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商管理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

举报
开通vip

工商管理专业PAGEPAGE2工商管理专业学习指南经济学院制PAGEI目录TOC\o"1-2"\h\z\uHYPERLINK\l"_Toc460660524"一、经济学院简介PAGEREF_Toc460660524\h1HYPERLINK\l"_Toc460660525"(一)办学现状PAGEREF_Toc460660525\h1HYPERLINK\l"_Toc460660526"(二)师资队伍现状PAGEREF_Toc460660526\h2HYPERLINK\l"...

工商管理专业
PAGEPAGE2工商管理专业学习指南经济学院制PAGEI目录TOC\o"1-2"\h\z\uHYPERLINK\l"_Toc460660524"一、经济学院简介PAGEREF_Toc460660524\h1HYPERLINK\l"_Toc460660525"(一)办学现状PAGEREF_Toc460660525\h1HYPERLINK\l"_Toc460660526"(二)师资队伍现状PAGEREF_Toc460660526\h2HYPERLINK\l"_Toc460660527"(三)教学管理能力PAGEREF_Toc460660527\h2HYPERLINK\l"_Toc460660528"(四)科研创新实力PAGEREF_Toc460660528\h3HYPERLINK\l"_Toc460660529"(五)人才培养质量PAGEREF_Toc460660529\h4HYPERLINK\l"_Toc460660530"(六)院领导介绍PAGEREF_Toc460660530\h5HYPERLINK\l"_Toc460660531"二、工商管理专业PAGEREF_Toc460660531\h7HYPERLINK\l"_Toc460660532"(一)工商管理专业简介PAGEREF_Toc460660532\h7HYPERLINK\l"_Toc460660533"(二)师资队伍PAGEREF_Toc460660533\h8HYPERLINK\l"_Toc460660534"(三)办学特色PAGEREF_Toc460660534\h9HYPERLINK\l"_Toc460660535"(四)就业情况PAGEREF_Toc460660535\h10HYPERLINK\l"_Toc460660536"三、培养目标及基本规格PAGEREF_Toc460660536\h12HYPERLINK\l"_Toc460660537"(一)培养目标PAGEREF_Toc460660537\h12HYPERLINK\l"_Toc460660538"(二)培养要求PAGEREF_Toc460660538\h12HYPERLINK\l"_Toc460660539"四、人才培养模式和具体举措PAGEREF_Toc460660539\h13HYPERLINK\l"_Toc460660540"(一)人才培养模式PAGEREF_Toc460660540\h13HYPERLINK\l"_Toc460660541"(二)人才培养基本手段和方法PAGEREF_Toc460660541\h13HYPERLINK\l"_Toc460660542"五、课程设置PAGEREF_Toc460660542\h15HYPERLINK\l"_Toc460660543"(一)课程体系PAGEREF_Toc460660543\h15HYPERLINK\l"_Toc460660544"(二)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要求PAGEREF_Toc460660544\h15HYPERLINK\l"_Toc460660545"(三)学制、总学分PAGEREF_Toc460660545\h16HYPERLINK\l"_Toc460660546"(四)教学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PAGEREF_Toc460660546\h16HYPERLINK\l"_Toc460660549"(五)修读要求及说明PAGEREF_Toc460660549\h18HYPERLINK\l"_Toc460660550"六、核心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介绍PAGEREF_Toc460660550\h20HYPERLINK\l"_Toc460660551"七、本专业代表性人物简介PAGEREF_Toc460660551\h61HYPERLINK\l"_Toc460660552"八、课外阅读书目和杂志PAGEREF_Toc460660552\h63HYPERLINK\l"_Toc460660553"(一)课外阅读书目PAGEREF_Toc460660553\h63HYPERLINK\l"_Toc460660554"(二)课外阅读杂志PAGEREF_Toc460660554\h65PAGE1一、经济学院简介(一)办学现状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是我国南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学与科研的重要阵地,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60年成立的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经济学科已跻身全国先进行列。据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排名结果,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科综合排名与中央财经大学并列全国第21位。学院现设有经济学(含国家经济学基地)、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学和财务管理6个本科专业;拥有理论经济学、统计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理论经济学和统计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统计学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1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工商管理(MBA)、职业技术教育(财经商贸方向)和应用统计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还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教学基地——“福建师范大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福建师大经济学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经济学专业),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多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等学科各具特色、相互支撑的学科发展格局。学院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和藏书丰富的图书资料室。拥有国家级智库——中智科学技术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研究中心以及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二十国集团(G20)联合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福建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等八个国家和省级重点科研平台。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验教学中心,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该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目前已建成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验室、财政金融实验室、企业竞争力实验室、ERP实验室等六个试验平台。其中,经济管理实验室教学中心被评为福建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院还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近五年来主办了10多场国际性、全国性大型学术会议;邀请来校访问、讲学、交流的国内外专家学者100多人次。教师中有40多人次赴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访学、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有20多位教师在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全国高师《资本论》研究会、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和福建省经济学会等全国和省级学术团体中担任会长、副会长或常务理事等职务。同时,学院还与联合国大学、英国德比大学、德国基尔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厦门象屿集团等国内外的许多著名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二)师资队伍现状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方向明确、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富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学院下设经济系、工商管理系、财政金融系,现有教职员工111人,专任教师89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3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省优秀专家3人、教育部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3人,形成一支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于2014年被人社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著名经济学家、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陈征教授是我校经济学科的创始人;著名经济学家、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李建平教授是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学术带头人。学院还聘请一批国内及省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博士生导师、兼职教授。(三)教学管理能力学院通过以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载体,扎实推进本科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教学基地——“福建师范大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福建师大经济学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经济学),5个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经济学)、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福建省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金融学)、省级教学团队(理论经济学)、省级精品课程(《〈资本论〉选读》、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具有“精、深、新、博”特点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基础性、宽广性和新颖性;同时学院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进,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形成了多元互动、开放式的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型人才的“孵化”机制。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充分发挥老中青“传、帮、带”作用,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脱颖而出,日益成为学院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四)科研创新实力学院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30多年来形成了《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马克思主义文本分析、《资本论》辩证法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和思想方法研究等特色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泰斗、中国人民大学宋涛教授曾赞誉本学科为“南方坚持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科研的重要阵地”。据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排名结果,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科综合排名与中央财经大学并列全国第21位。近年来,依托国家级智库——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以及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二十国集团(G20)联合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福建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等八个国家和省级重点科研平台,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需要,开辟了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国家创新竞争力等具有明显特色的研究方向,出版了《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环境竞争力绿皮书》、《G20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等系列研究成果,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发布会,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同时,还形成了自贸区、“一带一路”、人才战略等前瞻性、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已不断塑造新的研究特色和科研优势。近年来学院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科研优势也十分明显。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国家博士后研究基金、省社科基金、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经贸委、省环保局及其它科研项目260多项,各类研究经费逐年增长,科研经费1700多万元。共出版学术专著30多部、教材10多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和《经济学动态》等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多篇,其中国家权威学术期刊300多篇。同时,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其他教学、科研成果奖40多项。其中,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5项。一批研究成果为海西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咨询。学院还通过设立“陈征经济学学术基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术基金”等奖励基金,激励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科的研究能力,扩大了本学科在全国的影响力。多年来,我院教师秉承“扎根实践沃土,营造学术高峰”的宗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发挥学科优势,注重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疑点和重点问题开展研究,为经济改革和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五)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坚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良性互动,大力开展实验实践教学,努力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校情实际、具有我校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学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理论学习工程、学生科技创新工程、名著阅读工程、教授博士学子论坛工程、就业创业工程、社会实践工程、青年志愿者工程等活动,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同时,为激励学院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全面发展,建立了“陈征经济学学术基金”奖学金等助学基金。开展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增设厦门象屿集团等多个实践基地,倾心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科技赛事,取得显著业绩。2012、2014、2015年学院连续获得“创青春”全国创业大赛金奖2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实现了我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的历史性突破。目前,学院各类在校学生193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近1560多人,博硕研究生370多人。本科毕业生考研率较高,每年超过20%的学生考入全国各类高校就读硕士研究生,部分优秀学生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等重点大学继续深造;毕业生就业率较高,近五年均保持95%以上,得到用人单位较高的评价。多年来,学院已为社会培养各层次专门人才万余人,毕业生分布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业、教育部门和科研院所等单位,许多人已成为单位或部门的领导和业务骨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六)院领导介绍1、院分党委书记:赵立新赵立新,副教授,硕士,1967年出生于福建省莆田,长期从事高校学生工作,历任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思想政治辅导员、数学系团委副书记、数学系工会副主席、数学系团委书记、教育学院副书记等,先后在《思想工作探索》、《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论丛》、《福建理论学习》、《宣传》、《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福建论坛》、《湖北文理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十几篇,曾获校学生军事训练先进辅导员、校思政工作先进工作者、福建省优秀共青团干部、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副院长(主持工作):黄茂兴教授黄茂兴,男,1976年生,福建莆田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常务副主任、二十国集团(G20)联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福建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副主席、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技术经济、区域经济、竞争力问题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国家、部厅级课题50多项;出版《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论技术选择与经济增长》等著作42部(含合著),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150多篇,科研成果分别荣获教育部第六届、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合作),福建省第七届至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7项(含合作)、二等奖3项等近20项省部级科研奖励。入选“国家首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第2批‘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人社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福建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多项人才奖励计划。2015年荣获人社部授予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教育部授予的“全国师德标兵”荣誉称号,并荣获2014年团中央授予的第1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等多项荣誉称号。他带领的科研团队于2014年被人社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3、副院长:黎元生教授黎元生,男,1974年3月生,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兼任教育部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2017)、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副秘书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发展与“三农”问题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福建省软科学课题、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以及各类政府专项规划等各类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2部、合著(教材)多部,多篇论文获得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教学科研成果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合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4项(合作)和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作品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特等奖和“创青春”全国创业大赛金奖各1项。被评为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2012)、“福建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福建师范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11)等。4、党委副书记:俞建群俞建群,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先后在福建师范大学总务处、校学工部(处)、校研究生处、校研究生工作部工作。曾获得校优秀共青团干部标兵、福建省优秀共青团干部、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长期致力于区域经济、经济思想史、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研究,在《福建论坛》、《福建师范大学学报》、《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大学后勤》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二、工商管理专业(一)工商管理专业简介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分类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工商管理专业属于管理学大类学科下设的一级学科,在本科阶段工商管理专业也是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专业,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的其它本科二级学科专业还包括: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等。工商管理专业以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主要探索研究企业经营活动及其规律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很强的应用性、操作性。工商管理学科起源于美国。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领先于世界的美国全面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成为主流的社会生产方式,企业管理问题日益复杂化,企业如何有效地组织“人”、“财”、“物”进行生产和销售越来越成为专门的学问。企业界人士及学者对上述这些问题的实践和思考促使工商管理专业诞生。从泰勒流水线作业到逐步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管理“人”、“财”、“物”,在企业实践的发展和对企业实践的总结中,逐步诞生了新产品开发、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投资与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组织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等学科领域。二次大战后,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范围卖方市场的形成,自动化生产成为主要方向,一些新学科领域如战略管理、信息管理、公司治理、知识管理、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质量管理等学科领域得以建立发展,原有的工商管理学科研究领域也不断适应市场新环境、新趋势得到发展完善,工商管理学科的学科体系更加完整系统。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工商管理专业,也称企业管理。首先是在工科院校开设,然后在财经院校开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逐步完善,企业已经成为比较独立的经济主体,适用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面向企业和社会就业主战场的工商管理学科也开始全面从国外被引进进来。如今,几乎所有高校都已经开设工商管理专业。鉴于社会对企业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工商管理专业仍在持续快速发展。我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2004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现为经济学院工商管理系下设的两个本科专业之一(另一本科专业为市场营销)。我校早在1993年就开始招收工商管理专业专科学生,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专业办学历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在教育理念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改革与建设、校企合作、学生实践等方面均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办学水平达到省内领先。从2008年开始,已经有9届毕业生,累计毕业学生500余人,为国家和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管理人才。已经毕业的9届学生,一次就业率均达到99%以上,多次受到学校嘉奖,学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二)师资队伍工商管理专业目前有专业教师15人,其中具有教授职称教师2人,副教授职称教师8人,讲师5人;全部专业教师均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11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73.3%;具有较高水平专业带头人2名。专业课程均配备符合主讲教师岗位资格要求的教师任教。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的专业背景、职称、年龄分布合理,已经形成以专业教师为主体,具有丰富管理工作经验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专家为兼职,专兼职结合、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基本情况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位专业背景1林子华男1957.11教授博士经济学2张国男1963.12教授博士管理学3张雪江女1967.08副教授硕士管理学4林孔团男1969.02副教授博士经济学5刘贤昌男1971.02副教授硕士经济学6杨飞龙男1972.02副教授博士经济学7林翊男1973.08副教授博士经济学8陈妮女1974.05讲师硕士管理学9雷鸣女1978.05讲师博士管理学10罗小凤女1978.12讲师硕士管理学11方蔚琼女1979.04讲师博士经济学12方忠男1979.10副教授博士经济学13黄新焕男1981.08讲师博士管理学14唐杰男1981.10副教授博士管理学15王珍珍女1982.05副教授博士管理学师资队伍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各年龄段人数各年龄段人数比例(%)职称各职称段人数各职称段人数比例(%)学位各学位人数各学位数比例(%)50岁以上213.3教授213.4博士1173.340—50岁640.0副教授853.3硕士426.730—40岁746.7讲师533.330岁以下00助教00(三)办学特色工商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培养定位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立足新世纪我国和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学科特点,突出“厚基础、宽口径”和“基础、素质、应用、创新”要求,以及服务企业人才要求和学生创业要求,以学生为本,基于学生兴趣,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先进管理理念和社会责任感,能够胜任现代企业管理、政府社会管理、事业单位管理、管理科学研究及教学、企业人才培训等方面工作、就业竞争力强的工商管理专门人才。1、学科基础雄厚工商管理专业是经济学院下设的七个本科专业之一(另六个本科专业为国家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经济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金融学和财务管理)。经济学院目前拥有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MBA教育学科点、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省“211工程”重点学科3个。学院丰富的教学资源、人才培养经验和强大的科研实力为工商管理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此外,学校和学院花费巨资建设的现代化网络中心、实验中心、电教中心,学院综合试验室、丰富藏书的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较为齐全的学科等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学科、设备、技术和资料等方面的支撑。2、教学理念先进工商管理专业奉行“尊重学生兴趣,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传授与综合能力培养、良好素质养成、就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努力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专业知识及技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问题,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国际企业管理的各项惯例和规则,把握国外企业最新的管理理念和实践趋势;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敢于开拓新工艺、新产品、新业务、新管理模式和创业实践的创新实践勇气和综合素质。3、突出实践和实用立足于实践和实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应用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实习、实践、科学研究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应用操作能力。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学院已经累计投入一千多万元,建成管理综合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财务管理与金融学综合实验室、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验室等。实验室总教学面积达到1442.8M2,学生用计算机逾700台,安装了用友、金碟等公司的相关教学软件,能满足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运作管理、统计学、会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电子商务以及综合实验等经济管理类本科课程的教学要求,达到同类专业全国先进水平。其中,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验室被批准为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在社会实践、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学院已建立仓山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实践基地、福州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实践基地、福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实践基地、用友股份公司福州分公司实践基地、福州市建设银行城门支行实践基地、泉港经济开发区实践基地、厦门象屿集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等可用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的实践基地。在实践与实验指导教师培养方面,通过教学软件供应商对教师培训,教师参加相关的实验与实践教学研讨会,支持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工商管理学科进修;鼓励年轻教师到企业、政府部门挂职锻炼等措施,已经建立起一支可以胜任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教师团队。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能力方面,学院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商业案例分析比赛和学生参与教师研究课题等活动,形成一批水平较高的指导教师群体。近年来,学院各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全国特等奖、金奖、银奖、铜奖,福建省金奖、银奖30多项,据全校绝对领先地位。(四)就业情况企业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社会发展进步的发动机,也是社会对人才需要最大的群体。福建省地处沿海,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先进行列,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市、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福建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生态示范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契机,企业数量多特别中小企业遍地开花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舞台和施展身手的空间。加上福建师范大学百年老校的品牌效应,以及我们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正确定位和扎实努力,为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主渠道是企业管理岗位、政府公务员、企业人才培训岗位、管理学科教学科研岗位、自主创业等。已经毕业的9届学生一次就业率均达到99%以上。三、培养目标及基本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突出“厚基础、宽口径”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强调以学生为本,基于学生兴趣,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先进企业管理理念、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够胜任现代企业管理、政府社会管理、事业单位管理、管理科学研究及教学、企业人才培训等方面工作、综合素质好、就业竞争力强的工商管理专门人才。(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企业管理技能和技巧方面的训练,养成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积极创新,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献身。2.把握和了解企业管理学科发展前沿和基本趋势,系统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企业管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3.养成良好的现代科学技术素养、人文关怀精神和职业素养。4.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5.掌握文献检索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6.积极锻炼身体,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技能标准,能够胜任大学期间艰苦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任务。四、人才培养模式和具体举措(一)人才培养模式工商管理专业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养成、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的培养模式。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扎实的企业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处理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资本运作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等企业管理实际业务方面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分析研究企业管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对企业管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了解企业管理的主要业务,掌握企业管理基本技能技巧,养成良好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力争经过四年的教育训练,使学生具有现代科技和人文素养,具备经济学、管理学方面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资本运作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等方法,具备先进企业管理理念、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够胜任现代企业管理、政府社会管理、事业单位管理、管理科学研究及教学、企业人才培训等方面工作、综合素质好、就业竞争力强的工商管理专门人才。(二)人才培养基本手段和方法1、在培养模式方面实行“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创新型、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措施是:课程设置方面,以创新、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采用“课堂教育+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的课程体系安排;在课程计划方面,根据我校学生特点,结合国内先进大学同类专业课程设置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开设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在课程安排上,以学分制为基础,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2、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建立“双向互动”和“开放式”教学体系。目前,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授课比例达100%,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场景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达到学生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3、在实践教学环节建立相对完善的课程实践、假期社会实践、课程论文、科学研究、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鼓励并创造条件使学生尽早参加企业实践。在实习环节,制订有实习目标、实习内容、实习时间安排、实习纪律、实习方法和指导、实习成绩考核标准等内容的完整的实习计划;在实验教学环节,学院管理综合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财务管理与金融学综合实验室、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验室等为学生实验提供了软硬件设施保证,除开设ERP综合实验课外,尽量在可以安排实验的专业课程中安排实验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充分的实验学习机会。4、在教学质量管理方面学院建立了“学院院长→分管教学副院长→系主任→专业负责人→课程教学团队→任课教师”的分工负责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和规范的教学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除课堂教学外,学校还对教学辅导、课程考试、试卷水平分析、学生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学风学纪、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监控,每学期例行的学校期中检查,听课、评课、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抽检、学生作业、教学咨询等制度,保证教学了良好的教育质量。五、课程设置(一)课程体系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四个部分: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实践环节课程。课程学分分配比例如下所示:课程类别课程模块学分其中小计(占总学分比例)讲课学分实验学分实践学分通识教育课程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含形势与政策)1612436(23.23%)计算机应用基础211大学外语1010大学体育4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0.50.5职业生涯规划0.50.5就业创业指导0.50.5军事课22选修888(5.16%)专业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必修38.537.5165.5(42.26%)专业方向课程必修27198专业方向课程选修33.528.5533.5(21.61%)实践性环节专业实习6612(7.74%)毕业论文(设计)66合计155123.51516.5注:该专业实验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20.32%,选修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26.77%。(二)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要求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专业人才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要求细目表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名称计划通过哪些主要课程或教育培养措施实现备注或说明工商管理专业基本知识政治经济学、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运筹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原理等工商管理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新产品开发、国际贸易与投资、工商行政管理、国家税收、物流管理等掌握实验操作能力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综合实验课等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三)学制、总学分标准学制为4年,学生可在3-6年完成学业。学生应至少修满155学分方可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四)教学计划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分总学时讲课学时实验学时实践学时周学时核心课程标识开课学院备注通识教育课程必修10000103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34832 162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00390303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34832 162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00390304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34832 162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0003020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23232 02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0004030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34832 162 马克思主义学院 1000060208形势与政策1-42643204马克思主义学院5-8032经济学院1000200201计算机应用基础224016241+2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1000410201大学英语读写(一)123232  2 大外部 1000410202大学英语读写(二)223232  2 大外部 1000410203大学英语读写(三)323232  2 大外部 1000410204大学英语读写(四)423232  2 大外部 1000520001大学英语听说(一)1-20000大外部自主学习1000520002大学英语听说(二)0000大外部1000520003大学英语听说(三)0000大外部1000420204大学英语听说(四)323232  2 大外部1000110101大学体育(一)113636  2 大体部 1000110102大学体育(二)213636  2 大体部 1000110103大学体育(三)313636  2 大体部 1000110104大学体育(四)413636  2 大体部 100054010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1201282教育学院、学工部1000410052职业生涯规划20.5201462公共管理学院、学工部1000090055就业创业指导50.5201462公共管理学院、学工部1000220200军事理论1或22362412军事教研室1000160001军事训练12周2周军事教研室选修中外文化与人文素养模块;数理基础与科学探索模块;社会发展与公民教育模块;体育艺术与审美体验模块。1-8任选8全体学生必须在“社会发展与公民教育模块”中修读1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获得相应学分。专业基础课程必修2010880402市场营销学13646442经济学院2010880402市场营销学实验112424经济学院2051050301高等数学C(上)1348483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10010301政治经济学1364644经济学院2010840301管理学14646442经济学院2051060402高等数学C(下)2464643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10090301会计学原理24646442经济学院2010120402微观经济学24646442经济学院2010120502专业导论20.5882经济学院2010130403宏观经济学34646442经济学院205007040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464644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50050403线性代数4464644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专业方向课程必修2011020403统计学3348483经济学院2010280403财务管理33484842经济学院2010280403财务管理实验312402442经济学院3012610404生产运作管理42323242经济学院3012610404生产运作管理实验412402432经济学院2011010304管理信息系统42323242经济学院2011010304管理信息系统实验412402432经济学院2011350405企业战略管理54646432经济学院2010970305人力资源管理53484842经济学院2010970305人力资源管理实验512402442经济学院2012600402运筹学5232324经济学院2012600402运筹学实验51240243经济学院4012730306ERP综合实验课63720724经济学院选修4010380203企业文化3232322经济学院2010010304国际贸易与投资4232324经济学院2010010304国际贸易与投资实验41240243经济学院2010330304电子商务4232324经济学院2010330304电子商务实验4124243经济学院4010010104科研指导4116162经济学院2013430305质量管理5232324经济学院2013430305质量管理实验5124243经济学院4011060205领导艺术5232322经济学院4011460205商务谈判5232322经济学院4011560205组织行为学534848经济学院2010870305经济法5348483经济学院3012430306现代物流管理6232324经济学院3012430306现代物流管理实验6124243经济学院3011030306新产品开发6348483经济学院4010410206企业虚拟化运营6232322经济学院2011960306项目管理6232324经济学院2011960306项目管理实验6124243经济学院4013430106职业素养教育6116162经济学院3010350207国家税收7348483经济学院4010020307公司组织与管理7348483经济学院4010100207企业伦理7232322经济学院4010340207工商行政管理学7348483经济学院4010090207投资管理7116162经济学院4010090207投资管理实验7124243经济学院4016330207创业管理7116162经济学院4016330207创业管理实验7124243经济学院4013430207企业诊断7216162经济学院4013431207企业管理前沿问题研究7116162经济学院4013432207服务企业管理7232322经济学院实践环节必修1000170000毕业论文(设计)86经济学院统一安排1000210600专业实习868周经济学院(五)修读要求及说明1.工商管理专业以企业管理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现代企业管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企业管理主要技能、技巧,养成探索发现企业经营活动规律的能力素质,具有理论性和很强的应用性、操作性。因此,除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外,还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探索研究能力等的养成。2.本专业采取工商管理大类招生,进校后第一年修读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第二年进行专业分流,进入专业培养阶段。3.教学计划表中“2”号表示核心课程;原则上理论课程16学时计1学分,实验课程24学时计1学分。4.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按照各自权重加权评定。平时成绩由主讲教师根据学生课程出勤、课堂发言、平时作业和期中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平时成绩权重一般为30%,主讲教师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增加考查课平时成绩权重,但不得超过50%。5.其他未尽事宜参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六、核心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介绍《管理学》课程介绍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主要以管理的基本职能为主线,从实际出发阐明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并结合案例分析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二、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是:2、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3、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4、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作出贡献。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理解管理的定义,管理的五种职能,管理者所扮演的三大类角色,管理者所具备的三大技能;了解各种管理定义的联系与区别,各种管理职能的具体含义及相互关系,管理的两种属性及区别;学会对身边的管理者能否胜任其工作指出判断,对所熟悉的组织可能遇到的有些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思路。重点:管理的定义、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要求。难点:管理理论的发展。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了解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定义,道德观的种类,社会责任观的种类,对特定组织——企业来说,其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理解每种道德观的内容与区别,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中外社会责任观的内容与区别,赞成和反对企业承担的各种理由,企业社会责任与长期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学会判断民主管理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规范,学会判断某个企业是否承担了必要的社会责任,学会帮助那些处于道德困境的组织怎样走出这种困境。重点:每种道德观的内容与区别,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难点: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第三章全球化管理了解国际化经营的概念,国际经验的发展阶段,国际化经营的特征,国际化经营的动机,国际化经营中的环境,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的选择。重点:国际化经营的概念,国际化经营的动机,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的选择。难点:国际化经营的动机,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的选择。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了解信息的定义,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与联系,有用信息的特征,为了获取信息管理者可以借助的各种信息技术;理解信息获取的成本——收益分析,有用信息的各个特征的具体含义,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开发信息系统的五个步骤,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含义;掌握:学会利用信息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来收集、处理、储存和传递信息,进而辅助组织各个层次的管理工作。重点:有用信息的特征。难点: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信息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来收集、处理、储存和传递信息。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了解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按各种不同标准对决策所进行的分类,决策过程通常所包含的几个步骤,常用的决策方法;理解满意原则和最优原则的区别,有关决策的各种理论及每种理论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决策过程每个步骤所要注意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各种决策方法的基本思想与优缺点;学会按照决策过程的步骤进行决策,学会用所学的各种决策方法对一些简单的决策问题做出决策。重点:决策理论、常用的决策方法。难点:决策理论、常用的决策方法。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了解计划的概念
本文档为【工商管理专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BBwen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44KB
软件:Word
页数:67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22-06-07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