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PC摄像头生产线的设计与仿真学士学位论文

PC摄像头生产线的设计与仿真学士学位论文

举报
开通vip

PC摄像头生产线的设计与仿真学士学位论文**大学学士论文 摘要 本文将对PC摄像头的装配生产线进行设计并进行生产线平衡的计算与分析,使生产线高度平衡,同时进行人因方面的设计。降低生产成本最终使得我们的生产达到成本的最低化。本文将针对影响生产平衡的装配中的难点进行详细的设计规划,促使生产线的平衡达到高标准化从而提高生产率。本课题中我们将着重改进这一方面的问题。本文将对生产线中的各个工位运用MOD法进行详细的计算,并计算装配生产线平衡率,针对不合理的工位进行改进。最后将运用eM-plant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并从中寻找不足点的所在从而进...

PC摄像头生产线的设计与仿真学士学位论文
**大学学士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摘要 本文将对PC摄像头的装配生产线进行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并进行生产线平衡的计算与分析,使生产线高度平衡,同时进行人因方面的设计。降低生产成本最终使得我们的生产达到成本的最低化。本文将针对影响生产平衡的装配中的难点进行详细的设计规划,促使生产线的平衡达到高标准化从而提高生产率。本课题中我们将着重改进这一方面的问题。本文将对生产线中的各个工位运用MOD法进行详细的计算,并计算装配生产线平衡率,针对不合理的工位进行改进。最后将运用eM-plant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并从中寻找不足点的所在从而进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改进,最终得到最优方案。 关键词: 装配线平衡,仿真,MOD。 Title:PC camera assembly line Design and Simulation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be focus on designing PC camera assembly line for production line and caculating and analysising balance of production line,so that make production line high balance,while design on human factor.Ultimately makes our production reached the minimum cost.This will influence the production of balance of difficulty, the detailed design line balance to achieve high standard so as to raise productivity.This issue we will focus on improving this aspe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arious stations of production line using MOD method, and the detailed calculation for assembly line balancing rate,then improves the station unreasonable . Finally,we will make simulation via eM-plant simulation software,and make analysise on simulation results,then improve it through inadequate finded,obtain the final optimal plan. Keywords: assembly line balancing, simulation, MOD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目录 11 绪论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装配线问题的必要性 21.3装配线平衡问题的研究现状 2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21.4.1 本文研究的装配线具有以下特点 31.4.2 本文研究方法 42 PC摄像头装配线的设计 42.1 流水线 42.1.1 流水线的概念 42.1.2 流水线生产的形式 52.1.3 流水线的组织条件 62.1.4 流水线的生产特征 62.1.5 流水线的优化特性 82.1.6 流水线在PC摄像头装配生产中的应用 82.2 工作研究 82.2.1 工作研究的概念 92.2.2 工作研究的方法技术 102.2.3 工作研究的步骤 112.3 PC摄像头生产线的设计 112.3.1 PC摄像头的结构 112.3.2 节拍分析 122.3.3 工时测定——MOD法 152.3.4 MOD法工序实例分析 202.3.5 生产线平衡的意义 202.3.6 生产线平衡 212.3.7 工艺流程设计 233 工作台设计 233.1 装配型工作台的造型设计 253.2工作台的区域划分和布置 253.2.1 工作台面板的区域划分 263.2.2 工作台的台面区域设计 294 生产线的仿真与改进 294.1 系统仿真的概述 294.1.1 系统仿真的分类 304.1.2 离散系统仿真 304.1.3 离散系统仿真的步骤 304.2 Em_plamt 软件介绍 304.2.1 Em_plamt简介 314.2.2 Em-plant的特点 324.2.3Em_P1ant的功能和使用 344.3 仿真模型的建立与实现 344.3.1 对装配生产线的建模 354.3.2 Em-plant的部分操作界面 364.3.3 模型及其运行结果分析 384.4 模型改进及其结果分析 384.4.1 速度评定法 384.4.2 改进结果及分析 405 总结与展望 405.1 本文结论 405.2 本文展望 41致谢 42参考文献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现代化大生产中,在大量生产的情况下,流水生产线由于能将高度专业化的 生产和劳动对象的平行移动方式结合起来,是一种较好的被广泛采用的生产组织 形式。现代流水方式起源于福特制。福特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了汽车工业流水 线,揭开了现代化流水生产的序幕,引发了制造业的一个根本变革。应用流水线 生产能使生产过程较好地符合连续性、平行性、比例性以及均衡性的要求;可以 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占用量和运输工作量,加速资金周 转,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简化生产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加强生产技术准备工作 和生产服务工作。但是这种福特式的生产方式,在通常情况下,有一半时间是人员、设备和流水线等待零件,另一半时间等待零件一运到,全体人员总动员,紧急生产产品。这种生产方式造成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流不合理现象,尤以库存积压和短缺为特征,生产线或者不开机,或者开机后就大量生产,从而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准时制生产方式(JIT)”的生产模式,JIT的核心是追求一种零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其基本思想可概括为“在需要的时候,生产所需数量的产品”,然后对设备、人员等进行淘汰、调整,达到降低成本、简化计划和提高控制的目的。JIT将“获得最大利润”作为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将“降低成本”作为实现最大利润的基本目标。在福特时代,降低成本主要是依靠单一品种的规模生产来实现的。但是在多品种、中小批量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因此,JIT力图通过“彻底消除浪费”来达到这一目标。正是因为JIT生产模式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制造业模式由少品种、大批量单一品种流水线生产模式向以满足客户需要为前提而又不增加库存量的多品种、小批量混合装配线生产模式转变。混合装配线(M议edModelAssemblyLine,MMAL)这种类型装配线生产,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在一条生产线上生产出多种不同型号的产品(同一产品族),产品的品种可以随顾客需求而变化。 本课题将就混合装配线生产于PC摄像头的装配中的应用,为了要满足顾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要,增强对市场的适应性。我们将对PC摄像头的装配线进行优化设计和改进,以达到生产状态的最佳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1.2 研究装配线问题的必要性 装配线的设计目标是使生产保持一种均衡、连续的流动状态,减少工作站的闲暇时间,提高人员和设备的利用率。企业刚刚投产时,所建立的装配线一般都是比较平衡的,但是随着市场的变化,引起产品需求产量的变化,往往会造成装配线不平衡。于是我们就要对装配线进行优化改进,也就是“改进无止境”。这意味着必须随着需求的改变、产品配比的变化以及其他因素随时调整生产线的平衡,这就是动态的和不确定性的因素。所以对装配线的研究是优化企业的生产模式的非常必要的方法。 1.3 装配线平衡问题的研究现状 装配线平衡问题的研究目标是在满足既定的优化目标前提下,使装配线设置的工作站数和生产节拍合理,同时各操作工人的生产负荷尽量均衡,以减少工人忙闲不均的现象。 Kilbridge和weher首次提出混合装配线概念以及混合装配线的两种类型(1961年),混合装配线问题的研究早期集中在装配线的平衡方面,并提出很多算法。首次解决混合装配线平衡问题的是ThomoPoufosNT,ThomopeulosNT运用联合优先图的概念把混合装配线转化为单一品种装配线来处理,从而把单一品种装配线的平衡技术和方法运用到混合装配线(1967),;RobertsSD和villaCD建立了求解混合装配线平衡的整数规划模型(1970);Korkirnazel和Meral提出JIT的两大目标:使每个工位的负载均匀;生产线零部件的消耗率均匀。重点探讨是第二个目标且优化函数为最小化实际生产量和理论生产量之差。由于生产线零部件的消耗率均匀是装配线平衡问题,因此实现这个目标较困难。必须保证两个方面:产品生产量与需求相当,制造过程的每一阶段零部件使用率保持稳定(2001);Agpak和Gokcen提出用0-1整数规划模型求解装配线问题,优化目标是最小化工作站数和资源(2005);随着混合装配线的应用,文献中某些假设对实际生产状况过于理想化,不能真实地反映生产现状中不确定因素对混合产品平衡的影响。因此,出现了对不确定因素的混合装配线的研究。混合装配线平衡问题将成为装配生产线平衡问题新的发展方向。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本文研究的装配线具有以下特点 生产线结构、工艺和尺寸相近,生产的品种要均匀混合流送,组织相间性投 产,从而减少装配线上生产能力的浪费和在制品的占用量。在这种装配线上,产 品的品种虽然不同,但它们在结构上必须是相似的,工艺、尺寸也必须相近,区 别很大的产品是无法组织混合生产/装配的。本文是以PC摄像头装配线平衡问题为研究对象并着重对几个相应的工位进行详细的分析设计,大致从以的相应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对装配中的难点进行方案优化设计并进行解决。 (2)研究影响装配线平衡的相关问题。 (3)研究装配线平衡系统软件,搭建算法理论与生产实践之间的平台。 1.4.2 本文研究方法 (l)归纳前人关于装配线平衡问题的研究成果,在生产实际因素分析基础 上,提出装配线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 (2)总结遗技术特点,传算法的分析国内外学者针对遗传算法缺陷所进行的改 进研究,设计基于装配线平衡问题的改进的遗传算法。 (3)应用工业工程的相关的理论知识对生产线进行优化分析,对整个流水线进行5S等现场进行优化分析设计。 (4)对装配中所遇到的装配难点进行辅助工具的设计使装配过程简单化,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的根本目的。 2 PC摄像头装配线的设计 2.1 流水线 2.1.1 流水线的概念 流水线是在一定的线路上连续输送货物搬运机械,又称输送线或者输送机。按照输送系列产品大体可以分为:皮带流水线、板链线、倍数链线、插件线、网带线、悬挂线及滚筒流水线这七类流水线。一般包括牵引件、承载构件、驱动装置、张紧装置、改向装置和一般是固定的。流水线输送能力大,运距长,还可在输送过程中同时完成若干工艺操作,所以应用十分广支承件等。输送机可进行水平、倾斜和垂直输送,也可组成空间输送线路,输送线路泛。(如图2-1) 图2-1流水线 2.1.2 流水线生产的形式 (1)按生产对象的移动方式:固定流水向线和移动流水线 固定流水线:是指生产对象位置固定,生产工人携带工具沿着顺序排列的生产对象移动.主要用于不便运输的大型制品的生产,如重型机械、飞机、船舶等的装配。 移动流水线:生产对象移动,工人和设备及工具位置固定的流水线。这是常用的流水线的组织方式。 (2)按生产对象的数目:单品种流水线和多品种流水线 单品种流水线:又称不变流水线,是指流水线上只固定生产一种制品。要求制品的数量足够大,以保证流水线上的设备有足够的负荷。 多品种流水线:将结构、工艺相似的两种以上制品,统一组织到一条流水线上生产。 (3)按产品的轮换方式:可变流水线、成组流水线和混合流水线。 可变流水线:集中轮番地生产固定在流水线上的几个对象,当某一制品的批制造任务完成后,相应地调整设备和工艺装备,然后再开始另一种制品的生产。 成组流水线:固定在流水线上的几种制品不是成批轮番地生产,而是在一定时间内同时或顺序地进行生产,在变换品种时基本上不需要重新调整设备和工艺装备。 混合流水线:是在流水线上同时生产多个品种,各品种均匀混合流送,组织相间性的投产。一般多用于装配阶段生产。 (4)按连续程度:连续流水线和间断流水线 连续流水线:制品从投入到产出在工序间是连续进行的没有等待和间断时间。 间断流水线:由于各道工序的劳动量不等或不成整数倍关系,生产对象在工序间会出现等待停歇现象,生产过程是不完全连续的。 (5)按节奏性程度:强制节拍流水线、自由节拍流水线和粗略节拍流水线 强制节拍流水线: 要求准确地按节拍出产制品. 自由节拍流水线: 不严格要求按节拍出产制品,但要求工作地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的生产率应符合节拍要求. 粗略节拍流水线: 各个工序的加工时间与节拍相差很大,为充分地利用人力、物力,只要求流水线每经过一个合理的时间间隔,生产等量的制品,而每道工序并不按节拍进行生产。 (6)按机械化程度:手工流水线、机械化流水线和自动线 2.1.3 流水线的组织条件 (1)品种稳定单一,产量足够大,长期供货,单位劳动量大,保证设备足够负荷。 (2)产品结构和工艺相对稳定。 先进性 良好的工艺性和互换性 标准化程度高 (3)工艺过程既可划分为简单的工序,又可以相互合并。 (4)原材料和协作件的标准化、规格化,且按时供应。 (5)机器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严格执行计划预修制度。 (6)工作必须符合质量标准。 (7)厂房和生产面积适合安装流水线。 2.1.4 流水线的生产特征 流水线是指劳动对象按照一定的工艺路线,顺序的通过各个工作地,并按照统一的生产速度(节拍)完成工艺作业的连续的重复的生产过程。流水生产是把高度的对象专业化生产和劳动对象的平行移动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它具有以下特征: (1) 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高。 (2) 具有明显的节奏性。 (3) 各工序的生产能力平衡或成比例。 (4) 工艺过程封闭、单向。 (5) 具有高度的连续性。 2.1.5 流水线的优化特性 流水线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优化流水线直接关系着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因此成为企业不得不关注的话题。 (1)优化流水线第一站的作业时间, 及多久放一片板子, 此为满足生产计划量所必须的投流水线的输送带速度也可反推算出日产量, 下面为输送带速度的公式: 输送带的pitch时间 = 整日的上班入cycle时间。但在实际上, 瓶颈站的作业时间必然大于第一站, 第一站一定不是瓶颈站, 所以第一站不一定会完全依要求的cycle时间去投入, 因为瓶颈站已脱拖慢他的速度, 故管理的角度来看, 要确实要求第一站作业者依规定速度投入。时间/日产量*(1+不良率) 输送带的速度 = 记号间隔距离 /输送带的pitch时间 所谓记号间隔距离, 在流水线的皮带上所做的记号间的距离, 希望作业者依记号流经的速度完成作业并放置在皮带线上; 但炼条线并没有做记号, 就以板子的长度当做记号间隔距离。为何要用输送带? 除了运送物品外, 还有半强制作业者依计划完成作业的功能, 但不是一味地加快去试试看, 而应依上述公式去计算求得。 (2)观察流水线上哪一站是瓶颈站: 1)永远忙个不停的站; 2)老是将板子往后拉的站; 3)从该站开始, 原本一片接着一片的板子, 中间出现了间隔。 上面三点是目视就可察觉的, 再来就是用秒表量, 作业时间是所有站中最长的。 瓶颈站的作业时间就变成了整条流水线实际产出的cycle时间, 而日产量公式如下: 日产量 = 实整日的上班时间/际cycle时间 故现场干部只要减少其作业时间, 就可明显提升产量, 如将零件拿一些给别站做、使用治工具以节省动作、改善作业域的配置等等。但在解决瓶颈站后, 可能会出现新的瓶颈站, 所以又要对此新的瓶颈站进行改善, 因此持续盯着瓶颈站改善, 整条流水线的效率就会日日提升。 (3)观察流水线最后一站收板子的cycle时间, 也就是实际产出的cycle时间, 这站的cycle时间必相等于瓶颈站。从这站可推算出这条流水线线的效率如何, 公式如下: 效率 = 投入cycle时间/实际cycle时间 = 第一站的作业时间/最后一站的作业时间 当然也可用瓶颈站的作业时间来算, 不过观察最后一站总是较简单、实际。在流水线上的在制品数量就等于: ( 最后一站的作业时间 - 第一站的作业时间 ) * (整日的上班时间/最后一站的作业时间) (4)稼动率的观察 稼动率 = 在作业的时间 / 整日的上班时间 所谓稼动就是流水线上有效的工作, 作业者坐在位子上并不表示他有在工作, 有在工作才能做出产品来, 所以要观察作业者在作业的时间。但在实际上, 不可能全天对每个作业者进行测量, 所以有种工作抽查的手法来仿真测量, 其实说穿了就是不时去看作业者在做什么。 (5)流水线作业者坐在位子上并不表示他有认真在工作, 所以最后就是观察每一个作业者的作业速度, 速度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 光从目视很难来比较跟量化, 所以在心里建立起一个标准速度, 快过它就算好, 动作精简、固定而有节奏地进行, 往往有较好的作业速度, 反之不佳, 如此来观察就比较简单。 流水线作业不过不是快就是好, 其动作必须是有附加价值的, 所以还要看其动作是否简单扼要, 所以要求动作经济原则的观念, 简单地说, 人类手部的动作可分为移动、握取、放开、前置、组立、使用、分解, 还有一种心理的精神作用, 其中严格来说只有两种动作有附加价值: 组立、使用, 所以在能满足生产要求的条件下, 尽量排除或简化其它的动作。其原则如下: 1)移动: 使物料自动到达所要的位置、缩短移动距离、减少需移动物品的重量、移动路径周围避免有东西会妨碍移动、让料盒斜置以缩短绕过边缘的距离等。 2)握取: 料盒里的物料尽可能整齐排放, 不要杂乱堆积、不方便拿取的东西能先预留握取的空间等。 3)前置: 同握取一样, 料盒里的物料尽可整齐排放, 不要杂乱堆积等。 4)组立: 以治工具代替手作业等。 5)使用: 使机械全自动化等。 6)精神作用: 利用机械取代人为判断、减少作业者目光的移动等。 2.1.6 流水线在PC摄像头装配生产中的应用 基于PC摄像头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来广泛,所需要的产量也越来越大。所以流水线的引用也就必不可少了,由于PC摄像头的组装的特性,将其装配流水线化将大大的提高生产率,降低劳动成本。追求企业的最大效益化。 图2-2PC摄像头的流水生产线 2.2 工作研究 2.2.1 工作研究的概念 工作研究是指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工作中不合理、不经济、混乱的因素排除掉,寻求更好、更经济、更容易的工作方法,以提高系统的生产率。其基本目标是避免浪费,包括时间、人力、物料、资金等多种形式的浪费。工作研究的目标在西方企业中曾经用一句非常简洁的话来描述过:work smart,not hard。 提高生产率或效率的途径有多种,例如通过购买先进设备、提高劳动强度来实现。工作研究则遵循以内涵方式提高效率的原则,在既定的工作条件下,不依靠增加投资,不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只通过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优化作业过程、改进操作方法、整顿现场秩序等方法,消除各种浪费,节约时间和资源,从而提高产出效率、增加效益、提高生产率。同时,由于作业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化,工作标准化,还可使产品质量稳定和提高,人员士气上升。因此,工作研究是企业提高生产率与经济效益的一个有效方法。 2.2.2 工作研究的方法技术 工作研究所包括的方法技术主要有两大类:方法研究与时间研究。 方法研究: 主要是通过对现行工作方法的过程和动作进行分析,从中发现不合理的动作或过程并加以改善。方法研究主要有:样本法、标准要素法。 (1)样本法 在作业测定中也是使用很广泛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并不关心具体动作所耗费的时间,而是估计人或机器在某种行为中所占用的时间比例。例如,加工产品、提供服务、处理事务、等候检修,或空闲,这些都可看作为某种“行为”,都会占据一定的时间。对这些行为所占用时间的估计是在进行大量观察的基础上做出的。其基本假设是:在样本中观察到的某个行为所占用的时间比例,一般来说是该行为发生时所占用的时间比例。在给定的置信度下,样本数的大小将影响估计的精度。 (2)标准要素法 标准要素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不同种类的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相同或类似的工作单元,实际上不同工作是若干种,(这个种类是有限的)工作单元的不同组合。因此,对于工作单元所进行的时间研究和建立的工作标准,可应用于不同种类工作中的工作单元。而这样的工作单元的标准,一经测定,即可存入数据库,需要时随时可用。 时间研究: 时间研究这种方法的主要用途是建立工作的时间标准。一项工作(通常是一人完成的)可以分解成多个工作单元(或动作单元)。在时间研究中,研究人员用秒表观察和测量一个训练有素的人员,在正常发挥的条件下各个工作单元所花费的时间,这通常需要对一个动作观察多次,然后取其平均值。从观察、测量所得到的数据中,可以计算为了达到所需要的时间精度,样本数需要有多大。如果观察数目还不够,则需进一步补充观察和测量。最后,再考虑到正常发挥的程度和允许变动的幅度,以决定标准时间。工作研究中的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是相互关联的,方法研究是时间研究的基础、制定工作标准的前提,而工作测定结果又是选择和比较工作方法的依据。时间研究主要使用的方法是既定时间标准设定(PTS)法。 既定时间标准设定(PTS)法是作业测定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比标准要素法更进了一步,他是将构成工作单元的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动作,对这些基本动作进行详细观测,然后做成基本动作的标准时间表。当要确定实际工作时间时,只要把工作任务分解成这些基本动作,从基本动作的标准时间表上查出各基本动作的标准间,将其加合就可以得到工作的正常时间,然后再加上宽放时间,将其加合,就可以得到工作的正常时间,然后再加上宽放时间,就可以得到标准工作时间。 2.2.3 工作研究的步骤 (1)选择研究对象 生产运作管理人员每天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同时工作研究的范围也是极为广泛的,这就有一个如何选择合适的工作研究对象的问题。一般来说,工作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系统的关键环节、薄弱环节,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方面,或从实施角度容易开展、见效的方面。因此,应该选择明显效率不高、成本耗费较大、急需改善的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生产运作系统全部,或者是某一局部,如生产线中的某一工序、某些工作岗位,甚至某些操作人员的具体动作,时间标准等。 (2)确定研究目标 尽管工作研究的目标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或效率,但确定了研究对象之后还需规定具体的研究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1)减少作业所需时间; 2)节约生产中的物料消耗; 3)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4)增强职工的工作安全性,改善工作环境与条件; 5)改善职工的操作,减少劳动疲劳; 6)提高职工对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等。 (3)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现行方法 将现在采用的工作方法或工作过程如实、详细地记录下来。可借助于各类专用表格技术来记录,动作与时间研究还可借助于录像带或电影胶片来记录。尽管方法各异,但都是工作研究的基础,而且记录的详尽、正确程度直接影响着下一步对原始记录资料所作分析的结果。现在有不少规范性很强的专用图表工具,它们能够帮助工作研究人员准确、迅速、方便地记录要研究的事实,为分析这些事实提供标准的表达形式和语言基础。 (4)分析 详细分析现行工作方法中的每一个步骤和每一动作是否必要,顺序是否合理,哪些可以去掉,哪些需要改变。这里,可以运用“5W1H”分析方法从六个方面反复提出问题。 (5)设计和使用新方法 这是工作研究的核心部分,包括建立、使用和评价新方法三项主要任务。建立新的改进方法可以在现有工作方法基础上,通过“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四项技术形成对现有方法的改进,这四项技术俗称工作研究的ECRS(或四巧)技术。 经过ECRS处理后的工作方法可能会有很多,于是就有从中选择更加方案的任务。评价新方法的优劣主要需要从经济价值、安全程度和管理方便程度几方面来考虑。 (6)方法实施 工作研究成果的实施可能比对工作的研究本身要难得多,尤其是这种变化在一开始还不被人了解、而且改变了人们多年的老习惯时,工作研究新方案的推广会更加困难。因此,实施过程要认真做好宣传、试点工作,做好各类人员的培训工作,切勿急于求成。 2.3 PC摄像头生产线的设计 2.3.1 PC摄像头的结构 我们以通用的PC摄像头为例对其生产线进行设计,通用的PC摄像头的基本结构如下: (1)摄像头部分:镜头、图像传感器、数字信号处理芯片、输出/输入接口。 (2)底座部分:上底座、下底座、弹簧。 根据摄像头的基本结构我们选用固定、单品种、连续、手动的直线型流水线。 2.3.2 节拍分析 (1)生产能力及节拍的基本概念 生产能力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加工能力的一个技术参数,它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每位企业主管之所以十分关心生产能力,是因为他随时需要知道企业的生产能力能否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当需求旺盛时,他需要考虑如何增加生产能力,以满足需求的增长;当需求不足时,他需要考虑如何缩小规模,避免能力过剩,尽可能减少损失。 实际运用中的生产能力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包括:制程设计产能、有效产能和利用的产能等。 制程设计产能是企业建厂时在基建任务书和技术文件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它是按照工厂设计文件规定的产品方案、技术工艺和设备,通过计算得到的最大年产量。企业投产后往往要经过一段熟悉和掌握生产技术的过程,甚至改进某些设计不合理的地方,才能达到制程设计产能。制程设计产能也不是不可突破的,当操作人员熟悉了生产工艺,掌握了内在规律以后,通过适当的改造是可以使实际生产能力大大超过制程设计产能的。 企业在年度计划中规定本年度要达到的实际生产能力称为计划能力。 计划能力包括两大部分。首先是企业已有的生产能力,是近期内的查定能力;其次是企业在本年度内新形成的能力。后者可以是以前的基建或技改项目在本年度形成的能力,也可以是企业通过管理手段而增加的能力。 计划能力的大小基本上决定了企业的当期生产规模,生产计划量应该与计划能力相匹配。企业在编制计划时要考虑市场需求量,能力与需求不大可能完全一致,利用生产能力的不确定性,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对生产能力作短期调整,以满足市场需求。 流程的“节拍”是指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或两次服务,或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节拍通常只用于定义一个流程中某一具体工序或环节的单位产出时间。如果产品必须是成批制作的,则节拍指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在流程设计中,如果预先给定了一个流程单位时间段必须的产出,则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流程的节拍。 (2)节拍的计算 我们以计划能力作为设计生产线的依据,假设某公司的计划产量为75万台,实行8小时工作制度,除去空闲及准备等时间,其实际工作时间大约设为7.5小时。由如下公式 产能=OT/CT 式中,OT为每日运转时间;CT为节拍 假设一年中实际工作天数为250天,那么日产量为750000/250=3000台 节拍CT=7.5×3600/3000=9s 由于除去的空闲和准备之间包括宽放时间,所以以后用MOD法算出的正常时间作为我们的工作时间而不是标准时间。 2.3.3 工时测定——MOD法 模特排时法在制定时间标准方面,被广泛作为一种定量分析的先进技术工具。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运用模特排时法的基本动作要素,观察不同岗位的动作构成,开展定性分析,可以达到克服工作设计缺陷和作业改善的目的,这种定性分析方法在企业具有广泛运用的价值性。 (1)模特排时法为定性工作分析提供的技术基础 1)模特排时法的动作分为基本动作和辅助动作两大类,非常清楚地把人类动作分为21块,表示动作的种类和时间值。其中,移动动作5块,终结动作(摸抓、放置)6块,形成11块基本动作。11块基本动作又分为不太需要注意力的动作模块8个,需要注意力的动作模块3个。把手以外的动作归纳到附加动作模块中,共10块。这样就给出了一个动作与时值的总体结构,一目了然,非常清楚。也就是说,人们在工作过程重的动作不外乎这21个动作的组合,大大降低了人们观察分析工作的难度。 2)以手指的动作时间为动作时间单位MOD,其它部位的动作时间是以手指动作时间的整数倍来表示的。模特排时法是以动作的身体部位为基础,找出了身体各部位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可直接分析作业的时间值,从身体部位的使用和时间值的大小就可以判断特定背景下动作的合理性。 3)动作分类编号与时间值一致,动作以数字表示,数字即为时间值。例如,M2即表示手的移动动作,其时值为2MOD。因此,运用模特排时法开展工作分析,有时间“量”作为科学分析的依据和基础,决定了模特排时法运用的科学价值性。 4)模特排时法中的时值共有:0,1,2,3,4,5,17,30八种,这样可以很方便地从时间值大小和动作的部位对动作的经济性做出分析判断。 5)模特排时法把手以外的动作归纳到辅助动作模块中,共10块,这10块动作在几乎所有场所统计结果表明,大约占所有动作出现的比例仅为1%,属于小概率事件,我们在定性分析中完全可以不予考虑。因此,模特排时法作为定性工作分析方法,缩减了分析的范围,但精度并不会降低。 (2)企业实施模特排时法的定性分析运用思路 在考虑动作的使用部位时,模特排时法的基本原则是以相对比较少的时间消耗能够完成同一动作作为选择动作部位的依据。关于模特排时法的定性分析运用,可以从动作分类的情况进行如下考虑: 1)关于移动动作的定性分析 在移动动作中,一般而言,从M1到M3,是动作的最佳选择。从能量消耗的角度考虑,动作的级别对应着不同能量消耗的大小。动作级别越低,能量消耗就越少,因此,选择低级别动作是工作设计的基本原则。但是实际应用中,考虑到动作的自然性、技巧性、舒适性等实际情况,通常讲,M2和M3是实际工作中比较理想的动作选择。 当出现M4的动作时,就要引起注意,看是否必要,是否能够克服,这一动作的存在,至少应该引起重视。如果出现连续这样的动作,就必须做好取消和简化的准备。当出现M5的动作时,从劳动生理角度讲,应该尽可能地消除。工作中出现这种动作设计,即会加大职工疲劳的产生,也会降低劳动生产率。 2)关于终结动作的定性分析 终结动作分为摸抓动作和放置动作,全部动作又可以分为不太需要注意力的动作和需要注意力的动作。在岗位设计中,尽可能设计包含不太需要注意力的动作为主。一般可以通过设备、工具等设计创新,更容易满足动作设计的原则。从摸抓动作和放置动作数值看,一般尽可能设计不含有或少含有3到5的数据的动作。具体而言,对于作业设计中的摸抓动作,尽可能设计成G0和G1动作模块,而尽可能少地设计含有G3的动作模块;对于作业设计中的放置动作,尽可能设计成 P0动作模块,而尽可能少地设计含有P2和P5的动作模块,一般P5的动作模块一旦出现,应尽可能消除或利用设备来代替手工作业。对于工作分析或岗位设计中的定性分析,要深刻理解模特排时法每个动作的内涵,从而有效把握模特排时法定性分析的尺度。 3)关于辅助动作的定性分析 对于作业设计中的辅助动作主要有L1、E2、R2、D3、F3、A4、C4、W5、B17和S30动作模块。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动作基本上都是上肢及其变形动作,工作中发生的概率大约为99%,是岗位设计与工作改善考虑的主体。辅助动作大约占全部动作出现的比例仅为1%,属于小概率事件,我们在定性分析中为了简化完全可以不予考虑。 4)关于反射动作的定性分析 在岗位设计中,对于作业设计中的反射动作,移动动作M4及以上动作,尽可能少涉及反射动作模块。而其他动作模块要根据情况而定。如果观察到工作出现M4及以上的反射动作,而且出现次数较多,应该成为改善和消除的主要对象。 5)关于同时动作的定性分析 在岗位设计或工作分析中,对于作业设计中涉及的同时动作,要注意时限动作与被时限动作问题,着重考虑同时动作注意力需要,一般同时动作尽可能少涉及同时需要注意力的动作模块。如果发现同时需要注意力的动作过多,说明岗位动作设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 (3)模特法的特点 1)易懂、易学、易记 模特法将动作归纳为21种。 模特法把动作符号与时间值融为一体。如G3表示复杂的抓取动作,而且也同时表示了3 MOD = 3×0.129 s = 0.387 s。如果是移动小臂去抓放在零件箱中的一个小螺钉(抓时要同时扒开周围的其他零件),在模特法中用M3G3表示,其中M3表示小臂的移动,G3表示复杂的抓取,M3G3时间值是6MOD(其中M3为3 MOD,G3为3 MOD)。 在模特法的21种动作中,不同的时间值只有0,1,2,3,4,5,7,计算出动作的时间值。 2)实用 采用模特法不需测时,亦不要进行评比,就能根据其动作决定正常时间。因此,使用它来分析动作、评价工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平整流水线,都比其他PTS法容易,且见效快。 2.3.4 MOD法工序实例分析 (1)以焊接电路板为例进行分析:在本工位中我们将应用相关工业工程的知识对初始方案进行方法研究,利用工业工程七大手法(动改法、防呆法、五五法、人机法、双手法、流程法、抽检法)进行改进。 表2-1焊接电路板标准时间的测定 动作序号 左手 分析式 右手 分析式 次数 MOD值 1 抓取接口导线 M2G1 伸手拿电路板 M3G2 1 5 2 用手将导线顶端分开 M3G0 将电路板固定于工作台 M3P5 1 8 3 将线头移动到电路板焊接点 M2P5 伸手拿电烙铁 M3G2 1 7 4 同上 BD 将接触点焊接 (M3P5) ×4 4 32 5 同上 BD 将电烙铁放回 M3G2 1 5 6 将焊接完的电路板放回 M3G2 同左手 BD 1 5 预留时间: MOD时间:62MOD 标准时间:62×0.129=7.998s 此工序需要一个工人操作完成。 (2)以安装上盖为例进行分析:由于本工位的安装过程中有螺丝的安装,对力矩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我们将应用专用的定力矩电动螺丝刀进行安装 表2-2安装上盖的标准时间的测定 动作序号 左手 动作式 右手 动作式 次数 MOD值 1 伸手拿过电路板 M3G2 伸手拿过上盖 M2G2 1 5 2 将电路板对准装进上盖中 M2G0P5 同左手 M2G0P5 1 7 3 同上 BD 伸手拿螺丝 (M2G1)×2 2 6 4 同上 BD 将螺丝对准放入正确位置 (M1G0P5) ×2 2 12 5 同上 BD 拿气钻将螺丝固定 (M2G1P5) ×2 2 16 6 将其放回 M3G2 同左手 M3G2 1 5 预留时间: MOD时间:51MOD 标准时间:51×0.129=6.579s 这个工位需要一个工人进行操作。 (3)以安装底座为例进行分析: 在这个工位上我们将遇到对生产平衡产生严重影响的问题。由于底座是用来装夹用的,所以安装弹簧时会有力的影响,同时对安装的准确方位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这一系列的动作过程中将消耗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相对整个生产线来说是一个严重影响生产线平衡的问题所在。在设计中我们将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并着重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将设计一个装配工具以达到目的。通过对实物的多次拆卸、装配过程进行了分析,本课题中我们将在安装过程中加入一个与下底座卡槽等宽的与装配螺丝杆一样粗细的圆柱,用来固定下底座与弹簧的位置以方便上底座的安装。如下图: 图2-3用圆柱固定弹簧 图2-4安装上底座 图2-5用螺杆将圆柱顶出 经过方案的进行我们可得到底座安装的标准时间: 表2-3底座安装的标准时间的测定 工作序号 左手 动作式 右手 动作式 次数 MOD值 1 伸手拿上底盖 M2G1 伸手拿摄像头 M3G2 1 5 2 将摄像头和上底盖进行装配 M2P5 同左手 M2P5 1 7 3 同上 BD 伸手拿挡板 M2G1 1 3 4 同右手 BD 用挡板将摄像头固定 M2P5 1 7 5 同上 BD 伸手拿螺丝 (M2G2) ×2 2 8 6 同右手 BD 将螺丝进行对准安装 (M2P5) ×2 2 14 7 同上 BD 伸手拿气钻 M3G2 1 5 8 配合右手 BD 有螺丝将挡板进行固定 (M2P5) ×2 2 14 9 伸手拿下底座放在固定点 M2G2 伸手拿弹簧 M2G2 1 4 10 两手进行对准将其放入相应位置并用圆柱进行相对固定 M2P5 同左手 M2P5 1 7 11 将上底座与下底座进行位置对准校正 M3P5E2 A4 同左手 M3P5E2 A4 1 14 12 同上 BD 伸手拿固定螺杆 M3G2 1 5 13 同上 BD 用固定螺杆将其连接进行定位 M2P5E2 C4 1 13 14 拿螺丝对准位置装入 M3P5E2 同上 BD 1 10 15 用电动螺丝刀将其固定 M3P5E2 C4 同左手 M3P5E2 C4 1 14 16 放回 M3G2 同左手 M3G2 1 5 预留时间: MOD时间:135MOD 标准时间:135×0.129=17.415s 由节拍和标准时间可得出此工位需要两个工人进行操作。 通过对个工序的研究和工时分析可以得到各个工序的操作时间,又可以根据所计算出的节拍和所得的工时计算出完成每道工序所需的工人数目。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4 工序编号 工序内容 操作方式 操作时间 需要工位 1 摄像头镜头的安装 手工操作 7.58s 1 2 电路板的焊接 手工操作 7.998s 1 3 摄像头前盖的安装 手工操作 6.579s 1 4 摄像头后盖的安装 手工操作 6.84s 1 5 摄像头底座的安装 手工操作 17.415s 2 6 检验 手工操作 16s 2 7 包装 手工操作 8s 1 由上述工位的操作时间分析可得:此生产线的节拍为7.82秒,比计算所得的节拍9偏小,也就是此生产线的生产效率比以前会更快.这样可以抵消一部分由于外来因素而导致的生产节拍减慢带来的误差,符合生产线设计的要求。 在本设计方案中我们根据工业工程技术对方案中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工业工程的运用将其消除、改善。 2.3.5 生产线平衡的意义 (1)提高作业员及设备工装的工作效率; (2)单件产品的工时消耗,降低成本(等同于提高人均产量); (3)减少工序的在制品,真正实现“一个流”; (4)在平衡的生产线基础上实现单元生产,提高生产应变能力,对应市场变化,实现柔性生产系统; (5)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综合应用到程序分析、动作分析、规划(Layout)分析、搬运分析、时间分析等全部IE手法,提高全员综合素质。 2.3.6 生产线平衡 装配线平衡问题是一个与生产线布置相关联的问题。一个工作站要完成的工作总量与分配到该工作站的基本工作单元总数是一致的。装配线平衡问题就是将所有基本工作单元分派到各个工作站,以使每个工作站在节拍(即相邻两产品通过装配线尾端的间隔时间)内都处于繁忙状态,完成最多的操作量,从而使各工作站的未工作时间(闲置时间)最少。 生产线的平衡指的是装配加工各工序及装配线上装配任务的排列如何保证每个工序或每个工作站的总制作、处理和装配作业时间近似接近于不变。并有相同或近似相等的总作业时间。使生产线上每个组成单元的物件流动为同一生产率,而不会出现“等待”或传送零件过程中零件的“堆积”失衡。 由以下生产线平衡率公式: 生产线平衡率=各工序时间和/(工位数×CT)×100%=∑Ti/(人或机器数目×CT)×100% ; 根据表2-4可得操作时间总和为:7.58+7.998+6.579+6.84+17.415+16+8=70.412 所以生产线平衡率=70.412/(9×9)×100%=86.9%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生产线平衡率比较高。因为当生产线的平衡率在50%—60%之间的时候,进行的是一种根本没有任何科学管理的粗放式生产;当生产线的平衡率在60%—70%之间的时候,存在人为去平衡生产线的因素,但并没有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当生产线的平衡率在70%—85%之间的时候,对生产线的管理控制基本是科学管理的原则下进行的;当生产线的平衡率在85%以上的时候,可以认为生产线基本实现了“一个流”的生产。 “一个流”生产是指生产线内部相临前后两道工序之间的在制品在数量上任何时候都不超过紧前工序的装夹数量,在运动状态上是不间断的过程。其装配线和加工线的生产几乎同步进行,使产品实行单件生产、单件流动,一道工序的加工一结束就立刻转到下一道工序,工序间在制品接近于零。“一个流”生产是流水线生产的最高境界,也是很多企业现场管理中广为追求的典范,更是生产线平衡的终极目标。 所以,该生产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较高的生产要求。同时可得以下生产工艺过程。 2.3.7 工艺流程设计 (1)程序分析 程序分析是依照工作流程,从第一个工作地到最后一个工作地全面的分析有无多余、重复、不合理的作业,程序是否合理,搬运是否过多,延迟等待是否太长等问题,通过对整个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改进现行的作业方法及空间布置,提高生产效率。也可以说,程序分析是通过调查分析现行工作流程,改进流程中不经济、不均衡、不合理的现象,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研究方法。 程序分析的特点: 1)它是对生产过程的宏观分析,不是针对某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而是以整个生产系统为分析对象。 2)它是对生产过程全面、系统而概略的分析。 (2) 程序分析方法——工艺程序分析 工艺程序分析是指生产系统或工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在着手对某一工作系统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和改进之前,对生产系统全过程所进行的概略分析,以便对生产系统进行简略、全面和一般的了解,从宏观上发现问题。 工艺程序分析对象:生产系统的全过程 工艺程序分析的特点: 1)以生产或工作的全过程为研究对象; 2)只分析“ 加工” 和“ 检查” 工序; 3)工艺程序分析的工具 工艺程序图。 (3)生产线的生产工艺 该车间共,同时该员也负责半成品送回前工序有一条生产线, 7个作业工序。由皮带运送半成品,工人的装配在皮带上进行。根据实际情况,用直线型生产,成品和原料的搬运有专人负责返工。具体流程如下图片2-6所示: 图2-6 工艺图 针对本装配线的情况,流水线的长度应用为7m;流水线的速度为0.12米每秒。 3 工作台设计 设计与布置工作台看来似乎是区区小事。如果我们的工作仅是校对一文件或装配一套器材,工作台的设计布置与工作效率的关系确实不那么明显。然而,在工厂中,一个工人每天要成千上万次的重复某一动作,而且从事同样工作的人往往数以百计,这时,工作台布置是否合理,其优劣之间的差异就相当惊人了。合理的设计与布置,会使我们工作起来舒服、顺手。这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而且易于产生对工作本身满意的心情,有利于集中注意,减少差错,提高工作质量。反之,如果座位高低不适,使人“坐立不安”,工作台布置又杂乱无章,我们就容易产生对工作的厌烦情绪,往往忙中出错,乱中失手。 工作台的设计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操作工人的舒适度和方便程度,进而影响工作效率,以下就是对工作台的设计 3.1 装配型工作台的造型设计 装配型工作台主要是供较小机件的装配或包装等工作使用的。因此,台面必须做成平面,面积也应该根据放置机件的大小和数量而定。根据经验测试数据,其高度可参照图3-1和表3—1所列参数选定,该表中的数据是以男性身高为基础。一般来说,女性按此高度减去5cm即可。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该测试高度是便于工作的点而并不是工作台的高度。 图3-1 装配型工作台的造型设计 表3—1 不同台面高度可适宜的操作范围(mm) 符号 台面高度 台面高度察物的距离 能区分的最小直径 适合范围 a 880 20 120—250 0.5 钟表及精密仪器组装 b 840 20 250—350 1 微型机械及仪表组装 c 740 500 10 一般钳工操作 d 660 500 0 包装及较大零件组装 由表可以看出,摄像头生产线工作台的设计是可以按照介于b类和c类之间的数据并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设计的。另外,最重要的是工作台与作为高度要合适。 一个人在操作设备时要发挥最大力量,不但有赖于他的身体与设备的合理位置,而且也有赖于能够支持身体的座位方式。而且,工作台和座位的高度一定要合适,才能使操作者保持良好的姿势,以便长久舒适的工作。 根据我国人的平均身高,坐式工作台的高度应以80厘米为宜,操作者两肘自然依在台面上,使上身姿势端正,防止脊柱弯曲。装配工作台的台面采用平面较好。 座位的高低、位置或形状不适当,便会引起肌肉过分紧张,易于疲劳,心烦意燥不利于持久工作。装配(体力操作)工作台的座位,宜采用靠背高45厘米向后倾斜5度水平式软垫的座面。大多数情况下,设计座位应当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躯干的重量应压坐骨、臀部和骨架上; (2)座位的高度应不使大腿肌肉受压; (3)上身应保持稳定(座面和靠背应有一定的角度); (4)可以变换或调节坐的姿势,尽量减少不舒适感或变换工作活动方式。 下图3-2是舒适坐姿的关节角度: 图3-2 舒适坐姿的关节角度 我们对摄像头装配生产线的各个工作台设计就如以上所述来进行,各工作台几乎一样,统一设计为同样造型的工作台。另外,座椅也设计成统一类型。 以下为摄像头生产线中工作台及座椅的设计部分尺寸:图中所示的夹角为5度,其他尺寸见图3-3所示: 图3-3 工作台及座椅设计图 3.2工作台的区域划分和布置 为了保证工作工作效率和减少人体疲劳,就需要对工作台有恰当的区域划分和合理的布置。在一些特定的工位有着特定的要求的我们将进行特定的辅助性的布置,以方便操作。 在有些检查过程中,需要查看数字面板来对数据进行核查,以确定物件装配是否合理。 3.2.1 工作台面板的区域划分 实验结果表明:当视距为800mm时,人的正确认读时间与水平视野的范围,如图3-4所示,图3-4a为仪表盘面的尺寸范围,O为视野中心点,Ⅰ为仪表盘的第Ⅰ区域,Ⅱ为仪表盘面的第Ⅱ区域;图3-4b为正确认读时间与视野中心的关系,图b中1为对仪表盘面左部仪表的认读时间曲线;2为对仪表盘面右部仪表的认读时间曲线。由图b可知,当水平视野在20°范围内为有效认读范围,当超出24°时,其正确认读的时间便急剧增加。因此,应将常用的主要仪表尽可能配置在视野中心20°范围内,一般的仪表可布置在20°—40°范围,次要的仪表布置在40°—60°范围,80°以外的视野范围一般不允许布置仪表。 图3-4 正确认读时间与水平视野的范围 3.2.2 工作台的台面区域设计 在进行这个工作台设计的时候,以下的因素必须被考虑到: (1)所有的物料必须方便识别和取用,且方便工人补充物料 (2)工作台所占的空间尽可能的小,但是必须保证工人的足够操作空间 MOD法分析图3-5如下,它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安排物料。图3-5 MOD法分析图 图3-5 MOD法分析图 比如:在对摄像头电路板进行安装时可以将电路板放在上图的前面M3区域,将电烙铁放在右M3的作业区域,将接口线放在左面的M3区域,这样就可以轻松地完成电路板的焊接工作。即零件要放在手动作最佳范围内,它是在操作者上臂自然放松依在工作台上的时候,以肘为支点,根据前臂旋转地长度划定的区域,这是我们布置工作台首它适先应该选用的范围。于操作者经久重复伸手取用大批零件(物件)的任何情况。装配时手取零件上臂和身体可以不动,这是我们双手动作的最佳范围,也就是工作台最佳工作范围,其长度约为47英寸,宽约15.5英寸,如图3-6所示:单位为英寸。(图中动作范围是球面范围,并非单指平面) 图3-6 工作台最佳工作范围 另外,应当注意利用手的最大有效动作范围。如果工具、零件较多,最佳工作范围不能满足操作要求,就可以按手的最大有效动作范围来布置工作台。即将零件盒放在右手以右肩为圆心,以右手全长为半径所画的半圆,以及左手以左肩为圆心,以左手全长为半径所画半圆之中,长度约59英寸,宽度约20英寸。这是人手动作最大有效范围,也是布置坐式工作台最大有效范围。如图3-7所示: 图3-7 工作台最大工作范围 从省力省时提高提高功效来讲,它都不如采取动作最佳范围。但当在工具零件太多,采用最佳动作范围不能满足操作要求时,为了达到尽可能缩短动作距离,减少疲劳动作的目的,我们可以采用最佳与最大有效动作范围相结合的方式来布置工作台,即把常用的工具盒零件盒按最佳动作范围布置,而把不常用的零件盒按动作的最大有效范围来布置。这样,操作者通常将肘部依在台上在最佳动作范围进行操作,少数情况下伸臂操作,以减缓疲劳。这种布置方式,比起单纯采用最大有效动作范围布置工作台效率自然要高。 比如在对生产线各工位进行合并后,一个人要干几个工艺,也就需有更多零件摆放在工作台上。这样有时候就要考虑是否按照手的最大有效动作范围来进行布置。(图3-8是简单的工作台式样) 图3-8简单的工作台式样 4 生产线的仿真与改进 4.1 系统仿真的概述 系统仿真是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仿真(Simulation)就是通过建立实际系统模型并利用所见模型对实际系统进行实验研究的过程。最初,仿真技术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原子反应堆等价格昂贵、周期长、危险性大、实际系统试验难以实现的少数领域,后来逐步发展到电力、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等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并进一步扩大到社会系统、经济系统、交通运输系统、生态系统等一些非工程系统领域。可以说,现代系统仿真技术和综合性仿真系统已经成为任何复杂系统,特别是高技术产业不可缺少的分析、研究、设计、评价、决策和训练的重要手段。其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应用效益也日益显著。 4.1.1 系统仿真的分类 系统仿真是建立在控制理论、相似理论、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初等理论基础之上的,以计算机和其他专用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真实或假设的系统进行试验,并借助于专家的经验知识、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决策的一门综合的实验性学科。从广义而言,系统仿真的方法适用于任何的领域,无论是工程系统(机械、化工、电力、电子等)或是非工程系统(交通、管理、经济、政治等)。 系统仿真根据模型不同,可以分为物理仿真、数学仿真和物理—数学仿真(半实物仿真);根据计算机的类别,可以分为模拟仿真、数字仿真和混合仿真;根据系统的特性;可以分为连续系统仿真、离散时间系统(采样系统)仿真和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根据仿真时钟与实际时钟的关系,可以分为实时仿真、欠实时仿真和超实时仿真等。 仿真可以按不同原则分类:按所用模型的类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物理-数学模型)分为物理仿真、计算机仿真(数学仿真)、半实物仿真;按所用计算机的类型(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混合计算机)分为模拟仿真、数字仿真和混合仿真;按仿真对象中的信号流(连续的、离散的)分为连续系统仿真和离散系统仿真;按仿真时间与实际时间的比例关系分为实时仿真(仿真时间标尺等于自然时间标尺)、超实时仿真(仿真时间标尺小于自然时间标尺)和亚实时仿真(仿真时间标尺大于自然时间标尺);按对象的性质分为宇宙飞船仿真、化工系统仿真、经济系统仿真等。 4.1.2 离散系统仿真 这种仿真是以相似原理、信息技术、系统技术及其应用领域有关的专业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各种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实际的或设想系统进行试验研究的一门综合性技术,是对真实系统建立模型,用模型代替真实系统,并在一系列系统运行准则的约束中,对模型进行实验,以了解系统行为或评价各种战略,从而研究系统性能的方法。 4.1.3 离散系统仿真的步骤 (1)问题的阐述:每一项研究都应从说明问题开始,问题由决策者提供,或由熟悉分析者提供。 (2)设置目标及完整的项目计划:目标表示仿真要回答的问题、系统方案的说明。项目计划包括人、研究费用以及每一阶段工作所需时间。 (3)建立模型和收集数据:模型和实际系统没有必要一一对应,只需描述实际系统的本质。最好从简单的模型开始,然后建立更复杂的模型。但是,模型的复杂性和模型想要达到的研究目标相适应。违背这个原则,只能增加建模的费用。在很大程度上,研究的目标决定了收集数据的类型。 (4)编制程序和验证 (5)确认:确认指确定模型是否精确地代表实际系统。它不是一次完成的,较模型和实际系统特性的差异,不断对模型进行校正的迭代过程。 (6)试验设计:确定仿真的方案,涉及初始化周期的长度,仿真运行的长度以及重复次数。 (7)生产性运行和分析:通常用于估计被仿真系统设计的性能测试。对仿真中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其目的在于预计一个系统的性能,或比较两个或多个不同系统设计性能,根据分析,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运行。 (8)文件清单和报表结果:文件清单中应有必要的程序文件说明,使模型的用户了解程序是如何行的。所有分析结果应有清晰简要的输出报表,为决策者评价所选方案的后模式提供某种证实的工具,以增加模型的可信度。 (9)实现:成功的实现取决于以上每一步都取得成功,但在整个处理中最关键的步是步骤5,因为一个无效的模型将导致错误的结果或很高的代价。 4.2 Em_plamt 软件介绍 4.2.1 Em_plamt简介 以色列Tecnomatix公司eMPower软件工具eM-Plant,又称为 SiMPLE++,是用C++实现的关于生产、物流和工程的仿真软件,它是面向对象的、图形化的、集成的建模、仿真工具,系统结构和实施都满足面向对象的要求。eM-Plant可以对各种规模的工厂和生产线,包括大规模的跨国企业,建模、仿真和优化生产系统,分析和优化生产布局、资源利用率、产能和效率、物流和供需链等。其使用各类控件来表示工位,及物流转运设备和道路。使用“方法”控制物料转运逻辑。并通过“单元”或者时间触发器触发“方法”,达到对物流进行仿真的效果。eM-plant 的图表和曲线图功能可以帮助分析缓冲区的运用及机器和工人的利用情况,从而消除瓶颈,设计出具有较好负荷平衡的装配线,最终可以设计和验证装配线控制生产过程并使各个生产环节保持同步状态,试用不同方案以达到最大、最优的生产量。eM-Plant软件的主界面如下图所示。 4.2.2 Em-plant的特点 eM-Plant可以对各种规模的工厂和生产线,包括大规模的跨国企业,建模、仿真和优化生产系统,分析和优化以便于承接不同大小的订单与混和产品的生产。它使用面向对象的技术和可以自定义的目标库来创建具有良好结构的层次化仿真模型,这种模型包括供应链、生产资源、控制策略、生产过程、商务过程。用户通过扩展的分析工具、统计数据和图表来评估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在生产计划的早期阶段做出迅速而可靠的决策。具体讲eM-Plant工具具有如下特点: (1)可对高度复杂的生产系统和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分析; (2)包括商务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工厂的层次化模型; (3)专用的应用目标库为典型的方案生产布局、资源利用率、产能和效率、物流和供需链,进行迅速而高效的建模; (4)使用图形和图表分析产量、资源和瓶颈; (5)综合分析工具,包括自动瓶颈分析器、Sankey图和Gantt图。 4.2.3Em_P1ant的功能和使用 这里,对eM一Plant的功能和使用作一综合介绍。 (1)用户界面:面向对象的图形用户环境,具有窗口、菜单和鼠标功能;图形化表示模型信息;面向应用的对话窗口的数据输入;用户定义对话窗口;屏幕的布局控制;集成的工作环境;渐进式的建模方式;非程序化的操作;在线帮助。 (2)建模的特点:模型大小无限制;“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建模;在参数级水平的继承性控制;模型的结构层次无限制(取决于硬件的限制);程序驱动生成Em_Plnat模型;各种建模的辅助工具;对象的自动连接、激活位置的显示、连接线的隐藏等;最佳的统计分布数据的计算;eM_Plnat模型的外部操作。 (3)建模使用的对象:物流的基本对象:数据、列表、生成器、方法、时间表等; 其他基本对象:事件控制器、网络、连接器、打印机、显示器、字符和文本:随机分布参数:它支持常数分布、均匀分布、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几何分布、指数分布、超几何分布、三角分布等;用户能够定义每一个基本对象的属性;利用用户定义的对象模板,应用对象能够作为基本对象使用;应用对象能够再利用。 (4)建模中的图片和图形:图形编辑器能够定义和修改每一个对象的动画图片;在事件驱动的动画中可以改变图片;图片库包含各种表示对象的图标;外部图片能够作为动画的背景;在时间序列中可以输出几种模型参数;显示单个参数的值;对象之间连接器的宽度和颜色可以控制;在仿真和表示仿真结果的时候能够动态表示模型参数。 (5)建模中的信息处理:SimTalk:通过简单的命令和语言结构,建立面向对象的建模语言;通过SimTalk、信息流模块和50多个数学函数,信息处理和管理具有较强的柔性和功能;在建模过程中控制的交互测试和校正;在几个对象中使用的全局和局部的控制;控制结构之间互相有接口;物流和信息流能够单独建模;物流的路径和顺序有标准的规则控制;能够改变依赖时间的属性和参数;用于计算和评估的数据能够筛选;最佳的数据分配计算。 (6)建模在的调试:跟踪控制和支持的建模有效性;在整个仿真模型中跟踪单个事件进行分析。 (7)仿真:在开始仿真时,可以进行任意的装载;在仿真过程中可以存储模型状态;在仿真过程中能够改变模型和参数;仿真的速度可以任意设置;在仿真中能够进行数据交换;在仿真中或仿真完成后,能够对模型值进行图形表示和评;能够对任意时间的仿真结果进行统计;用曲线分析仿真。 (8)动画:动画布局的自由定义;外部图片可以作为动画背景;动画图片能够交互和由事件驱动来改变;任何时候通过打开对象可以查看它的层次结构;在线动画;在仿真过程中可以打开或者关闭动画;对于特殊的要求,可以设置三维选项。 (9)仿真系统优化:使用eM_Plnat仿真工具可以优化产量、缓解瓶颈、减少在加工零件。考虑到内部和外部供应链、生产资源、商业运作过程,用户可以通过仿真模型分析不同变型产品的影响。用户可以评估不同的生产线的生产控制策略并验证主生产线和从生产线(Sub_1ines)的同步。eM一Plant能够定义各种物料流的规则并检查这些规则对生产线性能的影响。从系统库中挑选出来的控制规则(cnotrolrules)可以被进一步的细化以便应用于更复杂的控制模型。用户使用Em_Plnat试验管理器E(PxerimentMnagaer)可以定义试验,设置仿真运行的次数和时间,也可以在一次仿真中执行多次试验。用户可以结合数据文件,例如Excel格式的文件来配置仿真试验。 (10)自动分析:使用Em_Plant可以自动为复杂的生产线找到并评估优化的解决方案。在考虑到诸如产量、在制品(inventory)、资源利用率、交货日期(deliverydates)等多方面的限制条件的时候,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algorithms)来优化系统参数。通过仿真手段来进一步评估这些解决方案,按照生产线的平衡和各种不同批量,交互地找到优化的解决方案。 (11)分析仿真结果:使用eM_Plant分析工具可以轻松的解释仿真结果。统计分析、图、表可以显示缓存区、设备、劳动力(persnone)l的利用率。用户可以创建广泛的统计数据和图表来支持对生产线工作负荷、设备故障、空闲与维修时间、专用的关键性能等参数的动态分析;由Em_Plnat可以生成生产计划的Gnatt图并能被交互地修改。随着数据库应用的增加,eM_Plant还提供了与SQL、ODBC、RPC、DDE的接口,能够读入CAD(Microstatino)的图形进行仿真;Me一Plnat具有图形化和交互化建模能力,同时,它通过内置的编程语言“SimTALK”进行过程的定义、参数的输入和控制策略的调整,也能够建立完整的仿真模型。 4.3 仿真模型的建立与实现 4.3.1 对装配生产线的建模 (1)在Model下新建一个frame并将其重命名为frame1,并打开此frame1。 点选物件模板的物件,分别在Frame1中插入一个source,一个Flowcontrol,二个SingleProc以及一个Interface。运用Connector来连接各个物件,若要连续点选,则可以“Ctrl键+滑鼠左鍵 ”,可以连续点选或插入物件。更改Frame01中的SingleProc物件名称分别为A1和A2。具体时间及属性设置如下:假设前面一工位物料运送的节拍为9秒,所以source的Interval设为9秒,MU设为entity;Flowcontrol设置为各分流50%;A1和A2操作时间设为17.415秒; Interface中side设为right.即可完成Frame01的设置工作。 (2)用同样的方法建立Frame2。插入两个Interface,并将Interface1的side设为right;插入二个SingleProc,分别将其命名为F1和F2,操作时间各为:16S。插入一个Flowcontrol并设置各为分流50%。 (3)接下来建立一个Frame。插入五个SingleProc并分别命名为A、B、C、D、E3,设定他们的时间分别为:7.58s,7.998s,6.579s,6.48s,7.59s。再将Frame1、Frame2拖入此Frame,随后插入一个Drain,按照物料配送时间,假设出料时间间隔为9秒;最后按照预先设定好的顺序将它们连接起来。插入EventController;InformationFlow的Toolbar中加入一个Method,并将名称更改为reset,观察Method图形变化;reset中输入deletemovables的字串后储存。 (4)分别将Frame 、Frame1、Frame2顺序打开(其中Frame为总图,其它二个为子图)并使用EventController来运行此模型,结果如下列4.3.3节各图所示。 4.3.2 Em-plant的部分操作界面 图4-1对的SingleProc、source及Drain的设置 图4-2分流器设置 图4-3对Method的设置 图4-4对Interface的设置 4.3.3 模型及其运行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的建模和设置,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模型和他们的运行结果。 图4-5Frame模型 图4-6Frame1模型 图4-7Frame2模型 运行结果如下 通过以上的模型运行与其运行结果可以看出:所设计的生产线基本上满足平衡要求,生产线内部也还存在一部分物料阻塞和等待现象,但是阻塞可以通过以后操作时间较少的工位的操作来解除,基本上对后续生产线的的运行影响不大;最重要的是存在不少的等待现象,使得工人的正常工作能力没有充分发挥。 从以上的图表及数据可以看出,A1和A2个工位充分利用了其操作时间,并对前面的工位造成阻塞。要想更好的完成生产任务,我们最好降低这两个工位的操作时间,这样就可以较少阻塞,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提前完成生产任务。比如:可以安排一些熟练程度较好的操作工人,减少此工位的操作时间,减轻生产线中的不平衡现象;还可以在生产线中操作比较慢的工位适当的使用一些半自动化的工具,以减少操作时间;另外,更加合理的工作台设计及台面布置也会提高工人的操作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增加培训、适当购买自动化工具以、合理化的工作台设计以及准确的零件布置位置的确定都会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产品的产量。 下面是结合本课题的实际情况针对A1和A2道工序对生产线进行改进的一种方法。 4.4 模型改进及其结果分析 4.4.1 速度评定法 这里改进模型的方案为选用熟练程度更好的工人代替原来的操作工人进行操作,就需要对此工位的操作时间进行重新设定。速度评定法就是其中一个应用较广的方法。 速度评定法是比较简单的评定方法,它完全根据观测者关于理想速度即正常速度的概念评定工人的工作速度,即将工人工作速度与观测者脑海中已有的标准水平概念进行比较。 常用的速度评比尺度有三种,即60分法、100分法及75分法。通常采用前两种,而最后一种则为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用的多。 本文将采用100分法对其进行分析。现在是知道工人工作的标准时间,要求更熟练的工人代替某些工位的工人进行操作所需的时间,这样也可以减少此工位的操作时间。由以上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第三和第五工位的操作时间偏长,我们可以安排两个操作较熟练的工人来代替原来的操作工人进行操作,这样就会减少等待和阻塞,更重要的是采取这种方法还可以减少最长操作时间工位的时间,从而减少节拍,提高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如表下: 评定 操作水平 100 稳定、谨慎,从容不迫,经观察并无故意浪费行为(正规操作) 133 敏捷,动作干净利落、实际。确实可达到必要的质量标准及精度 4.4.2 改进结果及分析 我们将对第五工位进行改进,即对A1和A2进行人员的从新定位,选用熟练地工人进行操作。通过计算得到新的时间为:15.78s。这时的平衡率没有太大的变化。改进后的运行结果如下: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前面工序出现了阻塞现象。但不会影响生产线的正常生产效率,而有工位是等待的我们可以应用新员工等方案,这样可以节省许多资源。 总之,经过改进,在不考作时间相比虑其它生产线提供物料速度的前提下,此生产线的效率是大有提高的;并且有图知节拍的减少还会较少工人的的等待时间,提高劳动力的利用率,减少人力浪费。更重要的是经过改进,生产线平衡率并没有产生大的变动。所以此生产线在改进后不但能更好的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也基本上能够按照要求平稳的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生产线的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还要考虑到工人的工作强度和疲劳指数,使得工人的工作量保持在一定体能的范围之内。另外,周围环境比如温度、照明、噪声等也会给工人的操作带来一定得影响,适当的温度和照明以及较少的噪音都会减少工人的疲劳和烦躁程度,从而也可以从整体上提高生产线的生产效率。我们在考虑到这些因素时,还可以对生产线进行不同车高度的改进,从而更加使生产线朝着我们所理想的方向进行。 5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结论 本文着重分析了生产线的具体设计过程中的装配难点的解决,并对生产线进行了优化和平衡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设计出的生产线模型用Em_plant进行了仿真分析,发现出在设计过程中无法发现的潜在问题,进而对生产线进行适当的改进。另外,我们还必须考虑到在生产线设计过程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如工作台的设计。工作台及座椅的设计是生产线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它们设计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生产线的工作效率。因此,本文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同样对工作台及节座椅进行了设计。 论文和结论可以概的主要研究工作括为: (1)了解并分析了摄像头的结构及装配顺序,为其生产线的设计提供了前提。在生产线的设计中,本文采用产能分析法及MOD法对设计中所应考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运用“5W1H”提问法以及“ ECRS”原则对初步设计出的生产线进行改进。接着,又对设计出来的生产线进行了平衡分析,以便使其能达到“一流”生产的效果,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2) 由于生产线的仿真也是离散变量的系统仿真的一种,故本文按照离散系统及其仿真步骤并运用Em_plant仿真软件对摄像头生产线进行了建模和仿真。采用Em_plant进行仿真可以解决在设计过程中忽视的问题,进而用速度评比法对生产线进行改进,也更加使我们能够采用更先进的方式对生产线进行优化。 (3) 在生产线设计中,工作台和座椅的设计对生产线运行效率的影响是极大的。本文运用MOD分析图、最佳工作范围及最大工作范围图来布置工作台台面区域,并根据实际测量实验结果的经验数据对工作台及座椅的高度及其它参数进行了设计。 5.2 本文展望 生产线的设计过程从细微的角度来说,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需要一步步的改善和优化,并需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仿真及结果分析,进而对生产线进行更加合理的设计。如果要将生产线设计的更加完美,就必须对它的设计方法及细节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1)我们可以充分考虑工人熟练程度并运用学习曲线的相关知识对生产线加以设计。 (2)生产线的仿真可以与一些算法相结合,使仿真更加的复合实 致谢 本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对我的学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论文的选题、撰写、直到最后完稿,都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几年的本科生学习生活中,*老师不仅用他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精心教育着我,而且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时刻在影响着我,使学生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他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风格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在此我向李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谢意。 同时,非常感谢学校、院系、和本科生部的领导和老师,如果说我在几年的学习生涯里也确曾有些收获,这和他们的谆谆教诲是分不开的。还有很多真诚关心我的朋友和同学,他们对学术的追求给我树立了榜样,生活中也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在此表达我由衷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易树平、郭伏主编,基础工业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马玉敏等基于仿真的生产线的规划设计,制造业自动化,2004版; [3] 孙林岩主编、人因工程,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 方庆琯、王转主编,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 齐二石、荆冰彬主编,物流工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 顾启泰,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版; [7] 顾启泰,系统设计与仿真,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8] 何善平、奚立峰,发动机装配线平衡方法研究,工业工程,2005; [9] 彭旺明、张晓川,eM_plant 在生产线作业仿真中的应和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版; [10] 于永利,朱小冬等,离散事件系统模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11版; [11] 姜林杰佑等编译,系统模拟EM一Plnat(simPel++)操作与实务,华泰文化事业公司,2001版; [12] 林则孟,物件导向模拟eM-Plant,新竹清华大学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系,2005; [13] 康风举,现代仿真技术与应用[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14] 黄雪梅、赵明扬、陈书宏,数字化生产线离散制造过程仿真研究[ 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版; [15] 王爱虎,应用基础工业工程理论改善手工装配线布置方式,工业工程管理,2004年。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价: 一、撰写(设计)过程 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指导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 年 月 日 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价: 一、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评阅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 年 月 日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 一、答辩过程 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评定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 年 月 日 教学系意见: 系主任: (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特别注明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并表示感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出版授权书 本人及导师完全同意《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以下简称“章程”),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和以电子、网络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论文密级: □公开 □保密(___年__月至__年__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作者签名:_______ 导师签名:_______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独 创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致 谢 时间飞逝,大学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要过去,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收获了很多,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一直关心帮助我的人分不开的。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开设这个课题,为本人日后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本次毕业设计大概持续了半年,现在终于到结尾了。本次毕业设计是对我大学四年学习下来最好的检验。经过这次毕业设计,我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进步。这期间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将无法顺利完成这次设计。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知道***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在我的论文书写及设计过程中给了我大量的帮助和指导,为我理清了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并对我所做的课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方案。***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作风和诲人不倦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能受益终生的东西。再次对周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其次,我要感谢大学四年中所有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在学习期间对我的严格要求,感谢他们对我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帮助,使我了解了许多专业知识和为人的道理,能够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有继续奋斗的力量。 另外,我还要感谢大学四年和我一起走过的同学朋友对我的关心与支持,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让我在大学期间生活的很充实,给我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关系和理解,如果没有他们在我的学习生涯中的无私奉献和默默支持,我将无法顺利完成今天的学业。 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快走入尾声,我们的校园生活就要划上句号,心中是无尽的难舍与眷恋。从这里走出,对我的人生来说,将是踏上一个新的征程,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回首四年,取得了些许成绩,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艰辛。感谢老师四年来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爱护。 学友情深,情同兄妹。四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同走过,充满着关爱,给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的记忆。 在我的十几年求学历程里,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他们辛勤的劳作,无私的付出,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我才能顺利完成完成学业,感激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抚养与培育。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老师、和研究生助教***老师。是他们在我毕业的最后关头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与鼓励,给了我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此表示衷心的感激。老师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浅。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不少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种巨大的帮助,感谢他耐心的辅导。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老师们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帮助解决了不少的难点,使得论文能够及时完成,这里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 致 谢 这次论文的完成,不止是我自己的努力,同时也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以及那些无私奉献的前辈,正所谓你知道的越多的时候你才发现你知道的越少,通过这次论文,我想我成长了很多,不只是磨练了我的知识厚度,也使我更加确定了我今后的目标:为今后的计算机事业奋斗。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感谢您的指导,才让我有了今天这篇论文,您不仅是我的论文导师,也是我人生的导师,谢谢您!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四年的相处,虽然我未必记得住每分每秒,但是我记得每一个有你们的精彩瞬间,我相信通过大学的历练,我们都已经长大,变成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新时代青年,感谢你们的陪伴,感谢有你们,这篇论文也有你们的功劳,我想毕业不是我们的相处的结束,它是我们更好相处的开头,祝福你们!我也要感谢父母,这是他们给我的,所有的一切;感谢母校,尽管您不以我为荣,但我一直会以我是一名农大人为荣。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学习了很多新知识,也对很多以前的东西有了更深的记忆与理解。漫漫求学路,过程很快乐。我要感谢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的老师,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珍贵的知识和做人处事的道理,以及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令我受益良多。同时还要感谢学院给了我一个可以认真学习,天天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即将结束*大学习生活,我感谢****大学提供了一次在**大接受教育的机会,感谢院校老师的无私教导。感谢各位老师审阅我的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独 创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基本要求: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撰写意义: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是,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 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 3.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 论文种类: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 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 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 写作步骤: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 总结 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 理论 问题进行 科学 研究 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致 谢 这次论文的完成,不止是我自己的努力,同时也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以及那些无私奉献的前辈,正所谓你知道的越多的时候你才发现你知道的越少,通过这次论文,我想我成长了很多,不只是磨练了我的知识厚度,也使我更加确定了我今后的目标:为今后的计算机事业奋斗。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感谢您的指导,才让我有了今天这篇论文,您不仅是我的论文导师,也是我人生的导师,谢谢您!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四年的相处,虽然我未必记得住每分每秒,但是我记得每一个有你们的精彩瞬间,我相信通过大学的历练,我们都已经长大,变成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新时代青年,感谢你们的陪伴,感谢有你们,这篇论文也有你们的功劳,我想毕业不是我们的相处的结束,它是我们更好相处的开头,祝福你们!我也要感谢父母,这是他们给我的,所有的一切;感谢母校,尽管您不以我为荣,但我一直会以我是一名农大人为荣。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学习了很多新知识,也对很多以前的东西有了更深的记忆与理解。漫漫求学路,过程很快乐。我要感谢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的老师,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珍贵的知识和做人处事的道理,以及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令我受益良多。同时还要感谢学院给了我一个可以认真学习,天天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即将结束*大学习生活,我感谢****大学提供了一次在**大接受教育的机会,感谢院校老师的无私教导。感谢各位老师审阅我的论文。 物料架 工人 传送带 电路板组件 前盖的安装 后盖的安装 底座的安装 总检 包装 镜头的组装 _1234567893.unknown _1234567895.unknown _1234567897.unknown _1234567899.unknown _1234567900.unknown _1234567898.unknown _1234567896.unknown _1234567894.unknown _1234567891.unknown _1234567892.unknown _1234567890.unknown
本文档为【PC摄像头生产线的设计与仿真学士学位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1.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不系舟红枫
从教近30年,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66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9-01-23
浏览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