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纲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纲

举报
开通vip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纲小学数学人教版课标教材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 为使广大小学生及家长针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内容有一个重点的把握。上海志诚教育辅导为您对十二册教材进行了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梳理,该文档供广大师生及家长教学参考或总复习使用。 志诚研训中心    一上册                          撰稿人:高山流水 单元名称 小节标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一、数一数 数一数 数数、读数。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纲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标教材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 为使广大小学生及家长针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内容有一个重点的把握。上海志诚教育辅导为您对十二册教材进行了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梳理,该文档供广大师生及家长教学参考或总复习使用。 志诚研训中心    一上册                          撰稿人:高山流水 单元名称 小节标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一、数一数 数一数 数数、读数。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二、比一比 比多少 1、“同样多”和“多”“少”的含义。 2、比较两个事物之间的多少。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比长短、高矮 1、"长短"、"高矮"的含义。 2、比较两个事物的长短、高矮。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及书写 1、认、读、数、写1——5各数。 2、能按规律读、写出1——5各数。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比大小 1、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运用符号“>”“<”“=”填空。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第几 1、基数、序数的含义。 2、区分基数和序数。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几和几 4和5的组成。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加法 1、加法的意义。 2、读、算5以内的加法算式。 3、看图列式。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减法 1、减法的含义。 2、读、算5以内的减法算式。 3、看图列式。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知道减法的含义。 0的认识 1、揭示0的含义。 2、书写0。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2、能够辩认和区别这些图形,知道他们的名称。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用这些图形拼简单的图形。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平面图形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 2、辩认和区别这些图形,知道他们的名称。 3、用这些图形拼简单的图形。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五、分类 分类(单一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1、分类的意义。 2、体验分类。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分类(不同的标准) 不同标准分类。 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能力。并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如何尊重他人意见等与人合作交流的方法。 3、采用小组之间互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审美观。 4、让学生体裁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6和7的数概念,并根据数的组成介绍有关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及用有关6、7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内容。 1、认识6、7,能正确地书写6、7 ,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2、知道6、7的组成,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3、利用一图二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写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3、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及列式计算。 8,9的认识和加减法 8和9的数概念,并根据数的组成介绍有关8和9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及用有关8、9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内容。 1、熟练数出8和9,会正确读写,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8、9的组成,会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能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 1、 正确读写8和9 2、掌握8和9的组成 3、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1、10的数的概念及组成,比大小 2、用有关10的加减法计算解决用数学的内容。 3、填未知加数 1.引导学生经历10认识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10的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2.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1、 正确读写10 2、 掌握10的组成 3、 熟练计算10以内加减法算式 4、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通过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1、掌握两步计算的正确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理解计算顺序,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理解掌握计算顺序 数学乐园 数学乐园活动 巩固知识 1.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通过走迷宫,使学生经历多角度、多途径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做游戏,感受与人合作探索的愉快 复习所学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七、11-20各数的认识 数数,读数 1、数数 2、数的读法 3、数序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写数 数的写法 1、 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正确书写11到20各数 2、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正确书写11———20各数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理解20以内的数,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1、 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口算,明白一图四式的关系,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名称。 2、 培养分析操作能力 熟练地口10加几,十几加几和响应的减法 八、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认识钟面、整时、半时 1、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 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辨析能力。 重点:会看整时、半时。 难点:确定几时半。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加几 1、 口算方法 2、 用数学 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4、能运用9加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正确计算9加几 难点:理解“凑十法”   8、7、6加几 口算方法数学 1、 学习8、7、6加几的题,正确计算,理解“凑十法”。 2、 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操作能力。 3、 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 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重点:正确计算8、7、6加几。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4、3、2加几 口算方法及用数学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利用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5、4、6、2加几的迁移能力. 3.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品质. 掌握用“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口算小数加大数             一下册                                撰稿人:舞文弄墨 单元名称 小节标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一、位置 上下 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3、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前后 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左右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位置 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要求: 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3、培养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重点:根据行列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难点: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二、20以内的 退位减法 十几减九 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5、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重点: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几减几 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用数学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重点: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难点:计算方法及能力;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整理与复习 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图形的拼组 图形的拼组 平面图形的特征、关系,立体图形的关系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点。 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数的组成 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重点:弄清数的组成 难点:理解计数单位 读数 写数 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重点:读数与写数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数的顺序 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数数。 比多少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难点:相对性的理解并能进行正确地表述。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学会能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 实践活动:摆一摆 想一想 理解数位、100以内数的组成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重点:通过摆一摆进一步理解数位、100以内数的组成 难点: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五、认识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的进率。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能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取币。 简单的计算 1、人民币的单位间的换算。 2、认识用小数表示的物品的单价。 3、元、角、分的加法计算。 4、元、角、分的减法计算。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4.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难点: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口算 2、整十数减整十数的口算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1、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进位加法。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知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重点:计算方法的正确掌握。 难点: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的减法。 2、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3、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初步分析和推理能力。 重点:计算方法的正确掌握。 难点:求两数相差的应用题的正确解答方法。 七、认识时间 认识时间 1、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知道1时=60分。 2、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 1.知道大格刻度对应分时表示几分,会正确读出、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根据时间拨出时针和分针。 2.让学生自己探索看时间的方法,掌握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分针走过几小格就是几分。 3.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走的关系,知道1时=60分,理解几时半就是几时30分。 4.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思想感情。 重点:正确读出、写出几时几分,会拨几时几分。 难点:读出接近整时的时间,比较快速地说出几分。 小小商店   1.通过“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4.通过本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八、找规律 找规律 1、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 3、图形与数字变化规律。 4、数字变化规律。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或下一个数字。 2.通过观察、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发现事物的规律。 九、统计 统计 1.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活动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经历统计的过程,初步感知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重点: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难点:进行简单的统计。           二上册                      撰稿人:小河 单元名称 小节标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1、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都用厘米作单位。 2、用直尺量整厘米长的物体的方法。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 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4、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5、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米、用米量 1、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做单位。 2、米和厘米的关系。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能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线段的认识 1、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它有“直”的特征。 2、画线段的方法。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理解并掌握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不退位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3、用减法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5、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 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试题的运算顺序和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1、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三、角的初步认识 认识角 认识角及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画角。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3、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观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掌握角各部分的名称并学会画角的方法。 认识直角 认识直角和直角的符号,知道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学会辨识直角。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掌握判断直角的方法和画直角。 四、表内乘法(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运算的意义;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4、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5、能用加法和乘法表示同一内容。加强学生对乘法的认识。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掌握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2—6的乘法 口诀 小学生乘法口诀表下载关于乘法口诀表的题目党史口诀下载一建市政口诀下载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口诀下载 1、口诀间的关系。 2、用口诀写乘法算式。 1、 使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乘法口诀,学会运乘法口诀求积。 2、 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3、 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掌握口诀的结构和规律理解口诀的来源,掌握推导口诀的方法。 乘加、乘减试题 在一道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1、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让学生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理解并掌握运算顺序。 用数学 根据乘法的意义,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会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五、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 (1) 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对称图形 (1) 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2) 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条恰当的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 (3) 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镜面对称 (1) 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 经历探索、掌握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征的过程(镜子里外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发展空间观念。 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六、表内乘法(二) 7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学会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2)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3、使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得的较大的发展。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倍的意义及应用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利用操作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并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的计算方法。 (3)能利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4)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 3、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 4、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的联系,学会看线图。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 3、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联系,学会看线段图。 8的乘法口诀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3、通过乘法口诀的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9的乘法口诀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正确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 2、能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 乘法口诀表 1、知道利用 表格 关于规范使用各类表格的通知入职表格免费下载关于主播时间做一个表格详细英语字母大小写表格下载简历表格模板下载 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 2、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懂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整理乘法口诀是重点。掌握乘法口诀表示难点   看一看摆一摆 (1) 利用主题图复习第3、4、5、6单元的相关知识(观察物体、角的认识、表内乘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的价值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巩固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变化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学会正确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重点。 2、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难点。 七、统计   (1)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画正字)。 (2) 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样本容量、比较信息,描述信息等),并让学生尝试作出简单的决策(95页内容可以设计决策问题)。 1.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1、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八、数学广角 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1) 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2) 让学生经历摆学具、画图示、列图表等过程,逐步抽象出全面的、有序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 (3) 能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活动中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准确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简单的推理 1) 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2) 能借助“做标记”、“列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方法进行推理。 (3) 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 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下册                        撰稿人:李岩 单元名称 小节标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一、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1、运用加法和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2、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1、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算式的应用 二、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一图三式 解决与平均分相联系得简单的实际问题。 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 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正确迅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三、图形与变换 锐角和钝角 锐角和钝角的认识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平移和旋转 平移和旋转的认识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数出平移后的距离 2、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移动后的图形。   剪一剪 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能剪出各样图形 四、表内乘法(二)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1、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 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用表内乘法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通过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4、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进一步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2、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 1000以内数的认识 1000以内数的认识、 千以内数的读写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 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 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3、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1、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2、中间有“0”的千以内数的读写。发展学生的数感估算的意识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近似数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且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2、让学生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4、通过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 5、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末尾,中间有0。) 2、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运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1、 通过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的 加减的方法, 经历交算法的过程。 2、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算法的多样和优化。 六、克和千克 克和千克 认识、感受质量单位千克、克。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 理解、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培养学生口算能力、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及解决实际问题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掌握竖式计算的规范书写。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绿化环境的教育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估算 加、减法估算 1、 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1.在具体的情站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有多重 1、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质量单位“千克”的认识,建立质量单位的正确概念。 2、 通过活动,感受测量质量工具的作用。 3、 使学生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建立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感受测量质量工具的作用。 掌握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八、统计 复式统计表 认识、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1、 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 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 认识条形统计图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 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 九、找规律 找图形的排列规律 找图形的排列规律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 找数列的排列规律 找出数列的排列规律 1、 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 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 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现和理解图形的变化规律 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 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 1、 让学生发现、探究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能合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很好地实现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来。           三上册                      撰稿人:林子 单元名称 小节标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一、测量 毫米、分米的认识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分米与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常用的长度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的选择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感受1毫米、1分米的实际长度,会用毫米、分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恰当选择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 千米的认识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与米间的关系。 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千米与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的选择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度,对1千米的长度形成正确的表象,恰当选择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 吨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与千克间的关系。 认识质量度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吨与千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的选择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感受1吨的实际重量,对1吨的质量形成正确的表象,恰当选择单位估计物体的质量。 生活中的数学 对本单元内容的整理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加法 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三位数加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 减法 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三位数减三位数中连续退位减 加减法的验算 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 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 三、四边形 四边形 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找出四边形的特点,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平行四边形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以及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并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 周长 知道周长的含义 利用实物和一些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估计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掌握简单的基本的估算方法。 四、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及余数的含义,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解决问题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时、分、秒 秒的认识 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秒”,观察钟表,得出 1分=60秒。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 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时间的计算 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时间单位的进率以及推算经过的时间。 填一填,说一说 统计完成家庭发作业的时间,统计一下每位同学的睡眠时间。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策略来计算时间,通过不同的方式去搜集信息,使学生从小养成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去有目的的搜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时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合理的安排学习、锻炼、娱乐、休息的时间。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2、估算 1、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 有乘法。 2、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会进行相应的口算。 3、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笔算乘法 1、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包括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 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 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理解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进位)的算法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几分之一:包括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认识几分之几:包括认识几分之几、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 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 分数加减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 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几分之一的含义的理解。 分数的简单计算 1、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法 2、1减去几分之几。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 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 加、减法。 教学难点: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 法的实际问题。 八、可能性 可能性 1、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使学生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重点: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单元难点: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九、数学广角 数学广角 1、介绍排列以及组合。 2、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单元难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 掷一掷 通过游戏形式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 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要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通过有限次的实验,对结果有一个初步的猜想,然后通过相对严密的“数学化”的过程,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文档为【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7495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6KB
软件:Word
页数:45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2-03
浏览量: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