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于matlab仿真的数字调制与解调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matlab仿真的数字调制与解调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举报
开通vip

基于matlab仿真的数字调制与解调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苏州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设计) 插图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正文中的插表不加左右边线。插表按章编号并置于插表的左上方,插表不命名,如第二章的第三个插表序号为“表2—3”,插表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6、 参考文献按照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的格式打印,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一、论文的结构与要求毕业设计(论文)包括以下内容(按顺序):本科论文包括封面、目录、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部分。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参考文献后加“后记”。论文一律要求打印,不得手写...

基于matlab仿真的数字调制与解调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苏州大学自学考试毕业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设计) 插图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正文中的插表不加左右边线。插表按章编号并置于插表的左上方,插表不命名,如第二章的第三个插表序号为“表2—3”,插表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6、 参考文献按照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的格式打印,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一、论文的结构与要求毕业设计(论文)包括以下内容(按顺序):本科论文包括封面、目录、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部分。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参考文献后加“后记”。论文一律要求打印,不得手写。1.目录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和主要级次的标题和所在页码。2.论文标题论文标题应当简短、明确,有概括性。论文标题应能体现论文的核心内容、法学专业的特点。论文标题不得超过25个汉字,不得设置副标题,不得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分二行书写。论文标题用词必须规范,不得使用缩略语或外文缩写词(通用缩写除外,比如WTO等)。3.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应扼要叙述论文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精练,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包括主要成果和结论性意见。摘要中不应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并应避免将摘要撰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内容摘要一般为200个汉字左右。4.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够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专业术语(参照相应的专业术语标准),一般列举3——5个,按照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并应出现在内容摘要中。5.正文正文一般包括绪论(引论)、本论和结论等部分。正文字数本科不少于6000字,专科一般不少于5000字,正文必须从页首开始。*绪论(引论) 全文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安全文明施工及保证措施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实施方案创建安全文明工地监理工作情况 的开始部分,不编写章节号。一般包括对写作目的、意义的说明,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问题。*本论是全文的核心部分,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文字通顺简练。*结论是对主要成果的归纳,要突出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所做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结论一般不超过500个汉字。正文一级及以下子标题格式如下:一、;(一);1.;(1);①。6.注释注释是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用带圈数字表示序号,如注①、注②等,数量不少于10个,脚注少于10个的论文为不合格论文。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论文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名录。参考文献应以近期发表或出版的与法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著作和学术期刊文献为主,数量不少于6篇,参考文献少于6篇的论文成绩评定为不合格。产品说明、技术标准、未公开出版或发表的研究论文等不列为参考文献,有确需说明的可以在后记中予以说明。二、打印装订要求论文必须使用标准A4打印纸打印,一律左侧装订,并至少印制3份。页面上、下边距各2.5厘米,左右边距各2.2厘米,并按论文装订顺序要求如下:1.封面封面包括《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关于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封面、附录4)、《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封2)、《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关于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申报表》(封3、附录5)。 2.目录目录列至论文正文的三级及以上标题所在页码,内容打印要求与正文相同。目录页不设页码。3.内容摘要摘要标题按照正文一级子标题要求处理,摘要内容按照正文要求处理。4.关键词索引关键词与内容摘要同处一页,位于内容摘要之后,另起一行并以“关键词:”开头(采用黑体),后跟3~5个关键词(采用宋体),词间空1字,即两个字节,其他要求同正文。5.正文正文必须从内容提要页开始,并设置为第1页。页码在页末居中打印,其他要求同正文(如正文第5页格式为“―5―”)。论文标题为标准三号黑体字,居中,单倍行间距;论文一级子标题为标准四号黑体字,居中,20磅行间距;正文一律使用标准小四号宋体字,段落开头空两个字,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正文中的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内容正确,绘制规范。插图按章编号并置于插图的正下方,插图不命名,如第二章的第三个插图序号为“图2—3”,插图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正文中的插表不加左右边线。插表按章编号并置于插表的左上方,插表不命名,如第二章的第三个插表序号为“表2—3”,插表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6、 参考文献按照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的格式打印,内容打印要求与论文正文相同。参考文献从页首开始,格式如下:(1)著作图书文献序号 作者 《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及版次(第一版省略)如:[4] 劳凯声 《教育法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2)译著图书文献序号 作者 《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及版次(第一版省略)(3)学术刊物文献序号 作者 《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如:[5]周汉华 《变法模式与中国立法法》,《中国社会科学》,2000(1)(4)学术会议文献序号 作者 《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5)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序号 作者 《学位论文题目》,学校和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6)西文文献著录格式同中文,实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参考文献作者人数较多者只列前三名,中间用逗号分隔,多于三人的后面加“等”字(西文加“etc.”)。学术会议若出版论文集者,在会议名称后加“论文集”字样;未出版论文集者省去“出版者”、“出版年”项;会议地址与出版地相同的省略“出版地”,会议年份与出版年相同的省略“出版年”。三、毕业设计(论文)装袋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是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规范管理,统一毕业设计(论文)材料装袋要求:1、论文稿本。经指导的提纲,一稿、二稿和装订好的正稿。2、过程记录表。包括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答辩过程记录表)等;3、相关材料。法专业要求的其他材料,如法学社会调查报告等。中国环境教育立法研究内容摘要摘要: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环境教育立法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环境教育的法律规范也很不完善,影响和限制了我国环境教育的大力推行和良好普及,实质上是制约了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本文从环境问题的现状入手,阐释了环境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教育立法实践,在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的构想。以期通过加强教育立法的途径,实现我国环境教育的普及,为改善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创造条件。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立法 一、环境问题、环境教育与环境教育立法(一)环境问题马克思说:“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不断与之交往。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主题。在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中,环境问题始终是伴随着人类的活动产生和发展的。不幸的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类过分强调了作为自然主人的一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忽视甚至忘却自然界的惩罚。环境问题并非始于今日,早在200年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产生了环境问题。到了本世纪50年代,环境事件不断出现和加剧。到了70~80年代则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目前全球人口正以每年9 000万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1世纪中期,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 人口无节制地增长,给地球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自然资源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联合国列出了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损耗和破坏;酸雨蔓延;水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污染;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与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森林面积锐减;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20世纪最后几年有三件震撼国人的大事足以说明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已显示出环境破坏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的报复。一是1997年创纪录(227天)的黄河断流;二是1998年的长江大水灾;三是2000年波及北京等地的频繁的沙尘暴。专家指出了目前困扰中国环境的十大问题。1、大气污染问题2004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 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此外,2004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 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 092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面临的第一大环境问题。2、水环境污染问题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质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3、垃圾处理问题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为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二)环境教育与环境问题的关系1、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环境教育的起源,一直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自然研究(Natural Study)。当时在学校开展自然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教育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和参与,了解和评价自然环境。到20世纪上叶,人们认识到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保护运动(Conservation movement)在社会中形成,学校教育在自然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自然保护的教育内容,这就是环境教育的萌芽。(1)国外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世界人类环境会议”是环境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为了响应斯德哥尔摩会议的第96条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75年颁布了国际环境教育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IEEP),其目的是在环境教育领域内,促进经验和信息的交流、研究和实验、人员培训、课程和相应教材的开发及国际合作。1975年,在前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召开的国际环境教育会议,通过了《贝尔格莱德宪章:环境教育的全球纲领》。该宪章根据环境教育的性质和目标,指出环境教育是“进一步认识和关心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在城乡地区的相互依赖性;为每一个人提供获得保护环境的知识和价值观、态度、责任感和技能;创造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行为的新模式。”此后,《贝尔格莱德宪章》成为世界各国制定环境教育纲要与章程的重要依据之一。而环境教育的普及对环境相关法律的立法、执法都可起到相当大的辅助作用。大力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意识特别是环境保护法律意识深入人心,使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可以涉及到每个人切身利益和法律责任、社会责任的问题,认识到环境问题和法律责任的关系,更好地使环境保护法律成为预防环境问题发生的利剑,这样可以达到依法治理环境和人们自觉保护环境的目的。二、中国环境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中国环境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当一种社会关系需要用立法来调整,说明这种社会关系的重要性。中国环境教育专门立法是否必要,则完全取决于以下前提:(1)环境教育的重要性;(2)环境教育立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五、结论21世纪是环境世纪,公众的环境意识通过环境教育来建立。根据我国人口多,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大,公民受教育程度不一的现状,要使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尽早达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构建和谐社会,通过立法机关制定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教育法》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希望对促进我国环境教育法律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识和关心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在城乡地区的相互依赖性;为每一个人提供获得保护环境的知识和价值观、态度、责任感和技能;创造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行为的新模式。”此后,《贝尔格莱德宪章》成为世界各国制定环境教育纲要与章程的重要依据之一。而环境教育的普及对环境相关法律的立法、执法都可起到相当大的辅助作用。大力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意识特别是环境保护法律意识深入人心,使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可以涉及到每个人切身利益和法律责任、社会责任的问题,认识到环境问题和法律责任的关系,更好地使环境保护法律成为预防环境问题发生的利剑,这样可以达到依法治理环境和人们自觉保护环境的目的。二、中国环境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中国环境教育立法的必要性插图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正文中的插表不加左右边线。插表按章编号并置于插表的左上方,插表不命名,如第二章的第三个插表序号为“表2—3”,插表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6、 参考文献按照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的格式打印,插图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正文中的插表不加左右边线。插表按章编号并置于插表的左上方,插表不命名,如第二章的第三个插表序号为“表2—3”,插表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6、 参考文献按照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的格式打印,插图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正文中的插表不加左右边线。插表按章编号并置于插表的左上方,插表不命名,如第二章的第三个插表序号为“表2—3”,插表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6、 参考文献按照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的格式打印,插图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正文中的插表不加左右边线。插表按章编号并置于插表的左上方,插表不命名,如第二章的第三个插表序号为“表2—3”,插表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6、 参考文献按照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的格式打印,插图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正文中的插表不加左右边线。插表按章编号并置于插表的左上方,插表不命名,如第二章的第三个插表序号为“表2—3”,插表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6、 参考文献按照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的格式打印,插图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正文中的插表不加左右边线。插表按章编号并置于插表的左上方,插表不命名,如第二章的第三个插表序号为“表2—3”,插表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6、 参考文献按照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的格式打印,插图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正文中的插当一种社会关系 摘 要 数字调制是通信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数字调制技术的改进也是通信系统性能提高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调制系统的几种基本调制解调方法,然后,运用Matlab设计了这几种数字调制解调方法的仿真程序,主要包括PSK,DPSK和16QAM。通过仿真,分析了这三种调制解调过程中各环节时域和频域的波形,并考虑了信道噪声的影响。通过仿真更深刻地理解了数字调制解调系统基本原理。最后,对三种调制解调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数字调制;分析与仿真;Matlab。 Abstract Digital modul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he improvement of digital modulation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capability. In this paper, some usual methods of digital modulation are introduced firstly. Then their simulation programs are built by using MATLAB, they mainly include PSK,DPSK,16QAM. Through simulation, we analyzed the time and frequency waveform for every part of these three modulations, and also consider the effect of the channel noise. Through the simulation, we understand the basic theory of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more clearly. At last, the capability of these digital modulations have been compared. Keywords: Digital modulation; analysis; simulation; MATLAB.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1 1.1 研究背景……………………………………..……………………1 1.2 通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1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2 1.4 本文内容安排……………………………………………………2 第二章 数字调制解调相关原理……………………………………3 2.1 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 ………………………………………3 2.2 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5 2.3 正交振幅调制(QAM) …………………………………………8 第三章 数字调制解调仿真……………………………………………10 3.1 2PSK调制和解调仿真…………………………………………………10 3.2 2DPSK调制和解调仿真…………………………………………………14 3.3 16QAM调制和解调仿真…………………………………………………18 3.4 各种调制比较……………………………………………………24 第四章 结束语…………………………………………………………25 参考文献……………………………………………………………………26 致谢…………………………………………………………………………27 附录…………………………………………………………………………28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通信系统复杂性的增加,传统的手工分析与电路板试验等分析设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通信系统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优越性。计算机仿真是根据被研究的真实系统的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验研究的一种方法.它具有利用模型进行仿真的一系列优点,如费用低,易于进行真实系统难于实现的各种试验,以及易于实现完全相同条件下的重复试验等。Matlab仿真软件就是分析通信系统常用的工具之一。 Matlab是一种交互式的、以矩阵为基础的软件开发环境,它用于科学和工程的计算与可视化。Matlab的编程功能简单,并且很容易扩展和创造新的命令与函数。应用Matlab可方便地解决复杂数值计算问题。Matlab具有强大的Simulink动态仿真环境,可以实现可视化建模和多工作环境间文件互用和数据交换。Simulink支持连续、离散及两者混合的线性和非线性系统,也支持多种采样速率的多速率系统,Simulink为用户提供了用方框图进行建模的图形接口,它与传统的仿真软件包用差分方程和微分方程建模相比,更直观、方便和灵活。用户可以在Matlab和Simulink两种环境下对自己的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和修改。用于实现通信仿真的通信工具包(Communication toolbox,也叫Commlib,通信工具箱)是Matlab语言中的一个科学性工具包,提供通信领域中计算、研究模拟发展、系统设计和分析的功能,可以在Matlab环境下独立使用,也可以配合Simulink使用。另外,Matlab的图形界面功能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能为仿真系统生成一个人机交互界面,便于仿真系统的操作。因此,Matlab在通信系统仿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也选用该工具对数字调制系统进行仿真。 1.2 数字通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晶体管、集成电路的出现与普及、无线通信迅速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后半叶,随着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和光导纤维等现代技术成果的问世,通信技术在以下几个不同方向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微波中继通信使长距离、大容量的通信成为了现实。 (2)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的出现,使人们随时随地可通信的愿望可以实现。 (3)光导纤维的出现更是将通信容量提高到了以前无法想象的地步。 (4)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将通信技术推上了更高的层次,借助现代电信网和计算机的融合,人们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5)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通信终端的体积越来越小,成本越来越低,范围越来越广。例如,2003年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首次超过了固定电话用户。根据国家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数据,到2005年底移动电话用户近4亿。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正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宽带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技术会不断地应用于通信领域,各种新的通信业务将不断地被开发出来。到那时人们的生活将越来越离不开通信。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数字调制是指用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的某些参量进行控制,使载波的这些参量随基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控制的载波参量的不同,数字调制有调幅、调相和调频三种基本形式,并可以派生出多种其他形式。由于传输失真、传输损耗以及保证带内特性的原因,基带信号不适合在各种信道上进行长距离传输。为了进行长途传输,必须对数字信号进行载波调制,将信号频谱搬移到高频处才能在信道中传输。因此,大部分现代通信系统都使用数字调制技术。另外,由于数字通信具有建网灵活,容易采用数字差错控制技术和数字加密,便于集成化,并能够进入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网),所以通信系统都有由模拟方式向数字方式过渡的趋势。因此,对数字通信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越来越重要,数字调制作为数字通信系统的重要部分之一,对它的研究也是有必要的。通过对调制系统的仿真,我们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及影响性能的因素,从而便于改进系统,获得更佳的传输性能。 1.4 本文内容安排 第1章引言,简单介绍了Matlab在通信系统仿真中的应用,数字调制的意义和数字通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2章数字调制解调相关原理,阐述了PSK,DPSK,QAM数字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调制解调方法。 第3章数字调制解调仿真,通过PSK,DPSK,QAM的数字调制解调程序设计,进行仿真,并对它们的调制性能进行比较。 第4章结束语。 第二章 数字调制解调相关原理 在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中,为了使数字基带信号能够在信道中传输,要求信道应具有低通形式的传输特性。然而,在实际信道中,大多数信道具有带通传输特性,数字基带信号不能直接在这种带通传输特性的信道中传输。必须用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产生各种已调数字信号。 数字调制与模拟调制原理是相同的,一般可以采用模拟调制的方法实现数字调制。但是,数字基带信号具有与模拟基带信号不同的特点,其取值是有限的离散状态。这样,可以用载波的某些离散状态来表示数字基带信号的离散状态。 本章重点论述2PSK,2DPSK,16QAM调制系统的原理。 2.1 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  相移键控是利用载波的相位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而振幅和频率保持不变。在2PSK中,通常用初始相位0和π分别表示二进制“1”和“0”。因此,2PSK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2.1-1) 其中, 表示第n个符号的绝对相位:      (2.1-2) 因此,式(2.1-1)可以改写为      (2.1-3) 由于表示信号的两种码元的波形相同,极性相反,故2PSK信号一般可以表述为一个双极性(bipolarity)全占空(100% duty ratio)矩形脉冲序列与一个正弦载波的相乘,即      (2.1-4) 其中      (2.1-5) 这里,g(t)是脉宽为 的单个矩形脉冲,而 的统计特性为      (2.1-6) 即发送二进制符号“0”时( 取+1), 取0相位;发送二进制符号“1”时( 取-1), 取π相位。这种以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二进制数字信号的调制方式,称为二进制绝对相移方式。 2PSK信号的调制原理框图如图2-1所示。与2ASK信号的产生方法相比较,只是对s(t)的要求不同,在2ASK中s(t)是单极性的,而在2PSK中s(t)是双极性的基带信号。 SHAPE \* MERGEFORMAT 2PSK信号的解调通常采用相干解调法,解调原理框图如图2-2所示。在相干解调中,如何得到与接收的2PSK信号同频同相的相干载波是个关键问题。 2.2 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 在2PSK信号中,相位变化是以未调载波的相位作为参考基准的。由于它利用载波相位的绝对数值表示数字信息,所以又称为绝对相移。2PSK相干解调时,由于载波恢复中相位有0、π模糊性,导致解调过程出现“反向工作”现象,恢复出的数字信号“1”和“0”倒置,从而使2PSK难以实际应用。为了克服此缺点,提出了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方式。 2DPSK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载波相对相位变化传递数字信息,所以又称相对相移键控。假设 为当前码元与前一码元的载波相位差,可定义一种数字信息与 之间的关系为      (2.2-1) 于是可以将一组二进制数字信息与其对应的2DPSK信号的载波相位关系示例如下: 二进制数字信息: 1 1 0 1 0 0 1 1 0 2DPSK信号相位: (0) π 0 0 π π π 0 π π   或 (π) 0 π π 0 0 0 π 0 0 数字信息与 之间的关系也可定义为 由此示例可知,对于相同的基带数字信息序列,由于初始相位不同,2DPSK信号的相位并不直接代表基带信号,而前后码元相对相位的差才唯一决定信息符号。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信号码元的相位关系,我们可以用矢量图来表述。按照(2.2-1)的定义关系,我们可以用如图2-3(a)所示的矢量图来表示,图中,虚线矢量位置称为基准相位。在绝对相移中,它是未调制载波的相位;在相对相移中,它是前一码元的载波相位,当前码元的相位可能是0或π。但是按照这种定义,在某个长的码元序列中,信号波形的相位可能仍没有突跳出点,致使在接收端无法辨认信号码元的起止时刻。这样,2DPSK方式虽然解决了载波相位不确定性问题,但是码元的定时问题仍没有解决。 为了解决定时问题,可以采用图2-3(b)所示的相移方式。这时,当前的码元的相位相对于前一码元的相位改变±π/2。因此,在相邻码元之间必定有相位突跳。在接收端检测此相位突跳就能确定每个码元的起止时刻,即可提供码元定时信息。根据ITU-T建议,图2-3(a)所示的相移方式称为A方式;图2-3(b)所示的相移方式称为B方式。由于后者的优点,目前被广泛采用。 SHAPE \* MERGEFORMAT 2DPSK信号的产生方法:先对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进行差分编码,即把表示数字信息的序列的绝对码变换成相对码(差分码),然后再根据相对码绝对调相,从而产生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信号。2DPSK信号调制器原理框图如图2-4所示。 差分码可取传号差分码或空号差分码。其中,传号差分码的编码规则为     (2.2-2) 式中: 为模2加; 为 的前一码元,最初的 可任意设定。 式(2.2-2)称为差分编码(码变换),即把绝对码变换为相对码;其逆过程称为差分译码(码反变换),即   (2.2-3) 2DPSK信号的解调方法之一是相干解调(极性比较法)加码反变换法。其解调原理是:对2DPSK信号进行相干解调,恢复出相对码,再经码反变换器变换为绝对码,从而恢复出发送的二进制数字信息。在解调过程中,由于载波相位模糊性的影响,使得解调出的相对码也可能是“1”和“0”倒置,但经差分译码(码反变换)得到的绝对码不会发生任何倒置的现象,从而解决了载波相位模糊性带来的问题。2DPSK的相干解调器原理框图如图2-5所示。 SHAPE \* MERGEFORMAT 2DPSK信号的另一种解调方法是差分相干解调(相位比较法),其原理框图如图2-6所示。用这种方法解调进不需要专门的相干载波,只需由收到的2DPSK信号延时一个码元间隔Ts,然后与2DPSK信号本身相乘。相乘器起着相位比较的作用,相乘结果反映了前后码元的相位差,经低通滤波后再抽样判决,即可直接恢复原始数字信息,故解调器中不需要码反变换器。 2DPSK系统是一种实用的数字调相系统,但其抗加性白噪声性能比2PSK的要差。 2.3 正交振幅调制(QAM) 正交振幅调制(Quat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QAM)是一种振幅和相位联合键控。在多进制键控体制中,相位键控的带宽和功率占用方面都具有优势,即带宽占小和比特信噪比要求低。因此,MPSK和MDPSK体制为人们所喜欢。但是在MPSK体制中,随着M的增大,相邻相位的距离逐渐减小,使噪声容限随之减小,误码率难于保证。为了改善在M大时的噪声容限,发展出了QAM体制。在QAM体制中,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作为两个独立的参量同时受到调制。这种信号的一个码元要以表示为      (2.3-1) 式中: =整数; 和 分别可以取多个离散值。 式(2.3-1)可以展开为      (2.3-2) 令 则式(2.3-1)变为      (2.3-3) 和 也是可以取多个离散值的变量。从式(2.3-3)看出, 可以看作是两个正交的振幅键控信号之和。   在式(2.3-1)中,若 值仅可以取π/4和-π/4, 值仅可以取+A和-A,则此QAM信号就成为QPSK信号。QPSK信号就是一种最简单的QAM信号。有代表性的QAM信号是16进制的,记为16QAM,它的矢量图如图2-7所示。图中用点表示每个码元的位置,并且示出它是由两个正交矢量合成的。类似地,有64QAM和256QAM等QAM信号。它们总称为MQAM调制。由于从其矢量图看像是星座,故又称星座(Constellation)调制。   下面以及16QAM信号为例作进一步的分析。16QAM信号的产生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正交调幅法,图2-8所示,即用两路独立的正交4ASK信号叠加,形成16QAM信号。第二种方法是复合相移法,它用两路独立的QPSK信号叠加,形成16QAM信号。 SHAPE \* MERGEFORMAT 第三章 数字调制解调仿真 2PSK,2DPSK,16QAM仿真试验中假设载波同步,采用的调制信号的载波频率fc为200Hz,采样频率fs为1000Hz,观察波形时间t0为0.15s,其中2PSK,2DPSK和16QAM调制中加入了高斯白噪声,此外这三种调制都采用相干解调。 3.1 2PSK调制和解调仿真 2PSK调制采用图2-1(b)所示方法,当源信号为0时传送载波,当源信号为1时传送相移180度的载波,即产生2PSK信号。 2PSK解调采用如图2-2所示方法,将2PSK信号在频域上与载波相乘,再经过低通滤波,然后进行抽样判决得到解调信号。 2PSK调制和解调各环节仿真波形如下各图所示。 图3-1 源信号、载波时间波形和频谱 源信号和载波如图3-1所示,其中源信号是随机产生的二进制码元,载波频为fc=200Hz,幅度为1的余弦波。 图3-2 噪声、未加噪声调制、加噪声调制时间波形和频谱 源信号经过2PSK调制后产生未加噪声调制信号,从频域上看是源信号中心频率经调制后搬移到了载波频率上。调制后信号的时间波形由两种相位不同的波形组成,而且两种波形是反相的,即相位相差180度,且相位变化随着源信号变化而变化(异变同不变),但振幅和频率保持不变。2PSK信号后经过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后得到加噪声调制信号,设信噪比为SNR=10dB,各时间波形和频谱如图3-2所示,由图可见,2PSK信号经过SNR=10dB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后的波形有明显的毛刺出现。 图3-3 相干解调后、低通后、抽样判决后及源信号时间波形和频谱 解调时加有SNR=10dB噪声的2PSK信号与同步载波在频域相乘再经过70Hz低通滤波后,再经过抽样判决后恢复出原始数字信号,各时间波形和频谱如图3-3所示,抽样判决后信号时域波形和频谱与源信号相比是一致的,说明没有产生误码。 图3-4 SNR=1dB时抽样判决后及源信号时间波形和频谱 当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信噪比SNR=1dB时,抽样判决后信号时域波形和频谱与源信号相比还是一致的,说明也没有产生误码,如图3-4所示。 3.2 2DPSK调制和解调仿真 2DPSK调制采用如图2-4所示方法,先对源信号进行差分编码(码变换),再根据相对码绝对调相,从而产生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信号。 2DPSK解调采用如图2-5所示方法,对2DPSK信号进行相干解调,恢复出相对码,再经码反变换器变换为绝对码,从而恢复出发送的二进制数字信息。 2DPSK调制和解调各环节仿真波形如下各图所示。 图3-5 源信号、码变换后、载波时间波形和频谱 源信号是随机产生二进制码元,载波频为fc=200Hz,幅度为1的余弦波,源信号经过码变换(差分编码)产生码变换后信号,各时间波形和频谱如图3-5所示。 图3-6 噪声、未加噪声调制、加噪声调制时间波形和频谱 源信号经过2DPSK调制后产生调制波信号,从频域上看是源信号中心频率经调制后搬移到了载波频率上。调制后的信号时间波形由两种相位不同的波形组成,当源信号为1时,2DPSK信号相位反转π,当源信号为0时,相位保持不变(1变0不变)。2DPSK信号后经过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后得到加噪声调制信号,设信噪比为SNR=10dB,各时间波形和频谱如图3-6所示,由图可见,2DPSK信号经过SNR=10dB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后的波形有明显的毛刺出现。 图3-7 相干解调后、低通后、抽样判决后、码反变换后及源信号时间波形和频谱 解调时加有SNR=10dB噪声2DPSK信号与同步载波在频域相乘后经过70Hz低通滤波后,再经过抽样判决得到相对码,然后进行码反变换得到绝对码,从而恢复出原始数字信号,与源信号相比是一致的,说明没有产生误码,各时间波形和频谱如图3-7所示。 图3-8 SNR=1dB时码反变换后及源信号时间波形和频谱 当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信噪比SNR=1dB时,码反变换后信号时域波形和频谱与源信号相比还是一致的,说明也没有产生误码,如图3-8所示。 3.3 16QAM调制和解调仿真 16QAM调制采用如图2-8(a)所示方法,先对源信号1和源信号2分别进行4ASK调制到载波1和载波2上,再将4ASK信号1和 4ASK信号2叠加产生16QAM信号。 16QAM解调采用如图2-8(b)所示方法,分别将16QAM调制波与载波1和载波2在频域上相乘,再经过低通滤波,再进行抽样判决后分别恢复两路原始信号。 16QAM调制和解调各环节仿真波形如下各图所示。 图3-9 源信号1、源信号2时间波形和频谱 两路源信号都是随机产生且幅度有四种取值,分别是3、1、-1、-3,其时间波形和频谱如图3-9所示。 图3-10 载波1、载波2、4ASK信号1、4ASK信号2时间波形和频谱 载波1经过π/2移相产生载波2,源信号1和源信号2分别与载波1和载波2在频域相乘后产生4ASK信号1、4ASK信号2,从频域上看是源信号1、2中心频率分别经调制后搬移到了载波频率1、2上。调制后的信号时间波形分别随着源信号1和源信号2幅度变化而变化,如图3-10所示。 图3-11 噪声、未加噪声调制、加噪声调制16QAM时间波形和频谱 4ASK信号1和4ASK信号2经过相加器后产生未加噪声的16QAM信号,后经过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后得到加噪声调制16QAM,设信噪比为SNR=10dB,各时间波形和频谱如图3-11所示,由图可见,16QAM信号经过SNR=10dB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后的波形有明显的毛刺出现。 图3-12 相干解调后信号1、低通后信号1、相干解调后信号2、低通后信号2时间波形和频谱 解调时加有SNR=10dB噪声16QAM信号分别与载波1和载波2在频域相乘后再经过70Hz低通滤波器产生低通后信号1和低通后信号2,各波形和频谱如图3-12所示。 图3-13 抽样判决后信号1、源信号1、抽样判决后信号2、源信号2时间波形和频谱 两路经过低通滤波后的信号,再分别进行抽样判决恢复出两路原始数字信号。两路抽样判决后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与源信号相比是一致的,说明都没有产生误码,如图3-13所示。 图3-14 SNR=1dB时抽样判决后及源信号时间波形和频谱 当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信噪比SNR=1dB时,两路抽样判决后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与源信号相比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说明都产生了误码,如图3-14所示。 3.4 各种调制比较 (1)2PSK、2DPSK检测这两种信号时判决器均可工作在最佳门限电平(零电平)。2DPSK抗噪声性能不及2PSK。2PSK系统存在“反向工作”问题,而2DPSK系统不存在“反向工作”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真正作为传输用的数字调相信号几乎都是DPSK信号。2PSK信号的带宽、频带利用率和2DPSK信号的相同。 (2)16QAM与2PSK、2DPSK相比,在相同的码元速率情况下其信息速率较高,频带利用率高,但误码率最高,且实现的难度大。 第四章 结束语 数字调制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今在现实中应用的数字调制系统大部分是经过改进的,性能较好的系统,但是,作为理论发展最成熟的调制方式,PSK,DPSK,QAM等的研究仍然具有很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选择了这几种调制方式做仿真研究。仿真这几种理论已经很成熟的数字调制方式,一方面,可以更容易将仿真结果与成熟的理论进行比较,从而验证仿真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此为基础将仿真系统进行改进扩展,使其成为仿真更多的数字调制方式的模板。 另外,数字调制解调系统只是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所设计的数字调制仿真系统也可以扩展成通信系统的仿真。这种扩展只需在输入端与调制器间增加一些数字基带处理模块,如信源编码、加密、信道编码等,在解调后增加相应的解码解密器即可。 参考文献 [1] 樊昌信等. 通信原理(第6版) 2008 国防工业出版社 [2] 邓华等. MATLAB通信仿真及应用实例详解 2003 人民邮电出版社 [3] 王立宁,乐光新,詹菲. MATLAB与通信仿真 2000 人民邮电出版社 致 谢 附 录 2PSK调制解调程序 clear; t0=0.15; ts=0.001; fc=200; snr=10; fs=1/ts; df=0.2; t=[ts:ts:t0]; snr_lin=10^(snr/10); y=[]; nm=length(t); %生成2PSK for i=1:10 x=rand; for j=1:15 l=(i-1)*15+j; c(l)=cos(2*pi*fc*t(l)); c1(l)=cos(2*pi*fc*t(l)+pi); if x>=0.5 mi(l)=1; y(l)=c(l); elseif x<0.5 mi(l)=0; y(l)=c1(l); end end end %加噪声 signal_power=spower(y(1:length(t))); % power in modulated signal noise_power=signal_power/snr_lin; % compute noise power noise_std=sqrt(noise_power); % compute noise standard deviation noise=noise_std*randn(1,length(y)); % generate noise r=y+noise; % add noise to the modulated signal %时域频域转换 m=mi; [M,m,df1]=fftseq(m,ts,df); M=M*ts; f=[0:df1:df1*(length(m)-1)]-fs/2; [Y,y,df1]=fftseq(y,ts,df); Y=Y*ts; [C,c,df1]=fftseq(c,ts,df); C=C*ts; [R,r,df1]=fftseq(r,ts,df); R=R*ts; [NOISE,noise,df1]=fftseq(noise,ts,df); NOISE=NOISE*ts; %解调 f_cutoff=70;%70Hz低通滤波器 n_cutoff=floor(70/df1); H=zeros(size(f)); H(1:n_cutoff)=2*ones(1,n_cutoff); H(length(f)-n_cutoff+1:length(f))=2*ones(1,n_cutoff); yy=r.*c; [YY,yy,df1]=fftseq(yy,ts,df); YY=YY*ts; DEM=H.*YY;%滤波 dem=real(ifft(DEM))/fs; dem=dem(1:length(t)); yout=dem; for i=(1:length(t));% 判决,得到解调结果 if yout(1,i)>0; yout(1,i)=1; else yout(1,i)=0; end; end; [YOUT,yout,df1]=fftseq(yout,ts,df); YOUT=YOUT*ts; pause; %仿真 pause; figure(1); subplot(2,2,1); plot(t,mi(1:length(t)));grid;axis([0 0.15 -2 2]);xlabel('Time');title('源信号波形'); subplot(2,2,2); plot(f,abs(fftshift(M)));xlabel('Frequency'); title('源信号频谱'); subplot(2,2,3); plot(t,c(1:length(t)));grid;axis([0 0.15 -2 2]);xlabel('Time');title('载波波形'); subplot(2,2,4); plot(f,abs(fftshift(C)));xlabel('Frequency');title('载波频谱'); pause; figure(2) subplot(3,2,1); plot(t,noise(1:length(t)));grid;axis([0 0.15 -2 2]);xlabel('Time');title('噪声波形'); subplot(3,2,2); plot(f,abs(fftshift(NOISE)));xlabel('Frequency');title('噪声频谱'); subplot(3,2,3); plot(t,y(1:length(t)));grid;axis([0 0.15 -2 2]);xlabel('Time');title('未加噪声调制波形'); subplot(3,2,4); plot(f,abs(fftshift(Y)));xlabel('Frequency'); title('未加噪声调制频谱'); subplot(3,2,5); plot(t,r(1:length(t)));grid;axis([0 0.15 -2 2]);xlabel('Time');title('加噪声调制波形'); subplot(3,2,6); plot(f,abs(fftshift(R)));xlabel('Frequency'); title('加噪声调制频谱'); pause; figure(3); subplot(2,2,1); plot(t,yy(1:length(t)));grid;axis([0 0.15 -2 2]);xlabel('Time');title('相干解调后波形'); subplot(2,2,2); plot(f,abs(fftshift(YY)));xlabel('Frequency'); title('相干解调后频谱'); subplot(2,2,3); plot(t,dem(1:length(t)));grid;xlabel('Time');title('低通后波形'); subplot(2,2,4); plot(f,abs(fftshift(DEM)));xlabel('Frequency'); title('低通后频谱'); pause; figure(4) subplot(2,2,1); plot(t,yout(1:length(t)));grid;axis([0 0.15 -2 2]);xlabel('Time');title('抽样判决后波形'); subplot(2,2,2); plot(f,abs(fftshift(YOUT)));xlabel('Frequency'); title('抽样判决后频谱'); subplot(2,2,3); plot(t,mi(1:length(t)));grid;axis([0 0.15 -2 2]);xlabel('Time');title('源信号波形'); subplot(2,2,4); plot(f,abs(fftshift(M)));xlabel('Frequency'); title('源信号频谱'); 2DPSK调制解调程序 clear; t0=0.15; ts=0.001; fc=200; snr=10; fs=1/ts; df=0.2; t=[ts:ts:t0]; snr_lin=10^(snr/10); y=[]; nm=length(t); %生成2DPSK bn=[];bn(1)=1;%bn是差分码,设bn的第一个符号为1 for i=1:10 x=rand; if x>=0.5 m(i)=1; else m(i)=0; end bn(i+1)=xor(m(i),bn(i)); for j=1:15 l=(i-1)*15+j; c(l)=cos(2*pi*fc*t(l)); c1(l)=cos(2*pi*fc*t(l)+pi); if m(i)==1; mi(l)=1; else mi(l)=0; end if bn(i+1)==1; bn1(l)=1; y(l)=c(l); else bn1(l)=0; y(l)=c1(l); end end end %加噪声 signal_power=spower(y(1:length(t))); % power in modulated signal noise_power=signal_power/snr_lin; % compute noise power noise_std=sqrt(noise_power); % compute noise standard deviation noise=noise_std*randn(1,length(y)); % generate noise r=y+noise; % add noise to the modulated signal %时域频域转换 m=mi; [M,m,df1]=fftseq(m,ts,df); M=M*ts; [BN1,bn1,df1]=fftseq(bn1,ts,df); BN1=BN1*ts; f=[0:df1:df1*(length(m)-1)]-fs/2; [Y,y,df1]=fftseq(y,ts,df); Y=Y*ts; [C,c,df1]=fftseq(c,ts,df); C=C*ts; [R,r,df1]=fftseq(r,ts,df); R=R*ts; [NOISE,noise,df1]=fftseq(noise,ts,df); NOISE=NOISE*ts; %解调 f_cutoff=70; n_cutoff=floor(70/df1); H=zeros(size(f)); H(1:n_cutoff)=2*ones(1,n_cutoff); H(length(f)-n_cutoff+1:length(f))=2*ones(1,n_cutoff); yy=r.*c; [YY,yy,df1]=fftseq(yy,ts,df); YY=YY*ts; DEM=H.*YY;%滤波 dem=real(ifft(DEM))/fs; dem=dem(1:length(t)); ytemp=dem; y1=ytemp; for i=(1:length(t));% 判决,得到解调结果 if y1(1,i)>0; y1(1,i)=1; else y1(1,i)=0; end; end; for i=(1:10);%码反变换 k=y1((i-1)*15+1:i*15); if mean(k)>0.5; y2(i)=1; else y2(i)=0; end end y3(1)=xor(y2(1),1); for i=(2:10); y3(i)=xor(y2(i-1),y2(i)); end for i=(1:10); for j=(1:15); l=(i-1)*15+j; if y3(i)==1; yout(l)=1; else yout(l)=0; end end end [Y1,y1,df1]=fftseq(y1,ts,df); Y1=Y1*ts; [YOUT,yout,df1]=fftseq(yout,ts,df); YOUT=YOUT*ts; pause; %仿真 pause; figure(1); subplot(3,2,1); plot(t,mi(1:length(t)));grid;axis([0 0.15 -2 2]);xlabel('Time');title('源信号波形'); subplot(3,2,2); plot(f,abs(fftshift(M)));xlabel('Frequency'); title('源信号频谱'); subplot(3,2,3); plot(t,bn1(1:length(t)));grid;axis([0 0.15 -2 2]);xlabel('Time');title('码变换后波形'); subplot(3,2,4); plot(f,abs(fftshift(BN1)));xlabel('Frequency');title('码变换后频谱'); subplot(3,2,5); plot(t,c(1:length(t)));grid;axis([0 0.15 -2 2]);xlabel('Time');title('载波波形'); subplot(3,2,6); plot(f,abs(fftshift(C)));xlabel('Frequency');title('载波频谱'); pause; figure(2); subplot(3,2,1); plot(t,noise(1:length(t)));grid;axis([0 0.15 -2 2]);xlabel('Time');title('噪声波形'); subplot(3,2,2); plot(f,abs(fftshift(NOISE)));xlabel('Frequency');title('噪声频谱'); subplot(3,2,3); plot(t,y(1:length(t)));grid;axis([0 0.15 -2 2]);xlabel('Time');title('未加噪声调制波形'); subplot(3,2,4); plot(f,abs(fftshift(Y)));xlabel('Frequency'); title('未加噪声调制频谱'); subplot(3,2,5); plot(t,r(1:length(t)));grid;axis([0 0.15 -2 2]);xlabel('Time');title('加噪声调制波形'); subplot(3,2,6); plot(f,abs(fftshift(R)));xlabel('Frequency'); title('加噪声调制频谱'); pause; figure(3); subplot(3,2,1); plot(t,yy(1:length(t)));grid;axis([0 0.15 -2 2]);xlabel('Time');title('相干解调后波形'); subplot(3,2,2); plot(f,abs(fftshift(YY)));xlabel('Frequency'); title('相干解调后频谱'); subplot(3,2,3); plot(t,dem(1:length(t)));grid;xlabel('Time');title('低通后波形'); subplot(3,2,4); plot(f,abs(fftshift(DEM)));xlabel('Frequency'); title('低通后频谱'); subplot(3,2,5); plot(t,y1(1:length(t)));grid;axis([0 0.15 -2 2]);xlabel('Time');title('抽样判决后波形'); subplot(3,2,6); plot(f,abs(fftshift(Y1)));xlabel('Frequency'); title('抽样判决后频谱'); pause; figure(4); subplot(2,2,1); plot(t,yout(1:length(t)));grid;axis([0 0.15 -2 2]);xlabel('Time');title('码反变换后波形'); subplot(2,2,2); plot(f,abs(fftshift(YOUT)));xlabel('Frequency'); title('码反变换后频谱'); subplot(2,2,3); plot(t,mi(1:length(t)));grid;axis([0 0.15 -2 2]);xlabel('Time');title('源信号波形'); subplot(2,2,4); plot(f,abs(fftshift(M)));xlabel('Frequency'); title('源信号频谱'); 16QAM调制解调程序 clear; t0=0.15; ts=0.001; fc=200; snr=10; fs=1/ts; df=0.2; t=[ts:ts:t0]; snr_lin=10^(snr/10); nm=length(t); for i=1:10 x=rand; for j=1:15 l=(i-1)*15+j; c(l)=cos(2*pi*fc*t(l)); s(l)=sin(2*pi*fc*t(l)); if x>=0.7 mi(l)=3; elseif x<=0.3 mi(l)=1; elseif x<=0.5 mi(l)=-1; else mi(l)=-3; end end end for i=1:10 x=rand; for j=1:15 l=(i-1)*15+j; c(l)=cos(2*pi*fc*t(l)); s(l)=sin(2*pi*fc*t(l)); if x>=0.8 mq(l)=3; elseif x<=0.3 mq(l)=1; elseif x<=0.6 mq(l)=-1; else mq(l)=-3; end end end nm=length(t); mi(nm)=mi(nm-1); mq(nm)=mq(nm-1); ask1=mi.*c; ask2=mq.*s; y=mi.*c+mq.*s; %加噪声 signal_power=spower(y(1:length(t))); % power in modulated signal noise_power=signal_power/snr_lin; % compute noise power noise_std=sqrt(noise_power); % compute noise standard deviation noise=noise_std*randn(1,length(y)); % generate noise r=y+noise; % add noise to the modulated signal yi=r.*c; yq=r.*s; %%时域频域转换; mk=mi; ml=mq; [M1,mk,df1]=fftseq(mk,ts,df); M1=M1/fs; [M2,ml,df1]=fftseq(ml,ts,df); M2=M2/fs; [C,c,df1]=fftseq(c,ts,df); C=C/fs; [S,s,df1]=fftseq(s,ts,df); S=S/fs; [ASK1,ask1,df1]=fftseq(ask1,ts,df); ASK1=ASK1/fs; [ASK2,ask2,df1]=fftseq(ask2,ts,df); ASK2=ASK2/fs; f=[0:df1:df1*(length(mk)-1)]-fs/2; [NOISE,noise,df1]=fftseq(noise,ts,df); NOISE=NOISE*ts; u=y; [U,u,df1]=fftseq(u,ts,df); U=U/fs; [R,r,df1]=fftseq(r,ts,df); R=R/fs; [Yi,yi,df1]=fftseq(yi,ts,df); Yi=Yi/fs; [Yq,yq,df1]=fftseq(yq,ts,df); Yq=Yq/fs; %滤波 f_cutoff=70; n_cutoff=floor(70/df1); H=zeros(size(f)); H(1:n_cutoff)=2*ones(1,n_cutoff); H(length(f)-n_cutoff+1:length(f))=2*ones(1,n_cutoff); DEM1=H.*Yi; dem1=real(ifft(DEM1))/fs; DEM2=H.*Yq; dem2=real(ifft(DEM2))/fs; dem1=dem1(1:length(t)); dem2=dem2(1:length(t)); %抽样判决 for i=(1:10); k=dem1((i-1)*15+1:i*15); x1(i)=mean(k); for j=(1:15) l=(i-1)*15+j; if x1(i)>=0 x1(i)=max(k) if x1(i)>3*10^-6 y1(l)=3 else y1(l)=1 end end if x1(i)<0 x1(i)=min(k) if x1(i)<-3*10^-6 y1(l)=-3 else y1(l)=-1 end end end end for i=(1:10); k=dem2((i-1)*15+1:i*15); x2(i)=mean(k); for j=(1:15) l=(i-1)*15+j; if x2(i)>=0 x2(i)=max(k) if x2(i)>3*10^-6 y2(l)=3 else y2(l)=1 end end if x2(i)<0 x2(i)=min(k) if x2(i)<-3*10^-6 y2(l)=-3 else y2(l)=-1 end end end end [Y1,y1,df1]=fftseq(y1,ts,df); Y1=Y1/fs; [Y2,y2,df1]=fftseq(y2,ts,df); Y2=Y2/fs; %仿真 pause; figure(1) subplot(2,2,1) plot(t,mi(1:length(t)));grid;axis([0 0.15 -3.5 3.5]);xlabel('Time');title('源信号1波形'); subplot(2,2,2) plot(f,abs(fftshift(M1)));xlabel('Frequncy');title('源信号1频谱'); subplot(2,2,3) plot(t,mq(1:length(t)));grid;axis([0 0.15 -3.5 3.5]);xlabel('Time');title('源信号2波形'); subplot(2,2,4) plot(f,abs(fftshift(M2)));xlabel('Frequncy');title('源信号2频谱'); pause; figure(2) subplot(2,2,1) plot(t,c(1:length(t)));grid;axis([0 0.15 -2 2]);xlabel('Time');title('载波1波形'); subplot(2,2,2) plot(f,abs(fftshift(C)));xlabel('Frequncy');title('载波1频谱'); subplot(2,2,3) plot(t,s(1:length(t)));grid;axis([0 0.15 -2 2]);xlabel('Time');title('载波2波形'); subplot(2,2,4) plot(f,abs(fftshift(S)));xlabel('Frequncy');title('载波2频谱'); pause; figure(3) subplot(2,2,1) plot(t,ask1(1:length(t)));grid;axis([0 0.15 -5 5]);xlabel('Time');title('4ASK信号1波形'); subplot(2,2,2) plot(f,abs(fftshift(ASK1)));xlabel('Frequncy');title('4ASK信号1频谱'); subplot(2,2,3) plot(t,ask2(1:length(t)));grid;axis([0 0.15 -5 5]);xlabel('Time');title('4ASK信号2波形'); subplot(2,2,4) plot(f,abs(fftshift(ASK1)));xlabel('Frequncy');title('4ASK信号2频谱'); pause; figure(4) subplot(3,2,1) plot(t,noise(1:length(t)));grid;axis([0 0.15 -2 2]);xlabel('Time');title('噪声波形'); subplot(3,2,2) plot(f,abs(fftshift(NOISE)));xlabel('Frequency');title('噪声频谱'); subplot(3,2,3) plot(t,u(1:length(t)));grid;axis([0 0.15 -5 5]);xlabel('Time');title('未加噪声调制16QAM波形'); subplot(3,2,4) plot(f,abs(fftshift(U)));xlabel('Frequncy');title('未加噪声调制16QAM频谱'); subplot(3,2,5) plot(t,r(1:length(t)));grid;axis([0 0.15 -5 5]);xlabel('Time');title('加噪声调制16QAM波形'); subplot(3,2,6) plot(f,abs(fftshift(R)));xlabel('Frequncy');title('加噪声调制16QAM频谱'); pause; figure(5) subplot(2,2,1) plot(t,yi(1:length(t)));grid;xlabel('Time');title('相干解调后信号1波形'); subplot(2,2,2) plot(f,abs(fftshift(Yi)));xlabel('Frequncy');title('相干解调后信号1频谱'); subplot(2,2,3) plot(t,dem1(1:length(t)));grid;xlabel('Time');title('低通后信号1波形'); subplot(2,2,4) plot(f,abs(fftshift(DEM1)));xlabel('Frequency');title('低通后信号1频谱'); pause; figure(6) subplot(2,2,1) plot(t,yq(1:length(t)));grid;xlabel('Time');title('相干解调后信号2波形'); subplot(2,2,2) plot(f,abs(fftshift(Yq)));xlabel('Frequency');title('相干解调后信号2频谱'); subplot(2,2,3) plot(t,dem2(1:length(t)));grid;xlabel('Time');title('低通后信号2波形'); subplot(2,2,4) plot(f,abs(fftshift(DEM2)));xlabel('Frequency');title('低通后信号2频谱'); pause; figure(7) subplot(2,2,1) plot(t,y1(1:length(t)));grid;axis([0 0.15 -3.5 3.5]);xlabel('Time');title('抽样判决后信号1波形'); subplot(2,2,2) plot(f,abs(fftshift(Y1)));xlabel('Frequency');title('抽样判决后信号1频谱'); subplot(2,2,3) plot(t,mi(1:length(t)));grid;axis([0 0.15 -3.5 3.5]);xlabel('Time');title('源信号1波形'); subplot(2,2,4) plot(f,abs(fftshift(M1)));xlabel('Frequncy');title('源信号1频谱'); pause; figure(8) subplot(2,2,1) plot(t,y2(1:length(t)));grid;axis([0 0.15 -3.5 3.5]);xlabel('Time');title('抽样判决后信号2波形'); subplot(2,2,2) plot(f,abs(fftshift(Y2)));xlabel('Frequency');title('抽样判决后信号2频谱') subplot(2,2,3) plot(t,mq(1:length(t)));grid;axis([0 0.15 -3.5 3.5]);xlabel('Time');title('源信号2波形'); subplot(2,2,4) plot(f,abs(fftshift(M2)));xlabel('Frequncy');title('源信号2频谱'); fftseq.m程序 function [M,m,df]=fftseq(m,ts,df) % [M,m,df]=fftseq(m,ts,df) % [M,m,df]=fftseq(m,ts) %FFTSEQ generates M, the FFT of the sequence m. % The sequence is zero padded to meet the required frequency resolution df. % ts is the sampling interval. The output df is the final frequency resolution. % Output m is the zero padded version of input m. M is the FFT. fs=1/ts; if nargin == 2 n1=0; else n1=fs/df; end n2=length(m); n=2^(max(nextpow2(n1),nextpow2(n2))); M=fft(m,n); m=[m,zeros(1,n-n2)]; df=fs/n; spower.m程序 function p=spower(x) % p=spower(x) %SPOWER returns the power in signal x p=(norm(x)^2)/length(x);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独 创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基本要求: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 心得体会 决胜全面小康心得体会学党史心得下载党史学习心得下载军训心得免费下载党史学习心得下载 ,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撰写意义: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是,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 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 3.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 论文种类: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 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 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 写作步骤: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 总结 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 理论 问题进行 科学 研究 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致 谢 这次论文的完成,不止是我自己的努力,同时也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以及那些无私奉献的前辈,正所谓你知道的越多的时候你才发现你知道的越少,通过这次论文,我想我成长了很多,不只是磨练了我的知识厚度,也使我更加确定了我今后的目标:为今后的计算机事业奋斗。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感谢您的指导,才让我有了今天这篇论文,您不仅是我的论文导师,也是我人生的导师,谢谢您!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四年的相处,虽然我未必记得住每分每秒,但是我记得每一个有你们的精彩瞬间,我相信通过大学的历练,我们都已经长大,变成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新时代青年,感谢你们的陪伴,感谢有你们,这篇论文也有你们的功劳,我想毕业不是我们的相处的结束,它是我们更好相处的开头,祝福你们!我也要感谢父母,这是他们给我的,所有的一切;感谢母校,尽管您不以我为荣,但我一直会以我是一名农大人为荣。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学习了很多新知识,也对很多以前的东西有了更深的记忆与理解。漫漫求学路,过程很快乐。我要感谢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的老师,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珍贵的知识和做人处事的道理,以及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令我受益良多。同时还要感谢学院给了我一个可以认真学习,天天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即将结束*大学习生活,我感谢****大学提供了一次在**大接受教育的机会,感谢院校老师的无私教导。感谢各位老师审阅我的论文。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 第一部分 学生应遵守以下规范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说明 1. 毕业设计论文独立装订成册,内容包括: (1) 封面(题目、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等) (2) 中、外文内容摘要 (3) 正文目录(含页码) (4) 正文(开始计算页码)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2. 中、外文内容摘要包括:课题来源,主要设计,实验方法,本人主要完成的成果。要求不少于400汉字,并译成外文。 3. 毕业设计论文页数为45页-50页。 4. 纸张要求: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报告)应用标准B5纸单面打字成文。 5. 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 6. 图纸要求:毕业设计图纸应使用计算机绘制。图纸尺寸标注应符合国家标准。图纸应按“规范”叠好。 7. 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得徒手画,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绘制。 8. 参考文献、资料要求:参考文献总数论文类不少于10篇、,应有外文参考文献。文献应列出序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出版社、出版时间等。 二、外文翻译 1. 完成不少于2万印刷符的外文翻译。译文不少于5千汉字。 2. 译文内容必须与题目(或专业内容)有关,由指导教师在下达任务书时指定。 3. 译文应于毕业设计中期2月底前完成,交指导教师批改。 4. 将原文同译文统一印成B5纸规格装订成册,原文在前,译文在后。 三、形式审查 5月15日前,将毕业设计论文上交指导教师,审查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答辩。 四、准备答辩 答辩前三天,学生要将全部材料(包括光盘、论文)统一交指导教师。 关于毕业论文格式的要求 为方便统一、规范论文格式,现将学院的相关要求做如下强调、补充: 1. 基本要求 纸型: B5纸(或16开),单面打印; 页边距: 上2.54cm,下2.54cm,左2.5cm,右2.5cm; 页眉:1.5cm,页脚1.75cm,左侧装订 正文字体:汉字和标点符号用“宋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字号小四; 图号1-1,指第1章第1个图 在图的前部要有文字说明(如图1-1所示) 表号3-5,指第3章第5个表 在表的前部要有文字说明(如表3-5所示) 图、表的标注字体大小是五号宋体 行距: 固定值20; 页码: 居中、小五、底部。 2. 封面格式 封皮: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二号、黑体、居中)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二号、黑体、居中) 学 院:(四号、黑体、居中、下划线:电子与自动化学院) 专 业:(四号、黑体、居中、下划线、专业名字之间无空格) 学 生:(四号、黑体、居中、下划线,名字是2个字的中间空1个字、3个或3个以上字的中间无空格) 指导教师:(四号、黑体、居中、下划线,名字是2个字的中间空1个字、3个或3个以上字的中间无空格,两位指导教师的中间用顿号“、”) 完成日期:(四号、黑体、居中、下划线,如:2009年5月25日) (注意:5个下划线两端也是对齐的,单倍行距) 内 封: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四号、黑体) 题目 (二号、黑体、居中); 总计 毕业设计(论文) 页(五号、宋体) 表格 表(五号、宋体) 插图 幅 (五号、宋体) (注意:页数正常不少于40页,优秀论文原则上不少于45页) 3. 中外文摘要 中文摘要:标题“摘 要” (三号、黑体、居中、中间空1个字) 正文(不少于400字) 关键词 (五号、黑体):3-5个主题词(五号),中间用分号“;”隔开。 外文摘要 (另起一页):标题“Abstract” (三号、黑体、居中) 正文 (必须用第三人称) 关键词: Key words(五号、黑体):3-5个主题词(五号)与中文关键词对应,中间用分号“;”隔开。 4. 目录 标题 “目录”(三号、黑体、居中); 章标题(四号、黑体、居左); 节标题(小四、宋体); 页码 (小四、宋体); 二、三级目录分别缩近1和2个字; 四级目录不在“目录”中体现,在正文中也不是单独一行,可以黑体(没有句号),然后空2个字接正文; 注意:正文中每章开头要另起一页; “目录”下方中间的页码和摘要一样统一用罗马字,顺接摘要的。 摘要 目录加页眉 5. 论文正文 页眉: 论文题目(居中、小五、黑体); 章标题(三号、黑体、居中); 节标题(四号、黑体、居左); 正文 程序用“Times New Roman”,字号小四; 6. 参考文献 标题:“参考文献”(小四、黑体、居中) 参考文献的著录,按文稿中引用顺序排列,并注意在文内相应位置用上标标注,如:……的函数。 示例如下:(字体为五号、宋体) 期刊类:[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文章名。期刊名(版本),出版年,卷次(期次)。页次 图书类:[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网上资料:[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文章名。网址。发表时间 7. 其它 量和单位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不得使用已废弃的单位(如高斯(G和Gg)、亩、克分子浓度(M)、当量能度(N)等)。量和单位不用中文名称,而用法定符号表示。 图表及公式:插图宽度一般不超过10cm,表名(小四)置上居中,图名(小四)置下居中。标目中物理量的符号用斜体,单位符号用正体,坐标标值线朝里。标值的数字尽量不超过3位数,或小数点以后不多于1个“0”。如用30Km代替30000m,用5µg代替0.005mg等,并与正文一致。图和表的编号从前至后顺序排列,图的编号及说明位于图的下方,居中;表的编号及说明位于表的上方,居中。公式编号加圆括号,居行尾。图表中的字体不应大于正文字体。注意:图表标题中的数字也是“Times New Roman”。 8.论文依次包括:封皮、内封、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不要落项。 9.注意:上面没有说“加粗”的“黑体”,均为“黑体不加粗”。 补充: 1.答辩要求:自述15分钟,回答问题10分钟,自述要求使用PPT 答辩内容: 1).论文题目 2).设计内容 3).设计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4).如何完成设计 工作原理 软件或硬件设计 制作\调试\安装 5).存在不足,今后努力的方向 6).致谢 3.最后上交学生装订好的论文、光盘、记录表、成绩单 4.光盘里的文件夹命名为:学号_姓名_年级专业班级 文件夹里包括的文件有:论文、ppt、英文翻译 1) 论文的文件名格式:学号_姓名_年级专业班号_题目(论文)_完成日期doc 2) ppt的文件名格式:学号_姓名_年级专业班号_题目(ppt)_完成日期ppt 3) 英文翻译的文件名格式:学号_姓名_年级专业班号_题目(英文翻译)_完成日期doc 例如: 答辩问题5个, 侧重总体思路一个 软件或硬件一个 翻译一个 其他2个 乘法器 e2PSK (t) cosωct 双极性不归零 (a)模拟调制方法 cosωct 开关电路 (b)键控法 图2-1 2PSK信号的调制原理框图 180°移相 o π 码型变换 e2PSK (t) s(t) s(t) 带通滤波器 图2-2 2PSK信号的解调原理框图 抽样判决器 cosωct e2PSK (t) 定时脉冲 输出 相乘器 低通滤波器 图2-3 2DPSK信号的矢量图 参考相位 参考相位 π/2相位 -π/2相位 (a) A方式 (b) B方式 180°移相 cosωct 开关电路 s(t) 图2-4 2DPSK信号调制器原理框图 o π 码变换 e2DPSK (t) 图2-5 2DPSK相干解调器原理框图 e2DPSK (t) cosωct 相乘器 低通滤波器 抽样判决器 定时脉冲 码反变换器 输出 带通滤波器 图2-6 2DPSK差分相干解调器原理框图 e2DPSK (t) 相乘器 低通滤波器 抽样判决器 定时脉冲 输出 带通滤波器 延迟Ts 图2-7 QAM信号的矢量图 相乘器 π/2移相 相加器 u0t 图2-8 16QAM调制和解调方框图 相乘器 sinωct cosωct 相乘器 相乘器 低通滤波器 低通滤波器 π/2移相 cosωct u0t sinωct (b)解调 (a)调制 _1234567905.unknown _1234567913.unknown _1234567917.unknown _1234567921.unknown _1234567923.unknown _1234567924.unknown _1234567925.unknown _1234567922.unknown _1234567919.unknown _1234567920.unknown _1234567918.unknown _1234567915.unknown _1234567916.unknown _1234567914.unknown _1234567909.unknown _1234567911.unknown _1234567912.unknown _1234567910.unknown _1234567907.unknown _1234567908.unknown _1234567906.unknown _1234567897.unknown _1234567901.unknown _1234567903.unknown _1234567904.unknown _1234567902.unknown _1234567899.unknown _1234567900.unknown _1234567898.unknown _1234567893.unknown _1234567895.unknown _1234567896.unknown _1234567894.unknown _1234567891.unknown _1234567892.unknown _1234567890.unknown
本文档为【基于matlab仿真的数字调制与解调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不系舟红枫
从教近30年,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53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9-01-22
浏览量: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