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阿赫玛托娃艺术风格探幽

阿赫玛托娃艺术风格探幽

举报
开通vip

阿赫玛托娃艺术风格探幽 阿赫玛托娃艺术风格探幽 王加兴 安娜 · 阿赫玛托娃 ( 1 8 8 9 1 9 6 6) 是 俄 罗斯杰出的女诗人 。她生前曾出版过六种单 行本的诗集 : 《黄 昏}) ( 1 9 1 2 ) , 《念珠 》( 1 9 1 4 ) , 《群 飞 的 白 鸟 )) ( 1 9 1 7 ) , 《车前 草 》( 1 9 2 一) , 《入nn o DO m ini ))( 拉丁文 , 意为 : 《耶稣纪元》, 1 9 2 2) 和 《时间在奔驰 》( 1 96 5 ) 。 在诗中通过 对个人独特的内心感情的抒发 ...

阿赫玛托娃艺术风格探幽
阿赫玛托娃艺术风格探幽 王加兴 安娜 · 阿赫玛托娃 ( 1 8 8 9 1 9 6 6) 是 俄 罗斯杰出的女诗人 。她生前曾出版过六种单 行本的诗集 : 《黄 昏}) ( 1 9 1 2 ) , 《念珠 》( 1 9 1 4 ) , 《群 飞 的 白 鸟 )) ( 1 9 1 7 ) , 《车前 草 》( 1 9 2 一) , 《入nn o DO m ini ))( 拉丁文 , 意为 : 《耶稣纪元》, 1 9 2 2) 和 《时间在奔驰 》( 1 96 5 ) 。 在诗中通过 对个人独特的内心感情的抒发 , 揭示出人们 所共有的普遍性心理特征 , 这是阿赫玛托娃 的擅场 。她早期的爱情诗曾引起许多女性的 仿效 , 诗集《念珠 》在问世后的九年间 , 一版 再版 , 尽管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 、革命 、 内战 , 纸 张厌乏 , 但再版次数竟达八次之多 , 实属罕见 。她在卫国战争期间创作的一些爱 国主义诗篇 曾激励过俄罗斯人民英勇抗敌 。 她的抒情诗不仅深受俄罗斯人民的喜爱 , 而 且在国际上也赢得 了广‘泛的声誉 。 19 6 4 年 , 她 在意大利被授予 “埃特纳 塔奥尔敏 ”国 际诗歌奖 。 一年后 . 又获得英国牛津大学授 予的荣誉博士学位 。 ! 9 8 8 年 , 位于美国的国 际行星研究中心以女诗人的姓命名 了一颗 小行星 。 ! 9 8 9 年 , 为阿赫玛托娃诞辰一百周 年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这一年为阿赫玛 托娃纪念年 诗人叶夫图 中科将普希 余称为俄罗 斯 诗歌的 “ 人阳 ” . 而将阿赫玛托娃誉为俄 罗斯 诗歌的 ’‘月亮 ” 。山我 们认为 . 这一 比喻是恰 当的 它不仅突出了女诗人的历 史地位 . 更 重要的是点 明了她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 : 阿 赫玛托娃作为一名女诗人 , 在 自己的抒情诗 中 , 倾吐 了女性 的心 曲 , 写出了她 们的喜 怒 哀乐 , 尤其是爱情方面的种种感受 。 正是在 这个意义上 , 她被称为二十世纪的萨福 。 不 过 , 阿赫玛托娃的爱情诗总是充满了紧张不 安 、惆怅伤感的情绪 , 绝少描写由平和的 、无 忧无虑的爱情生活所带来的欢乐 。 阿赫玛托娃的早期诗歌曾被认为是“室 内诗 ” 。所谓 “室 内诗 ” , 是指缺乏对火热的现 实生活的反映 , 其创作题材过于狭窄 , 仅 仅 局限于个人情感恩怨的诗歌 。从三十年代中 后期起 , 诗人拓 宽了 自己的创作视野 , 逐渐 甩掉了 “室 内诗人 ”的帽子 。 纵观诗人的创作 历程 , 我们发现 , 虽然其创作题材是变化的 , 但艺术风格则是相对稳定的 。 本文试图对阿 赫玛托娃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形成原 因作 一探讨与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我们 说阿赫玛托娃诗歌 的艺术风格是 相对稳定的 . 这并非意味着她的艺术风格 - 成不变 . 而 只是想强调 ‘有些特点较 为鲜明 地贯穿于诗人的招个创作历程 正是从这 一 意‘义上讲 , 她的艺术风格在前期和后期的 创 作中并没有表现 出明显的差异 . 所以有的评 论家才直截了当地说 : “并不存在早期的阿 赫玛托娃 。 ”º我们认为 , 诗人的艺术风格应 包括以 下几个特 点 : 一 , 独特的景物描 写 ; 二 , 明显的小说特征 ; 三 , 简 洁 、 准确 、 新颖 、 富有浓郁的民间文学特色的诗歌语言 。 阿赫玛托娃的诗歌中有许多景物描写 , 它们不单纯是诗歌内容的背景 , 而且也是表 达女 主人公情感活动的手段 。诗人总是把景 物的描写与人物的情感活动联系起来 , 其联 系手段是很独特的 。 总的来讲 , 景物与情感 内容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 。正如 日尔蒙斯基 所说 : “她不直接讲述 自己 , 而是讲述内心表 现的外部环境 , 讲述外部生活的事件和外部 世界的物体 , 而且只是在对这些物体的独特 选择中 , 在对它的不断变化 的认识过程 中 , 才表现出诗人真正的心绪 , 表现出词语所包 涵的独特的情感内容 。……她所说的并不多 于物体本身所告诉我们 的 。她从不硬向你灌 输什 么 , 也从 不站 出来 向你作任 何解释说 明 。 ”»因此其产生的艺术效果是 , 一方面正 是 由于在景物 、事件与情感之间没有任何解 释说明 , 便可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 另一方 面 , 景物的描写与伴随出现的人物情感之间 往往会 出现跳跃 , 使读者感到很突然 。有时 , 两者之间还隐藏着细微的联想关系 : 被钟情的女郎总有千百种请求 ! 失恋的姑娘却什么请求都 没有 。 我多么欣喜 , 今天涂涂的溪水 , 在无 色的薄冰下已不再奔流 。 ¼ ((( 被钟情的女郎有千 百种请求》, 1 9 1 3 ) 如果说在这两个诗段中 , 还能看出景物 的描写 与情感的抒发之间蛛丝马迹的联系 , 那么在下面的诗行中 , 就很难把握这两者之 间的关系 : 我同醉酒 的你十分愉快—你的绵绵情话已没有什 么意义 。 初秋 已经在愉树枝头 挂满 了一 面面黄色小旗 。 ((( 我 同醉酒的你十分愉快》, 1 9 1 1) 柳树把透笼的折扇 伸展在空漠的苍 育里 。 或许那样更好 : 我没有成为 你的妻室 。 (《对 阳光 的忆念在心 田里逐渐淡 薄》‘ 1 9 1 1 ) 灌木丛上醋栗开花 了 , 篱墙外车马在运送砖瓦 。 你是谁呢 : 是我的兄弟还是情侣 , 我记不起 了 , 也不必记得啦 。 ((( 仿佛 用麦杆你吮吸我的魂魄》, 1 9 1 1 ) 然而 , 不能将这些景物描写简单地归之 于象征主义的细节描写 , 因为在阿赫玛托娃 的诗 中找不出任何带有神秘色彩的情感 , 在 其诗歌的形象和词语中并不含有神秘的成 分 。她 的每首诗的整个情感世界都很分明而 具体 、质朴而 自然 。 在内心活动与景物之间 也没有产生通常所说的“移情 ”作用 。 内心活 动的状况和外部世界的景物 , 在感情色彩上 的 区分是 很明显 的 , 它们并不都是趋 向同 一 , 而是常常脱离对方独立存在 , 乃至各行 其道 , 互不相干 。如在《在我们经常相会的堤 岸 上》( 1 9 1 4) 这首诗中 , 外部生活的徐缓流 动与分手时的离情别绪形成一种鲜 明的对 比 。 阿赫玛托娃的抒情诗具有较 为明显的 小说特征 , 尤其是心理小说的特征 。 这些特 征具体 表现在以 下儿个方面 肖像描写 。 在阿赫玛托娃的诗歌中 . 我 们可以看到许多著名诗人和作家的肖像画 , 这其中有女诗人特别崇拜的人 , 也有她的朋 友 。女诗人往往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某个 人物在某一时期的典型特征 。 如 : 皇村中学 时期的普希金 ((( 黝黑的少年在林 荫路上徘 · 1 5 3 · 徊》, 1 9 日 ) , ! 9 1 3 年的马雅可夫斯基 ((( 马雅 可夫斯基在 19 13 年》, 1 94 0 ) 。 这些 肖像画还 常常能展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 在《我到诗 人家里作客》(1 9 1 4) 这首诗 中 , 女诗人虽然 没有从正面描写勃洛克的 肖像 , 却给读者展 示出一幅充满心理活动 , 蕴藏着丰富情感的 肖像画 : 他那 一双眼睛 让人 一见就铭记在心 ; 我呀 , 还是谨慎为妙 , 最好根本别看它们 。 紧张的情节 。 阿赫玛托娃并不去描述情 节发展的全部过程 , 而是剪取最为重要的一 个镜头 。 如《灰眼睛的君主》( 1 9 10) 这首诗只 交待 了结 果— “君主 ”被杀的这一事实 。光荣属于你 , 无 穷尽 的痛苦 ! 昨天 死了那灰眼晴的君主 。 至于事情的原委 , 诗中只是作了一系列的暗 不 : 秋天的傍晚闷热 , 天边泛红 , 丈夫回家平静地讲给我听 : “要知道 , 是从打猎的地方把他运回的 , 在一棵老懈树旁找到他 的躯体 。 “君 主那 么年轻 ! … !’’王后多么可怜 , 她 变得 白发苍苍在一 夜之 间 。 ” 丈夫在壁炉上找到烟斗 , 于是 为上夜班他离家而走 。 我这就到床边把女儿唤醒 , 凝 眸观赏她那对灰色的小眼睛。 这 里有被杀的 “君主 ”与不动声色的丈夫之 间 的对 比 , 也有一夜间头 发变成灰白色的 ’. 王后 ” 与默不作答 、无法表露 出痛苦心情的 女 _ i 人公之间的对比 。 诗的结句 窗外的白杨却在簌簌作响 : 1马」 · “你的君 主 已不 再活在世上… … ” 和起句 “光荣属 于你 , 无穷尽的痛苦 ”遥相呼 应 , 从这里 读者可以想家 出女主人公与 “君 主 ”之间的私情关系 。 因此 , 阿赫玛托娃诗歌 的包容量很大 , 她的许多短诗都是浓缩 了的 小说 。 日尔蒙斯基说 : “每首诗都是一篇浓缩 的小说 , 它描述的是小说情节发展到最为紧 张的时刻 , 由此便有可能想象到事情的前因 后果 。 ”@ 男女主人公的对 白形式 。女诗人的许多 爱情诗是 以第二人称 “你 ”为述说对象的 。有 的爱情诗则是与第三人称 “他 ”的对话记录 。 这种对白无论是在与 “你 ”或是在 与 “他 ”之 间进行 , 它们都是些简短而充满心理冲突的 对语 。有时男女 主人公对话中的字面意义衔 接不上 , 从逻辑上看似乎失去 了联系 。 这是 因为他们 已深人到对方的心灵深处 , 使得他 们的对语超越了字面上的意义 , 造成对话表 面上的相互分离 。 这样 , 诗歌内容的悲剧色 调就更加浓厚了 。 如 : 我急喘着高声喊道 : “这一切 都是玩笑 。 我会死去的 , 你若一 走 。 ” 他漠然而 又可怕地微微一 笑 , 对我说 : “不要站在风 口 。 ” ((( 深 色披 肩 下 紧抱着的 双臂 》, 19 1 1 ) 在这一诗段中 , 男 主人公的答语表面上 与女 主人公的话并没有逻辑联系 , 但却暗藏着更 深一层的含义 , 即表明他们关系的破裂和冷 冰冰的道别 。这样 , 字面上似乎平静无波 , 内 中却暗流汹涌 。此类对话还间杂着小说作品 中常见的一些解释性 说明 : “他对我 说 ” , “我 回 答 ” . “并喊 了一声 ” , “ 对欺凌者我愤然回 答 ”等等 。 心理描写 。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很少去描 写心理活动本身的过程 , 人物的心理状态都 是通过动作 、 手势 、 表情再现 出来的 。 这 一 点 , 阿赫玛托 娃师承 了屠格 涅 夫的艺术 手 法 。 诗中出现的诸多心理状态都用相应的外 部现象表现出来 。 如表示心灵的惊慌不安 : 我竟把左手的手套 套在了右手上 。 (({ 最后一次相见》, 1 91 1) 我都 不能抬起倦墉的眼睑 , 在他喊我名姓的时候 。 ( 《晚饭前 已暮色深沉》, 1 9飞3) 对所失去情感的痛切意识 : 真正的体贴不声不响 , 它不会跟任何感情混 同 。 你不必用皮衣爱护地 围裹我的肩膀和酥胸 。 ((( 真正的体贴不声不响 》, 1 9 1 3) · 以上的这些小说特征表明 , 阿赫玛托娃 的诗歌从俄罗斯的小说传统中吸取 了丰 富 的养料 。曼德尔施塔姆 曾这样评论说 : “阿赫 玛托娃把十九世纪俄罗斯长篇小说的全部 规模雄伟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引进 了俄罗 斯 的抒情诗中。 没有托尔斯泰和他的《安娜 · 卡 列尼娜 》, 没有屠格 涅夫和他的《贵族之 家 》, 没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全部著作和列 斯科夫的部分著作 , 也就不会有阿赫玛托娃 的诗 。 阿赫玛托娃起源于俄罗斯小说 , 而不 是起源于诗歌 。她是在注目于心理小说的基沪 础上发展 了自己那尖锐而又独特的诗歌形 式的 。 ”¾很显 然 , 最后两句说得有些 绝对 。 阿赫玛托娃作为一名诗人 , 主要还是在接受 了俄罗斯诗歌传统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 。 阿赫玛托娃的诗歌语言简洁 , 新颖而准 确 , 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学的特色 。 阿赫玛托娃以创作玲珑剔透 的抒情短 诗而著称 。她的诗措辞 自然 , 寥寥数语 , 明白 如话 。她在使用语言时 , 一般只取其原意 、 直 意 , 而少用其转意 , 更不用词语的隐喻 。一 首 诗通常由扭 、 四 个诗段组成 , 一段四行 。五个 诗段的较为少见 。 女诗人非常善于用充满 深 刻哲理 , 却又高度洗练的辞句去概括人们的 普遍感受 , 这样便产生了许多警句 。 这些警 句不仅反映出女诗人洞烛幽微 、 见微知著的 观察 力 , 而且还有一股 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它们在诗 中的位置并不固定 , 有的位于诗 的 起首 : 被钟情的女郎总有千百种请求 J 失恋的姑娘却什 么请求也没有 。 ( 《被钟情的女郎总有千百种请求》 19 1 3 ) 但更多的则置于诗的末尾 : 但愿黑暗的俄罗斯上空 , 乌云变成彩霞辉煌照耀 。 (《祷告 》, 1 9 1 5 ) 这些警句都是诗人的情感升华 , 是哲理的凝 结 , 自然也反映出诗人的独特感受和睿智思 索 。 语言的新颖而准确 , 主要表现在诗人大 量运用了矛盾修饰法来揭示女主人公充满 矛 盾 的 内心 活动 , 即所谓 “心灵 的辩证活 动” 。 如 : 我抒写快乐的诗篇歌颂生活—腐朽的 , 腐朽而美好的生活 。 ((( 我学会 了纯 朴 、 贤明地生活》, 1 9 1 2 ) 礁 , 她愉悦地忧思 , 那样美丽地裸露着 。 ( ((皇村雕像》, 1 9 1 6 ) 这种矛盾修饰法不仅体现在词语的组合中 , 还反映在比喻的运用 中 : 我会象接受礼物一样接 受分 离 , 我会象接受恩赐那样接受遗忘 。 ( (( 终于分手… … )) , 1 9 1 2 ) 阿赫玛托娃的比喻还有一个特点 : 比喻中的 喻体比较独特 , 这也体现了语言的新颖和准 确 。 如 : 在寥廓 的苍空一 片浮云呈现灰色 , 如 同一 张铺开的灰鼠皮 。 (《在寥廓的苍空… … 》门 9 1 1) 通常 , 这类 比喻中喻体 与本体之间与其说是 · 15 5 . 逻辑上的联系 , 倒不如说是感情 色彩上的关 联 。 女日 : 手臂裸露 , 衣袖抨过臂肘 · 眼睛却 比冰凌还要青幽 。 (《渔人》, 1 9 1 1 ) 浓郁的民间文学特 色是阿赫玛托娃诗 歌风格的构成要素之一 。 女诗人 比较喜欢运 用俄罗斯 民歌中的一些语 言手段 。这点最好 用原文来加 以论证 。这里我们只能粗略地提 一 卜。女诗人经常直接使用民间文学的各类 体裁来抒发情怀 。如各类短歌 ( 《旅人的歌》, 《多余的歌》, 《告别的歌》) 、 哀泣歌 ( 《哀歌》, 《勃洛克 ))) 等等 。 而《我们将不同共饮》、《别 把我 的信 , 亲 爱的 , 揉搓 》、 《我没 有遮掩小 窗 》, 这些 诗则具有 明显的 “ 四 句头 流行歌 谣 ”的成分 , 包括对词汇和成语的运用 。 阿赫玛托娃艺术风格 的形 成是一 个非 常复杂的问题 , 涉及诸多方面 。 我们认为 , 它 至少与以下儿个因素紧密相关 : 一 , 阿克梅 派所提出的一系列文学主张 ; 二 , 普希金 , 安 年斯基等人对女诗人的影 响 ; _气 , 俄罗斯 的 小说传统对女诗人的影响 。 其中的第三个因 素 , 我们在上一节 中已有所论及 , 这里我们 主要谈前两个因素 。 阿赫玛托娃登上文坛大致是在 】引 。 年 前后 , 这时正值俄 国象征 上义诗歌 流派解 体 。 以古米廖夫和戈罗捷茨基为首的一些年 轻诗人为了将诗歌从象征 下i : 义的神秘和模 糊 中解脱 出来 , 于 ! 引 l 年组 建 了 . ‘ 诗人 行 会” , 其成员有 : 曼德尔施塔姆 、阿赫玛托娃 、 吉皮乌斯 、 津克维奇等人 。 这 支队伍 比较复 杂 . 各成员之间的文学 i :张不 尽相同 . 他们 只是出 一于对诗歌的热爱才走到了 一起 。 19 比 年 . 在 一次行会的会议上决定创建新的诗歌 流派 -一 一阿克梅派 · 以 替代象征 1 义 “阿克 · 】5 (几 · 梅 ”这一术语 , 源 自希腊语 . 意为“ 顶点” 。 他 们之所以起名为阿克梅派 , 是想把 诗歌推向 一个新的艺术高峰 。 他们的文学阵地是 《阿 波 罗 》诗刊 , 其创作纲领和大量的诗歌作 品 都刊登在这一诗刊上 。 阿克梅派的理论家们 号 召人们远离政治斗争 , 主张诗歌 旨在 占情 咏物 。 他们针对象征主义流派提出了一系列 新的文学主张 。 在象征主义看来 , 外部物质 世界 , 以 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超现实的 , 是 神秘莫测的 。 因此象征主义诗人所传达的 不 是现象的客观本质 , 而是他们对于世界独特 的主观感受和理解 。这种理解往往是模糊不 清 , 无法确 认的 。 而阿克梅派 , 恰恰 与之相 反 , 把物质世界看成是实实在在的现实 “阿 克梅与象征 主义之间的斗争…… 首先是为 了这个有声有色的 、具有一定形状 、 重量和 时间的世界 , 即为 了我们这个地球 的 斗争 。 象征主义用各种 ‘对应 ’来充斥世界 , 最终把 它变成 了幻影 。这幻影的重要程度只取决于 用其他世界进行观照的程度 , 因此贬低了世 界崇高的 自身价值 。 在阿克梅派诗人的笔 下 , 玫瑰花又以 自己的花瓣 、 气味和颜色 , 而 不是 以其可以想象的与神秘的爱或别的什 么东 西相类 的特征重新 变得 美丽 了 。 ’, ¿因 此 , 阿克梅派 诗人力 图恢复 事物的本 来面 目 , 保持住它们的原样 , 而不是让它们作 为 现实以外的某种含义的代表 出现在诗歌中 、 在阿 克梅派那里尽管物质世界也是不 可揣 测的 , 然而他们反对象征主义流派企图去认 识它 、探究它 。古米廖夫声称 , 去认识不可 知 的东西 , 这是不明智的 , 是多余的 。他 说 : “要 将不可认识的东 西时时牢记在心 , 但不 tlJ 一 用 某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想象 出的猜测 去损 害关于它的思想—这便是阿克梅派的 原则 。 ” 匆这句 话理解起来颇为费力 , 实际上它 的汹义并不复杂 . 不 可知的东西是客观存 在 的 , 我们要时时提醒 自己注意 . 但 不 可勉 强 自己通过刻意探求或猜度去解释 、 说明 它 , 姑且让它作为一个具体客观的现 象存在 寸几 我们的头脑中 。既然这一点是阿克梅派的创 作原则 , 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在阿赫玛托娃 这位阿克梅派杰出代表的诗歌创作中 , 景物 描写 与诗歌 内容之间的关系有时为什么不 那么明朗 。无怪乎阿克梅派的理论家之一库 兹明这样评论阿赫玛托娃 的诗歌创作 : “ 我 们觉得阿赫玛托娃与其他喜欢描写景物的 诗人有所不同 , 她善于在景物 与心境之间的 模糊关系中去接受并喜爱这些景物 。她往往 准 确而鲜明地提到某个景 物 (桌子 上的手 套 , 卧室里黄色的烛光 , 天空 中象一张羊皮 的云彩 , 皇村公园里的三角帽 ) , 它与诗的整 个内容好象并没有什么关系 , 它被抛弃在一 旁 , 遗忘在一边 。而正是由于提到了它 , 我们 便会感到有一股更为强烈的刺痛 、 有一种更 为甜密的毒剂 。 ”Á象征 主义的诗歌极 富于 暗示性 , 以轻 描淡写的手法透露出含糊 不 清 、 难以捕捉的心绪 。针对这一点 , 阿克梅派 提出 : “要保持民众语言的纯洁性 , 要有 自己 的笔法 , 要写得有逻辑性 , 要清楚地感觉到 这一形式和特定的内容以 及与之相宜的语 言之间的对应关系…… 您的表达要明 白易 懂…… 如果您不滥用语言手段 , 注意节约词 句 , 写得准确 、 逼真—那 么您就会找到高度清晰的秘诀 。 ” 由此 可见 , 多用词语的原 意 、直意 , 少用其转意 、象征意 ; 强调语言 的 简洁明了—这是阿克梅运用诗歌语 一言的主要原则 。阿赫玛托娃的诗歌恰恰体现了这 一原则 。总之 , 反对象征主义的神秘和蒙胧 . 极力歌颂世俗间色彩斑澜 、具有确定性的万 象世 界 . 用词简明易懂 , 这是阿 克梅派诗歌 创作的特色 。 从这一意义上 讲 , 阿克梅 主义 是对象征 主义的一种反拨 。然而也不能过分 夸大阿克梅 与象征 L义之间的差异 . 象征 卜 义毕竟是阿克梅的 “先父 ” 。 而被认作是阿克 梅派诗歌实践代表的阿赫玛托娃 , 也并未 囿 于阿克梅派所倡导的以言情咏物为 仁的艺 术 i三张 。 因此 , 不能将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创 作仅仅框限在阿克梅派的范围之内 . 阿赫玛 托娃诗歌创作的意义已经超 出了这一流派 本身所具有的影响 。 勃洛克甚至认为 , 阿赫 玛托娃是阿克梅派诗人中 “真正的例外 ” 。 ‘而 阿赫玛托娃艺术风格的形成 与她从俄 罗斯的诗歌传统 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紧密相 关 。对阿赫玛托娃的创作产生重大影响的有 好几位诗人 ,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安年斯基 和普希金 。 因诺肯季 · 安年斯基 ( 1 8 5 5 1 9 0 5) 是 象征主义诗歌流派老一辈的代表人物 。阿赫 玛托娃将他称为 自己 的恩师 , 她的《导师》一 诗就是献给安年斯基的 。她不止一次地谈到 安年斯基对她的诗歌创作所起的决定性作 用 。 她 回忆 说 : “后来 出现 了这样 的情形 : ( 19 1 0 年初 , 我在返 回彼得堡 的途 中》 · ·… 看完《柏树匣 》的校样后 , 我对诗歌才有所领 悟 。 ……我顿时对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 , 听 而不闻 。无论是白天 、黑夜 , 我都重复着这些 诗句 , 欲罢不能… …它们向我揭示了一种新 的和谐的声音 。 ” 在安年斯基的诗 中究竟 是什么如此吸引了阿赫玛托娃呢 ?从内容上 说 , 安年斯基 的诗歌充满了悲观 、灰 色的情 调 。 他的诗歌所表现的大多是无尽的惆怅 , 乃至绝望 , 这恰恰切合 了青年时期的阿赫玛 托娃的心境 。 从表现手法上来说 , 有两点深 受阿赫玛托娃的喜爱 。第一 , 诗中的警句 。这 是对情感的抒发所作的具有概括性 的 、精练 的总结 。 安年斯基诗中的警句很多 , 通常是 由它们把诗歌的整 个情感 内容 推向高潮 。 女口: 我爱这世界上没有 和声和回 声的万事万物 。 第二 , 用口常生活中最为普通的景物来表现 人物的内心活动 。 在安年斯基笔 卜 , 景物描 芍 与情感内容经常脱节而失去逻辑联系 。这 两点恰恰正是阿赫玛托娃艺术风格的构成 要素之一 。 阿赫玛托娃早年曾写过一首《仿 安年斯基》( 约为 1 91 。) , 晚期又效仿安 年斯 基写 了组 诗 《莫 斯 科 的 红 三 叶 》( 1 9 61 · 1 5 7 · 1 9 6 3 ) 由此也可以看出安年斯基对阿赫玛 托娃的创作所产生的强烈影响 。 如果把阿赫玛托娃 与普希金的诗歌作 品加以 对照 , 我们便会发现有一个较为明显 的共同点 -一他们都善于运用民间文学 创作中的一些形式 , 诗歌语言简洁 、朴实 。 如阿 赫玛托娃的长诗《就在海边 》与普希金的《渔 夫和金鱼的故事》都有明显的俄罗斯民间故 事 、 民间诗歌的三些特点 。阿赫玛托娃的《黑 戒指的故事》与普希金的《苏丹王的故事》都 运用了民间诗歌常用的四 步扬抑格 以及具 有民诗色彩的词汇和成语 。这种相似并不是 偶然的巧合 , 而是阿赫玛托娃有意识地接受 了普希金的传统 。普希金是阿赫玛托娃最为 崇敬的诗人 , 普希金的形象多次出现在女诗 人不同创作阶段的诗歌作品中 : 有皇村中学 时期的普希金 ((( 黝黑的少年在林荫路上徘 徊》, 1 9 1 1 ) , 也有不惜代价“买得神秘地保持 沉默权利 ”的普希金 ((( 普希金》, 1 9 4 3 ) 。 我们 在阿赫玛托娃的诗歌中能见到普希金的诗 句 , 如 : 可是 , 狱 门锁得坚牢 , 门后是 “苦役的洞穴 ”条条 , …… ( ((安魂曲》, 1 9 3 5 1 9 4 0 ) 其 中 “苦役的洞穴 ”引 自普希 金的著名诗篇 《致 西伯利亚》。 阿赫玛托娃是一位出色的普 希金学研究专家 , 她在 自传中写道 : “大约于 二十年代中期 , 我兴致勃勃着手研究 · , ·… 普 希金的生平和创作 。 研究普希金 , 其成果是 关 于《金鸡》、关于 贡斯 当 · 德 · 雷 贝克 的 《阿道尔夫》和关于《石客》的三篇文章 。 · ·一 近二 十年来 , 我写的《亚历山德林娜 》. 《普希 金 与涅瓦海滩》, 《普希金在 ! 8 2 8 年》可能收 人《普希金之死》一 书中 。 ” ‘下一“阿赫玛托娃 的 研究成果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一位诗歌 评论家在 自己的 文 章中谈到 一普希 金对阿赫 玛托娃 的影响 . 他在发表这篇文章之前 . 向 阿赫玛托娃征求意 见 阿赫玛托娃觉得 自己 不能 与普希金 }lI 提并论 . 她说 : “哪里 ! 可别 , 1 几8 · 提得这么过分 。 … … 即使谈到这 一点 . 也只 能说就象是从远处 投射过来的反光 。 ”响这 表现 了女诗人的虚怀若谷和对普希金的崇 敬之情 。 ¹ 转 引 自王 守仁等译 《阿赫玛托娃诗选 》前 言 ,桂林 , 漓江出版社 , 1昭了年 , 第 2。页 。 º 见赫莲科夫著《安娜 · 阿赫玛托娃在彼得 堡 一彼得格勒 一列宁格勒 》, 列 宁格勒 , 列 宁格勒出被社 , 飞9 8 9 年 ,第 1 86 页 。 » 日尔蒙斯基 著 《文学理论 · 诗学 · 修辞 学 》, 列宁格 勒 , 科学 出版社 , 1 9 7 7 年 , 第 1 1 6 页 。 ¹ 本文中的诗歌译文大多 引 自乌兰汗翻译的 《爱 -—阿赫马托娃诗选 》(北京 , 外国文 学出版社 , 1 9 91 年 ) 和主守仁等翻译的《阿赫 玛 托 娃诗 选 ))( 桂林 , 漓 江 出 版 社 , 1 9 8 7 年 ) 。 » 同» , 第 1 20 页 。 ¾ 转引 自乌兰 汗译(( 爱—阿赫马托娃诗选 》前言 , 北京 ,外国文学出版社 , 1 9 91 年 , 第 7 页 。 ¿ 索科洛夫编们 9 世纪末 一 20 世纪初俄罗斯 文学诗歌流派 》, 莫斯科 , 高校 出版社 , 1 9 8 9 年 , 第 9 3 页 。 Á 同上 , 第 8 6 页 Á 《关于安娜 · 阿赫玛托娃》, 列 ‘犷格勒 , 列 宁 格勒 出版社 , 1 9 90 年 , 第 朋一 礴。 页 同(孙 , 第 1 0 2 页 匡p 同º , 第 60 页 。 卿 转引 自 日尔蒙斯基著《安娜 · 阿赫玛托娃 的创作 》, 列宁格勒 , 科学出版社 , 1 9 7 3 年 · 第 71 页 脚 《安娜 · 阿赫玛托娃作品 集 》第 二卷 , 莫斯 科 . 文学 出版社 . 1 9只6 年 . 第 2 3 8 页 妇、 见 奥泽 罗夫 为阿赫玛托 娃作 品集《短 诗二 长诗 · 记几位诗人》(莫斯科 , 书籍出版社 , 一9 8 9 年 , 第 1 8 页 ) 所写的前言 。 ( 作者单位 : 南京 大学外国语学院 )
本文档为【阿赫玛托娃艺术风格探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4077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8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9-30
浏览量: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