)石硫合剂或100~150倍的敌锈钠。 6.八角金盘疮痂病6.八角金盘疮痂病null 症状描述:叶片病斑的典型症状为正面灰白色、疥癣状略增厚,背面圆形疣状突起明显,病斑中间开裂。危害叶片、叶脉、叶柄和果柄。 病原: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 主要由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引起的null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病残体 2、发病初期用25%炭特灵(溴菌清)乳油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800倍液喷洒,半月一次,连续3—4次。 7.山茶褐斑穿孔病7.山茶褐斑穿孔病null 症状描述:叶片上有近圆形的穿孔斑,直径5-8mm,少数更大些,小孔有褐色边缘,病初圆形病斑茶褐色,边缘色较深,斑内散生黑色小点。null 病原: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大茎点属的阿宾大茎点霉真菌所致,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可侵染茶树。 null 防治措施: 1、清除病叶、病枝,集中烧毁。 2、植株用化学药剂防护,如50%苯来特1000倍液,15%粉绣宁800倍液。8.竹丛枝病8.竹丛枝病null 症状描述:发病初期,少数竹枝发病。病枝春天不断延伸多节细弱的蔓枝。每年4~6月间,病枝顶端鞘内产生白色米粒状物,大小为5~8X3毫米。有时在9~10月间,新生长出来的病枝梢端的叶鞘内,也产生白色米粒状物。病株先从少数竹枝发病,数年内逐步发展到全部竹枝。编辑本段病原 null 病原:病原子核Balansiatake(Miyake)Hara.竹丛枝瘤痤菌属子襄菌亚门、核菌壳目。病菌于病枝梢端由菌丝和寄主组织共同形成白无能粒状假子座。 病害循环:病害的发生是由个别竹枝发展至其它竹枝,由点扩展至片。有时从多年生的竹鞭上长出矮小而细弱的嫩竹。本病在老竹林及管理不良,生长细弱的生林容易发病。4年生以上的竹子,或日照强的的地方的竹子,均易发病。 null 防治方法: 1、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定期樵园,压土施肥,促进新竹生长。    2、及早砍除病株,逐年反复进行,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3、建造新竹林时,不能在病区挖取母竹。 9.万寿菊灰霉病9.万寿菊灰霉病null症状描述:灰霉病病苗色浅,叶片、叶柄发病呈灰白色,水渍状,组织软化至腐烂,高湿时表面生有灰霉。幼茎多在叶柄基部初生不规则水浸斑,很快变软腐烂,缢缩或折倒,最后病苗腐烂枯死。 :null 病原:灰葡萄孢菌 发病规律: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越夏,温度在20~30℃。病菌耐低温度,7—20℃大量产生孢子,苗期棚内温度15—23℃。弱光,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幼苗表面有水膜时易发病。花期最易感病,借气流,灌溉及农事操作从伤口、衰老器官侵入。 如遇连阴雨或寒流大风天气,放风不及时、密度过大、幼苗徒长,分苗移栽时伤根、伤叶,都会加重病情。 `` 防治方法: (1)灰霉病初发时一般仅表现在残败花期及中下部老叶,此时使用《奥力克—霉止》,按300倍液稀释喷施, 5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2次,即能有效控制病情,使病害症状消失(病部干枯、无霉层),一般7—10不再表现危害症状,7天后外部侵染源及原残留病菌在条件具备时仍可能繁殖,形成再次病害,此时采用预防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用药,具体为:使用《奥力克—霉止》按500倍液稀释喷施,5—7天用药1次,间隔天数及用药次数根据植株长势和预期病情而定。   (2)发病中后期,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方法,如霉止50ml+40%嘧霉胺悬浮剂10—15g或碧秀丹(氯溴异氰尿酸)30g或丙环唑10ml或4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20g或乙霉多菌灵20g,兑水15公斤,3—5天用药1次。 10.桂花枯斑病10.桂花枯斑病null 症状描述: 该病危害叶片。发病初期,感病部位生退绿小斑点,往往叶尖或叶缘先发病。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向内扩展,呈不规则的黄褐色、灰白色。病斑边缘深褐色,轮廓明显。枯死部分变脆,易裂脱落。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近轮状排列的黑色小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湿度大时,病斑上可腐生大量黑色霉层。 null 病原:病原为木犀生叶点霉(Phyllosticta osmanthicola Train),隶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叶点霉属真菌。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感病叶上越冬,第二年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进行侵染危害。该病多见于温室花房中,往往引起叶片枯死、提早脱落。温室中,病害周年都可发生。温度高、湿度大或受低温影响、通风不良,植株生长势差,利于病情发展。 null 防治方法: ①减少侵染来源:发现病叶及时摘掉,及时收集落叶销毁。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1:1:2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喷2-3次。 null
本文档为【观赏植物病害防治实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56501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5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11-08-05
浏览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