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MS2750E中文版

AMS2750E中文版

举报
开通vip

AMS2750E中文版AMS2750E高温测定法5年一次的更新,复查并重审了该规范以提高其使用量,技术革新导致了使用的变化。变化范围较大并且没有做标记。目录1.范围................................................................................................................................................................................................

AMS2750E中文版
AMS2750E高温测定法5年一次的更新,复查并重审了该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以提高其使用量,技术革新导致了使用的变化。变化范围较大并且没有做标记。目录1.范围...................................................................................................................................................................................................32.引用文件...........................................................................................................................................................................................32.1ASTM出版物...............................................................................................................................................................................32.2定义...............................................................................................................................................................................................33.技术要求...........................................................................................................................................................................................83.1温度传感器..................................................................................................................................................................................83.2仪表(见表3,4,和表5).........................................................................................................................................................123.3热处理设备:................................................................................................................................................................................163.4系统精度测试(SATs)...............................................................................................................................................................183.5炉温均匀性测试(TUS).............................................................................................................................................................233.6实验室炉子.................................................................................................................................................................................333.7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333.8取舍............................................................................................................................................................................................334.质量保证条款..............................................................................................................................................................................334.1检验职责....................................................................................................................................................................................335.交货准备......................................................................................................................................................................................426.接收...............................................................................................................................................................................................427.拒收.............................................................................................................................................................................................428.注释..............................................................................................................................................................................................43图1负载传感器的使用和重新校检.............................................................................................................................................13图2不同类型炉子的炉温均匀性范围.......................................................................................................................................16图3仪表类型要求.........................................................................................................................................................................17图4每个区域最少传感器支数....................................................................................................................................................18图5固定的SAT传感器与在500℉(260℃)以上温度测试的传感器的允许组合....................................................................19图6系统精度测试(SAT)计算的实例.....................................................................................................................................21表1传感器和传感器校检...........................................................................................................................................................34表2热电偶和补偿导线.............................................................................................................................................................35表3使用仪器及校准..................................................................................................................................................................36表4炉子记录图表的确定要求...................................................................................................................................................38表5记录器打印图表及速度.....................................................................................................................................................38表6零件所用炉子分类、仪表类型以及SAT校验周期...........................................................................................................39表7原材料炉所用炉子分类、仪表类型以及SAT校验周期...................................................................................................40表8零件所用炉子分类、仪表类型以及和TUS校验周期....................................................................................................41表9原材料炉所用炉子分类、仪表类型和TUS校验周期....................................................................................................41表10校验或试验间隔延长的容许值.........................................................................................................................................42表11TUS传感器数量要求..........................................................................................................................................................42附录A:E版与D版变更内容说明..............................................................................................................................................421.范围1.1本规范涵盖了热处理过程中用到的热处理设备的高温测量要求,包括温度传感器,仪器仪表,热处理设备,系统精度测试和温度均匀性测量。这些对于确保零部件或原材料的热处理符合适用规范要求是很有必要的。1.2本规范不适用于加热或中间热处理,除非在材料或工程规范中具体引用了该标准。1.3本规范适用于在3.6条定义范围的实验室炉子。2.适用文件下列对采购订单的日期有影响的文件在一定范围内成为了本规范的一部分的extentspecifiedherein.Thesuppliermayworktoasubsequentrevisionofadocumentunlessaspecificdocumentissue,除非引用文件注明了发布日期,否则供应商可以参照引用文件随后的修订版本,文件的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2.1ASTM出版物可以从ASTMInternational,100BarrHarborDrive,P.O.BoxC700,WestConshohocken,PA19428-2959处获得,电话:610-832-9585,网址:www.astm.org.ASTME29用实验数据中的有效数字来确认是否符合规范的规程ASTME207利用与相似电动势-温度特性的参考热电偶对比的结果,对单支热电偶材料进行热电动势的测试ASTME220利用比较技术对热电偶进行校准ASTME230标准化热电偶的标准规范和温度-电动势(EF)对照表ASTME608金属皮绝缘,廉金属热电偶标准规格ASTME1129热电偶连接器标准规范ASTMMNL7数据的表示和解析质量评估图ASTMMNL12温度测量中热电偶的使用2.2定义AMS中使用的术语在ARP1917标准及下文中定义:2.2.1“精确度”:测量过程中测试仪表读数经标准修正后的最大偏差。2.2.2“廉金属热电偶”:主要由廉金属和他们的合金构成的热电偶,廉金属热电偶包括E、J、K、N和T型热电偶。2.2.3“双月检”:在本文件的上下文中表示平均每两个月进行一次检定。2.2.4“双周检”:在本文件的上下文中表示平均每两周进行一次检定。2.2.5“校准”:指进行调准仪表或对实测值进行相关修正值记录的过程。2.2.6“连续加热炉”:包含产品从装料区到卸料区一整个连续传输过程的加热炉。2.2.7“控制仪表”:将仪表与传感器连接,用于控制温度过程的一种仪器(包括淬火槽和冷却装置)。仪表可以进行/也可以不进行温度记录。2.2.8“控制传感器”连接在加热炉上需要或无需记录温度的温度控制传感器。2.2.9“控制区域或加热炉控制区域”将热处理设备的工作区域分成若干个区,每个区域采用单独的传感器/仪表来控制温度的输入或温度的输出,加热炉的每个控制区都可独立控制。2.2.10“液体浴槽温度控制器”用于液体加热炉的温度控制器,指正常情况下液面以下的温度。2.2.11“修正系数”依据最新的计量标准,增加或扣除于传感器、仪表或一定的组合系统显示的温度读数以获取真实温度的一个数值,但使用组合系统时,传感器和仪表的修正系数通常被单独保存,并根据代数法进行相加。2.2.12“数据采集系统”类似电子记录的自动收集和存储数据过程的仪表组。2.2.13“不灵敏区”温度变化时仪表不能显示温度变大和变小的区域。2.2.14“偏差”记录过程中实际测量温度与真实温度的差值。2.2.15“数字仪器”测量过程中采用数字显示的仪表,典型事例有,数字显示的机械记录仪,数字指示仪,数显控制器等。2.2.16“电子记录”可在计算机上用数字显示其生成、改进、为此、历史记录、检索记录或分布状况等的测试过程中的图形、数据、频率、报表或其他资料的任何组合。2.2.17经过使用时间:从传感器首次使用算起的使用天数(不计循环使用次数)2.2.18“一次性热电偶”指由有织物或塑料包裹的线材制成的热电偶。线材的供货是以卷状或者在绕在工字轮上。绝缘层通常是在每个导体上覆盖玻璃布、石棉或者陶瓷纤维布2.2.19“热电偶失效”:明显失效是指热电偶示值高于最大量程,低于最小量程,和/或热电偶示值不稳定。2.2.20“现场校验仪表”满足表3要求的用于跟踪测试和校验或改善次级现场热处理设备的便携式仪表。2.2.21“流化态炉”指加热介质在常压下变成悬浮或流化介质或者燃烧产物直接通向加热介质的加热炉,被加热物品正常情况下浸没在流化介质中。2.2.22“加热炉”用于原材料和零件保温过程,加热炉包含烘箱。2.2.23“接地接口”指安放端点采用融熔或焊接闭合的装有护套的热电偶的测温孔(测量接口)。2.2.24“加热槽”在热处理过程中等效于热交换的一种薄型块状物。加热槽可用于“TUS”测试(详见3.5.10.1)和生产(见3.3.5)。2.2.25间隔:两次测试或校检之间的时间.比如包括:周或每周要求的到期日期是下一周的同一天-一个跨度为7天;月或每月表明下次测试日期为下个月的同一天;如果每月的测试是在一个月第三十一天和下个月只有30天,到期日是下个月的最后一天(和29-31测试日期一样–到期日试验下个月的最后一天。该定义适用于双周,季度,半年和年度的时间间隔时间的测试。)2.2.26.试验炉:一种仅仅用于确定当按照规范要求热处理时材料反应炉子。2.2.27“负载传感器”附着在产品或能代表产品的材料上,提供产品材料整个过程温度数据的连接仪表的传感器。2.2.28“最大允许偏差”以温度的电子反应程度或部分绿宝石的公差范围,多种类型的热电偶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热电偶规范中的参考表。2.2.29“材料供应商”参照热处理技术要求生产符合材料技术条件要求产品的制造商,材料供应商须经铸件、挤压件和锻件厂家和他们的买主批准。仓储业、经销商或者类似的组织机构不应看作材料供应商。2.2.30“检测接口”供测温用热电偶进入,进行检测的区域,也称为测温孔。2.2.31“监控仪表”对整个过程温度情况进行监控所连接的仪表或记录传感器,如:指示装置,图案记录仪、电子数据记录器或数据采集系统。2.2.32“监控传感器”连接在监控仪表上的传感器。2.2.33“贵金属热电偶”主要由贵重金属(如:铂/铂-铑)和他们的合金组成的热电偶。贵金属热电偶包括R、S和B型热电偶。2.2.34“非一次性热电偶”指没有包覆编织物或者塑料绝缘层的热电偶。第一类非一次性热电偶是在裸露的热电偶线材上包覆陶瓷绝缘材料,有时为了稳定和其保护作用而插在管子里。第二类非一次性热电偶是将热电偶线材、矿质绝缘层和保护性金属鞘并压缩成直径很小的组合体。非一次性热电偶柔韧性好,收到良好的保护,在鞘体材料允许使用的温度限值内可多次重复使用而不损伤其绝缘层。这种热电偶符合SATME608的规定,有多种品牌可供选用。2.2.35“仪表温度上限”用于实时监控可能出现和产生温度上限而安装在加热炉上的组合传感器/仪表,通过报警和/或缩短或停止加热达到控制温度上限的目的,保护材料和/或加热炉发生过热。2.2.36“零件热处理”零件热处理较原材料生产要复杂,零件热处理应与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要求的热处理规范或合同允许的其他规范相一致。2.2.37“预防性维护计划(日常维护计划)或PM计划”依据技术文件的规定为消除对炉温均匀性潜在的不良影响所作的调整进行评价的计划。PM检查频率在确保日常维护期间不发生重大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基础上,凭经验而定。2.2.38“一级测试传感器”直接用基准标准校验的传感器。通常用于校验二级测试传感器。2.2.39“图表记录器”见记录仪表分辨率。2.2.40“一级测试仪表”用NIST或等效国家标准直接校验的仪表。通常用于校验二级测试仪表。2.2.41“有效使用温度范围”测试温度一致并且符合3.3条规定的允许误差的热处理设备的使用温度范围2.2.42“有效工作区”指限定的加热炉内温度变化与允许偏差一致的部分容积区域。2.2.43质量部门批准:对接受/拒收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的评审文件程序,还定义了任何授权批准/拒绝接受这一文件的代表。2.2.44“淬火系统”便于快速降温系统,通常使用油、水、水/聚合物混合液或者气态介质来达到淬火目的。淬火介质通常采用浸没,喷射或雾的形式进行。2.2.45“原材料热处理(如:薄片、板材、棒材、挤压件、锻件、铸件)”根据材料规范由原材料制造商自行进行热处理。2.2.46“原材料加热炉”参考与材料制造商(或经材料制造商批准的供应商)达成一致的材料技术条件和相关热处理规范允许原材料使用的加热炉。2.2.47“记录仪表”记录设备在整个过程中产生的固定数据的连接控制器、监视器、负载或记录传感器的仪表。如:图案记录仪、电子数据记录器或数据采集系统。2.2.48“记录传感器”连接记录仪的传感器。2.2.49“温度再现模型”循环控制加热炉温度。2.2.50“基准热电偶(贵金属)”符合表1的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要求用于校验的标准热电偶。2.2.51“固定SAT传感器”,在系统校验时,检测位置固定不变的测试传感器。2.2.52“马弗炉”指干馏罐或在保护气氛下进行产品热处理时所采用的马弗炉,通常指干馏窖炉。2.2.53“RTD”:热电阻温度计2.2.54“盐浴炉”通过用熔盐加热来达到预定热处理温度的加热炉。待加热物品须浸没在熔盐液面下。2.2.55“二级测试仪表”直接用原始标准或基准仪表校准的仪表。2.2.56“二级测试传感器”直接用一级测试传感器校验的传感器。通常使用标准测试传感器。2.2.57“半连续式加热炉”被加热产品可自动按一定时间间隔自装料区运送到出料区的加热炉。2.2.58“灵敏度”指在输入温度改变时允许的温度波动或者在仪表上出现信号放大或缩小的程度,灵敏度通常为不灵敏区数值的一半,类似:不灵敏区为2℉(1.1℃)的灵敏度为1℉(0.6℃)。2.2.59“传感器”在本文的上下文中出现的,用于检测或测温的器械(如热电偶、RTD等),本文主要指“热电偶”。2.2.60“铠装电偶”削减到一定长度的热电偶一头装入带有电子隔离层的一端封闭的保护套中的热电偶,该保护套的基准端采用防水处理,铠装电偶包含热电偶接线但不含参考接点和连接热电偶的补偿导线。2.2.61“稳定(相当于平衡,均衡、稳恒态或浸没状态)”:加热炉在TUS中所有控制热电偶测定温度均在公差允许范围内,而且每个区控制器在重复测试和/或日常维护达到预期温度时也在公差允许范围内。2.2.62“系统精确度校验或抽检”对现场加热炉的记录或评价,诸如校准测试中使用仪表/leadwire/传感器等进行记录和评价,如果测量温度偏差在合同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判定该加热炉在每个控制区的控制和记录系统可靠准确。2.2.63“系统精确度校验(SAT)”在系统精确度校验中使用的跟踪和测量偏差的标准和基准热电偶。2.2.64“温度控制器”控制加热炉内温度用的仪表或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2.2.65“超温”在加热炉工作区达到加热炉首次选点温度后上升的温度超过了TUS允差。2.2.66“温度均匀性”在有效加热区调节临界温度产生的温度变化(通常用±读来表示。对于使用控温传感器的马弗炉,温度均匀性指马弗炉上的传感器和可调温加热炉的温度变化。2.2.67“温度均匀性校验(TUS)”在温度均匀性校验中使用的跟踪和测量偏差的标准和基准热电偶。2.2.68“TUS”用校准测试仪表和传感器测量现场加热炉有效加热区热平衡前后温度变化的试验或一系列测试。2.2.69“测试仪表”在实际生产中用于系统准确度测试、温度均匀性测量或校验的控制器、数据采集仪表或监控仪表。2.2.70“测试用传感器”在实际生产中与测试仪表连接的用于系统准确度测试、温度均匀性测量的传感器。2.2.71“热处理”指为了改变材料或零件的组织性能、性质或状态,让金属承受受控的加热、浸泡或者冷却的一个过程。此术语不适用于预热、锻造、烘干和热成形的加热过程。2.2.72“热处理设备”用于控制材料温度过程的设备(如:箱式炉,烘箱、致冷器等),此术语仅供参考。2.2.73“热电偶”由两个不同导电特征电池连接在一起形成回路,产生温差回路的一种传感器。2.2.74“热电偶校验”在生产过程中,按国家标准机构规定对热电偶通过电动势测定进行温度试验。2.2.75“可追溯性”在NIST标准或等效美国外的代理国家标准范围内,可追溯涉及到的测量结果。2.2.76“水平度”指在连续式或半连续式加热炉中转运产品过程中的水平度。2.2.77使用(热电偶–如3.1.3.3和3.1.5.2到3.1.5.3):一支热电偶的一个加热和冷却循环。2.2.78真空炉:一种可以在任何低于大气压力(760毫米汞柱)的气压下操作的炉子Afurnacecapableof2.2.79区域炉:有单独的控温区域的炉子。3.技术要求3.13.1温度传感器所有温度传感器必须满足表1及以下要求,在后面的章节中列出的用于特殊用途的除外。3.1.1通用温度传感器的信息机要求3.1.1.1温度应该由表2所列的热电偶或其他热电偶、或与之等效的或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更好的温度传感器来测量。热电偶可能由裸线或涂丝或MIMS(矿物绝缘金属铠装电缆)制造而成。除非特别注明,要求适用于所有的温度传感器材料,本规范中所用的“传感器”等效于“温度传感器”。3.1.1.2从毫伏到度数或从度数到毫伏之间的转换应符合ASTME230或其他国家标准。3.1.1.3从初始或随后校检中导出的传感器的修正系数可以用来提高测试温度的精度,当本规范要求时应该使用修正系数。3.1.1.4热电偶的使用热电偶应该在ASTMMNL12的表3.1(建议设置温度上限保护热电偶)或表3.5(建议设置温度上限保护热电偶)、ASTME230的表6(建议设置温度上限保护热电偶)或规范ASTME608的表1(建议为铠装热电偶设置上限温度)规定的所列范围内使用。3.1.1.4.1热电偶不均匀性推荐值的使用应在本文件表1中所要求的校正和重复校正区间基础之上。3.1.1.52006年9月1日以后设备的延长导线应符合ASTM E230或等效的国家标准,延长导线不得重叠链接,补偿导线不应重叠连接。插座、插头、插孔以及接线条如果型号兼容则允许,即热电性能与对应的热电偶型号相一致———ASTME1129为圆孔插座使用指南。热电偶结构及补偿导线要求见表2。3.1.1.5.1无线发射器可以用来代替补偿导线。3.1.2传感器的校检3.1.2.1传感器及其校检等级应符合表1。3.1.2.2校准技术应符合ASTME220,ASTME207,或其他国家标准。传感器必须有合格证标识。3.1.2.2.1校检日期3.1.2.2.2校检数据来源3.1.2.2.3名义测试温度3.1.2.2.4实际测试温度3.1.2.2.5校检技术3.1.2.2.6合格证书应明确其是否标明了每一校检温度的偏差以及NIST或其它认可的国家标准可追溯的每一校正温度的修正系数。3.1.2.3表1规定的热电偶校准间隔,无论是基于时间,使用次数,或温度都是最大的允许。符合这些间隔不能免除用户确保过度的漂移不在暴露的特定条件下发生的责任。3.1.2.4用户应该有数据支持,比如但不局限于SAT,TUS,重新校检数据和温度传感器替代的书面控制程序,包括最大寿命和/或使用次数,若使用。3.1.2.5温度传感器应在其使用的名义温度内进行校检。3.1.2.5.1所有热电偶校检温度间隔不得超过250°F(140°C),除了那些校准状态在固定点(依照ASTMMNL12,第8.2节,或其他国家标准规定固定点校准)3.1.2.5.2除非NIST或其他国家标准的校检机构,其他任何校检机构禁止使用高于最高校检温度和低于最低校检温度的外推校正因子。3.1.2.6用本段要求的电缆所制造的校准热电偶(易耗型或非易耗型),可以用来代替单独校准的热电偶。3.1.2.6.1成卷的电线或电缆在校检时的最大数量应满足一下条件:a.原标准传感器:200英尺(60米)b.其他贵金属传感器:2000英尺(610米)c.贱金属二级标准传感器:2000英尺(610米)d.所有其他贱金属传感器:5000英尺(1525米)3.1.2.6.2成卷的线缆的校检应从始末两端取样,如果始末两端单独的修正系数在表1规定范围内就使用始末两端的平均修正系数。3.1.2.6.3如果样品热电偶在任何温度下测试的最大和最小校检读数超出下面要求,那么该方法不适用。3.1.2.6.3.1一级和二级标准电偶要求值1℉(0.6℃)3.1.2.6.3.2系统精度测试、温度均匀性测试、控制,监测,记录,和负载的热电偶要求值2℉(1.1℃)。3.1.2.6.4不满足3.1.2.6.3要求的成卷偶丝。3.1.2.6.4.1允许将偶丝分割成更短的小段使其一端到一端公差差异满足3.1.2.6.3的要求。3.1.2.6.4.2可以把一卷偶丝制作成一个一个的热电偶,校准符合表1要求后可以使用。3.1.3热电偶的使用(见图1)3.1.3.1如果把有问题的部分(K型和E型偶暴露在500℉(260℃)上的部分)剪掉,热端重新焊接,并且重新校准,修理后也可以再使用。3.1.3.1.1如果修理后的热电偶是由已经校准的成卷偶丝制成的,则这卷偶丝以前的校准仍然有效。3.1.3.1.2再使用热电偶的总次数里首先包括修理前的热电偶使用次数。(见3.1.3.3)3.1.3.2禁止任何热电偶重用除非绝缘仍然是完整的和电线包括热结不被损坏。3.1.3.3只要下列公式中的U不超过30,则可允许重新使用。热电偶使用一次定义为从加热到冷却的一个循环。U=低于1200℉(650℃)使用次数+2×[1200℉(650℃)和1800℉(980℃)之间的使用次数]。超过1800℉(980℃),易耗型廉金属测温偶只允许使用一次。3.1.3.4温度均匀性测试用消耗性廉金属热电偶有如下要求:⑴专门使用在1200℉(650℃)以下;⑵明确标识;⑶无论是在测温架子上还是测温后都要注意保护,不要有任何损坏(如:扭折、过度潮湿、腐蚀等。)只有符合3.1.3.1和3.1.3.2限制的才可重复使用。温度均匀测试用非消耗性廉金属热电偶使用时绑在测温架子上,且只使用1200℉(650℃)以下,使用次数不超过90次或3年,次数和时间以先达到为准。3.1.3.5温度均匀测试用非消耗性廉金属热电偶使用时固定在测温架子上,且只使用1200℉(650℃)以下,使用次数不超过90次或3年,次数和时间以先达到为准。3.1.4控制,监控和记录传感器3.1.4.1控制,监控和记录传感器应安装在热加工设备的内部,或尽可能接近到工作区。3.1.4.2当负载传感器用作控制传感器时。3.1.4.2.1易耗性热电偶作为控制传感器使用时只可以使用一次。3.1.4.2.2非易耗性负载热电偶可以用于控制温度,遵从3.1.8中要求。3.1.5负载传感器(2.2.27)3.1.5.1符合3.1.4.2节的要求,负载传感器亦可用作控制传感器。当负载传感器用作控制传感器时,控制、报警和记录传感器都不能超过热处理工艺最大允许温度。3.1.5.2按照3.1.3中要求,易耗性廉金属负载热电偶从第一次使用算起可能使用到90天,在1200℉(650℃)或以下可以使用30次,超过1200℉(650℃)后只能使用一次。3.1.5.3易耗性廉金属负载热电偶的使用寿命受最大使用温度和使用天数的限制。应累计记录其从首次使用算起的天数及使用次数,以先到的为准。且应满足以下限制要求:2300°F(1260°C)及以上限使用一次2200°F(1205°C)到2299°F(1260°C)限使用3个月或10次1801°F(980°C)到2199°F(1205°C)限使用3个月或90次1200°F(650°C)到1800°F(980°C)限使用3个月或180次低于1200°F(650°C)限使用3个月或270次如果使用在多个温度范围,则选择最短的有效期。负载热电偶的替换早于SAT周期,同时满足SAT对负载传感器的要求。例1:•传感器在温度2250℉使用了9次,在2200~2299℉之间或以下范围只允许使用一次。•在温度2300℉及以上不允许使用。例2:•这只传感器在1400~1600℉之间使用50次后,再1820℉使用,则用满90次或30天为止。•这只传感器使用次数超过2199℉以上使用次数的极限。•因这只传感器在高一档温度范围使用,则以使用次数90次作为这只偶的使用极限。例3:•一只传感器在1400~1600℉之间使用50次后,然后在1015℉使用。•这只传感器使用次数超过了2199℉以上使用次数的极限。•这只传感器如在1200~1800℉温度范围使用,则以使用次数180次作为这只传感器的使用极限。3.2仪表(见表3、4和5)传感器输出信号通过与之相连接的仪表转换成温度读数,仪表的精度符合本规范或更高。仪表的校准按照NIST或与之相当的其他国家标准,也可按照可以追溯到NIST或与之相当的其他国家标准校准。详见表3。3.2.1使用者应特别注意AMS2750E规范对仪表的要求,不是所有按AMS2750C要求使用的仪器仪表都满足本版本和AMS2750D的要求的。3.2.1.1以下要求(3.2.1.1.1和3.2.2.2)适用于控制,监视或者记录那些在AMS2750D出版后购买了一年的仪器。在AMS2750D出版后一年之前购买的控制,监视或者记录仪器应满足AMS2750C的要求直到AMS2750E出版后3年。(增加发布日期)3.2.1.1.1电炉图表记录器的温度分辨力要求应符合表4的要求。3.2.1.1.2工艺记录仪的打印和图表记录速度应符合表5的要求。3.2.2测试仪器测试仪器应是数字式的,并且有一个1℉或1℃的最小可读度。3.2.3控制,监控或记录仪3.2.3.1至少每个区域一个记录仪器和/或控制仪都应有一个最小可读度,为1℉或1℃。3.2.3.2控制,监视或记录仪器的安装应遵照制造商的建议。3.2.3.3控制,监测和记录仪器应除应接收到从模拟到数字或从数字到模拟的转换,还应接收传感器发出的未经修改的信号、或数字处理、等效于直接测量数据的错误检查。3.2.4补偿:如果使用了补偿,则应有一个书面的程序描述何时及如何执行手动和电子补偿以及补偿时间。程序标识了如何说明和再提出任何的意向补偿。在再提出任何的意向补偿之前,应考虑仪器校准中发现的任何误差。如果调节补偿值大于表6和表7所示的那些调整(补偿)值则不应使用。3.2.4.1如果所作的随后的内部仪器调整或补偿能达到TUS的要求,那么在随后的系统精度测试(SAT)中必须按照3.4.5.3.1要求使用这些内部调整或补偿。另外,如果所作的随后的内部调整或补偿能达到SAT的要求,那么在TUS范围或分布上的影响将被认为是为了响应内部调整或补偿,TUS范围可作向下或向上的移动。 传感器的使用 传感器类型 型号 再次校检 重新使用 传感器测试TUS 廉金属传感器 消耗型 消耗型廉金属热电偶不允许重新校检 见3.1.3.3(U公式)和3.1.3.4(1200℉以下使用保护) 非消耗型 J和N:3个月-见表1E和K:3个月-在500℉(260℃)以下温度使用允许重新校检,500℉(260℃)以上不允许重新校检。 见3.1.3.4和3.1.3.5 贵重金属传感器 消耗型 每6个月-见表1 没有其他限制 非消耗型 测试电偶不定期的系统精度测试SAT 廉金属传感器 消耗型 消耗型廉金属热电偶不允许重新校检 见3.1.3.3(U公式) 非消耗型 J和N:3个月-见表1E和K:3个月-在500℉(260℃)以下温度使用允许重新校检,500℉(260℃)以上不允许重新校检。 没有其他限制 贵重金属传感器 消耗型 每6个月-见表1 没有其他限制 非消耗型 测试电偶定期的系统精度测试SAT 廉金属传感器 消耗型 消耗型廉金属热电偶不允许重新校检 N:仅能在1000℉(538℃)以下使用。E、J、K、T:仅能在500℉(260℃)以下使用。(3.4.5.2.1.1) 非消耗型 3个月-见表1的限制 E、J、K、T:仅能在500℉(260℃)以下使用。(3.4.5.2.1.1)N:没有其他限制 贵重金属传感器 消耗型 每6个月-见表1 消耗型的仅能在1000℉(538℃)以下使用。非消耗型的没有其他限制 非消耗型 负载电偶 廉金属传感器 消耗型 不允许重新校检 受使用次数、使用温度、使用时间的限制-3.1.5.2 非消耗型 不允许重新校检 受使用次数、使用温度、使用时间的限制-见3.1.5.3的限制条件 贵重金属传感器 消耗型 每6个月-见表1 没有其他限制 非消耗型 (1)任何类型的K型和N型传感器在高于500℉(260℃)温度再次使用时,插入深度应等于或高于以前插入深度。(2)一般再次使用的限制见3.1.3.1和3.1.3.2。(3)禁止任何类型的E型和K型传感器再次校检后在高于500℉(260℃)温度使用。图1-负载传感器的使用和重新校检.3.2.5仪器的校检3.2.5.1仪器的校检应按表3所定义的仪器类型来进行。不管运用什么校检程序,,都必须满足表3的要求,在此之前的任何修改或校准,都要对仪表情况进行记录作为已知条件。3.2.5.2校检精度和间隔应该满足表3的要求。3.2.5.3在校检时应该检查灵敏度,见表3脚注4。3.2.5.4二级标准仪器和现场测试仪器的校检应该遵循制造商的说明。这些仪器的测试最少有6支模拟传感器的输入。这包括测试和校检操作最大和最小温度范围,,并在正常操作任一或整个的区间内大致相等的间隔之间最小取4个点进行测试或校检。3.2.5.4.1应对仪表的使用类型输入型或输出型进行校检(比如每一种电偶的使用类型有MV、MA等.如果仪表适用于这些方法)3.2.5.4.2校准应在每个可以改变或调整使用通道上进行,或可以改变或调整为一组通道进行。建议赌赛或标签标识不使用的通道防止无意使用。3.2.5.5控制,监测和记录仪器的校准3.2.5.5.1作为检查发现的条件最低为能够代表最小、最大值的3模拟的传感器输入,或在炉中合格的工作温度范围的中间三分之一取至少一个点。如果需要的话,按照制造商的说明校准仪器。3.2.5.5.1.1以下任何调整测试仪器最少有能代表最大、最小值得3组模拟传感器输入和在炉中合格的工作温度范围的中间三分之一取至少一个点记录作为附加条件。3.2.5.5.2校准应在每个可以改变或调整使用通道上进行,或可以改变或调整为一组通道进行。建议赌赛或标签标识不使用的通道防止无意使用。3.2.5.5.3图表记录仪(园图记录仪和直图记录仪)走纸速度应每年检验一次,确保精确度在±3min/h之内。图表记录仪走纸速度测量应该做记录。3.2.5.5.4控制,监视或记录仪器的校准应按照制造商的说明进行,如果不能使用制造商的说明,那么可在电炉合格操作温度范围的低,中和高三点,使用三个模拟传感器。如果炉温仍在可处理的限度之内并且炉温记录已记录了所作的校准,包括校准时间和日期,那么可在有负载的情况下对控制,监视或记录仪表进行校准(对于单一的温度范围)控制,监测或记录仪器的校准可以在加载的情况(对于一个单一的温度范围内)下进行,如果炉内温度保持在加工公差内并且炉内温度记录能适当显示校准的发生,包括时间和日期。3.2.5.5.5对于在单一温度使用的炉子,控制,监视或记录仪器的校准或按照制造商的说明在使用温度进行或者在使用温度至少取3点,2点(或更多)使用温度周围的点。3.2.5.6在炉子内允许用无线设备将模拟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至记录仪。但是在校检过程中要求使用完整的无线系统(无线传感器,无线接收器和相关的控制,监测和记录仪器)(见3.1.1.5.1)3.2.6测量结果及记录3.2.6.1在仪表或接近仪表的位置贴标签标明最近一次合格的。作为最低要求,标签应包括:•执行校准的日期•下次校准的日期•校准人员•标签应注明校准的限制3.2.6.2校准的结果应备有证明文件。报告至少应包括:•仪器编号或炉号•校准仪器的制造商和型号•校准时所使用的标准•校准方法(制造商的说明,3点,)•要求的精确度•在每个校准点创建和留下的数据•发现和遗留的补偿量(和要求的一样)•其它有意的补偿量•灵敏度(通过/失败,灵敏度测试发现,按照表3,注释4的要求)•接受或拒绝的声明•校准的任何约束或限制•执行校准的日期•下次校准的日期•执行校准的技术人员•校准的公司(如果不是在公司内部所作的校准)•校准公司代表的签名(如果不是在公司内部所作的校准)•质量机构的认证。3.2.7电子记录3.2.7.1“电子记录”是文本,图形,数据,音频,图画的的任意组合或是可以通过电脑系统创建,修改,维护,归档,检索的其他数字形式的信息表达。当使用一个创建电子记录的系统(炉子控制,记录,监控和数据采集),且系统在2006年9月以后购买或电子记录是在2015年(本次版本修订以后3年)创建的,则应符合下列要求:3.2.7.1.1该系统必须创建未检测就不能改变的电子记录。3.2.7.1.2系统软件和播放工具提供了一种检查和编译记录数据的方式,但是不能提供任何改变原数据的方式。3.2.7.1.3系统应提供生成的记录准确,系统应有准确生成可读的,电子形式的,适合检查、总结和复制人完整的副本的能力。3.2.7.1.3.1该系统应有提供记录被审查过的证据的能力-如通过记录电子审核,或用打印物理标记表明记录被审查过的方法。3.2.7.1.4该系统应该支持在整个记录保存期数据能被保护、保留和精确检索记录。确保硬件和软件在3.7规定的记录保存期内正常运行。3.2.7.1.5该系统应该提供方法(如:密码)来限制个人授权文件的访问。3.3热处理设备3.3.1在图1中定义的炉子分类是基于指定炉子类型,或者当没有指定具体炉型时,炉子的类型应满足被处理材料的材料规范中建立的温度均匀性要求。仪器类型由仪表所用的热处理装置的控制,记录或表明所要求的温度的水平定义。系统精度测试、炉温均匀性测试的间隔,控制、监视和记录仪器的校检都基于炉子的组合类型和仪表类型。(
本文档为【AMS2750E中文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韶松
人民教师
格式:doc
大小:31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8-27
浏览量: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