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经济文化化问题探析 论文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经济文化化问题探析 论文

举报
开通vip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经济文化化问题探析 论文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经济文化化问题探析(1)论文 [摘 要] 文化已成为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应重视文化的作用,充分认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化的必然要求,对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尊重知识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等一系列文化观念,更好地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全面推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步伐 【论文关键词】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文化观念 [中图分类号] F12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经济文化化问题探析  论文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经济文化化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探析(1)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摘 要] 文化已成为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应重视文化的作用,充分认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化的必然要求,对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尊重知识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等一系列文化观念,更好地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全面推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步伐 【论文关键词】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文化观念 [中图分类号] F12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11-0120-04 [基金项目]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批准号:2006C02);楚雄师范 学院引进人才项目“民族地区县域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批准号:06-YJRC04) [作者简介] 许华荣,楚雄师范学院经济信息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云南 楚雄 675000) 经济 政治 文化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文化与经济 政治相互交融,已成为影响民族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 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人们往往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为目标并以之作为衡量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种发展模式和评价标准导致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道德 观念 习俗等文化价值失衡,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资源 植物 气候等生态环境被破坏,从而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对构成人类社会发展决定因素的生产方式产生问题 因此,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除了应重视资本 技术 劳动等的作用外,也应重视文化的作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握好民族地区传统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化的必然要求,对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树立先进的文化观念,更好地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全面推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步伐,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 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化的必然要求 “经济文化化”一般指在经济发展和运行中赋予更多的文化理念和内涵 即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不断增强文化内涵,不断发挥文化要素的作用,不断提高文化资源在各种资源中所占的比重,在生产 流通 分配 消费过程中更多地体现文化的内容,在经济产品中不断丰富文化的含量 可以说经济文化化涉及经济发展和运行的方方面面,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经济文化化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经济文化化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民族地区也不例外 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初期,人们主要解决物质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以吃饱 穿暖等生存资料数量扩张为主 而随着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主要目标已经由解决物质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主,转向了全面解决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随着民族地区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在基本的物质层次满足的基础上人们将更多地关注文化上的 精神上的 心理上的需要,人们的生活消费结构也将随之出现新的变化,用于物质生活开支所占的比重将减少,而文化消费开支所占的比重将增加,文化需求将进入旺盛期 这种社会消费需求的新变化,一方面要求生产出更多的文化精神产品来满足人们文化上 精神上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求经济活动及物质产品中的文化含量不断提高 2.经济文化化是民族文化产品属性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民族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为经济与文化的结合创造了条件 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产品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为满足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劳动产品,耗费了人类的抽象劳动,使民族文化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并且能通过流通过程实现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因此,民族文化产品是整个社会产品的有机构成内容,具有经济属性,这为经济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条件 (2)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文化与经济融合提供了舞台 第一,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价值规律 市场机制等市场经济要素作用日益发挥,文化在保持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其产业属性越来越明显,使文化产业的社会化大生产成为现实 第二,市场经济是交换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交换效率越来越高,传播能力越来越强,覆盖面越来越广,文化的表现力 感召力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和提高,文化产业已成为民族地区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并已经成为民族地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第三,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也是一种资本,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除了有赖于传统的有形资本外,更重要的还需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文化这种无形资本,其作用甚至比原材料 能源等有形资本的作用更大,文化资本理论最终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及其产业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3.经济文化化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一样经历了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经济发展阶段 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起核心作用的生产力要素不同,农业经济阶段的核心生产力要素是自然力,工业经济阶段是资本,知识经济阶段是知识 文化与知识是两个相互联系的内容,知识是通过实践获得的关于事物事实和状态的认识,是对科学 艺术或技术的理解,是人类获得的关于真理和原理认识的总和 而文化是在知识的基础上升华而成的智慧 人文素养 精神气度等表现形式,是要深入到认知者的本体中去成为生命体中灵魂的东西 知识是文化的基础和前提,文化是知识的凝练和升华,文化具有超越具体职业 学科又能影响到一切职业的特点,无知识的文化,如同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无文化的知识如同无舵之舟 无衔之马 因此,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内涵截然不同的新型经济,有着鲜明的文化特征,代表了一个全新的文明发展阶段,知识经济的兴起表明以文化知识内容为主导的经济形态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流,人类社会发展正步入一个文化经济的时代,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正是知识经济的兴起催生和加速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 二 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化中的文化内涵 英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冯 哈耶克(Friedrch Von Hayek)认为,文化是一种由习得的行为规则构成的传统,这种规则可能起始于人类所拥有的不同环境情势下知道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能力 因此,从经济发展与运行的角度看,文化包含传统性和观念性两个特性,传统性表现在文化是人们在经济运行中所习得与遵从的,它来源于特定地域与特定人群的经济活动 观念性表现在文化是人们在经济运行中所习得与遵从的特定价值观体系,它构成了人们的主观模型,人们无论是进行生产 交换,还是分配 消费活动,总是需要这一特定的价值观体系来帮助判断决策 从文化的传统性与观念性来看,在经济活动中,文化是通过对人们产生影响的文化观念来赋予不同区域人群以不同特性,进而通过这些不同特性经济主体的不同行为来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具体来说,文化是通过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导向 约束 激励来发挥其对经济的影响作用 1.导向作用 文化观念为经济行为主体提供明确的价值参照体系,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把人们导向有价值的经济活动 因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经济行为主体会出现不同的经济活动取向 2.约束作用 特定的文化观念构成经济行为主体潜在的行为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告诉人们不应该做什么,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维持不同的秩序风格 3.激励作用 文化观念往往构成经济行为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内在动力,为他们提供克服困难 解决疑难 忍受劳苦的心理暗示与信念支撑 因此,文化对民族地区经济的影响是通过经济主体内在的价值理性认同过程和外在行为习惯重复过程来实现的,是自觉自愿的无形过程,体现了文化传统性与观念性的典型特征,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化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来源于经济活动传统,并最终以观念的形式影响经济发展与运行的深刻内涵,从而认识到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关键在于更新民族地区经济行为主体的文化观念,用先进文化观念武装经济行为主体的头脑,并指导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行为 三 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化中的文化方向性问题 一般理解,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文化主要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切有利于人本身的健康发展的活动过程及其成果,既包含意识形态成分,也包含非意识形态的成分 狭义上的文化则是特指上层建筑中的思想 道德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包括世界观 历史观 伦理观 价值观 审美观 荣辱观,等等 从广义看,文化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形成的前提是人类活动,而人类活动受特定地域限制,且在当今世界,人类是归属于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的形成具有“国界性” 从狭义看,文化是上层建筑,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文化的形成和内容更是受制于其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是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从而使受制于经济基础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国界性”和政治性 不论从广义还是狭义理解,文化都是在特定地域形成 为特定人群服务并受经济基础所制约,文化是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是国家 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的不竭源泉,具有鲜明的“国界性” 因此,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化中,我们不能一概地认为文化无国界,更不能把西方不适于我国的文化用来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经济行为,而应牢记文化作为价值体系总是以国家 民族为本位的,对于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来说,文化就是灵魂,就是导向,就是旗帜 所以,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化中的文化必须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以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践科学发展观,服从和服务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利益实现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 四 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化中的文化观 文化主要是以观念的形式影响经济行为主体并最终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关键在于树立经济行为主体先进的文化观念,用先进文化观念武装经济行为主体的头脑,并指导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行为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主要应树立与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先进文化观念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文化观 科学技术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提高生产力来实现的,也就是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经典论断 社会生产力是由劳动者 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要素构成的系统,生产力的三要素中都凝聚着科学技术的因素,科学技术通过向生产力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的渗透而改变这些要素的质和量,从而在总体上提高生产力水平 劳动者通过学习科学技术,可以丰富生产经验,提高劳动技能,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资料总是凝聚着一定的科学成果,是科学的物化,而且生产资料的变革总是同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新的生产对象的发现和开拓,劳动对象的日益增强和劳动领域的拓展,也要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 因此,科学技术已越来越成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科学技术一旦与生产力的三要素结合起来,就可以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这种渗透和融合日益强烈,对生产力的发展也必将起到第一位的推动作用,民族地区要使经济持续发展,就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关注科技事业的发展,改变过去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含量少 产品品种单一 生产技术落后 生产方式粗放 服务档次低下的总体状况 在农业生产上变“靠天吃饭 广种薄收”甚至刀耕火种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在工业 服务业上变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以科学技术促进整体经济的良性发展 2.尊重知识的文化观 知识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知识的升华 要树立先进的文化观念,首先就是要有知识,要有尊重知识的观念 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影响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 土地 材料 能源和资本,而现代知识经济理论已把知识列为核心生产要素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知识经济是继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并将知识经济的内涵概括为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 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在不同的经济形态,发挥核心作用的生产要素是不同的,农业经济阶段的核心生产力要素是土地,工业经济阶段的核心生产力要素是资本,而知识经济阶段的核心生产力要素是知识 在知识经济中,一方面知识因素更高程度地溶入经济活动,与生产力要素中的劳动者 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紧密结合,并最终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另一方面,在以提高竞争力为目的的经济活动中,劳动者的知识取向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富含知识的人才的竞争 民族地区正在经历知识经济的洗礼,经济增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 扩散和应用 民族地区必须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观念,认识到知识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资源,以知识中的高科技为重要依托的高技术产业将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含量将大大增加,经济发展的后续力量将取决于包括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等在内的知识创新体系的支撑作用,无论对个人 企业还是地区来说,知识有着决定性的重要意义 3.以人为本的文化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 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来分析和检验一切工作的实质 相应的,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观就是以人的生存 发展和幸福为出发点与归宿点来检验经济发展实效的发展观 经济发展与以人为本是相互协调 相互促进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而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人越全面发展,人的整体素质会越高,也就会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文化,最终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当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现象,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就业形势严峻,看病难 上学难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土地征用 房屋拆迁等方面由于违反法规政策而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为追求个人“政绩”而大搞“形象工程” “政绩工程”,忽视发展实效的短期行为屡禁不止;为获得经济效益而不顾生产安全,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等等 如此一系列现象都是在经济建设中没有以人为本的表现 因此,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化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认识到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发展经济并非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是要始终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根本目的,经济发展是为了实现好 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只有经济发展了,人的中心地位才能最终落实;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会充分挖掘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使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之时主动地为社会创造和贡献更多的物质文化财富,最终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4.全面发展的文化观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 全面进步的社会,全面,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 政治 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等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民族地区在经济建设中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应关注社会发展 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 在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进行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的建设,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5.协调发展的文化观 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看,和谐社会是指区域人口 资源 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协调,区域差距适度,区际关系良好,区域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区域经济持续 快速 健康发展的社会 民族地区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走的是纯粹以物质财富增长为动力的传统发展模式,这种以经济增长为最终目标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人的协调,从而造成水土流失 土壤沙化 泥石流 酸雨等自然灾害频繁出现,城乡差别 区域差别 贫富差距扩大,经济高增长 社会低发展,社会经济秩序失范,效率与公平矛盾等社会发展问题不断出现,这些不协调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族地区的发展目标,构建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民族地区树立协调发展的文化观,努力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 政治 文化建设相协调,严格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要求指导当地经济建设,也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在人与自然的协调上加强对资源 自然的保护和循环利用,“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在促进经济系统发展的同时,找到一条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选择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人与社会的协调上,要认识到只有经济发展而没有社会发展就不叫全面发展,只有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没有人的发展也不叫全面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关注社会的发展,逐步增加社会发展事业的投入,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尽快形成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在人与人的协调上,要在经济发展中建立和形成个体间相互尊重 诚信友爱 融洽相处,社会各阶层间公平正义 平等团结,党群干群间血肉联系的良好人际关系 6.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观 一般理解,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包含了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两方面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外延及在经济方面的具体化,其出发点在于经济本身发展的可持续性,是指在一定的资源环境基础上当代人的经济福利不断改善的同时,能保证后代人所得到的经济福利不小于当代人所享受的经济福利 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考虑到资源和环境的有限性,同时也要考虑到代内和代际间的公平与平衡,不仅要涉及到经济本身的发展问题,也要涉及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问题 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化过程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观念,就是要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本身发展的同时,变革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发展环保产业,推广环保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降耗能力,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多种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7.创新的文化观 创新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极其重要 早在20世纪初期,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 阿洛伊斯 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就针对传统经济学“生产要素决定经济发展”的理论提出了以“创新”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发展理论 他认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是创新,经济发展主要在于用不同的方式去使用现有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去做新的事情,而不问这些资源的增加与否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要素 民族地区要想使经济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就必须树立创新的文化观念,认识到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就是创新,努力进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作为经济细胞控制者的企业家的创新能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张佑林.传统文化及观念人力资本与现代经济发展的渊源分析[J].商业研究,2005,(14). [英]冯 哈耶克,著.邓正来,译.哈耶克论文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美]约瑟夫 熊彼特,著.何畏,等译.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本文档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经济文化化问题探析 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精品文档
千万精品文档模板,下载即用
格式:doc
大小:2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11-29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