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苏轼年谱

苏轼年谱

举报
开通vip

苏轼年谱宋仁宗景佑三年丙子(1037) 一岁苏轼生於四川眉山县城纱谷行。时为十二月十九日,依公历推算,是1037年1月8日。庆历二年壬午(1042) 七岁开始读书。知欧阳修、梅尧臣文名。庆历三年癸未(1043)八岁入小学,师为天观道士张易简。庆历五年乙酉(1045)十岁听母程氏讲授《汉书·范滂传》,奋发有当世志。至和元年田午 (1054) 十九岁娶四川青神县进士王方之女王弗为妻。至和二年乙未 (1055)二十岁到成都,谒张方平。张待以国士。嘉佑元年丙申(1056)二十一岁与弟辙随父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试。嘉...

苏轼年谱
宋仁宗景佑三年丙子(1037) 一岁苏轼生於四川眉山县城纱谷行。时为十二月十九日,依公历推算,是1037年1月8日。庆历二年壬午(1042) 七岁开始读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知欧阳修、梅尧臣文名。庆历三年癸未(1043)八岁入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师为天观道士张易简。庆历五年乙酉(1045)十岁听母程氏讲授《汉书·范滂传》,奋发有当世志。至和元年田午 (1054) 十九岁娶四川青神县进士王方之女王弗为妻。至和二年乙未 (1055)二十岁到成都,谒张方平。张待以国士。嘉佑元年丙申(1056)二十一岁与弟辙随父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试。嘉佑二年丁酉 (1057)二十二岁春,与弟辙应试礼部,兄弟同科进士及第。深受欧阳修赞赏,谓「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是时苏氏父子三人名震京师。四月,母程氏卒於眉山,奔丧归里。嘉佑四年己亥 (1059)二十四岁与弟辙及父洵再赴汴京,途中所作诗文为《南行集》。是年长子苏迈生。嘉佑五年庚子 (1060)二十五岁至京。授河南福昌县主簿,弟辙渑池县主簿,俱未赴任。  嘉佑六年辛丑 (1061)二十六岁参加制科考试,中第三列三等。除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十一月与弟辙别於郑州,作《和子由渑池怀旧》。十二月到任。嘉佑七年壬寅 (1062)二十七岁在凤翔。春,赴宝鸡、虢、郿、盩屋四县减决囚犯。  嘉佑八年癸卯 (1063)二十八岁在凤翔。始识陈慥。慥为新任凤翔知府陈希亮第四子。英宗治平元年甲辰 (1064)二十九岁在凤翔。与文同订交於歧下。同字与可,善画竹。十二月罢凤翔任,赴长安,游骊山。治平二年乙巳 (1065)三十岁正月还朝。判登闻鼓院,直史馆。五月,妻王弗卒於京师。  治平三年丙午 (1066)三十一岁在京师。四月,父苏洵卒。治平四年丁未 (1067)三十二岁与弟辙护父丧返川。神宗熙宁元年戊申 (1068)三十三岁十月,续娶王弗堂妹、王介幼女王闰之为妻。冬,与弟辙携家赴汴京,途中在长安度岁。熙宁二年己酉(1069)三十四岁二月还朝,在京任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是年王安石始行新法。  熙宁三年庚戌(1070)三十五岁在京师。弟辙以议新法忤王安石,自三司条例司属官出为陈州学官。第二子苏迨生。熙宁四年辛亥(1071)三十六岁春间,自判官告院改权开封府推官。上书神宗,论朝政得失,忤王安石。四月奉命通判杭州。七月出京,赴阵州见苏辙,初识张耒。九月与弟辙赴颍州谒欧阳修。十一月到杭州任。作《游金山寺》、《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戏子由》等诗。熙宁五年壬子(1072)三十七岁在杭州。冬间,赴湖州相度堤岸利害,晤湖州太守孙觉。作《吴中田妇叹》、《山村五绝》等诗,反映民间疾苦,有所托讽。少子苏过生。熙宁六年癸丑 (1073)三十八岁在杭州,行部富阳、新城,始识晁补之。协助陈襄修复钱塘六井。在常州、润州赈饥。作《法惠寺横翠阁》、《饮湖上初晴後雨》、《山村五绝》等诗。熙宁七年甲寅 (1074)三十九岁在杭州。纳妾王朝云。行部至於潜,识诗僧参寥。十一月改知密州。是年郑侠上《流民图》,王安石罢相。熙宁八年乙卯 (1075)四十岁知密州。重葺超然台,作记。作《江城子.记梦》,悼念亡妻王弗。二月王安石复相。熙宁九年丙辰(1076)四十一岁在密州。作《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十二月以祠部员外郎直史馆移知河中府,离密州。是年王安石再罢相,不复出。熙宁十年丁巳 (1077)四十二岁改知徐州。四月到任。七月河决澶渊,亲率军民防洪,徐州得以保全。作《河复》等诗。元丰元年戊午 (1078)四十三岁在徐州。建黄楼,重阳大会宾客。秦观来谒。与参寥游百步洪。作《九日黄楼作》、《百步洪》等诗。元丰二年己未 (1079)四十四岁三月改知湖州。四月到任。七月御史李定等交章弹劾所作诗文言涉讪谤,被逮。八月下御史台狱。十二月出狱,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元丰三年庚申 (1080)四十五岁二月到达黄州贬所,州守徐大受待之厚。初居定惠院,後迁城南临皋亭,筑南堂。作《梅花》等诗。元丰四年辛酉 (1081)四十六岁在黄州。躬耕东坡。陈师仲自杭州来书,告以编成《超然》、《黄楼》二集。撰《易传》、《论语说》成。元丰五年壬戌 (1082)四十七岁在黄州。筑「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士。两游赤壁,写前後《赤壁赋》和《念奴娇.大江东去》。《定风波》卜算子元丰六年癸亥 (1083)四十八岁在黄州。参寥来访。《记承天寺夜游》元丰七年甲子 (1084)四十九岁迁汝州团练副使。游庐山、石钟山。过金陵访王安石。年底到泗州,上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求常州居住。作《题西林壁》、《石钟山记》。元丰八年乙丑 (1085)五十岁得神宗诏旨,允许常州居住。六月自常州起知登州。十月到任才五日,被召还朝任礼部郎中,迁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丙寅 (1086)五十一岁在京师。自起居舍人升为输林学士,知制诰。对司马光尽废新法有所保留。是年王安石、司马光相继去世。元佑二年丁卯 (1087)五十二岁在京师。因政见不洽,四上札乞外任,不许。  元佑三年戊辰(1088)五十三岁在京师。因言遭新旧两党攻击,又连上札乞郡,仍不许。 元佑四年己已 (1089)五十四岁在京师。连章请郡,三月以龙图阁学士充两浙西路兵马钤辖知杭州军事。五月过南,都谒张方平。七月到达杭州任所。时方旱饥,疏浚茅山、盐桥二河,以工代赈。元佑五年庚午 (1090)五十五岁在杭州。春夏间,疏浚西湖,建堤桥,即苏堤。秋,大雨,太湖泛滥,上疏请求救灾。作《赠刘景文》等诗。元佑六年辛未 (1091)五十六岁三月被召入京,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还京时绕道视察湖州、苏州水灾。八月出知颖州军州事。元佑六年(1091年)辛末五十六岁正月,自杭州内调为吏部尚书。二月,因苏辙为尚书右丞执政,避亲嫌改翰林学士承旨。三月离杭州,沿途具辞免状,至京后仍上章乞郡。五月,兼侍读。程颐门人贾易等弹奏不已,朝廷两罢之,八月以龙图阁学士知颍州,闰八月到任。此年刘挚为右相,与左相吕大防不和,朋党之论复起,挚遂罢相。元佑党争。元佑七年壬申 (1092)五十七岁在颍州。春,疏浚颍州西湖。被命移知扬州军州事。八月以兵部尚书召还。十一月迁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元佑八年癸酉 (1093) 五十八岁在京任端明殿学士,左朝奉郎、礼部尚书。八月,妻王闰之卒於京师。九月出知定州军州事。绍圣元年甲戌(1094)五十九岁在定州。四月以讽斥先朝罪名贬知英州。未至贬所,八月再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十月二日到达贬所,时詹范守惠州。苏迈、苏迨归宜典,苏过与朝云同行。绍圣二年乙亥 (1095)六十岁在惠州。作《荔支叹》等诗。绍圣三年丙子 (1096)六十一岁在惠州。买白鹤观地筑屋。助修惠州东西二桥。七月,朝云病故。作《悼朝云》等诗。绍圣四年丁丑 (1097)六十二岁在惠州。白鹤峰新居落成。子苏迈来惠探望。四月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属今海南岛)安置。五月遇弟辙於藤州。六月渡海。七月抵贬所,儋守中待之甚恭。元符元年戊寅 (1098)六十三岁在儋州。被逐出官屋,在城南桄榔林下买地筑屋,名曰桄榔庵。潮州人吴子野渡海从苏轼学。元符二年己卯 (1099)六十四岁在儋州。琼州进士姜唐佐从苏轼学。从惠州至儋州,除继续修改《易传》、《论语》外,又作《书传》十二卷。著《志林》,未完稿。元符三年庚辰 (1100)六十五岁在儋州。五月量移廉州。施改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行至英州,得旨奉朝奉郎提举成都玉局观。年底越南岭归。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辛巳 (1101)六十六岁正月抵虔州。五月至真州,作《自题金山画像》诗。暴病,止於常州。六月上表请老,以本官致仕。七月二十八日卒。崇宁元年壬午 (1102)六月,葬於汝州郏城钓台乡上瑞里。有一次,两人同游南山,到了仙游潭,潭的边上面临着万丈悬崖,两岸非常的狭窄。章惇要求苏轼下仙游潭在石壁上写大字留念,苏轼不敢,章惇踩着险石下去,用毛笔蘸着墨在石壁上写了几个大字,说“苏轼、章某来此”苏轼拍章惇的背说:“你日后做了官,必定能杀人。”章惇说:“为什么?”苏轼说:“能够自己拼命的人以后做了官了,必定能杀人。”章惇大笑。后来章惇的所作所为,竟印证了苏东坡的预言,可见苏轼眼光之深。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所写诗文涉嫌诽谤朝廷,讽刺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被逮捕治罪,贬官黄州。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案件审理期间,一群跳梁小丑绞尽脑汁,搜集资料,罗织罪名,想致苏轼于死地,进而一网打尽旧党骨干。一天,副宰相王珪检举苏轼的《王复秀才所居双桧》诗。诗云:“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王珪拿着诗稿,对神宗说:“苏轼确有造反的想法啊!”神宗问:“怎么看出来的?”王珪说:“您看苏轼写的这诗吧。明明陛下您犹如飞龙在天,而苏轼与陛下合不来,反求知音于地底之蛰龙,这不是明摆着有反心吗?”神宗没有被他忽悠,客观地说:“不能这么断章取义,胡乱比附吧。他尽管去吟咏他的桧树好了,干我何事?”这时候,在一旁的章惇虽然是新法的支持者,但也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冷冷地说:“要是照王相的办法,来如此解读诗文,恐怕人人都有罪!”王巩《闻见近录》云:苏子瞻在黄州,上数欲用之,王珪辄曰:“轼尝有‘此心惟有蛰龙知’之句,陛下飞龙在天而不敬,乃反求知蛰龙乎?”章子厚曰:“龙者非独人君,人臣皆可以言龙也。”上曰:“自古称龙者多矣,如荀氏八龙,孔明卧龙,岂人君也?”等到退朝后,章惇就质问王珪:“你想害死苏轼的全家吗?”王珪不大好意思,搪塞道:“这是舒亶他们要我这么讲的。”章惇大怒,不顾身在朝堂,站在宫殿外的台阶上大声质问王珪:“难道舒亶的口水你也能吃吗?”苏轼被贬黄州后,只有虚职。此时章惇已经干到了副相的位子,还写信规劝东坡,苏轼回函中有这样的句子,“平时惟子厚与子由(苏辙字)极口见戒,反复甚苦。”(《与章子厚书》)苏轼与章惇虽属不同阵营,政见不同,但章惇守护着道德良知,关键时候能够挺身而出,客观地给苏轼以力所能及的帮助。神宗去世,哲宗即位,宣仁太后临朝听政,司马光、吕公著主政,尽罢新法,章惇力争,因而被黜出外郡。章惇怀恨在心,一心伺机报复。哲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宣仁太后逝世,哲宗亲政。由于宣仁太后倾向于旧党稳重的政策,所以哲宗经常被旧党人士所忽略,这引起了哲宗的厌恶,以至他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起用章惇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成为标准的首席宰相,登上了一个臣子所能达到的权力之巅。他肆其私欲,对元祐年间旧党诸臣等持不同政见者进行疯狂报复,生者流窜,死者追贬夺谥,手段之毒辣残忍,无所不用其极。苏轼是章惇重点打击的对象,于绍圣元年被贬往南海之滨的惠州(今广东省惠州市)。岭南彼时为蛮荒之地,瘴气盛行,语言殊异。在惠州,苏轼处世豁达,随遇而安,苦中作乐,他曾写过一首《纵笔》诗以自娱,诗云: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诗歌描写自己在春风中酣美睡眠的情景。这首诗传到京师,章惇恼羞成怒,道:“苏子瞻竟然如此逍遥快活!”。他决意要把苏轼往死里整,绍圣四年(1097年),章惇指使吏部一纸令下,把苏轼贬到了更为遥远的海南儋州。那里更加荒僻,生活条件极端艰苦,瘴雨蠻風,九死一生。宋太祖曾立下祖训: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得诛杀大臣。被贬到海南,是仅次于死刑的处罚。可见章惇对于苏轼嫉恨之深,必欲除之而后快,已经没有丝毫的朋友之情。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哲宗去世,徽宗赵佶即皇帝位。次年,开始赦免元祐大臣,苏轼被批准返回大陆,结束了儋州3年的贬谪生涯。苏轼原以为这辈子就可能终老海南了,没想到还有平反的这一天。天道好还,造化弄人。苏轼遇赦复官之时,正是章惇被贬之日。宋徽宗即位,以章惇尝反对其嗣立,遂生嫌隙,改用韩忠彦、曾布为相。章惇被罢相后,改任越州知州,在赴任途中即被贬为武昌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后来再贬往岭南为雷州司户参军。【崇宁元年(1102年),又改为舒州团练副使、睦州居住;两年后,又移来移去,先到越州,后又湖州。崇宁四年去世,享年71岁。】苏轼北归,一路受到热情的款待,有的是他朋友,有的慕其文名。路经靖江的时候,许多文人朋友都来拜见他,章惇的儿子章援没来。当年苏东坡作主考官,亲自第一名录取章援,按照当时的传统,章援当为苏轼之门生。章援感觉到苏轼可能会再次当政,就怕苏轼以其父之道报复,于是给苏东坡写了一封信,很委婉,意思是说辅佐君王的人,一言之微,足以决定他人之命运。章惇对苏轼的迫害可谓凶残至极,刻骨铭心,难以释怀,但苏轼却胸襟豁达,是厚道人,丝毫不计前嫌,一笑泯恩仇。苏轼给章援惇回信道: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闻其高年寄迹海隅,此怀可知。但以往者更说何益?惟论其未然者而已。……,书至此,困惫放笔,太息而已。(1101年)六月十四日。并写下药方请其转送章惇,希望章惇能保养身体,争取朝廷宽大处理,能够顺利北还!多么宽广的胸襟,多么伟大的人格!这种崇高的精神,足可光耀千秋,令世人景仰!反观章惇心胸狭窄,人品低劣,卑鄙残忍。心狠手辣,千年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吐弃鄙视。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更应该作进一步的思考:究竟是什么东西竟能泯灭理性,扼杀人性,制造人间灾难,祸国殃民,阻缓历史前进的脚步?1036年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历1037年1月8日),苏轼降生   1054年娶王弗   1057年21岁高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   1059年举家前往京都   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   1061年任凤翔府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   1064年任职史馆   1065年妻丧   1066年父丧;服孝(1066-4~1068-7)   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   1068年娶王闰之(王弗之堂妹)   1069年返京;任职史官   1071年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4年38岁任密州太守   1076年40岁任徐州太守   1079年43岁任湖州太守;入狱   1080年谪居黄州,担任黄州团练副使   1084年往常州   1085年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   哲宗(1086~1100)元祐年间太后执政(1085~1093)   1086年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年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   1091年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年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年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年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7年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   1101年,北返;往常州;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逝世,享年66岁   1102年,即崇宁元年六月葬于汝州郏城钓台乡上瑞里。 
本文档为【苏轼年谱】,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6739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08
浏览量: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