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方文学史讲义第九章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十一节 海明威

西方文学史讲义第九章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十一节 海明威

举报
开通vip

西方文学史讲义第九章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十一节 海明威厄纳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1899-1961)美国著名现代作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史上的一个现代神话。在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自己的家中,用他心爱的猎枪对着自己硕大的脑袋扣动扳机,从而戏剧性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在世的时候,可以说是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他的作风、他的主人公、还有他的风格与态度,几乎尽人皆知--不单是在讲英语的世界里,而且在只要有知识分子的地方。也许没有别的小说家比得上他对现代小说文笔的影响,因为凡是知道他作品的地方,就有人用他的笔法,...

西方文学史讲义第九章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十一节 海明威
厄纳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1899-1961)美国著名现代作家,“迷惘的一代”的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史上的一个现代神话。在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自己的家中,用他心爱的猎枪对着自己硕大的脑袋扣动扳机,从而戏剧性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在世的时候,可以说是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他的作风、他的主人公、还有他的风格与态度,几乎尽人皆知--不单是在讲英语的世界里,而且在只要有知识分子的地方。也许没有别的小说家比得上他对现代小说文笔的影响,因为凡是知道他作品的地方,就有人用他的笔法,模仿、改造或是吸收。他本人又是一个特别出名的富于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人,他的后半生的每一次冒险,报纸上都一一报道。但是,对于他的作品,许多人都并不真正了解,就象对他的自杀许多人并不明白一样。        一、传奇性与自传性:明星作家海明威        纵观海明威的62个年头,的确有让人眼花缭乱之感。他一生追逐的是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女人和冒险,象海盗一样,他过的生活,一直介于豪华与原始之间、安适与动乱之间。     海明威于1899年出生在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郊外的一个全部是中产阶级的住宅区“橡树园”镇。父亲是著名医生,喜欢狩猎、运动、钓鱼,一心培养海明威“男子汉”的兴趣和性格。母亲是个虔诚的教徒,特别喜爱音乐和绘画,要培养他成为循规蹈矩的上流社会的人物。小海明威应该向哪方面走,引起过一场父母之间的斗争,最后似乎是父亲赢了。据传记作家们说,三岁时,父亲就给海明威买了第一根钓鱼杆,十岁时又送他一枝一人高的猎枪并教他射击,同年海明威吸了第一支烟,十二岁时喝了第一杯劣质威士忌,十三岁有了第一个女人,十四岁开始学拳击,约十六岁时开始认真写作,十八岁中学毕业后,没有投考大学,而是去了《堪萨斯明星报》当见习记者,练习了简明的文体风格。     几个月后的1918年,海明威虚报年龄参加一战,当上了红十字会救护队的荣誉少尉,在极度兴奋的状态下去到意大利前线任救护队司机。同年7月8日,在意大利北部战场分发巧克力时不幸被迫击炮弹炸伤,通过12次手术,医生从他身上取出237块弹片,拿不出的不算。在住院期间,遇上了年轻的女护士艾格尼斯,紫罗兰色的大眼睛,一次没有证实的爱情。作为第一个在战场上负伤的美国人,他的事迹上了美国报纸,意大利政府奖给他一枚银十字勋章。复原后他又上前线,在1919年回国时,他已经获得三枚勋章。所以海明威有资格在美国一手挥舞着他负伤时穿过的那条裤子,一手举着勋章,给中学生作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但实际上,他在心理和精神上都受到创伤,从此患有严重的失眠症。     二十岁时,海明威终于决定要当作家,于是他在家住了不长时间,就去了加拿大,担任《多伦多明星周刊》的特写作家。不久后他开始厌倦加拿大,于是在1921年回到美国,在22岁时同哈德莉.理查逊结了婚。著名作家安德森是他们的邻居和好友,建议夫妇二人去欧洲。不久后,海明威以《星报周刊》驻欧记者的身份,偕妻子去了法国。     在巴黎,经安德森的介绍,海明威结识了意象派诗人庞德、散文作家斯泰因、意识流大师乔伊斯以及其他一些作家、艺术家、记者和出版商,跻身本世纪二十年代闻名于世的文学圈子。巴黎习艺,收获颇大,在《流动的宴会》中有大量描述。斯泰因“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在1922年,他为《多伦多明星周刊》写了许多稿子,受到该报编辑勃恩的赞赏和信任。去瑞士采访,结识了美联社创始人伯德,为日后出版《在我们的时代里》提供了机缘。他还去意大利旅行,会见过墨索里尼。并受命赴中东和瑞士采访了希土战争和国际会议。又去德国,报道法德在鲁尔地区的冲突。记者生涯开阔了他的眼界,锻练了他的体魄,磨练了他的简约的文风,为创作提供了素材。     24岁时,他发表了第一个作品集《在我们的时代里》(1925),赚钱不多但出名不少。而1926年发表的长篇《太阳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使海明威一举成名。     1927年,海明威与第一个妻子离婚、与第二个妻子结婚,然后离开欧洲回国,有十年的时间他多半住在佛罗里达的基维斯岛,另一半时间他去非洲打猎、去西班牙看斗牛,打完猎看完斗牛回来后,创作了重要的非虚构作品:《非洲的青山》(1935)、《午后之死》(1932),后者提出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冰山原则”。这一时期比较重大的事件是他1929年发表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     1936年,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的直接参与下发动内战。37岁的海明威以巨大的热情参加了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他一方面积极声援运动,一方面四次前往西班牙报道,亲自参加了战斗。国际纵队撤退时,海明威是最后一批。1939年海明威回到古巴哈瓦那郊区。此次西班牙之行的收获:一个是另一部重要作品《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s Tolls ),另一个收获是第三任妻子。第二个妻子以遗弃为理由和海明威离了婚。     海明威和新妻子以记者身份采访了中国的抗日战争,蒋介石接待过他,宋美龄给他当过翻译。在40年代,海明威这一类非文艺性活动非常耸人听闻,光是他在二战中的冒险,就够做好几部小说的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在1942年,他向美国海军自告奋勇,驾驶他自己的游艇皮拉尔号沿佛罗里达海峡巡逻,巡逻了两年,他有一个近乎自杀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想毁灭这个区域的德国潜艇。1944年,他又以记者身份去英国,屡次坐轰炸机参加战斗。战斗中他没有负伤,却在灯火管制时汽车失事受了重伤,几家报纸登了讣告,头部缝了57针,但他在诺曼底登陆那天把伤口上的线抽了出来。突入法国之后,他自动参加他选择的一个著名的师,参加了几次大型战役,这个师的指挥官说“我的地图上总有只钉代表老海明威,有一仗,他在大部队前面六十英里。”按照规定,记者不能直接参战,海明威却指挥着自己的非正式而有效的小部队,这是支机动部队,装备着各种各样的德国和美国武器,被酒瓶和炸药压得几乎不能行动。海明威是最先冲进巴黎的人们中的一员,并独立解放了以藏酒著称的里兹饭店。有许多职业军人可以为海明威作证,说他是他们所见过的最勇敢的人。二战使他获得了铜星勋章和第四个妻子。     战后,海明威和第四个妻子玛丽先是住在哈瓦那附近的一个农庄,古巴革命后,又迁居美国爱达荷州。生活依然热闹,去意大利打野鸭、去非洲打猎、去西班牙看斗牛和在古巴宴饮、钓鱼、斗鸡。在意大利打野鸭时伤了眼镜,在非洲打猎时两天内遭遇两次飞机失事,又一次大难不死。在他生前发表的篇幅较长的小说只有《过河入林》(1950)和《老人与海》(1952)。1954年,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此后再也没有发表重要的作品。 海明威一生不断受伤,晚年深受病痛折磨,到1960年,已经形同没有主意的小学生。  1961年用猎枪自杀。他的妻子发表了他的三部遗作《流动的圣节》(1964)、《海流中的岛屿》(1970)、《伊甸园》(1986)。 在如此热闹的生活之外,海明威在创作上的成就也是巨大的,主要有: 短篇小说集:《三个短篇和十首诗》(1923)   《在我们的时代里》(1925) 《没有女人的男人》(1927)    《胜者无所得》(1933) 长篇小说: 《春潮》(1926) 《太阳照常升起》(1926)    《永别了,武器》(1929)      《有的和没有的》(1937) 《丧钟为谁而鸣》(1940)    《过河入林》(1950)     《海流中的岛屿》(1970) 《伊甸园》(1986) 剧本: 《第五纵队》(1938) 非虚构作品:《午后之死》(1932)      《非洲的青山》(1935) 回忆录: 《流动的圣节》(1964)     文学史上,以自杀给生命划句号的作家并不少,参加过战争的作家也不少,耽于声色犬马或沉迷于自然之中的也不乏其人,喜爱醇酒妇人的更不在少数,而海明威是独特的,他不仅集以上种种传奇因素于一身,并且从本质上说,他着意创造并维护着自己的传奇性。正象美国评论家利奥.布劳迪所指出的:“他刚一开始写作,似乎就决意创造一个超越他作品之外的自己的形象 海明威的一生试图把公众加在他身上的形形色色的赞扬和一种自由自在、偏颇固执的独特个性揉合在一起,同时日益自觉地履行着作家的行业。”海明威并不仅仅渴望名作家的称号,他要的是更为完美、更富于力度、更具魅力的“个人英雄”的公众形象。他爱听人们称他为“爸爸”、“冠军”,他喜欢把自己表现为饮酒、拳击、打猎和钓鱼的能手,在记者为他拍的照片上,他总是咧嘴大笑,手上拿着酒杯,身旁挂着一条大鱼,或者身边躺着一条大猎物。当然,饮酒、看斗牛、渔猎和拳击是他的个人爱好,他并不是靠这些爱好才成为大作家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爱好确实极大地提高了他的知名度,读者们不无狂喜地瞩目于这个新型作家--他刷新了以往的作家形象,他不再苍白虚弱,囿于书斋、爱发议论、爱无病呻吟,相反,海明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一切能彰显男子汉气概的领域处处显示行家里手的风范和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海明威是一种生活方式。正是因此,海明威一有作品发表,不管写得成功还是失败,总能在读书界、评论界引起广泛关注,掀起一场又一场的海明威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海明威虽然不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但却是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作家。 海明威是作家中的“明星”。自从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其巨大威力,兼之为了迎合大众需要偶像的心理,由好莱坞开始,各种明星制应运而生。明星们不仅要在摄像机前表演,也要在日常生活中表演,只要能使自己牢牢吸引住观众的注意,他们肯搞各种花招。而反过来,在观众的心目中,银幕上的明星不再是简单的某某角色,而是掺进了复杂的其他因素,变为角色加明星这一叠合的形象。这就是说,这个角色不再是单纯的这个角色,而是这个明星的角色,再反过来,这个明星也不再是单纯的这个明星,而是成为这个角色的明星。海明威与海明威的作品,与此不乏相似。评论者们爱将海明威笔下的人物称为“海明威式人物”,不言而喻,作家与作家的人物在此发生了混同。在读海明威的作品时,就像看明星演的电影,与观众往往将明星“认出”并局部游离于他所饰演的角色之外一样,读者往往把书中的男主人公视为化了名的海明威--因为这些主人公们在海明威熟悉的地方活动、做海明威做过的事、有和海明威共同的爱好、说海明威的语言、穿海明威爱穿的服装、喝海明威爱喝的酒、有和海明威相似的婚姻经历、按海明威的道德标准和审美尺度对待生活。海明威好象上帝,上帝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海明威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物。所有的主人公其实只是一个人,只不过是这个人在不同年龄、不同地点的艺术处理后的形象记录,这个人当然就是海明威自己。     我们知道,任何时候,把艺术家和他的作品等同起来是危险的,因为艺术创作是在极其复杂的心理基础上进行的,它不仅因人而异,也因时而异。但不管怎么说,在读者的心目中,作为艺术家的海明威和作为海明威的艺术是如此难分难解并且和谐一致,有的评论家指出,海明威不写自己就根本写不出作品。这种说法固然有偏颇--因为任何小说都不能简单地以画等号的方式等同于现实生活--但却也道出了海明威的奥秘:自传性。造成他自传性特色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A、心理倾向:别看海明威外形粗鲁、健壮、英武,颇有男子汉气概,但内心却另有一种女性般的直觉,善感、温情、忧郁并且孤独,多半受天性的指引而不是理性的诱导。许多评论家指出海明威是个伤痕作家。海明威身历重重险境的结果之一是他打破了人类受苦的记录,他主要的创伤外在的就有:脑壳至少打碎过一次,被击震动脑部至少十二次、有几次是非常严重的,极险恶的汽车出事三次,飞机失事两次,作战中中弹九处,还不算那些数字惊人的弹片。这些外伤多次使他体验到痛苦和死亡边缘的感觉,加上此后折磨他一生的后遗症,决定了他易于关注自身的感受。 B、创作心态:德国评论家齐.棱茨指出:“最终他清楚了,他写某种事物是为了能摆脱开它,在谈到他的打字机时,他甚至强调说,它是他的精神病医生”。无疑,海明威是属于那种类型的作家,他们写作的动机就是为了渲泄积聚心头的种种情愫,与其说是为了写故事,不如说是为了精神上的平衡。 C、创作原则:海明威曾说:“作家的任务是把真相告诉人,他忠于真相的标准应当达到这样的高度: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创作出来的作品应当比任何实际事物更加真实。”他多次通过他的人物宣扬:“如果你未经历过这一事情,你就不可能对它有所了解。”     值得注意的还有海明威作品的自传性与他作品的体系性的密切关系。美国评理家马尔科姆.考利早就指出:“海明威故事的多数,从一个意义上来说都是连续性的,即他习惯描写同样的主题,每次都使这些主题--我想,对他自己、也对他人--变得更明朗一点。他的作品有种情绪上的连贯性,仿佛它们全都随着同一股水流在移动。”菲利浦.扬也谈到:“尼克就是海明威式的第一个主人公,那使尼克.亚当斯成形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经历也同样形成了亨利中尉、杰克.巴恩斯、康特威尔上校以及其余的几个主人公形象。”海明威许多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常常是互相关联的,一般而言,不能孤立地来理解他的某一篇小说,而必须将他的作品视为一个整体,这一篇只是整体中的一个部件。构建整个体系所依据的原则是海明威自己的经历。对于一个不理解海明威生平的读者来说,要彻底理解他的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比如说那部海明威声称发表了二十多年尚无人理解的《大二心河》,如果读者不知道海明威曾在一战中负伤并患有失眠症,怎么可能从主人公钓鱼的单纯行为背后理解那种深沉的痛苦呢?海明威的“冰山风格”更助长了这种对作者本人经历的依赖。他的那些行为简洁、主题晦涩的小说象散落的珠子,只有用他的生平这根红线才串得起来。又仿佛,他的全部作品是一册残缺不全的书,只有用他的生平填补上空白才看得明白。也就是这样,海明威本人的形象与他的人物形象混同了起来。     总而言之,海明威丰富的、传奇性的一生对他的创作具有重大意义,而他作品中的自传性又使他的个人经历成为读者解读文本的密码。在这一切之上,海明威着意创造出一个英雄主义的个人形象。在他的王国里,所有的战争都是他的战争,所有的故事都是他的故事,所有的形象都是他的形象。       二、迷惘与存在:前期海明威       在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辞中有这么一句:“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所谓“迷惘的一代”就是这样得名的。       其实,这句话不是海明威说的,而是当时住在法国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1874-1946)说的。斯泰因家中非常有钱,她长年侨居巴黎,热心提倡和支持先锋派艺术,20年代不少新起的诗人、小说家、画家和音乐家都出入她的沙龙,期望她的栽培,比如:毕加索、马蒂斯、舍伍德.安德森、庞德、菲兹杰拉德、阿波利奈尔,尤其是,海明威。这句话是斯泰因对海明威说的,海明威把它写进了题辞,于是评论家们认为,海明威承认了斯泰因的这种提法。不过海明威自己并不认账。在1960年发表的《流动的圣节》中,海明威专门有篇文章就叫《“迷惘的一代”》,注意,这是加引号的,提到此事。有一次,海明威陪斯泰因去修车,修理工是个曾经在一战中当兵的小伙子,小伙子干得不好,斯泰因找修理厂老板告了一状,老板狠狠把修理工训了一通,老板对修理工说“你们全都属于迷惘的一代”。斯泰因一听非常高兴,马上对身旁的海明威说:“你们就是这一类人,你们全都属于这一类。你们这些在战争中当过兵的年轻人都是一样,你们是迷惘的一代。你们蔑视一切,喝酒喝到醉死方休。”海明威非常不高兴,在书中原话是:“我想到,每一代人都曾由于某种原因而感到迷惘,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她那些‘迷惘的一代'的胡诌和信手拈来的肮脏标签,全给我见鬼去吧。”海明威还说:“后来我写第一部小说时就在〈圣经.传道书〉里引用了一句话来和斯泰因小姐从修理厂老板那里听来的话作对比。”主要是这对比没做好,如果不是用“太阳照常升起”,而是直接用下半句“地却永久长存”,就好了。历史性误解。     不管怎么说,海明威的早期作品中的确有迷惘情绪。当然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迷惘,不过海明威时代的时代性迷惘是人类面对现代社会的巨大战争灾难时的第一次重大迷惘,所以称他是“迷惘的一代”,也不算太冤。     属于这个流派特点的,主要有三部短篇小说集和《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     短篇中的尼克.亚当斯系列。海明威一生写过24篇关于以尼克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从少年写到成年,几乎可以构成一个长篇小说。客观世界中的暴力,伤害与死亡对儿童的身心产生了深刻影响。尼克是海明威后来一系列小说主人公的雏型。有作家本人的影子。在一篇叫作《一篇非常短的故事》的作品中,讲尼克在一战中负了重伤,他靠着教堂的墙坐着等待救护,他对身边的战友说:“你跟我,我们已经单独讲和了。我们并不是爱国者”。应该说,这是海明威第一部属于“迷惘的一代”范畴的作品。尼克不但在身体上受了伤,在心理是也受了伤,他成了非爱国者,这是他长期脱离有组织社会的开始。     一个男孩子从小长大,在成长过程中被周围的世界打击得粉碎,这个主题是最古老的故事之一,也是一切美国故事中最伟大的主题,所谓天真遇见经验,换言之,就是美国梦的破灭。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第一个深刻的写这个主题的作品,哈克贝利芬目睹了太多的暴力,大受伤害,他由是一次次出逃,顺密西西比河逃亡,以求脱离这个残酷的社会。由迷惘到逃避,尼克与哈克贝利芬一样,他们都是敏感的孩子,性格上是被动的,有毅力、男性化、孤独,热爱户外生活,对正经人感到不满。两人都负伤,都完全背叛社会,哈克贝利芬决定要作坏人、下地狱,他打算跑到管领区去。而尼克开始跑向酒、钓鱼、感官享受性的生活。他们在迷惘中逃亡,在逃亡中依然摆脱不了迷惘。在海明威笔下,尼克是第一个迷惘的一代,而且是以后两部长篇中男主人公的原型。     《太阳照样升起》(1926):尼克在此改名换姓,叫杰克.巴恩斯,在一战中杰克受了伤,失去了性功能。他依旧是杰克,一用脑子就失眠,总在夜里哭泣。他也脱离了社会,脱离了普通中产阶级的行径。他住在巴黎,以记者的身份跟一群国际性的流亡海外的文人们混在一起。小说情节上讲的全都是喝酒、钓鱼、看斗牛和与一位夫人的恋爱事件。夫人叫勃莱特.阿什利,勃莱特在战争中是一名护士,曾经看护过杰克,当时二人就相爱,在这部小说中依然相爱,但是杰克既然受了这种伤,他们也没有办法。勃莱特从一个男人的怀抱转向另一个男人怀抱,最后绝望地回到杰克身边,但还是没有办法。“太阳照常升起”,引自《传道书》,“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迷惘之意。--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青年一代的迷惘和幻灭,揭示了战争给人生理上和心理上造成的巨大创伤。         在书中,充斥着愤世嫉俗和对现有价值观念感到幻灭的情绪,它捕捉到了那个时代的基调。书中的人物是些漂泊无定、无家可归的旅居者,他们浪迹欧洲,以旅馆为家,表面上看,他们的生活是一盏欢快的走马灯--无休止的宴会、聚会和旅行,而实际上,读者很快就能从寻欢作乐后面感受到悲观失望的情绪。他们贪杯、挥金如土、寻欢作乐,试图忘却自身的痛苦,试图发现那始终与他们无缘的幸福,男女主人公之间那无望的爱情就是这种情绪的一个重要事例。     《永别了,武器》(1929)是“迷惘一代”创作的高峰和终结。“Arms”既可翻译成武器,也可翻译成怀抱。暗示主题有两个:恋爱与战争。这部小说象是回头解释上一部小说中的主人公怎么会变成那样子的。弗雷德里克.亨利中尉,与英国护士凯瑟琳.巴克莱。--不仅战争是悲剧,生存本身就是悲剧,人逃过了战争,但却逃不过命运。这才是本质上的迷惘。 存在即悲剧,那么人应该怎么办?     这就涉及到海明威的一个重要观念:重压下的优美风度,准则英雄,或称“硬汉精神”。     由迷惘到存在,海明威的思想也在向前发展。所以外国有这么一说:海明威的前期是迷惘的一代,后期则是存在主义作家,也算一说吧。        三、反战与参战:战争题材与海明威        1、前期反战主题     《在我们的时代里》,尼克 阿丹姆斯。参战归来后,麻木、失望和不安的心情。在我们的时代里,不会有真正的和平与幸福,有的只是暴力和死亡。人们从幼年起就处在一种恐惧、孤独、迷惘、受伤害的状态中,迷失在悲观主义的胡同里。     《太阳照常升起》(1926),描写战后一群青年流落在巴黎的生活情景。他们参加过大战,有的失去亲人,有的身负重伤,关键是心灵上受到重创。他们没有精神支柱,没有奋斗的目标,表面上寻欢作乐,内心却隐藏着深刻的悲哀。他们对战争极端厌恶,对传统价值观念产生怀疑,对生活感到厌倦、迷惘和懊丧。无法在一个信仰失落的时代保持他们在精神上的平衡。--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谴责了战争,具有反战色彩。迷惘的一代代表作。 代表作《永别了,武器》(1929),直接描写战争,表现了战争与爱情两个方面,贯穿反战主题。主人公亨利是西方青年中“迷惘一代”的典型。通过他的遭遇,描写了帝国主义战争带来的苦难,揭示了帝国主义战争是造成“迷惘一代”精神悲剧的根源。 2、后期对战争的态度:     剧本《第五纵队》(1938),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展现了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摆脱了悲观与迷惘。”《过河入林》中的迷惘情绪又起,以硬汉精神相抵抗。《激流中的岛屿》,对正义战争的支持、对个人悲剧命运的感伤和风度。 3、除了在真正的战场上,也在性的战场上。        四、冰山原则与风格       1、冰山原则:只表现事物的1/8,而让7/8在水下。作品简洁、含蓄、耐人寻味。象征。冰山理论的重要内容。意识流。       2、语言特点:简洁干净的文风,出色的叙事艺术;象征;气氛的渲染。       3、感官作家:海明威作品的伟大之处在于,在所有作家中,只有他的书渗透了感官享受的记忆:阳光、海水、美食、酒和性。连《战地钟声》中的皮拉尔回忆昔日生活都很诗意:“早晨一阵阵细浪拍打着海滩,十对白公牛拉着帆船从海里走上来,那就是瓦伦西亚。”
本文档为【西方文学史讲义第九章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十一节 海明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24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8-09-09
浏览量:26