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举报
开通vip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有效的课程资源,和学生一道,探索科学问题,了解科学知识,尝试科学实验,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打好基础,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一、指导思想: 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有效的课程资源,和学生一道,探索科学问题,了解科学知识,尝试科学实验,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打好基础,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 ,总课时23课时。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这一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仍以认识事物的性质和事物的相互关系为主。从探究水平上看,仍以引导探究为主,逐步过渡到指导性探究。特别是在控制变量、做定量观察的实验上,学生还是第一次,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从过程与方法上看,学习运用推理,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主要是围绕人体运动系统中的――骨骼、关节、肌肉三个主要方面、运动系统的卫生和保健构建而成,主要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本单元教材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让学生知道骨骼、关节、肌肉的作用,了解人体的每一项运动都是骨骼、关节、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懂得如何保护和锻炼自己的运动系统。 第二单元《养蚕》是以蚕一生的变化为观察对象的一次亲历活动,主要研究动物的周期性变化。经历动物的一个完整生命周期,了解昆虫和变态的知识,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长期饲养与观察的艰辛和快乐。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还是研究事物的相互关系,通过教学让学生意识到一个物体在运动,总是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即某个参照系(参照物)课文中称为“参照物体”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是物理学上的重要原理之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就是在这一知识背景下展开的。意识到物体的运动又是有规律的,只有亲身去研究才能了解这些运动之间是什么样的规律。研究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主要是通过认识力的存在和几种常见的力,来研究事物的性质。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历有关力的现象,但还没有比较系统和完整地研究有关力的现象。所以本单元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鼓励学生们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究科学的秘密,体验成功的乐趣,发现大自然的规律。 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调查是一种包容性比较宽泛的收集证据的方法;预测是一种基本科学过程技能,是一种对未来事物发展的推断。调查和预测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常用技能与方法。 五、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教学时间进度安排: 教 学 进 度 表 周次 章节 教学内容 课时 1 第一单元 1、骨骼 1 2 2、关节 1 3 3、肌肉 2 4 4、骨骼、肌肉的保健 1 5 单元总结 1 5 第三单元 1、一切都在运动中 1 6 2、运动的快慢 1 7 3、运动的方式 1 8 4、小车的运动 1 9 5、摆 1 9 单元总结 1 10 第二单元 1、我们来养蚕 1 11 2、给蚕宝宝记日记 1 12 3、我们来抽丝 1 13 4、养蚕经验交流会 1 13 单元总结 1 14 第四单元 1、力在哪里 1 14 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1 15 3、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1 15 4、摩擦力的秘密 2 16 5、降落伞 1 17 单元总结 1 17 第五单元 1、调查 2 18 2、预测 1 18 单元总结 1 19 复习考试 2 第一单元 骨骼与肌肉 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学生需要,家长关注。本单元依据小学科学《科学(3~6年级)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关于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的要求,从锻炼身体、茁壮成长的角度出发,围绕骨运动,就人体运动系统的骨骼、关节、肌肉这三个主要构成方面,强调运动系统的锻炼和卫生来进行构建的。通过引导学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运动机理以及骨、关节、肌肉的位置,从而懂得如何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保护和锻炼自己的运动系统。 由于本单元涉及的骨骼、关节、肌肉学生不能直接接触,所以,教材设计了诸多触摸、模拟的活动,使得整个单元内容在学生的探究中逐渐展开。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一、科学探究: 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3、分析与解释 (1)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解释。 4、结论与拓展 (1) 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2)能运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3)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二、科学知识: 1、知道骨骼和肌肉的作甩。 2、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 3、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证据。 3、愿意合作与交流。 4、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本单元先研究运动的主要实体:骨骼,接着探讨运动的主要表现:关节活动,再引导感觉运动的主要动力物质:肌肉,最后研讨运动的保障:保健。这四者的相互关系是,肌肉收缩导致骨运动,关节为骨运动提供了可能,保健是运动的保障。 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课时 1、骨骼 1 2、关节 1 3、肌肉 2 4、骨骼、肌肉的保健 1 单元检测 1 总课时 6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1.1骨骼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拼图。 2、知道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 3、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知道骨骼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5、知道骨硬而结实,可以生长。 重 点 难 点 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拼人体骨骼图 教 学 方 法 观察法 实践法 教 具 人体骨骼模型 实践 活动 检 查 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 板 书 设 计 1.1骨骼 (成人206块) 构 成:头骨、躯干骨、四肢骨 作 用: 运动 支撑 保护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出示一块骨头),同学们,你知道你的皮肤下面硬硬的东西是什么吗?那就是我们的骨骼。(板书课题) 2、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3、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结构 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 每人用力摸一摸自己的身体,看能摸出多少块骨头? 2、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三部分——头、躯干、四肢。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3、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4、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 5、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 6、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 7、出示人体骨骼模型,比一比:你拼对了吗? 8、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人全身的骨头共有206块。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三、探索:了解骨头的结构特点 1、探索活动:发现骨头的特点。 (1)拿出熟的动物骨头和一块石头和相关观察工具; (2)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动物骨头; (3)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动物腿骨的表面; (4)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觉一下各自的重量; (5)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 3、观察活动:观察骨头的结构图,说说骨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4、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骨头中间有一种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四、体验:人体骨骼的作用 1、谈话: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2、观察P4图片 学生交流讨论。 3、组织活动: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4、学生汇报活动体验。 5、拓展: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 6、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五、安全教育 1、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2、对学生进行骨骼保健教育。 完成摸骨任务 汇报交流 拼骨骼模型图片 观察骨头并 记录观察结果 汇报交流 观察图片 汇报体验活动 思考回答 教学反思 平行与垂直的教学反思班会课教学反思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科学我从哪里来教学反思平行与垂直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1.2关节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够通过活动身体找出一些主要关节的位置。 2、知道什么是关节。 3、知道关节的作用, 4、认识关节类型中的铰链关节、旋转关节和球状关节以及它们的活动形式。 重 点 难 点 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 认识一些关节的类型和运动方式。 教 学 方 法 观察法、讲授法 教 具 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方便用来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胶带等物品 实践 活动 检 查 提问:人体有多少块骨头? 板 书 设 计 1.2关节 一、关节的基本构造 /关节头 1.关节面 (关节软骨)——灵活 \关节窝 2.关节囊:结缔组织构成、韧带加固——牢固 3.关节腔:内有滑液——灵活 二、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 三、脱臼及脱臼的急救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揭示课题:关节) 2、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1、讲解:什么是关节?(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讲述:人体的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的,骨与骨之间又是通过关节相连的。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我们把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3、小组活动: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体图上标出来。 4、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5、小结并设疑: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 6、谈话: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8、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 9、小结: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三、体验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1、活动:按要求做各种动作,比较一下,身上的关节所能够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汇报。 3、预测: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 4、谈话:你的预测正确吗?请阅读资料: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5、学生交流讨论。 6、完成下列各项活动: (1)转动你的胳膊; (2)推开门; (3)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 (4)大幅度甩手; (5)转动你的头; (6)跪下。 列出完成每一项动作所涉及到的关节的类型。 7、对号入座——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四种常见关节类型。 9、小结: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四、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关节还有什么作用? 3、活动体验: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 4、小结关节的缓冲作用。 找关节 汇报交流 体验活动 体验活动 讨论交流 完成下列活动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 题 1.3肌肉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知道提供骨骼运动的力量来自于肌肉的收缩。 2、了解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3、知道骨骼肌是成对存在、工作的。 重 点 难 点 了解骨骼的运动是由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引发的。 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动。 教 学 方 法 讲授法、实践法 教 具 挂图 实践 活动 检 查 简要复习上一课内容。 板 书 设 计 1.3肌肉 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你们有没有手和脚被冻麻的经历?那个时候你能拿住东西、做出你想做的动作吗?为什么? 2、讲述:仅靠骨骼和关节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板书课题) 二、肌肉的分布及类型 1、提问: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2、学生交流。 3、讲解: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1)骨骼肌,就是使骨头活动的随意肌;运动系统所讲的肌肉属于骨骼肌,它能在意识控制下做强力的收缩,人的四肢、躯干上可以自由活动的肌肉都属于这一类。在神经的支配下,肌肉收缩产生运动。一个人有600多块骨骼肌。 (2)平滑肌,就是为血管、胃、消化器官以及其他内脏充当衬里的不随意肌;人的内脏大部分是平滑肌,平滑肌不受意识支配,不能随意活动,但受植物性神经支配,因此保持经常收缩、放松,但收缩力不大,缓慢持久,不易疲劳。 (3)心肌,就是心脏所特有的肌肉组织,能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心肌也具有纹理,但纹理比骨骼肌疏。心肌也是不随意肌。心脏以一定的速率跳动,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 4、观察人体肌肉挂图,了解人体的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5、活动: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6、小结:肌肉占到了人体体重的40%,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 三、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活动体验: (1)站直后向前弯腰。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 (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再把手翻过来使劲压,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觉? 2、学生体验交流,并在活动记录上画出人体在做各种运动时,肌肉变硬的部分。 3、出示肌肉的收缩舒张图片,讲解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4、小结。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四、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游戏:谁是木头人? 讨论:当我们不运动时,身体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学生交流 观察挂图 活动体验 填写活动记录 游戏并讨论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1.4骨骼、肌肉的保健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知道体育运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 2、能够分析某一动作锻炼身体的部位和作用,知道不同动作锻炼的肌肉和关节不同。 3、了解不同运动队身体的锻炼效果不同。 4、能够针对具体运动分析如何保障安全 5、知道摄入蛋白质和钙有利于骨骼和肌肉,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 重 点 难 点 知道体育运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 分析具体运动锻炼的骨骼和肌肉部位 教 学 方 法 讲授法、实践法 教 具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1.4骨骼、肌肉的保健 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 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 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 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等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健康歌》,跟着音乐跳起来。 2、讨论: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主要锻炼了身体的哪些部分? 3、谈话:骨骼和肌肉配合起来能让我们做很多动作,因此保持它们的健康十分重要。(板书课题) 4、提问: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呢? 二、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要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必须合理地参加一些运动。 2、提问: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有哪些好处? 3、学生讨论交流。 4、小结: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韧性;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和增大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可以使肌肉发达、体力充沛。 5、谈话: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 (阅读教材11页资料) 6、思考、比较、讨论: (1)要想提高自己的耐力,你可以选择哪些运动项目进行训练? (2)要增强身体的柔软性,可以参加哪些运动? (3)要提高体力,可以推荐参加哪些运动? (4)哪一项体育运动对增强身体各方面能力效果比较好? 7、交流:平时你最喜欢参加哪些体育运动?你知道这些体育运动对你身体的哪一个方面有好处吗? 8、同桌一起对做一节广播体操,并讨论:这些动作对锻炼身体的哪一部分肌肉、关节特别有用? 9、交流、小结。 三、了解运动中的安全要求 1、谈话:我们平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发生骨折、扭伤、脱臼、肌肉拉伤等损伤。身边的案例:某位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受了伤。提问:如何在运动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交流运动中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 (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 (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 (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等。 3、活动指导:溜冰时必须穿戴哪些防护性装备? 4、总结。 5、拓展:一旦在运动时受了伤,应该如何处理呢? (1)骨骼、关节受伤如何处理? (2)如何避免肌肉受伤? (3)防护知识介绍。 四、了解营养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食物营养对人体骨骼、肌肉的健康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时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含量高、含钙量高的食品。 2、讨论、交流: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吗? 五、总结: 如何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 (合理锻炼、丰富营养、注意安全) 律动 讨论 讨论交流 阅读资料 思考比较讨论 交流 做广播操 交流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 周 1 课时 第一单元测试题 1、 填空题 1、人体中共有( )块骨头。 2、骨骼具有( )、( )、( )的作用。 3、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 )。 4、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 )带动( )、( )而实现的。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骨骼就是指某一块骨头。 ( ) 2、骨骼又硬又结实,可以生长。 ( ) 3、肌肉占到身体重量的40%。 ( ) 4、人体静止不动时,身体内的肌肉也停止运动。 ( ) 5、多吃脂肪和蛋白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 ( ) 6、我们感觉骨骼、关节、肌肉的主要办法是摸。 ( ) 7、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 ( ) 8、不同的运动项目锻炼的效果也不一样。 ( ) 三、问答题 1、经常运动有哪些好处? 答: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增强心脏功能和增大肺活量;肌肉发达,体力充沛;延缓衰老;身体匀称。 2、怎样预防运动受伤? 答:穿戴保护器具、使用软垫、做好准备活动。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单元分析 本单元与紧接其后的“无处不在的力”单元,共同引导学生形成对力的初步认识。本单元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位置与移动的要求,从认识运动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出发,围绕运动的速度和方式展开。它通过一系列的分辨活动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运动以及影响运动速度的一些要素、运动方式的特点,学习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定量观察。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一、科学探究: 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3、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4、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5、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对证据与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论,并与他人交流;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评议或质疑,并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探究。 二、科学知识: 1、根据一个指定物体描述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 2、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本单元选取了力学中学生可直观感受的“运动”内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一些运动的现象及组成要素。整个单元内容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识别运动、描述运动及探究影响小车运动速度的重要因素和摆。其中识别运动是整个单元的总起,在此基础上,展开对运动的描述和不同运动方式的介绍,而影响小车运动速度的重要因素和摆则是对某一运动具体问题的探究。 在学习本课之前,孩子们对运动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只是停留在明显看得出位移的那类运动上,例如飞翔的小鸟、行驶的汽车等,对于位置相对固定的物体,比如房屋、大树等孩子们会认为它们是静止的。在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选择邻近的静止物体与之比较,这表明参照物已经进入孩子的思维过程中,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参照物。通过本课教学,我们要让孩子们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用参照物作为判断标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物体的运动状况,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课时 1、一切都在运动中 1 2、运动的快慢 1 3、运动的方式 1 4、小车的运动 1 5、摆 1 单元检测 1 总课时 6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3.1一切都在运动中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知道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是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2、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重 点 难 点 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理解“参照物” 教 学 方 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 具 图片 实践 活动 检 查 思考:毛泽东写过“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样的诗句,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 板 书 设 计 3.1一切都在运动中 参照物: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 1.3空气中有什么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谈话:在我们的周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运动。我们怎样判断物体在运动呢? 二、认识到判断物体运动要借助参照物。 1、观察课文P26的图片,在这两幅图中可以看出有哪些物体在运动? 2、描述图片中物体的运动。 3、你是怎么知道它是运动的?(让学生意识到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要借助参照物) 4、学生讨论交流 5、讲解: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6、谈话:请大家再来看这幅图,你认为这幅图中运动的物体是相对于哪个物体的,它的参照物是谁? 7、学生讨论并交流 8、讨论:① 坐在缓慢行使的汽车上,你怎么知道汽车是否在前进? ② 怎样判断拔河比赛的输赢? 三、认识改变参照物就会改变对运动的判断。 1、讨论:观察P27下面的三幅图(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确定参照物。) ① 乘坐电梯上下的人动了吗? ② 怎样判断拔河比赛的输赢? ③ 你能解释“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话吗? 2、学生讨论交流 3、从这些判断中你明白了什么? 4、小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四、认识参照物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1、讨论:① 如果你坐在一列飞速行使的火车车厢里,一位旅客在过道上经过,你觉得他走得快还是慢? ② 那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呢? 2、提问:为什么两个人会有不同的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3、小结: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对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不可缺少的。 五、认识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1、提问:① 有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② 为什么我们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事先确定参照物? 2、讨论并交流 3、小结: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中,太阳、月亮、地球及地球表面上的一切物体,宇宙中不存在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 观察图片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练习 观察图片 并讨论 讨论交流 讨论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3.2 运动的快慢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2、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3、知道运动方向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方面之一。 4、知道有些看似不动的物体实际上在缓慢运动。 重 点 难 点 知道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会测量运动的速度 教 学 方 法 实践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 具 秒表、卷尺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3.2 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 —— 运动速度               运动速度:(1)快慢                        (2)方向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谈话:物体运动有快也有慢,我们用什么来对运动地快慢进行描述呢? 二、认识运动的速度 1、出示P29图片,提问:图中的伙伴们在干什么,猜一猜:谁移动得快? 2、谈话:能用什么办法比出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呢? 3、讨论: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兔子为什么没有得到第一呢? 4、谈话:由于兔子有一段时间在睡觉没跑,而导致了在规定的距离里兔子反而显得慢了。 5、小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这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 三、在测量和排序中感受速度的快与慢。 1、讲述:平时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我们的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快慢是不一样的。 2、给运动速度排序P30,感受运动速度的快慢。把排序结果填写在活动记录上。 3、测算运动快慢与距离、时间的关系 (1)提问:你平时走路的速度是怎样的?你想测算一下吗? (2)测一测走路的速度P30活动,并把测量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四、认识物体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 1、阅读P31资料 2、提问: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出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了什么? 3、为什么要强调风向呢?说明了什么?(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 五、拓展 讨论:有些正在运动的物体,乍看上去似乎是不动的,你用什么办法判断出它们是否在运动呢?怎样计算出它们的运动速度呢? 1、指甲在运动吗?你有办法测出它的生长速度吗? 2、你有办法计算出小苗的生长速度吗? 观察图片 讨论 填写活动记录 测算速度 填写活动记录 阅读资料 讨论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3.3运动的方式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按运动的轨迹给运动分类。 2、会分析复合运动包含的运动方式。 3、能够做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关系的实验。 重 点 难 点 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并分类 分析一个运动物体的复合运动方式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讨论法 教 具 实践 活动 检 查 课外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判断它们各属于哪一种运动方式。 板 书 设 计 3.3运动的方式 。 直线运动 运动的方式 曲线运动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吗?请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物体的运动方式。 2、讲述:物体运动时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以具体的物体为例,来研究一下物体的运动方式。(板书课题) 二、研究各种物体的运动方式 1、滑滑梯(出示图) 提问:这位小朋友的运动有什么特点?运动的轨迹是什么样的?你能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吗? 2、青蛙跳 提问:青蛙跳跃的轨迹又是什么样的吗?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 3、用同样的“画出运动轨迹”的方式论证其他几个例子。 4、对比:青蛙跳的轨迹和下滑的小朋友运动轨迹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5、交流汇报 6、小结:可以按运动轨迹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三、研究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运动 1、出示P33插图,提问:(观察这些物体的运动想一想,它们属于哪一种运动方式。 2、讨论、交流 3、小结: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运动不尽相同,它们有着各自的运动方式。 四、分析复合运动的运动方式 1、出示易拉罐,提问:它是什么形状的?让易拉罐在桌面上运动起来,说出它的运动方式? 2、学生小组活动 3、讲述:在研究这类物体的运动时,我们往往把易拉罐看做一个整体,它的运动包含了两种运动方式。那么还有哪些物体的运动也像易拉罐那样包含一种以上的运动呢? 4、出示P34图片,讨论:这些物体的运动包含了哪些运动方式? 5、汇报交流 6、提问:除此之外,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7、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运动都包含了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五、巩固拓展 课外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判断它们各属于哪一种运动方式。 思考、回答 思考、讨论 观察图片 讨论、交流 小组活动 汇报交流 课外观察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3.4小车的运动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根据经验提出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3、能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重 点 难 点 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法 教 具 小车、绳子、钩码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3.4小车的运动 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 拉力越大。走得越快 拉力越小,走得越慢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玩车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车的运动。 2、出示P35图片,提问:一辆载重汽车行使得快慢可能哪些因素有关系? 3、学生讨论交流 4、小结: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 (1)与坡度大小; (2)与斜坡长短有关,; (3)与坡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4)与拉力的大小有关; 二、自主探究 1、刚才同学们猜测小车行使快慢与轮子多少、汽车拉力大小、路面好坏有关,怎样来证明你的假设是正确的呢? 2、如果利用桌上的器材,让你来做实验,你准备怎样来做?学生讨论实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3、我们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要改变什么? 4、强调要改变的是:拉力大小  保持不变的是:车重、距离。 ▲ 注意不可以改变桌面的情况! 5、每个实验做一次行不行?为什么? 6、最后结果这一栏怎样填?(平均数、估算) 7、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 8、汇报实验结果。 9、小结:尽管每一小组的数据不同,但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行使得越快。 三、总结: 学生讨论 实验方案 学生分组实验 填写活动记录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3.5摆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摆得越快。 3、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的次数。 重 点 难 点 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设计一个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与教师给的次数一样。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法 教 具 摆、秒表 实践 活动 检 查 你们知道小明家的钟该怎么把时间调正确了吗? 板 书 设 计 3.5 摆 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 摆长越长,摆摆动得越慢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问题导入:大摆钟走慢了。 二、认识摆 1、认识摆:我们继续看这座大摆钟。大家看,这左右摆动的东西叫做摆。 2、介绍摆: 3、谈话:摆的快慢会影响摆钟的时间快慢,如果家里的摆钟太快或者太慢,会影响准时上学和上班,很不方便,这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摆的秘密,弄清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三、制作摆,发现问题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实验桌上的材料制作一个摆,比一比,哪个小组动手能力最强,做好了用你的行动告诉老师。 2、请一位同学带着你们小组制作的摆上台,请你给大家演示怎样操作摆,并且数摆动的次数,行吗? 3、下面,我们来观察自己制作的这个摆的摆动。老师帮你们记时15秒,你们轻声数摆动的次数。 4、分组实验,教师计时15秒,实验两次。学生填好实验记录。 5、各组汇报实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6、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每个小组的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是次数相同。也就是说,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样的。不同小组的摆摆动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7、摆动的快慢到底和什么有关呢?你能大胆地做个假设吗? 8、学生大胆猜想。 四、研究摆 (一)研究摆的快慢与摆角有没有关系。 1、要知道摆的快慢与摆角有没有关系,你准备怎样实验?怎样改变摆角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分组实验,一人操作,一人填实验记录表,两人数数。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摆的快慢与摆角没有关系。 (二)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重有没有关系。 1、要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重有没有关系,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分组实验,一人操作计时,一人填实验记录表,两人数数。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重没有关系。 (三)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长有没有关系。 1、摆的快慢与摆角、摆重都没关系,那和摆线的长度有没有关系呢? 2、学生分组实验 3、把各小组的摆依次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摆长,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4、得出结论并板书。 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 摆长越长,摆摆动得越慢 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猜想 学生讨论交流 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讨论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反思 第 周 1 课时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 )有没有改变,我们把这另一个物体称为( )。 2、运动的速度就是指( )。 3、在一个摆中,重物来回往返一次,我们算它摆动( )次。 4、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是,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外,还强调( )。 5、锯木头的动作属于( )。 二、判断题 1、世界上没有完全静止不动的物体。 ( ) 2、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以椅子为参照物,司机动了,方向盘也动了。 ( ) 3、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没有关系。 ( ) 4、在斜坡上滑落的木块是直线运动,小朋友立定跳远时从脚的运动轨迹看属于曲线运动。 ( ) 第二单元 养蚕 单元分析 蚕是孩子们容易亲近的小生命,也是孩子们容易饲养的小动物,更是能使孩子们着迷的奇妙的小动物。学生在养蚕活动中能观察到一个生命的完整周期,获得知识、情感、态度、方法等各方面的收益。本单元依据蚕的发育过程来建构教学内容,并在养蚕活动结束后,以交流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养蚕的经历,让养蚕成为学生终身难忘的体验过程、发展过程和成长过程。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一、科学探究: 1、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 2、提出问题 (1)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 (2)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 3、收集证据 (1)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2)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二、科学知识: 1、饲养小动物、了解动物生长的大致过程。 2、认识昆虫身体的基本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珍爱动植物的生命。 遵循蚕的发育过程(也是养蚕的过程),教材紧扣养蚕过程的几个关键期,即动员与饲养、观察与测量、收获与抽丝、经验交流,展开教学指导活动,使学生乐意养蚕,要把蚕养好,在养蚕中锻炼成长,在养蚕中了解生命,增长学生见闻和相关知识,发挥饲养活动的育人价值。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由以下四个方面建构而成。 第一方面,引发并指导学生展开养蚕活动,即第一课“我们来养蚕”。该课以课题激发学生的养蚕热情,指导学生观察、了解蚕的卵以及幼蚕,为学生有蚕可养和整个饲养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第二方面,引导学生观察、记录蚕的发育过程并开展一些观察实验活动,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即第二课“给蚕宝宝记日记”。本课内容贯穿养蚕活动的全过程,时间跨度为一个多月。要求孩子们不仅要亲手照料蚕宝宝的“饮食起居”,还要详细观察和记录下它们的进食、眠起、蜕皮、羽化、繁殖的全过程。本课还鼓励孩子们在养蚕过程中自选课题,开展一些探究性活动,如,“怎样识别蚕的雌雄”、“吃桑叶的蚕和吃饲料的蚕哪个长得好”、“没有茧的蛹能羽化成蛾吗”等。 第三方面,介绍我国古代的养蚕业,指导学生抽丝,即第三课“我们来抽丝”。它是养蚕活动的高潮。学生们将亲自缫丝,并测量丝的长度,了解到我国的桑蚕业历史悠久。 第四方面,交流养蚕中的发现,即第四课“养蚕经验交流会”。它是养蚕活动的总结课。学生们将通过整理记录、汇报发现,概括出蚕一生变化的主要阶段,并尝试和蝴蝶的一生进行比较,形成“昆虫”和“变态”的概念。 本单元特别强调的是——“养”,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保证让每个学生都有蚕养,绝不能“在黑板上养蚕”。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获得鲜活生动、细节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这是任何图片、文字都无法替代的。 教师也一定要亲自参与养蚕活动,这样既便于指导和帮助学生,又可与学生们共同经历养蚕过程中点点滴滴的情感体验。而且教师最好能多养一些,以便给学生补蚕。 应该说,本单元的教学实施有一定的难度——一是蚕卵和桑叶等实物材料对有些地区来说不易获得;二是养蚕技术对大部分师生来说尚属空白;三是养蚕活动时间跨度大,教学内容需要经常穿插在其他单元的教学中,显得比较散碎。但是,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蚕卵和人工合成饲料可从教具公司购得;养蚕经验可以慢慢积累;如果师生养蚕都没成功,也可选择当地常见昆虫的幼虫来养——养什么并不重要,不能从卵开始养也没关系,关键是要让孩子们亲历一次“养”的过程,有观察、有记录,看到变态就算基本达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了。 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课时 1、我们来养蚕 1 2、给蚕宝宝记日记 1 3、我们来抽死 1 4、养蚕经验交流会 1 单元检测 1 总课时 5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2.1我们来养蚕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够观察并描述蚕卵的外形。 2、能够观察并描述蚁蚕的外形。 3、会喂养蚁蚕。 重 点 难 点 观察蚕卵和蚁蚕,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与蚁蚕。 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 教 学 方 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 具 蚕卵、视频 实践 活动 检 查 养蚕 板 书 设 计 2.1我们来养蚕 蚕卵:扁平的椭圆形、灰紫色 蚁蚕:刚出壳的小蚕,全身乌黑,布满细毛,形似蚂蚁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蚕卵,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 2、谈话:产卵是许多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蚕卵又是如何生长变化的。让我们一起来养蚕吧。(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我想知道的问题 1、说说我们知道的。 (1)关于养蚕我们都知道些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 2、讨论我们想知道的。 (1)关于养蚕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 (3)学生汇报。 (二)蚕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1、教师讲述:卵是蚕生命的开始,我们可以先观察蚕卵是什么样子的?它们的大小、颜色、形状各是怎样的? 2、学生分组用放大镜观察,并交流汇报观察结果。 (三)从卵里面出来的小生命 1、播放蚕卵孵出的资料片。 2、(用毛笔轻轻把蚁蚕分发给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刚孵出来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并给它取个名字。 3、讨论:我的蚕宝宝孵出来了,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呢? (四)我们一起养好蚕 1、学生讨论:怎样做能让蚁蚕长得又大又壮? 2、介绍养蚕方法: (1)谈话:谁知道怎样养蚕? (2)讨论:在蚕宝宝出生前,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 3、讲解:养蚕应注意的问题;大家对养蚕方法和蚕的知识已经有了部分了解。 4、谈话:养蚕过程中,同学们还会生成一些新的问题,请你们一定要告诉老师,我们一起共同研究。希望同学们坚持观察,认真做好记录,每周把蚕带到课堂上来一次,交流养蚕的新发现。 汇报交流 讨论 用放大镜观察 讨论 讨论 讨论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2.2给蚕宝宝记日记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学会喂养蚕。 2、知道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3、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4、能够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蚕的问题。 重 点 难 点 记录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能够较长时间感触、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教 学 方 法 讨论交流 教 具 有关蚕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实践 活动 检 查 完成活动记录“养蚕日记” 板 书 设 计 2.2给蚕宝宝记日记 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蚕宝宝出生已有两周了,在这两周里,大家发现了蚕宝宝的哪些变化? 二、交流蚕的新变化。 1、描述蚕宝宝身体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变化。 2、描述蚕宝宝吃桑叶的情形及蚕宝宝食量的变化。 3、描述其他新发现。 4、观察蚕宝宝换外衣。 (1)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发现蚕宝宝蜕皮的。 (2)说说观察到的蚕宝宝蜕皮的过程。蜕皮前后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蚕宝宝蜕皮要用多长时间?你的蚕宝宝蜕了几次皮? (3)记录蚕的这些变化情况。观看蚕宝宝蜕皮过程的录像片。 (4)讨论:蚕宝宝为什么要蜕皮?将要蜕皮的蚕宝宝是怎样的?我们小时候穿的衣服和现在穿的衣服有什么差别?蚕宝宝慢慢长大了,谁来给它换新衣服? 5、观察身肥体壮的蚕宝宝。 (1)用放大镜观察蚕宝宝身体的各部分是什么样的。 (2)蚕宝宝怎样吃食物? (3)蚕宝宝怎样运动? (4)讨论:蚕宝宝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有什么用。 (5)量一量蚕宝宝的身体长度。 (6)称一称蚕宝宝有多重,比比谁的蚕宝宝大。 (7)把你的蚕宝宝画下来。 6、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 (1)观察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前身体是什么样的,它会做些什么? (2)你能帮蚕宝宝盖新房做些什么? (3)观察蚕宝宝是怎样为自己盖新房的。 (4)观察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你有什么发现? 7、产卵 (1)师生交流活动,雌雄蚕蛾是如何交配的?什么样的蛾产卵 (2)数一数自己的蚕蛾产下了多少卵,观察交配的蛾和没交配的蛾产的卵有什么区别。 交流蚕宝宝的变化 讨论 观察 讨论 观察 交流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2.3我们来抽丝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其人类服饰业的贡献。 2、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抽出丝。 3、能测量出一根丝的长度。 重 点 难 点 抽丝和测一根丝的长度 找准茧上的丝头 教 学 方 法 动手实践 教 具 实践 活动 检 查 抽丝活动 板 书 设 计 2.3我们来抽丝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经过近一个月的养蚕活动,不畏困难,不辞辛劳,终于收获了一个个雪白的蚕茧,那么蚕茧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交流汇报: 3、讲述:蚕茧可以抽成丝,织成美丽的丝织品。 二、介绍桑蚕史 1、谈话:请同学欣赏一段录像,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 2、学生观看,汇报:知道了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历史悠久,传说是嫘祖在五千年前就教会人们养蚕抽丝了,被后人尊为蚕神;我国的蚕丝业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美丽的丝织品是用蚕丝织成的。 三、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汇报交流。 1、谈话:同学们都知道美丽的丝织品是由蚕丝织成的,那你们知道如何进行抽丝吗?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 ①材料的准备:每组一个浸泡在开水中已近10分钟的蚕茧、水中滴了一些颜料、一个用硬纸板做成的纸筒。 ②操作要求:先用铅笔钩住蚕茧外表的浮丝,转动后找出丝头;将丝头缠绕在纸筒上;转动纸筒即可抽丝。 ③操作分工:大家轮流抽丝,每人每次一分钟,其他同学帮着记时及记抽丝的圈数,最后算出总的用时及缠绕的圈数,得出一个茧丝的长度。 3、学生分组活动,汇报交流。 4、小结: 5、谈话:通过抽丝活动,你有哪些感想? 交流汇报 欣赏视频 学生分组活动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 题 2.4养蚕经验交流会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有关蚕的知识。 2、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研究。 3、知道蚕和蝴蝶一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重 点 难 点 了解蚕的一生要经过变化过程。 通过图画或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教 学 方 法 讨论交流 教 具 养蚕日记 实践 活动 检 查 养蚕经验交流 板 书 设 计 2.4养蚕经验交流会 变态:一生经过几次变化,各个阶段的外形、生活方式都不一样的现象叫做“变态”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你们养的蚕宝宝都变成什么了呀?在这期间一定是收获不小,积累了不少经验吧?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养蚕经验交流会。 二、学习新课 1、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 (1)提问:在这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中,你们一定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谁能给大家说说蚕经过了哪些变化? (2)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分组讨论。 (3)师生交流养蚕的发现。 (4)讨论: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你们发现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 2、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1)谈话:我们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多次的变化,在养蚕的过程中,我们很多同学也写了养蚕日记,那么谁能用个比较简单明了的方式说明蚕的一生变化呢? (2)看书第24页上图,书上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 (3)讨论:那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明蚕的一生? (4)学生分组讨论。 (5)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图画画下来,要求标明哪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 (6)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 3、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指出,形成昆虫概念。 (1)谈话:在我们养蚕的这段时间,全班有的同学是从蚕卵一直养到产卵结束,经历了蚕的一生过程,有了很多发现,但有些同学没能完整的饲养成功,谁能说说自己这段时间养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3)讲解:在养蚕中发现蚕最有意思的是会结茧,出茧后与之前完全两样,这种变化过程科学上叫做“变态”。 (4)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样的变化? (5)对照书上24页下图说说蝴蝶一生有哪些变化? (6)讨论:蚕和蝴蝶的一生很相似,蚕蛾和蝴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7)小组讨论,进行比较。 (8)根据学生对蚕蛾和蝴蝶的比较,总结昆虫的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 三、巩固应用 出示各种虫子的图片,判断:哪些虫子属于昆虫?说说理由。 讨论交流 讨论 讨论 画出蚕的一生 讨论交流 讨论 教学反思 第 周 1 课时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 填空题 1、蚕的一生分为( )、( )、( )、( )四个阶段。 2、刚孵出的小蚕叫( ),在蚕成长的过程中,它要经过( )次蜕皮。蚕蜕皮的原因是( )。 3、蚕蛾的身体分为( )部分,有( )对足,它的触角是( )形状的。 4、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 )。 第四单元 无处不在的力 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尽管力是无处不在的,但平时并未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本单元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力的作用和表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的要求,围绕力的存在、力的表现和作用,就力在哪里、力能改变运动和形状、力有大小以及弹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气体和液体的阻力来进行建构的。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以认知为重要目的的观察、阅读、分析和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力、了解常见的力,从而提高认知水平、探究能力和研究志趣。 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科学探究: 2.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提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1提出问题 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 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 2.2收集证据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2.5结论和拓展 能运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科学知识: 2.1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 2.2能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如压力、重力、弹力、浮力、摩擦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敢于大胆想象。 4.1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4.2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物体的运动必然是力作用的结果。学生在学习前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时,对力已有了初步体验与感受。本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建立关于力的一般概念,同时通过牛顿第一定律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并通过对重力、摩擦力和阻力的研讨,使抽象的概念在研讨中逐步得到理解和深化。 本单元的结构呈先整体感受,后逐个认识的布局。教材共有5课,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从宏观上总体认识力以及力的作用,即本单元教材的第一课“力在哪里”,它突出“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即“力有大小”和“力有方向”两个基本要素。 第二方面:认识一些常见的力,即弹力、地球引力、摩擦力以及空气阻力。它包括“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摩擦力的秘密”、“降落伞”四课。 第二课“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通过进一步实验,发现物体具有弹性,知道什么叫弹性,什么叫弹力。并了解弹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认识人类利用“弹性”改善生产生活的实践。 第三课“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既认识了重力——地球引力,又接触了地球引力可以被克服的知识;既讨论了学生们都会想到的问题,又恰到好处地讲述了“牛顿发现地球引力”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介绍了牛顿的思考,体现出爱因斯坦讲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伟大意义。 第四课“摩擦力的秘密”,一改以往只考虑固体间的静摩擦研究范围,从宏观出发引导学生认识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摩擦力,指出摩擦力可以在固体与固体间,也可以在固体与液体间,也可以在固体与气体间产生。引导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对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需要。 第五课“降落伞”,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空气的阻力,并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力”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课时 1、力在哪里 1 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1 3、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1 4、摩擦力的秘密 2 5、降落伞 1 单元检测 1 总课时 7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4.1力在哪里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感受力的普遍存在,知道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力 有大小和方向。 2、会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重 点 难 点 认识力有大小和方向 体验力的普遍存在 教 学 方 法 讨论法、实践法 教 具 测力计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4.1力在哪里 1、力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会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有大小:力的单位:牛顿(N) 测力的仪器:测力计(弹簧秤) 4、力有方向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单元小诗。 2、讲述:力在哪里呢?你能找出身边的力,或者制造出力来吗? 3、(出示P40四张图片)提问:你们能试着回答图中的问题吗? 4、学生讨论、交流 5、小结:力是无形的,但是我们可以体验和观察到它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 二、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 1、玩橡皮泥,朝不同方向用力,橡皮泥会发生什么变化? 2、学生实验、汇报交流 3、小结: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三、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1、同学们,你们玩过足球吗?怎样能使球滚动起来,滚得快一点或停下来,或者让它拐弯呢? 2、学生汇报交流 3、小结:力会影响物体的运动,它能让物体运动起来,也能使物体停止运动。 四、认识力的大小 1、扳手腕游戏,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2、谈话:要精确测量力的大小,我们可以使用弹簧秤,力的单位是牛顿。 3、学习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1)讲解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处; ②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 ③被测物体的重量不可超过弹簧秤标定的最大数值。 (2)练习测力 五、认识力的方向 1、观察P42图片,提问:在空中飞行的羽毛球。航行的帆船受到哪些方向的力? 2、讨论、交流 3、活动:请学生把物体所受力的方向用箭头表示出来。 (1)推或拉箱子 (2)推门 欣赏 观察图片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游戏 学习使用弹簧秤 观察图片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4.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够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的弹性物体的共同特征。 2、能够区分弹力与弹性。 3、能够做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关系的实验。 重 点 难 点 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 了解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法 教 具 橡皮筋、 海绵、小弹簧、 拉簧、钩码、直尺、注射器、小皮球 实践 活动 检 查 撰写一篇科学小论文,畅想弹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板 书 设 计 4.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弹性:受到外力    形状改变     去掉外力    恢复原状 弹力: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小皮球,用手指捏一下小皮球,再松开,反复几次,让学生观察小皮球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形状) 2、讲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会怎样。(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弹性与弹力 (1)出示大的粗的拉簧,老师用力拉弹簧然后再松开。 (2)提问:①在老师拉弹簧的过程中,弹簧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弹簧变细、变长。板书:形状改变) ②是什么使弹簧的形状发生了改变了呢?(板书:受到外力) ③当两位同学松开手,停止对弹簧的用力时,弹簧又怎样了?(板书:恢复原状) (3)谁能用自己的话将刚才弹簧的变化的过程描述一下呢?(弹簧受到外力时,形状发生了改变;去掉外力后,弹簧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了。) (4)老师为各小组准备了一些不同的材料(皮筋、弹簧、海绵),分别用力改变这些物体的形状,再去掉所用的力,观察有什么发现并将自己的发现填写在下面的记录表中。(注射器的实验由老师演示。) 物品 受到外力后的现象 去掉外力后的现象 气球     橡皮筋     海绵     弹簧     注射器     (5)学生探究、讨论、汇报 (6)小结: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 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7)让几个学生轮流用力拉大的粗的弹簧,说说自己拉弹簧时的感受? (8)讲述:我们用力拉弹簧,想让弹簧变长,弹簧又努力想恢复它的原样,它就会对我们进行反抗,弹簧的这种反抗的力使得所以我们在拉弹簧时比较费劲,我们把这种使弹簧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做弹力。 (9)小结: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 2、探究弹簧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1)谈话:弹簧的伸长与什么因素有关?(拉力)如果把钩码挂在弹簧上,会发生什么现象? (2)如果每次增加一个钩码,弹簧拉伸的长度会有什么变化呢? (3)学生预测变化 (4)学生实验。(把实验的数据记录在P77的活动记录上)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析汇总实验结果 (6)通过对弹簧的实验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7)提问:如果无限制地将钩码挂下去,弹簧会怎样? (8)学生讨论交流 (9)教师小结: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拉伸的长度越长,但当拉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弹簧就会被拉直,无法再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三、拓展与延伸 1、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视频,了解弹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今天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观察 观察并思考 学生探究并填写活动记录表 学生实验并填写活动记录 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4.3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够举例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 2、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3、了解牛顿的贡献。 重 点 难 点 认识到地球上的物体垂直向下的重力来自于地球引力。 旋转甩水桶游戏中掌握身体平衡。 教 学 方 法 讨论法 教 具 实践 活动 检 查 游戏:旋转水桶,水会洒出来吗? 板 书 设 计 4.3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游戏:请全班同学原地跳高,比比谁跳得高。 2、提问:有谁能跳起来而不落下来吗?为什么人跳得再高,总要落回地面呢? 3、讨论并回答 4、欣赏故事:牛顿的故事 5、提问:你们还能说出一些类似苹果落地的现象吗? 二、认识重力、解释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1、讲述:牛顿解释苹果落地的原因的第一个解释 2、提问:现在你知道苹果成熟时,为什么总是落向地面吗?你能试着解释刚才游戏中人落地的原因吗?其他类似苹果落地的现象又怎么解释呢? 3、谈话:下面我们做个“抓尺子”的游戏,进一步来体验重力的存在和重力的方向、速度。 三、月亮为什么不掉下来 1、谈话:由于重力的原因,苹果会落地,可为什么月亮不掉下来呢?牛顿的第二个解释是什么? 2、游戏:旋转水桶,水会洒出来吗?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活动情况 5、谈话“这个游戏的道理就是牛顿的第二个解释,你能试着说一说这个道理是什么?并解释月亮不掉下来的原因吗? 6、播放宇宙飞船发射成功的录像,提问,为什么宇宙飞船可以飞出地球到太空遨游呢? 7、学生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欣赏故事 学生游戏活动 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 题 4.4摩擦力的秘密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说出摩擦力的功和过。 2、能够设计减少运动物体摩擦力的实验。 重 点 难 点 研究如何减少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分析摩擦力的“功”与“过”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鞋的图片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4.4摩擦力的秘密 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感知摩擦力 1、(出示:钉鞋、跑鞋、平底鞋图片)。提问:如果要参加一百米的赛跑,你会选哪一双鞋呢? 2、提问:一只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为什么会自己停下来呢? 3、学生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思考、交流 4、讲述: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摩擦力的秘密。 5、提问:在我们周围,你知道哪些地方摩擦或产生摩擦力的现象吗? 6、演示:①两手掌相互接触摩擦,一手掌在另一手掌上向前或向后运动,提问,这时有摩擦力吗?在什么地方产生了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② 一手掌凌空在另一手掌上平行运动,两手掌之间有摩擦力产生吗?综合以上活动,谁能说说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呢? 7、小结:摩擦力的概念(见板书) 8、提问:(出示图片)当我们坐在摩托车或者敞篷车上前进的时候,空气与人体会不会产生摩擦力呢? 9、讲述:这种摩擦力叫阻力。 10、提问:除了在空气中,我们在哪里运动也会产生阻力呢? 二、研究如何减小固体间的摩擦力 1、出示图片:讲述古埃及金字塔,猜猜,他们是怎么搬巨石的? 2、提问:为什么在地上铺上圆木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搬运巨石了呢? 3、谈话:你们能利用老师提供的小木块、圆杆铅笔、测力计这些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吗? 4、学生设计实验并验证假设 5、提问: 人们在巨石下放圆木,我们刚才也在重物下放圆杆铅笔,这些办法可以减小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人类从这里得到了启示,发明了什么呢?(轮子) 6、小结:人类的很多发明都是像这样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与不便,从生活经验中产生。 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 汇报交流 观察演示实验 观察图片 设计实验并验证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 题 4.4摩擦力的秘密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够设计减少水的阻力的实验。 2、会判断日常生活中哪些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小 摩擦力 重 点 难 点 研究如何减小水的阻力的实验 分析摩擦力的“增大”或“减小”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4.4摩擦力的秘密 液体对流线型的物体的阻力最小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复习 1、什么是摩擦力? 2、如何减小固体间的摩擦力? 二、研究如何减小水的阻力 1、(出示一块橡皮泥)提问:橡皮泥在沉入水中的过程中,会不会受到水的阻力呢?你们有没有办法减小它在运动过程中的阻力呢?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改变橡皮泥的形状) 3、提问:你们认为水对什么形状的橡皮泥的阻力较小呢? 4、学生讨论 5、设计实验并验证 6、设问:橡皮泥下沉得快说明什么?下沉得慢呢? 7、小结:液体对流线型的物体的阻力最小。 8、提问:海中的游泳健将——海豚和鲨鱼,它们的身体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这种体型对它们自身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9、小结:光滑的表面也能减少水的阻力。 三、拓展延伸 观察图(P50)哪些地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人们是怎样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为了减小摩擦力,人们又是怎样减小摩擦力的。 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实验并验证 观察图片 回答问题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4.5降落伞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够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降落伞。 2、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重 点 难 点 探究出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制作一个性能良好的降落伞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制作降落伞的材料 实践 活动 检 查 制作降落伞 板 书 设 计 4.5降落伞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跳伞员跳伞的图片,提问,是什么使这个人安全着陆的呢?谁能描述一下跳伞的情景? 2、讲述:小学降落伞,空中开花本领高,那么,降落伞在下降的过程中,受到了哪些力的作用呢?这些力的是怎样的呢? (二)展示降落伞 1、提问:谁愿意让自己的降落伞试落一下? 2、学生展示自己的降落伞 3、学生简单介绍降落伞的材料、形状等 4、评价:学生互评,老师评价 (三)做出假设 1、提问:你们认为降落伞下降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2、学生提出假设 3、提问:对于降落伞为什么下降得有快有慢,这个问题,大家提出了一下建议,那么我们的这些假设是不是正确呢? 4、动手实验,小组商量研究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呢? (四)小结 学生互评 动手实验 教学反思 第 周 1 课时 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 填空题 1、力的单位是( )。 2、使用弹簧秤测力的大小前要先检查指针是否在( )处。 3、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 );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 )。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 )。 4、( )使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 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 )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二、判断题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 2、物体的弹性是无限的。 ( ) 3、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也会产生摩擦力。 ( ) 4、物体间的接触面变光滑些可以减小摩擦力。 ( ) 5、物体的形状与其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无关。 ( ) 6、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其伞面的大小有关。 ( ) 三、连线题 将办法与目的用线连起来。 自行车链条中加润滑油 汽车轮胎上的纹路 增大摩擦力 轴承中的小钢珠 车轮上的防滑链条 流线型的船体 鞋底的花纹 减小摩擦力 用毛巾包着瓶盖拧盖 第五单元 调查与预测 单元分析 一、本单元主要的建构依据 本单元为技能训练单元。本单元主要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分目标中“能运用自己的感官、简单工具或通过实验等方法,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证据”,“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自然、了解科学、了解周围事物奥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感受科学技术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愿意用学到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积极参加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或活动,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的要求来进行建构的。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中“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知道猜想或推测与经科学探究证实的结论是不同的”,“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二是“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二、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调查是一个包容性比较宽泛的收集证据的方法。调查经常针对的是已经存在或已经发生的问题与事件,也可以针对正在发生的连续性或者顺序性事件(比如追踪调查)。只要选择的科学探究问题适中,学生就有能力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公平条件,如何进行分析、比较、推理,如何测量、建立模型,如何合作与交流,以及体验到相应的情感,生成相关的价值等。 与调查不同,在时间向度上,预测是人们立足现在指向未来的探究形式,它表达着人们很想通过预测来把握将要发生的事件和变化。但是,重要的往往不是预测了什么,而是预测的根据是什么。这个根据要注重理性和实证。我们鼓励学生畅想、猜测未来,但是我们更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和预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调查。本教材是将观察、实验、调查作为三种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收集证据的方法逐个进行介绍的。如果说,运用感官或工具收集信息就是观察,先假设、再动手操作予以验证就是实验,那么,调查就常常要亲历现场。 本部分内容重点介绍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材通过什么情况下应该采用调查的描述给调查下定义,也即陈述哪些问题需要调查。它们是:事物的空间分布,事物的时间变化,以及两个事件的相互关联。第二,学生能够展开调查的几种方法。它们是:现场调查、访问调查、问卷调查和资料调查。 第二部分,预测。预测是对未来事件做出的科学猜测,所谓科学,就是有证据和有经验。尽管预测仍然有可能发生错误,为什么科学探究中需要预测呢?因为,第一,预测带动着探究者的热情;第二,预测往往成为新的科学发现的先导;第三,预测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该部分内容的逻辑是:将推理与预测区分清楚,就是告诉学生,以现在为区分点,解释已经发生的事件是一回事;推测将要发生的事件是另一回事。然后,挖掘学生生活中已有的预测经验,再了解科学家是如何积累和运用预测经验的,最后,在有控制条件的要求下动手进行预测。 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课时 1、调查 2 2、预测 1 单元检测 1 总课时 4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 题 5.1调查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够区别调查与观察、实验的不同。 2、能根据具体情境选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重 点 难 点 掌握四种调查的基本方法,开展调查活动 调查与观察、实验的不同之处 教 学 方 法 讨论法 教 具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5.1调查 现场调查 访问调查 问卷调查 资料调查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调查的意义 1、出示有问题的小黑板,如果想研究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 (1)我们的校园有多少种植物? (2)附近小河的死鱼比以前多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中午趴在桌上睡和下午上课的精神状态有无关系? (4)一个月中,我们班有多少人患过感冒,平均感冒了几天? (5)地球是否真的变暖了呢?你是怎么认为的,有科学道理吗?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交流结果 3、小结: 二、调查的方法 1、谈话:调查的方法有很多,大家都了解哪些调查的方法呢?。 2、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3、讲述: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调查可以分为观察调查、访问调查、问卷调查等 4、如果我们需要调查校园里的昆虫,应该怎样进行呢? 5、小结: (1)自己确定一个调查问题 (2)小组内进行分工调查 (3)完成调查报告并汇报 讨论并交流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 题 5.1调查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够区别调查与观察、实验的不同。 2、能根据具体情境选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重 点 难 点 掌握四种调查的基本方法,开展调查活动 调查与观察、实验的不同之处 教 学 方 法 实践法 教 具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5.1调查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介绍访问调查和问卷调查 谈话:出来现场调查以外,常见的还有访问调查、它包括: (1)一对一的调查访问: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可以进行较深入的交流 (2)座谈会是一种典型的集体访问方式 (3)电话访问:一般属于有问卷的标准化访问,而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格形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求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这三种调查方法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之处,使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尝试进行资料调查 1、谈话: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这里介绍一种资料调查的方法,阅读P56资料。 2、拓展练习:资料调查,10年来,本校学生的身高、体重、视力等方面的历史资料,并做出你的分析报告。 阅读资料 资料调查 第 周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5.2预测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够举例说明推理与预测不相同的科学含义。 2、能够有根据地进行预测。 重 点 难 点 懂得预测就是有根据的推测 区分预测与推理 教 学 方 法 讨论法 教 具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5.2预测 科学的预测不是随意猜想,而是根据生活经验推论。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小组讨论 并交流 阅读资料 交流 验证预测 学生预测 小组讨论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观察P57图片,你能解释地上的鸡蛋破碎的原因吗?你能猜测一下,如果把手松开后,桌上的鸡蛋的“命运”将如何呢? 2、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结:当你在做地上鸡蛋破碎原因的解释时,你就是在进行推理,当你在猜测手中鸡蛋的“命运”时,你就是在进行预测。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预测”。 (二)预测 1、介绍科学家的预测 阅读P58资料,更多地了解珍妮对黑猩猩所做的预测。 2、谈话:我们也可以学着珍妮,先预测一下教材上的前两个实验结果,然后再做一做,做完后进行交流,看看,大家的预测是否成功。 3、学生预测并实验 4、全班汇报交流 5、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哪些成功预测的经验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吗? 6、学生交流自己预测成功的经验 (三)科学预测 1、提问:在下面哪种情况下,粉笔掉地不容易碎?为什么? 2、提问:你们预测的结果是什么?你预测的根据是什么? 3、验证预测 4、小结:科学的预测不是随意猜想,而是根据生活经验推论,要想知道预测正确不正确,必须要经过实践。 (四)进一步理解科学预测 1、讲解:科学预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预测因果,另一种是预测趋势。观察下面的实验:在装水的烧杯里放5克盐,水位会发生变化吗?如果放入15克盐,水位会变化吗?再放入50克盐,情况又会怎样? 2、学生进行预测 3、小组实验进行验证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由此看来,只有根据正确,预测才可能正确。 6、提问:我们的生活更离不开科学的预测,你能举出生活中其他科学预测的例子吗? (1)小组讨论、分组汇报 (2)学生找出实例中的预测根据和预测结果 7、总结全课 教学反思 第 周 1 课时 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 填空题 1、历时40年的研究,能够预测黑猩猩行为的科学家是( )。 2、科学的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想,而是有( )推论。 3、调查的常用形式有:( )、( )、( )、( )。 二、判断题 1、所有的调查都可以独立展开。 ( ) 2、所有的预测都是正确的。 ( ) 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 4、所有的调查都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目标。 ( ) 三、连线题(名称与相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对已发生事件的解释 推理 在某个地方有哪些东西存在 对正在发生事件的解释 预测 某个时段内发生了什么事情 对事物的未来变化做出推测 调查 两个事物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对现象的未来变化做出推测 第 周 2课时 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 1、人体的骨头共有     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骨骼有     、          、          等作用。 2、 人体的主要关节有:肩关节、肘关节、        、        、膝关节、        。 3、 蚕的一生要经过    、幼虫、     、成虫四个阶段的变化,要脱    次皮,蚕的成虫蚕蛾有一对像羽毛一样的触角、     对翅膀、     对足。 4、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 。 5、在一个摆中,重物来回往返一次,我们算它摆动 次。 6、锯木头的动作属于 运动。青蛙跳是一种 运动。 7、力的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 8、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 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9、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 有没有改变,我们把这另一个物体称为 。 10、调查的常用形式有: 、 、 、 。 二、判断题 1、骨头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他能制造血细胞。 ( ) 2、多吃脂肪和蛋白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 ( ) 3、不同的运动对身体的锻炼效果不同。              ( ) 4、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 5、世界上没有完全静止不动的物体。 ( ) 6、人在睡觉时,身体内所有的肌肉也停止运动。 ( ) 7、摆得快慢只和摆锤轻重有关,摆锤轻摆得快。 ( ) 8、物体的接触面变光滑些可以减少摩擦力。 ( ) 9、地球引力使地球上的万物都受到垂直向下的重力作用。 ( ) 10、物体的弹性是无限的。  ( ) 11、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 12、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也会产生摩擦力。 ( ) 三、选择题:(填写正确答案的序号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根据关节的活动方式,膝关节属于(   )。 A 旋转关节   B 铰链关节   C 球状关节 2、摆的快慢与(  )有关。   A 摆锤的重量  B摆动的角度   C 摆线的长短 3、“月亮在云中走”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云          B 月亮        C 星星 4、将10克的食盐溶解在50克的水中,溶液重(   )克。   A 50克       B 60克      C 在50—60克之间 5、历时40年的研究,能够预测黑猩猩行为的科学家是( )。 A 拉马克    B 达尔文  C 珍妮 三、连线题 将办法与目的用线连起来 自行车链条中加润滑油 汽车轮胎上的纹路 增大摩擦力 轴承中的小钢珠 车轮上的防滑链条 流线型的船体 减小摩擦力 鞋底的花纹 用毛巾包着瓶盖拧盖 四、简答题 1、如何使用弹簧秤测定力的大小? 2、经常运动有哪些好处? 3、请解释“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话中为什么感觉青山在“走”。 1
本文档为【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1.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北溟愚鱼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8KB
软件:Word
页数:62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1-18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